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院外延续管理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唐菊英;董丽丽;朱秀勤

    目的 探讨院外延续管理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HSCT)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经AHSCT后NH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院外延续管理.比较1年内2组患者再次住院及预后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再住院率为13.04%,对照组为3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35%,对照组为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院外延续管理可以显著减少AHSCT后NHL患者再住院率,减少并发症,节约医疗资源.

  • 中药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重症自身免疫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沈建平;叶宝东;周郁鸿;张宇;沈一平;胡致平;俞庆宏;虞荣喜;孙成龙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重症自身免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例难治性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例,重症肌无力(MG)2例,多发性肌炎(PM)1例]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采用FAC方案:氟达拉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环磷酰胺.移植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药口服.结果 所有患者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显著,实验室疾病指标转阴或显著下降,所用药物减量或停药.结论 中药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难治性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造血功能得到较快重建,并发症减少,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效果显著.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进展

    作者:王希;夏冰;张翼鷟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成人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化疗、局部放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大量研究表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可用于初治的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一线巩固治疗和复发或难治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挽救治疗,不少学者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于初治年轻高危和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并对改善移植效果的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从而使移植患者获益.

  •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骨髓及外周血采集物中CD34+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作者:刘鹏;韩晓红;石远凯;何小慧;杨晟;艾斌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FCM),观测高剂量化疗(HDC)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时不同阶段的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CD54、CD49d和CD62L的情况,探讨不同来源的CD34+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将动员前、干细胞采集后和移植结束而骨髓重建后的骨髓样本及每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样本,以CD34-PE和CD45-PerCP标记的同时,分别加CD54-FITC、CD49d-FITC、CD62L-FITC直接三色荧光标记,应用FACS测定CD34+细胞及各黏附分子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时段骨髓中各类黏附分子表达的差异,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物与动员前骨髓中各类黏附分子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动员前、采集后及移植重建后骨髓中CD34+细胞对CD54、CD49d和CD62L表达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造血干细胞第1和第2次采集物之间CD34+细胞对CD54、CD49d和CD62L的表达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而造血干细胞采集物中CD34+、CD49+细胞较之动员前骨髓中CD34+CD49d+细胞明显减少(P=0.001).结论: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动员方法,可使骨髓中CD34+细胞的CD49d表达下调,并使之动员而进入外周血.移植重建后骨髓中CD34+细胞的CD49d表达趋于正常,其进一步的临床意义有待更多的病例积累予以阐明.

  • 阶梯降温冷冻保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芃;杨同华;赵仁彬;史克倩;杨艳梅;赖洵

    目的:观察低温冰箱转液氮阶梯降温冷冻保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效果,并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生存情况.方法:使用3%羟乙基淀粉、4%白蛋白和5%二甲亚砜(DMSO)组成的冷冻保护剂保护自体造血干细胞,后置于-80 cc低温冰箱,再置-196℃液氮罐长期储存,然后用于自体移植.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9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非急性髓系白血病24例,多发性骨髓瘤11例,恶性淋巴瘤53例的自体移植.对患者造血恢复时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除1例因颅内出血死亡未成功植入外,余97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所需时间平均为9.24±1.89 d,连续3d不输血小板且血小板≥20×109/L所需时间平均为11.04±1.84 d.中位生存时间为47.6 (1-80)个月.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2±1.9)%、(84.2±4.6)%和(77.8±5.6)%.3和5年PFS分别为(74.4±5.1)%和(61.2±6.2)%.结论:通过低温冰箱转液氮阶梯降温法冷冻保存造血干细胞自体移植,可以达到和传统的程序降温冷冻保存法一样的临床移植效果,且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增多.

