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免疫负调控分子TIPE2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志;焦治兴;齐忠权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2(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induced Protein -8-like2,TN-FAIP8L2,TIPE2),是近发现的一种新型免疫负调控分子,优先表达在正常小鼠的髓系和淋巴系细胞,而在人体分布更加广泛。TIPE2可以调控T细胞受体( TCR)和TOLL样受体( toll-like recePtor,TLR)的信号转导,从而对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进行免疫负调控,以便维持免疫自稳;TIPE2还可以通过直接结合casPase-8后,抑制激活蛋白( activator Protein,AP)-1和核因子( nuclear factor,NF)-κB的活化等途径发挥其促细胞凋亡作用。现研究已证实 TIPE2的表达异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等多种疾病有关。本文总结了TIPE2基因定位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以及TIPE2异常表达和疾病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 microRNA和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文洋;任杰;范国华;康敢军;陈蕾

    microRNA是一类非蛋白编码的微小RNA分子,在人类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和食管癌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就miRNA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对食管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和对食管癌治疗、预后的价值及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 miR-21作用于PTEN与肿瘤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彭;刘利

    miRNA( 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微小RNA,其成熟体通过与靶mRNA 3ˊ端非编码区特异性结合,可在翻译和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有研究表明miRNA与细胞的发展、分化、凋亡和增殖有着密切的关系。miR-21(microRNA-21)作为miRNA的一个重要分子,在肿瘤的形成和耐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众多耐药肿瘤细胞中,miR-21通过下调靶基因PTEN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加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和侵袭。本文就miR-21通过作于其靶基因PTEN与肿瘤耐药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 miR-21 PTEN 肿瘤 耐药
  • 肾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涛;景红霞;李林均

    肾母细胞瘤( Wilmsˊtumor,WT)是儿童肾脏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是多基因协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或腹部包块,手术治疗是WT的主要治疗手段,不推荐正式的淋巴结清扫术。肾母细胞瘤对放化疗敏感,根据分期及组织学分型进行辅助放化疗是综合治疗较为重要的部分。其预后与肿瘤分期、组织学分型、年龄及生物预后标志物有关。

  • 人附睾蛋白4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黄津;杨宏伟;王毅

    人附睾蛋白4( HE4)是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本文从HE4的结构、表达、功能在妇科肿瘤应用,包括其对卵巢癌早期诊断,监测,预后及复发,进行综述,同时对其在肺癌肾纤维化,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亦进行了综述。后对目前检测HE4的两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比较。

  • STAT3与子宫内膜癌关系及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晶晶;崔玉兰;尚秀敏

    STAT3(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转录因子,是多条致癌信号转导通路的汇集点。在各种细胞外信号作用下STAT3在多种肿瘤中呈异常激活,通过修饰靶基因的表达,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研究中针对STAT3通路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

  • 扶正减毒颗粒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辉;樊晓静

    目的:使用扶正减毒颗粒干预食管癌患者放疗全程,观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放疗同时每日服用扶正减毒颗粒,对照组放疗期间未服用药物。分时段评价患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分级以及KP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各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6周与第4周比较治疗组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比例有所下降(从80%下降至63.3%),发生中重度放射性食管炎(Ⅱ级及以上)的比例明显下降(由33.3%下降至10%),KPS评分上升率为43.3%,下降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扶正减毒颗粒可以有效降低各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有效提升放疗患者机体功能。

  • microRNA-130 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和功能

    作者:张海涛;王翠翠;任凌燕;桂伟伟;冯慧

    目的:探讨microRNA-130a(miR-130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功能和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收集50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肺组织,采用 RT-PCR方法检测miR-130a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采用体外转染法将miR-130a抑制剂瞬时转染到A549细胞后,应用real-time PCR检测A549细胞中miR-130a的表达情况。CCK8实验检测细胞转染后的增殖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Smad4的表达变化。结果:肺癌组织中miR-130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 P<0.05);miR-130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 P<0.05)。与对照组比较,A549细胞转染miR-130a抑制剂后miR-130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130a抑制剂后,肺癌细胞中Smad4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miR-130a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部分通过下调Smad4的表达来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 62例早期肺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

