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免疫检查点LAG-3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晓儒;杨向红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目前研究为充分的免疫疗法之一,其基本原理即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阻断抑制信号的传递,刺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化,诱导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效应.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作为免疫检查点家族的一员,是一种对T细胞功能有着多种生物学效应的抑制性分子,在多种类型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高表达,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因此,LAG-3可作为肿瘤预后的指标以及肿瘤治疗的靶点.本文对LAG-3在肿瘤中表达及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LAG-3在肿瘤临床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兴颖;唐翠萍;陈杜可;张涛

    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模式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其主要存在两种模式:长程同步放化疗+TME;短程放疗+TME.随着新辅助治疗的不断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局部控制率(4% ~6%),但远处转移率仍有待改善(20% ~25%).因局部晚期直肠癌是一组异质性明显的疾病,且目前关于新辅助治疗的具体实施方案争议较大,如何优化治疗模式是进一步研究的热点.

  • PD-1/PD-L1在dMMR/MSI-H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试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解彤彤;胡静;杨觅;李丽;刘宝瑞;钱晓萍

    结直肠癌是目前常见的肿瘤之一,关于DNA错配修复缺陷(dMMR)/微卫星高频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PD-1/PD-L1免疫疗法是目前关注的热点,多项临床试验已取得良好的疗效,2017年NCCN指南更新推荐纳武单抗(nivolumab)和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作为dMMR/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二线或三线的药物选择.本文对当前dMMR/MSI-H结直肠癌特点、PD-1/PD-L1生物学功能、PD-1/PD-L1在结直肠癌中的治疗以及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循环肿瘤D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富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依赖于分子分型,但敏感基因及耐药基因的检测受困于组织活检取材困难及有创性等.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液体活检"手段,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已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就ctDNA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靶向药物疗效预测及耐药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天然草药—癌症治疗中的潜在自噬诱导剂

    作者:袁晓宁;季娟丽;许佳欣;刘雪文;向雨晨;司渊;刘莹

    自噬是一种维持细胞内稳态的重要代谢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参与调控肿瘤的形成、增殖、转移以及能量代谢等过程.并且自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能抑制早期肿瘤的生成,促进晚期肿瘤的发展.目前,自噬已成为肿瘤药物靶向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许多草药,包括中草药,已作为现行药物的补充和替代药物、保健品和营养品,以减轻癌症治疗中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此外,许多草药及天然产物均可通过诱导自噬,进而导致细胞衰老、凋亡非依赖性细胞死亡途径或补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的激活,终发挥着抗肿瘤作用.据此,本文将回顾分析天然自噬诱导剂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机制.同时,我们着重探讨白藜芦醇、姜黄素和16-羟基克罗烷-3,13-二烯-15,16-内酯这三种天然化合物作为候选自噬诱导剂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研发靶向自噬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方向.

  • MDT在肿瘤领域的发展

    作者:陈晶;李志伟;张艳桥

    多学科协作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从概念形成发展到如今,已被世界范围内广泛认可.其带来的不仅是新的治疗方案,同时更带来新的治疗理念.其发展标志着肿瘤治疗进入新阶段,趋向于个体化、合作化.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了解、建立、发展MDT是肿瘤领域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MDT 肿瘤 发展
  • 肺癌防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董昌盛;毕凌;阙祖俊;田建辉

    精准模拟肺癌发病病理过程的动物模型是促进肺癌基础和转化研究的关键,而目前常用的皮下移植瘤模型难以体现肺脏的基质环境特征.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可客观、动态地评价肺癌的肿瘤负荷变化及转移发生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肺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可解决以上难题,充分体现肺癌的发病学特征.而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 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TX)原位模型和类器官模型也可部分体现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均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 液体活检与肿瘤

    作者:卢北玲;史剑飞;彭晶;李萍;李丹;刘斐;高富;张西安

    目前液体活检技术可用于各种肿瘤的诊断、复发及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血浆游离肿瘤DNA(cell-free 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及外泌体,本文主要概述了液体活检技术在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头颈部鳞癌及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为其在肿瘤疾病的诊断中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基础.

  • 甲状腺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作者:贾倩玉;张英霞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通常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四种,对于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是现阶段临床工作关注的热点问题.临床上将触诊、超声检查及细针细胞学检查作为诊断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对甲状腺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越来越多,已将其应用于联合诊断甲状腺癌,协助甲状腺癌术前、术后的评估以及疾病监控等方面.

