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JAK-STAT信号通路与survivin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书萍;马静;李晓江

    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进程,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异常激活.生存素(survivin)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在大多数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JAK-STAT信号通路及survivin基因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JAK-STAT信号通路survivin基因有望成为今后甲状腺癌生物治疗的新方向,为二者进行甲状腺癌的单甚至双靶向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以乙酰肝素酶为靶点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俊生;陈晓鹏

    乙酰肝素酶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细胞外基质中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的导致患者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通过肿瘤侵袭与转移引起的,不断完善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因素,和对其有效阻断是治内源性糖苷酶,参与许多病理及生理的过程.本文对乙酰肝素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靶点的肿瘤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乙酰肝素酶为靶点治疗肿瘤提供一些线索.

  • Syk基因甲基化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作者:周静;高曰文;胡汉卿

    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是一种造血细胞特异性的信号分子,被认为是一种候选抑癌基因.DNA甲基化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较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它与肿瘤的关系己成为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热点.本文综述了Syk基因甲基化的研究现状和它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与放疗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鹂;王俊杰

    为进一步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效,人们在不断寻找新方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等新一代生物靶向治疗有很多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EGFR抑制剂可以增加放疗的敏感性:EGFR活化后具有广泛的作用,能促进细胞的转录、增殖,影响细胞周期进程,诱导血管生成,在促进细胞的放射损伤修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EGFR抑制剂能阻断细胞DNA损伤的修复,增加肿瘤细胞放射后的死亡.

  • 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代国知;袁红霞;陈虹亮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已知强的抗原递呈细胞.近年来,人们对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等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大量研究资料表明DC在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DC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 雷帕霉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在肝癌肝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张荣生;王轩

    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加拿大Ayeot研究所从吸水性链霉菌发酵液中分离出来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已证明,RAPA是一种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不但对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显著疗效,而且在不同种类的器官移植术后显示出显著的抗排斥反应活性,且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就雷帕霉素在肝癌肝移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炜炜;方明治;李;敏;何玮玮

    大部分肿瘤患者起病隐匿,多数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全身化疗逐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化疗引起的副作用也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内外多项研究报道,临床有相当部分病人化疗后出现血糖升高,甚或继发糖尿病,严重影响化疗的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血糖升高的机制,恶性肿瘤化疗与血糖异常的相关性及化疗影响血糖代谢的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糖 化疗
  • 胃癌预测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百红;王湘辉

    预测因子(predictive factors)是预示治疗反应的因素.胃癌预测因子的检测是实现胃癌个体化治疗的前提.本文分析胃癌的全身化疗(systemic chemotherapy)、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和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等治疗的预测因子,帮助筛选更有效的治疗.

  • 骨桥蛋白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商冠宁;赵岩;王玉名;孙平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磷酸化蛋白质,在人体组织中广泛分布,具有多种功能.OPN不与在组织发育过程,而且与许多疾病,如炎症、免疫反应、血管重建等有关.OPN 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被广泛公认为是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或转移基因.针对肿瘤转移基因OPN及其受体的干预,可能成为防治肿瘤转移的潜在靶点.同时,OPN也可能是肿瘤远处转移和预后的预测分子.本文就骨桥蛋白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之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FES PET-CT成像与乳腺癌诊疗

    作者:杨欢;陈晓耕

    FES PET-CT显像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是通过FES与功能性雌激素受体(ER)特异结合特性,利用标准摄取值半定量地、客观地反映了患者活体内功能性ER的分布及其生物活性,判断乳腺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治疗前后肿瘤组织ER表达的异质性,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FES与FDG PET-CT对比显像提供的乳腺肿物定性、定量、定位及生物学行为的信息,能更好地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给乳腺癌诊疗带来划时代的意义.

  • 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超声定位活检

    作者:祝志川;张喜平;张瑞明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皮肤标记定位活检对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07年3月-2010年9月116例(137个病灶)触诊阴性乳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单纯彩超下乳腺皮肤十字交叉标记定位手术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 116例(137个病灶)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17个(12.4%),其中导管内癌4个,浸润性导管癌13个,良性病变120个(87.6%),其中乳腺纤维腺瘤85个,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8个,乳腺非典型增生6个,乳腺小叶增生11个.结论 单纯彩超下乳腺皮肤标记定性手术活检对触疹阴性的乳腺病变地定位切除有重要价值.

  • MT1-MMP和TIM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秦学金;王茺茺;郝吉庆

    目的 研究NSCLC中MT1-MMP及TIMP-2的表达及与病理类型分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T1-MMP及TIMP-2在80例NSCLC患者和8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NSCLC中MT1-MMP阳性表达率为73.8%,癌旁组织中为52.5%,(P<0.05).在NSCLC中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为42.5%,癌旁组织为72.5%,(P<0.05).MT1-MMP和TIMP-2的表达与肺癌的病理分类及肿瘤大小无关,而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MT1-MMP和TIMP-2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5,P<0.05).结论 MT1-MMP和TIMP-2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判断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 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中p53表达与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作者:毛晓韵;刘崇;王欢;郑华川;魏晶;姚凡;房月;金锋

    目的 肿瘤抑制基因p53异常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不典型增生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及导管内原位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以期了解p53突变及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结合测序研究1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用免疫组化研究2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经过HRM分析,共17例患者DNA熔解曲线与野生型标准品熔解曲线大于阈值结合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其中16例出现p53外显子突变.p53在UDH、ADH及DCIS中的突变率为0.0%(0/40),12.7%(8/63)和21.6%(8/37),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40例UDH中未出现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在14.6%(19/130)的ADH出现阳性表达,在31.4%(22/70)的DCIS中出现阳性表达,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p53外显子突变呈正相关(r=0.792,P<0.01).结论 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发生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ADH与DCIS,其可能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肺癌151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江;李强;何金涛;刘光源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1例70岁以上老年肺癌施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发生率18.5%(28/151).其中心律失常12例,肺部感染9例,肺不张3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 对于老年肺癌患者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充分围手术期处理的前提下,采用胸腔镜手术行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老年肺癌的治疗效果.

