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呼气成分分析-检测早期肺癌的新方法

    作者:吕涛

    肺癌居癌症死因的第一位,且由于早期不易确诊使肺癌的预后较差.目前胸部平片、痰细胞学或CT摄影等筛查技术并不能满足肺癌早期诊断的需要.应用电子嗅觉器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检测的气相分析,呼气中一氧化氮分析以及呼气中冷凝物(EBC)分析等各种呼气成分分析作为简便易行的非侵入性技术,可用于研究检测气道中肿瘤形成过程.将体内气体呼入冷却器,水气冷凝后就可得到EBC.已经证明EBC在研究各种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炎症和氧化性应激方面有一定价值,因为EBC含有可测量的气道炎症和氧化性应激标志物.不仅如此,已证明EBC作为一种有效方法可用于监测哮喘等疾病的严重程度,还可作为一种替代标准物来检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目前,有关肺癌EBC的研究还很有限.然而,由于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非侵入性诊断技术,未来有望应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 乳腺Paget病的研究现状

    作者:刘双格;邢华;续哲莉

    乳腺Paget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发病率低,表现为乳头乳晕区的癌呈湿疹样改变,又称湿疹样癌.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该病常伴发乳腺导管原位癌或浸润癌.临床上容易误诊为湿疹,本病在来源与治疗上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乳腺Paget病的来源、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 细胞分裂与癌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郭兰生;张学斌

    基于肿瘤病理及流行病学的长期观察,结合细胞生物学新成就,发现常见肿瘤发生与细胞分裂潜能关系密切.细胞分裂是个体生长发育及组织损伤后再生修复时必不可少的生物学行为,由于细胞分裂潜能是有限的,频繁分裂将使局部细胞的分裂潜能提前耗竭,籍此发生的细胞重新选择为细胞永生化、恶性变创造了条件.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永华;孙治君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呈低龄化和非肥胖人群高发趋势,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乳腺癌细胞增殖、黏附、血管形成、转移等方面关系密切,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分子结构与生物学特征、及其信号通路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预后等方面的内容作一综述.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TACE治疗进展

    作者:袁俊波;张甘露;赵长林

    目的:总结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联合多种方法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并对目前治疗现状进行分析.方法:以”结直肠癌/肝转移/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分析”为关键词,检索PubMed、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及近5年有关TACE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方面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以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益,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结论: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采取包括TACE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提高了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总体疗效,但仍需要随机大样本循证医学证据.

  • 白血病干细胞耐药机制及靶向治疗

    作者:王燕;韩正祥;张敬川;朱萍

    白血病是一类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耐药与复发是其治疗失败两大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白血病复发和耐药的根本原因是白血病干细胞(LSC)的存在.其原因除了与LSC具有正常造血干细胞(HSC)相似的细胞生物学特性有关外,主要在于LSC自身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及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对LSC耐药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发现白血病新的靶点治疗方法.

  • 体外放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彭海波;吴大可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每年肝癌死亡人数达20万以上,死亡率居第2位[1-3].临床诊治断时80%肝癌患者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肝癌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复发,手术切除的病人中约50%会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3].另外大多数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肝功能不全,使临床治疗困难,总体疗效差.近年来综合治疗肝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放疗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对肝癌体外放疗进展做一综述.

  • NF-κB介导肿瘤细胞辐射抵抗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晓星;孟元光;韩为东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大疾患,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临床观察发现并非所有肿瘤均对放疗敏感,且部分肿瘤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抵抗,从而使放疗疗效大大降低.研究认为,肿瘤放疗抵抗不仅与肿瘤细胞类型、组织分布有关,而且与细胞内参与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凋亡的关键分子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NF-κB 肿瘤 辐射抵抗
  • 结直肠癌影像诊断方法循证评价

    作者:杜佩玉

    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准确分期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方法极为重要.在目前常用的各种影像检查方法中对肿瘤的检出和诊断结肠双对比造影不失为准确、有效、有价值的常用安全检查方法.CT结肠成像和MR结肠成像对直、结肠癌及息肉检出敏感性、特异性较高.MRC能在术前准确预测直肠癌周边受累情况.内镜超声(EUS)对判断结肠癌的局部受侵更为准确.PET检查对评价直结肠癌复发和肝脏转移有较高的准确性.

  • MicroRNA在肿瘤干细胞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赵琳;魏敏杰

    肿瘤干细胞(CSCs)是导致肿瘤复发、转移和耐药的根源之一.microRNA(miRNAs)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可与靶mRNA的3'UTR区域结合而导致该mRNA分子的翻译受到抑制,参与多种生物功能的调节.近的研究发现,miRNAs参与CSCs的分化、自我更新等生物学特性的调控.miRNAs可以作为CSCs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本文就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晓东;姚嫱;李维廉

    纳米颗粒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全新剂型紫杉醇类药物,它不需要合成的溶剂作为载体,不需要皮质类固醇或抗组胺药物等预处理,静脉滴注时间短(30min).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利用了白蛋白的自然生物特性,通过gp-60介导的内皮细胞跨膜转运和一种与白蛋白结合的蛋白SPARC(一种酸性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的相互作用而增加肿瘤组织对紫杉醇的摄取和蓄积,临床前模型研究证实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溶剂型紫杉醇相比,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以此为基础,近年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化疗的临床研究,并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 胃肝样腺癌的病理及临床研究现状

    作者:曲文书;王琳

    探讨胃肝样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其的认识和早期诊断率.本文就目前胃肝样腺癌在组织病理特点及临床上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奥曲肽与胃癌治疗的研究现状

    作者:惠起源;魏晓萍

    奥曲肽(OCT)是近年人工合成的一种长效八肽生长抑素类似物.大量研究表明,OCT对肿瘤细胞具有抗增殖、诱导凋亡及抗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因此OCT或生长抑素类似物将会为胃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作者:吴冰;韦艳;张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因病态造血导致进行性、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少数有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的危险.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根治疗法,本文重点讨论MDS的现有治疗和相关的支持治疗.

