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HMGB1与肿瘤的相关性

    作者:魏晓萍;惠起源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研究表明,HMGB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激活一系列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增殖、浸润和转移.了解HMGB1与肿瘤的相关性,将会为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有效的措施.

  • FANCF基因与肿瘤发生和耐药性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俊;赵琳;何苗;魏敏杰

    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FA复合体可通过FA/BRCA通路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DNA修复等生命信号转导与调控.范可尼贫血相关基因F(Fanconi anemia complementation group F,FANCF)作为关键因子,参与FA复合体稳定、FANCD2泛素化及FA/BRCA通路生物学功能调控.研究表明,FANCF在肿瘤的发生和耐药性形成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该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胃癌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玲;刘云鹏

    胃癌一直是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手术根治性切除是治愈的唯一手段.胃癌辅助化疗是在根治性手术后减少局部和远处复发的方法.许多Ⅲ期临床研究试图证实辅助治疗的疗效,但至今仍没有确立标准的治疗方案.本文就辅助治疗在胃癌中的进展作一总结.

    关键词: 胃癌 辅助治疗 化疗
  • 放射性肺炎评估研究进展

    作者:廖志军;季昆明;刘合代;丁罡

    虽然目前放射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是提高胸部恶性肿瘤治疗靶区剂量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血浆IL-6、ACE及肺受照体积等参数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关系密切,放疗前血浆IL-6、ACE及剂量体积参数V20、V30和MLD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

  • TS、DPD与5-FU的关系及在消化道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武月;赵葳;闫兆鹏;曹献馗;苏琪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作为消化道肿瘤的主要化疗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胸苷合成酶(thymidilate synthase,TS)达到抗肿瘤效应.而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是5-FU分解代谢的起始酶和限速酶,TS和DPD分别作为5-FU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关键酶,在5-FU的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活性是影响5-FU化疗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TS酶和DPD酶的功能、特点及其与5-氟尿嘧啶疗效的关系,以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个体化化疗方案,实现消化道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 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相关因子研究现状

    作者:李咏;何爱琴

    宫颈癌放疗的敏感性与放疗疗效密切相关.目前研究的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相关因子包括细胞间黏附分子-3、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Ki67、p53等.寻找能在宫颈癌放疗前预测放射敏感性的指标,对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进行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MicroRNA与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育才;王朝霞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microRNA (miRNA)作为一类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的短链非编码RNA,是转录后调控网络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与肿瘤EMT相关基因表达之间关系密切,已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对近年来miRNA与肿瘤EMT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Jagged1/Notch通路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萍;辛彦

    肿瘤的增殖、浸润和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tumor angiogenesis)密切相关,因此抗肿瘤血管生成己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策略.Notch通路在内皮细胞的发育分化、干细胞分化、血管形成及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的一系列研究发现,Jagged1作为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的配体之一,可影响Notch信号通路,增强癌细胞VEGF活性,刺激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从而促进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这一发现为完善肿瘤新生血管与肿瘤生长关系学说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瑾;郭宝良

    综述MMP-13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MMP-13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发现MMP-13通过促进肿瘤血管新生、活化细胞生长因子及降解细胞外基质等方式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MMP-13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以其作为新的治疗靶点的实验研究正在进行中.MMP-13在不同分期乳腺癌中均有表达,临床试验证明MMP-13的表达增加与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相关,但其表达及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MMP-13抑制剂,靶向阻断其作用,有望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DBC1的研究进展

    作者:陶春英;张婷;杨晓娟;李云芬;聂建云

    DBC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蛋白,属于小GTP酶类Rho家族的非典型成员.初因为在乳腺癌组织中杂合性缺失被鉴定出来的.目前关于DBC1在乳腺癌上的研究报道尚少.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该基因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了解其分子机制,基因表达情况.

    关键词: DBC1 乳腺癌 SIRT1 ERβ
  • 雌、孕激素及其受体与宫颈癌发病机制的关系

    作者:顾依群;张晓波;王爱春;汪颖南

    据报道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雌、孕激素在HPV感染中,可能协同HPV诱导靶细胞恶变及癌瘤形成.雌激素在HR-HPV感染的细胞增殖的早期起作用.但是另有报道孕激素可能对宫颈癌起抑制作用.

  •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干细胞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洪享;钟竑;黄燕;丁罡

    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是目前肿瘤研究的新热点.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是研究肿瘤干细胞的窗口.目前,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尚无明确的定论.本文总结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几种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奈达铂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观察

    作者:罗波;郭友全;曾凡玉;黎艳萍;罗燕

    目的:观察小剂量奈达铂单药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食管鳞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7例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调强放射治疗组(RT) 32例,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奈达铂单药增敏组(Concurrent RT)35例.RT组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Concurrent RT组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和同步小剂量奈达铂单药化疗.两组放疗剂量60-70Gy,2.0Gy/fraction,5/week,奈达铂单药化疗采用每周奈达铂30mg/m2,静脉滴注,连续6周.化疗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每周方案分别评价两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RT组:CR 8例,PR 11例,SD 12例,PD 1例,有效率为59.4% (19/32);Concurrent RT组:CR 12例,PR 17例,SD 4例,PD 2例,有效率为82.9%(29/35),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RT组和Concurrent RT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和13个月,比较无差异(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等,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明显胃肠道反应.结论:与单纯调强放射治疗相比,食管癌术后仅纵隔淋巴结转移而无远处转移的患者采取小剂量奈达铂增敏联合调强放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且未明显增加毒副反应.但奈达铂单药增敏未能提高患者生存期.

  • 胸、腹腔镜联合切除食管癌40例临床分析

    作者:牛小伟;贺生亮;陈德;马敏杰;韩彪;张瑜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切除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4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腹腔镜联合切除术,先侧卧位、胸腔镜下游离切除食管并清扫胸部淋巴结;然后平卧位,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部淋巴结,将胃制成管状于左颈部吻合.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胸腹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32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80ml,淋巴结清扫共计392枚.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2天,术后36h胸部切口疼痛VAS法评分平均为3.26分,术后胸腔引流平均为200ml,胃肠减压引流量平均为150ml,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 (6/40),其中肺部感染5例,颈部吻合口瘘2例(术后第5、8天).随访40例,随访时间为1-9个月,均无复发、转移、死亡.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安全、疗效可靠.

