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郑建;李丽

    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常规病理学诊断不能完全适应临床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因而提出了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cell,CTC)的概念.本文综述CTC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或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以及潜在价值.

  • 水泡口炎病毒基质蛋白与细胞凋亡

    作者:赵菊梅;刘涛

    水泡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是弹状病毒科的原型病毒,为有包膜的负链RNA病毒.研究表明,它可以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VSV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与其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的作用是相关的,基质蛋白参与有全病毒相关的诸多作用,包括引起细胞病变、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水泡口炎病毒基质蛋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于病毒在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水泡口炎病毒基质蛋白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研究现状与治疗进展

    作者:谢琳;沈丽达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oma,PGML) 是指原发于胃、起源于胃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该病是一组临床表现、分期、病理类型和疗效差异性很大的疾病.PGML是除胃癌以外胃内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1%-7%, 占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5%-10%[1] ,近年文献报道该病有增多趋势[2].PGML中较特殊的是MALT淋巴瘤,与HP感染有关[3].本文就PGML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预后转归、综合治疗进行综述.

  • EGFRI皮肤毒性的发生机制和处理策略

    作者:钱军;李慧;秦叔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已在肿瘤治疗中显示重要作用,皮肤毒性是该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本文就该类药物治疗相关性皮肤毒性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特点、发生机制和处理对策等作一综述.

  • 恒温循环热灌注化疗防治体腔转移癌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延光;刘文超;刘都户;范黎;程婕;孙娟华;邵洁

    近两年采用恒温循环热灌注进行体腔、静脉双路热化疗,防治体腔转移癌方面取得一些体腔非循环热灌注化疗达不到的满意效果,本文结合临床观察及文献报道对体腔循环与非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的机理、可行性、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分析比较.

  •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王燕;孙颖浩

    内分泌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姑息性治疗的主要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不同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不同.有效预测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ndrogen-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AIPC)的出现时间,有助于监测疗效,制订有效的治疗策略,优化临床试验的设计.过去的20年里,很多晚期前列腺癌预后相关模型被提出,但至今仍有很大争议.本文就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

  • 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岳磊;王国治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宫颈癌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预防性疫苗的成功上市,治疗性宫颈癌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从载体疫苗、DNA疫苗、多肽和蛋白疫苗等方面对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晚期乳腺癌的化疗进展

    作者:朱珍;张凤春

    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经合理治疗,90%以上可获长期生存[1].系统的治疗对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收效甚微,所以,怎样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政策,是近年来许多肿瘤学者的研究焦点和有待攻克的研究难题,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已使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率从20%-40%提高到60%-80%,完全缓解(CR)率从0提高到15%[2].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综述新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进展.

  • 肿瘤干细胞与微环境研究进展

    作者:黄明主;张凤春

    肿瘤干细胞的分离、确定和特性研究对揭示肿瘤的发病机制及制定新型高效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线索.同时,肿瘤干细胞位于特定的微环境中,这些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及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干细胞对传统治疗方法的抵抗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肿瘤干细胞微环境的研究进展及给肿瘤治疗带来的新思路做一综述.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娟;刘继彦;郑玲

    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与基因调控密切相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通过有效上调抑癌基因的表达、阻断肿瘤生长和诱导肿瘤细胞选择性凋亡来治疗肿瘤.近年来,HDACIs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新热点,其对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和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也被证实.

  • 肿瘤嗜神经侵袭和肿瘤微环境研究进展

    作者:吴永发;朱超;王建军;王雪琦

    肿瘤嗜神经侵袭易引起患者疼痛以及肿瘤的复发,越来越受到重视.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嗜神经侵袭密切相关,微环境中有多种因子参与了肿瘤嗜神经侵袭,肿瘤嗜神经侵袭也会改变微环境.本文从二者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 miRNA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丁倩;钟雪云;陈运贤

    miRNA是一种小RNA分子,通过抑制蛋白质翻译来控制基因的表达.miRNA的表达及其甲基化与肿瘤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人类RNA干扰途径起源于细胞核,通过miRNA介导的RNAi基因治疗能够抑制癌基因和与肿瘤进展相关的基因.应用miRNA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治疗癌症,有可能克服目前癌症治疗中的诸多难题.

    关键词: miRNA 肿瘤 RNAi
  •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作者:张斌豪;任予;何建军

    恶性淋巴瘤为一全身性疾病,好发于淋巴结.结外器官发病率低,其中以消化道、肺等部位相对多见.乳腺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且以转移性肿瘤(Secondly breast lymphoma,SBL)为主.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 )极少见,仅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3%,占恶性淋巴瘤的0.38%-0.70%.PBL多见于50岁以上妇女,以B细胞来源为主,右侧多见,少数为双侧发病.病因尚不明确.与乳腺癌相比,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细针穿刺或术后病理检查.预后差,易早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现有研究趋向于以CHOP方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避免采用扩大的手术治疗.很多学者建议早期鞘内注射化疗.

    关键词: 乳腺 浆细胞 淋巴瘤
  •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学文;李锋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PTCL)为异质性血液学肿瘤组,起源于成熟的T细胞,约占全部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s)15%.现今的WHO分类包括9种临床病理学外周T细胞NHLs,其中非特异变异型(PTCL-U)常见.在诊断时常处于进展期,常呈侵袭性临床经过,需立即治疗.为更好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PTCLs(特别着重PTCL-U亚组)的病理学、临床特征和目前的治疗策略.

