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卵巢癌的免疫治疗现状

    作者:张树丽;丁岩

    卵巢癌的死亡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因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措施,三分之二的患者就诊时已有盆腹腔内的广泛种植和淋巴结转移.虽然经过肿瘤细胞减灭术,并辅以术后的联合化疗,但仍有将近90%的患者复发.

  •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展

    作者:董先杰;邵英梅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很差.随着对肝癌认识的深入和技术手段的改进,肝癌的手术和药物治疗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不同类型肝癌的手术治疗、系统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阐述.

  • 几种肝癌诊断预测相关标记物研究进展

    作者:宋海;张柏林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简称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后5年复发率54.1%-61.5%[1],通过对肝癌复发转移的预测和诊断相关标志物讨论,可以提高预测和诊断的针对性,较早发现手术后转移、复发病灶,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 TSLC1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爱宏;孙琪;杨永秀

    TSLC1基因是一种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抑癌基因,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细胞黏附分子成员,与细胞黏附有关.研究显示TSLC1基因通过启动子高甲基化而表达沉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指导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靶基因治疗.该基因的表达缺失或突变可导致鼠的精子成熟障碍而引起不育,运用基因治疗可能给不孕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途径.

  • 淀粉样变与出血: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学文;唐玉梅;宋萍

    淀粉样变病可并发潜在的威胁生命的出血,其发病因素是异质性的和取决于淀粉样变的类型和器官累及的种类.轻链(AL)淀粉样变的患者获得性止血异常重要的发病因素包括凝血因子的缺乏、过度纤溶和血小板功能异常.在其他类型的淀粉样变患者罕见获得性止血缺陷,已报道淀粉样沉积为异常出血表现的主要原因.淀粉样血管病血管脆性增加,损害血管收缩可促使出血.由淀粉样沉积引起实体器官破裂亦已有报道.由局部淀粉样沉积所致出血的治疗选择限于支持治疗,获得性止血缺陷可根据发病机制进行治疗.本文介绍淀粉样病患者出血的危险及有关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的现代概念.

  • 红外热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纪华;张贺龙;康艳霞;王宏玫;董汀

    生理及病理性红外热像表现,是恶性肿瘤诊断的基础.医用红外热像技术在多种恶性肿瘤诊断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乳腺癌红外热像显示效果好,诊断检出率为91.6%,可作为乳腺癌普查的有效方法.肾上腺肿瘤病变区温差0.5℃-2.7℃,平均(1.1±0.5)℃,诊断与B超、CT符合率分别为91.2%、100%.淋巴瘤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95.9%,误诊率4.1%.鼻咽癌病变区温差>1.0℃者占76.1%,诊断与病理、CT检查符合率分别为97.3%、97.8%;漏诊率2.2%-2.7%.

    关键词: 红外热像 肿瘤 诊断
  • 胰腺癌介入治疗展望

    作者:任大力;陈启龙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治疗困难预后甚差而有"癌中之王"之称.2008年美国预测全美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男性为18770人;女性为18910人;

  • 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在化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宁;巩平

    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CD-DST)是一项先进、可靠的技术,该方法主要包括原代肿瘤细胞悬液的制备、肿瘤细胞在胶滴内培养、药物处理、无血清培养和图像分析五部分.其特点是原代培养成功率高、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可以排除成纤维细胞的干扰、临床相关性好,尤其少量标本即可检测的特点,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使肿瘤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

  •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假阴性分析

    作者:刘晓丹;杜小华;黄文华;钟世镇

    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手术、化疗、放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假阴性是指前哨淋巴结无转移而腋窝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情况,它将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可能对患者产生严重后果.作者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总结出造成假阴性的原因,以期指导临床.

  • 沙利度胺的抗肿瘤作用及临床用途研究进展

    作者:马芳;黄学惠

    沙利度胺早期曾作为镇静药、止吐药使用,但因其有很强的致畸作用于1963年被停止应用.几年后又开始被用于麻风病的治疗.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具有抗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作用,在一些动物肿瘤模型及临床治疗中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随着对其药理机制研究的深入,沙利度胺的临床适应证取得了重新认识.在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已取得良好效果,正在开展的Ⅱ,Ⅲ期临床试验显示可能对某些实体肿瘤也有一定作用,但确切的机理目前尚不明确.

  • VEGF-C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栾宁;王雪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特异性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大量研究显示VEGF-C在肿瘤生长、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与肿瘤淋巴管生成有关.现就VEGF-C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播散肿瘤细胞与肿瘤远处转移及复发的关系

    作者:左汶奇;胡国华

    肿瘤患者血液、骨髓及淋巴结中存在着播散肿瘤细胞,这种细胞成为日后肿瘤远处转移、复发的根源,与肿瘤患者生存率显著相关.

  • 同时性食管及贲门双原发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付民;吕卫东;高巍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双原发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食管贲门双原发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1例失访.随访1年生存率70.0%(14/20);3年生存率47.1%(8/17);5年生存率16.7%(2/12).结论:及时发现食管贲门双原发癌、扩大切除范围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作者:肖天林;刘小红;杨超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d1;顺铂25mg/m2静脉滴注d1-3;3周为一周期,至少治疗2周期.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个以上周期,有效率46.78%,中位生存期9.6个月.主 要不良反应为脱发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88.71%及85.48%,其中Ⅲ-Ⅳ度分别为 14.52%及8.06%.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性好.

  • 康莱特注射液对提高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萍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老年晚期肺癌患者32例,给予康莱特注射液每天200ml静脉滴注,连续21天为1疗程,用1或2个疗程;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状况变化、不良反应等.结果:应用康莱特治疗后患者肺癌相关症状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93.75%(30/32)的患者KPS评分有不同程度提高;未发现其对心、肝、肾功能方面的不良反应.结论:康莱特可明显提高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胸腺类癌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姚丽;李艳红;张伟;赵建业;巩丽;朱少君;兰淼

    目的:探讨胸腺类癌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对1例胸腺类癌进行组织学表现、电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多排列为不规则巢状,条索状,伴有大量坏死,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弱嗜酸,颗粒状,边界不清,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免疫组化特点:肿瘤细胞表达Syn(+)、CgA(+)、NSE(+).电镜:部分瘤细胞及突起内见有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胸腺类癌是前纵隔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与胸腺瘤相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的疗效为好.

