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作者:陈慧;王晶

    交界性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具有核异型性、核分裂象,但无间质浸润。手术切除是治疗交界性卵巢肿瘤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且诊断常发生在术中,缺乏确切的术前诊断标准,而且多数患者都要求保留生育能力,因此交界性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保守性治疗、术后化疗、术后生育功能都存在着争议。本文对近年来卵巢交界性肿瘤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 甲胎蛋白与自噬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赵伟;戴朝六

    甲胎蛋白( AFP)作为临床诊断肝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抑制免疫、促进细胞生长、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自噬是一种维持细胞生存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有着密切联系,对肝癌既有抑制又有促进作用。PI3K/AKT作为两者共有的信号通路,它们是否有着相互关系来促进肝癌的发展尚需进一步研究。

  • 蛋白因子Vasohibin-1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鑫;谷楠;李娜;王丽丽;吕珊珊;魏秀峰

    Vssohibin-1(VASH1)作为新近发现的的蛋白因子,其具有负反馈调节血管生成作用,是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生长因子2(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 FGF2)等诱导产生,在多种肿瘤血管生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但可以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而且对于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也有强大的抑制作用,提示其有望成为相关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分子标志物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有效蛋白因子。

  • 乏氧诱导因子的转化医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天;董隽;碧秀

    乏氧诱导因子( HIFs)是机体器官组织中氧分压改变后发生一系列自适应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在血管异常增生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乏氧可显著增加肿瘤侵袭性和对放化疗的抗拒性,是肿瘤治疗的一大难题。深入开展肿瘤乏氧分子影像、乏氧相关基因表达谱的转化医学研究,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的计划制定和预后评价是肿瘤治疗发展的方向。本文拟对上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探讨其进一步成为转化医学研究和潜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 MicroRNAs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潘虹;邹剑铭;张英;林洪生

    乳腺癌干细胞(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是导致乳腺癌发生、转移、耐药、复发等的重要原因。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非编码小分子RNA,可通过与靶标基因的3'-非翻译区(3'-UTR)的完全或不完全配对,抑制靶标基因的翻译或降解靶标基因,从而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miRNAs在BCSCs中的异常表达可调控 BCSCs的自我更新、抗凋亡、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等生物学行为,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复发、转移。以miRNAs为研究靶点,为乳腺癌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 肾细胞癌病理组织学特征及超声应用价值

    作者:程晓英;孙永杰;张士德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肾脏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肾脏肿瘤中恶性病变占绝大多数,其中常见的为肾细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RCC),约占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85%~90%[1-2],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左右。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3]对RCC 重新分型为:透明细胞癌(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乳头状细胞癌(papillary RCC,PRCC)、嫌色细胞癌( chromophobe RCC, CHRCC)、集合管癌( 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髓质癌(renal medullary carcinoma,RMC)、管囊状细胞癌、多房囊性细胞癌、黏液性管状及梭形细胞癌、终末期肾病相关性肾癌、XPn 易位性肾癌、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癌、未分化型肾癌等。其中CCRCC 为常见亚型,约占70%~75%[4]。PRCC 为第二常见亚型,约占10%~15%[5]。不同的亚型具有不同生物学行为,CCRCC 较PRCC 及CHRCC 侵袭性高,预后差[6]。多房囊性细胞癌和黏液性管状及梭形细胞癌预后较好[7-8]。因此术前影像学对RCC 分型尤为重要。

  • 神经母细胞瘤N-myc与Mdm2-p53通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辛琪;郝良纯

    神经母细胞瘤作为儿童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超过50%的病例是高危且难治的,长期生存率较低。N-myc及Mdm2-p53通路作为重要的调节因子,其表达水平的异常及功能缺失是其的发生发展及具有不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原因。研究神经母细胞瘤相关因子在其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对于该病的诊断、评估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N-myc及Mdm2-p53通路的研究进展及以Mdm2-p53通路为靶向的神经母细胞瘤治疗做一综述。

  • Luminal-B型乳腺癌的相关分子通路及研究进展

    作者:马骥;赵庆丽;刘文超;薛妍

    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约70%左右,这类乳腺癌被称为管腔型( Luminal)乳腺癌。与Luminal-A型乳腺癌相比,Luminal-B型乳腺癌ER表达整体水平低,组织学分级高,对内分泌治疗抵抗,预后较差。尽管如此,无论基础还是临床研究,对Luminal-B型乳腺癌的关注度还是不够,仍有很多问题尚未阐明。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有关Luminal-B型乳腺癌的基因表达特点和相关分子通路特征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后续深入探寻Luminal-B型乳腺癌的病因和治疗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宫颈癌不同分期方式的优劣势及其对后续治疗的指导价值