  • GP和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安平;李燕红;雍文穆;张霞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GP方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14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GP方案和TP方案进行全身静脉化疗,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上的同一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1年生存期.结果:GP组和TP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8.6%和47.1%:1年生存率分别为43.8%和41.7%;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3个月和10.7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组和TP组的不良反应均在可耐受范围.结论:GP方案与TP方案对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可作为晚期初治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

  • ABCG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高坤祥;徐鉷;黄立军;田玉兔;邓迎春;朱以芳;王云杰;张志培

    目的:检测ABCG2蛋白在67例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率与分级、临床TNM分期、转移间的关系,为研究ABCG2对食管癌的耐药性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nsion法检测ABCG2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分级与临床TNM分期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BCG2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质中.食管鳞癌总阳性率67.2%,病理分级Ⅰ-Ⅱ、Ⅱ、Ⅱ-Ⅲ、Ⅲ阳性率分别为50.0%、60.8%、70.0%、100.0%,3组间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43(Kruskal-Wallis H检验),各两组间的Mann-Whitney检验,Ⅰ-ⅡvsⅢ, Ⅱ-ⅢvsⅢ有统计学意义, P分别为0.004,0.027. TNM分期Ⅱa、Ⅱb、Ⅲ阳性率分别为34.6%、83.4%、89.5%, 3组间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0,各两组间检验:Ⅱa vsⅡb,Ⅱa vs Ⅲ,P均为0.000.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0.结论:ABCG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表达的高低与病理分级、临床TNM分期及转移有一定关联.

  •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伽玛刀治疗癌性胸水疗效观察

    作者:陈成宏;李宏斌;李迎春;张小玉;张君洋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伽玛刀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8例癌性胸水患者随机分成鸦胆子组(20例)和顺铂组(18例),分别行胸穿灌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60ml及顺铂注射液30mg控制胸水,两组均采用伽玛刀治疗原发肺癌病灶及转移性肺癌病灶,半月及3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鸦胆子组控制胸腔积液有效率达95.0%,95.0%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仅2例患者出现胸痛;顺铂组控制胸腔积液有效率为88.9%,只有66.7%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出现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胸痛者分别为12例、13例、5例.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伽玛刀治疗癌性胸水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 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多西他赛加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美菊;李宝明;雷小芹;苏捷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多西他赛加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减毒增效、改善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5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加化疗组30例,给以贞芪扶正胶囊联合TP方案(多西他赛加顺铂)化疗.单纯化疗组28例,仅以TP方案化疗.均21天为1周期,至少化疗2周期.结果:5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中药加化疗组1年生存率、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73.3%Vs53.6% P<0.05),不良反应明显减轻(P<0.05).结论:多西他赛加顺铂辅以贞芪扶正胶囊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方便易行,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且疗效有所提高.

  •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对病人心肌钙蛋白的影响

    作者:王书文;和新盈;何海涛

    目的:探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放疗、调强放疗对心肌钙蛋白(cTnT)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10例调强放疗(IMRT)组、10例切线野(CWTF)组、10例胸部以外部位放疗对照组患者放疗前后cTnT的变化.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对IMRT计划、CWTF计划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放疗病人放疗前cTnT均在正常范围,放疗后均显著性升高; CWTF组与IMR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与PWTF计划相比,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适形度高(P=0.02),心脏、左肺受到照射的剂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技术可降低心脏受量,cTnT可作为放疗损伤标记物.

  • 体外药敏试验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其应用价值

    作者:陆卫忠;黄桂君;蓝飞燕;陈文福;梁超英;李瑾;陈维中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ATP-TCA)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指导化疗的价值.方法: ATP-TCA 法体外检测41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13种常用化疗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同时检测19例诺维本+顺铂联用时的敏感率并与单药应用时进行比较.结果: 新福菌素、诺维本、卡铂的敏感率分别为100%、52.6%、50 %,其余药物均在50%以下.药物组合的药物敏感率比单用时明显增高(P<0.05).结论: ATP-TCA 技术用于检测抗癌药物敏感性较为可靠,对肺癌化疗的药物筛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56例临床观察

    作者:海志刚;何岩莉;海兰

    目的:观察抗肿瘤中成药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本临床观察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平消胶囊,对照组口服小金丸,30天为1疗程.结果:经过1-3个疗程的观察,在消除症状、缩小肿块等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病有明显疗效.

  • 乳腺癌中HER-2基因及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作者:马小斌;薛兴欢;王西京;薛锋杰;刘小旭;康华锋;张淑群;代志军;昝英

    目的:在蛋白及基因水平检测乳腺癌中HER-2的表达,比较免疫组化(IHC)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结果,分析其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法测定HER-2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结果: IHC检测HER-2蛋白,7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 ,[(-)-(+)]占 35.06%,(++)占37.66%,(+++)占27.27%;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阳性率为51.95%.IHC强阳性组(+++),FISH阳性率为90.48%,IHC弱阳性组(++), FISH阳性率为 68.97%,IHC阴性组[(-)-(+)], FISH阳性率为 3.07%,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以HER-2基因扩增为阳性标准,IHC 结果(+++)阳性预测值为90.48%,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92.86%;(++)阳性预测值为68.97%,灵敏度为95.24%,特异度为74.29%;[(-)-(+)]阴性预测值为96.30%.结论:HER-2蛋白过表达主要是基因扩增所致,IHC强阳性 (+++)及IHC阴性[(-)-(+)] 可直接指导临床用药,IHC弱阳性(++)需行FISH确定有无基因扩增.

  • FAC和FT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金永;任洪军;陆佩知;王奎

    目的:比较FAC和FT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转移性乳腺癌40例,随机分为FAC化疗组20例,FTC化疗组20例.结果: FAC组有效率60%(12/20),FTC组有效率65%(13/20),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静脉炎、脱发、心脏毒性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FT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与FAC方案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明显比FAC方案减少.

  •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许建萍;宋玲琴;马飞;张湘茹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8例既往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接受吉非替尼单药治疗,250mg/d直至进展或严重毒性,随访获得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 38例患者中CR 0例,PR 14例(36.8%),SD 10例(26.3%),PD 14例(36.8%),客观缓解率为36.8%,疾病控制率为63.2%.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4个月.腺癌患者的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均优于鳞癌.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多为Ⅰ-Ⅱ级.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较好,副作用少.