  • 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郭浩;周淑妮;冉瑞智

    目的:比较单用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或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标准一线化疗后复发的晚期NSCLC患者112例,其中联合治疗组52例接受培美曲塞/顺铂及吉非替尼治疗,化疗组60例仅采用培美曲塞和顺铂化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36.5%,高于化疗组的18.3%(P=0.030);两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71.2%和55.0%(P=0.035);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8.7个月和6.7个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7),但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6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均明显下降,但联合组的CEA和CYFRA21-1水平比化疗组更低(P<0.05).联合组皮疹和腹泻的发生率高于化疗组(P<0.05),两组之间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失败后,采用培美曲塞/顺铂化疗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较单用化疗显示出更高的ORR和中位PFS,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放疗与TKI治疗肺癌脑膜转移的Meta分析

    作者:陈子豪;刘婷婷;党军

    目的:通过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明确放疗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在肺癌脑膜转移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肺癌脑膜转移治疗的相关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MP14.0两个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的研究终点是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采用危险比(hazard ratios,HR)和可信区间(95%CI)合并效应量.结果:终纳入11篇文献,993例患者.放疗组OS显著优于非放疗组(HR:0.65,95%CI:0.52~0.81,P<0.001),TKI组的OS也显著优于非TKI组(HR:0.3,95%CI:0.24~0.38,P<0.001).结论:放疗和TKI治疗能给肺癌脑膜转移患者带来潜在的生存获益.

  • 18F-FDG PET/CT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中的价值

    作者:曾樊顺;于丽娟;马敬全;王欣;梁邦玉

    目的:探讨18 F脱氧葡萄糖(18 F-fluorodeoxyglucose,18 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及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18 F-FDG PET/CT检查及EGFR突变检测.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和PET/CT代谢参数SUVmax、MTV与EGFR突变状态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获得SUVmax、MTV预测EGFR突变的佳界值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测EGFR突变状态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41例入组患者中,EGFR突变型有74例(52.5%).EGFR突变患者的MTV值明显低于野生型患者(P=0.033),而EGFR突变患者的SUV max与野生型患者的SUV max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及MTV预测EGFR突变的佳截断值分别是8.56,24.0 cm3,AUC分别是0.522,0.6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吸烟者(P=0.001)、女性(P=0.003)、腺癌(P=0.022)及MTV<24.0 cm3(P=0.003)的患者更易出现EGFR突变.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及MTV是预测EGFR突变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结论:MTV是预测NSCLC EGFR突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在预测EGFR突变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手术切除直径≤2cm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石岱旺;徐然;石文君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直径≤2cm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4年间治疗组共138例直径≤2 cm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病例.通过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程度、组织病理类型等对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样本总体的5年生存率为71.7%.其中138例患者中共有24例(17.4%)发生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82.7%,而pN 1和pN 2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和4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肺叶切除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接受肺段或肺部分切除的患者(P<0.05).患者术后肿瘤分期Ⅰ期、Ⅱ期、Ⅲ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8%、77.8%和43.1%(P<0.05).结论:直径≤2 cm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与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程度及肿瘤分期密切相关,肿瘤的大小不应作为是否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依据.

  • 老年食管癌患者预后营养指数与老年营养风险指数的相关分析

    作者:舒显竹;马晓洁

    目的:对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预后营养指数和老年营养风险指数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相关营养指标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检验.结果:PNI<45营养不良组有9人,占20.93%;GNRI<98风险值组17人,占39.53%.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的PNI值在体重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值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GNRI正常组、低风险组、中高风险组在体重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PNI值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NI与GNRI存在线性依存关系.结论:PNI、GNRI均为监测营养状况的良好指标且存在依存关系,可作为筛查营养风险的基本指标.

  • 乳腺癌复发时间的临床病理因素及DCE-MRI预测价值研究

    作者:牛微;罗娅红;于韬;张毅;彭腾飞;马晓雯;李璞宸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DCE-MRI形态学表现及动态参数指标在预测患者复发时间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经术后病理确诊并有术前乳腺MRI检查资料的乳腺癌患者,经过3年以上时间随访,依据病理证实或定期影像检查随访确诊为复发的患者58例,对比分析早期复发(术后≤2年)和晚期复发(术后>2年)患者的临床病理和DCE-MRI特征.结果:在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中,58例患者2年内乳腺癌术后复发率高,平均复发时间为23个月(5~49个月),首发复发转移部位为骨转移多见.淋巴结转移数<4枚时多见于晚期复发组,≥4枚时多见于早期复发组,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HER-2阳性多见于早期复发组,阴性多见于晚期复发组,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复发患者死亡率(39.39%)高于晚期复发者(4.00%),且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DCE-MRI特征中,早期复发组与晚期复发组间Vpmax值、MaxConcmean值、AUCmean值及MaxSlopemean值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化表型及DCE-MRI动态参数预测乳腺癌患者的复发时间有一定的价值.