    作者:李国;王建利;陈武;黄柳桓;党育涛;李云峰;高江平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62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总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62例早期肺癌患者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其中2例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95±57)min,术中出血量(227±153)ml,术后胸液总量(1595±1038)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2±3.1)d,术后住院天数(9.3±3.2)d,淋巴结清扫(4.1±1.3)组,人均(14.0±8.6)枚,全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早期肺癌患者可达到与开胸手术相似的淋巴结清扫效果,是早期周围型肺癌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 围手术期早期应用振动排痰机对降低食管癌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雅;郭萍利;郝楠;李静;李芬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早期应用振动排痰机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148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共74例)及对照组(共7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排痰效果显示:肺部感染率为9.46%(14/148),其中干预组为4.05%(3/74),显著低于对照组14.86%(11/74)(P=0.025)。干预组咳嗽持续时间(2.4±1.20)d,显著短于对照组(4.07±3.30)d(P=0.023)。排痰量干预组为(16.1±1.24)ml,显著高于对照组(12.67±1.02)ml(P=0.014)。比较呼吸功能监测指标显示:干预组术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早期应用振动排痰机排痰,可减少食管癌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 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疗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李凤虎;常建英;洪卫;李杰慧;栗惠琴;冉立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疗方式对局部正常器官的影响,观察不同放疗方式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1998-2010年保乳术后接受不同放疗方式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1例,其中37例接受常规二维放疗,80例接受三维放射治疗,放疗采用6MV-X线全乳腺放疗50Gy,瘤床电子线外照射加量10Gy或同步加量至60Gy,4例未接受放疗,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加用内分泌治疗。治疗结束后每三个月复查至2年,每半年复查至5年,以后每年复查,放射性不良反应按照RTOG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全组3年生存率为97.0%,5年生存率为95.0%,5年无瘤生存率为95.0%,局部复发率为0%。二维放疗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三维放疗( P=0.010)。左侧乳腺癌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率稍高于右侧,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10),二维放疗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三维放疗(P=0.007)。二维放疗引起II°及III°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三维放疗( P=0.003)。美容效果与放射性皮肤反应相关,发生II°及以上皮肤反应的乳腺外观美容效果差于I°及以下皮肤反应的美容效果( P=0.030)。保乳术后接受局部放疗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98.0%,5年生存率为98.0%,T1与T2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与97%、100%与94%、100%与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4)。结论:保乳术后行局部放疗明显延长生存时间,三维放疗与二维放疗相比5年生存优势未体现,但在保护肺、心脏、皮肤及美容效果方面明显好于二维放疗。

  • 167例Ⅱ、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小飞;覃庆洪;练斌;于滢华;黄真;杨伟萍;韦长元;莫钦国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67例可手术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分别行以蒽环类或紫杉类为主的新辅助化疗,采用MRI影像学方法评估化疗疗效。影响化疗效果因素的判定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67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完全缓解( CR )24例(14.4%),其中病理完全缓解( PCR )20例(12%),部分缓解( PR)90例(53.9%),病情稳定( SD)43例(25.7%),疾病进展(PD)10例(6%),总体有效率68.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钙化,ER、PR状态,化疗周期及化疗方案等因素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肿瘤直径≤3cm,钼靶未见钙化,ER或PR阴性,化疗周期数≥4个,蒽环联合希罗达类方案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较好,CR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新辅助化疗CR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肿瘤大小的增加,CR率逐渐降低。结论: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疗效受肿瘤大小、钙化、ER和PR状态、化疗周期及化疗方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分析

    作者:张萍;马涛;宋卫;丁云;陆肖玮

    目的:分析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探寻促进伤口愈合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7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高血压分为两组,对照组无并发症37例;并发高血压组39例,对比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平均置管时间(19.1±7.0)天,并发高血压组平均置管时间(29.3±18.3)天,引流量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并发高血压组患者伤口愈合迟缓,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并发高血压组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伤口愈合较迟缓。积极调控血压,维持血压平稳,术中术后正确医护,将有效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青年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吴光航;杨颖;任宏

    目的:探讨青年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24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以40岁为界限,分为青年组(年龄≤40岁)和非青年组(年龄>40岁)。结果:青年组中女性患者比例高达43.5%,明显高于非青年组13.1%(P<0.001);而吸烟患者所占比例在两组中分别为54.3%和61.1%,差异无显著性( P>0.05);青年组的误诊率达56.5%,而非青年组只有22.2%,差异显著( P<0.001);与非青年组相比,青年组 NSCLC 更常见于周围型(63% vs 48%,P<0.001),病理类型多为腺癌(58.7% vs 39.4%,P<0.05),组织学分级更差(P<0.001),分期更晚(P<0.05);而在手术治疗方式上,青年组实施根治性手术比例为71.7%,低于非青年组80.8%,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青年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21.7%和10.8%,与非青年组(75.3%、25.3%和12.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青年NSCLC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较高,误诊率高,周围型腺癌比例高,恶性程度较高,但因其体质好,耐受性好,使其在治疗及预后方面接近或相似于中老年NSCLC患者。