  • 乳腺肿物异常摄取99mTc-MDP的84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微娜;杨之光;张彩霞

    目的:探讨99mTc-MDP全身骨显像时乳腺肿物摄取显像剂显影的临床意义.方法:84例乳腺肿物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后2-3小时行全身骨显像,乳腺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99mTc-MDP放射性浓聚为异常,所有肿物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84例全身骨显像患者中69例乳腺肿物局灶性摄取99mTc-MDP,其中62例为恶性;15例乳腺弥漫性摄取者中3例为恶性.结论: 99mTc-MDP全身骨显像乳腺肿物异常显影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 125I粒子支架植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岳江涛;张玉斌;李忠;余德旺;师恒伟;袁培云

    目的:探讨附有125I粒子的机织式支架植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1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附有125I粒子的机织式支架植入治疗,术中、术后观察支架置入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7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支架置入成功率100%,随访6个月,吞咽困难缓解率100%,治疗后较治疗前食管病变长度明显缩小(P<0.005)而白细胞数目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05).仅3例患者胸部有明显疼痛不适感,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附有125I粒子的机织式支架除能明显改善吞咽困难症状,还可对肿瘤进行组织间放疗,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 DP方案与NP方案治疗65例晚期乳腺癌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观察

    作者:陈晓东;王思亮;李琦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DP方案)与诺维本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对65例晚期乳腺癌分别采用DP方案、NP方案治疗.DP方案组: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DDP)3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NP方案组:诺维本(NVB) 25mg/m2,快速滴入或静脉冲入,第1,8天;顺铂(DDP),用法同DP方案组.每21天为1个周期. 结果: DP方案组总有效率(66.9%,22/33)高于NP方案组(46.9%,15/32); DP方案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10.9个月)长于NP方案组(8.4个月),P<0.05;DP方案组和NP方案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2个月和15.9个月(P>0.05).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静脉炎为主.结论: DP方案及NP方案对晚期乳腺癌均有较好的疗效,D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较NP方案有效率高,中位TTP长,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作为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方案.

  • 同时性食管重复癌27例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作者:丁以国;沈振亚;余云生;叶文学;牢伟杰

    目的:探讨同时性食管重复癌的诊断及手术方法. 方法: 27例食管重复癌患者经食管X线钡餐造影及内镜下活检确诊,并经手术标本病理证实,行根治性切除26例,姑息性切除1例. 结果: 术前确诊22例,术中及术后确诊5例,出现并发症7例,无手术死亡,术后19例化疗或放疗,随访1-10年,1、3、5、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8.9 %、51.0%、26.4 %和11 %.结论: 食管癌患者常规行上消化道造影及内镜检查可提高食管重复癌的诊断率,降低漏诊率,积极的外科治疗、术后辅以适当放化疗,可改善疗效.

  • 肺切除术后并发症与肺功能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德凤;郎红娟;員俊茹;齐海妮;房雅君;黄立军;韩勇

    目的:评估肺切除术后并发症与术前肺功能及手术方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总结517例肺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与术前肺功能和手术方式的关系. 结果: 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3%(110/517);术前肺功能正常者肺功能与并发症发生率14.0%,轻度障碍者发生率17.4%,中度障碍者发生率22.8%,重度障碍者发生率60.4%;全肺切除并发症发生率49.4%,双叶肺切除发生率18.7%,单叶肺切除发生率14.2%.结论:术后并发症与术前肺功能和手术切除范围相关,术前肺功能越差、手术范围越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 乳腺癌中ezrin和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文广;张燕妮;颜海;凌黎;管同郁;叶涛;李京微;姜海英;李艳芳

    目的:探讨ezrin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细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3例乳腺癌组织ezrin和VEGF的表达.结果: 63例乳腺癌中ezrin和VEGF表达率分别为55.56%(35/63)和65.08%(41/63),ezrin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而和无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但与年龄、肿块大小以及月经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 检测ezrin和VEGF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ezrin有可能成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新指标.

  • 体部伽玛刀治疗老年性非小细胞肺癌96例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胡佳乐;吴黎明;秦萍;刘炜;张帆

    目的:观察体部伽玛刀治疗老年性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采用OUR-QGD型体部伽玛刀治疗老年性肺癌96例,用50%-7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及周围10-15mm正常组织,边缘剂量300-600cGy,总剂量3600-4200cGy,分8-12次,隔日治疗.结果: 治疗后每2月复查,长12个月,共治疗121例,96例获得随访.其中,CR 34.4%,PR 56.2%,有效率90.6%.结论: 体部伽玛刀对于老年性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核素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通道显像的研究

    作者:赵佳;王水;刘晓安;凌立君

    目的:通过乳晕下注射99mTc-SC行乳腺癌术前淋巴显像,探讨前哨淋巴通道(SLC)的走行特点. 方法: 对101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包括3例多中心性/多灶性乳腺癌)行术前淋巴显像,其中成功显示SLC者88例,测量并记录SLC的外侧角即θe. 结果: 94.32%(n =83)的病例有一条主要的SLC,5.68%(n=5)的病例有两条SLCs.SLC主要走行在乳腺的外上象限(n=87,占98.86%),其中7例(7.95%)的θe角为0°-30°,31例(35.23%)的θe角为31°-60°,49例(55.68%)的θe角为61°-90°,所有SLC均终止于腋窝SLN,未发现有内乳区SLN. 结论: 术前淋巴显像通过乳晕下注射99mTc-SC,显示SLC的走行特点为:主要起源于乳晕的外上边缘、穿越乳腺的外上象限、终止于腋窝SLN.SLC的走行特点与原发肿瘤的部位和数量无关.通过术前对SLC行走路线和数量的认识有助术中正确定位SLN,提高SLNB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率.

  • 乳腺癌ER、PR 、p53及c-erbB-2 癌基因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王超奇;吴云飞;金锋;徐惠绵;宋英杰;周珩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ER、PR、 p53及c-erbB-2 癌基因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及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乳腺组织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4例乳腺癌患者中ER、PR、 p53及c-erbB-2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ER、 PR 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及组织学类型的无关.(P>0.05),ER、 PR 与 p53及c-erbB-2、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53、 c-erbB-2 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年龄有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 0.05).结论:ER、PR、 p53及c-erbB-2 的检测对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估计有重要临床意义.