  • 南充地区517例食管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龙琼先;吴才良;彭勇;唐治蓉;刘欣雅

    目的:探讨南充地区食管癌的发病趋势及病理特点.方法:对517例食管癌根治术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及光镜检查.结果:517例食管癌患者中,男性75.63%,平均年龄59.80岁.早期食管癌89例(17.21%),中晚期食管癌428例(82.79%);显微镜下见鳞形细胞癌478例(92.45%),其中高分化占57.53%.TNM分期Ⅱ期50.87%、Ⅲ期25.92%、Ⅳ期少见(8.51%).结论:南充地区食管癌的发生以中年男性居多,就诊时多为中晚期癌,组织形态以高分化鳞形细胞癌多见.

  •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华;周琦;姜珏;尚旭;马文琦;李容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共43个乳腺病灶进行了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超声弹性成像结果、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3个乳腺病灶,其中恶性肿块17个,良性肿块24个,交界性肿块2个,恶性肿块弹性评分结果:5分9例,4分 7例,3分1例;良性肿块弹性评分结果:5分1例,4分 1例,3分7例,2分10例,1分5例; 交界性肿块弹性评分结果:4分 2例,弹性成像诊断正确38 例,误诊 5例,诊断灵敏度80%,特异度95.7%.结论:正确掌握超声弹性成像原理及疾病的病理特征,对结果进行充分分析,有助于提高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准确性.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评价

    作者:陈亚楠;王士祺;斯晓明;刘文超

    目的:探讨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确诊的肺癌患者117例为肺癌组,非肺癌的其他肿瘤患者507例为对照组.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5-3(CA15-3)、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铁蛋白(Ferr)等1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组间差异.结果:CEA,Ferr,CA153这三项指标为诊断肺癌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其诊断肺癌的cut-off值分别为0.39,2.06,0.96.基于上述cut-off值水平,CEA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分别为 80.34%,59.12%,31.54%;Ferr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分别为80.24%,60.32%,30.99%;CA153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分别为69.57%,53.29%,25.48%.比较三项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可见,CEA,Ferr对于鉴别肺癌准确性更高.结论:在众多肿瘤标记物中,CEA,Ferr,CA153水平的升高与肺癌发生独立相关,其中CEA与Ferr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

  • 肺癌18F-FDG-PETCT的SUVmax与淋巴结转移及肺癌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研究

    作者:高继东;张彩霞;徐微娜;于树鹏

    目的:研究肺癌18F-FDG-PETCT的SUVmax(大标准摄取值)与肺癌淋巴结转移、肺癌肿瘤标志物、肿瘤大小及临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确认的98例肺癌住院患者,术前一周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肿块大小、SUVmax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进行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片(CYFRA21-1)检查,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原发灶SUVmax与原发灶大小之间存在相关性(r=0.497,P<0.05),与单个肿瘤标志物的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整体分析时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原发灶SUVmax均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癌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及无转移组的SUVmax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及无转移组的SUVmax均数之间差别无统学意义(P=0.721).肺鳞癌与腺癌SUVmax均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支气肺泡癌与其它腺癌SUVmax均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理类型不明确的情况下原发灶SUVmax的高低并不能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有无,肺腺癌原发灶FDG代谢活性与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淋巴结转移率随着肿块SUVmax的增加而增加;肺鳞癌FDG代谢活性与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无关.SUVmax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SUVmax较高,腺癌较低,细支气管肺泡癌则更低.

  • 血浆uPA、PAI-1浓度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作者:姜建涛;周斌;张淑群;李少民;张潍;张晋;乔哲;孔冉冉;马跃峰

    目的:探讨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浓度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例健康人、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及14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浆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浆uPA、PAI-1浓度,并分析血浆uPA、PAI-1浓度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健康人群血浆uPA、PAI-1浓度显著低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血浆uPA、PAI-1浓度(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血浆uPA、PAI-1浓度显著高于术后血浆uPA、PAI-1浓度(P<0.05),显著低于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浆uPA、PAI-1浓度(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浆uPA、PAI-1浓度与年龄、性别无关,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临床分期越晚,浓度越高(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浓度越高(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uPA、PAI-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浆浓度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判断指标,浓度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 E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老年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观察

    作者:段玉龙

    目的:探讨ECT(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肿瘤标志物CEA、NSE和 CYFRA21-1联合检测在老年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3例老年肺癌患者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全身骨显像的同时,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系统检测其血清CEA、CYFRA21-1、NSE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ECT联合CEA+NSE+CYFRA21-1检测和ECT诊断老年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ECT联合CEA+NSE+CYFRA21-1 检测和ECT诊断老年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9%(175/197)和65.5%(129/197)、97.2%(103/106)和86.8%(92/106)、91.7%(278/303)和72.9%(221/303),ECT联合CEA+NSE+CYFRA21-1检测优于单独ECT检查(P<0.01).结论:核素骨显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老年肺癌骨转移诊断中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GC方案作为诱导方案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志华;郑红敏;张凌云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在老年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作为诱导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于有明确的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年龄在65-75岁的晚期不可手术的NSCLC患者78例,应用GEM联合CBP化疗,GEM 1000mg/m2静脉滴入第1、8天,CBP AUC为4,在第1天给药.21d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并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和WHO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可评价的78例患者,共完成156个周期化疗,CR 0例,PR 32例,NC 37例,PD 9例,总有效率为41.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GEM联合CBP作为老年不可手术的晚期NSCLC诱导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可以接受.