  • 特异性沉默EPB49对结直肠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

    作者:蒋胜昌;王晓磊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特异性沉默红细胞膜蛋白带4.9(erthrocyte brane protein band 4.9,EPB49)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结直肠癌SW48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C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NC)、siRNA-EPB49组,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siRNA-NC和siRNA-EPB49转染入SW480细胞;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Transwell法检测SW480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PB49、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 3,STAT3)、磷酸化STAT3(phosphorylated STAT3,p-STAT3)、另一类激酶2(just another kinase 2,JAK2)、磷酸化JAK2(p-JAK2)蛋白的表达.结果:沉默EPB49表达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iRNA-EPB49组细胞中EPB49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加(P<0.05),侵袭、迁移能力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特异性沉默EPB49后SW480细胞中p-STAT3、p-JAK2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沉默EPB49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此作用与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 褪黑素介导小鼠肝H22肿瘤细胞自噬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畅;张宗恺;贾佳;陈点点;阮新建;刘彦芳;张侠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LT)对小鼠肿瘤细胞自噬信号通路的影响,从而阐述褪黑素发挥抗肿瘤效果的机制.方法:构建H22肝癌模型小鼠30只,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10 mg/kg褪黑素组、20 mg/kg褪黑素组.将小鼠肿瘤组织制备成切片后于光学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切片.利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每个视野中的阳性细胞数平均百分比,以该切片阳性细胞百分比为基础进行计分.通过蛋白印迹试验对蛋白进行定性及定量测定,后利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的绿色荧光,记录图像,分析计数LC3阳性细胞与总细胞数的比例,反映细胞发生自噬的程度.结果:MLT处理的动物其自噬形态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多.随机成像后MLT处理组自噬液泡总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经MLT处理的H22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中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MLT处理的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LC3亮点有所增强.MLT处理的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褪黑素在H22荷瘤小鼠中诱导自噬,褪黑素能够诱导自噬过程标志蛋白Beclin-1和LC3的表达,并且能够抑制H22荷瘤小鼠中的Akt/mTOR信号通路.

  • Wnt7a对肝癌细胞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作者:兰莉辉;王巍;邵跃;赵成海;卜献民

    目的:检测Wnt7a在肝癌中的表达,分析Wnt7a对肝癌细胞活性、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探讨Wnt7a在肝癌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和细胞系中Wnt7a的表达情况;Hep3B细胞经人重组Wnt7a蛋白(rWnt7a)处理后,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Transwell分析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结果:相对于癌旁组织,肿瘤组织低表达Wnt7a蛋白;经rWnt7a处理后,Hep3B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增多且迁移与侵袭能力下降.结论:Wnt7a蛋白能抑制Hep3B细胞生长、迁移与侵袭能力,可能在肝癌中发挥抑癌作用.

  • 胶质瘤SLC22A18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杨标;楚胜华;马延斌

    目的:以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为载体,探讨胶质瘤获得性SLC22A18基因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SLC22A18基因(Ad/SLC22A18)反复处理人胶质瘤U251细胞,得到人胶质瘤耐药细胞株U251-SLC22A18/R.通过MTT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耐药细胞U251-SLC22A18/R对Ad/SLC22A18杀伤作用的敏感性及凋亡相关的信号分子DR4、DR5、Bax、Bcl-XL和caspase-8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获得性耐药的可能机制.结果:耐药细胞U251-SLC22A18/R对Ad/SLC22A18和SLC22A18蛋白处理耐药,但对Bax基因处理仍然敏感.U251-SLC22A18/R细胞内Bcl-XL的表达显著升高,caspase-8的表达明显下降,caspase-8活性未见明显的裂解.结论: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经Ad/SLC22A18反复处理后产生针对SLC22A18基因的耐药,其机制可能与Bcl-XL表达升高和caspase-8表达下降有关.

  • 对顺铂耐药胃癌细胞的DNA甲基化表型标志物初筛

    作者:刘洁;彭微;龚宗跃;徐筱红;刘映

    目的:寻找和鉴定对顺铂耐药胃癌细胞的异常甲基化基因.方法:我们拟胃癌细胞和耐药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DNA甲基化芯片,对比分析两种细胞DNA甲基化表达谱差异,结合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技术验证获得的异常甲基化基因.结果:利用DNA甲基化谱芯片对胃癌细胞和耐药细胞两个细胞系的基因组DNA甲基化谱进行分析,发现1095个甲基化差异位点;并筛选出36个高甲基化,14个低甲基化修饰基因.然后通过MS-PCR方法对这50个基因的甲基化修饰在细胞水平上又进行了验证分析,终筛选出与甲基化谱芯片结果一致的14种基因,包括11种高甲基化和3种低甲基化修饰基因.结论:胃癌癌细胞发生顺铂耐药时,细胞基因组存在广泛的DNA甲基化修饰改变.