  • 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YIN Xiao-qing;尹小青;黄立军;黄志中;李斌;王占明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其作为食管癌诊断和预后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TRAP-PCR-HYB方法检测83例食管癌手术切除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结果: 83例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74.6%(62/83),相应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为8.4%.食管癌组织端粒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的标志物之一.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端粒酶 PCR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汪覆鸣;冷丽佳;李晓军

    目的:研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C12)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病理确诊的200例乳腺恶性肿瘤妇女进行12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定量检测,采用100例女性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对检查结果的漏诊率、误诊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有106例血清肿瘤标志物为阳性,阳性率为53%;100名健康妇女有12例肿瘤标志物为阳性,假阳性率(误诊率)为12%.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对乳腺癌的定性诊断的灵敏度为53%,特异度为88%.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用于乳腺癌辅助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误诊率和漏诊率都比较高,有待进一步改善.

  • 银杏叶总黄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

    作者:刘红英;杨利丽;潘智芳;耿秀芳;王昌亮

    目的:探讨银杏叶总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对Bcl-2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银杏叶总黄酮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提取Bcl-2基因的mRNA,以RT-PCR方法研究银杏叶总黄酮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银杏叶总黄酮使人HepG2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效应;Bc1-2基因mRNA水平随银杏叶总黄酮浓度升高而降低.结论: 银杏叶总黄酮对人HepG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下调癌基因Bcl-2的表达,从而起到抗肿瘤的治疗作用.

  • 内皮抑素基因抑制兔VX2肝癌肝动脉栓塞后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廖晓峰;孙华朋;易继林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基因治疗对介入栓塞后兔VX2肝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分为栓塞(TAE)组,肝动脉注射(IHA)组和瘤内注射(IT)组.三组动物均经肝动脉注入超液化碘油进行肝动脉栓塞.IHA组在栓塞的同时,经肝动脉注入携带内皮抑素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EP-Pu,IT组在栓塞的同时直接瘤内注射pCEP-Pu.测定栓塞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栓塞后第7天处死动物,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杂交测定VEGF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IHA组和IT组MVD分别为(16.5±5.7)和(18.8±7.4),显著低于TAE组MVD(28.6±10.6)(P<0.05).组化及Western印迹杂交结果均显示IHA组和IT组VEGF蛋白表达显著低于TAE组. RT-PCR结果显示IHA组和IT组VEGF165 mRNA表达显著低于 TAE组(P<0.01),分别为(2.03±0.42),(2.01±0.39)和(2.58±0.42).三组栓塞前后血清ALT水平无差异(P>0.05). 三组栓塞后肿瘤体积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 介入栓塞的同时经肝动脉注射内皮抑素基因可方便、有效地阻止栓塞后残留肿瘤的血管生成,无明显的肝脏毒性.

  • 视黄酸对急性放射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娜;赵俊华;赵玉霞;刘丹;门桐林;曹丽艳;陈延治;姚雷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大鼠不同时段病理、肺泡灌洗液的变化及视黄酸对其调节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单纯给药组(B组)、单纯照射组(C组)和照射加给药组(D组),每组20只.C、D两组大鼠行6MV-X线15Gy全胸野照射,B、D两组大鼠给予20mg/(kg*d)视黄酸制剂灌服,于照射后第1、2、4、8周取肺组织作HE和Masson染色、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结果:HE和Masson染色提示照射后的第1周始肺泡腔有炎性细胞渗出,继之间质水肿,第4及8周出现肺泡腔变小甚至结构破坏,局部实变,肺间质出现胶原纤维.B 组与A组各时间段的病理无明显差别,但D组与C组相比大鼠肺炎和肺水肿减轻,肺组织胶原纤维量减少;肺泡灌洗液的细胞总数C组与A组比各时间段都明显增高(P<0.01),D组与C组比,肺泡灌洗液总数降低,第4、8周差别显著(P<0.05).结论: 大鼠全胸单次15Gy照射后可以建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视黄酸通过减轻放射引起的肺炎、肺水肿及减少胶原纤维而对放射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其防治放射性肺损伤提供了理论基础.

  • PPAR-γ配体对T淋巴瘤细胞NOS活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金呈强;刘仿;肖红;王文涓;周细玉

    目的:探讨人类Jurkat系T肿瘤细胞内,PPAR-γ对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Jurkat系T淋巴肿瘤细胞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用PPAR-γ激活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处理,分别在用药6h、12h、18h、24h和30h后用一氧化氮合酶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裂解液NOS活性,RT-PCR法检测T肿瘤细胞PPAR-γ mRNA表达情况.结果:PPAR-γ mRNA表达量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用药后在第6h、12h、18h、24h和30h的NOS活性均显著高于用药前NOS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NOS活性与PPAR-γ的表达呈正相关(r=0.905, P<0.01).结论:在Jurkat系T肿瘤细胞内,PPAR-γ活化剂能够以时间依赖的形式增加NOS活性,PPAR-γ可能通过NOS途径对靶因子进行调节,发挥相应的抗瘤作用.

  • 肺积宁方对C57小鼠肺癌VEGF蛋白表达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周立江;殷东风;潘玉真;唐广义

    目的:观察肺积宁方对C57BL/6J小鼠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小鼠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顺铂组、肺积宁组、综合组,检测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和抑瘤率;测试小鼠自主活动情况;取脾、胸腺称重,计算脾、胸腺指数;检测瘤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积宁组和综合组体重增加、自主活动次数、脾和胸腺指数均高于顺铂组(P<0.05); 抑瘤率综合组高于顺铂组(P<0.05);VEGF蛋白表达综合组低于顺铂组(P<0.05).结论:肺积宁方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能提高脾和胸腺指数,改善生存质量.