  • 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玲;程文;韩雪;邵华;孙一欣;王秋程;孔祥崇;董婧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276例患者的资料。共302个病灶,均经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每个病灶至少取3针。肿瘤级别的诊断依据是Bloom-Richardson组织学分级法。统计学方法应用科恩卡方检验,评估的内容包括低估率、高估率、不同大小(小肿瘤组:<1.0cm,中间组:1.0-2.5cm,大肿瘤组:>2.5cm)病灶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穿刺活检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72.0%(simPle κ=0.52;95%CI,0.38-0.61),穿刺活检对Grade 3级的诊断符合率89.7%(61/68), Grade 2级诊断符合率66.7%(120/180),Grade 1级诊断符合率65.8%(25/38)。穿刺活检对浸润性导管癌的总体高估率22.0%,总体低估率5.9%。当肿瘤体积增大时,穿刺活检容易出现较高的低估率,大肿瘤组42.4%,中间组21.9%,小肿瘤组16.0%(P<0.003)。结论: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能够准确预测高级别浸润性乳腺导管癌,肿瘤体积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穿刺活检的准确性,造成较高的低估率。

  • MACC1和C-met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锋;王磊;钟代星;黄立军;姜涛;张志培

    目的:观察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 MACC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C-met)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nsion法检测88例食管癌组织中MACC1和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食管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及两者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ACC1和C-met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8.64%和75.00%。在食管癌中MACC1和C-met蛋白高表达与临床分级、分期显著相关( P<0.001)。进一步分析显示食管癌组织中MACC1和C-met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食管癌组织中MACC1、C-met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增高,C-met通路的激活和MACC1过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MACC1和C-met具有作为食管癌分子标志物的潜在价值。

    关键词: 食管癌 MACC1 c-met
  • 华蟾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黄美华;朱晨宇;商远方

    目的:明确华蟾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1、10、100、1000μg/ml)华蟾素作用于人宫颈癌HeLa细胞24、48、72h,然后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华蟾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华蟾素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华蟾素对HeLa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TT法结果示华蟾素可显著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其抑制率呈时间、浓度依赖性;FCM结果示华蟾素可使宫颈癌HeLa细胞的G0/G1期延长,S期缩短。细胞划痕实验结果示华蟾素可降低宫颈癌HeLa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华蟾素可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降低迁移能力。

  • 肺癌中EGFR外显子突变丰度的荧光偏振检测

    作者:杨阳;姜英浩;陈亚楠;强少盈;郑智坤;张菊;刘文超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荧光偏振技术快速、特异的检测体系,并将该体系用于检测肺癌标本中EGFR基因19、21外显子的突变丰度,以便更加全面、准确地预测靶向药物疗效以及指导临床靶向药物选择。方法: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在EGFR基因19、21号外显子突变区域上下游处设计19、21外显子各自的通用PCR引物,并设计覆盖各自突变区域的两对荧光标记探针(突变型和野生型)。以包含野生型(19、21)和突变型(19、21)的质粒分别为4种阳性标准品,空载体为阴性标准品,分别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将扩增结果应用荧光偏振仪进行检测,以建立突变丰度测量体系。后,对51例肺腺癌标本进行检测,并计算出各自的突变丰度。结果:荧光偏振检测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结果与直接测序法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且低检测浓度为40拷贝/μl,低检测含量可达10%。本法可提供更全面的瘤内基因变异丰度分析,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结论:荧光偏振检测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结果不仅灵敏度与特异性高,还能提供全面的瘤内异质性分析指标,可为临床肺癌个体化治疗效果提供预测依据。

  • 下调ZEB-1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作者:牛玉捷;信波;庞海林;刘乐乐;申炜炜;张贺龙

    目的:探讨ZEB-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干扰ZEB-1的质粒,转染至A548细胞株,运用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实验来观察ZEB-1表达下调后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下调ZEB-1的表达可降低A549细胞株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ZEB-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能力显著相关。