    作者:孙瑞瑞;胡尔西旦·尼牙孜;赵化荣;张蕾

    目前很多妇科肿瘤,比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均采用手术病理分期,然而宫颈癌仍沿用国际妇产科联盟(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它可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但不足之处是对宫旁浸润、盆壁侵犯等判断缺乏客观性,且未考虑到淋巴结因素,易导致分期不足或过度分期,从而引起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对其预后也有一定的影响。影像学分期可提高宫颈癌 FIGO 分期的准确率及可信度,而手术病理分期更准确评价淋巴结状态,现就对宫颈癌不同分期方式的优劣势做一综述。

    关键词: 宫颈癌 分期 预后
  • 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四项的影响

    作者:王建玲;杨嘉;宋玉良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凝血4项的影响。方法:选取6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设健康对照组45例。肺癌组患者采取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以及D-二聚体数值。结果:晚期肺癌组患者化疗前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期肺癌组患者化疗后PT显著延长,APTT和TT较治疗前明显缩短,FIB和D-二聚体值均较前明显升高,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功能的异常,而化疗往往会加重血液的高凝状态。

  • 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彭进;何栋成;姚蓉;陶光洲;张铁成

    目的:分析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行同步放化疗的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所有患者行同步放化疗,中位放疗剂量60Gy。治疗后1~3月评价肿瘤的治疗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3~103月)。3年总生存率47.6%,中位存活时间35月。总体反应率70.9%(73/103),完全缓解率41.7%(43/103)。单因素分析显示同步放化疗后肿瘤的反应(P=0.000)、至复发的时间(P=0.028)及ECOG评分(P=0.090),有益于总生存率,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步放化疗后肿瘤的反应(P=0.000)及ECOG评分(P=0.010)为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步放化疗后,共70例患者出现肿瘤进展,39例局部复发,22例远处转移,9例远处转移伴局部复发。结论:同步放化疗是治疗食管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段,治疗后取得完全缓解的患者预后较好。

  • 伽马刀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作者:杨远游;程海明;宁健;穆晓峰

    目的:分析伽马刀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5例采用伽马刀治疗+复方红豆杉胶囊0.6g口服3次/日,21天为1疗程,此后每月按疗程连续口服。伽马刀治疗以50%~8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线,平均剂量(45.1667±4.7346)Gy/(6~14)f,3.5~8Gy/f,5f/w,1f/d。治疗结束后,每1~3月复查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随访3~60个月至2013年9月结束。结果:局部有效率( CR+PR)95.83%,中位生存期18个月(6~60个月),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3.3%、33.3%、6.7%、6.7%。消化道反应:I度1例、II度3例;血液学毒性:白细胞降低I度2例、II度1例,血小板降低I度1例、II度1例;放射性肺炎III级9例。结论:伽马刀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不良反应可接受。

  • 早期应用双磷酸盐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作用

    作者:杜宝昌;刘军;王帅兵;齐秀恒;邹庆华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磷酸盐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作用。方法:研究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将骨密度T-Score≤-2.5作为双磷酸盐应用指征,在确诊骨转移之前即开始应用双磷酸盐定义为早期应用。按是否早期应用双磷酸盐,将68例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为两组,早期应用双磷酸盐者34例为治疗组,未早期应用者3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骨转移发生率及确诊时间。结果:治疗组骨转移发生率47.06%(16/34),对照组82.35%(2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位骨转移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延迟87天(218天 vs 13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早期应用双磷酸盐治疗经选择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减少骨转移发生率,并推迟骨转移发生时间。

  • Rap1 b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明铭;张明鑫

    目的:探讨Rap1b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52例癌旁组织中Rap1b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Rap1b在6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2.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3.1%(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明显相关( P<0.05)。结论:Rap1b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发挥癌基因的功能。

  •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ix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小斌;宋雅璠;陈洪志;惠文涛;林帅;代志军;康华峰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血清中Six1的水平,分析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75例、乳腺不典型增生3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2例、乳腺纤维瘤28例及正常人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Six1的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ix1水平明显高于乳腺不典型增生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乳腺纤维瘤组及正常人群组( F=23.57,P<0.01)。乳腺癌患者中Six1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无关( P>0.05),而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及脉管浸润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Six1与乳腺癌发生及侵袭转移相关,可为乳腺癌提供潜在的诊治靶点。