  • Survivin和Caspase-9基因在新疆维族、汉族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阿衣夏木古丽·艾则孜;巫姜;王芳

    目的:检测Survivin和Caspase-9基因在新疆维族、汉族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了解两基因在两民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之间的差异,初步探明两基因可能存在的作用.方法:选取初次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经术前或者术后免疫组化检查为HER-2阳性者共48例,以各民族良性乳腺病患者标本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 RT-PCR分别检测Survivin和Caspase-9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各指标在各组之间表达的差异.结果: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Survivin基因在维吾尔族组表达高于汉族组,两组均高于各自民族的对照组,均P <0.05.两民族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9基因在维吾尔族组表达略低于汉族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均低于各自民族对照组,均P<0.05.两民族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urvivin基因维吾尔族组表达略高于汉族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均高于各自民族对照组,均P<0.05.两民族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9基因在维吾尔族组表达略低于汉族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均高于各自民族对照组,均P<0.05.两民族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和Caspase-9基因在新疆维汉民族妇女HER -2阳性过表达乳腺癌患者之间表达不同,Survivin基因表达增强,Caspase-9基因表达减弱可能更易导致维吾尔族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发生.

  • 乳腺原发性粒细胞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闫蓉;王红霞;陈昊;杨聪颖;张昶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原发性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骨髓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4岁,临床表现为右侧乳腺肿块.镜下瘤细胞呈列兵样排列或弥漫分布,瘤细胞形态大小一致,中等大小,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少,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象易见,核仁易见,可见不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示瘤细胞MPO、CD34、CD45为阳性,CD20、CD3、CD15、CD79α、Syn、CK、EMA、E-cad均阴性.结论:乳腺原发性粒细胞肉瘤临床较罕见,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易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浸润性小叶癌等,掌握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血清Pro-GRP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蒙荣钦;李昌林;虞小林;张光宇;王阳;陈艳群

    目的:探讨血清Pro-GRP(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SCLC(小细胞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OVI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搜索并且收集涉及血清Pro-GRP对SCLC诊断的相关文献,采用QUADAS对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Meta-Disc 1.4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按照统一的排除和纳入标准,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献13篇,中文9篇,英文4篇.累计病例2587例,其中小细胞肺癌例855例,良性肺部疾病、健康、其他肿瘤共1732例.13个研究结果的汇总SEN和SPE分别为79%(76%-82%)和94%(92%-95%).汇总+LR、-LR分别为:13.73(8.41-22.44)、0.24(0.20-0.30).DOR为58.34(32.70-103.74),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8,Q为0.7935.结论:本研究证据显示,Pro-GRP诊断SCLC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早期诊断SCLC的指标之一,但是由于纳入的研究不够多,样本量不够大,所以Pro-GRP诊断SCLC仍然需要大样本的研究加以进一步验证.

  • 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对肺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靖红;刘玉婷;金刚;王发升

    目的:探讨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检测对肺占位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疑是肺占位病变的患者行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与血清CEA检查,分别计算出以上两种方法以及联合应用在诊断肺占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两种方法联合使用与单用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相比,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联合使用与血清CEA相比,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在肺占位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例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尚鹏;张勇;王建华;王斌峰

    目的:探讨和总结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例,术中行右上肺叶切除加上腔静脉部分置换6例,右全肺切除加上腔静脉置换3例,右上肺叶切除加支气管袖式切除加上腔静脉部分置换4例,右全肺切除加隆凸成形加上腔静脉置换2例,右全肺切除加隆凸成形6例,右袖形全肺切除加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术4例,左全肺切除加胸主动脉部分切除成形6例,左全肺切除加部分左心房切除7例,左全肺切除加胸段食管切除2例.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5.0%.并发喉返神经损伤4例,3例术后出现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为17.5%.随访时间5-65个月,平均38.5个月,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45.7%、23.2%.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扩大手术治疗显著提高和延长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但其手术适应证必须严格把握.

  • 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中血红蛋白值与乳腺癌CerbB-2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刘东阳;王学梅;李银燕;张震;高宁宁

    目的:探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技术中血红蛋白值(HBT)与乳腺癌中原癌基因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87例乳腺癌患者经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测量HBT值,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BT值与CerbB-2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erbB-2阴性、阳性的HBT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的表达与HBT值呈正相关(r=0.675,P<0.001).结论:超声光散射成像作为一种新的功能性乳腺成像技术,其检测的HBT值可为临床上判断肿瘤CerbB-2表达及患者诊疗计划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ERCC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伍建蓉;郑玲;李次;刘都礼;王晓毓;谷焰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与ERCC1表达相关的因素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78例患者ERCC1的阳性表达率为47.44% (37/78),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癌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均无关;ERCC1阳性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ERCC1阴性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7);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ERCC1表达状态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存在ERCC1的表达,ERCC1表达阳性者中位生存期长于ERCC1表达阴性者.ERCC1蛋白检测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 Ki-67对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后的预后价值

    作者:戴明明;吴三纲;何振宇;林勤;李凤岩;管迅行

    目的:探讨Ki-67对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可手术的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454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和Cox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Ki-67表达与病理分级、Her-2、p53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R、PR的表达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状态、T分期等无相关性.对全组患者进行预后分析,未发现Ki-67对预后有影响.亚组分析发现对于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患者,Ki-67为影响远处转移(P =0.006)和总体生存(P<0.001)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Ki-67为影响远处转移(P=0.011)和总体生存(P=0.003)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腋窝淋巴结≥4个转移的患者Ki-67则不影响预后(P均>0.05).结论:Ki-67可做为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患者.