  • Her2/ECD-sf162/TM融合杆状病毒表达及鉴定

    作者:李谨革;龙敏;王希;董柯;林芳;刘冲;张惠中

    目的:获得融合表达的Her2/ECD-sf162/TM杆状病毒,为后续基于SIV Gag蛋白的Her2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制备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Her2胞外段基因与猴免疫缺陷病毒(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IV)包膜蛋白sf162跨膜区基因融合的Her2/ECD-sf162/TM PFastBac重组表达载体,转座大肠杆菌E. coli DH10Bac菌株,获得重组杆粒,在昆虫细胞中表达获得重组杆状病毒,Western blot方法对该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构建的Her2/ECD-sf162/TM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经PCR鉴定正确,转染昆虫细胞后获得了重组杆状病毒,该融合杆状病毒蛋白可与抗Her2抗体发生免疫反应。结论:成功构建的Her2/ECD-sf162/TM杆状病毒可用于Her2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制备。

  • Luteolin抑制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作者:李文仿;欧琴;王耕;赵宗彬

    目的:探讨luteolin对血管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luteolin处理人微血管内皮细胞,观察luteolin对内皮细胞生长,乳腺癌细胞MDA-MB 231培养液介导的内皮细胞趋化抑制作用。并探讨luteolin对内皮细胞中IL-8信号激活的抑制作用,及luteolin对血管生成抑制作用机制。结果:Luteolin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 P<0.01)。Luteolin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 231培养液介导的内皮细胞趋化作用( P<0.01),并明显抑制IL-8对内皮细胞ERK及AKT的激活。结论:Luteolin可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乳腺癌细胞MDA-MB 231培养液介导的趋化作用,并可抑制IL-8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信号激活作用,luteolin抗血管生成作用在预防恶性肿瘤复发及转移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 肿瘤血管内皮特异性靶向肽GX1在结肠癌与肺癌中显像差异分析

    作者:惠晓丽;刘惊涛;刘洋;殷继鹏;方如塘;李明;吴开春

    目的:分析肿瘤血管内皮特异性靶向肽GX1在结肠癌与肺癌中的显像差异,探讨GX1在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荷人结肠癌、肺癌移植瘤裸鼠模型,99 Tcm 直接法制备99 Tcm -GX1,经尾静脉分别注入荷人结肠癌、肺癌小鼠体内,SPECT显像连续追踪24h,观察99 Tcm -GX1在结肠癌与肺癌中显像差异,计算机勾划肿瘤及心脏感兴趣区,比较两组T/NT比值差异。结果:99 Tcm 直接法标记GX1,所得标记率在90%以上,无需纯化,比活度大于200Ci/mmol,满足显像要求。结肠癌组荷瘤小鼠自8h起右后肢背侧肿瘤部位即可见放射性浓聚,并高于心血池本底,T/NT比值>1,18h显影清晰,随时间延长T/NT比值总体呈递增趋势;肺癌组荷瘤小鼠8h右后肢背侧肿瘤部位无明显显影,自12h起肿瘤部位开始出现放射性浓聚,并高于心血池本底,18h显影清晰,T/NT比值随时间延长亦呈递增趋势。比较两组T/NT比值,自8h至24h,结肠癌组比值持续高于肺癌组。结论:GX1可靶向到结肠癌与肺癌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并具有肿瘤标志物的影像学特征,与肺癌相比,GX1在结肠癌成像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高的体内肿瘤组织滞留率和更高的T/NT比率。结合早期胃癌中研究结果,GX1在胃肠道肿瘤早期时相探测方面较肺癌具有更多优势。

  • 三氧化二砷联合塞来昔布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及相关机制研究

    作者:高克非;曾根

    目的:研究对上皮性卵巢癌采用三氧化二砷( Arsenic Trioxide,AS2 O3)与环氧化酶-2( 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 Celecoxib)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及其机制。方法:以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OVCAR-3为研究对象,采用MTT体外药敏试验、Hoechest33258凋亡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及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环氧化酶-2、凋亡相关蛋白等方法在细胞水平检验AS2 O3和Celecoxib的单药及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及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AS2 O3和Celecoxib对OVCAR-3细胞株均具有剂量依赖性的生长抑制作用,两种药物单药的IC50值分别为4.72μmol/L和42.58μmol/L。两药联合后呈现明显的协同抗肿瘤效应,联合后的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均大于任一单药作用,P<0.05,联合用药组的q值分别为3.59和2.16,联合用药具有明显的G2/M期阻滞效应。蛋白质印记法结果显示,两药联合作用后,COX-2、bcl-2表达均低于单药组,bax和casPase-3表达均高于单药组。结论:AS2 O3和COX-2抑制剂Celecoxib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单药有效,联合后具有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应。