  • 54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作者:杨萍;刘圆圆;安然;甄敬飞;庞萌;赵伟;胡凯;万伟;克晓燕;景红梅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疗效.方法:收集54例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同时探索生存和预后因素.结果:MCL占本中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率为4.0%,患者中位年龄63岁,男女比例为1.4∶1,Ⅲ、Ⅳ期患者占96.3%,98.1%患者存在结外器官受累,常见结外受累部位依次为:骨髓(72.2%)、脾脏(51.9%)、胃肠道(25.9%).治疗总有效率为66.7%,完全缓解率为37.1%,3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7%和34.7%;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60.4%和49.6%.联合高剂量阿糖胞苷治疗组疗效优于未联合治疗组,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水平、B症状、肝功能、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近期疗效、是否使用高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是否应用auto-HSCT?是否为复发难治状态为预后相关因子?多因素分析显示,近期疗效及是否为复发难治状态为预后独立相关因素.与国际预后指数(IPI)相比较,根据简易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MIPI)及KI-67与MIPI联合的预后指数(MIPI-c)危险分层的患者生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常有结外器官受累,预后不佳,对于年轻患者采用包含大剂量阿糖胞苷的化疗方案诱导治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方案具有明显生存优势;预后指数MIPI和MIPI-c更适用于套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近期疗效及是否为急发难治状态是预后独立相关因素.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NHL的效果及其影响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江梦天;尹建平;张义成;马威;杨茹

    目的: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效果及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同济医院收治的47例复发难治性B细胞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完全缓解率仅为51.06%,移植后完全缓解率为65.96%.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0.43%,3年总生存率为48.94%.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初治时未给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移植前PET/CT扫描提示未达完全缓解状态均是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移植前PET/CT扫描提示未达完全缓解状态是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复发难治性B细胞NHL患者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并且移植前PET/CT扫描提示未达完全缓解状态对患者预后较为不利.

  • 美罗华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伴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作者:黄轶群;郑瑞玑;吴荣娟;马旭东

    目的:分析总结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例49岁女性患者进行了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测、Coombs试验、血清学检测、胸部CT、腹部MR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观察了含有美罗华的化疗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等.结果:患者颈部、腋窝多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表明为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重度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Coombs试验阳性,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提示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经过血浆置换、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抑制、输血及“R-CHOP-E”方案治疗后,AIHA症状消失,继续“R-CHOP-E”方案治疗3个疗程后行中期评估出现骨髓浸润,评估为“进展”,改为“R-ESHAP”方案4个疗程后评估为“完全缓解”,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随访半年,仍处于“完全缓解”.结论: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情重,预后较差,联合含有美罗华的化疗方案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良好.

  • 清肿瘤预处理方案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雪良;吴亚妹;曹永彬;李晓红;徐丽昕;刘周阳;刘蓓;闫蓓;李松威

    目的:观察清肿瘤预处理方案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接受本预处理方案的16例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临床资料,评估预处理相关毒性、植入情况、感染发生情况及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未发现预处理相关脏器衰竭及死亡事件;1例患者植入不良,植入率为93.7%;严重感染发生率为31.2%.中位随访20.5(1-30)个月,3例死亡,其中2例为复发相关死亡.2年总生存率为80.2%,2年无病生存率为74.5%,2年复发率为20.6%.结论:清肿瘤化疗方案联合减低剂量预处理方案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步结果为安全有效,对降低移植后复发具有一定作用.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同预处理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100例临床观察

    作者:邵兰兰;肖秀斌;仲凯励;鲁云;陈喜林;达永;刘静;赵世华;马艺;杨秋实;苏航;张伟京

    本研究比较大剂量化疗联合或不联合大面积照射预处理方案对恶性淋巴瘤(ML)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回顾性分析1992年9月至2010年8月在解放军307医院行AHSCT的100例ML患者,根据AHSCT预处理方案不同,分为高剂量化疗组和高剂量放、化疗组,分析3、5、10年的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截止至2011年2月,中位随访时间33.5个月,所有患者造血功能均获重建.高剂量化疗组和高剂量放、化疗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恢复至>1.0×109/L的中位时间为(6.0±0.4)d、(8.2±0.4)d,血小板恢复至>20.0×109/L的中位时间为(7.1±0.8)d、(11.4±2.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化疗组和高剂量放、化疗组OS率分别为3年67.3%、68.9%,5年62.8%、60.6%,10年57.6%、56.2%;PPS率分别为3年63.6%、63.2%,5年59.4%、58.3%,10年50.8%、5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感染、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移植预处理方案中的高剂量放、化疗组较高剂量化疗组造血重建晚,但两组疗效及预后无统计学差异.