  • 豆制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系统评价

    作者:刘铎;陈磊;张依宁;魏敏杰

    目的 评价豆制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CNKI、VIP、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1990-2010年),收集国内外发表的关于豆制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运用RevMan 5.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结果 根据标准筛选出15篇文献其中13篇为英文,2篇中文,病例数7530,总人数32319,以进食豆制品的量分为常食组与偶食组,豆制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OR=0.80,95%CI=(0.69,0.92),(P<0.05).结论 豆制品是乳腺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经常食用豆制品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风险降低.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与激素受体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作者:车潇良;蔡媛;冯建丽;谭军霞;郑甦;江奎

    目的 了解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化疗对激素受体的影响及疗效与激素受体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vision法测定53例乳腺癌化疗前后ER、PR的表达并比较差异;评估化疗后病理反应情况;分析ER、PR表达与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的相关性.结果 53例乳腺癌化疗后,病理缓解率为77.4%,病理完全缓解率为5.7%.ER、PR化疗前后表达发生完全相反的改变的分别是9(18%)、11(2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或PR的表达与化疗后的PCR率无相关性.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少数病例能达到PCR,且其不影响ER、PR的表达.ER或PR的表达不能预见化疗后的PCR率.

  • 人肺癌组织中OCT-4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乔哲;马跃峰;党诚学;周斌;李少民;张潍;姜建涛;张晋;孔冉冉

    目的 研究干细胞标志物OCT-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03-2006年40例肺癌手术患者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OCT-4的表达,取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回顾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并分析各项指标与OCT-4的关系.对40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OCT-4表达与肿瘤复发率之间的关系,Westernblot分析鳞癌与腺癌中OCT-4蛋白的表达.结果 OCT-4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为37.5%,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中OCT-4的表达(P<0.05).OCT-4的阳性表达强度随肺癌临床分期增高而增高(P<0.05);对40例患者进行3年随访,OCT-4阳性表达病例的肿瘤复发率为53.3%,较OCT-4阴性表达病例的复发率(20.0%)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癌组织与正常组织,腺癌中OCT-4蛋白的表达较鳞癌中OCT-4蛋白表达增高,经过Bandscan软件灰度扫描,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结论 OCT-4阳性表达强度与肺癌临床分期与肿瘤复发率有关,可以为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肺癌 Oct-4蛋白 预后
  • 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

    作者:刘非;孟祥玲;王国华;赵恩锋

    目的 应用沙利度胺进行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以延长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方法 32例完成规定周期化疗的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应用沙利度胺100mg/d,连续口服,21天为1疗程,治疗至少2个疗程,对照组定期复查随访.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PFS分别为4.86个月和4.20个月,两组有明显差异(P=0.044).结论 沙利度胺可延长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 早期乳腺癌血清VEGF水平与骨髓微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聚良;姚青;陈江浩;王廷;王辉;樊菁;凌瑞;易军;王岭

    目的 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及骨髓标本中CK19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6例乳腺纤维腺瘤及64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同时抽取相应的骨髓血标本,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CK-19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二者差异显著(P=0.012);在HER2阳性患者中,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HER2阴性患者(P=0.016).CK19在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骨髓标本中未见表达,在乳腺癌患者骨髓血中,阳性表达24例(37.5%),而骨髓中CK19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CK19阴性的患者(110.46±90.65 vs 70.88±77.13,P=0.038),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骨髓微转移密切相关,提示VEGF可能参与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播散,可作为早期乳腺癌微转移的血清学指标.

  • 血清CEA、CA125、CYFRA21-1、CT联检对肺癌诊断的意义

    作者:黄长荣;金成禹;狄宝山;于珺

    目的 探讨血清CEA、CA125、CYFRA21-1、CT联检与肺癌临床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对58例肺癌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血清标本测定.结果 肺癌组CEA、CA125、CYFRA21-1、C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EA腺癌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组和小细胞癌组(P<0.01),CA125腺癌组、小细胞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组(P<0.01),CYFRA21-1在鳞癌中的阳性率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癌组(P<0.01),CT在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与CT水平成正相关.结论 CEA、CA125、CYFRA21-1、与CT联检可互补,提高肺癌诊断阳性率.

  • 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泉;高鹏;蒋波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对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临床明确诊断的晚期食管癌病人21例,接受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伊立替康180mg/m2,d1,顺铂20mg/m2,d1- d5,卡培他滨2000mg/(m2*d),分早、晚2次口服,d1- d14,3周为一周期,治疗两个周期评价疗效一次.结果 21例患者可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4例,进展(PD)7例.客观效率(RR)47.6%,疾病控制率(DCR)66.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5.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恶心和呕吐.结论 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对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控制.

  • 预防性颅脑照射在完全缓解的小细胞肺癌中应用的系统评价

    作者:王道英;田金徽;杨克虎;张秋宁;李征;王小虎

    目的 系统评价预防性颅脑照射(PCI)在完全缓解(CR)的小细胞肺癌(SCLC)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及佳治疗剂量.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同时从参考文献中追溯查找.收集国内外有关的随机对照实验(RCT),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利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个研究(2233例),其中13个RCT为行PCI与不行PCI(no-PCI)的对照,2个RCT为标准剂量(25Gy)与较高剂量(36Gy)的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no-PCI组,PCI 可提高SCLC患者的 1、3、5年生存率[OR=1.51,95%CI(1.14-2.01)、OR=1.77,95%CI(1.33-2.35)、OR=1.57,95%CI(1.09-2.25))和无瘤生存率[OR=2.43,95%CI(1.76-3.34)],降低脑转移率[OR=0.29,95%CI(0.19-0.46))和其他转移率[OR=0.59,95%CI(0.43-0.80)],而在局部区域复发率[OR=0.89,95%CI(0.66-1.21))方面无差异;与较高剂量组相比,标准剂量组可提高SCLC患者的1年生存率[OR=1.43,95%CI(1.07-1.92)]和1年无瘤生存率[OR=1.43,95%CI(1.05-1.95)],在改善SCLC患者的2年生存率[OR=1.23,95%CI(0.91-1.66)]、3年生存率[OR=1.29,95%CI(0.94-1.76)]、2年无瘤生存率[OR=1.22,95%CI(0.89-1.67)]、3年无瘤生存率[OR=1.22,95%CI(0.88-1.70)][KG(*8)方面无差异,但在1年脑转移发生率[OR=[KG]]1.74,95%CI(1.16-2.60))方面要高于较高剂量组.〖HT5"H〗结论 在经化疗和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的SCLC患者中,PCI能提高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并能降低脑转移及其他远处转移率,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治疗手段.较高剂量PCI组并不能显著降低脑转移总发生率和死亡率,故认为25Gy的PCI是标准治疗剂量.