  • BIRC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Tp53的关系

    作者:梁红玲;黄健清;李洪胜;张绪超;谢至

    目的:探讨凋亡信号分子BIRC5在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BIRC5与Tp53和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制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与癌旁组织石蜡标本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BIRC5、Tp53凋亡分子在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IRC5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中(n=139)较癌旁组织(n=25)显著升高(P<0.01);BIRC5在男性患者表达水平高于女性患者,吸烟患者中表达高于非吸烟患者,鳞癌中表达高于非鳞癌(P<0.001).BIRC5与Tp53表达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11,P=0.011).且非参数Mann-Whiteney U检验分析显示BIRC5在Tp53高表达患者中表达高于Tp53低表达患者(P<0.05).在Ⅰ-Ⅳ期或Ⅲ-Ⅳ期肺癌患者中,BIRC5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的OS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肺癌组织较癌旁组织BIRC5表达上调且与Tp53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肺癌 BIRC5 TP53 凋亡
  • 体重指数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佟健华;石晶;曲秀娟;滕月娥;于萍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330例及同期就诊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330例,调查患者21岁时、5年前及目前的BMI指数.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5年前BMI指数、绝经、被动吸烟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是1.465(1.016-2.112)、2.347(1.459-3.777)和1.384(1.009-1.897).结论:5年前超重可明显增加乳腺癌发病的危险,绝经和暴露被动吸烟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 经嵌合纤维蛋白Ad5/35修饰的双表达hIL-12和hIFN-α2a新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赵静;李星;王顺娟;王菲;王东阳;夏海滨

    目的:构建经嵌合纤维蛋白Ad5/35修饰的双表达hIL-12和hIFN-α2a的新型腺病毒载体并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常规基因克隆和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在E3区携带hIL-12B(p40)和在纤维蛋白及E4区之间携带hIFN-α2a及eGFP表达框的经嵌合纤维蛋白Ad5/35修饰的嵌合型腺病毒骨架质粒载体pAd5/35-Backbone.E3-CMV-hIL-12B(p40)/E4-hIFN-α2a-eGFP.此外,采用分子克隆手段构建携带hIL-12A(p35)的腺病毒E1穿梭载体pAd5-E1-CMV-hIL-12A(p35).PCR法鉴定腺病毒骨架载体及穿梭载体质粒.将上述所获得的两种质粒载体经过PacI线性化后共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新型病毒载体.将纯化的腺病毒感染人恶性胶质瘤细胞U87MG,48小时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报告基因eGFP的表达,RT-PCR检测hIL-12及hIFN-α2a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PCR法检测到所构建的腺病毒骨架载体及穿梭载体质粒成功携带所需的目的基因.成功包装并纯化获得新型腺病毒载体pAd5/35.E1-CMV-hIL-12A(p35)/E3-CMV-hIL-12B(p40)/E4-hIFN-α2a-eGFP.体外感染U87MG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报告基因eGFP的表达,RT-PCR可以检测到hIL-12及hIFN-α2a目的基因的表达.结论: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制备的经嵌合纤维蛋白Ad5/35修饰的双表达hIL-12和hIFN-α2a新型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探讨其在恶性脑胶质瘤动物模型中的体内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 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DH-332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宋婧;周佳;平锋锋;阿布卡德;尚靖

    目的:探讨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DH-332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DH-332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后,采用细胞划痕,细胞黏附,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DH-332对HCT116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力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DH-332作用于HCT116细胞后,细胞划痕实验显示细胞迁移能力较对照组低;细胞黏附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DH-332作用后,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降低,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去氢骆驼蓬碱的衍生物DH-332可以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体外侵袭能力.

  • 塞来昔布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与侵袭能力的抑制效应

    作者:郭凤琴;游颜杰;张晓辉;郭惠琴;张媛;冉永刚;王海波;郭旭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SKOV3细胞经塞来昔布处理后,以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水平,以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转移能力,RT-PCR及ELISA检测SKOV3细胞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未加药组相比,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可有效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同时显著下调细胞VEGF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水平.上述效应均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及VEGF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RhoA基因沉默抑制卵巢癌腹腔移植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作者:蒋文燕;康佳丽;王小霞;杨文娟;聂妙玲;周聪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RhoA基因沉默对人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生长、侵袭及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21只裸鼠随机分为HO8910-RhoA-shRNA组、HO8910-RhoA-NC组和HO8910组,每组7只.细胞接种法建立人卵巢癌腹腔移植瘤模型,每2天测量腹围.4周后解剖裸鼠,大体观察,测定腹水量,统计肿瘤播散器官数及瘤结节数.称量瘤体重量,并计算抑瘤率.镜下观察,应用HE染色分析移植瘤病理形态学特点.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RhoA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TUNEL技术检测移植瘤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结果:与HO8910-RhoA-NC组和HO8910组比较,HO8910-RhoA-shRNA组裸鼠腹围增长明显滞后(P<0.05),腹水量明显减少(P=0.01),肿瘤播散器官数、瘤结节数及瘤体重量均明显减少(P均<0.001),抑瘤率达70.62%.RhoA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01).凋亡指数AI明显升高(P <0.001).结论:慢病毒靶向沉默RhoA基因能显著抑制人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 姜黄素衍生物T63提高MCF-7/DOX细胞株对多柔比星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王珊;刘浩;陈丹扬;王红胜;卜宪章;杜军

    目的: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耐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DOX为研究对象,观察新型多芳烯姜黄素衍生物T63对这两株细胞系的影响,探讨T63能否逆转MCF-7/DOX细胞对多柔比星(DOX)的耐药性.方法:用MTT法检测T63的细胞毒性,同时检测T63对细胞株MCF-7/DOX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PI单染法分析T63或T63联合DOX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相关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T63能够有效抑制MCF-7和MCF-7/DOX的增殖,且药效强于姜黄素,而T63对MCF-7和MCF-7/DOX的抑制增殖的效应差异不大.使用非细胞毒性剂量(0.75 μmol/L)的T63能有效提高MCF-7/DOX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PI单染法显示单独使用T63或者非细胞毒性剂量T63与多柔比星联合使用均能促进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63能够上调p53、p21、p27、Bim、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表明T63对p53无显著影响.结论:T63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的方式逆转MCF-7/DOX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性,从而提示其可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其具体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奥曲肽对伊立替康化疗后迟发性腹泻小鼠肠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颖;许乐;石磊

    目的:观察和探索奥曲肽对伊立替康化疗后迟发性腹泻小鼠肠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A组:CPT-11致小鼠腹泻奥曲肽治疗组;B组:CPT-11致小鼠腹泻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观察迟发性腹泻发生情况,实验开始后第9天将小鼠处死,取小肠及结肠组织.光镜下根据Chiu标准对肠黏膜损伤程度进行分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小鼠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症状明显减轻,肠黏膜损伤程度亦减轻(P<0.05).结论:奥曲肽可以对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起到一定程度的治疗作用.