  • GP方案与放疗联合治疗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粉霞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DDP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43例以呼吸困难就诊的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G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0g/m2,d1,8;顺铂30mg/m2 ,d2-4.每21-28天1个周期).化疗1-2周期后开始行放疗,6MV-X线照射,DT 2Gy/次,5次/周,总剂量DT 50Gy-68Gy.结果:本组病例总有效率73.9%.结论:吉西他滨+顺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疗效.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PV16、18E6及MCM7蛋白的表达

    作者:石喆;任占平

    目的:检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中HPV16、18E6和MCM7蛋白的表达,探讨高危型HPV感染和细胞周期复制调控异常与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30例乳腺腺病,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PV16、18E6和MCM7蛋白的表达.结果:癌组中HPV16、18E6和MCM7蛋白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7.69%和96.15%,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腺病组(P<0.02、P<0.05).HPV16、18E6与MCM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442;P<0.001).MCM7蛋白阳性表达与IDC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肿块大小有关(P<0.01、P<0.03、P<0.01).结论:高危型HPV16、18感染和MCM7蛋白的高表达导致细胞周期复制调控异常涉及了HPV感染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CM7高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价HPV感染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状态和评价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作者:李德琼;何雪花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的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从2005年6月-2008年6月以TP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的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28例,紫杉醇135mg/m2静滴,第1天;顺铂75mg/m2静滴,第一天,21天为1周期,2个周期末评价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8例患者中CR 1例(3.5%),PR 13例(46.4%),SD 8例(28.5%),PD 6例(21.4%),有效率50%,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结论:TP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的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蒽环类耐药的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的化疗方案.

  • 高频彩超与钼靶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丁莹;郭瑞强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与X线钼靶联合应用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87例可疑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高频彩超、X线钼靶及两者联合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87例可疑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高频彩超诊断恶性53例,良性34例;X线钼靶诊断恶性51例,良性36例,二者联合检查诊断恶性58例,良性29例,病理检查:恶性63例,良性24例.经统计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X线钼靶.两者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任何单一方法检测.结论:高频彩超与钼靶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 缺氧诱导因子-2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作者:张毅;潘铁成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2 alpha,HIF-2α) 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IF-2α和VEGF的表达.结果:45例非小细胞肺 癌组织中HIF-2α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78%(35/45)和75.56%(34/45),10例正常肺组织中HIF-2α不表达,VEGF阳性仅1例.HIF-2α和VEGF的表达结果显示: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显著性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显著性相关(P<0.05);HIF-2α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HIF-2α和VEGF联合检测对于肺癌的预后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乳腺癌保乳手术在临床应用的调查分析

    作者:邓智平;宋张骏;杨晓民;胡艳

    目的:对乳腺癌保乳术在乳腺癌手术方式中的应用比例进行调查,分析保乳术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124例乳腺癌的手术方式进行调查,利用结构性访谈法和统计 学手段对数据进行整理.结果:乳腺癌保乳术在临床手术方式中应用的比例较低.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在临床应用比例较低,有其客观和主观原因,需要患者和医师共同努力,使乳腺癌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得到普及.

  • 体部伽玛刀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老年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桂香;杜宗哲;张庆原;周蓉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体部伽玛刀治疗老年肺癌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分组,将10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老年NSCLC患者,临床分期Ⅲa-Ⅲb,分为两组,伽马刀组行体部伽马刀治疗,综合组给予体部伽马刀联合康莱特治疗.观察治疗后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状况、骨髓抑制发生率及远期疗效.结果:综合组、伽玛刀组各50例,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2%和80%.综合组Karnofsky评分改善者45例(90%),伽玛刀组改善者30例(60%),综合组优于伽玛刀组(P<0.05).综合组生活质量改善率92%(46/50);伽玛刀组为76%(38/50),综合组优于伽玛刀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1、2周骨髓2度以上毒性发生率第2周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伽玛刀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2.0%、76.0%,2年生存率分别为46.0 %、40.0%;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9个月、16.5个月.结论:康莱特注射液与体部伽玛刀联合治疗老年肺癌近期疗效、生存质量、远期疗效都明显优于单纯体部伽马刀治疗,且骨髓抑制反应低于后者.

  • 非小细胞肺癌Flt-1和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廖和和;常彦祥;李斌;王甲林;李寒春;齐京鹏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以及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机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56例肺癌标本和20例癌旁组织进行上述 2种指标检测并分析.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Flt-1和GST-π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8%、81.3%,Flt-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P<0.05),但与组织类型无关;GST-π的过表达与肿瘤细胞组织学类型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腺癌和低分化癌组织中GST-π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降低 (P<0.05).结论:Flt-1和GST-π在未行放化疗的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且与肺癌某些生物学行为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化疗药物选择及预后判断.

  •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巧;杨聪颖;陈昊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2例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表现及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文献复习.结果: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症状多为进食梗阻,多位于食管中下段,大体为隆起或息肉样肿块.免疫组化染色HMB45和S-100阳性.结论: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对于发生于中老年人食管中下段的息肉样肿块,应考虑到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

  • 局部晚期食管癌在三维适形放疗中靶区中心偏移的研究

    作者:黄彬彬;张志新;周丽华;宋文军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二次CT定位靶区中心位置的变动.方法:对患者进行体部热塑膜、真空垫固定,治疗体位下分别于放疗开始时及放疗中(原发病灶剂量DT 40Gy)进行2次CT模拟定位、影像传输、用治疗计划系统勾画GTV、PTV,制定三维放疗计划,PTV以90%等剂量线包绕靶区,根据两次靶区中心位置确认X轴、Y轴、Z轴的移动范围,判断靶区中心位置的变动情况.结果:对于每位食管癌患者,放疗过程中,食管靶区位置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动.Y轴变动幅度明显大于X轴的变动.结论:食管癌放疗剂量达40Gy时需进行第二次CT定位.

  • 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超声诊断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于韬;罗娅红;那丽莉;邬晓明;梁凯;邓元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癌肿及其腋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探讨癌肿及腋淋巴结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检出的145例乳腺癌患者及其278枚腋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的方法,分别检验乳腺癌癌肿内血流特征及癌肿大直径、腋淋巴结血流特征、径线比及大皮质厚度与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依据单因素分析,乳腺癌癌肿血流≥Ⅱ级者、癌肿直径较长者,对应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分布、径线比较小、皮质厚度较厚的腋淋巴结,其病理学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依据多因素分析,乳腺癌癌肿直径、淋巴结径线比和皮质大厚度与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经ROC曲线分析,腋淋巴结大皮质厚度是判定腋淋巴结转移的较佳指标.结论:依据乳腺癌癌肿及腋淋巴结超声影像学特征评价腋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