  • 参佛胃康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逆转作用的研究

    作者:蔺焕萍;王小平;付倩;李守朝

    目的 观察参佛胃康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主动免疫、去氧胆酸钠、热水灌胃综合法连续造模90d,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空白组自由饮水,模型组用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丽珠得乐组用丽珠得乐溶液0.018mg/kg灌胃,参佛胃康大剂量组、参佛胃康小剂量组分别用参佛胃康溶液2.44mg/kg和0.61mg/kg灌胃.肉眼观察胃黏膜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同时测定大鼠胃液pH值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参佛胃康能保护大鼠慢性胃黏膜损伤,增加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且参佛胃康大剂量组效果显著.结论 参佛胃康对慢性胃萎缩性胃炎黏膜的各种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 聚多曲霉菌提取液对培养人肺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赖红琳;涂红缨;肖祖克

    目的 了解聚多曲霉菌粗提液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不同剂量霉菌提取液作用后A549细胞增殖情况.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FCM)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大剂量霉菌提取液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效应;小剂量可促进细胞增殖.FCM检测结果显示,大剂量干预组G0/G1期细胞显著增加,S期细胞显著减少,并在G1期前出现细胞凋亡图像;小剂量干预组G0/G1期细胞显著减少,S期细胞显著增加;G2期细胞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聚多曲霉菌提取液对A549细胞的增殖呈双向作用;除诱导细胞凋亡外,聚多曲霉菌产物的细胞毒性或其他生物学效应可能是其发挥抑制A549细胞增殖作用的更主要途径.

  • 黏附调节因子p120ctn3A细胞核靶向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李庆昌;戴顺东;王鑫;潘泳岐;徐洪涛;王恩华

    目的 既往少数研究表明p120ctn存在核浆穿梭现象,为研究细胞核内p120ctn的功能,我们试图构建p120ctn 3A细胞核定向表达载体pCMV/p120ctn 3A.方法 采用PCR方法扩增人p120ctn 3A活性片段,将其插入细胞核定向表达载体pCMV/myc/nuc,构建重组体pCMV/p120ctn 3A,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肺癌细胞A549,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信号,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鉴定其在肺癌细胞A549中的表达与定位.结果 限制性双酶切及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插入pCMV/p120ctn 3A的片段为2496bp左右,与预期p120ctn 3A基因片段大小相同.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绿色荧光信号定位于细胞核内,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表达的p120ctn 3A定位于A549细胞核.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pCMV/p120ctn 3A的A549细胞p120ctn 3A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 成功构建了p120ctn 3A 细胞核定向表达载体pCMV/p120ctn 3A.

  • 榄香烯乳联合顺铂抑制胃癌AGS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伟;任峰;王英杰;许洪卫

    目的 研究榄香烯乳(elemene)单独或联合顺铂(cisplatin)对人胃癌AGS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并探讨两药是否有协同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榄香烯乳单独或联合顺铂作用人胃癌AGS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BrdU掺入标记增殖的AGS细胞,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测定增殖细胞数;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结果 榄香烯乳(10-160μg/ml)对AGS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除10μg/ml作用12h外,其它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中DNA合成前期(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DNA合成期(S期)细胞比例下降.榄香烯乳作用AGS细胞后,降低BrdU的渗入率,减少cyclinD1的表达.榄香烯乳(80μg/ml)联合顺铂(4μg/ml)对细胞增殖和周期的抑制明显强于单独用药(P<0.05).结论 榄香烯乳可抑制人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并阻滞细胞于G0/G1期,与顺铂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cyclinD1的表达有关.

  • γ-生育三烯酚对人胃癌 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作者:孙文广;刘慧坤;乔羽;闫雅更;董凤利;张琳;郭晓微;陈炳卿;杨春

    目的 探讨γ -生育三烯酚(γ -tocotrienol)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细胞培养技术,利用细胞生长曲线,单细胞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透射电镜技术等方法,观察 γ-生育三烯酚对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及其肿瘤细胞的损伤作用.结果 γ -生育三烯酚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随作用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并能引起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DNA 分子的损伤以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如线粒体损伤和形成凋亡小体,且与γ-生育三烯酚作用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γ -生育三烯酚对SGC-7901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与参与DNA损伤、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PI3K/Akt信号通路在RANKL诱导的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作者:张凌云;曲秀娟;刘云鹏;侯科佐

    目的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能促进表达RANK的上皮癌细胞迁移至骨,与乳腺癌骨转移密切相关.本文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PI3K/Akt)信号通路在RANKL诱导的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表面RANK蛋白的表达;Transwell法测定RANKL刺激后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blot检测MCF-7细胞RANKL刺激后p-Akt及Akt的表达.SPSS 16.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MCF-7细胞表达RANK 蛋白,RANKL诱导MCF-7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RANKL的圈套受体OPG可阻断RANKL诱导的细胞迁移.RANKL刺激后MCF-7细胞p-Akt表达在1、5分钟时一过性升高,PI3K抑制剂LY294002显著抑制RANKL诱导的细胞迁移.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RANKL诱导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迁移.

  • 新型左旋棉酚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作者:张献清;詹永华;穆士杰;刘志新;胡兴斌;安群星;黄晓峰

    目的 以mPEG-mal(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为原料,制备负载左旋棉酚的高分子纳米微球,并全面考察其性质.方法 通过O /W乳化扩散/挥发法,制备负载左旋棉酚的纳米粒子,优化制备工艺并考察纳米粒子的形态、粒径分布、体外释药特性及稳定性等性质.结果 通过乳剂-挥发法制备的空白粒子呈规整的球形,载药粒子的粒径为(65.1±15.2)nm,左旋棉酚的平均载药量为(37.5±0.3)%.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药粒子具有缓释特征,在12h、24h、10d分别释放7.2%、14.6%、87.7%,并且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左旋纳米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 AT1-R对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景溪;杨清

    目的 通过建立裸鼠子宫内膜癌模型,探讨敲除AT1-R基因对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体内生长的影响以及对ERK1/2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 将Hec-1A细胞、敲除AT1-R基因的Hec-1A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各组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时间和成瘤率,测量肿瘤体积、瘤质量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Western blot法检测瘤组织内ERK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瘤组织内Caspase-3表达.结果 与未转染组相比,敲除AT1-R基因组裸鼠移植瘤生长较慢,平均成瘤时间明显延长,成瘤率、瘤体体积和瘤质量显著减少(P<0.05);与未转染组相比,敲除AT1-R基因组的Hec-1A-si细胞ER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5);与未转染组相比,敲除AT1-R基因组Hec-1A-si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敲除AT1-R基因在裸鼠体内可抑制HEC-1A细胞增殖、促进HEC-1A细胞凋亡.