    关键词: 乳腺癌 Six1 侵袭 转移
  • 肺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南永刚;梁晓燕;刘新芸;袁彬;贺林;施常备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晚期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4例肺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同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CEA、CA199、CA242、CA125、NSE和CY211在晚期肺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6%、40.6%、25.0%、73.4%、12.5%和43.8%,各组间阳性表达有统计学差异。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0.6%。结论:不同肿瘤标志物在晚期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是有差异的。CEA、CA199、CA125和CY211是肺腺癌诊断中较可靠的肿瘤标志指标。目前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晚期肺癌诊断仍有一定的假阴性率,需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 支气管袖状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66例

    作者:刘高利;殷桂林;朱水波;王荣平

    目的:总结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66例中心型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1987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中心型肺癌66例,其中TNM分期Ib 期18例( T2 N0 M0),Ⅱb 期33例( T3 N0 M0),Ⅲa 期13例( T2 N1 M0),IIIb 期2例( T2 N2 M0)。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51例,肺动脉和支气管双袖状肺叶切除15例。结果:手术死亡率1.5%(1/66)。术后并发肺不张4.5%(3/66)、脓胸1.5%(1/66)。术后随访1~60个月,1年生存率83.2%,3年生存率52.3%。结论:支气管或肺动脉袖状切除能提高中心型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并可大限度保护肺功能,保证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 EGFR 外显子19缺失突变在肺腺癌、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庞赛楠;张志培;李维妙;孙盈;王磊;闫小龙;赵洋;李小飞;周钢

    目的:探讨EGFR 19缺失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为NSCLC TKI个体化靶向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腔外科2010年9月至2013年11月手术切除经ARMS法检测为19-Del的NSCLC标本125例。免疫组化检测EGFR 19-Del表达,半定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19-Del阳性着色呈棕黄色或深黄色颗粒样,主要定位在细胞膜上。鳞癌和腺癌相比,19-Del的表达强度无统计学差异( P=0.480)。19-Del在肺腺癌病理分级、TNM分期、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以及肿瘤位置间表达差异显著(P值均<0.05),而在鳞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另外,19-Del表达在性别、年龄、吸烟史组中差异性不显著(P值均>0.05)。19-Del的阳性程度与ARMS法RT-PCR中Ct值之间有较强负相关性( P=0.000,rs =-0.662)。结论:19-Del表达强度与NSCLC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等相关,提示19-Del很可能具有促进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GFR 19缺失突变结果与ARMS法一致性较好,方法可行。

  • ADx-ARMS方法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标本癌细胞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士伟;楚慧丽;徐小博;毕经旺

    目的:探讨应用ADx-ARMS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标本癌细胞基因突变应用于指导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s)治疗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方法:ADx-ARMS检测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标本EGFR基因第19、20和21外显子突变与KRAS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统计分析胸水标本与前期检测过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EGFR、KRAS突变率差异。结果:24例胸水标本中,EGFR突变与KRAS突变分别为14例(58.3%)和1例(4.2%)。前期检测过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GFR和KRAS突变率分别为47.6%和4.5%。EGFR和KRAS突变率在胸水标本与前期肺癌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在喉癌和下咽癌间质组织中表达及功能

    作者:甘兆泉;何倩;姚晨;苏纪平

    目的:通过研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SPARC)在喉癌及下咽癌的蛋白表达与相关功能,探讨SPARC对头颈鳞癌发展所起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PARC在51例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外源性SPARC对体外细胞系生长及迁移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PARC在46.3%(19/41)喉癌及60.0%(6/10)下咽癌的间质组织表达下调,外源性SPARC抑制头颈鳞癌细胞株的增殖及迁移。结论:肿瘤间质SPARC表达下调促进了喉癌及下咽癌细胞的增殖。

  • 上调miR-200 a表达对人肝癌细胞MHCC97中边缘群细胞干细胞特性的影响

    作者:周衍亮;党军强;任涛;胡昭华;朱政峰

    目的:探讨转染miR-200a mimics对人肝癌细胞系MHCC97中边缘群细胞( SP)干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技术从MHCC97细胞中分离出SP细胞。转染组为应用脂质体介导转染miR-200a mimics的SP细胞,对照组为未接受转染的SP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两组SP细胞miR-200a的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裸鼠成瘤实验检测细胞体外成瘤能力。结果:转染miR-200a mimics可明显上调SP细胞miR