  • 肺癌患者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方伟达;梁文勇;余其昌

    目的:探讨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 pyruvate kinase,TuM2-PK))在肺癌患者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68例肺癌、42 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和77名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的TuM2 -PK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uM2-PK在肺癌组阳性率73.53%,肺良性病变组11.90%,健康对照组15.58%,肺癌组明显高于后两组(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TuM2-PK阳性率(82.61%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TuM2-PK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对判断淋巴结转移及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温珍平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GEM)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1例老年NSCLC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n=31)采用GEM化疗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肿瘤内植入125I粒子,对照组(n=30)采用GEM单药化疗.结果:治疗组CR 6例,PR 11例,SD 10例,PD 4例,总有效率为54.84%(17/31),疾病控制率为87.10%(27/31),中位生存期为12.0个月;对照组CR 0例,PR 5例,SD 14例,PD 11例,总有效率为16.67%(5/30),疾病控制率为63.33%(19/30),中位生存期为9.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化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肿瘤内植入治疗老年NSCLC疗效好,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乳腺富脂质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蒋伟;张成;朱小东

    目的:探讨乳腺富脂质癌(Lipid-rich carcinoma of the breast)的病理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富脂质癌的病理、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并讨论.结果:乳腺富脂质癌病理特征是肿瘤细胞聚集呈实体性,团索状,部分导管扩张内充满泡沫样瘤细胞,癌细胞较大,胞浆透明或泡沫状,充满中等到大量中性脂质,脂肪染色呈强阳性.免疫组化标记:油红O染色(+)、ER(-)、PR(-)、C-erb-2(+),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治疗上予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随访2年4个月,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死亡.结论:乳腺富脂质癌是一种罕见特殊类型乳腺癌,该病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熟悉其病理特点,准确做出病理诊断,避免误诊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应在明确诊断后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慢病毒介导COX-2基因的shRNA对子宫内膜癌侵袭力的影响

    作者:肖义涛;罗来敏;张睿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COX-2基因的shRNA对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4对针对COX-2基因shRNA的寡核苷酸序列,分别构建质粒,转染293T细胞,据其对COX-2的抑制率,筛选有效的COX-2基因RNAi靶序列,设计并合成其shRNA的双链DNA Oligo,与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编码基因的pGCL-GFP线性化载体连接产生重组慢病毒质粒LV -COX-2-ShRNA,并行PCR和测序鉴定.将LV-COX-2-ShRNA,pHelper 1.0和pHelper 2.0三种质粒DNA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以293T细胞GFP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逐孔稀释滴度法测定病毒滴度.重组慢病毒感染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行RT-PCR和western-blot验证COX-2基因的沉默效果,用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HEC-1B细胞体外侵袭力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COX-2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获得相应的慢病毒,浓缩病毒悬液的滴度为5×107Tu/ml.和对照组相比,RNA干扰组HEC-1B细胞COX-2基因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抑制率分别为61.87%和67.48%;其穿过人工基底膜的平均数为 16.6,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50.2 及非特异性siRNA感染组47.2,侵袭抑制率为64.8%(P<0.01).结论:RNA干扰可有效抑制HEC-1B细胞的侵袭能力.

  • 辐射后淋巴细胞的G显带染色体畸变分析

    作者:赵明刚;施常备;赵华;袁勇;姚俊涛;陆建荣;袁彬;陈葳;王翔

    目的:通过染色体G显带技术研究辐射后染色体的结构畸变情况.方法:4MV的X线辐射离体入血,淋巴细胞培养后,应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分析辐射后染色体的结构畸变情况,包括双着丝粒、缺失、易位、环状染色体、染色体片段,等.结果:辐射后观察分散良好、形态清晰的细胞核型100个,染色体畸变总数为428,其中双着丝粒、缺失、易位、环状染色体、染色体片段的发生数分别为 86、41、111、9、181.分析各号染色体辐射后畸变情况,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染色体G带分析可以提供较丰富的染色体结构畸变信息.

  • 奥沙利铂诱导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李玉芳;仲宁;沈文香;王金志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对人肺癌细胞株NCI-H446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奥沙利铂作用于NCI-H446细胞,应用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奥沙利铂对NCI-H44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 的活性.结果:奥沙利铂可抑制NCI-H446细胞的生长并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细胞阻滞于S期和sub-G1峰.经过奥沙利铂诱导,caspase-3、caspase-9 活性被上调,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caspase-8 活性未见明显改变( P>0.05).结论:奥沙利铂具有抑制肺癌细胞株NCI-H446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内源性凋亡途径实现.

  • 白英乙醇提取物对人卵巢癌HO8910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黄宏思;韦星;黄衍强;韦连登

    目的:观察中药白英提取物对体外培养卵巢癌HO8910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HO8910细胞,实验分正常对照组、顺铂组及白英乙醇提取物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荧光显微镜观察HO8910细胞凋亡及形态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白英提取物组对 HO8910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且呈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低剂量STE可增强顺铂(DDP)对HO8910细胞的抑制作用并使细胞凋亡显著增多,表现为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集、边聚等.结论:白英提取物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O8910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 甲异靛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一;连小云;张玎;王晖;高秋英;高瑛;王歧山

    目的:研究甲异靛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甲异靛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caspase-3、PARP及bcl-2表达.结果:甲异靛能明显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甲异靛诱导MCF-7细胞凋亡,呈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凋亡率高可达(68.40±4.87)%,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出现PARP分子断裂和bcl-2下调,未检测到caspase-3.结论:甲异靛能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有关.

  • 人乳腺癌细胞系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研究

    作者:姜影;杜金荣;佟丹丹;娄阁;吴丽华;石岩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细胞系中抑癌基因RUNX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RUNX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5种乳腺癌细胞系和一种人类正常乳腺细胞系中RUNX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运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检测这些细胞系中RUNX3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在6种细胞系中,有两种(T47D、MCF7)呈高甲基化状态,并且这两种细胞系的RUNX3 mRNA和蛋白表达阴性.SKBR3中没有检测出RUNX3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但RUNX3 mRNA和蛋白表达阴性.结论:乳腺癌细胞系中RUNX3基因由于启动子区甲基化而失活,但尚有其它失活机制存在,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 三氧化二砷对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及生存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春来;宫雪;刘屹立;王平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及生存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As2O3处理膀胱移行细胞癌株BIU-87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细胞增殖;用细胞流式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生存素(Survivin)表达的变化.结果:三氧化二砷作用BIU-87 细胞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Survivin的表达明显减少,凋亡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且均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As2O3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 有抑制其生长、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性.