  • 不同来源骨髓间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成骨分化比较

    作者:赵志正;林洪生

    目的 间质干细胞(MSCs)是多能成体干细胞,近年关于其在肿瘤相关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我们分离、鉴定并纯化不同来源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比较其在成骨分化的差异,为下一步试验选择良好的细胞来源.方法 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SD大鼠及Balb/c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通过传代纯化,并观察MSCs在此过程中的纯化程度及增殖状况.流式细胞术鉴别两种MDSCs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比较不同来源间质干细胞在成骨分化的差异.结果 在SD大鼠MDSCs分离和培养过程中,其增殖能力显著强于Balb/c小鼠MDSCs,在第三代时即可见典型的漩涡状贴壁生长特性.经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来源的细胞均表达间质干细胞表面抗原.在成骨方面SD大鼠MDSCs表现出了较强的多能特性,且SD大鼠出现程度大于Balb/c小鼠.结论 SD大鼠来源MDSCs较易获得纯度较高且增殖旺盛的细胞源,在成骨方面的能力强于Balb/c小鼠,在一定程度上其可成为良好的细胞来源.

  • miR-27a下调肾癌细胞FOXO1表达并促进其细胞增殖

    作者:周立斌;凡杰;刘勇超;张长存;尹冰德;洪艳

    目的 探讨microRNA-27a(miR-27a)在肾癌细胞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应用miR-27a反义寡核苷酸(ASO)在体外转染786-O和Caki-1细胞;qRT-PCR法检测miR-27a及FOXO1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FOXO1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检测miR-27a ASO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786-O和Caki-1细胞中miR-27a表达高于HK2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P<0.05);利用miR-27a ASO抑制786-O和Caki-1细胞miR-27a表达后,发现两个细胞株FOXO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升高及增殖能力的降低(P<0.05).结论 miR-27a 可能通过调控FOXO1表达在肾癌中起致癌作用.miR-27a ASO可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因此miR-27a有可能作为肾癌基因治疗的候选靶点.

  • TNNT3突变转基因小鼠筛选及肌钙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时伟红;李兆阳;杨葳;李翀;刘京津;郑志红

    目的 研究TNNT3(R69H)突变转基因小鼠快反应骨骼肌肌钙蛋白表达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 将杂合TNNT3(R69H)突变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杂交,选同窝阳性杂合后代鼠进行交配,再用野生型C57BL/6J小鼠对后代进行检测,得到TNNT3(R69H)突变转基因纯合个体.取野生型C57BL/6J小鼠、杂合转基因小鼠、纯合转基因小鼠的快反应骨骼肌进行RT-PCR和WESTERN实验并制备透射电镜切片.结果 RT-PCR和WESTERN电泳条带从亮到暗依次为纯合转基因小鼠、杂合转基因小鼠、野生型C57BL/6J小鼠.电镜结果显示转基因小鼠快反应骨骼肌明暗带不清、出现肌纤维间水肿和线粒体空泡等现象.结论 TNNT3(R69H)突变纯合转基因小鼠快反应骨骼肌中TNNT3的mRNA和蛋白质量高于杂合转基因小鼠、杂合转基因小鼠高于野生型C57BL/6J小鼠,并且转基因的表达使快反应骨骼肌结构异常.

  • Raf激酶抑制蛋白对HepG2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侯艳红;张磊;段云卉;李丹;张林

    目的 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是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近来的一些研究表明RKIP基因的蛋白产物在人类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本研究旨在探讨RKIP基因对于肝癌细胞增殖状态,细胞周期,凋亡状态等生物学特性及浸润转移能力等恶性表型的影响,以初步阐明其功能意义.方法 将RKIP基因插入载体pcDNA3.1构建PC-RKIP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Hep-RKIP),而后使用生长曲线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法、流式细胞仪,细胞迁徙实验法等方法分析稳定表达株相关生物学特性变化.同时设立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细胞组为对照.结果 与转染pcDNA3.1空载体及空白HepG2肝癌细胞相比,转染PC- RKIP载体的稳定表达细胞株生长有显著减慢,后两组之间亦无显著差异,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PC- RKIP转染组平均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PC- RKIP转染组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未处理的HepG2 细胞和转染 pcDNA 3.1空载体的HepG2细胞(P<0.05),而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均低于其它两组(P<0.05),其它各期细胞比例均无显著差异.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PC-RKIP转染组调亡比例为6.4%左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迁徙实验结果提示PC-RKIP转染组穿膜率与其它两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 RKIP基因可能具有抑制细胞生长增殖及分裂作用,同时可影响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可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抑制细胞恶性表型有一定意义.

  • 熊果酸对人肝癌SMMC-7721裸鼠移植瘤抑制作用的观察

    作者:韩旭鹤;唐新娜;丁一

    目的 观察熊果酸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强度,为本药的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荷瘤裸小鼠作为移植性肿瘤实验动物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和熊果酸组.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20mg/kg,熊果酸组给药剂量为4.5mg/kg,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无菌注射用水,每日一次腹腔注射,连续14天.给药期间定期测定动物体重和瘤体积.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取出瘤体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 给药期间动物一般状况未见明显改变,饮食未见异常,体重较实验前有所增加.熊果酸组瘤体积缩小,瘤株抑瘤率达53.7%,阳性对照组的抑瘤率为39.2%,两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熊果酸组和阳性对照组的相对肿瘤体积(RTV)分别为33.16±22.36,21.61±12.88,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62.09±32.80)(P<0.05),两组的相对肿瘤增殖率均小于60%.结论 熊果酸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CXCR4单克隆抗体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杜成;谢晓冬

    目的 研究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单克隆抗体(CXCR4 mAb)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CXCR4 mAb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8周龄Balb/c雌性裸鼠,建立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运用CXCR4 mAb进行干预,从整体水平观察CXCR4 mAb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CXCR4 mAb可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瘤体抑制率达到71.4%;CXCR4 mAb治疗后的肿瘤组织中PCNA和VEGF表达明显下降,而Caspase-3表达上升.结论 CXCR4 mAb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而发挥抗肿瘤生长的作用.