  • 慢病毒载体介导RNA结合蛋白QKI-5过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赵易;赵庆丽;马骥;蔡黔;张更;袁建林;卢兹凡

    目的:观察RNA结合蛋白Quaking-5(QKI-5)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方法检测不同前列腺癌细胞株( PC3、LNCaP、DU145)及正常人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中QKI -5的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感染并构建稳定过表达QKI-5的PC3细胞,噻唑蓝比色法( 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周期。结果:3株前列腺癌细胞中QKI-5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其中PC3细胞表达水平低,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稳定转染QKI-5的PC3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FCM检测发现稳定转染QKI-5的PC3细胞同对照组比较出现了明显的G1期阻滞( P<0.05)。结论:RNA结合蛋白QKI-5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慢病毒介导的QKI-5基因能够抑制PC3细胞的增殖。

  • IGF-II促进人肝癌细胞MHCC97-H生长增殖作用的研究

    作者:姬媛媛;王志东;杨正安;王宝太;史敏;徐慧荔;赵敏侠

    目的:探讨IGF-II在人肝癌细胞MHCC97-H生长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IGF-II(25,50,100ng/ml)作用于不同时间点(24、48、72h),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噻唑兰( MTT)法分析细胞生长情况,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潜能,平板克隆实验观察并计算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观察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 )表达,进一步分析细胞增殖情况。结果:IGF-II可使MH-CC97-H细胞形态发生一定改变;IGF-II时间依赖性地增加 MHCC 97- H 细胞存活率,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GF-II可促进MHCC97-H细胞增殖,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GF-II(50ng/ml)对MHCC97-H细胞的克隆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与对照组相比,IGF-II(50ng/ml)组,MHCC97-H细胞中PCNA荧光表达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P<0.05)。结论:IGF-II有诱导人肝癌细胞MHCC97-H生长增殖的趋势,亦可促进PCNA表达上调。

  • 携带SEA和CD80双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B16细胞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活化的研究

    作者:司少艳;刘俊丽;徐冰心;化楠;秦亚亚;刘昌叶;宋淑军

    目的:观察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经重组腺病毒感染后,表达在B16细胞膜上的SEA和CD80体外能否诱导免疫学反应。方法:B16细胞分别经空载体腺病毒Ad(空)和重组腺病毒Ad-MMRE-mTERT-B7、Ad-MMRE-mTERT-SEA、Ad-MMRE -mTERT-BIS感染后,和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然后,采用Brdu 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增殖;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2、TNF-α和IFN-γ的产生。结果:与感染空载体腺病毒Ad(空)和未感染B16细胞相比,经重组腺病毒感染的B16细胞体外能够显著诱导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其中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增殖显著;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2的产生显著升高;CTLs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强;表达双基因的B16细胞体外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高于单基因过表达B16细胞。结论:B16细胞经重组腺病毒感染后,表达在细胞膜上的SEA和CD80具有免疫学活性,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采用所构建重组腺病毒进行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 替莫唑胺对比传统化疗药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何洁;张大鹏;何静

    目的:探讨与其他传统化疗药物相比,替莫唑胺用于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100例,根据其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35例,给予替莫唑胺治疗;B组31例,给予司莫司汀治疗;C组34例,给予尼莫司汀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A组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57%、37.14%和45.71%,B组患者分别为0、12.90%和12.90%,C组患者分别为2.94%、23.53%和26.47%,A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 B、C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其他传统化疗药物相比,替莫唑胺用于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效果更好,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均可得到明显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替莫唑胺作为首选的药物进行应用。

  •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作者:杨坤;赫兰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瘤超声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瘤患者142例共160个结节。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没有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则为对照组。结果:转移组和对照组超声检查原发灶超声特征对比,转移组的钙化和毛刺对比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超声特征,转移组患者的囊变坏死、钙化、淋巴结边界等对比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原发灶内钙化、淋巴结边界、淋巴结钙化以及淋巴结囊变坏死等4个方面,囊变坏死和淋巴结钙化与甲状腺乳头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瘤超声结果显示有淋巴结囊变坏死以及淋巴结钙化是预测是否出现颈部淋巴转移的关键诊断指标。