  • 联合检测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和特异性组织多肽抗原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志平;陈名声;任丽芬;刘田;卢宝弼;郝晓柯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ProGRP)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在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93例SCLC患者、63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62例正常对照组的ProGRP和TPS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CLC组患者血清 ProGRP、TPS水平[(436.4±765.8)ng/ml 、(367.8±518.7)U/L]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 21.7±9.5)ng/ml、(101.1±45.1)U/L]和正常对照组[(17.3±9.5)ng/ml、(85.6±37.4)U/L](P<0.01),SCLC组患者血清ProGRP、TPS水平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P<0.01),ProGRP和TPS诊断SCLC的敏感性分别为67.5%和59.4%,特异性分别为97.6%和82.4%.Ⅲ、Ⅳ期(79.6%,83.7%)ProGRP和TPS诊断SCLC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Ⅰ、Ⅱ期(50%,52.9%).联合检测ProGRP和TP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9%和80%.治疗前ProGRP和TPS水平[(604.4±637.3)ng/ml、(538.3±650.5)U/L]分别是治疗后[(141.5±179.1)ng/ml、(275.2±269.9)U/L]的4.27倍和1.96倍,治疗前ProGRP、TPS和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效果明显.结论:ProGRP作为一种新的SCLC肿瘤标志物,对SCLC诊断敏感、特异,ProGRP比TPS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同时检测,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有助于提高SCLC早期的阳性检出率,减少漏诊率,对判别病情变化及疗效有重要作用.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不同方法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庄青;汤学良;邹天宁;陈德滇;张勇;聂建云;张季;郑凯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不同方法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优缺点.方法:本组37例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带蒂转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吻合血管游离移植、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单纯乳房假体置入以及不同方法相结合进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结果:除2例单纯TRAM皮瓣患者近腋窝皮瓣局部坏死,1例TRAM+DIEP联合皮瓣患者下腹正中局部皮瓣脂肪液化外,余34例皮瓣全部成活,形态满意.随访5个月-10年,无腹部薄弱或腹壁疝等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结论:乳腺癌术后即刻再造安全可行,不同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本人的方法进行乳房再造.

  • 448例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分析

    作者:付春林;李军川;戴桂华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荆州市肿瘤医院病理科细胞室2004年9月-2007年9月间448例有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的乳腺肿块FNAC资料.结果:FNAC诊断敏感度96.1%,特异度96.9%,假阴性率3.9%,假阳性率3.1%,总准确率96.7%,穿刺取材成功率99.33%, 乳腺癌明确诊断率 75.97%;急性乳腺炎、乳腺囊肿、乳汁潴留囊肿、男性乳腺发育和大部分乳腺纤维腺瘤特异度100%且能确定组织学类型.结论:FNAC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质的诊断准确率很高,对一些乳腺癌诊断准确,可以部分替代乳腺癌术中冰冻切片,对部分良性肿块可以确定组织学类型.

  • 新辅助化疗预防非小细胞肺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作者:秦子敏;何山红;程金华

    目的:术前应用吉西他滨和顺铂,术后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了解新辅助化疗在降低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 新辅助化疗组,每组40例.新辅助化疗组术前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2周为1周期,完成2周期后在全麻下行手术切除,并清扫区域淋巴结.HE染色阴性淋巴结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MUCI单克隆抗体阳性反应淋巴结数明显少于单纯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辅助化疗组术前用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可以有效控制区域淋巴结微转移.

  • 肺硬化性血管瘤5例肺穿诊断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侠;张静;王映梅

    目的:阐明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占位;组织学表现为瘤组织呈肺泡内出血区、腺样乳头区或片状实性区排列,瘤细胞由实质细胞和衬覆细胞两种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MA、TTF-1、Vimentin在实质细胞和衬覆细胞均为阳性表达,PR主要在实质细胞中阳性表达,CK主要在衬覆细胞中阳性表达,S-100蛋白、Cytokeratin 20、SMA、高分子量角蛋白、Ⅷa因子两种细胞均为阴性.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肺脏肿瘤,明确诊断必须借助于临床及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检查.

  • 泰素帝对荷瘤小鼠肿瘤组织VEGF和TSP1表达的影响

    作者:钱晓萍;马亚军;刘宝瑞

    目的:观察泰素帝对裸鼠人大肠癌LOVO细胞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建立裸鼠人大肠癌LOVO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泰素帝的抑瘤作用,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泰素帝对肿瘤组织MVD、VEGF、TSP1表达的影响.结果:泰素帝的抑瘤率为72.4%.泰素帝能显著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下调VEGF和上调TSP1的表达.结论:泰素帝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下调VEGF可能是泰素帝抗血管生 成作用机理之一;上调TSP1可能是泰素帝抗血管生成另一作用机理.

  • 131I照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摄碘水平及NIS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侯英萍;李志刚;邓敬兰

    目的:探讨131I不同时间照射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摄取放射性碘(125I)水平的变化以及检测是否影响NIS mRNA表达.方法:分化型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GTHW3)培养在DMEM培养基中,应用同一活度(20μCi)的131I对培养癌细胞进行不同时间(6h、12h、24h、48h)的照射.γ计数仪测定放射性碘(125I)摄取率.采用RT-PCR法检测甲状腺癌细胞的NIS mRNA表达.结果:不同时间的放射性131I照射使甲状腺癌细胞摄取125I降低;凝胶电泳显示放射性131I照射24h后GTHW3细胞NIS mRNA表达降低;照射组各时间点的125I摄取率及24h和48h的NIS mRNA表达与未照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31I照射可使DTC细胞的NIS mRNA表达降低,提示131I照射致DTC细胞失分化及其摄碘能力降低可能与DTC细胞NIS mRNA表达降低有关.

  • 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后不同保存条件下存活率的变化

    作者:张国庆;焦顺昌;林星石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初步研究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扩增培养后所得的CIK细胞在不同保存条件下存活率的变化.方法:按CIK细胞培养方法体外扩增培养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收获细胞后计算效应细胞浓度,然后将效应细胞分别放置于4℃和25℃下保存,于细胞收获后的不同时间点应用碘化丙啶(PI)对两种存放条件下的细胞进行染色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器检测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3名患者效应细胞初始存活率分别为98.8%、95.5%和97.1%,细胞浓度分别为7.4×107/ml、5.8×107/ml和10.4×107/ml,在4℃保存条件下存活率明显降低的时间点分别为102h、60h和84h,25℃保存条件存活率明显降低的时间点则分别为48h、24h和24h.结论:4℃条件比25℃条件更适合于保存效应细胞,效应细胞初始存活率低者以及细胞浓度较高者其细胞存活率下降的比较明显.