  • 下调TSG101基因表达对胰腺癌细胞系PANC-1增殖的影响

    作者:闫曦;谢华红;王燕;费晋秀

    目的:研究通过siRNA下调TSG101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系PANC-1生长、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合成的TSG101 siRNA片段插入至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pGenesil-1质粒中,用lipofectamine 2000将质粒转入胰腺癌细胞系PANC-1后,Western blot 鉴定siRNA对TSG101蛋白干扰效率.然后用MTT、流式细胞术检测TSG101下调的细胞生长、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TSG101 siRNA有效下调其在胰腺癌细胞系PANC-1中的表达,下调TSG101基因的表达后显著抑制了PANC-1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与随机对照siRNA及阴性对照细胞相比,MTT分析显示有效转染TSG101 siRNA的细胞从第4天开始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示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增殖指数(PI)下降(P<0.05).结论:下调TSG101在胰腺癌细胞系PANC-1表达后能够导致细胞周期的阻滞并有效抑制细胞生长、增殖.利用RNA干涉技术下调内源性TSG101表达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胰腺癌基因治疗方法.

    关键词: TSG101 siRNA 胰腺癌 增殖
  • KOZAK序列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CCNL1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鹏;马艳娇;徐晓芳;宫鹏涛;杨举;李建华;李赫;欧阳红生;张西臣

    目的:探讨 KOZAK 序列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1 (CCNL1)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 中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 pcDNA3.1-CCNL1 和 pcDNA3.1-CCNL1-K (含有 KOZAK 序列)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采用 Fugene HD 转染试剂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入 MDA-MB-231 细胞,并用荧光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pcDNA3.1-CCNL1 和 pcDNA3.1-CCNL1-K 重组质粒在 MDA-MB-231 细胞中表达的差异.结果:在 MDA-MB-231 细胞中质粒 pcDNA3.1- CCNL1-K 比空白对照细胞 mRNA 和蛋白质表达量要高;而质粒 pcDNA3.1- CCNL1 比空白对照细胞 mRNA 和蛋白质表达量也高.结论:在 MDA-MB-231 细胞中,质粒 pcDNA3.1- CCNL1-K 较 pcDNA3.1- CCNL1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存在差异,KOZAK 序列能够提高 CCNL1 基因在 MDA-MB-231 细胞中的表达.

  • 层黏连蛋白受体参与缺氧诱导胃癌多药耐药的机制研究

    作者:王宏;刘理礼;崔立春;张贺龙

    目的:研究缺氧对胃癌细胞对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层黏连蛋白受体在缺氧诱导的胃癌MDR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MTT比色法、Annexin V/PI染色法和阿霉素的蓄积和潴留实验检测胃癌细胞在缺氧和常氧状态下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差异;Western blot 和半定量RT-PCR检测缺氧条件下胃癌细胞中67Kda 层黏连蛋白受体(67Kda laminin receptor,67LR)的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缺氧条件下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67LR的表达和活性;利用siRNA干涉67LR的表达,MTT比色法、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缺氧条件下调下胃癌细胞系67LR的表达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缺氧能够显著降低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化疗药物诱导的凋亡和药物在细胞内的潴留和蓄积;缺氧能够显著上调67LR的表达和转录活性;67LR siRNA 能够抑制LR的表达;抑制67LR的表达能够显著逆转缺氧诱导的胃癌的MDR表型.结论:缺氧能够增加胃癌细胞对于化疗药物的抵抗,通过上调67LR表达,加剧了缺氧诱导的胃癌多药耐药表型,抑制67LR的表达能够逆转缺氧诱导的胃癌多药耐药的发生.

  • 顺铂联合米托蒽醌调节脑胶质瘤U87细胞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的研究

    作者:尹宜发;杨凡;覃晓琳;周海波;刘朝奇

    目的:观察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XT)联合顺铂(Cisplatin,CDDP)对脑胶质瘤U87细胞杀伤活性及对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米托蒽醌、顺铂以及两药物联合对U87细胞成活率的影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DiOC6荧光染料对细胞线粒体染色检测其膜电位变化来反映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顺铂、米托蒽醌及两药联合对U87细胞Gli1和Ptch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顺铂、米托蒽醌均可以有效抑制U87细胞的增殖,当米托蒽醌和顺铂浓度≤ 0.625μg /ml时,两药联合对U87细胞增殖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细胞形态变化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显示,单药处理可促进U87细胞凋亡,而联合用药可以协同促进U87细胞的凋亡;RT-PCR法检测显示顺铂对Gli1基因的表达有上调作用,而米托蒽醌、米托蒽醌联合顺铂能下调Ptch和Gli1基因的表达.结论:胶质瘤U87细胞在化疗药物米托蒽醌以及两药物联合作用下可影响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协同发挥其促凋亡作用,进而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CYP2D6基因G4268C和ERCC1基因C8092A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遗传易感性

    作者:康辉;赵俊华;张娇娇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CYP2D6基因G4268C和ERCC1基因C8092A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肺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200例.应用KI法快速抽提人外周血基因组DNA,PCR-RFLP的方法检测CYP2D6基因G4268C和ERCC1基因C8092A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G4268/G、G4268/C和C4268/C这3种基因型在病例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50%、58.00%、40.50%和2.50%、44.00%、53.50%,非C4268/C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肺癌的风险是C4268/C基因型个体的1.73倍(95%CI=1.02-2.95),在腺癌中OR=2.75(95%CI=1.27-5.94);按吸烟情况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不吸烟者及轻度吸烟者中携带非C4268/C基因型的个体患肺癌的风险显著增高,OR值为2.09(95%CI=1.09-4.25)和3.41(95%CI=1.24-9.93);非A8092/A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肺癌的风险是A8092/A基因型个体的0.98倍(95%CI=0.52-2.17).结论:C4268/C基因型在不吸烟者和轻度吸烟者中可能作为保护因素而降低肺癌的易感性,ERCC1 C8092A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无相关性.