  • 青藤碱对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魏房;李震;周勇

    目的:观察青藤碱对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HCT116细胞分3组,分别用DMSO(对照组)、20μmol/L和40μmol/L的青藤碱以及6μmol/L的5氟尿嘧啶(5-FU)处理细胞.MTT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PI染色技术和JC-1染色分别检测药物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青藤碱对HCT116细胞中Cyclin D1和bcl-2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青藤碱对HCT116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青藤碱对HCT116细胞中MMP2的影响.结果:与DMSO相比,20μmol/L和40μmol/L的青藤碱以及6μmol/L的5-FU作用于HCT116细胞24 h后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3.16±6.01)%、(47.48±2.32)%和(62.31±3.26)%.青藤碱抑制G 1-S期转化,促进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青藤碱抑制Cyclin D1、bcl-2和MMP2在HCT116细胞中的表达.结论:青藤碱抑制HCT116细胞的生长和迁移.

    关键词: 青藤碱 肠癌 生长 迁移
  • 塔斯品碱衍生物TPD7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作者:马楠;康圆;崔宇鑫;李静;展颖转

    目的:探讨塔斯品碱衍生物TPD7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ZR-75-30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阐明TPD7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划痕法、Transwell小室侵袭法检测MCF-7和ZR-75-3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β-catenin及c-Myc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 β-catenin及c-Myc的mRNA表达.结果:TPD7对MCF-7细胞和ZR-75-30细胞迁移和侵袭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下调MMP9、β-catenin、c-Myc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PD7抑制乳腺癌MCF-7和ZR-75-30细胞迁移和侵袭,可能是通过Wnt信号通路抑制上皮-间质转化.

  • 心肌细胞微环境对K562细胞及NCI-H245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周钰娟;文庆莲;刘宗俊麟;倪来超;杨茜;向张强

    目的:研究心肌细胞条件培养液(cardiomyocyte conditioned medium,CMCM)对K562细胞及NCI-H2452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索CMCM抑癌作用是否有肿瘤特异性,并探究其理化性质.方法:原代培养Wistar乳大鼠心肌细胞,以顺铂(DDP)作为阳性对照,CCK8法分析CMCM对K562细胞及人间皮瘤细胞NCI-H2452以及正常肝细胞HL7702体外增殖的影响.随后将CMCM采取不同比例稀释,探究稀释浓度与抑瘤作用间的关系.将CMCM采用胰酶消化,予以不同温度处理,以探究CMCM的理化性质.结果:K562细胞及NCI-H2452细胞分别与CMCM共同培养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正常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经胰酶消化及热处理后的CMCM活性仍然存在,CMCM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结论:CMCM可抑制K562细胞及NCI-H2452细胞的增殖,CMCM不能被蛋白酶所破坏,对热也稳定,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

  • 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细胞mi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金科;赵丹;杨林;朱剑梅

    目的:分析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药物对人乳腺癌细胞中相关mi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SK-BR-3、MCF-7株,使用CDK4/6抑制剂帕布昔利布和内分泌药物阿那曲唑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BD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采用RT-PCR检测相关mi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NF-α、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在药物作用12 h、24 h、48 h和72 h后的MDA-MB-231研究组、SK-BR-3研究组、MCF-7研究组细胞中miRNA-1321、miRNA-574-5p、miRNA-24-3p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而miRNA-1246、miRNA-494-3p、miRNA-29b-3p的表达水平有所升高;MDA-MB-231研究组、SK-BR-3研究组、MCF-7研究组细胞G0/G1期、S期的比例均较对照组细胞均有所升高,而G 2/M期比例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所下降;MDA-MB-231研究组、SK-BR-3研究组、MCF-7研究组细胞中TNF-α及Survivin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所上升.结论: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药物可以调节人乳腺癌细胞中相关miRNA表达水平,从而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

  • 下调乳酸脱氢酶-A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及ROS产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湖波;刘云华;江应平;沈永祥;陈友平

    目的:探讨下调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A,LDHA)对胃癌细胞凋亡及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未转染)、siNC组(转染control-siRNA)和siLDHA组(转染LDHA-siRNA),脂质体转染48 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Cleaved 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ROS水平,比色法分析细胞内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LDHA组细胞的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ROS水平和GSSG含量均显著升高,而LDHA mRNA表达和LDHA、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iNC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LDHA、Bcl-2和Bax蛋白表达、LDHA mRNA表达、ROS水平和GSS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LDHA可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有关.