  • 肺癌组织EBV感染对MMP9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翠梅;韩光亮;张瑞芳;徐光翠;赵英政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肺癌组织标本中EBV编码的小RNA (EBER1),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的表达,GD-6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形态学定量,以图像的平均面积和积分光密度表示表达量的多少.结果:在108例肺癌癌组织中36例EBV阳性,阳性率为33.3%;MMP9阳性表达43例,阳性率39.8%.EBV感染可增加MMP9的表达率和表达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BV感染与MMP9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肺癌 EBV MMP9
  • 芦荟胶对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马秀龙;邓怀慈;刘小平

    目的:观察芦荟胶对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保护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普通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放、化疗前均以芦荟胶灌胃,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放、化疗后取血、骨髓,检测外周血WBC、RBC、PLT计数,血清IL-3、GM-CSF水平以及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结果:用芦荟胶灌胃组外周血WBC计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灌胃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芦荟胶灌胃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灌胃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BC、PLT计数及血清IL-3、GM-CSF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荟胶对放、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具有保护作用.

  • 姜黄素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上皮细胞间质化的逆转作用

    作者:胡惠军;陈新来;潘勇权;邹伟文;周文泉;古彩红;刘浩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上皮细胞间质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DU145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HGF组、HGF联合姜黄素组.分组干预48小时后,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表面标志E-Cadherin和间质细胞表面标志Vimentin的变化,以及HGF/c-Met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情况.Real time RT-PCR检测c-Met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分组处理48h,HGF处理组细胞较正常对照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HGF联合姜黄素处理组细胞迁移能力与HGF处理组相比明显下降;Western blot结果发现,相对于正常对照组,HGF处理组E-cadherin表达水平下降而Vimentin表达水平上升,而姜黄素能明显逆转HGF诱导的EMT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姜黄素能显著下调c-Met mRNA和蛋白水平,进而抑制HGF/c-Met信号下游p-AKT和p-ERK信号以及Snail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可逆转HGF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DU145迁移能力,可能与其抑制c-Met的表达和上皮细胞间质化有关.

  • 卡波西肉瘤中HHV-8 ORF50启动子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作者:吴曹英;张德志;邹云敏;普雄明

    目的:探讨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ORF50启动子区在经典型卡波西肉瘤(经典型KS)与艾滋相关型卡波西肉瘤(AIDS-KS)中甲基化状态的差异.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检测经典型KS与AIDS-KS的甲基化状态,分析检测结果.结果:37例经典型KS中14例发生甲基化,甲基化阳性率为38%;18例AIDS-KS中5例发生甲基化,甲基化阳性率为28%.两者甲基化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典型KS与AIDS-KS中HHV-8ORF50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无明显的差异,HHV-8ORF50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可能与HIV感染无关.

  • FUBP1与c-myc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调控关系

    作者:洪杨;尚超;薛一雪;刘云会

    目的:探讨FUBP1与c-myc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及脑胶质瘤细胞中二者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Real-time PCR检测30例脑胶质瘤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UBP1和c-myc的表达.设计并合成FUBP1基因特异性的siRNA,转染U251细胞.转染后,Western blot检测FUBP1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相应癌旁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中FUBP1和c-myc的表达均显著上调,二者呈显著正相关;转染siRNA-FUBP1后FUBP1和c-myc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调.结论:FUBP1和c-myc在脑胶质瘤中存在表达异常,而且二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FUBP1在脑胶质瘤细胞中能够上调c-myc的表达.

  • Canstatin基因导入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及血管生成

    作者:史文荣;王雪雯;宋海林;段晶晶

    目的:探讨Canstatin基因导入对裸鼠人肝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及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建立肝癌HepG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鉴定,运用Ad-Canstatin/GFP基因治疗,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瘤组织内Canstatin蛋白的表达.治疗期间观察Canstatin对裸鼠及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用药后HE染色观察肝肾损害,计数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及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数目.结果:成瘤率100%.Ad-Canstatin转染组Canstatin蛋白表达增多;Ad-Canstatin组裸鼠食量大于两对照组(P<0.05).同时排泄量、饮水量均少于两对照组(P<0.05).体重生长曲线显示Ad-Canstatin组体重持续增加,两对照组体重后期出现不增或下降趋势.Ad-Canstatin 组移植瘤瘤体积增长缓慢,治疗第10天,瘤体积小于两对照组(P<0.05);Ad-Canstatin组瘤重小于两对照组(P<0.05),抑瘤率:37.50%.Ad-Canstatin组肝、肾、造血系统未见异常.Ad-Canstatin组MVD、VM数目均少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Canstatin基因可通过抑制瘤内血管生成,从而抑制HepG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实验期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基因芯片筛选宫颈息肉炎性相关基因的研究

    作者:付建华;柳英兰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宫颈息肉组织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并探讨相关基因在宫颈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按微距阵排列的509条炎症相关全长基因制成表达谱芯片.分别抽提8例宫颈息肉组织和宫颈黏膜组织的总RNA,逆转录成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cDNA)一链,并用cy5和cy3标记制备成杂交探针,混合后在3张炎症相关基因芯片上进行杂交,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对扫描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结果:宫颈息肉组织炎症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共65条,其中上调基因35条,下调基因30条.3张芯片共存的差异基因16条,其中上调基因6条,下调基因10条.在差异表达的基因中,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黏附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炎症信号传导分子,还包括一些补体分子及其受体.结论:宫颈息肉炎症相关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基因为研究宫颈息肉发病机理提供了线索,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可能是宫颈息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 黄芪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与转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宋岩;刘秀萍;白伟良;季文樾

    目的:体外观察黄芪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的抑制增殖和转移能力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20、100、200μg/ml的黄芪作用于Hep-2细胞24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侵袭实验观察药物对Hep-2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影响,AO/EB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MTT显示黄芪对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随着黄芪浓度增高,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统计学分析,各实验组之间及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O/EB染色后可见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Hep-2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受抑制,存在剂量依赖性;Westem blot检测显示黄芪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Bcl-2蛋白表达.结论:黄芪可通过抑制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表达,引起喉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发挥抗癌作用.