  • 34例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晓平;赵瑜;王全顺;吕娜;李永辉;靖彧;于力

    目的:分析在我院治疗的34例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34例MCL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生物学指标对总生存(0S)的影响.结果:34例患者中,确诊时平均年龄58.4岁,男女比例3.25:1,骨髓及消化道累及比例分别为58.8%及29.4%,Ann Arbor分期Ⅲ-Ⅳ者占79.4%.预期3年存活率63.6%,预期5年存活率55.6%.接受含与不含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方案化疗患者的总生存期分别为68.4个月及51.8个月(P=0.979).诊断时单核细胞绝对值(AMC)>0.375×109/L,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增高均提示预后不良(P<0.05).结论:MCL晚期患者多见.与单纯化疗相比,含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化疗方案可延长生存期,但其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患者例数较少有关.初诊时单核细胞绝对值、乳酸脱氢酶水平与预后相关.

  • 151例淋巴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孙巍;高敏;谢嵘;杨玉琴;胡新阳;张春丽;代新钰

    目的:分析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过程中各相关因素对干细胞采集量的影响,以期能更好地提高病人干细胞采集的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1例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采集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所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数量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理类型、分期、动员方案、采集天数、输注血制品、病程时间及所经历化疗疗程等.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身高、体重、病理类型、分期、动员方案、采集天数、血制品输注等对干细胞采集数量影响不显著;CD34+细胞采集量和年龄显著相关(r=-0.248,P=0.002),年龄大于50岁后,CD34+细胞的采集量下降明显,大于60岁CD34+细胞采集量降低显著;患者患病病程时间和动员前所经历化疗疗程数对CD34+细胞采集量有显著影响.每次CD34+细胞采集量与采集前血常规指标中的WBC(r=0.053,P=0.527)无显著相关,但与单个核细胞百分数(r=0.260,P=0.002)和单个核细胞绝对值(r=0.338,P=0.00003)相关显著.结论:60岁以下,动员前化疗疗程较少,动员后单个核细胞数在(2-6)×109/L之间患者可能有更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量.

  • 56例多发性骨髓瘤行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超雨;夏冰;宁乔杨;田晨;赵海丰;杨洪亮;李梦真;赵智刚;王晓芳;王亚非;于泳;张翼鷟

    目的: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2月至2016年9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血液科诊断并接受auto-HSCT治疗的5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均顺利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56例患者在诱导治疗后和auto-HSCT后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23.2%(13/56)和78.6% (44/56) (P<0.01).诱导治疗后和auto-HSCT后的CR+VGPR率分别为53.6%(30/56)和94.6% (53/56) (P<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0S)为71个月.采用含硼替佐米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37个月,中位OS时间未达到;而采用未含硼替佐米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27个月(P<0.01),中位OS时间为51个月(P<0.01).相关预后因素分析发现,auto-HSCT后CR+VGPR患者及诱导化疗周期数小于6次的患者与PFS密切相关(P<0.01).结论:auto-HSCT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CR率,延长PFS和OS时间.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诱导后序贯移植是适合移植的MM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维持治疗使持续CR+VGPR的患者明显获益.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兵雷;周健;张龚莉;桂瑞瑞;林全德;祖璎玲;喻凤宽;赵慧芳;李珍;王娟;符粤文;张丽娜;周虎;房佰俊;宋永平