  • HIF-1α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作者:楚胜华;朱志安

    目的 探讨氯化钴(CoCl2)模拟化学缺氧复氧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及其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基中加入和去除CoCl2模拟化学缺氧和缺氧复氧,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oCl2与HIF-1α蛋白表达关系;通过MTT、过河实验、黏附试验分别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运动能力和黏附能力.结果 人胶质瘤U251细胞中存在HIF-1α蛋白表达;在CoCl2模拟缺氧的时-效关系实验中,100μmol/L CoCl2刺激细胞6h、12h、24h时HIF- 1α蛋白呈递增(分别 为1.024±0.03、2.35±0.04、2.82±0.12)(P<0.05),24h达高峰,48h明显下降(1.82±0.05).同时,在量-效关系实验中,CoCl2 50μmol/L、100μmol/L和150μmol/L刺激细胞24h时HIF-1α蛋白呈递增(分别为1.78±0.03、1.81±0.03、2.12±0.12)(P<0.05);MTT发现CoCl2诱导的缺氧对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过河实验发现缺氧24h复氧24h后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增加;细胞黏附实验发现缺氧24h复氧24h后细胞的黏附力增加.结论 CoCl2能诱导人胶质瘤U251细胞HIF-1α蛋白过度表达,而且存在一定的时-效关系;经CoCl2诱导的缺氧后复氧,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和黏附能力增加.

  • PP1蛋白在转移及非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

    作者:孙达欣;戴显伟;王宝胜

    目的 研究蛋白磷酸酶-1(PP1)对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的作用.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P1蛋白在非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HMCB及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WM266-4中的表达.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2例未转移恶性黑色素瘤及20例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标本中PP1的表达.结果 本研究证明非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及组织中PP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在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1在转移及未转移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及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机制方面的研究开辟新的方向.

  • 72例转移性鼻咽癌的预后分析

    作者:何思敏;黎静;李志强;项红霞;徐艳红

    目的 探讨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我科确诊的72例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其中男性62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0岁(28-81岁).比较单发转移组(14例)与多发转移组(58例)、转移合并局部复发组(14例)和转移无局部复发组(58例)以及综合治疗组(61例)和单纯支持治疗组(11例)间的生存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各组生存率,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转移合并局部复发组1年、2年生存率14.3%、1.1%,中位生存期8.2个月,较转移无局部复发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38.5%、20.3%、11.6m)低,P<0.05.单发转移组与多发转移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5%、20.0%与37.5%、12.5%,P>0.05.综合治疗组与支持治疗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2%、16.1%与40.0%、12.0%,P>0.05.两组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26)、合并局部复发(P=0.020)是影响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转移性鼻咽癌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并未提高总生存率.性别、有合并局部复发是影响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 鼻咽癌 转移 生存率
  •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陶淑芳;李刚强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我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8-2010年手术切除的166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5.5岁、42.5岁,均女性多于男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25.9%,44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35例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9.5%.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7例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15.9%).结论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密切,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期病变,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多见,微小癌的比例高.

  • 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附68例报告)

    作者:贺晓斌;贺宝艳;陈武科;周灿

    目的 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occult cancer of the thyroid,OC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68例O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11例,女性57例,年龄15-69岁,中位年龄43.5岁.41例(60.2%)患者因发现甲状腺结节就诊,其中16(39.0%)例临床查体未能发现,后经超声、手术探查发现微小结节;17例(25%)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经超声检查发现同侧甲状腺中微小结节;68例中66例成功得到随访(随访率97.1%),其中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44例,改良颈淋巴结清除手术患者22例,其中5例(7.6%)患者死亡,2例患者由于地址更换而失访(失访率2.9%).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起病隐患,术前较难诊断.详细的查体和辅助检查是OCT诊断不可缺少的,手术治疗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主要手段.

  • 颈部复发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高军茂;刘光;刘志钦;郑明民

    目的 分析头颈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方法 复习1例颈部复发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治疗及随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以及治疗、预后.结果 颈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肿瘤细胞呈纺锤形/卵圆形,呈束状、旋涡状排列;免疫组化CD21和CD35阳性.复发后二次手术挽救加术后放疗,1年后死于肺转移,未见局部复发.结论 颈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到中度恶性肿瘤,需借助免疫组化的方法与其他组织学形态类似的肿瘤鉴别,治疗多数以手术为主,伴有病理不良预后因素、复发或残存时辅助放疗/化疗.

  • 宫颈癌组织中Ets-1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蕾;杨永秀;柴红霞;朱璐

    目的 研究宫颈癌组织中原癌基因Ets-1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Ets-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67例宫颈癌组织中Ets-1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Ets-1表达阳性率62.7%,正常宫颈组织中无1例阳性着色(P<0.01).宫颈癌组织中MVD计数为37.57±6.77,正常宫颈上皮为14.91±2.55(P<0.01).随Ets-1表达增强MVD显著增高(P<0.01).Ets-1表达随临床分期(P<0.01)、组织学分级(P<0.01)的进展呈增高趋势;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深肌层浸润患者Ets-1的表达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浅肌层浸润患者(P<0.01).结论 Ets-1蛋白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加速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检测Ets-1为临床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参考指标.

  • 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临床研究

    作者:黄万中;蒋华;江继发;刘倩

    目的 探讨紫杉醇(PTX)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顺铂(PDD)全身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给予33例TNMⅢ-Ⅳ期卵巢癌患者(Ⅲ期20例,Ⅳ期13例)PTX 60mg/m2 ip d1,5,10,PDD 40mg/m2 iv d1-2,每21天为1周期,共2-4个周期,每2周期评定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RR,CR+PR)为78.79%,其中CR 60.61%、PR 18.1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22.3个月.2年生存率为81.82%.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腹痛、腹泻、胃肠道反应、脱发、口腔黏膜炎和肌肉关节痛等.结论 PTX 60mg/m2腹腔灌注d1,5,10联合PDD 40mg/m2静脉滴注d1,2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宫颈冷刀锥切术95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芳霞;张毅

    目的 比较宫颈活检结果与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检结果的差异,评价宫颈多点活检在CIN 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诊治价值,并分析锥切术近期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0年因宫颈病变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冷刀锥切术者95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符合者54例(56.84%),不符合者41例(43.16%),其中,冷刀锥切术后结果升级者11 例,占不符合例数的26.83%,占总例数的11.58% ;病变降级者30例,占不符合例数的73.17%,占总例数的31.58%.术中出血平均67.5ml,手术时间平均30.8分钟,术后出血6例(6.32%),术后发热1例.结论 宫颈冷刀锥切可补充多点活检的局限性,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 宫颈锥切 诊断 治疗
  • 区域性热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复发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孔亚梅;彭云武;李雯雯

    目的 观察区域性热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复发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自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64例局部复发宫颈癌按治疗模式的不同分成2组,单纯化疗组与热化疗组,化疗采用CPT-11 160mg/m2,d1;DDP 80mg/m2,d1,每3周重复,共2周期.热疗输出功率为1200W-1000W,以直肠进行测温,温度恒定在40.5℃-41.5℃,恒温治疗时间40min左右,2次/周,每次间隔72小时,8次/疗程.化疗同时行热疗,不行化疗时常规行热疗.结果 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36.6%,热化疗组有效率为61.7%(P<0.05);单纯化疗组III+IV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热化疗组,(P<0.05);热化疗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区域性热疗联合伊立替康+顺铂化疗局部复发宫颈癌,近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且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宫颈癌 复发 热疗 化疗
  • ERK2和p-ERK1/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章丽霞;刘钧;黄一凡;朱治健