    关键词: 黄芪 喉癌 凋亡
  • PlncRNA-1在雄激素非依赖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细胞中的作用

    作者:龙雪梅;郭远新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lncRNA-1在雄激素非依赖的前列腺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激素依赖的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及雄激素非依赖的前列腺癌细胞系C4-2,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种细胞系中PlncRNA-1的表达差异.RNA干涉技术沉默PRNCR1的表达,检测AR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咆周期及凋亡的变化.MTT实验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PlncRNA-1在雄激素非依赖的细胞系C4-2中高表达.沉默其表达可以明显降低前列腺癌细胞中AR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增殖及细胞的侵袭能力,并促进细胞的凋亡.结论:PlncRNA-1在前列腺癌细胞中通过调节AR,影响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细胞的侵袭能力,PlncRNA-1可能在前列腺癌CRPC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microRNA-10b对人食管癌细胞系EC9706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李量;蔡英全;徐瑞;杨怡萍;王蒨;梁晶

    目的:探讨微小RNA-10b(microRNA-10b,miR-10b)对食管癌细胞系EC9706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pEGFP-miR-10b真核表达载体,在食管癌细胞系EC9706中稳定表达miR-10b,利用real-time PCR检测其表达水平,应用划痕试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析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转染miR-10b载体后,real-time PCR检测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iR-10b的表达能够显著促进EC970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结论:miR-10b能够促进食管癌细胞系EC9706的迁移和侵袭,可作为评价食管癌转移能力的指标.

  • 黄芪三参饮不同剂量及作用时限对小鼠小肠隐窝效应的研究

    作者:戴安伟;杨文娟;陆琼;李张艳;王良花;李胜业;杨华

    目的:观察黄芪三参饮(Huang Qi San Shen Yin,HQSSY)不同剂量及作用时限对小鼠小肠隐窝的效应.方法:选取健康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为2组,50只连续给药2周,50只连续给药4周.两组又均分为空白组、低、中、高倍剂量组.实验组给予不同剂量的黄芪三参饮,而空白组予以等量的蒸馏水.在连续给药2周及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常规及小肠隐窝,分析佳服药时间及剂量.结果:各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均无明显差异(P>0.05).小肠隐窝数在2周给药组中,中倍剂量组与空白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剂量浓度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4周给药组中各剂量浓度组与空白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同剂量浓度时,服2周中药组与服4周中药组间小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中倍剂量浓度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服2周中药中倍剂量组对促进隐窝细胞增殖作用明显.结论:HQSSY对小鼠小肠隐窝有促再生作用,对放射性肠炎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为后续研究的药物剂量和服药时限提供依据.

  • RASSF1基因SNP与陕西地区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纪全;陈谦;柯娟;邓怀慈

    目的:探讨RASSF1基因第三外显子G133T和第六外显子A315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陕西地区汉族人群结直肠癌(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61例CRC和122例健康对照个体RASSF1基因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与CRC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RASSF1基因G133T多态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CRC患者组为24.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1%(P=0.00).与G/G基因型相比,携带G/T基因型的个体CRC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经性别、年龄、吸烟状况、GIC家族史校正后的OR值为2.33 (95% CI=1.05-5.15).RASSF1基因A315G多态的G等位基因频率在CRC患者组为25.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9% (P =0.00).根据个体吸烟状况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A/A基因型相比,携带A/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A/G+ G/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吸烟个体CRC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GIC家族史校正后的OR值为4.5(95%CI=1.65-12.28).根据GIC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A/A基因型相比,携带A/G基因型或G等位基因(A/G+ G/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GIC家族史阳性个体CRC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校正后的OR值为3.78(95%CI=1.39-10.19).结论:携带RASSF1基因G133T多态的T等位基因(G/T+ T/T基因型)可能显著增加陕西地区人群CRC的发病风险.携带RASSF1基因A315G多态的G等位基因(A/G+ G/G基因型)可能显著增加陕西地区人群CRC的发病风险.分层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A/G+ G/G基因型)可能显著增加吸烟个体和GIC家族史阳性个体CRC的发病风险.

  • Survivin分子信标诊断膀胱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新阳;贺大林;杨小杰;赵军

    目的:探讨分子信标检测尿脱落细胞Survivn mRNA的可行性,寻找一种能够早期诊断膀胱肿瘤的方法.方法:分子信标检测膀胱肿瘤5637、J82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olt方法验证,并对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和35名正常健康成人行分子信标检测尿脱落细胞,Western bolt检测组织中的Survivin含量,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肿瘤细胞内的Survivin表达且具有高特异性.以随机100个细胞中60个以上的细胞为阳性做为阳性标准,确定MB-cy3的阳性率为80% (28/35),特异性为77.1%(27/35);Western bolt检测的阳性率为71.4%(25/35).两种实验方法对细胞和蛋白质中Survivin的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尿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为28.6%(10/35),特异性为100.00%(35/35).结论:使用分子信标检测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 mRNA具有可行性,分子信标有可能成为在膀胱肿瘤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术后随访的有效工具.

  • 化疗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孙明芳;丁震宇;刘兆喆;郑振东;朴瑛;郭放;马东初;谢晓冬

    目的:探讨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6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单纯接受2个周期DCF方案化疗,试验组31例接受化疗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影像学检查评价近期疗效,运用EORTCQLQ-C30测评量表分析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与单纯化疗相比,接受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之前明显改善,其中CD3+ CD56+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升高(4.4 ±0.6 vs.10.5±1.5,P=0.01).近期疗效评价显示,两组的客观缓解率无明显差别,但试验组的疾病控制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83.9% vs.61.3%,P=0.046).生活质量测评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和总健康状况评分均较之前提高,气促、疲倦、疼痛、失眠、食欲丧失和恶心呕吐的症状评分均较之前降低.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可有效提高晚期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控制肿瘤生长、改善生活质量.

  • 不同胃黏膜病变中iNOS表达与Hp的关系

    作者:雷琳;黄亚平;龚文容;朱庆茹

    目的: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相关性,探讨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各30例,胃癌(gastric cancer,GC)40例.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胃黏膜Hp感染.结果:CSG、IM、IN、GC组织中iN-OS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CSG、IM、IN、GC组织中Hp感染的胃黏膜组织中,iNOS的表达高于无Hp感染的患者.