  • 加温43℃对舌癌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作者:费继敏;姚乾;陈芸;李梅;郝婷

    目的:测定肿瘤细胞内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加温治癌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之间的关系,以期阐明加温抑制肿瘤侵袭及转移的相关机理.方法:对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进行体外43℃加温处理40min,ELISA法、免疫组化及RT-PCR等方法检测细胞VEGF表达量的改变.结果:加温处理后的Tca-8113细胞VEGF表达量明显降低,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加温能通过减少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来抑制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了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

  • 口虾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鼻咽癌细胞CNE1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孔霞;顾帝水;黄培春

    目的:研究口虾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CNE1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对口虾蛄进行分离;采用MTT法测定该提取物对CNE1 细胞的抑制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涂片法检测提取物对CNE1细胞角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测定结果显示,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抑制CNE1细胞的生长;且CNE1细胞中角蛋白的表达随提取物浓度增高而增加,且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虾蛄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抑制鼻咽癌CNE1细胞的生长,并可能促进CNE1细胞分化.

  • 维生素C与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作者:曹娟;郑杰;卢航青

    目的:探讨维生素C是否能诱导实体肿瘤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处理HeLa细胞不同时段,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检测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0.25-4)mmol/L]处理细胞15min、30min、1h、2h、5h、8h、12h、24 h不同时段后细胞内过氧化氢(H2O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0.25 mmol/L维生素C对HeLa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而0.5 mmol/L维生素C处理HeLa细胞24 h后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表现出细胞凋亡的特征,MTT检测此时细胞的存活率只有59.94%,随着维生素C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效果更加明显,与流式细胞分析的结果一致.用DCFH-DA标记细胞,检测细胞内H2O2水平,发现不同浓度维生素C处理HeLa细胞15min后,除0.25 mmol/L组外,其他组的细胞内H2O2水平比对照组升高(4mmol/L组为对照组的162.46%),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持续到30min达到高峰(4mmol/L组为为对照组的174.55%),1 h后检测细胞内H2O2水平已下降,以后各时间段检测到的细胞内H2O2水平均比对照组低.结论:低浓度维生素C(≤0.25mmol/L)单独处理实体肿瘤宫颈癌HeLa细胞不能抑制其生长,而较高浓度(0.5mmol/L)维生素C能诱导HeLa细胞凋亡,且与细胞内H2O2水平改变有密切关系 .H2O2积累是维生素C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途径中的早期事件.

  • 针对HPV16 E7基因的RNA干扰对CaSKi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姜向阳;刘文康;张镇西;楚雍烈

    目的:探讨RNA干扰抑制HPV16 E7基因对宫颈癌细胞系CaSKi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将pGENESIL-1/E7(PS7)转染CaSKi细胞内,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DNA含量来检测细胞是否发生特征性的凋亡;后比较细胞裸鼠的成瘤能力.结果:透射电镜显示,凋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趋边,细胞膜表面伪足消失,产生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RNA干扰24h、48h和72h后,CaSKi/PSN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0.21%、0%、1.62%,CaSKi/PS7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1.49%、28.95%、31.54%.生长周期停滞于S期;裸鼠荷瘤实验比较研究显示,RNA干扰后的CaSKi/PS7组的瘤结节体积、重量均较CaSKi/PSN瘤细胞显著降低 (P<0.05),CaSKi/PS7组的平均抑瘤率为55.4%.结论:本研究为RNA干扰应用于研究宫颈癌发病分子机制、临床治疗、信息分子药物的开发和干预性预防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方法.

  • 中药夏枯草对结肠癌细胞FasL基因表达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陈畅辉;付强;雷彦刚

    目的:研究夏枯草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mRNA表达及对其侵袭能力的影响,为中药抗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根据MTT法得到夏枯草对SW480细胞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确定药物作用浓度.SW480细胞分别经夏枯草不同浓度(0.5IC50、IC50)作用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夏枯草作用前后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 mRNA的变化;应用Transwell细胞侵袭试验检测夏枯草对SW480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夏枯草处理后较处理前SW480细胞FasL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FasL mRNA表达水平随夏枯草作用浓度增加显著上调,夏枯草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夏枯草作用浓度升高,SW480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强,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夏枯草在一定时间内均可上调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 mRNA的表达,而且这种上调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可使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强.

  • 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HLA-A*0201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的预测

    作者:曲萍;张秀敏;刘利兵;陈健康;刘芳娥;黄小军

    目的:预测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envelope protein,JEV E 蛋白)的HLA-A2限制性CTL表位.方法:采用SYFPEITHI超基序法、量化基序多项式方案分析及延展基序方案联合应用,筛选JEV E 蛋白HLA-A2限制性的九肽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表位.结果:通过预测获得了9个JEV E 蛋白HLA-A0201限制性的九肽CTL表位.结论:超基序法与量化基序多项式方案分析及延展基序方案的联合应用所产生的JEV E 蛋白CTL表位,为进一步研制新型乙脑肽疫苗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胃癌组织中HPV16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文康;张美萍;楚雍烈;张镇西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HPV 16)感染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原位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陕西省地区胃癌组织中HPV16 癌基因E6和幽门螺杆菌(Hp).结果:在40例胃癌组织(GC)中HPV16 E6的阳性率为27.5%(11/40) 而在40例癌旁正常组织(GANM)中未检测到;GC组中HPV16 E6 阳性率明显高于GANM组(P=0.0004);贲门癌中HPV16 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贲门癌 (P=0.0136);胃癌中HPV16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829).HPV16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HPV16可能不依赖或者不与幽门螺杆菌协作而发挥作用.

  • 恩度与阿霉素联用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雷燕;南克俊;梁璇;卢创新

    目的:体外观察恩度与阿霉素联用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 法观察不同浓度阿霉素、恩度及联合应用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对HepG2细胞的凋亡及周期影响.结果:化疗药物单独应用时,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阿霉素与恩度均可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且联用时有协同作用.结论:恩度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的具有协同效应.