  • 灵芝孢子油对肺腺癌癌性胸水中原代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吕明明;王婷婷;钱倩;万晓;王婷;于力克;侯亚义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油对肺腺癌的癌性胸水中原代肿瘤细胞的抗癌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肺腺癌细胞系A549,用CCK-8法检测灵芝孢子油对A549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收集12例经病理确诊的肺腺癌患者的癌性胸水分离原代肿瘤细胞,用CCK-8法检测灵芝孢子油及临床常用化疗药物对原代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灵芝孢子油对原代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RT-PCR检测灵芝孢子油对凋亡相关蛋白基因bax 及bcl-2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灵芝孢子油对5例癌性胸水中原代肿瘤细胞的IC50平均值为0.28±0.04 μl/ml,与对A549细胞的IC500.46±0.08 μl/ml无显著差异(P>0.05).在各测试药物浓度(TDC)下,灵芝孢子油、多西紫杉醇、顺铂和健择对原代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8.7%±3.3%,31.6%±14.1%,30.2%±11.6%,51.4%±5.6%,灵芝孢子油与这些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无显著差异( P>0.05).灵芝孢子油显著促进原代肿瘤细胞凋亡,对原代肿瘤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 mRNA有明显上调作用,对bcl-2 mRNA有明显下调作用.结论:灵芝孢子油对肺腺癌的癌性胸水原代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抗癌作用.

  • 磷酸肌酸对阿霉素引起的大鼠心脏毒性的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赵力;李午生;李凯;李琦;田保玲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对大鼠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与阿霉素等量的生理盐水;阿霉素组:实验中前3天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第4天开始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30分钟给予阿霉素(3mg·kg-1),隔日1次,共给药7次;磷酸肌酸钠联合阿霉素组:实验中前3天每天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200mg·kg-1 ),第4天开始给予磷酸肌酸钠30分钟后腹腔注射阿霉素(3mg·kg-1),隔日1次,共给药7次.处死大鼠后作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分别测定大鼠血清、心肌组织中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阿霉素组大鼠血清、心肌MDA含量都显著升高,而SOD 、GSH-PX活性均降低(P<0.05).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后明显降低了血清、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增加了SOD、GSH-PX活性,与阿霉素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观察HE染色的阿霉素组心肌组织结构损伤明显,而磷酸肌酸钠联合阿霉素组心肌细胞结构破坏减轻.结论:磷酸肌酸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磷酸肌酸能有效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少氧自由基引起的心肌氧化性损害、保护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有关.

  • 浅蓝菌素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生长抑制的研究

    作者:业磊;刘孝东;车帅;申吉泓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抑制剂浅蓝菌素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在体外实验中用MTT法观察浅蓝菌素对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对细胞株的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进行检测;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浅蓝菌素对PC-3细胞中FAS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PC-3细胞在浅蓝菌素的作用下,细胞增殖被明显阻遏,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在浓度为2.5mg/L、5.0mg/L、10.0mg/L、20.0mg/L的浅蓝菌素作用下,PC-3细胞24h的抑制率分别为(34.78±2.47)%、(46.76±3.18)%、(58.13±3.55)%、(65.31±2.8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细胞经浅蓝菌素作用后,细胞凋亡增多,PC-3细胞在浅蓝菌素浓度 5.0mg/L三个时间组(24h,48h,72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29±1.88)%、(44.73±2.69)%、(61.25±1.43)%;且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蛋白免疫印迹实验中,随着浅蓝菌素作用时间的延长,PC-3细胞中的FAS蛋白水平表达量明显减少,药物作用时间与细胞中蛋白水平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浅蓝菌素能抑制PC-3细胞生长,且其呈现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 IL-1β对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MMP-2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娜;朱运奎;李继东;刘杜娇;刘卫;李超然

    目的:建立人肺成纤维(HFL)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模型,探讨IL-1β对HFL细胞 MMP-2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HFL细胞建立三维立体培养模型,随即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用不含IL-1β的DMEM培养,实验组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的IL-1β(10,20 ng/ml)的DMEM培养液,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培养24、72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应用明胶酶谱法测各组MMP-2的表达情况;利用MMT比色实验观察IL-1β对HFL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观察三维胶原立体培养中细胞生长情况,HFL细胞均悬浮生长于胶原中,细胞在胶原内几乎不分裂,呈单细胞生长.各实验组的HFL细胞在不同浓度的IL-1β作用下,细胞表达的MMP-2有差异(P<0.05),且随着IL-1β浓度的增大,表达MMP-2的量增加.IL-1β可促进HFL细胞的增殖(P<0.05),且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随着IL-1β的浓度升高,其对HFL细胞促增殖的作用越明显.结论:IL-1β可能参与调节肺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MMP-2及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肺癌的侵袭和转移.

  • 三氧化二砷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余桂芳;陈益民;严跃红;曾文铤;朱科伦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黏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人肝癌SMMC-7721细胞经As2O3作用前后对基底膜黏附能力的影响;Transwell膜侵袭系统观察SMMC-7721细胞经As2O3作用前后游走与穿透基底膜能力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人肝癌细胞经 As2O3作用前后CD44V6表达的改变.结果:As2O3能显著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与marigel的黏附、抑制细胞游走与穿透基底膜的作用(P<0.05),能抑制人肝癌细胞CD44v6的表达(P<0.05).结论:As2O3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其抑制作用可能与CD44v6的表达下调有关.

  • 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大肝癌163例疗效分析

    作者:庞军;陈浩涛;陈燕;李长青

    目的:探讨全身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超级γ刀(SGS-I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大肝癌163例,根据肿瘤的位置、临床靶体积、病人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及调整剂量分布.肿瘤体积56.9-2697.0cm3,等剂量曲线50%-60%,周边照射总剂量33-40Gy,分割处方剂量3.3-5.0Gy,重复治疗8-12次,5次/周.结果:治疗前肝区胀痛不适等98例,治疗结束后1-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59例(60.20%),部分缓解30例(30.61%),9例无效(9.18%),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0.82%;163例病人治疗后2-3个月复查CT或MR,肿瘤CR 17例(10.43%),PR 79例(48.47%),NC 57例(34.97%),PD 10例(6.13%),总有效率93.87%.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71.17%和58.90%.结论:全身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大肝癌临床效果确切,副反应较轻.

  • 妊娠合并肝血管肉瘤破裂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作者:贾旭春;颜临丽;李增山

    目的:报道1例妊娠合并肝脏血管肉瘤破裂,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妊娠合并肝血管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肝血管肉瘤无特殊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镜下肿瘤组织由大小不一、互相吻合管腔构成,部分区域瘤细胞沿肝窦浸润性生长,管腔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表达CD31、CD34、FACTOR VIII.结论:肝血管肉瘤为罕见疾病,合并妊娠未见报道.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进行化疗及放疗,胎儿应结合孕期综合处理.