  • 脂氧合酶抑制剂NDGA对胰腺癌细胞PCNA-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杜敏;陈炯;李庆

    目的:探讨脂氧合酶抑制剂NDGA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CNA-1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及其对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NDGA对胰腺癌细胞株PCNA-1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NDGA处理的胰腺癌细胞株PCNA-1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NDGA抑制胰腺癌细胞株PCNA-1的增殖活性,呈剂量依赖效应关系;细胞经100μmol/L的NDGA处理后G0/G1期细胞减少(P<0.05)、S期细胞增多(P<0.05),G2/M期细胞无明显变化;细胞经100μmol/L的NDGA处理48h后bcl-2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下调(P<0.01)、bax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P<0.01).结论:NDGA对胰腺癌细胞株PCNA-1有抑制增殖、诱导其凋亡作用,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有关.

  • 国产虫草素对Hela细胞MMP-9、TIMP-1及TIMP-1 mRNA表达的调节

    作者:李婧;何肇晴;龚皓;程杰;徐朱俊;陈丹;汪锐;杨颖

    目的:观察国产虫草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MMP-9,TIMP-1及TIMP-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虫草素溶液(0,1,2,4mg/ml)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人MMP-9/TIMP-1 ELISA试剂盒及RT-PCR技术检测经不同浓度虫草素溶液(0,1,2,4mg/ml)处理后不同时间点(12,24,48h)Hela细胞MMP-9/TIMP-1及TIMP-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国产虫草素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Hela细胞生长.不同浓度虫草素处理不同时间的Hela细胞分泌MMP-9呈轻度剂量依赖抑制方式,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可上调TIMP-1及其mRNA的表达,且呈明显剂量依赖方式,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尤其在24h TIMP-1 mRNA的表达及蛋白分泌达高峰.结论:国产虫草素可以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可以通过上调TIMP-1mRNA及蛋白的表达发挥潜在的抗肿瘤细胞侵润转移的作用,为国产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

  • 三羟异黄酮对肝癌细胞HepG2的ADAM17表达的调节

    作者:刘永存;王作仁;周爱萍;李锋

    目的:观察三羟异黄酮(genistein)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增殖及ADAM17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培养肝癌细胞HepG2,加入三羟异黄酮特异性阻断酪氨酸蛋白激酶(TPK),MTT法观察genistein对HepG2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PCR分析ADAM17基因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水平ADAM17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经过genistein处理的肝癌细胞HepG2生长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在48、72和96小时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ADAM17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都受到明显抑制(P<0.05),抑制程度呈现时间依赖性关系.结论: 三羟异黄酮可以通过抑制TPK通路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增殖,并且抑制ADAM17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从而间接调节HepG2细胞生长信号的传递.

  • HMGA1基因小分子RNAi对卵巢癌转移抑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柳英兰;郑建华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家族A1(high mobility group A1,HMGA1)基因小分子干扰RNA对卵巢癌转移抑制的机理.方法:RT-PCR一步法检测3种不同的卵巢癌细胞株中HMGA1、E钙黏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HMGA1 siRNA,转染HO8910PM细胞:半定量RT-PCR分析法观察HMGA1 siRNA转染对E钙黏蛋白mRNA表达的逆转作用,及对卵巢癌细胞株体外侵袭、运动的抑制作用.结果:RT-PCR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OVCAR-3细胞中HMGA1 mRNA表达量相对较低(0.64±0.13),而E-钙黏蛋白mRNA仅在OVCAR-3细胞中有表达;HO8910PM细胞稳定转染HMGA1 siRNA后,转染组、对照组HMGA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16±0.08、0.47±0.11(P<0.01),E 钙黏蛋白mRNA表达水平分别 为0.38±0.07、0.09±0.05(P<0.01);体外运动实验显示,跨膜细胞数转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组细胞基底膜侵袭实验显示,穿透基底膜细胞数转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MGA1基因与卵巢癌转移密切相关,HMGA1 基因siRNA 可上调卵巢癌细胞中E钙黏蛋白的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运动和侵袭,为卵巢癌转移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NM-3对裸鼠移植胃癌组织VEGF-C、VEGF-D和VEGF-R-3表达的影响

    作者:达炜;朱金水;陈金联;王龙;孙群

    目的:探讨NM-3对裸鼠移植人胃癌组织微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28只未分化人胃腺癌SGC-7901移植BALB/C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分别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NM-3、卡铂及NM-3加卡铂,每周2次,剂量为NM-3 10mg/kg,卡铂 5mg/kg.于第8周末处死裸鼠,取下肿瘤组织,定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VEGF-C、VEGF-D和VEGF-R-3表达.结果:各组VEGF-C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μm2)为:卡铂组(1647.83±501.70)、NM-3组(2106.01±437.11)及联合给药组(1825.61±277.24),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2962.84±519.77)显著下降(P<0.05),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别.VEGF-D值:NM-3组(1032.25±460.44)及联合给药组(1009.08±370.13),较生理盐水组(1882.15±359.38)及卡铂组(1854.00±322.07)均显著下降(P<0.05),卡铂组较生理盐水组下降,但 是差别无显著意义.VEGF-R-3值:NM-3组(1222.05±470.80)及联合给药组(1103.34±265.94)较生 理盐水组(2123.05±117.99)下降,并有显著意义(P<0.05),而卡铂组(1668.30±256.34)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NM-3能够抑制胃癌微淋巴管生成,并能增强卡铂的抗肿瘤作用.

  • 肺腺癌药物耐受蛋白ABCG2表达细胞系的功能研究

    作者:陆远;张志培;高坤祥;邓迎春;孙磊;费月海;李小飞;程庆书

    目的:通过观察A549-ABCG2细胞系生物学特性变化,验证ABCG2蛋白过表达肺癌细胞对各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及其相关性,为谨慎选择化疗药物及制定临床试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MTT法检测ABCG2高表达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检测ABCG2 蛋白ATP激酶活性,分析其与耐药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A549-ABCG2细胞药物敏感性较A549细胞明显降低,而其ATP激酶活性明显升高.结论:可以通过研究ABCG2高表达细胞系A549-ABCG2来筛选化疗药物为临床治疗服务.

  • par-4 SA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作者:秦天洁;马巍;刘陕西;杨广笑;王全颖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 par-4 SAC 进行基因克隆并测定其序列,为进一步诱导肿瘤细胞靶向性凋亡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非对称互补引物/模板法,制备两端含有酶切位点的 par-4 SAC 的 cDNA,PCR产物克隆入 pGEM-T Easy 载体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 E.coli DH5α菌株,随机挑取数个菌落,筛选鉴定并测序.结果:经酶切鉴定、测序分析,表明所插入的基因片断为 par-4 SAC 基因,与设计完全相同.结论:应用非对称互补引物/模板法克隆 par-4 SAC 基因是成功及可行的.