  • 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MDM2 基因差异表达的鉴定

    作者:吴欣芮;徐宏;曾义;游潮

    目的:探讨MDM2基因与脑胶质瘤进展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脑胶质瘤的进展机制及基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cDNA微阵列技术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系CHG-5(WHO II级)和SHG-44(WHO IV级)MDM2基因的差异表达,并随机选择数个差异基因进行Northern杂交实验以验证cDNA微阵列的结果.同时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HG-5与SHG-44以及临床Ⅱ级与Ⅳ级胶质瘤标本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 应用cDNA微阵列检测发现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系间存在MDM2基因的差异表达、MDM2过表达于SHG-44,该结果进一步得到Northern杂交实验结果的支持.Western blot 分析CHG-5 与SHG-44 MDM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1.40±0.58)与(5.50±0.41)(t =5.298,P=0.000),提示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相一致.临床Ⅱ级和Ⅳ级胶质瘤标本MDM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00%(6/25)及56.52%(13/23)(χ2=5.298,P=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显示胶质瘤MDM2基因与蛋白的表达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升高.结论: MDM2在脑胶质瘤中呈过度表达,并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提示MDM2基因与胶质瘤的进展有关.

  •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肺癌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

    作者:徐鉷;张志培;高坤祥;李小飞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凋亡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ATRA对体外培养人肺癌细胞株细胞A549的抑制率,光镜及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检测ATRA对A549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 不同浓度的ATRA对A549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量效关系明显.但大剂量主要导致细胞死亡,以10-5mol*L-1的ATRA作用效果好,经10-5mol*L-1 ATRA作用7d后,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达到60%.光镜及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恶性表型向正常表型发生逆转,并可观察到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ATRA处理组细胞周期延迟,G1期比例明显升高,S、G2期比例下降.结论:ATRA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癌细胞凋亡.

  • RASSF1A在胃癌中的甲基化检测及表达

    作者:蒋鹏程;马圭;孟鑫;祁卫东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关系.方法: RT-PCR方法检测40例胃癌、20例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 mRNA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RASSF1A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ASSF1A蛋白表达.结果: RASSF1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胃腺癌组织中明显低于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组及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在胃癌组织、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80%、25%和5%, 差异有显著性 (P<0.01);在胃癌组织中,RASSF1A mRNA阳性表达组甲基化明显低于表达缺失组.结论: 胃癌组织RASSF1A 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或低下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增高有关,启动子甲基化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 PTEN、Fas/FasL和DC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毅;邓鑫;马瑀;王鹏

    目的:研究PTEN、Fas/FasL和DCR3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三者与胃癌的发生、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75例胃癌标本黏膜组织中PTEN、Fas/FasL和DCR3蛋白的表达,15例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胃癌组织中DCR3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TEN及Fas/FasL的表达率则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DCR3与Fas/FasL、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PTEN与Fas/FasL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r= 0.401),三者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淋巴转移、临床分期、肿瘤病理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DCR3、PTEN及Fas/FasL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检测三者在胃癌中的表达,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判断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DCR3、PTEN及Fas/FasL有可能成为胃癌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及监测预后的可靠指标.

  • Livin mRN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与Bcl-2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周勇;刘源;孟相真;耿东华;刘金钢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Livin 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52例胰腺癌、10例慢性胰腺炎和12例正常胰腺组织中Livin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癌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Livin mRN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率为71.2%,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织(P<0.01).Livin基因表达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ivin基因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显著相关.结论:Livin基因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Livin与Bcl-2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 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胆管癌疗效评价

    作者:刘阳晨;周绍兵;高飞;尹小祥;赵莺;叶宏勋

    目的:探讨胆管支架置入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胆管癌的疗效.方法:50例局部晚期胆管癌,其中36例行胆管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适形组),另14例单纯胆管支架置入(对照组).结果:适形组与对照组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0.6%﹑52.8%和42.9%、14.3%(P<0.05),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4个月和5.6个月.结论:胆管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胆管癌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I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晓杰;范南峰;郭增清;林榕波;刘捷;陈玲

    目的:评价IF方案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1例晚期胃癌患者,以伊立替康 80mg/ m2静脉滴注半小时,随后亚叶酸500mg/ m2静脉滴注2小时,接着开始持续静脉滴注氟脲嘧啶2000 mg/ m2 22个小时,每周1次,连用6周,休息1周后重复.结果:19例可评价患者中,没有CR病例,PR 7例(36.8%),PR+SD 78.9%.中位生存期10月.不良反应以血液学不良为主,多为I-II度(87.0%).结论:IF方案对晚期胃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胃间质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作者:刘宏斌;李文惠;韩晓鹏;苏琳;赵宏伟

    目的:研究胃间质瘤的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7月至2007年7月经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39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2例发生胃排空障碍.23例为恶性间质瘤,9例为良性间质瘤,7例为潜在恶性间质瘤.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9%(37/39)、82.1%(32/39)、56.4%(22/39).结论:胃间质瘤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其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超声胃镜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确定,手术切除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胃间质瘤 手术 诊断
  • 肝动脉化疗栓塞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比较

    作者:邵渊;王作仁;石磊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52例患者接受TACE治疗,58例患者接受TACE联合PE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2、3年的存活率.结果:TACE联合PEI治疗组2、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34.48%,15.51%.显著高于TACE组2、3年的存活率15.38%,1.9%.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较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能延长原发性肝癌患者存活期.