  • 基于Caspase-3/MST1通路研究山仙颗粒对H22肝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作者:应小平;胥冰;方艳;潘艳芳;李宏;焦佩娟;芮冉;董夏;孟博博

    目的:建立雄性昆明小鼠H22肝癌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山仙颗粒对H22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对Caspase-3、MST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山仙颗粒对H22移植瘤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雄性昆明小鼠H22肝癌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山仙颗粒大、中、小剂量组.早晚灌胃给药各一次,连续30天.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剥离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aspase-3及MST1的表达.结果:山仙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对H22肝癌的抑瘤率分别为41.246%、26.801%、19.835%,抑瘤率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P<0.01);山仙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Caspase-3、MST1的表达均增强,其表达强度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山仙颗粒具有抑制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调控Caspase-3/MST1通路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相关.

    关键词: 山仙颗粒 Caspase-3 Mst1
  • 雷公藤红素上调lncRNA MEG3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陈晓雷;杨秀丽;周天竹;周梦阳;李新新;张海燕;孟欣

    目的:探讨MEG3在雷公藤红素诱导的肝癌HepG2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抑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MEG3的表达.结果:雷公藤红素抑制HepG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上调MEG3的表达;敲低MEG3的表达后显著逆转了雷公藤红素诱导的HepG2细胞增殖抑制和细胞凋亡.结论:雷公藤红素通过上调MEG3的表达抑制HepG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 术前PaO2、PaCO2、PT、Fg、APTT和胃肠癌术后肺栓塞的关系以及肺栓塞的发生时间

    作者:邹世辉;徐惠绵;黄宝俊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 2)、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e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胃肠癌术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关系以及PE的发生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至2017年胃肠癌手术后正常病例及发生PE的病例.共纳入337名患者,其中31例术后诊断为PE.结果:若患者术前APTT值较低,则胃肠癌术后发生PE的风险相对较高(OR:0.80,95%CI:0.64~0.99,P=0.044).若患者术前PaO2的值较低,则胃肠癌术后发生PE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OR:0.93,95%CI:0.88~0.99,P=0.018).此外,PE的发生时间集中在胃肠癌术后第6天和第9天之间.结论:胃肠癌术后PE的高发期约为术后一周左右.术前APTT和PaO 2值的降低对胃肠癌术后PE的发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远端胃癌根治术行BillrothⅠ和改良BillrothⅡ消化道重建后生存质量分析

    作者:高嘉良;汪亦民;马岩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行BillrothⅠ式和改良BillrothⅡ式消化道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5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按吻合方式分为B-Ⅰ组(99例行B-Ⅰ式吻合)和B-Ⅱ组(352例行改良B-Ⅱ式吻合),比较患者的围术期、术后早期并发症及远期症状(1年以上)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围术期:B-Ⅰ组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早于B-Ⅱ组(Ⅰ期胃癌,56.6%>35.2%),肿瘤直径小于B-Ⅱ组(3.58±1.54<4.88±2.37)cm,手术时间短于B-Ⅱ组(154.68±41.86<171.48±32.69)min,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长于B-Ⅱ组(116.14±17.70>110.38±18.98)min,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正常进半流食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早期胃无力、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不足5%,两组患者间分别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远期症状:B-Ⅱ组患者倾倒综合征等表现的发生率高于B-Ⅰ组(9.4%>3.0%),消化道反流症状发生率低于B-Ⅰ组(6.8%<17.2%),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如消瘦、腹胀等症状及残胃吻合口病变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B-Ⅰ式相比,改良B-Ⅱ式术后胆汁反流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患者生存质量较高.

  • 综合营养干预对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竟长;蒋志雄;张志红;刘秋梅;李敏;卫青青;倪秉强

    目的:探讨综合营养干预对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大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观察组在常规饮食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膳食指导、教育及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等综合营养干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等结果变化.结果:经综合营养干预后,两组化疗有效率与毒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异性烯醇化酶和X链锁凋亡抑制蛋白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吴宙光;王斌;陈子民;冯奇;叶晓烁;王建尧

    目的:探索异性烯醇化酶和X链锁凋亡抑制蛋白对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致病作用,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根治术后胆囊标本50例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组及32例非胆系尸检胆囊标本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胆囊中异性烯醇化酶和X链锁凋亡抑制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应用疼痛分级对表达量与分级标准进行关系分析.结果:对照组胆囊液中异性烯醇化酶和X链锁凋亡抑制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疼痛分级的上升,异性烯醇化酶和X链锁凋亡抑制蛋白水平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性烯醇化酶和X链锁凋亡抑制蛋白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发病可能有关,并有望成为反应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疼痛严重性的一个生化指标.