    目的 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kinase 2,ERK2)及其磷酸化状态(p-ERK1/2)在宫颈癌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宫颈癌组织、50例CIN组织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RK2和p-ERK1/2的表达.结果 ERK2和p-ERK1/2在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5%和52.5 %,明显高于CIN组的34%和28%,以及正常宫颈组的13.33%和20%(P<0.01); ERK2和p-ERK1/2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加(P<0.05),病理分级的降低而增加(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ERK2和p-ERK1/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1);ERK2及p-ERK1/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 ERK2及p-ERK1/2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生长、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Erk2 P-ERK1/2 宫颈癌
  •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6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丽晔;崔友红;张梅;费华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产妇,与同期100例行单纯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按肌瘤大小分为>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对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行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对部位特殊的子宫肌瘤及大型子宫肌瘤的处理须谨慎.

  • 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高霭峰;李丹;杨向红

    目的 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xtrauterine stroma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对4例子宫外ESS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4例子宫外ESS光镜下组织形态均显示瘤组织由浸润性弥漫性增生的单一性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核分裂<5/10HP,其中1例伴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组化:CD10+、Vimentin+、CK-、SMA-、desmin-.结论 子宫外原发性ESS 非常少见,瘤细胞形态类似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伴上皮样及间叶分化,CD10是其较为特异的抗体.

  •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福玲;娄艳辉;崔竹梅;李翠;王蕾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Hp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乙酰肝素酶mRNA及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pa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3%(33/45),相对表达水平为0.65±0.37,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0.39±0.49/0.31±0.52),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Hpa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胞质,在卵巢癌组织中染色以(++)-(+++)为主(44.44%),明显强于卵巢良性肿瘤(13.33%)和正常卵巢组织(0.00%).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Hpa蛋白及mRNA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FIGO分期Ⅲ-IV的癌组织表达高于I-Ⅱ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rank 分析显示Hpa 表达阳性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人的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上皮性卵巢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 肿瘤患者并肠梗阻39例非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夏月琴;焦爱民;朱红梅

    目的 探讨药物、肠外营养支持联合胃肠减压、局部物理疗法等非手术措施治疗恶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收集39例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采取胃肠减压以及奥曲肽、止吐药、止痛药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联合肠外营养支持、脐部外贴伤湿解痛膏或麝香壮骨膏结合腹部按摩、体外高频热疗等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梗阻症状的缓解与KPS评分变化的情况.结果 39例患者中,30例完全缓解: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X线检查肠管积气、积液消失;5例改善: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及X线检查肠道梗阻征象部分缓解;4例无效: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未消失或加剧,X线检查肠道梗阻征象无改善.治疗后全组病例KPS评分明显升高,P<0.001.3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23.08%、7.69%和5.13%.结论 药物及胃肠减压联合局部处理综合疗法对恶性肿瘤并肠梗阻患者的疗效好,尤其肿瘤治疗相关性梗阻疗效确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 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晓琴;姬发祥;林民哲;马金华;李豪

    目的 观察胸膜腔及腹腔内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癌性胸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例晚期癌性胸、腹水患者,其中实验组23例分别在胸膜腔或腹腔内注入恩度30mg-60mg和化疗药物(胸水者予以DDP 60mg+IL-2 200万U或BLM 60mg+IL-2 200万U;腹水者予以DDP 60mg+5-FU 1.0+ IL-2 200万U)治疗,对照组23例仅在胸膜腔或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胸水者予以DDP 60mg+IL-2 200万U或BLM 60mg+IL-2 200万U;腹水者予以DDP 60mg+5-FU 1.0+ IL-2 200万U)治疗,每7天一次连续给药2-4次,参照RECISE非靶病灶评价方法和WHO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并由KPS评分变化情况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结果 实验组23例患者CR 8 例、PR 9例、NC 6例,有效率73.1%,对照组23例患者CR 6 例、PR 7例、NC 10例,有效率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QOL改善稳定率为82.6%;对照组患者QOL改善率7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膜腔、腹腔内注入恩度和化疗药物治疗癌性胸腹水有较高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 食管癌放化疗后皮肤转移1例

    作者:李科;沈丽达;李杨;胡凤娣

    1 病案摘要患者,男,59岁,因吞咽困难于2009年9月收入我院.入院查体:左颈扪及一1.0cm×1.0cm×1.5cm质硬、固定、无压痛的淋巴结.钡餐示:食管中下段黏膜破坏、管壁僵硬.

  • 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发纵隔淋巴瘤1例报道

    作者:于飞;美丽姑·买买提

    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罕见的网状内皮组织疾病,我院近日诊治一例LCH伴发纵隔淋巴瘤病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23岁,回族,2008年5月感左下肢疼痛,以髋膝为主.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软组织损伤,给予对症药物治疗,但效果欠佳,病情加重.2009年11月我院门诊以左髋关节结核收入.

  •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附1例报告)

    作者:王蒨;郭俊俊;刘慧娟;车宇;李量;张智策;蔡英全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又称金氏病或木村病(KD),是一种临床比较罕见,多发于颌面部皮下组织和淋巴结的肉芽肿性病变,本文通过一例患者三年多的诊治过程,就该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 骨髓具有杯状核细胞形态学表现的AML-M1患者的实验室特点并临床分析

    作者:庄倩;张男;张继红;郝良纯

    目的 报道1例骨髓形态学具有杯状核细胞表现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实验室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取患者骨髓,进行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应用RHG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Q-PCR)方法检测融合基因;应用测序方法检测基因突变.结果 细胞形态学示该患者骨髓涂片伴有大量杯状核细胞表达,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达髓系抗原;染色体RHG显带示正常核型;RQ-PCR检测示AML-ETO,BCR-ABL,PML-RARα与CBFβ/MYH11融合基因阴性;基因测序示NPM1突变.结论 此1例为伴有杯状核细胞形态学特点的AML-M1病例,综合MICM诊断分析白血病,有助于全面评价疾病的预后并可为临床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室依据.