    目的: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1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40例auto-HSCT治疗M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移植疗效的因素.结果:40例患者移植前完全缓解(CR)9例(22.5%)、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5例(12.5%),部分缓解(PR) 26例(65%),其中1例为3次复发后PR;移植后CR 22例(55%),其中2例为双次移植后CR,VGPR 12例(30%),PR 6例(15%).中位随访时间28.4(3.1-88)个月,疾病进展15例,死亡7例,预期3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45.1%和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因素有ISS分期(P<0.05)、移植后达CR和VGPR(P<0.05);影响PFS的因素有ISS分期(P<0.05)、移植前诱导治疗方案(含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27例)(P<0.05)、疾病危险度分层(高危组6例)(P<0.05)、移植前疗效达CR和VGPR(P<0.05)、移植后达CR和VGPR(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SS分期以及移植后达CR和VGPR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移植后达CR和VGPR、ISS分期、移植前的诱导治疗方案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auto-HSCT可以提高MM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率,ISS分期及移植后达CR和VGPR是影响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移植前诱导治疗方案也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 不同化疗方案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存邦;白海;葸瑞;潘耀柱;吴涛;徐淑芬;张茜;周进茂;陈燕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序贯化疗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的疗效.方法:7例患者采用长春新碱+多柔吡星+地塞米松(VAD)、马法兰+强的松(MP)序贯化疗(A组).B组14例新诊断患者采用硼替佐米+吡柔吡星+地塞米松(VT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VD)方案进行序贯化疗.4-6个疗程后,采用化疗(环磷酰胺+足叶乙甙)+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法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预处理方案分别为大剂量马法兰(A组)或硼替佐米+马法兰(B组),行auto-PBHSCT.移植后分别以重组人干扰素-α(A组)和沙利度胺(B组)维持治疗.结果:A组完全缓解(CR)2例(2/7,28.6%),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例(1/7,14.3%),部分缓解(PR)4例(4/7,57.1%),B组CR9例(9/14,64.3%),VGPR3例(3/14,21.4%),PR2例(2/14,14.3%),2组间疗效(CR+ VGPR)差异显著(P<0.05).移植后2组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2组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11-16)和14(11-18)d,白细胞≥4.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6(15-19)和18(16-20)d,血小板≥5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1(18-25)和21(17-25)d.21-28 d骨髓检查示完全缓解骨髓像.A组的7例患者在移植后6-47个月复发,4例终死亡,3例失访,中位无进展生存(PFS)36(6-47)个月,中位总生存(OS)37(7-50)个月.B组有2例分别在移植后5和17个月复发后死亡,1例12个月复发后失访,1例移植后46月复发,后行第2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达到CR,目前病情累计CR 105个月,余10例持续缓解,中位PFS为45.5(4-105)个月,中位OS为45.5(4-105)个月.2组间移植后PFS和OS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MM患者应用硼替佐米为主方案化疗后进行auto-PBHSCT,移植后给予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可延长患者PFS和OS时间.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伴发四肢淀粉样变性的多发性骨髓瘤

    作者:宋慧慧;陈宝安;丁家华;高冲;陶玉卿;王静;王骏;赵刚;孙耘玉;程坚;鲍文

    为了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伴发淀粉样变性的罕见病例的有效治疗方法.对1例58岁的伴发四肢淀粉样变性的多发性骨髓瘤老年患者进行了包括血液免疫检查在内的多项实验室检查,骨髓穿刺和活检,以及全骨髓显象等检查,在治疗方面给予化疗药物治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显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3天患者骨髓造血恢复,免疫固定电泳正常,骨髓穿刺浆细胞占0.6%.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伴发四肢淀粉样变性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方法.

  • FLAG巩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影响

    作者:李勤;洪鸣;钱思轩;张闰;沈文怡;吴汉新;陆化;仇红霞;徐卫;李建勇

    本研究探讨以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联合氟达拉滨(Flud)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即FLAG方案巩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对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影响.对15例AML患者在诱导缓解后采用FLAG方案巩固治疗(氟达拉滨,50 mg/d,第1-5天;Ara-C 2g/(m2·d),第1-5天;G-CSF 300 μg/d,皮下注射,化疗前1天至中性粒细胞>1.0×109/L).15例中男10例,女5例,中位年龄36(14-51)岁,13例为初发AML,2例为复发难治AML.12例FLAG巩固2个疗程,3例巩固3个疗程.动员方案为:9例为FLAG,6例大剂量足叶乙甙(VPl6)+G-CSF.结果表明:15例患者中11例(73.3%)被证实有足够的造血干细胞(CD34+ 细胞>2.0 ×106/kg),CD34细胞中位数为3.52×106/kg[(2.2-4.6)×106/kg].在4例仅采集到足够的单个核细胞(MNC),而CD34+细胞含量却较低.结论:2个疗程的FLAG巩固治疗对AML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影响不明显,毒副作用不明显且不影响自体外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

  • 自体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14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随访分析