  • 岛叶胶质瘤的手术治疗经验

    作者:王睿智;闫前锦;高李贵;师蔚;吕健;屈建强;巩守平

    目的:总结岛叶胶质瘤的治疗经验,并探讨3.0T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术中B超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岛叶胶质瘤患者,总结术前3.0T-MRI检查对手术参考价值并分析术中B超技术辅助肿瘤切除的意义。结果:6例(33%)患者术前因癫痫大发作和颅内压增高导致病情迅速恶化,采取急诊手术治疗,余12例患者行择期手术。术前3.0T-MRI对肿瘤边界及外侧豆纹动脉提供详细信息,术中B超可对肿瘤进行定位,并能够实时观察肿瘤切除程度,有利于大程度切除肿瘤,但对于低级别胶质瘤,超声造影效果受限。结论:颅内压增高合并癫痫发作的岛叶胶质瘤需尽早手术。术前3.0T-MRI检查及术中B超技术有利于保护外侧豆纹动脉,并有助于大程度切除肿瘤。

  • 陕西省榆林地区妇女人群HPV感染亚型分布研究

    作者:李军;刘俊林;南星;王一羽;柳瑛;魏曙亚;侯蓉;原荣;郭晓英

    目的:对陕西省榆林地区妇女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亚型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735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735例妇女人群中共检出HPV阳性者220例,总感染阳性率为29.93%(220/735),其中高危型感染阳性率为25.85%(190/735,包括多重高危感染),低危感染阳性率为2.31%(17/735);高低危混合感染阳性率为1.77%(13/735)。在被检测的16个高危HPV亚型中,常见类型依次为16、58、53、52、18和51型,未检测出45型;在被检测的3种低危HPV亚型中依次为6、11、43型。HPV阳性者中单一基因型感染率23.67%(174/735),占HPV感染79.09%(174/220);单一高危型感染率为21.36%(157/735),占HPV感染71.36%(157/220),占单一感染90.23%(157/174)。多重感染率为6.26%(46/735),占 HPV 感染20.91%(46/220);在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为常见达4.35%(32/735),占HPV总感染14.55%(32/220)。不同年龄段妇女人群HPV感染率分别为29.41%、31.92%、31.33%、28.40%、32.65%和41.66%,各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陕西省榆林地区妇女人群宫颈HPV感染率较高,在单一感染中以16、52、58、33、51和11比较常见;在多重感染中以16、58、53、52、18和51型比较常见,综合统计则以16、52、58、53、51和18型感染比较常见。各年龄段妇女人群均有较高的感染率。

  • 次全子宫切除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秀娟;王卫星;郭桃英;杨腊枝

    目的:比较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式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良性病变(子宫肌瘤35例、子宫腺肌症42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17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例)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64例行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评价术后性生活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性生活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快,适用于宫颈无恶性病变的患者。

  • 电子止吐仪联合托烷司琼防治顺铂化疗所致呕吐的疗效观察

    作者:唐燕青;马红梅;万永慧;陈三妹

    目的:观察电子止吐仪联合托烷司琼预防顺铂化疗所致呕吐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将120例接受两周期含顺铂联合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组60例、BA组60例。AB组第1周期应用电子止吐仪联合托烷司琼止吐,第2周期单用托烷司琼止吐;BA组第1周期单用托烷司琼止吐,第2周期应用电子止吐仪联合托烷司琼止吐。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控制情况。结果:AB组化疗第1周期(A方案)和第2周期(B方案)恶心的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3.1%、79.3%,呕吐有效控制率分别为86.2%、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A组化疗第1周期( B方案)和第2周期( A方案)恶心的有效控制率分别为71.7%、93.3%,呕吐有效控制率分别为70.0%、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眩晕、腹泻、便秘、心悸、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止吐仪联合托烷司琼预防顺铂化疗所致呕吐优于单用托烷司琼,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作为防治顺铂化疗所致呕吐的常规措施。

  • 超声造影对伴有钙化甲状腺结节的鉴别价值

    作者:马文琦;何鑫;周琦;杜晓鹏;冯晓蕾;王华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伴有钙化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TomTec软件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评估超声造影对伴有钙化甲状腺结节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287个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中,良性177个,恶性110个。超声造影对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94.9%、91.9%、96.0%。结论:超声造影对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不同CT征象对胸腺瘤与常见纵隔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管文举;袁雁雯;刘昕