  • 低浓度乙醇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文颖;伊庆强;袁海花;刘峰;王美玲

    目的:探讨低浓度乙醇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用含不同浓度乙醇(0%、2%、4%和6%)培养液培养胰腺癌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乙醇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8 mRNA、casPase-9 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低浓度乙醇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0%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2%、4%和6%乙醇组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与对照组(0%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casPase-8 mRNA在2%、4%和6%乙醇组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增加( P>0.05),而casPase-9 mRNA在2%、4%和6%乙醇组中的表达均增加,且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活性casPase-3蛋白在2%、4%和6%乙醇组中均有表达,而对照组未见活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低浓度乙醇可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关键词: 乙醇 凋亡 胰腺癌
  • 腹腔镜治疗胃类癌35例临床分析

    作者:景化忠;李三党;韩晓鹏;李洪涛;朱万坤;刘宏斌

    目的:探讨胃类癌的诊断、腹腔镜外科治疗及患者预后。方法: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普外科2009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5例胃类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及预后。结果:35例患者腹腔镜手术均顺利,术后出现肺部感染、胸腔积液2例,吻合口瘘1例,积极处理后痊愈出院,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符合胃类癌。结论:胃类癌具有生长缓慢、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相对其他消化道肿瘤较好的特点,腹腔镜下胃类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关键词: 胃类癌 腹腔镜 诊断
  • 膀胱癌组织中DNMT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增殖和凋亡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王全玉;何炜;蔺强;李莉蕊;吴振启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DNMT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增殖和凋亡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膀胱癌组织标本80例和正常膀胱组织标本80例进行DNMT蛋白免疫组化分析。同时选择ABS-1膀胱癌细胞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空白组加入常规培养基,对照组转染50nmol/L的空载体,实验组转染50nmol/L DNMT1 siRNA载体,然后进行肿瘤的增殖与凋亡分析。收集细胞进行DNMT蛋白表达检测。结果:DNMT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5%,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对比差异明显( P<0.05)。转染后 DNMT1在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12±0.014、0.485±0.037和0.100±0.034,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增殖性明显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与膀胱癌细胞中存在DNMT1蛋白过表达,抑制DNMT1蛋白表达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凋亡。

  • NDRG1与MMP-7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小薄;高峰;谭晓冬;周磊;王怀涛;任宇鹏

    目的:检测胰腺导管腺癌中NDRG1及MMP-7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二者在胰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胰腺导管腺癌标本86例,胰腺导管腺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86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DRG1和MMP-7蛋白的表达情况,检测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统计学相关性。结果:NDRG1和MMP-7表达于胰腺导管腺癌导管内皮细胞膜及细胞质,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934±0.0327及0.1876±0.0249,在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NDRG1、MMP-7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323±0.0243及0.1156±0.029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NDRG1高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 P<0.05;P<0.01;P<0.05)。MMP-7高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 P均<0.05)。SPearman rank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DRG1及MMP-7呈统计学正相关性( r=0.267,P<0.05)。结论:NDRG1和MMP-7蛋白表达增高与胰腺导管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NDRG1和MMP-7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胰腺癌预后判断及治疗的靶向候选基因。

  • 青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叶春;吴国强;李瑾;蒋会勇;张成;张雪峰

    目的:分析青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的653例胃癌患者资料,比较青年胃癌患者与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两组相比,青年组胃癌患者以女性多见,易累及全胃,Borrmann Ⅲ、Ⅳ型和印戒细胞癌的比例更高,分化程度更低,浸润程度更深,易出现腹痛,具有遗传因素( 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9.1%和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NM分期和手术方式是影响青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性为主,与遗传关系密切,易误诊漏诊,确诊时多为进展期,故应注重其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及相关治疗是提高其预后的关键。

  • 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

    作者:项涛;雷慧

    目的:探讨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晚期结肠癌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2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综合治疗相同,实验组使用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而对照组未使用,观测两组患者血清IL-35、miRNA-936、腹围变化、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等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IL-35、miRNA-936变化、腹围变化在治疗后48h、72h、96h及120h以及两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腹围变化在24h时以及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可促进晚期结肠癌患者肠鸣音恢复及排气排便,减轻腹胀,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 Sema3 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骞佩;崔兆勋;王亚芳;庞海林;聂娜;张贺龙;刘理礼