  • 白杨黄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作者:张强;王红建;王小银;朱金水;达炜;孙群;郭花

    目的:探讨白杨黄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应用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白杨黄素及60Co γ射线联合应用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生存率的影响;应用吖啶橙(AO)/溴化乙碇(EB)荧光染色和TUNEL法分别检测白杨黄素与60Co γ射线联合应用后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Westen-blot检测与细胞凋亡调控相关的蛋白Caspase-3、Survivin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白杨黄素能够明显增强60Co γ射线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克隆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增强60Co γ射线导致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白杨黄素能够上调60Co γ射线处理过后人胃癌SGC7901细胞内活性Caspase的表达,下调细胞内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Bcl-2的表达.结论:对于胃癌细胞系SGC7901,白杨黄素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放射增敏剂.

  • 14-3-3β基因对卡波氏肉瘤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

    作者:王生;崔丽娟;曾妍;陈彬;杨培荣;杨磊

    目的:探讨14-3-3β基因(酪氨酸3-加单氧酶/色氨酸5-加单氧酶激活蛋白基因)对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KS)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14-3-3β基因稳定转染入 BCBL-1(HHV-8 positive and EBV negative human B cells)细胞,Western-Blot检测14-3-3β蛋白的表达,后利用Transwell法分析14-3-3β基因对BCBL-1细胞迁移的影响(设立空载体组和阴性对照组).结果:pcDNA3.1/myc-His(-)A-14-3-3β组细胞迁移数目明显高于pcDNA3.1/myc-His(-)A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NA3.1/myc-His(-)A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3-3β基因能促进KS细胞的迁移.

  • 60Co-γ照射对肺癌A549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丽杰;江其生;李伟;李峰生;宋秀军;陈舒

    目的:探讨60Co -γ射线照射肺癌A549细胞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变化.方法:2 Gy剂量60 Co-γ射线照射肺癌A549细胞,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照射后4、12、24、48、72 h VEGF mRNA表达改变, 以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上清中VEGF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以对照组(未照射组)VEGF mRNA表达量为1,照射后4 h VEGF mRNA表达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到高峰(8.83±3.01,P<0.05 ;14.67±7.18,P<0.01),48-72 h随后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VEGF蛋白表达量,在照射后4 h 降低,随后开始升高,24、48 h达到高峰(600.86±20.87,P<0.05;594.75± 2.52,P<0.05),72 h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2 Gy剂量60Co-γ射线照射肺癌A549细胞后早期VEGF表达升高,我们推测此时可能是联合抗VEGF药物抑制肺癌转移的佳时机.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治疗

    作者:迟达超;王建华;吴涛;闫立昆;龙延滨;陈熹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间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资料. 结果: GIST主要发生在胃(46.8%)和小肠(30.6%).CD117阳性表达率为93.5%,CD34阳性表达率为79.0%. 结论: GI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较难;病理免疫组化CD117、CD34等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的依据;手术切除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 VEGFR1和MDR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晓红;黄丽娟;杨力

    目的:探讨VEGFR1和MDR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R1和MDR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分化程度的关系;比较VEGFR1和MDR1在胃癌中的表达相关性.结果:VEGFR1在高、中、低度分化胃癌的表达率依次为15/53(28%)、19/43(44%)、37/54(68%); 在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胃癌组织(P<0.05).MDR1在高、中、低度分化胃癌的表达率依次为18/53(34%)、21/43(48%)、41/54(76%); 在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胃癌组织 (P<0.05).结论:VEGFR1和MDR1在胃癌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可能在胃癌的多药耐药中扮演重要角色.

  • 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附26例)

    作者:余国政;邱发凯;戴强;张文娟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经股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入路插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采用平阳霉素与无水乙醇或碘化油、明胶海绵进行栓塞治疗,1年内随访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100%,肿瘤完全消失者6例,瘤体缩小>50%者17例,瘤体缩小不足50%者2例,瘤体无变化者 1例,无瘤体进展者;总有效率为95.1%;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 进展期胃癌预后多因素分析

    作者:李英男;吴本俨;王昌正

    目的:对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进展期胃癌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间411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进行了随访,对其一般资料、手术情况、病理结果及生存期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1例病例中失访48例,随访363例中目前仍存活174例,死亡189例,总体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89%、56.20%、50.76%.单因素分析:与进展期胃癌预后有关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浸润深度、分期、清扫淋巴结总数、淋巴结转移个数、淋巴管癌栓、切缘残留、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多因素分析:与进展期胃癌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分期、组织类型、转移淋巴结个数、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结论:经COX模型分析,肿瘤分期、组织类型、转移淋巴结个数、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肿瘤分期是影响胃癌预后重要的因素.

  • XELOX方案与FOLFOX4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海欣;陈绍俊;李桂生

    目的:观察两种常用化疗方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XELOX)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方案(FOLFOX4)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XELOX组与FOLFOX4组.XELOX组25例,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日,第1-14天;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点滴,第1天;21天1周期.FOLFOX4组23例,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奥沙利铂85mg/m2,静脉点滴,第1天;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2小时后予5-氟尿嘧啶400mg/m2,推注,后续600mg/m2持续静滴22小时,第1、2天;每2周重复,4周为1周期.两组均治疗2周期以上.按WH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8例均可评价疗效,XELOX组有效率48.0%(CR 2,PR 10),中位TTP 7.1个月,MST 13.8个月,FOLFOX4组有效率47.8%(CR 2,PR 9),中位TTP 7.3个月,MST 14.0个月.两组近期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比较,手足综合征以XELOX组显著(P<0.05),Ⅲ-Ⅳ级恶心呕吐发生率FOLFOX4组高(P<0.05),余不良反应除腹泻外发生率以FOLFOX4组稍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ELOX方案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能耐受.两组近期疗效相似,不良反应XELOX组更低.