    目的:分析不同CT征象对胸腺瘤与常见纵隔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及穿刺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90例纵隔肿瘤患者,其中非侵袭性胸腺瘤30例,侵袭性胸腺瘤28例,纵隔恶性肿瘤32例。所有肿瘤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利用MSCT的动态增强及MPR成像,分析三种类型纵隔肿瘤的CT图像特征,比较三种肿瘤基本特点的差异性。结果:经过MSCT的动态增强技术及MPR技术成像分析,非侵袭性胸腺瘤患者CT成像的形态规则28例,欠规则2例,边缘光滑27例,欠光滑3例,毛糙0例,密度均匀27例,欠均匀3例,与侵袭性胸腺瘤和纵隔恶性肿瘤CT成像的形态是否规则、边缘是否光滑、密度是否均匀的差异性比较明显,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非侵袭性胸腺瘤患者CT成像的MCI形态凸出型27例,平坦型3例,灌注型0例,周围脏器间隙清晰29例,部分层面清晰1例,间隙不清晰0例,周围组织分界清晰30例,分界不清0例,与侵袭性胸腺瘤和纵隔恶性肿瘤CT成像的MCI形态类型、周围脏器间隙是否清晰以及周围组织分界是否清晰差异性显著,两两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 P<0.05)。经过MSCT的动态增强技术及MPR技术分析,非侵袭性胸腺瘤患者CT成像经过强化,强度变化不明显24例,轻度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0例,伴有胸腔积液1例,无胸腔积液29例,纵隔、腋窝与颈部基本无患者具有肿大淋巴结,与侵袭性胸腺瘤和纵隔恶性肿瘤CT成像的强化特点、是否伴有胸腔积液、有无肿大淋巴结等差异性显著,两两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 P<0.05)。结论:利用MSCT动态增强技术和MPR技术,能够明显区分非侵袭性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与纵隔恶性肿瘤,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区分三种类型肿瘤的鉴别方法。

  • 130例放疗病人摆位误差分析

    作者:胡志纲;张红;任建;何涛;赵晓东

    目的:利用MV级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EPID)对130例放疗病人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30例,胸部肿瘤放疗患者50例,盆腔肿瘤放疗患者50例,使用6MV X线通过EPID获得0°和90°两射野的实时位置验证片,并与计划系统产生的数字化重建影像的验证片进行对照,计算并分析所测定的摆位误差。结果:3%的头颈部患者摆位误差超过3mm,20%的胸部患者摆位误差超过5mm,10%的盆腔患者摆位误差超过5mm,对这些超过误差范围的患者重新调整位置,达到治疗要求。各部位在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前后方向)三个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头颈部1.59mm、1.38mm、1.42mm,胸部2.40mm、2.52mm、2.01mm,盆腔2.11mm、2.35mm、1.98mm。结论:利用EPID可以有效检测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是放射治疗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

  • RapidArc在前列腺癌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先稳;张西志;花威;汪步海;陈婷婷;李军

    目的:探讨RapidArc在前列腺癌放疗中的适用性。方法:对6例前列腺癌患者设计双弧RapidArc计划,处方剂量为7600cGy。用 COMPASS系统验证剂量。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临床靶区、危及器官OARs的各评价指标。结果:CTV的HI、CI分别为1.08±0.03、0.87±0.06,有较好的均匀性和适合度。PTV的HI、CI稍差。膀胱和直肠的V40仅为(18.98±4.82)%和(20.50±3.03)%,平均剂量也较低,在3000cGy左右。股骨头D5%也在4000cGy以内。COMPASS剂量验证所得CTV和PTV各指标差异在4%以内,危及器官评价指标差异在5%以内。等中心处绝对剂量准确率达(99.08±0.66)%,靶区和各危及器官的γ通过率达96%、98%以上。结论:RapidArc能够满足前列腺癌放疗的临床剂量学要求。

  • 2009-2012年哈尔滨市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效果评价

    作者:孙惠昕;宋冰冰;陈王洋;杨凤娟

    目的:评价2009-2012年哈尔滨市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效果。方法:分析2009-2012年在哈尔滨市40~69岁常住人口中,搜集和整理高危人群内镜筛查资料,探讨哈尔滨上消化道癌症早诊早治的防治效果。结果:2009-2012年总共筛查高危人群4004人。共检测出14个病例患者,三年的早诊率分别为40%、50%和66.67%。在上消化道癌筛查的三个部位中,共检测出食管病变5例、贲门病变4例和胃部病变5例。高危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高,检出率也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在哈尔滨市进行上消化道癌内镜检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目的,对于提高筛查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以及减少患者的医疗成本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 腹腔内巨大肿瘤摘除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剑;罗杨