    目的:探讨Sema3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正常健康人及胃癌患者血清中Sema3A表达的差异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 time PCR)检测胃癌细胞系、人正常胃黏膜细胞中Sema3A mRNA的表达差异。应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系、人正常胃黏膜细胞中Sema3A 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与正常健康对照者相比,Sema3A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下降(P<0.001),且与胃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人转移潜能胃癌细胞株MKN-28M、MKN-28NM中Sema3A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人正常胃黏膜细胞( P<0.05),且在高转移潜能MKN-28M细胞中表达量低( 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ema3A在胃癌患者血清、人胃癌细胞株中均表达下降,且在胃癌高转移潜能MKN-28M细胞中表达低,提示Sema3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扮演着抑癌基因的作用。

    关键词: SEMA3A 胃癌 临床意义
  • 后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肾部分切除21例疗效分析

    作者:杨旭凯;王养民;王施广;周逢海;常德辉;蓝天;杨琦;张斌;苗鹏程;黄创

    目的:评估经后腹腔镜分离肿瘤,显露肾蒂,分离肾周脂肪后辅助小切口在部分早期肾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肿瘤直径大于4cm的周围性肿瘤及中央型、肾门旁肿瘤,采用腹腔镜下分离肾周脂肪,显露肾蒂后辅助小切口行肾部分切除,21例肾肿瘤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增强。随机选取我科同期完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16例作比较。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肾蒂阻断时间为(22.90±3.72)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89.71±12.99)min,术中出血量为(262.90±56.84)ml。瘤剜除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15例,嫌色细胞癌2例,嗜酸性细胞瘤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无1例切缘阳性。随访5-10个月,无1例术后复发。与同期16例完全腹腔肾肿瘤剜除术比较,肾蒂阻断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P<0.005),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中央型肿瘤、肾门旁肿瘤及大于4cm的外周性肿瘤,后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肾部分切除术明显减少肾热缺血时间及手术时间,保证肿瘤切缘阴性,结合了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优势,降低手术难度,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 自制灌注液保留膀胱灌注预防急性放射性膀胱反应效果观察

    作者:张素英;李颖楣;祖卫;边建良;宫香宇

    目的:探讨自制灌注液保留膀胱灌注预防急性放射性膀胱反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Ⅱb-Ⅲb 期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止血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自放疗之日起给予自制灌注液每晚睡前一次保留膀胱灌注,直至放疗结束。结果:治疗组放疗结束后膀胱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自制膀胱灌注液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放射性膀胱反应,提高患者放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EGFR、CEA、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文华;付勇;谷翠华;卢宁

    目的:探讨EGFR、CEA和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中EGFR、CEA和P53的表达,分析EGFR、CEA和P5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64例中晚期胃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9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EG-FR、CEA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6%、74.4%和53.3%。EGFR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P<0.05);CEA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0.05);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P<0.05)。EGFR、CEA的高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期<3年相关(均P<0.05)。EGFR的表达与CEA和P53均呈正相关( r=0.280,P=0.008;r=0.230,P=0.030)。单因素分析显示EGFR、CEA和P53均为影响中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EGFR和CEA是影响中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联合检测EGFR、CEA和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胃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关键词: 胃癌 EGFR CEA P53
  • 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院内感染的细菌学培养及抗菌药物应用

    作者:张宇靖;辛志泳;马媛媛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院内感染的细菌培养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分析2003年3月-2013年5月10年间治疗的110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资料,观察院内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状况。结果:在110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28例感染泌尿系统疾病,占25.5%;尿潴留感染者37例,占33.6%;其他并发症感染者为5例,占4.5%。分离出9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占34.3%;革兰阴性菌50株,占50.5%;其他菌种15株,占15.2%。感染的病原菌以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真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药物耐药性强,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强。所有病原菌对庆大霉素耐药性强,对去甲万古霉素耐药性低,尤其是革兰阴性菌。结论: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应正确掌握病原菌的感染分布状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和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杨静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和妊娠结局,总结预防感染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3年4月75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5例妊娠合并瘤样病变患者为对照组。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上比较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妊娠结局,观察采取预防感染措施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妊娠合并卵巢肿瘤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有症状则以恶心呕吐、腹痛等为主。和瘤样病变比较,其肿瘤直径增大明显,肿瘤血流阻力指数下降,孕期肿块均较瘤样病变明显。观察组CA125增高46例,平均值为(31.53±14.73)U/ml,对照组 CA125增高41例,平均值为(29.27±12.23)U/ml,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0.05)。两组患者CA199、CEA、AF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在正常范围内。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妊娠结局以足月产为主,占全部的74.67%,早产和流产占全部的25.33%。在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妊娠结局,<12周以流产为主,12-28周以早产和流产较多,>28周-足月则以足月产为主。感染发生率为4%。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通常无临床症状,超声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早期干预对妊娠结局至关重要。