  • 肝癌根治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谭妮;郑海平;欧超

    目的:探讨肝癌根治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行肝癌根治术治疗的40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通过电话、门诊复诊等方式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对变量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截至2013年2月6日,401例患者失访34例(8.5%),中位生存时间为53个月,1年生存率为86.9%,3年生存率为58.5%,5年生存率为39.0%.单因素分析表明前白蛋白(PA)、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为肝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癌根治术后AFP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PA、AST、ALB是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AFP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该加强随访,定期监测患者血清PA、AST、ALB、AFP水平,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

  • 胆红素与氨基转移酶水平对原发性胃癌患者外科治疗后生存状况的影响

    作者:张飞;吕传新;叶小勇

    目的:探讨胆红素与氨基转移酶水平对原发性胃癌患者外科治疗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胃癌患者312例为研究对象,116例死亡患者作为死亡组,196例存活患者作为存活组,入院时对两组患者采用重氮法测定胆红素水平,采用速率法测定氨基转移酶水平.结果:死亡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21.04±4.02)μmol/L、(5.30±1.03)μmol/L、(16.38±1.44)μmol/L]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14.39±4.95)μmol/L、(3.55±1.04)μmol/L、10.20±3.5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69.38±14.56)U/L、(113.85±14.73)U/L]均显著高于存活组[(21.84±10.83)U/L、(24.59±10.3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临床分期多为Ⅱ、Ⅲ期,浸润深度多为T 3、T 4,淋巴结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BIL、AST水平均是影响胃癌患者治疗后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BIL、AST水平与胃癌患者生存状况呈负相关,且DBIL、AST水平升高是影响胃癌患者治疗后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FOLFIRI治疗晚期结肠癌的Meta分析

    作者:薛鹏龙;李梦丽;霍礼超;周永宁;关泉林

    目的:评价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FOLFIRI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8个数据库.收集关于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FOLFIRI治疗晚期结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且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95%可信区间估计.结果: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45,95%CI=(1.78,3.36),P<0.00001].两组疾病控制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36,95%CI=(2.20,5.14),P<0.00001].实验组白细胞减少[OR=1.10,95%CI=(0.60,2.02),P=0.76]、皮疹[OR=11.11,95%CI=(6.71,18.38),P<0.00001]、血小板减少[OR=1.14,95%CI=(0.64,2.02),P=0.66]、恶心呕吐[OR=1.06,95%CI=(0.71,1.58),P=0.76]、周围神经毒性[OR=0.97,95%CI=(0.62,1.53),P=0.91]、肝功能异常[OR=0.88,95%CI=(0.53,1.45),P=0.61]、骨髓抑制[OR=0.77,95%CI=(0.45,1.32),P=0.34].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除皮疹发生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毒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FOLFIRI治疗晚期结肠癌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不会明显增加毒副反应的发生率.

  • 胃腺癌根治术后标本与内镜活检标本中HER-2表达的一致性分析

    作者:张广林;戴伟平;夏铭;马海军;邢程;冯世林

    目的:分析胃腺癌根治术后标本与内镜活检标本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的一致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63例胃腺癌内镜活检标本的HER-2蛋白表达情况,用IHC及原位荧光杂交(FISH)方法检测相应胃腺癌切除术后标本的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状况,将上述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3例胃腺癌根治术后标本中,共有8例HER-2过表达呈阳性,胃腺癌根治术后标本与内镜活检标本的IHC检测结果一致的比率为79.36%,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分别为83.3%和95.9%.结论:胃腺癌内镜活检标本HER-2 IHC检测结果与根治术后标本HER-2检测结果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内镜活检标本HER-2蛋白IHC检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血清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建平;张新利;王春梅;宋晓龙;杨茹