  • 多西他塞与奥沙利铂分别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对比研究

    作者:袁金金;李争光;吴骏;周文杰;吴昌平

    目的:比较多西他塞(TXT)与奥沙利铂(L-OHP)分别联合替吉奥(S-1)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4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TXT+S-1)30例,TXT 75 mg/m2静滴2h,d1;S-1 80mg 分早晚2次餐后服用,d1-d14;B组(L-OHP+S-1)24例,L-OHP 130mg/m2静滴2h,d1;S-1 80mg分早晚2次餐后服用,d1-d14.两组均3周为1周期,2个周期评价疗效及毒性,随访疾病进展时间和生存期.结果: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6.6%和54.2%,疾病控制率为70%和7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6个月和6.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3.5个月和14.0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学毒性、肝肾功能异常、恶心呕吐、腹泻、末梢神经毒性和过敏反应等,以1-2级为主,均可耐受.结论:TXT联合S-1与L-OHP联合S-1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 Gab1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姚旭;刘源;王勇;刘金钢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中Gabl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肝外胆管癌标本70例,胆管癌旁组织30例,正常胆管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a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胆管癌组的Gab1平均光密度为0.1689±0.0268,癌旁组为0.1471±0.0185,正常胆管组为0.1023±0.0119,三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Gab1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Gab1表达增高与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

  • TSAP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作者:初侃;李医明;朱海峰;冷晗;蔡相军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激活途径-6(tumor suppressor-activated pathway 6,TSAP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8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TSAP6表达情况,并对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TSAP6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远处转移、合并其他脏器转移、淋巴结转移及手术方式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既往史、家族史和病理分型无关.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Cox回归模型中,TSAP6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TSAP6低表达水平的胃癌患者预后差,并对肿瘤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 RegⅣ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祖宏;倪仰鹏;黄绮国;谢丽霞;沈金辉

    目的:探讨再生基因Ⅳ(RegⅣ)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检测RegⅣ蛋白在48例术前未经化疗的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结果:48例胃癌组织中RegⅣ阳性表达23例,阳性率47.9%,在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RegⅣ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RegⅣ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等过程并起作用.检测RegⅣ蛋白的表达对于判断胃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 胆囊癌外科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孟宪魁;张雷

    目的:外科治疗是胆囊癌唯一有效治疗方法,但预后仍不令人满意.本文分析我院胆囊癌外科治疗资料,总结影响胆囊癌术后生存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于2005-2009年在我院肝胆外科和老年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胆囊癌患者围手术期和预后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因素.结果:在123例胆囊癌患者中,实施单纯胆囊切除术12例,标准根治性胆囊癌根治术44例,扩大胆囊癌根治术25例,姑息性切除19例,姑息性胆道引流术17例,单纯腹腔活检术6例.术后随访率81.3%,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0个月.本组胆囊癌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7.3%,术后3年生存率34.1%,术后5年生存率11.4%.单因素分析发现联合局部肝脏切除、R0级根治术、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清扫、TNM分期均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期.多因素分析证实联合局部肝脏切除、R0级根治和TNM分期是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联合局部肝脏切除、R0级根治术、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清扫、TNM分期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早期发现胆囊癌(较早的TNM分期),并给予联合局部肝脏组织切除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清扫的胆囊癌根治术可以明显改善早期胆囊癌患者预后.

  •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径路的合理选择探讨

    作者:赵胜;翟刚;张三荣

    目的:探讨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的合理径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Ⅱ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径路的不同分为经胸径路(Transthoracic approach,TT)组和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径路(abdominal transhiatal approach,TH)组,分析这2种手术径路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判定各径路的优劣.结果:两组在切缘癌残留率、5年生存率、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及减少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方面,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径路组要明显优于经胸径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径路手术兼具经腹和经胸手术的优点,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Ⅱ型AEG的首选手术径路.

  • 131Ⅰ美妥昔单抗治疗79例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观察

    作者:金从军;张晓勇;谢慧梁;宋伟;高洪波;邵玉军

    目的:总结131Ⅰ美妥昔单抗(商品名:利卡汀)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已确诊的HCC患者79例,采用经肝动脉途径灌注利卡汀治疗.治疗后每月随访患者一般情况、影像学改变、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变化等.对治疗前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评价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利卡汀治疗后71例随访的患者中1个月无复发率为100%,3个月无复发率为76.1%,6个月无复发率为28.2%.所有患者中死亡14例,占19.2%,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均未发生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131Ⅰ美妥昔单抗用于不可手术切除肝癌患者,尤其是肝功能情况较好患者的疗效明显;是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晓辉;蒋绍香;阮展鸿;朱前升;彭焱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同步放化疗的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全身静脉化疗2周期,于放疗第1周、第5周进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TP)化疗组17例,采用多西他赛75mg/m2,d1,顺铂30mg/(m2 ·d),d1-3,顺铂联合氟尿嘧啶(PF)化疗组25例,采用顺铂30mg/(m2·d),d1-3,氟尿嘧啶750mg/(m2·d),d1-5.全组给予同步常规分割放疗,鼻咽病灶DT 66-78Gy/33-39次,颈部转移淋巴结DT 62-70Gy/31-35次.结果:多西他赛联合顺铂(TP)同步放化疗组,鼻咽部病灶完全缓解率82.35% (14/17),颈部转移淋巴结完全缓解率88.24%(15/17),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4.12%、82.35%.顺铂联合氟尿嘧啶(PF)同步放化疗组,鼻咽部病灶完全缓解率76.0%(19/25),颈部转移淋巴结完全缓解率84.0% (21/25),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8.0%、76.0%.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急性口腔黏膜反应、胃肠道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和顺铂(TP)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鼻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岳颖;李德昌;任力;朱建平

    目的:探讨鼻腔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PLGA)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4例鼻部PLGA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4例PLGA患者均为中老年,男女各半.受累部位单侧鼻腔2例,双侧鼻腔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和鼻出血,或伴流涕和嗅觉减退.光镜下肿瘤呈现细胞形态单一,组织结构多样的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K(AE1/AE3)、S-100、SMA、Vim阳性,部分病例EMA和CEA阳性,而p63和GFAP阴性.结论:鼻腔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非常罕见,具有和小涎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相似的组织形态学特点,与腺样囊性癌的鉴别非常重要,免疫组化Vim检测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 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血管周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段波;秦军;赵洪洋

    目的:探讨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显微手术治疗2例拟诊为血管周细胞瘤的病例,收集病史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2例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MRI检查,拟诊为血管周细胞瘤,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病理诊断为血管周细胞瘤.结论:血管周细胞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脑膜瘤,肿瘤血供丰富,手术切除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出血.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及雌、孕激素受体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波;顾依群;王爱春;汪颖南;钟萍萍;卢利娟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及甾体类激素受体ER、PR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PV、ER、PR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PV16/18在正常宫颈组织表达率为0,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PV16/18的表达率逐渐升高,至高度上皮内瘤变组(CINⅡ、Ⅲ级)达高峰.HPV16/18在各组间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PV31/33主要在低度上皮内瘤变组中表达.ER、PR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R-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首要启动因素,ER、PR在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早期起促进作用,但PR也可能起抑制作用.