  • 外阴癌局部扩大切除联合个体化修复的疗效

    作者:李燕;彭汉伟;关明飞;朱安娜;黄萍

    目的:对比外阴癌局部扩大切除+个体化外阴缺损修复术与传统外阴广泛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研究外阴癌外科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自1997年6月至2012年6月共行外阴癌根治性手术35例,其中25例行标准外阴广泛切除术创面直接缝合(对照组),10例行外阴癌扩大局部切除+个体化Ⅰ期修复(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切口愈合、术后外阴外形和功能状态及无复发生存率。结果:研究组皮瓣均完全存活。1例菱形皮瓣出现切口部分哆开,经保守治疗后20天愈合。对照组切口延迟愈合21例,占84%。研究组术后外阴形态和质地、排尿、性生活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研究组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6%和80.0%,无统计学差异,P=0.476。结论:相对于传统外阴广泛切除,外阴局部扩大切除+个体化修复能降低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率,改善外阴形态和功能,而不降低肿瘤控制率,是值得推荐的外阴癌治疗模式。

  • CD147和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刚强;濮亚斌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47和Ki-67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各50例)中CD147和Ki-67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4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68% vs 20% vs 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14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正常甲状腺组织中Ki-67未见阳性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中阳性表达率为(36% vs 1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47和Ki-67表达异常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产生的机制之一,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CD147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 口咽鳞癌组织中HPV16感染和P16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崔湘凝;张欣;徐婧;黄东海;唐瑶云;田勇泉;范松青;刘俊文

    目的:检测口咽鳞癌中HPV16感染及P16表达率,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60例口咽鳞癌组织中HPV16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95例口咽鳞癌组织P16的表达情况,分析HPV16与P16的相关性,总结上述两种蛋白在口咽癌中的临床意义。结果:口咽鳞癌组织中HPV16感染率为48.3%(29/60),P16阳性表达率为52.6%(50/95),60例标本中HPV16感染与 P16表达显著相关(P<0.001),用P16表达预测HPV16感染的正确率可达90%(54/60),跟国内外报道一致。P16阳性组相比P16阴性组,吸烟、饮酒、非嚼槟榔、T3+T4、有淋巴结转移、III-IV临床分期和高分化者所占比例更低,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随访率65.3%(62/95),62例口咽鳞癌病人中P16阳性组和P16阴性组的3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4%对比40.0%(P=0.008)和63.0%对比25.7%(P=0.004)。总体生存率多因素分析提示,P16阴性病人死亡风险是 P16阳性病人的2.12倍(HR 0.471,95%CI 0.201-1.103,P=0.083),无瘤生存率多因素分析提示,P16阴性病人死亡风险是 P16阳性病人的2.36倍(HR 0.432,95%CI 0.201-0.891,P=0.024),P16与口咽癌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P16表达和HPV16表达存在紧密相关性,P16可以替代HPV16来预测预后,P16蛋白阳性口咽癌患者具有非吸烟、非饮酒、嚼槟榔和肿瘤分化程度低的趋势,检测P16表达对口咽癌病人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关键词: 口咽鳞癌 HPV16 p16 预后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肿瘤相关物质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作者:朱美琴;申维玺;夏俊贤;田忠凯;陈亦欣;叶建增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肿瘤相关物质( BXTM)含量检测及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50例有复发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0例无复发转移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BXTM含量。结果:晚期恶性肿瘤组BXTM均值为(112.10±20.20)U/ml,阳性率为72.8%。无复发转移患者BXTM均值为(92.35±12.25)U/ml,阳性率为25.0%。正常对照者BXTM均值为(91.28±9.35)U/ml,阳性率为16.7%。复发转移患者血清BXTM含量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及正常对照者( P<0.05)。无复发转移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BXTM含量无差异( P>0.05)。治疗有效或稳定的患者化疗前血清 BXTM 含量及其阳性率均低于疾病进展的患者( P<0.05)。结论:血清BXTM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广谱性,临床上可用作晚期恶性肿瘤诊断、疗效判断以及随访检测的参考指标。