  • CYFRA21-1、CA199、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惠柳;黄昭东;刘志民;雷考宁;黄金莲

    目的:探讨血清CYFRA21-1、CA199、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PHC患者65例、肝良性疾病组47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其血清AFP、CYFRA21-1、CA199水平.结果: PHC患者血清AFP、CYFRA21-1、CA199阳性率分别为72.3%、44.6% 、41.5%;AFP、 CYFRA21-1、CA199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提高,达93.8%,与单项AFP检测阳性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FP 、CYFRA21-1和CA19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 胃癌组织中Survivin、COX-2蛋白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赫丽杰;刘云鹏;侯科佐;石晶

    目的:探讨Survivin,COX-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胃癌组织Survivin,COX-2,CD3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70.77%(46/65),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93%(50/65).Survivin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COX-2的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urvivin表达与COX-2的表达密切相关(r=0.235,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组织中 的MVD值为103.04±15.06,阴 性组为81.89±12.15,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COX-2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的MVD值为104.82±14.05,阴性组为81.02±13.73,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Survivin和COX-2对凋亡的抑制的协同作用及其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 TSG10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靳雁

    目的:探讨TSG10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SG10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TSG101在胃癌的表达率为77/179 (43%),其中在高、中、低度分化胃癌的表达率依次为14/62 (23%)、20/59 (34%)、43/58 (74%);在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胃癌组织 (P< 0.05).结论:TSG101在胃癌中的表达和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 TSG101 胃癌 免疫组化
  • 54例原发性胆囊癌的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张志良;刘永存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54例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39例;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OC)4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0例.结果: OC术后44例,行胆囊癌根治术者21例;LC术后10例,行胆囊癌根治术者5例,3周以上者3例,均广泛转移,3周以内者7例,行根治术5例,均于术后2月内出现复发症状.结论: 早期诊断是提高胆囊癌根治性手术成功的关键.胆囊切除后一定要常规剖开胆囊检查,发现异常及时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术前考虑胆囊癌诊断者,应该行OC术治疗.

  • 康莱特静滴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魏千程;孟庆常;燕忠生

    目的:评价康莱特注射液静滴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治疗组静滴康莱特注射液100ml,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连续应用2个疗程,同时给予保肝护肝、生物反应调节剂及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保肝护肝、生物反应调节剂及支持对症治疗.结果: 全组共48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进食量的变化、体重变化、疼痛变化及卡氏评分的变化等方面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可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对晚期肝癌患者有较好疗效.

  •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希罗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

    作者:杨继元;熊杏安;杜伟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希罗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耐受性和疗效.方法:对22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希罗达化疗.放疗剂量DT56-60Gy分28-30次,5-6周内完成.同步口服希罗达每天1600mg/m2,每周5天.结果:22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胰腺癌原发灶完全缓解率(CR)1/22(4.5%),部分缓解率(PR)8/22(36.4%),总有效率(CR+PR) 40.9%;无变化和进展(SD+PD)59.1%.临床受益反应(CBR)有效19例(86.4%),稳定2例9.1%,无效1例4.6%.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1-2级(81.8%),腹泻1-2级(27.3%),白细胞减少1-2级(50%)、3级(4.5%).22例患者中位随访期为25(13-32)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54.5%(12/22)和22.7%(5/22).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希罗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疗效较好,能较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较好的姑息治疗方法.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作者:何百祥;徐高峰;鲍刚;谢昌厚;郭世文;张晓东;李奇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例颅内CA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脑内型CA 40例.临床观察6例,4例随访1-6年无特殊不适,2例随访1年后症状加重;手术治疗9例,均采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随访0.5-3年均恢复良好;γ-刀治疗25例,7例0.5-1年再次出血,1年后仅6例病灶体积缩小.脑外型CA 6例,均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其中病灶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全切除的3例病人随访3月-2年MRI复查未见血管瘤复发.不全切除的3例患者术后均行γ-刀治疗,1年后复查MRI见病灶体积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脑外型CA应首选显微手术治疗,残留部分可行γ-刀治疗;脑内型CA,无症状者可临床观察.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应积极手术治疗,合理采用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并遵循个体化原则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γ-刀治疗必须慎重.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治疗(附20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刚;刘浩;陈进才;王康;席孝忠;张道维

    目的:回顾分析2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本组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23-63岁.病程短者3个月,长者20年.临床有骨骼系统表现者17例,神经肌系统表现11例,泌尿系统表现者9例,术前发现颈部包块者5例.B超检查18例发现病变部位,CT检查9例发现病变部位.实验室检查血钙升高12例,16例碱性磷酸酶增高,7例甲状旁腺素(PTH)增高.结果:本组均采用手术治疗,14例为甲状旁腺腺瘤,6例为甲状旁腺增生.19例患者进行了随访,14例痊愈,4例症状明显缓解,1例自觉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PHPT的定性诊断主要靠血钙和PTH检测,定位诊断则依靠B超和CT检查.手术是治疗PHPT的有效手段.

  • 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睿智;师蔚;周任;高李贵;孙建军;刘重霄;郭振宇

    目的:探讨巨大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及术中、术后注意要点.方法:对12例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均采用显微手术下超声刀切除,其中8例恢复良好,2例死亡,2例植物生存.结论:巨大鞍结节脑膜瘤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采取大部分切除,必要时去骨瓣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Survivin和Bcl-2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南林;董文鹏;易军;吕勇刚;王廷;袁时芳;凌瑞;王岭

    目的:探讨survivin和Bcl-2蛋白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0例甲状腺癌组织进行survivin和Bcl-2蛋白的检测,并与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urvivin和Bcl-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5%、45%,而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见survivin表达(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survivin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urvivin和Bcl-2蛋白有助于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 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腮腺术后缺损畸形的应用

    作者:宋卫琪;徐荣;赵华;梁秦龙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术后同期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充修复对面部凹陷畸形的预防作用.方法:对40例腮腺肿瘤病人行肿瘤及腮腺浅叶或浅叶部分切除同期行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充修复,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良好,手术腮腺区及颈部外形良好,颈部功能正常.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腮腺切除术后缺损能改善术后凹陷畸形发生.

  • TRAIL受体DR5 、DcR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高庆;曲群;陈青娟;赵玲;王桂贤;马玉琴;杜稳侠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受体DR5 、DcR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DR5 、DcR1在10例正常子宫内膜、12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42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中DR5的阳性表达率为36/42(85.71%),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3/10 (30.00%),(P<0.01).正常子宫内膜中DcR1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19/42(45.24%),(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DR5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呈反比.结论:子宫内膜癌中DR5的高表达使TRAIL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子宫内膜癌中DcR1的表达可能导致TRAIL诱导的凋亡耐受.