  • 奥沙利铂、5-FU/LV治疗老年晚期胃肠道腺癌

    作者:俎云芬;李新;罗雁;刘馨

    目的:探索奥沙利铂/5-氟脲嘧啶/醛氢叶酸组成的方案在治疗老年进展期胃肠腺癌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3例老年晚期胃肠腺癌患者(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70-79岁,胃腺癌15例、结直肠腺癌28例),采用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85mg/m2 d1,醛氢叶酸(leucovorin,LV)200mg/m2d1-5 和5-氟脲嘧啶( 5-florouracil 5-FU)375mg/m2 d1-5(即FOLFOX方案) 联合化疗.每治疗1周,休息2周,3周为1周期,至少治疗2周期.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可评价患者43人,其中完全缓解(CR)2例(4.7%),部分缓解(PR)13例(30.2%),稳定(SD)19例(44.2%),进展(PD)9例(20.9%).总有效率34.9%.中位缓解期8.2月,中位生存期11月,1年生存率28.2%. 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多为Ⅰ-Ⅱ度;30.2%外周感觉神经异常均为Ⅰ度.结论:FOLFOX方案治疗老年进展胃肠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 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局部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分析

    作者:魏泽雄;王晓凤;胡丹;葛四平;罗鸣

    目的:探讨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局部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19).化疗方案采用生理盐水500ml+顺铂60mg/m2、速尿20mg快速灌注入腹腔,每周灌注1次,连续灌注2周.治疗组化疗同时给予局部高频热疗2次/周、60分钟/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6.7 %)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2.1 %)(P<0.05),生活质量改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恶性腹水患者,采用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局部高频热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CT对预测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发生风险的价值

    作者:朱维;吉建国;刘欣;曹智

    目的:探讨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肝硬化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及其与肝性脑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经临床、实验室及多种影像学方法确诊的肝硬化病例,其中Child I级38例,Child Ⅱ级32例,Child Ⅲ级12例,行螺旋CT门静脉造影,观察肝门水平门静脉主干直径等指标分析门静脉系统病变程度与肝硬化Child分级之间的关系,确定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肝硬化分级,探讨其与Child分级的相关性.结果:82例中,全部病例均见门静脉增粗,但与肝硬化病变程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上述病例分级为一级34例,二级36例,三级12例,与Child分级结果一致(P>0.05).一级无肝性脑病,二级有肝性脑病12例,三级有肝性脑病8例,肝性脑病发生的风险与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肝硬化分级存在一定相关性. 讨论:门静脉系统病变与肝硬化病变程度间有比较明确的正相关性,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门静脉系统改变趋于显著;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与门静脉系统病变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肝硬化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较高,并能较为准确提示肝性脑病的发生,可以辅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

  • 人胃癌相关抗原MG7在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COX-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霖;吴开春;陈峥;刘志国;许飞;方莹;靳斌

    目的:探讨人胃癌相关抗原MG7在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COX-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常规ABC免疫组化染色法联合检测334例胃癌前病变患者的胃黏膜中MG7抗原和COX-2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胃癌前病变组织(包括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中MG7-Ag和COX-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9.1%和56.6%,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到胃癌MG7-Ag和COX-2的表达均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MG7-Ag和COX-2在胃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MG7-Ag和COX-2在胃癌前病变组织中有一定的相关性.

  • 嗜中性活性肽2(NAP-2)在人肝癌细胞株和肝癌组织的表达

    作者:蒋作祎;钟艳平;覃健;何敏;张志勇

    目的:探讨NAP-2在人肝癌细胞株SMCC-7721和人肝正常细胞株HL-7702、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Immunocytochemistry,ICC)检测人肝癌细胞株SMCC-7721和人肝正常细胞株HL-7702中NAP-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3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AP-2蛋白的表达.结果:NAP-2在人肝癌细胞株SMCC-7721表达率为100%,人肝正常细胞株HL-7702无表达. 在肝癌组织中强阳性表达率为63.33%,癌旁组织无强阳性表达;经统计学分析,两者NAP-2的表达呈显著差异(P<0.01).结论:NAP-2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 肾透明细胞癌中Ang-2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蔡大伟;潘春雨;卜仁戈;詹运洪;陈小楠;王科峰;吴斌

    目的:探讨Ang-2及CD34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肾透明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8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10例癌旁肾组织中Ang-2及CD34的表达.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Ang-2阳性表达率为61.25%(49/80),明显高于癌旁肾组织.Ang-2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尿、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Ang-2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分期、转移相关.

  • 立体定向辅助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陈世伟;刘永军;赵宪林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立体定向下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7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立体定向下微创治疗方法.结果: 全切除26例(96.2%),大部分切除1例(3.8%),26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未完全切除者术后放疗,疗效满意.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作者:梁英平;贾再利;陈武科;张勇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诊断临床、特征及合理的手术方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0年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7例,女性33例,年龄 17-71岁, 中位年龄44岁.平均肿瘤大小0.72±0.11cm(0.3-1.0 cm).83%(33/40)病例临床查体未能触及甲状腺微小结节而经高分辨率甲状腺超声发现.40例中39例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5.1年.70%(28/40)患者接受腺叶切除术,其中10例补充Ⅵ区淋巴结清扫,随访期间无复发.2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的多发病灶患者随访期间复发.本组无疾病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起病隐匿,术前较难诊断.大多数临床未能触及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可经高分辨率超声检出并经术中冰冻切片确诊.手术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临床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实行腺叶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

  • 68例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钟伟铭;高健全;梁锦辉

    目的:观察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方法:68例初治的鼻咽癌患者,常规放疗50Gy后行三维适形放疗18-25Gy,原发灶总照射剂量为68-75Gy.结果: 4年总生存率67.6%(46/68 )、局部控制率 94.1%(64/68)、无瘤生存率为64.7%(44/68 ).不同T分期4年局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26).结论: 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是可行的,可以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

  • 喉癌颈淋巴结转移行颈清扫术后的疗效观察

    作者:梁建民;许珉;刘晖;汪立;张正民;康全清;张全安;王建刚

    目的:评估喉癌颈淋巴结转移行颈清扫术后的疗效.方法:统计分析我院1990年6月至2000年6月资料完整的喉癌病例356例,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全喉切除73例,近全喉切除11例,喉部分切除256例,拒绝手术而接受放疗或放弃治疗16例(其中3例行气管切开术).术前颈部触诊、超声、CT、MR、细针穿刺及术中冰冻等方法确定转移淋巴结,同时或之后行颈淋巴清扫术共48例,其中N1 35例、N2 9例、N3 4例,术式:根治性颈清扫8例,改良根治性颈清扫13例(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9例,其中双侧清扫2例),选择性颈清扫27例(颈侧清扫17例, Ⅱ、Ⅲ区清扫10例 ),术后放疗60Gy5例,50Gy23例,40-46Gy8例, 12例未行放疗.结果:随访3年以上42例,随访5年35例.术后肿瘤原发部位复发3例,颈部复发6例(术侧5例,对侧1例) ,远处转移2例(肺和纵隔各1例),死亡5例(2年1例,3-5年4例).结论:根据肿瘤位置、范围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选择不同的颈清扫术式加术后放射治疗,虽然仍存在复发,但在减少创伤、预防颈清扫术的并发症和疗效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采用RP-SL技术个性化人工下颌骨的设计和临床应用