  • DOG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郝旺;隋杏玲;孙秀威

    目的:探讨DOG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3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和43例其他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DOG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OG1表达率及其与GIST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63例胃肠道间质瘤中DOG1阳性53例(84.13%),43例对照组中DOG1 阳性5例(11.63%),两者间有明显差异(P=0.000); DOG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危险度分级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DOG1蛋白在GIST中呈高表达,作为胃肠道间质瘤敏感的、特异的标志物,可在胃肠道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至少可作为CD117的有力补充.

  • TSG101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关系研究

    作者:艾小顺;刘友富;戎正;董伟;张加满;吴志宏;张永玺;谢伟峰;彭海仙;章载良;宋斌

    目的:研究肿瘤易感基因101(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TSG101)在原发性胃癌、癌旁及其对应转移灶中表达情况,及与胃癌临床参数特别是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SG101蛋白在67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及其中28例转移灶中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转移及非转移性胃癌原发灶中表达水平的差异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在所有67 例原发灶与28例转移灶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TSG101在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其对应癌旁组织 (P<0.05);在原发灶中阳性表达率与其分化及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及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原发灶(P<0.05).结论:TSG10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及转移呈正相关,提示可能在胃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阴茎癌32例诊治体会

    作者:向从明;李光;孙健;丁锡奇;邓圆圆

    目的:探讨阴茎癌有效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状细胞癌29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恶变2例,疣状癌1例.31例行手术治疗,首次治疗行单纯肿瘤切除+包皮环切术+放疗3例,阴茎部分切除术27例,阴茎全切+尿道会阴部造口术1例,其中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4例.结果:28例获得随访,行单纯肿瘤切除+包皮环切术中1例于手术后3年复发和2例于手术后3月复发而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者2年和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82%和45%,行阴茎全切除术者随访6年至今仍健在.结论: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阴茎癌合理有效的方法,且应尽早治疗.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应积极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 Bub1和p5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刚强;周海亚;朱瑞

    目的:了解胃癌中Bub1和p53表达情况,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初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中Bub1和p53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Bub1的阳性表达低于正常黏膜中Bub1的阳性表达(P<0.05).Bub1的阳性表达与胃癌分化、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后生存时间有关(P<0.05).正常黏膜中p53表达均为阴性,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基因Bub1和p53表达异常是胃癌产生的机制之一,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是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 大肠肿瘤中Ezrin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颖;杨向红;高霭峰;林连捷

    目的:检测大肠癌及大肠腺瘤中Ezrin蛋白的表达,了解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Ezrin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Ezrin在大肠癌、大肠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 (43/62)和40.0%(4/10),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32.6%(15/46),正常大肠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7%(1/15).Ezrin的表达在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癌之间、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之间以及癌旁组织和大肠癌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而癌旁组织和大肠腺瘤之间Ezrin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Ezrin在大肠癌转移组及未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7%(26/29)和51.5%(17/33);转移组阳性表达率高于未转移组(P<0.05);大肠癌组织中Ezr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均无关( P>0.05).结论:Ezrin的表达增高与大肠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 肠道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改变

    作者:哈英娣;高小莉

    目的:了解肠道胃肠间质瘤(gastr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的特殊临床病理改变.方法:收集31例肠道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每例常规光镜切片观察,作免疫组化CD34、CD117、SMA 、S100、CKp标记.结果:肠道胃肠间质瘤临床症状以腹痛、肿块、便血为主.分布在十二指肠、小肠和直肠.以高危险度胃肠间质瘤为主.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以CD34和CD117阳性为主.结论:肠道胃肠间质瘤临床症状与肠恶性肿瘤相似,诊断依据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标记,并以此判断肿瘤的危险度.

  • HIF-1α和PTEN基因在肾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伟;杨文增;申岩;张彦桥;马涛;崔振宇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与HIF-1α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肾细胞癌、40例癌旁肾组织,10例非瘤正常肾组织中PTEN及HIF-1α的表达,将表达结果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转移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TEN蛋白表达与肾癌Robson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HIF-1α蛋白表达与肾癌Robson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TEN阳性表达组HIF-1α阳性表达率为42.3%,PTEN阴性表达组HIF-1α阳性表达率为85.7%,两者显著负相关(r=-0.419,P<0.01).结论:PTEN及HIF-1α的表达与肾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浸润进展的指标.

  • Ezrin、CD44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与意义

    作者:谢宇;金霞;吴胜其;周晓

    目的:探讨ezrin、CD44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与14例正常膀胱组织中ezrin、CD44的蛋白表达.结果:ezrin、CD44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ezrin、CD44的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ezrin、CD44蛋白表达的阳性表达随着膀胱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P<0.05).ezrin、CD44的蛋白表达在膀胱移形细胞癌中有相关性.结论:ezrin、CD44在BT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zrin、CD44在膀胱移形细胞癌的发生、进展中可能有协同性.ezrin可作为诊断、判断预后、指导治疗、随访检测的指标.

  • 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156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虞晓林;罗卫华;李昌林;蒙荣钦;张光宇;王阳;周国懿

    目的:观察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6例中晚期胰腺癌,采用体部伽玛刀治疗.根据病灶的形状,大小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治疗次数及分次剂量,取50%-6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靶区,单次剂量300-450CGY,治疗10-14次,每日一次,总剂量4000-4500CGY.结果:治疗结束后2-6月CT复查156例,肿瘤完全缓解20例(12.8%),部分缓解114例(73.1%),稳定16例(10.3%),进展6例(3.8%),治疗后随访生存6月138例(88.5% ),生存12月 63例(40.4%),24月以后生存18例(11.5%).体部伽玛刀治疗未见穿孔、大出血、持续高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较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志军;高亚丽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45 例进展期胃癌(AGC) 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 方案化疗,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d1;卡培他滨2000mg/m2,分2次口服,d1-14,21 天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45例中有43 例可评价疗效,获完全缓解(CR)1 例(2.33%),部分缓解(PR) 25 例(58.14%),无变化(SD)14 例(32.56%),进展(PD)3 例(6.98%).对所有患者随访12 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5.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OS)11.6 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外周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等,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XELOX 方案治疗AGC有一定疗效,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uP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莹;陈洪生