  • 3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后随访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静;王琰;田小飞;王效

    目的:分析310例CIN术后随访资料.方法:比较手术前后3月、6月、12月液基细胞术(TCT)阳性率、HPV感染率的改变.分析其与不同年龄,不同病变程度间的关系.结果:310例标本中,术后3月TCT阳性率由术前89.68%降至30.00%,术后6月、12月TCT的阳性率分别为6.77%、1.61%;术后3月HPV的感染率由术前93.55%降至56.77%,术后6月、12月分别为14.19%、5.48%.随年龄增加,术后3月、6月,不同年龄组TCT阳性率及HPV感染率分别逐渐增加,且各组间的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2月,51-60岁年龄组TCT阳性率及HP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其它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CIN级别增加,术后3月、6月、12月TCT的阳性率及HPV的感染率分别增加,在同一随访时限内不同级别间TCT阳性率及HPV感染率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能显著减低TCT、HPV的阳性率.术后3月复查HPV阳性率下降不明显,术后6月HPV阳性率明显降低.对于年龄较大、病变程度高的CIN术后患者,应加强随访.

  • 子宫内膜癌中E2F-1、Survivin和ki-67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庞志澜;马丽辉;孔卫平;时志民;孙冬霞;李菊霞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Survivin和Ki-67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三者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Ki-67表达定位于细胞核,Survivin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 (35/60)、55.00% (33/60)和85.00%(51/6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0、12.5% (4/32) (P <0.05).三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Survivin两者之间比较表达呈正相关(P<0.05),Survivin和Ki-67两者之间比较表达呈正相关(P<0.05),E2F-1和Ki-67两者之间比较未发现有相关性(P>0.05).结论:E2F-1、Survivin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 TGF-β1与外阴癌变的关系

    作者:佟欣;贾琳;欧阳玲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外阴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eal time 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外阴鳞癌组织、60例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及10例正常外阴组织标本中TGF-β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eal time PCR检测发现,TGF-β1在外阴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在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外阴皮肤组的TGF-β1表达阳性率高于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组及外阴鳞状细胞癌组,与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外阴鳞状细胞癌中TGF-β1表达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TGF-β1的表达与外阴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TGF-β1的表达可能与外阴癌变的过程有关,与外阴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无关.

  •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TAT3、bFGF表达与血管新生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小燕;张凡;陈江平;舒丽莎

    目的:探讨STAT3、bFGF表达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TAT3、bFGF的表达,CD105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TAT3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其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微血管密度明显相关(P <0.05、P<0.05和P<0.001),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bFGF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为80%.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临床分期、微血管密度明显相关(P<0.05、P<0.05和P<0.001),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STAT3、bFGF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P<0.05).结论:STAT3、bFGF都参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缺氧诱导新生血管过程,并且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存在协同作用.

  • p57kip2、LIMK1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杜岚;史欣;李东红;王秀;苏青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57kip2和细胞骨架蛋白LIMK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富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7例宫颈癌组织和37例宫颈癌旁组织中p57 kip2和LIMK1的表达水平;分析p57kip2和LIMK1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p57ki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29.7%,显著低于癌旁宫颈组织(86.5%)(P<0.05),p57 kip2的缺失表达与进展期宫颈癌(Ⅲ期+Ⅳ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IMK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0.5%,显著低于癌旁富颈组织(75.7%)(P<0.05),LIMK1的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且p57 kip2和LIMK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57kip2和LIMK1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两者可能协同调控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

  • 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与放疗预后对比分析

    作者:曾萌

    目的:分析ⅠB期至ⅡA期宫颈癌患者手术或放疗治疗后长期并发症和生活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的121例接受手术或放疗的宫颈癌患者,随访2年.107患者完成了生活质量问卷及并发症问卷调查.结果:手术治疗组便秘(P <0.001)、排尿困难(P <0.001)、尿失禁(P<0.01)、潮红(P<0.001)均显著高于放疗组;放疗组腹痛(P<0.001)、腹泻(P <0.001)、血便(P <0.001)均高于手术组.主成分回归分析,发现盆腔神经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手术组较高,而肠功能障碍放疗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ACT-Cx生活质量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治疗方法生活质量无差异.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或放疗导致不同并发症,但长期的生活质量无差异,这将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法.

  • 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防治表柔比星心脏毒性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文娟;赵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观察116例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以心电图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先单独化疗4个周期,然后将已出现心电图异常者归人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化疗组,心电图正常者分为单独化疗组与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联合化疗组继续化疗2个周期,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单独化疗4个周期过程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4.1%(28/116).继续化疗2个周期,单独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0.4%(21/52),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9.2%(10/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治疗组有17.9% (5/28)患者异常心电图转为正常,有28.6%(8/28)患者异常心电图保持稳定,其余53.6%患者心脏损害加重.结论: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使更多病人延长表阿霉素的治疗,并且对已经形成的心脏损害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 蛋珍油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60例

    作者:杨建刚;史恒军;任秦有;郑瑾;丁井永;李珊

    目的:观察蛋珍油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02月我科收住的放射性肠炎患者60例,蛋珍油10毫升溶于37-38℃生理盐水100毫升中充分混匀,保留灌肠1日2次,治疗1个月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大便常规、结肠镜检查等判断疗效.结果:治愈27例(45%),好转31例(52%),无效3例(3%).结论:蛋珍油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 23例原发性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静;康晓静;孙振柱;普雄明;陈文静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原发性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3例原发性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原发性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结构及病理形态复杂多样.光镜下形态以多种细胞类型和组织形态混合存在为主要特征.细胞类型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小痣样细胞型、混合型.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表达S-100、KI-67、Vimentin均阳性表达,HMB-45、Melan-A分别为91%、86%.结论:原发性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组织结构和病理形态表现复杂,部分病例诊断比较困难,需借助免疫组化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张九成;黎艳萍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技术(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治疗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34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进行调强适形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比较两种计划中靶区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IMRT在靶区适合度和靶区剂量均匀性方面均优于3DCRT,IMRT减少了脊髓大所受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受照剂量V5 IMRT高于3 DCRT(P<0.05),但是V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上段食管癌IMRT有更好的剂量适形性,优于3 DCRT放疗.