  • 奥曲肽治疗放疗所致急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红燕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放疗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2011年8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在放疗过程中出现Ⅱ-Ⅳ级腹泻的患者67例,Ⅱ-Ⅲ级患者应用奥曲肽100μg皮下注射,每天3次,Ⅳ级患者给予奥曲肽25μg/h,持续泵入,每天8-12h,观察腹泻的治疗效果。结果:奥曲肽治疗67例放疗相关性腹泻的治愈率为85.07%,治疗后患者Karnofsky体力状态( KPS)评分明显提高,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治疗放疗相关性腹泻,尤其对Ⅱ-Ⅲ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安全可靠,有效改善患者生存治疗,保障放疗顺利进行。

  • 胰腺导管内黏蛋白性乳头状瘤CT、MRI诊断及鉴别诊断(附6例报告)

    作者:陆永文;谢乐华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黏蛋白性乳头状瘤CT、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黏蛋白性乳头状瘤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CT、MRI征象表现。结果:本组患者主胰管型5例,混合型1例。CT表现:主要表现为胰腺主胰管或分支胰管不规则扩张,呈分叶状囊性表现,其中4例显示壁结节。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轻度强化。MRI扫描:胰腺导管不规则扩张,T1 WI扩张胰管呈均匀低信号,2例扩张囊壁上见结节样隆起呈等信号。T2 WI扩张胰管呈高信号,壁结节显示不清。压脂T1 WI扫描肿瘤结节显示清楚。增强扫描肿瘤结节中度强化。结论:CT、MRI对胰腺导管内黏蛋白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胆囊癌的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对比分析

    作者:杨伟;司芩;夏炳兰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分析。结果:常规超声误漏诊8例,3例误诊为胆泥,2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胆结石,2例误诊为胆囊息肉,1例胆囊癌伴肝转移仅诊断为肝占位。超声造影误诊1例胆囊腺瘤局灶性癌变为胆囊腺瘤。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对胆囊癌诊断的符合率从72.4%上升到96.6%。结论: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可提高早期胆囊癌的检出率,对胆囊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Gemox、ICE、DIC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姜莉;田浴阳;贾垂明;陈雪;赵丽娜;刘志强;刘爱春

    目的:比较Gemox、DICE及ICE三种二线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录2008年-2012年期间我院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共65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Gemox组(17例)、DICE组(26例)、ICE组(22例)。观察每组的OR、PFS、OS率(2年)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Gemox组、DICE组、ICE组OR率分别为47.06%、61.54%和45.45%,有显著差异( P<0.05),三组PFS分别为(12.82±3.74)、(18.35±3.19)和(15.81±2.11)个月,OS 率(2年)分别为23.53%、46%、9.09%,P值分别为0.07和0.21,无明显差别。三组主要的不良反为血液学毒性、感染、肝功异常、末梢神经炎、胃炎、心肌酶升高,其中肝功异常、末梢神经炎、心肌酶升高三组无明显差别,P>0.05,但血液学毒性、感染的发生率均ICE组高,而胃炎的发生率DICE高,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在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三组治疗方案PFS、2年OS率无明显差别,但OR率DICE方案高,ICE方案低。三组间主要不良反应肝功异常、末梢神经炎、心肌酶反应无差别;血液学毒性、感染发生率ICE组高;胃炎DICE组高。DICE方案与ICE方案及Gemox方案比较具有OR率高而感染、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低的特点,虽然胃炎发生率高,但均可以耐受。

  • 12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马丽梅;曾林华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收集12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2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为40.2(29-70)岁,多发生于胸腔、腹腔,其中1例为恶性SFT。镜下肿瘤细胞多为梭形细胞,少细胞区和多细胞区相间,两者间隔以瘢痕样透明变性粗胶原纤,可见分枝状的血管外皮瘤样区。免疫表型:梭形细胞Vimentin、CD34和CD99弥漫强阳性,不同程度表达Bcl-2、SMA、EMA、Desmin、S-100。结论:SFT属于中间生物学行为的肿瘤,可复发或转移。少数SFT虽然具有实体富于细胞纤维肉瘤样模式,但其生物学行为仍然相对良性。一些组织学良性的SFT在术后10年也可复发和转移,“去分化SFT”预后差。

  •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朴冰;何伟;孙文兰;崔英;王丽梅

    目的:分析手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ALA-PDT)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30例,按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前开始进行ALA-PDT治疗,每周1次,共3-7次,然后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取手术切除,随访16-25个月。比较两组治疗一期愈合率、有效率,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15/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1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一期愈合率、不良反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联合ALA-PDT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具有有效、安全等优点。

  • 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飞;王显勋;罗小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47例采用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仅实施保肢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年、3年时间随访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死亡率,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近远期临床效果显著。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