    目的:通过分析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与骨转移的关系,探讨血清PSA和fPSA/tPSA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74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fPSA、tPSA浓度并计算fPSA/tPSA,并对所有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全身骨扫描显像.结果:74例前列腺癌患者当中无骨转移的29例,有骨转移的45例,分别占前列腺癌患者的39.2%和60.8%.在发生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当中单一病灶的有5例,占11.1%,其中3例转移灶在骨盆,2例在椎体;转移灶为两处的有3例,占6.7%;三处或三处以上转移的有37例,占82.2%.从骨转移发生的部位来看,椎体转移的多,有35例;其次为骨盆转移,有31例;发生肋骨转移的有28例;四肢骨转移的有9例;其它部位转移的有2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的PSA和fPSA/tPSA分别为(57.68±38.67)ng/ml、0.14±0.08和(21.61±17.87)ng/ml、0.25±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以多发病灶为主,且病灶主要发生在脊柱和骨盆.前列腺癌患者随血清PSA浓度的升高,fPSA/tPSA比值降低,发生骨转移的比例增高,当PSA>20.00 ng/ml或fPSA/tPSA≤0.15时,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

  • 调强放射治疗在不可切除老年胃癌患者姑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田小东;邵颖;唐小英;王磊;张朗;李刚;蔡凯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老年不可切除胃癌患者中姑息减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老年病理确诊胃癌患者,手术无法切除,伴有出血(78.3%)、梗阻(52.2%)及疼痛(69.6%)症状;采用调强放射治疗为主的姑息治疗.观察治疗后症状缓解率、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结果:全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60~89岁(平均74岁);Ⅲ期9例,Ⅳ期14例.全部采用6MV X线IMRT,常规分割,1.8~2.2 Gy/次,5次/周,总剂量35~50 Gy;同步放化5例,序贯化疗9例.出血、梗阻及疼痛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7.8%(14例)、58.3%(7例)和56.2%(9例);中位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101天、87天和99天.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14天,症状缓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症状未缓解者明显延长(129天vs 73天,P=0.01).治疗期间出现Ⅲ级毒副反应者2例.结论:IMRT是一个有效的、可耐受的并能够缓解老年不可切除胃癌患者临床症状的治疗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舌癌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春谊;刘蕊;赵凡;廖习坪;刘巧瑜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舌癌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舌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实验组给予均衡型全营养素进行鼻饲或口服,对照组自备流质饮食.比较患者在入组及2周后的体成分、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变化,腹胀、腹泻、恶心及呕吐等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伤口感染及口咽颈瘘发生情况,生存质量、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实验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肌肉量、去脂体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口感染、口咽颈瘘发生,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均衡型的肠内营养制剂对舌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 儿童颅内皮样囊肿合并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檬;王海军;成怡冰;林莉;王紫;周冰燕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颅内皮样囊肿合并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本例患儿出现了囊内感染,经手术切除后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儿童颅内皮样囊肿发病率低,一般预后良好,可出现囊内感染、无菌性脑膜炎、脑积水等并发症,核磁共振在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

    关键词: 儿童 皮样囊肿 颅内
  • 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淼;齐跃;谭明子;金山;刘娟娟;叶秋霖;李潇;刘晴;郝莹莹;林蓓

    目的:检测孕激素膜受体1(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GRMC1的表达,分析PGRMC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98.61%),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62.07%)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17%),P均<0.05.PGRMC1在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76.5%)明显高于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50.0%),P<0.05.PGRMC1的强阳性表达还与子宫内膜癌中ER、PR表达水平相关(P均<0.05).PGRMC1的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均未见明显相关性(P均>0.05).PGRMC1表达虽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但在透明细胞癌中,PGRMC1强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Cox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晚、浸润深度≥1/2肌层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PGRMC1的强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类型及ER、PR表达水平相关.PGRMC1强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不良.

  • 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闫巧辉;邢国臣;潘琼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FG)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TIDC和血清中TSFG水平,分析TSFG、TIDC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中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肿瘤组织中TIDC明显降低(P=0.000);MHC-Ⅱ阳性树突状细胞(DC)(%)明显降低(P=0.000);CD54阳性DC(%)明显降低(P=0.000).与非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TIDC、MHC-Ⅱ阳性DC(%)、CD54阳性DC(%)均明显降低,TSFG明显增高(P<0.05).与临床TNM分期为Ⅰ或Ⅱ期的患者相比,Ⅲ或Ⅳ期的患者TIDC、MHC-Ⅱ阳性DC(%)和CD54阳性DC(%)均明显降低,TSFG明显增高(P<0.05).与肌层浸润≤1/2的患者相比,肌层浸润>1/2的患者TIDC、MHC-Ⅱ阳性DC(%)和CD54阳性DC(%)均明显降低,TSFG明显增高(P<0.05).与中、高分化的患者相比,低分化患者组织中TIDC、MHC-Ⅱ阳性DC(%)和CD54阳性DC(%)均明显降低,TSFG明显增高(P<0.05).结论:TIDC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且多为不成熟的调节性DC细胞.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或Ⅳ期、淋巴结发生转移、肌层浸润>1/2的患者血清中TSFG水平明显升高,而肿瘤组织中TIDC明显降低.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TSFG和肿瘤组织中TIDC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 奥施康定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妇科恶性肿瘤中重度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待霞;徐珂佳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妇科恶性肿瘤中重度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9例妇科中重度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33)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施康定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n=46)在此基础上加用塞来昔布进行镇痛.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镇痛效果、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5-HT、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施康定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妇科恶性肿瘤中重度疼痛具有确切的效果,可降低单纯应用奥施康定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终末期癌症患者生命质量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的关系