  • 图像拼接方法在精原细胞瘤放疗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赵瑞;陆军;殷丽萍;田种泽

    目的:评价图像拼接定位方法在睾丸精原细胞瘤放疗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Ⅰ、Ⅱ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行放疗定位,4例采用传统定位方法、6例采用图像拼接定位方法,统计两种方法定位误差、透视频次、透视时间、定位时间的差异.结果:图像拼接定位方法模拟定位精度与传统定位方法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其定位透视频次减少,X线透视总时间和模拟定位总时间大幅缩短,分别为传统方法的2/3、1/4、1/3.结论:图像拼接模拟定位方法具有定位效率高、射线辐射剂量低的特点,比传统统模拟定位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 不同匹配方式对IGRT摆位精度的影响

    作者:赵辉;赵文晖;师芳;马军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IGRT应用中不同匹配方式对治疗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对10名头面部肿瘤患者和10名食管肿瘤患者分别采用对同一患者,在图像采集条件和方法、图像匹配区域、图像重建模式相同的条件下,观察20次重复摆位后,用CBCT采集图像信息,通过XVI系统分别采用骨和灰度两种模式与参考图像匹配得出数据,观察两种匹配方式对摆位精度的影响.结果:X、Y、Z三个方向上两组误差差异较大,在对头面部和食管肿瘤患者使用IGRT进行治疗时,图像匹配采用骨模式精度高.结论:对头面部肿瘤和食管肿瘤采用IGRT治疗时用骨匹配比用灰度匹配精度高.

  • 直线加速器激光定位灯的验证和调整方法

    作者:胡志纲

    随着放射治疗设备的发展和放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已趋于普遍化,更先进的治疗技术和设备也已投入临床应用.伴随着这些先进设备和精确治疗技术的应用,激光定位灯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介绍激光定位灯的日常验证和调整方法.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王明宇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份-2012年2月我院肺癌根治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30例.根据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不同给药方式分为观察组65例(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照组65例(静脉恒速注射舒芬太尼,靶控输注丙泊酚),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诱导能够导致患者血压降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降低),心率减慢.麻醉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不同给药方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呼吸恢复时间以及OAA/S评分,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拔管时间为11.26 ±4.27min,睁眼时间为10.89±4.47min,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癌根治术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虽然对血流动力学改善不明显,但能够缩短拔管时间以及睁眼时间.

  • 89SrCl2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效果评价

    作者:张卫红;周凤飞;何继民

    目的:评价89SRCl2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效果,探讨协作治疗的意义.方法:对87例接受89SrCl2治疗的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治疗时期、毒副反应、无效原因以及多学科协同治疗的价值进行回顾性调查和随访.结果:56例患者疼痛不同程度缓解,并伴有骨转移灶放射性摄取减低和血清钙、碱性磷酸酶下降,总有效率71.8% (56/78),其中Ⅰ、Ⅱ级疼痛者有效率80.9% (38/47),Ⅲ级患者有效率58.1% (18/31),9例无痛病例随访期内持续无痛.87例中肺癌60例,其中腺癌25例,有效率52%(13/25);鳞癌12例,有效率75%(9/12);小细胞肺癌6例,4例有效.治疗后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白细胞或血小板减低,其中合并化疗者32例血象明显低于正常,未合并化疗者,血象虽有降低但多数仍在正常范围以内.在同时接受放疗的32例中,30例疼痛有所缓解.22例2周内使用过双磷酸盐的患者,17例改善,无效病例中有19例合并肝、脑或肺转移,1例为神经根性疼痛患者.结论:89 SrCl2能降低碱性磷酸酶,减轻骨溶解,降低血钙,缓解骨痛,治疗效果与原发灶病理类型与疼痛程度有关,多骨转移、重度疼痛、神经根性疼痛以及肿瘤晚期多脏器转移是疗效不佳的原因.早期使用、与放疗和骨吸收抑制剂结合使用有助于提高疗效.

  • 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法用于观察骨质代谢异常探讨

    作者:白永利;迟达超;阎立昆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法在早期发现骨代谢异常中的价值.方法:63例乳腺癌患者按化疗方案分为ET(表阿霉素、艾素)组和ECT(表阿霉素、环磷酰胺、艾素)组.在治疗前、化疗3疗程、6疗程后,分别进行骨显像和骨密度(BMD)值测量.利用感兴区技术获取骨显像的腰椎、股骨计数并和全身计数进行对比(LRC/WRC、FRC/WRC),以及半定量分析.分析结果和骨密度方法进行对比.结果:ET组治疗前、化疗3个疗程、6个疗程后患者腰椎、股骨BMD值未见明显差异(P均>0.05).腰椎、股骨放射性计数比值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ECT组治疗前、3个疗程、6个疗程后患者腰椎、股骨BMD值、放射性计数比值都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法在发现骨代谢异常方面要早于骨密度法.该方法对存在高风险因素患者可能引发的骨代谢异常的早期发现有临床应用价值,是骨密度法的有益补充.

  •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2例分析

    作者:潘登;施杰;李艳

    目的:提高对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确诊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资料.结果:共有22例患者确诊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多为男性,中位年龄67岁(31-85岁),16例患者超过60岁(73%).按新的WHO分类,14例属于CMML-1,8例属于CMML-2,随访48个月,总生存期为14.1个月.结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多见于老年男性,预后差,急变发生率低.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包括男性、高LDH、白细胞超过13×109/L.与急性白血病不同,年龄不是影响CMML患者的预后因素.

  •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特征与治疗

    作者:王建宁;傅行财;孟庆奇;宋敏;候艳秋;张柳波;包红雨

    目的:探讨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报告2例T-LGLL合并PRCA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临床进展缓慢,主要表现为贫血,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无反复感染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血涂片以大颗粒淋巴细胞为主,免疫分型符合T-LGLL,TCRγ基因重排阳性,骨髓红系细胞明显减少.结论:T-LGLL为少见疾病,亚洲患者临床特征与西方患者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合并PRCA的发生率高,对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良好.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