    作者:包宇实;姜尔烈;王玫;王华;黄勇;魏嘉璘;杨栋林;冯四洲;邱录贵;韩明哲

    本研究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ALL)的疗效,分析相关预后因素.对11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uto-HSCT共70例,alloH-SCT共44例,比较CR1期行auto-HSCT与allo-HSCT患者的移植相关死亡率(transplantation-related-motality,TRM)及长期随访无病活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复发率.结果表明:全体患者8年OS和DFS分别是(40.89±5.27)%和(39.50±5.22)%.CR1期行移植患者和移植时为CR2或CR3及复发患者的3年DFS分别为(47.63±5.63)%和(17.65±9.25)%(P=0.0034);44例allo-HSCT发生Ⅰ/Ⅱ度aGVHD者2年DFS是(62.75±12.30)%,Ⅲ/Ⅳ度aGVHD者6个月DFS为0,无aGVHD者2年DFS是(29.35±9.70)%(P=0.005);auto-HSCT后有维持化疗患者与无维持化疗患者3年DFS分别是(55.12±7.89)%和(33.33±11.11)%,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99);在CR1期行auto-HSCT与allo-HSCT患者的5年DFS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llo-HSCT患者移植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uto-HSCT患者,但差别未达到统计学意义;TRM高于auto-HSCT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13).诊断时伴有髓系表达和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2倍正常值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ALL患者CR1期选择auto-HSCT和allo-HSCT做为巩固治疗手段可以改善ALL患者预后,二者疗效无显著差别;发生Ⅰ/Ⅱ度aGVHD的allo-HSCT患者有较高的DFS;auto-HSCT患者移植后维持化疗可以提高疗效.

  • 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作者:朱海燕;迭万明;高春记;汪菲菲;韩晓蘋;李红华;黄文荣;张翼鷟;王书红;薄剑;靖彧;靳海杰

    本研究旨在探索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16例预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及对照组(rhG-CSF动员),两组均在动员性化疗后血象下降至低值有回升迹象时应用rhIL-11及rhG-CSF;rhG-CSF 5 μg/(kg穌)动员中位时间5.5天,rhIL-11 50 μg/(kg穌)动员中位时间4天;动员后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干细胞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CFU-GM集落数的变化;按常规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观察粒细胞及血小板植活时间及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动员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干细胞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及CFU-GM集落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0.5天,对照组中为1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2.5天(p<0.05).实验组血小板数≥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1.5天,对照组为1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1.5天(p<0.05).实验组输注单采血小板中位数为3.5单位,对照组为5单位,实验组比对照组减少1.5单位(p<0.05).实验组使用动员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低热、乏力、感冒样症状、食欲不振、头晕、肌肉酸痛等,对照组仅出现低热,患者对以上症状均可以耐受,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安全有效,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较快,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少.

  • rhG-CSF动员的儿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冻存后回输的毒副作用研究

    作者:王建文;唐锁勤;吕善根;冉崇容;扬光;刘英;高晓宁

    本研究探讨儿童患者中冻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的相关毒性.对35例恶性肿瘤患儿经大剂量化疗或大剂量化疗加放疗的预处理后,进行解冻后的冻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次快速回输,对70例次输注进行了毒性评定.全部病人采用化疗加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进行动员,以CS-3000 plus型或COBE spectra-4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置于10%二甲亚砜(DMSO)中冷冻,并保存在液氮中.35例恶性肿瘤患儿输注总量190-420 ml(265±73 ml,相当于13.7±4.2 ml/kg),含干细胞数(4.43±1.91)×108/kg,DMSO平均输注总量0.94±0.18 g/kg.单次输注量90-300 ml(132±37 ml,相当于6.6±5.2 ml/kg),DMSO 0.68±0.12 g/kg,同时观察并记录输注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并监测输注后24小时内脉搏、血压、体温、呼吸频率,每15分钟记录1次.输注前、后检测血清钾、钠、肌酐、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转移酶和丙氨酸转移酶及尿液检测.结果表明:回输后出现轻微相关毒性,诸如血红蛋白尿(77.1%)、头痛(40.0%)、恶心(34.3%)、呕吐(24.3%)、腹痛(11.4%)、心动过速(10.0%)、心动过缓(5.7%),但无休克等严重毒性反应.血胆红素在输注后有所升高.输注量>200 ml的患者,其血红蛋白尿、头痛、恶心、呕吐和腹痛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P<0.01),仍可迅速消失.首次输注后总胆红素有升高(P<0.01),并观察到输注后胆红素升高程度与输注量明显相关(r=0.8977,P<0.01).结论:冻存的儿童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次回输的相关毒副作用较轻,发生率较低,头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单次回输量有关.

209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