  • TRAIL及其受体DR5、DcR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作者:褚静;荆亚茹;贾敏

    目的:探讨TRAIL及其受体DR5、DcR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宫颈组织、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40例宫颈癌组织中TRAIL、DR5及DcR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结合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组织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TRAIL及DcR1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宫颈癌组织;宫颈癌组织中,TRAIL阳性表达随组织学分级降低而降低;DR5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结论: TRAIL、DR5及DcR1的异常表达在宫颈癌变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宫颈癌 TRAIL DcR1 DR5 凋亡
  • 48例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中长期疗效评价

    作者:姚枫;范静;郝桂莲;任野;谭红;胡建修;魏隽

    目的:评价以PVA 颗粒及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对子宫动脉进行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48例接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术后随访,评价该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2月.术后 3月、6月及12月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5%、89%和94%.术后3月、6月及12月肌瘤平均缩小率为24.1%、50.0%和68.1%.术后12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率为63.8%.48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想保留子宫的年轻女性,或不原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以PVA 颗粒及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的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54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玉英;王伟;陈素琼

    目的:观察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法:宫颈癌54例中Ⅰb期(巨块型,直径≥4cm)16例,Ⅱa期14例,Ⅱb期16例,Ⅲ期6例,Ⅳ期2例,术前均行TP方案(TPX+DDP) 化疗3周期.结果:近期有效率为87.03%(46/54),其中Ⅰb期6例,Ⅱa期3例,经3周期化疗后属病理完全缓解,同时经化疗后提高了Ⅱb期和Ⅲ期手术率,分别为54.54%(12/22),其中Ⅱb期16例经化疗后10例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宫旁浸润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脉管癌栓1例.结论:宫颈癌术前化疗使癌灶缩小,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 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中高危型HPV DNA及CK19 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张帆;林蓓;郝莹莹;周丹;王冬冬;齐跃;董伟妍;朱连成;张淑兰

    目的: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中高危型HPV DNA和CK19的表达,探讨早期宫颈癌微小转移的检测率及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常规病理光镜检查证实转移和未转移淋巴结共104个,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高危型HPV DNA和CK19的表达.结果:所有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80个淋巴结中高危型HPV DNA的阳性检出率为45%(36/80);CK19的检出率为25%(20/80).常规病理光镜检查证实淋巴未转移患者的57个淋巴结中23个高危型HPV DNA阳性(43.5%),来自15名患者中的9 人(60%);14个淋巴结CK19阳性(24.6%), 来自15名患者中的7名(46.6%).患者的微转移检出率分别为60%和46.6%.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高危型HPV DNA的检出率高于CK19(P<0.001).结论:原位杂交法检测高危型HPV DNA,免疫组化法测CK19均可检测出早期宫颈癌淋巴微转移 ,原位杂交法是分子水平的检测,在宫颈癌淋巴微转移的检测中可能更敏感可靠.

  • Survivin分子信标用于诊断宫颈癌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

    作者:张永爱;贺湘;周小兰;薛艳;安瑞芳

    目的:评价Survivin分子信标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预测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已验证的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临床宫颈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宫颈细胞学刮片,并用相应的肿瘤组织行Western-blot检测作为进一步验证. 结果:44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刮片样本中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阳性者27例,敏感性61.37%,特异性为72.72%;Western-blot检测敏感性为76.1%.结论:Survivin分子信标在检测宫颈癌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荧光表达强度与Western-blot检测的蛋白表达浓度成正比;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宫颈癌早期诊断及术后随访检测方法.

  • 外阴疣状癌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新玲;阿娜古丽·阿巴白克力;李庭芳

    目的:探讨外阴疣状癌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89年至今共收治3例外阴疣状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3例疣状外阴癌均为老年,均来自经济落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且早婚、早育、多产,3例都通过2次以上活检确诊.其中2例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术后才确诊为外阴疣状癌,1例第二次活检确诊为外阴疣状癌,放弃治疗死亡.结论:外阴疣状癌临床过程长,远处转移较少,预后较好,临床可疑病例应尽早活检,临床检查与病理结果不相符时建议活检组织要够深,防止误诊.必要时可多次活检以免漏诊.

  • 巨大眼睑皮肤癌放射治疗护理体会

    作者:杨雅会;俞兰;尹永信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5岁,因左脸肿物1年余入院.查左眼睑肿瘤大小约7cm×6cm,患者左眼分泌物多,结膜充血,肿瘤遮盖左眼,肿活检诊断为皮夫鳞状细胞癌,未行手术治疗.

  • 中心静脉导管断裂的血管内介入处置方法

    作者:张文娟;余国政;戴强;邱发凯;李小龙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断裂段抓取,解除血管内异物栓塞的方法.方法:用血管介入的方法,对5例导管体内断裂患者实施血管内异物抓取术.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未引起相关并发症或后遗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断裂是深静脉导管留置的严重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避免造成更大损伤.

  • 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睾丸胚胎癌1例

    作者:付强;王磊;张选举;宋斌;王珏;杨增悦

    1 病历摘要患者刘某,男,36岁.右小腿上端疼痛伴活动受限3周余主诉入院.3周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小腿上端疼痛,活动时明显,外院行X线片示:右胫骨上端肿瘤.故来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时查体见:神志清,精神可,心肺腹查体(-),右小腿上段前内侧可见一约3cm×3cm大小质软包块,界限不清,皮肤温度较高,压痛明显,无波动感及骨擦感,双下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末梢血运及感觉正常.

  •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脾脏转移瘤5例

    作者:宋永浩;夏炎春

    脾脏转移瘤比较少见,约占所有脾脏恶性肿瘤的2%-4%[1].多数作者认为,脾切除是对脾脏转移瘤的佳治疗方式.我院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对5例脾脏转移瘤患者进行了治疗,认为和手术治疗相比,这是一种安全,可靠,准确,无创伤,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 滑膜软骨瘤病1例

    作者:陈仲涛

    1 病例患者,男,42岁,左肘关节肿胀五年,无疼痛,穿刺细胞学检查:抽出淡黄色液体10ml,其中仅见散在泡沫细胞,临床以滑膜囊肿手术.

  •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 例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作者:袁勇;张娟;黄颖楠;葛红菊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组织发生、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等进行讨论.方法: 对1例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进行组织形态、免疫组化观察和文献复习,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组织学显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肿瘤细胞多呈巢状和片状排列,肿瘤细胞体积大,多边形或梭形,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状胞浆,细胞核较大,核仁明显呈空泡状.可由单核或多核的上皮样细胞构成,特别是当肿瘤显示不典型的特征时很容易与有些肿瘤混淆.免疫组化肿瘤细胞、黑色素(HMB-45)阳性、结蛋白、肌动蛋白和波形蛋白弥漫阳性或散在阳性而上皮细胞膜抗原阴性.结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 的罕见亚型.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间叶源性肿瘤,免疫组化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右胸前外侧及上腹两切口治疗高龄食管癌52例报告

    作者:石桂葆;刘文辉

    目的:总结右胸前外侧及上腹两切口在高龄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年龄>65岁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男38例,女14例.病变位于中段36例,下段16例.结果: 治愈51例,死亡1例.50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2例因肿瘤外侵致部分残留.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21例,心律失常11例,肺感染7例,肺不张3例,心功能不全2例,切口感染2例,呼吸衰竭1例,喉返神经麻痹1例,发生2种以上并发症者6例.结论: 高龄食管癌经右胸前外侧及上腹两切口切除,食管胃吻合,手术野显露满意,操作方便,严重并发症较少,是较理想、安全性较高的手术方式.