    作者:李刚;何三虎;白岫峰;杜良智;李涤尘;刘亚雄;宁文德

    目的:通过对12例下颌骨缺损患者采用个性化钛下颌修复,评价了该方法的临床可用性,探讨了在设计及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采用RP-SL技术及快速反求技术完成原型设计,经真空离心铸造完成钛下颌骨制备,经常规手术完成植入.结果:1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外形,下颌功能获得恢复.2例分别于术后6月、7月出现异常,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结论:基于RP-SL技术可以个体化恢复患者面下1/3形态及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MMP-2与VEGF165基因mRNA在卵巢癌中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颖;赵巍;张岩;蒋宏颉

    目的:探讨MMP-2和VEGF165基因mRNA表达在卵巢癌发生和演进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正常卵巢(n=5)、卵巢囊肿(n=5)、卵巢交界性肿瘤(n=9) 和上皮性卵巢癌(n=60)中MMP-2和VEGF165基因mRNA表达.结果:MMP-2和VEGF165基因mRNA在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卵巢和卵巢囊肿(P<0.05),与卵巢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浆液性卵巢癌中MMP-2和VEGF165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上皮性卵巢癌(P<0.05).结论:在卵巢癌中MMP-2和VEGF165基因mRNA表达上调,与卵巢癌的发生和病理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MMP-2和VEGF165基因mRNA表达上调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提高了卵巢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因此,构成了卵巢癌发生和侵袭的分子基础.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作者:黄仁华;白永瑞

    1 病史摘要患者,男,65岁,因右肺癌T3N2M0ⅢA期于2008年3月24日入住我科拟行放化疗.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后完善检查,排除放化疗禁忌证,于2008年3月26日始行静脉全身化疗TP方案(多西紫杉醇75mg/m2 d1+顺铂75mg/m2 d1).化疗后第14天,患者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3×109/L,中性粒细胞0.6×109/L,考虑为化疗药物引起的Ⅲ.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杨宏山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TXT)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TXT 75mg/m2,d1;DDP 30mg/m2,d2-4.结果:23例患者中,1例CR,12例PR,有效率57%,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白细胞下降,轻中度消化道反应.无肝肾、心脏损害.结论:TXT +DDP治疗晚期食管癌安全有效,病人耐受性好.

  • 纤维上皮瘤中免疫组化表型的特征及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黄维清;韩增磊;张亚青;晏伟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联合标记区分纤维上皮瘤的组织学类型的意义.方法:对1例纤维上皮瘤、2例基底细胞癌和1例毛发上皮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抗体为AR、CK20、CD34、Bcl-2和Ki-67.结果:纤维上皮瘤AR、CD34、bcl-2和Ki-67的免疫组化结果都与基底细胞癌相似,只有CK20的免疫组化结果与毛发上皮瘤一致. 结论:在小样本切除标本中采用联合标记,有助于纤维上皮瘤诊断.

  • 骨肉瘤中胸苷磷酸化酶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刘守正;陈根元;宋玉鑫;王勇平

    目的:研究胸苷磷酸化酶/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P/PD-ECGF)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骨肉瘤组织中TP/PD-ECGF的表达,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骨肉瘤MVD.结果:骨肉瘤TP/PD-ECGF表达程度与MVD呈正相关,骨肉瘤TP/PD-ECGF低表达组、中表达组、高表达组的MVD计数有统计学差异;骨肉瘤TP/PD-ECGF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因素无统计学关联,但与是否肺转移显著相关.结论:TP/PD-ECGF是骨肉瘤血管形成的一种重要调节因子,在骨肉瘤肺转移中起一定作用.

  • 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0例报告

    作者:邢传平;刘斌;苏勤军;杨艳丽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脾脏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认识.方法:收集10例手术切除脾脏NHL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结果:男8例,女2例.年龄16-72岁,平均44.7岁.患者以乏力消瘦,上腹部疼痛不适、发热、脾肿大为主要症状.临床Ι期8例,Π期2例.影象学检查提示脾内占位性病变,表现为多结节4例,单结节4例,粟粒样结节1例,无明显肿块1例.来源于 B细胞9例,其中SMZL 3例,SLL 2例,DLBCL 4例,T细胞PTL 1例,均经免疫组化证实.结论:超声、CT、MRI影象学检查对脾脏NHL早期发现有很大帮助,明确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分类.

  • 85例急性白血病的流式分析

    作者:陈任安;刘利;郝淼旺;刘强;蒋珊珊;杜鹃;梁英民

    目的:评价流式细胞仪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形态学、组织化学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85例急性白血病进行诊断.结果:AML、B-ALL、T-ALL分别有不同抗原的高表达;部分AML可以表达淋系抗原,而某些淋系AL亦可表达髓系抗原;形态学+组织化学诊断与流式细胞免疫分型符合率为89.4%.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可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确诊率.

  • 癌症疼痛与外周血PGE2、ET-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冬波;张世强

    目的:检测癌症疼痛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素-1(ET-1)、前列腺素E2(PGE2)的表达水平,探讨ET-1、PGE2的表达与癌症疼痛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癌症疼痛的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群和30例无疼痛的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近4周内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用药史,并排除心、脑疾病.采集空腹时静脉血5ml,采用ELISA法检测ET-1、PGE2的水平.结果:癌症疼痛患者外周血ET-1、PGE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0例健康人群和30例无疼痛的肿瘤患者两组之间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轻度疼痛组显著低于中重度疼痛组(P<0.05).结论:癌症疼痛患者ET-1、PGE2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疼痛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