    作者:赵欣欣;王玉梅

    目的:了解老年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对老年终末期癌症患者的影响机制.方法:以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我病房的13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FACT-G中文版问卷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测量;采用MSPSS问卷对患者的社会支持进行测量;采用RS-14问卷对患者的心理韧性进行测量.结果:年龄对老年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显著影响,其中71岁以上年龄段患者的生命质量显著低于其他组别.社会支持(P<0.01)和心理韧性(P<0.01)与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四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FACT-G总分与其四个维度间呈中低度相关,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对生命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医务工作者可以通过实施特定的社会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外在社会支持和内在心理韧性,进而帮助老年终末期癌症患者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减轻其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 阑尾黏液腺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任项项;谢丰晓;刘欢欢;于建发;田雨

    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临床上较为罕见,术前难以明确诊断,多确诊于术中冰冻病理或术后病理,其发病率约为 0. 12 /100万人每年[1],在所有胃肠道肿瘤中约占 0. 4% [2].阑尾恶性肿瘤中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为类癌和腺癌,两者发生比约为 10: 1[3],阑尾腺癌发生率在所有阑尾恶性肿瘤中约为6% [4].

  •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的超声表现

    作者:董雪;黄丽萍

    目的:探讨非特殊类型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非特殊类型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及声像图.结果:非特殊类型卵巢类固醇细胞瘤声像图表现:21例患者均为单发,1例超声漏诊,20例均表现为卵圆形肿块,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其中11例(11/20)为中等或中低混合回声,8例(8/20)为低回声,1例(1/20)为高回声;20例内部均未见钙化;彩色多普勒示0级血供2例,Ⅰ级血供6例,Ⅱ级血供4例,Ⅲ级血供8例;合并盆腔积液13例(13/21).结论:非特殊类型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以中低混合回声为主的实性肿物,但肿瘤直径<1 cm时超声易漏诊,肿块邻近子宫时超声易误诊为浆膜下肌瘤,应注意鉴别诊断,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非特殊类型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的术前检出率.

  •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血管造影在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作者:贠红雨;刘海涛;吴琼;葛雷;张翠兰;李明;杨少亮;蔡宝坡;赵贺亮

    目的:探析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ota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R-DS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临床收集我院2010年至2015年收治的可疑颅内动脉瘤待查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R-DSA与MRA检查,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结果以介入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A、R-DSA检查方法用于不同直径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和准确度.结果:本组110例患者病灶情况均为单发,3D R-DSA、3D MRA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3D R-DSA法检测动脉瘤瘤体颈宽、纵径等指标显著高于3D 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 MRA、3D R-DSA检测瘤颈>2.8 mm组动脉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瘤颈≤2.8 mm组动脉瘤与总体检出结果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应用MRA检查具有快速、无创、准确率高等优越性,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容积CT灌注成像预测宫颈鳞癌放化疗疗效的初步研究

    作者:董瑞彤;董越;罗娅红;胡启云;王菲菲;于韬

    目的:探讨容积CT灌注成像(vCTP)在预测宫颈鳞癌(CSC)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经病理活检证实并拟行放化疗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行全子宫容积CT灌注扫描,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行常规增强CT复查.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患者分组.对不同疗效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宫颈鳞癌血流量(AF)、血容量(BV)及渗透性(PS)、髂外动脉AF进行t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有统计学差异的CT灌注参数进一步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22例患者在放化疗后达CR 15例、PR 7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FIGO分期、病理分级、治疗前肿瘤长径及大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疗效患者宫颈鳞癌AF和髂外动脉A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明显高于PR组;而宫颈鳞癌BV和PS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宫颈鳞癌AF和髂外动脉AF预测宫颈鳞癌放化疗后达CR的AUC分别为0.829和0.876.结论:容积CT灌注参数AF有助于预测宫颈鳞癌放化疗疗效.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