    目的:对腹腔内巨大肿瘤摘除手术中的麻醉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腹腔内巨大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组患者40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是腰硬联合麻醉;全麻组患者40例,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麻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与麻醉前和硬膜外组患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全麻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麻醉成功比例、手术出血量、仰卧位低血压发生比例、心衰发生比例、肺水肿发生比例、手术输液量、水电解质紊乱、心电图异常发生比例等对比硬膜外组患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死亡病例,成功治愈出院。结论:对于腹腔巨大肿瘤患者适宜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减少对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影响,减少麻醉合并症的发生、缩短麻醉操作和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更好的维持水电解质水平。

  • 替吉奥与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呈;陈昌南;林云笑;苏铭俊;李志建;潘岐作;梁炳钊;陈婵娟;容庭杰;谢峰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单用或联合替吉奥与沙利度胺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 HCC)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HCC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TACE联合替吉奥与沙利度胺口服,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7.5%,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治疗组疾病控制率92.5%,对照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治疗组1年生存率80.0%,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治疗组2年生存率42.5%,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恶心呕吐、便秘和骨髓抑制,为I、II级,对症治疗可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替吉奥与沙利度胺联合TACE术对中晚期HCC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观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綦晓艳;余宗阳;欧阳学农;王文武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分为试验组( n=30)和对照组( n=30),对照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试验组采用恩度联合FOLFOX4方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获得的有效率( RR)分别为53.3%和36.7%( P<0.05),疾病控制率(DCR)为83.3%和73.3%(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3个月和5.3个月(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1.6个月和9.3个月(P<0.05)。对其中的27例肝转移患者进行亚组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RR及D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PFS及OS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等,多为I-II级。两组患者经化疗后QOL均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EA和CA199均显著下降,且治疗后试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 P<0.05)。结论:恩度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安全有效。

  • 胃癌患者开展全程健康教育对医护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邓旭;张瑞瑞

    目的:分析在护理胃癌患者时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对于医护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比较2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医护依从性。结果:健康教育前2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的合格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胃癌患者时实施全程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医护依从性,并且增加了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 高尔基蛋白73在原发性肝癌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张启暝;何东风;李洪义

    目的:评价高尔基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作为肝脏疾病尤其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肝占位患者的血清GP73及甲胎蛋白( AFP)的水平以确定肝占位性质。同时选取PHC患者组、肝硬化患者组及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进行GP73水平测定。对PHC患者,进一步分析血清GP73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肝占位组GP73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7.27%和85.71%,P<0.05。PHC组、肝硬化组及健康体检组GP73数据比较:PHC组患者GP73值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肝硬化组GP73血清含量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PHC组各数据分组比较分析:GP73血清含量与性别、年龄、肿瘤数目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直径、肿瘤转移情况、Child分级及肝炎感染情况具有相关性。结论:作为新型血清标志物,GP73与AFP一样,临床检测效果良好,与AFP临床诊断上具有互补性,可用于临床肝占位性质的判定、PHC的诊断,并且对于PHC病情分析、恶性程度判断乃至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吡柔比星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胡映秋;王晓荣;谢梅茂;赵雁;王忠军;徐美玲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与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42例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分为A、B组,A组24例,B组18例。分别使用吡柔比星与吉西他滨进行预防灌注,全部患者均术后即刻膀胱内灌注化疗,每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直至1~2年,并做随访和疗效比较。结果:A、B两组生存率均为100%;A组复发率为25%(6/24),B组复发率为27.8%(5/18),两组患者2年生存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A组和B组用药后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尿道狭窄发生率、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吡柔比星与吉西他滨均可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机率,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疗效满意,副作用较轻,耐受性良好。

  • 结肠癌组织中EZH2和PTEN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邓飞;李拥军;蔡正斌;黄薇隗;张瑞涛

    目的:检测 EZH2和PTEN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探讨两基因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同时探讨结肠癌组织中两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8月结肠癌标本66例,另取同期20例活检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EZH2和PTEN基因在结肠癌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ZH2、PTEN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21%(47/66)、51.52%(34/66),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无EZH2阳性表达,而PTEN阳性表达率为100.00%(20/20)。结肠癌中EZH2、PTEN表达率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ZH2和PTEN基因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Duke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性别、年龄和组织学分型无关。结肠癌组织中EZH2和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9,P=0.004)。结论:EZH2表达上调及PTEN表达缺失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关,检测两指标有助于对结肠癌患者分期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 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李学文;孙正良;刘利民;范明明;王波

    目的:评价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 )与单纯TACE治疗肝癌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由两名评价者纳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伽玛刀联合TACE治疗肝癌与单纯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在RevMan5.1软件中统计分析相应指标。结果:纳入8项独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685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伽玛刀联合TACE组的1、2年生存率与单纯TACE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伽玛刀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