  • 儿童急性高白细胞白血病3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弘;何秋颖;迟昨非;郝良纯

    目的 回顾性分析30例儿童急性高白细胞白血病(AHLL)的临床表现、免疫分型、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30例患儿进行MICC分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3例,FAB分型为L1型1例、L2型15例、L3型7例;免疫分型B系表达14例,T系表达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7例,FAB分型为M2型2例,M3型3例,M4型1例,M5型1例.细胞遗传学改变22例,其中染色体数量异常13例,结构异常9例.在积极调整患儿内环境稳定前提下应用不同方案小剂量化疗降低白细胞负荷,保护脏器功能并治疗并发症,白细胞降至20×109/L以下后参照儿童白血病诊治指南针对不同分型白血病进行化疗.结果 本组存活患儿观察期6-60月,初治诱导治疗期死亡5例,占16.7%,4例骨髓复发死亡,2例维持期感染死亡.19例存活患儿3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带瘤存活,另2例动态随访监测中.本组AHLL并发症以ATLS(占40%)及DIC为主(40%),同时易发严重感染及出血症.结论 AHLL患儿具有缓解率低、早期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且缓解期短的特点,积极降低白细胞负荷、调整内环境稳定及治疗并发症是治疗初期的重点,而寻求特异性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殖等是目前力求患儿长期存活的手段.

  • 不同治疗方案对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疗效分析

    作者:徐淑芬;白海;王存邦;张茜;葸瑞;潘耀柱;陈燕

    目的 探讨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收集自2004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9例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治疗分CHOP方案组及L-ASP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3%和75.9%(P=0.045).两组5年OS率和DFS率分别为43.75%、61.54%(P=0.038)及18.8%、46.15%(P=0.009),具有统计学意义.难治组7例经VDLP方案补救化疗后总有效率为71.3%.B组症状、临床分期及KPS评分可能对患者的生存产生影响.结论:对于临床早期的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初治时可以选择CHOP方案治疗,而中、晚期病例及CHOP方案治疗无效的病例,选择以左旋门冬酰胺酶为主的联合化疗结合放疗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 含铂方案调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及与化疗疗效关系

    作者:康马飞;廖漓漓;刘瑛;骆梅青;陈莹

    目的 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用含铂方案化疗后外周血血浆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含铂方案能否调节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并观察MGMT基因甲基化与含铂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利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DLBCL患者含铂方案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浆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30例对CHOP方案耐药的DLBCL使用DHAP方案化疗前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为10.0%(3/30),化疗2个和4个周期后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分别为63.3%(19/30)和73.3%(22/30),化疗前后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6.148,P=0.000和χ2=22.217,P=0.000).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与非甲基化者用含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有效率分别为100.0%(3/3)和92.6%(25/27),无显著差异(P=1.000),4个周期后有效率分别为86.4%(19/22)和75.0%(6/8),无显著差异(P=0.589).结论 含铂方案可能调节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含铂方案化疗疗效与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无关.

  • 阴囊部皮肤原发性腺样囊性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李东斌;王益华;吴鸿雁;武慧娟

    目的 探讨原发阴囊部皮肤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报道1例原发阴囊部皮肤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对以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皮肤的腺样囊性癌较少见,可发生于除掌跖以外的任何部位,中老年好发,平均发病年龄为59岁.原发阴囊部皮肤腺样囊性癌未见报道,镜下肿瘤组织形成特殊的筛状结构,囊腔内常含有阿辛兰(pH5.2)阳性的透明质酸和硫酸化的酸性黏蛋白,瘤细胞间和小叶间周围可见透明嗜酸性基底膜物质的沉积,PAS染色呈阳性.免疫组化CK7、S-100、EMA、P63阳性表达.结论 阴囊皮肤原发腺样囊性癌相对少见,其具有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相同的镜下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临床表现呈惰性过程,预后相对较好.

  • 同步放化疗治疗经典型Kaposi肉瘤16例临床体会

    作者:王宁;裴园丽;哈斯也提

    目的 探讨经典型Kaposi's肉瘤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 16例具有广泛皮肤黏膜病变的经典型Kaposi肉瘤患者予以AD方案(阿霉素+氮烯咪胺)全身静脉化疗,并针对严重的皮肤病损处给予电子线放疗.化疗:ADS(阿霉素)50mg/m2,D1,DTIC(氮烯咪胺)300mg/m2,D1,D2,D3,静脉化疗,同步治疗期间化疗两周期,放疗结束后序贯化疗2-4周期.放疗:电子线局部放疗,根据皮损厚度选择能量4-8mev,总量30-54GY/15-28F,常规分割.结果 近期疗效:CR 31%,PR 69%,有效率100%.远期生存率: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7.5%、75%.局部放疗部位病变局控率1、3、5年分别为78%、64%、48%.死亡3例.死因:1例在随访中发生B细胞淋巴瘤;2例死于内脏病变进展.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广泛性经典型Kaposi's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冷冻加手术协同治疗一例原发性卵巢鳞癌二次手术后复发病例报告

    作者:孔小锋;牛立志;文卫锋;徐克成

    报道1例原发性卵巢鳞癌二次姑息手术后乙状结肠及腹腔淋巴结多发转移,经氩氦刀冷冻消融加手术治疗,去除了转移病变,随访14月未见复发征象.并结合近文献进行讨论分析.

  • 右颊部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1例

    作者:付欣;杨守京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于两年前感右颊部有异物感,自行触摸有一肿物,无明显疼痛不适,肿物逐渐长大,曾于半年前切除部分肿物,近两月来肿物生长迅速,遂住院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无外伤史.

  • 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荣胜;刘齐宁;关正;毕阳

    目的 观察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食管癌(中段)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 A、B两组.A组为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组:VT=6ml*kg-1,f=16次/min-1,加5cm H2O PEEP;B组为传统单肺通气组:VT=10ml*kg-1,f=12次/min.观察气管插管后切皮前(T1)、单肺通气后60min(T2)、恢复双肺通气后15min(T3)、拔管后30min(T4)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氧合指数(PaO2/FiO2)、平均动脉压(MAP)及术中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力(Pplat)、气道压力(Paw).结果 T2时A组的Ppeak、Pplat及Paw明显低于B组(P<0.05); T2,3,4时A组的Pa02、Pa02/Fi02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各时点PaCO2、PETCO2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减少肺部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是食管癌根治手术全麻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