    目的:研究尿激酶纤维溶酶原激活剂(Urinary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对大肠癌原发灶、腺瘤、正常大肠黏膜、淋巴结转移灶、肝转移灶进行uPA的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uPA在正常大肠黏膜、腺瘤、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依次上调;uPA随着肿瘤浸润深度、恶性程度、Dukes分期升高表达上调;uPA在伴有淋巴结转移和(或)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高于不伴有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uPA的过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uPA可以作为大肠癌伴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

  • 超声引导粗针活检及触诊下细针活检对颈部肿块的诊断对比观察

    作者:张晴;季秀珍;何英;吴志军;吉志固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粗针活检(14G-18G)与触诊下普通细针穿刺抽吸活检(20-22G)对颈部肿块诊断的价值.方法:124例颈部肿块患者中68例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另56例行触诊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将二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所取组织能作出明确的细胞学或(和)组织学病理诊断者为取材满意,否则为不满意.结果:粗针活检68例,平均进针2.4次/例,满意率98.5%;细针56例,每例进针1次,满意率64.3%.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一样安全,且所取标本较大、完整,有利于病理科处理和组织学分型,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VEGF与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邓志勇;李海;张阳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Ki-67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Ki-67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2.7%(29 /55),Ki-67增殖指数为(11.07 ±3.84)%.VEGF 蛋白的阳性率、Ki-67增殖指数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淋巴结转移、被膜的侵犯逐渐增加.结论:VEGF、Ki-67蛋白表达异常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或发展中起一定作用.VEGF、Ki-67蛋白的联合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预后的判断及对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高频超声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安源;陈翠兰;林从尧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进行评估,用高频超声诊断并测量淋巴结,记录形态、回声、大小、部位,结果由病理证实.结果:77例甲状腺癌患者中45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绝大多数转移淋巴结为圆形,无淋巴门的低回声结节.淋巴结的形态对提示转移较为可靠,圆形、纵横径比小于2的低回声淋巴结常提示转移.在转移性病灶中无淋巴门,内部有囊变或钙化明显较良性多见.转移性淋巴结更多位于颈部下1/3处.结论: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 奈达铂每周方案同期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素明;陈志仁;丘全胜;郭明江;司徒慧晶

    目的:探讨周剂量奈达铂化疗同步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奈达铂同期适形放疗组(CRT组)和单纯适形放疗组(RT组).RT组患者仅行适形放疗,CRT组患者在适形放疗的基础上加用奈达铂.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鼻咽部肿块残存率:CRT组为 12.2%(5/41),RT组为20.0%(8/40);颈部肿块残存率:CRT组为17.1%(7/41),RT组为37.5%(15/40),CRT组明显低于RT组(P<0.05);CRT组和RT组 1、3 年生存率分别为 92.7%(38/41)、75.6%(31/41)和92.5 %(37/40)、70.0%(28/40)(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和Ⅲ度口腔黏膜反应.结论:小剂量奈达铂每周化疗同步放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颈淋巴消除率,其不良反应可接受.

  • hMLH1和hMSH2蛋白在梨状窝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

    作者:郭淼;张超;芦二永;赵晓

    目的:探讨梨状窝癌手术切缘的安全范围.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梨状窝癌组织、癌旁3mm、5mm、10mm和20例正常喉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结果:hMLH1和hMSH2蛋白的阳性表达按癌组织、癌旁3mm、5mm、10mm和正常喉组织的顺序依次递增,越靠近正常组织,阳性表达越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梨状窝癌手术可以选择距肿瘤10mm作为安全切缘参考标准.

  • 胶质瘤中肿瘤干细胞的分布及与p53、MGMT的关系

    作者:柯金;胡喜梅;周水阳;何杰;朱海清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及其与p53、MGMT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标本中CD133和 p53、MGMT蛋白的表达.结果:CD133在各病理级别的胶质瘤中均有表达,高恶性度组中CD133表达高于低恶性度组(P<0.05).在CD133阳性组中p53、MGMT的表达明显高于CD133阴性组(P均<0.05).结论:不同恶性程度的胶质瘤标本中均存在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 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吴海波;牛俊扬

    目的:探讨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superficial cervicovaginal myofibroblastoma,SCV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超微结构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阴道的SCVM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结果:患者,女,48岁.在无任何症状下常规体检时妇检发现阴道前壁有一包块.临床诊断为囊肿.肿瘤大小3.5cm×2.5cm×2cm,境界清楚,无包膜,切面灰白色,胶冻状.镜下见瘤细胞形态较一致,呈梭形或星形,胞质红染,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细胞的排列结构多样,常见的为束状和席纹状排列.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1/10HPF,不见坏死.散在有炎细胞浸润,主要为肥大细胞.肿瘤内散布有薄壁血管,在中央区较周边区密集,血管周围没有细胞聚集现象,血管壁无玻璃样变性.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弥漫性表达vimentin、desmin、ER、PR和CD34,不表达α-SMA、S100、HMB45、CD31、CD57、CK.电镜观察见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肿瘤完整切除后随访半年无复发和转移.结论:SCVM是一种发生于女性下生殖道少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约1/3病例与他莫昔芬或激素治疗相关.免疫标记和电镜观察均显示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组织学上应与多种梭形细胞肿瘤鉴别.