  • 冷沉淀凝血因子在乳腺癌皮肤放射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青成;谷小燕

    目的:观察冷沉淀凝血因子对乳腺癌皮肤放射性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乳腺癌仿根治术后放疗后的女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皮损采用冷沉淀凝血因子涂抹治疗,对照组皮损采用京万红软膏涂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皮损愈合时间,确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皮损愈合时间(5.98±1.75)d比对照组(8 .86±2.81)d平均提前3d,两组皮损愈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简单,保存方便,使用安全,费用低廉,为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作者:张毅;赵学武;施常备;曹冬花;韦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收集2005年1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胸部穿刺活检术的病例共185例.在进行穿刺前先作CT扫描确定穿刺层面,在显示器上测量出进针点、进针深度和角度,并在体表做出标记,用专用的活检穿刺针刺入病灶内,取出病灶组织病检.结果: 穿刺成功者168例,占91.2%,一次穿刺成功者156例,占84.2%,二次穿刺成功率12例,占6.4%.并发气胸者53例,占28.6%,出血35例,占19%.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对肺内肿块及周围型结节定性诊断的重要方法,穿刺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赖于正确的穿刺方法及技巧.

    关键词: CT 胸部穿刺 活检
  • DICE方案解救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征;廖子君

    目的:观察DICE方案解救治疗23例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 方法:23例复发、难治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DICE方案治疗2周期,观察客观缓解率和主要不良反应. 结果:23例患者总有效率65.2%,CR 6例(26.1%),PR 9例(39.1%).IPI为2分的低中危组5例,IPI为3分的高中危组11例,IPI为4-5分的高危组7例.3组RR分别为100%、72.7%、57.1%.骨髓毒性III至IV度为8例(34.8%).结论:复发、难治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DICE方案解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Ki-67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轶楠;李红民;赵郁;刘卫东;马守东;岳海书

    目的:探讨肿瘤增殖相关Ki-67表达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U)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病理确诊PTCL-U患者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特征、治疗效果、预后的关系.结果:55例患者中Ki-67表达阳性率<20%,3例(5.5%);20%-39%:5例(9.1%);40%-59%:15例(27.3%);60%-79%:27例(49.1%);≥80%:5例(9.1%).与预后指数、B症状、临床分期、一般行为状态成显著的正相关(均P<0.05),和首程化疗完全缓解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Ki-67高表达(≥65%)组总生存率经Log Rank检验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00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Ki-67阳性表达率(P=0.023)和KIPI评分(P=0.044)是PTCL-U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Ki-67和KIPI能够预测PTCL-U对化疗的反应性和预后.

  • 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26例临床分析

    作者:陆耀红;傅深;彭莉华;孙宜;李兆斌;邵雨卉

    目的: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本研究在于了解其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07年7月确诊的26例LCH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LCH侵犯的组织器官有骨骼20例(76.92%)、淋巴结2例(7.69%)、肺、脾、耳、肌肉各2例,肝、胃、垂体、鼻腔、口腔各1例;侵犯1个器官23例(88.46%),侵犯2个器官1例(3.85%),侵犯4个器官1例(3.85%),侵犯6个器官1例(3.85%).临床表现多样化,症状与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确诊依靠病理诊断.单发病灶以手术、放疗为主.局部治疗效果好.结论:LCH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多系统病变采取化疗,单发病灶者手术及放疗疗效好.

  • 放射治疗诱发恶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赵静;刘刚;韩淑华;杨朝群

    目的:研究肿瘤放射治疗后诱发恶性肿瘤发生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年中放射诱发的8例恶性肿瘤,其中原发肿瘤是宫颈癌的5例、上颌窦癌的1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子宫内膜癌1例.放射源为6MV-X射线及192Ir源,常规分割照射,照射剂量为46-70Gy. 结果: 8例放射治疗后3.6-11年在原照射部位出现了肿瘤,其中5例宫颈癌诱发了直肠腺癌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腺癌1例;1例上颌窦鳞癌诱发了上颌骨骨肉瘤;1例HD诱发了白血病;1例子宫内膜癌诱发右腹股沟横纹肌肉瘤. 结论: 放射治疗可以诱发恶性肿瘤,主要与照射剂量、照射时年龄、照射部位及照射体积有关.

  • 32P持续低剂量率辐射敷贴治疗的胶片剂量验证

    作者:施常备;梁晓燕;袁彬;袁权;常晓彬;冯涛;李楠;吴湘阳;汪静

    目的:对32P的敷贴治疗进行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直线加速器建立25-575cGy的胶片辐射剂量曲线.放射性核素32P溶液4.14MBq吸附在 1.1cm×1.2cm 的长方形滤纸上制成放射性敷贴器.将20张1.5cm×1.5cm的辐射直接显色(RC)胶片(胶片厚0.225mm)重叠放置(总厚度4.5mm),把放射性敷贴器放置在顶端,辐射0.5小时.通过辐射剂量曲线计算每张胶片辐射剂量,根据胶片厚度推算距离敷贴器不同距离处的辐射剂量,并绘制相应的剂量-距离曲线.结果: 距离敷贴器 0、 0.225、 0.45、0.675、0.9、1.125、1.35、1.8、2.025、2.25、2.475mm处的0.5小时辐射测量吸收剂量为265、175、120、98、68、55、39、25、19、16、12、5cGy,拟合曲线为Y=257.28e-1.4521X.结论: 放射性核素32P敷贴器的辐射剂量随距离增加呈指数方式衰减,敷贴器表面和2.5mm处的辐射剂量相差约53倍.

    关键词: 32P RC胶片 剂量验证
  • 21例多原发癌SPECT全身骨扫描显像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康龙;莫逸

    目的:通过对21例多原发癌病人的SPECT全身骨扫描分析,了解骨转移病灶分布特点.方法: 通过给病人注射99mTc-MDP显像剂,2-3小时后,行全身SPECT骨扫描.结果: 多原发癌病人尤其是与乳癌或肺癌合并的多原发癌病人,大部分发生多发性骨转移.结论: 多原发癌病人,易发生多发性骨转移,常规行SPECT全身骨扫描是必要的.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