  • 替吉奥联合静脉和腹腔化疗方案治疗胃癌腹水的临床观察

    作者:邱国钦;许丽贞;王勇军;林智才;陈玉强

    目的 观察口服国产替吉奥联合静脉(多西他赛)和腹腔(顺铂)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腹水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56例晚期胃癌合并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口服替吉奥,联合静脉滴注多西他赛全身化疗和腹腔内灌注顺铂局部化疗方案;对照组28例采用持续静脉滴注氟尿嘧啶,联合与治疗组相同的静脉用多西他赛和腹腔灌注顺铂化疗方案;均3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及不良反应.结果 56例均可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腹水近期有效率(R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78.6%(22/28)和6.4个月、67.9%(19/28)和5.9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数值上看治疗组似乎更有优势,且治疗组的临床受益反应(CBR)为92.9%(26/28),优于对照组的71.4%(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及严重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含口服国产替吉奥联合静脉和腹腔化疗是治疗晚期胃癌腹水的有效手段,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经腹腔和静脉应用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

    作者:王彬;聂国庆;张超;何玮;夏本跃;梅蔚德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经腹腔和静脉双途径应用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35例晚期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采用腹腔和静脉同时用药方法,用药方案为多西紫杉醇37.5mg/m2腹腔注入,同时多西紫杉醇37.5mg/m2静脉滴注,顺铂2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5-氟尿嘧啶每天750 mg/m2持续输注120小时,B组20例全部采用静脉用药方法,药物种类与剂量同A组,21天为1周期,每2个周期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5例入组患者中完成2个周期者4例,3个周期者10例,4个周期者21例.3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A组CR 3例(20.0%),PR 7例(46.7%),SD3例(20.0%),PD2例(13.3%),总有效率(CR+PR)为66.7%;B组CR 1例(5.0%),PR 7例(35.0%),SD 8例(40.0%),PD 4例(20.0%),总有效率(CR+PR)为4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8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5.2月;B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5.9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4.6月,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肌肉关节痛、口腔黏膜炎和脱发等,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未见过敏反应及明显的肝肾功能受损,无治疗相关性死亡.〖HT5"H〗结论 多西紫杉醇腹腔应用对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观察

    作者:姜贻乾;李朝阳;段光亮;黄常新

    目的 观察腹腔内注入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联合顺铂(cisplatin,DDP)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集120例恶性腹水患者按腹水严重程度平均分为4组,治疗组腹部经B超定位后行腹腔穿刺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腹水后,治疗组1采用恩度30mg/m2 +生理盐水500ml,腹腔灌注3小时,第三日放腹水后予以顺铂45mg/m2 +生理盐水500ml腹腔灌注,夹管两日后放腹水,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5个疗程.治疗组2以恩度30mg/m2 +生理盐水500ml,腹腔灌注3小时,夹管两日后放水为一个疗程,每7天一次,连续5个疗程;治疗组3以顺铂45mg/m2 +生理盐水500ml腹腔灌注,夹管两日后放水为一个疗程,每7天一次,连续5个疗程;对照组为临终关怀对症处理组,不进行针对肿瘤及腹水的治疗,5周后评价.结果 治疗组1、2、3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57.5%、30.0%、22.5%和0%(P<0.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5.0%、45.0%、35%和5.0%(P<0.05).毒性反应4组比较(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顺铂能较好地控制恶性腹水,减轻临床症状;不增加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 Hp感染与胃癌组织中Bcl-2、Bax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军;孙泽群;张志广

    目的 揭示Bcl-2,Bax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法联合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与7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Hp感染情况,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与7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Hp(+)组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p(-)组(P<0.01);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Bcl-2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r=0.288);Hp(+)组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Hp(-)组(P<0.01);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Bax蛋白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r=-0.536).结论 Hp感染与Bcl-2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性,与Bax蛋白表达存在负相关性,提示Hp感染与细胞凋亡,二者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术前5-FU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液微转移的影响

    作者:费建平;钱桦;姜保成;陆艺;刘涛;徐小永;袁野;封明轩

    目的 检测术前5-FU化疗及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液CK20mRNA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普通外科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术前化疗组各15例.术前化疗方案:CF 200mg ivgtt d1-d3、5-FU 500mg ivgtt d1-d3,化疗结束次日进行手术.两组患者均取术前(化疗组为化疗前1日及术前)、术中癌灶回流至门静脉血,术后首日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各5ml;另设15份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作为正常人群对照.以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血标本中CK20mRNA含量.结果 15例健康体检者中,CK20mRNA均未检出;30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指标检出率如下:CK20mRNA为80.0%,其含量与肿瘤浸润深度(T)、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术后病理分期(TNM)、脉管或淋巴管癌栓正相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性别、年龄无关.化疗组患者化疗前后CK20mRNA(P=0.055)含量降低,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20mR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与术前外周血中CK20mRNA含量,化疗组指标降低病例数多于对照组,且CK20mRNA含量的变化具显著意义(P=0.004).结论 外周血CK20mRNA为结直肠癌微转移检测的敏感指标.就观察术前化疗效果而言,CK20mRNA有明显下降.术前5-FU化疗可以降低外周血及回流入门静脉血中微转移的程度,提示对TNM I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开展规范新辅助化疗研究的必要性.

  • c-erbB-2蛋白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

    作者:赵东利;温玉墀;隋燕霞;党诚学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组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80例人结肠癌组织标本、30例癌旁黏膜组织、30 例正常结肠黏膜上皮中c-erbB-2基因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c-erbB-2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 62.5%、26.7%、6.7%,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在Dukes C和D期和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Dukes A和B期和无淋巴结转移者(81.8% vs 48.9%,P=0.003).结论 c-erbB-2 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有较高的特异性,c-erbB-2基因在分期晚和有淋巴结转移者中表达较高,提示可以作为结肠癌的诊断或预后指标.

  • 平消胶囊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60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秋实;曹传华;张凌云

    目的 评价平消胶囊联合介入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用平消胶囊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对照组30例单用介入栓塞化疗术.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6.7%和56.7%,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73.3%和5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消胶囊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中晚期肝癌可以提高近期有效率,改善生存质量.

  • 胰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前后CA242、CA199、CA125、CEA、TSG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刚;牛立志;邱大卫;何丽华;石红霞;孔小峰;左建生;徐克成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30例胰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前后及15例正常对照的血清CA242、CA199、CA125、CEA及TSGF的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胰腺癌患者冷冻前后所有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冷冻后CA199、CA125及CEA血清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冷冻后CA199,CEA及TSGF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降低(P<0.05).CEA血清水平与患者性别相关(P<0.05),CA242水平与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均相关(P<0.05),CA199、CA125、CEA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均相关(P<0.05),而血清TSGF水平与所有的病理参数均无关( P>0.05).结论 CA199、CA125、CEA血清水平可作为胰腺癌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CA242、CA199、CA125及CEA在胰腺癌的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