  • 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Ki-67及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李淼;闫风彩;钱智;刘勇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Survivin、Ki-67及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3例宫颈癌,2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2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Survivin、Ki-67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从慢性宫颈炎组到宫颈癌组,Survivin、Ki-67及VEGF表达率逐渐升高.Survivin、Ki-67及VEGF的表达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相关.同时Survivin、VEGF的表达又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Survivin 表达与Ki-67及VEGF表达呈正相关(r1=0.671,P<0.01;r2=0.738,P<0.01).结论:Survivin、Ki-67及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宫颈癌的局部浸润活性和转移潜能,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 上皮性卵巢肿瘤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作者:陈冬丽;张健;李莉;刘永珍;张春莲;陈双郧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肿瘤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对62例上皮性卵巢癌、21例交界性囊腺瘤及30例良性囊腺瘤的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标本中RASSF1A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卵巢交界性囊腺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58.06%、42.85%)显著高于卵巢良性囊腺瘤组织 (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细胞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 而与组织类型和患者年龄及绝经与否无相关性(P>0.05);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下降一致.结论:卵巢癌组织中存在RASSF1A基因启动子CpG岛的异常甲基化,可能和该蛋白表达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导致该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

  • 宫颈癌Ⅲb期同步热放化疗三联疗法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马爱平;钟三姣;李菲

    目的:观察同步热放化疗三联疗法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0例宫颈癌Ⅲb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深部热疗加同步放化疗组(实验组)和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放疗第1d开始行化疗,顺铂40mg/ m2 静脉滴注1d,化疗6个周期,每周重复;实验组:放化疗方法同对照组,于化疗当天行盆腹腔深部热疗,每次60分钟,每周1次,共4次.于热疗后1小时内行放射治疗.结果:两组放疗后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热放化三联疗法治疗晚期宫颈癌可提高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宫颈小细胞癌9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付欣;王瑞安;李擒龙

    目的:提高对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的认识.方法:收集9例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其中5例为全子宫切除标本,另外4例为宫颈活检标本.结果:患者年龄34-60岁,平均43岁.患者主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或无阴道异常排液,伴有头晕、低热或乏力等为主要症状.专科检查:阴道通畅,可见少量的血性分泌物,宫颈管扩张、增大,宫颈管内或宫颈外口处可见新生物.结论: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是一种宫颈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 湿润烧伤膏联合利多卡因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吕耕苏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2%利多卡因湿敷对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将286例化疗患者随机分观察组146例和对照组140例,观察组化疗期间使用湿润烧伤膏外涂,每日4-6次,2%利多卡因湿敷每日2次,每次1小时;对照组化疗期间静脉未进行特殊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55.71%,观察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2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湿润烧伤膏联合2%利多卡因湿敷能有效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 舒适护理在宫颈癌后装治疗中的应用与体会

    作者:曾秀良

    60例宫颈癌患者在后装治疗前、中、后进行了舒适护理,它使所有患者愉快、顺利地完成了后装治疗.舒适护理效果满意,丰富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提高了患者治疗中的舒适度,也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

  • 全程护理服务模式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唐忠敏;陈丽君;黎容清;熊每珠;韩忠秀;张小明;邝刚坚;梁小园;江岱琪

    目的:探讨应用全程护理服务模式和常规护理服务对患者关于鼻咽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不同影响.方法:对80例初诊的鼻咽癌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服务模式,出院前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实施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患者(实验组)对鼻咽癌6项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基本了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全程护理服务模式采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达到自我照顾、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 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作者:刘娟;任爱红;张芳钧

    目的:研究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提高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比两组术后第18天功能锻炼达标情况.结果:经统计学检验两组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能有效提高达标率,显著降低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

  • 肿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陆春伟;佟海侠;陆美言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旨在了解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变,为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肿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CD4+CD25high T细胞及CD4+ CD25+ Foxp3+Treg 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和CD4+CD25high T细胞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增多可能是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抑的重要原因之一;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肿瘤患者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胃小细胞癌并肝脏骨骼转移1例

    作者:李旭;廖子君;郭亚焕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以"纳差半年,间断黑便3月"之主诉入院.上腹部触诊稍有不适,余未及明显异常.胃镜提示"胃癌",全腹部CT提示"肝脏多发转移瘤,胃壁局部增厚";ECT示"腰4椎体骨代谢轻度增高";病理检查为"胃体"小细胞癌,免疫组化 Syn(+)、CgA(-)、CK20(-)、Villin(-)、CK5/6(-).

  • 蝶窦涎腺嗜酸细胞癌1例报道

    作者:苏勤军;夏苗

    嗜酸细胞腺癌又称恶性嗜酸细胞腺瘤及恶性大嗜酸粒细胞瘤,是与嗜酸细胞腺瘤相对应的、罕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人体许多部位, 如乳腺、甲状腺、胰腺、腮腺和皮脂腺[1]等,临床上极少见,发生于涎腺的嗜酸性细胞癌报道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

  • 肺癌患者口服易瑞沙诱发DIC1例报告

    作者:柯庆华;周世琼;苏小岩;刘珍;张文涛;杨继元

    1 病例报告患者,女 ,66岁.头晕头疼2月,伴左侧胸背部疼痛.于2008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头部闷胀疼痛不适,无明显恶心、呕吐,无咳嗽、咯血、发热,伴左侧胸背部间断性疼痛,2008年5月18日于外院就诊,肺部CT示"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CA 125349.25u/ml,肝胆脾、腹膜后、肾上腺、子宫附件B超"未见明显异常".体检发现,右锁骨上可及3cm×2cm大小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右锁骨上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淋巴结转移性腺癌".

    关键词: 肺癌 易瑞沙 DIC
  •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欣红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生活质量及肿瘤的疗效.方法:将61例有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二组,治疗组(31例)给予唑来膦酸4mg,4周重复一次,共4-6周.第二天开始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和(或)9-15MEV电子线照射.放疗剂量:常规分割2.0Gy/次,5次/周,DT40-50 Gy;大分割照射3-5 Gy,3-5次/周,DT20-30Gy.对照组(30例)仅行唑来磷酸治疗,方法及剂量同上.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6.7%和76.7%(P<0.05),活动能力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分别为80.6%和56.7%(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恶心、发热和肌痛,多为Ⅰ、Ⅱ级.结论:唑来磷酸与放疗联用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有明确的止痛作用,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

  • 穴位埋线配合以痛为腧针刺法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斌;张霄峰;那立岩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配合以痛为腧针刺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癌痛患者13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穴位埋线配合针刺+三阶梯疗法)72例和对照组61例,疗程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癌痛缓解情况.结果:试验组对轻、中度、重度癌性疼痛的有效率分别为 93.33%、82.35%、62.5% ;对照组分别为83.33%、61.29%、66.67%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72%和70.49%,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穴位埋线配合以痛为腧的局部取穴针刺法对癌性疼痛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且优于三阶梯的药物止痛效果.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