  • 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

    作者:王叶;李川

    目的:研究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70例大肝癌患者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进行自身调查,采用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和Piper疲乏修正量表。结果:手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与手术前相比,患者生存质量的四个维度、QOL评分总分以及自评总分均较前提高,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分四个维度均较前降低,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和术后1个月比较,生存质量的四个维度以及QOL评分总分均有所提高, 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分四个维度均有所降低,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评总分无明显差异。患者手术后1个月生存质量维度等级分类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8~10分的比例明显提高,0~3分的比例减少,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以后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护理中,有必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通过评价的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大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根治切除术联合抗病毒治疗肝癌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阎智勇;张勤良

    目的:探讨根治切除术联合抗病毒治疗肝癌合并乙肝病毒( HBV )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100例肝癌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HBV-DNA水平不同分成高病毒复制组和低病毒复制组(以HBV-DNA载量为105拷贝/ml为标准),比较四组在肝功能、HBV-DNA水平、生存时间、肿瘤复发率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抗病毒治疗后无论在高病毒复制组和低病毒复制组中,肝功能明显好转,HBV-DNA水平明显低于未抗病毒治疗,且在住院时间、费用、生存时间和肿瘤复发率上抗病毒治疗均好于未抗病毒者,但低病毒复制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上优于高病毒复制者。在生存时间上高病毒复制者1~2年生存率更好,在肿瘤复发率上低病毒复制者更低。结论:抗病毒结合根治切除术能改善肝癌合并HBV感染者的肝功能和病毒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延长生存时间。

  • 8 p11骨髓增殖综合征1例并文献回顾

    作者:肖方;陈任安;王文清;黄斯勇;严学倩;王萌;王颖;刘利

    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8p11 myeloproliferative syndrome,EMS)是一组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髓系细胞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瘤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分子生物学定义是定位于8号染色体短臂(8p11-12)上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基因与伙伴基因易位或插入而产生的侵袭性肿瘤。2008年WHO将本病定义为髓系、淋系肿瘤伴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异常。目前共发现14种与 FGFR1重排相关的伙伴基因,其中常见的是位于13q11-12上的 ZNF198。EMS预后差,患者常在短期内迅速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目前只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控制该病。现报告我科诊断的1例EMS病例,并就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等的研究现状进行讨论。

  • 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芳侠;李月;曹星梅;张王刚;古流芳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MM患者79例,均给予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AD方案治疗。结果:第1疗程后79例患者中CR为12.66%(10/79),总有效率为77.22%(61/79);3疗程后79例患者中CR为40.51%(32/79),总有效率为83.54%(66/79)。44例大于等于60岁患者中,CR为40.91%(18/44),总有效率为84.09%(37/44)。35例小于60岁患者中CR为40%(14/35),总有效率为85.71%(30/35),两组患者经统计学检验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0.05)。38例IgG型患者中CR为44.74%(17/38),总有效率为92.11%(35/38)。23例IgA型患者中CR为39.13%(9/23),总有效率为82.61%(19/23)。8例轻链型患者中CR为37.50%(3/8),总有效率为75.00%(6/8)。10例不分泌型患者中CR为30.00%(3/10),总有效率为70%(7/10);各组患者经统计学检验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AD化疗方案治疗MM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高,对不同分型及年龄组患者疗效均显著,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和推广。

  • 肿瘤学教学中应加强转化医学教育

    作者:阮志华;潘凤;梁后杰

    转化医学源于上世纪90年代,强调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相辅相成,已成为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为当代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机遇。结合当前我国肿瘤学教育现状,适时引入转化医学的理念、思维和方法,逐步应用到肿瘤学教育实践中去,既是当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新世纪肿瘤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 四肢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

    作者:韩康;赵廷宝;卞娜;蔡成魁;胡薇;杨彤涛;周勇;张明华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保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2014年我院共34例四肢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滑膜肉瘤11例,横纹肌肉瘤7例,脂肪肉瘤6例,腱鞘巨细胞瘤3例,平滑肌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1例,恶性肉芽肿1例。其中18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6例行根除性切除术,5例行微波灭活瘤体切除术,3例行瘤段切除、离体灭活再植术,2例行局部切除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术中给予皮瓣修复术。根据肿瘤性质和全身情况在术后给予放疗或化疗治疗。结果:全部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5±14.6)个月,其中3例患者复发,2例患者死亡。患肢功能良好。结论:对于四肢的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及时给予扩大切除,微波灭活等合适的保肢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