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乳腺癌化疗的药理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董宁宁;周艳华;吴咏冬

    化学治疗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个体在化疗疗效及毒性反应方面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药物代谢酶基因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种差异,指导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本文就乳腺癌化疗的药理遗传学研究进行综述.

  • 新型肿瘤标记物-循环mi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现况

    作者:刘帅帅;单鹄声;闻旭阳;葛秀红;康慢慢;山顺林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临床上亟需找到更可靠的生物标记物作为诊断及预后指标.目前研究发现循环miRNA的变化与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部分循环miRNA可能作为肝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本文就循环miRNA的发现、来源、功能、检测方法及在PHC中的关系做一综述.

  • 卵巢囊性腺纤维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作者:陈继明;高红艳;李沁

    卵巢囊性腺纤维瘤(ovary cystadenofibroma,OCAF)临床少见,好发于育龄妇女,年轻妇女是此病的高发人群.该病在单侧卵巢者居多,双侧较少,来源以浆液性为主,病理性质多为良性,其次为交界性,恶性相对少见.本文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

  • CDK6及E2F-1参与细胞周期调控pRb通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瑞;达林泰;乌兰其其格

    目前肿瘤的本质被认为是一种细胞周期病,细胞周期的调控是一种受多条件限制、由多因素参与的复杂并且精细的过程,其经典途径包括pRb途径及p53途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均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细胞周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核转录调节因子E2F-1均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RB通路,在G1期向S期转换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现有研究已证实,在人体的很多肿瘤中CDK6、E2F-1表达均呈现异常,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因此,进一步了解二者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在不同类别肿瘤中的表达异常对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大意义.

  • 调节性T细胞及CD39-CD73-腺苷通路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戚宁;王东亮;张艳桥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种重要的CD4+T细胞,在维持体内免疫系统平衡和抵抗外来抗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肿瘤微环境中,其主要通过细胞间的接触抑制和表面分子及分泌细胞因子等途径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近些年研究发现,Treg上一个重要的分子通路:胞外酶CD39-CD73-腺苷通路,通过CD39和CD73的协同作用,ATP被分解产生大量的腺苷,腺苷通过抑制CD4+T、CD8+T和自然杀伤细胞等效应淋巴细胞而发挥着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进而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此外,大量的体内外实验显示,运用单克隆抗体等CD39的抑制剂,特异性阻断CD39的促肿瘤作用,抑制了Treg细胞的抗肿瘤免疫作用,为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另一安全有效的途径.本文将就Treg和腺苷通路的发生机制及抗CD39的免疫治疗进行系统综述.

  • 铂类药物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作者:马丽;张清媛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作为乳腺癌的一个亚型,其复发率较高而总生存率低.尽管其对于包含蒽环类和紫衫类药物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反应显著,但预后较差.目前尚未发现专门的分子及化疗药物作用靶点.铂类并非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常规用药,本文对铂药物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细胞生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悦;李兴德;韩立杰;朱中成;王明;李宝辉

    目的:通过对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细胞生物疗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了解该治疗方法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意义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同步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交替DC-CIK免疫治疗组、同步放化疗序贯DC-CIK免疫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免疫水平以及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同步放化疗交替DC-CIK细胞免疫治疗能够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以及临床有效率,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步放化疗交替DC-CIK细胞免疫治疗以及同步放化疗序贯DC-CIK细胞免疫治疗均能够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水平.此外,同步放化疗交替DC-CIK细胞免疫治疗能够降低单纯同步放化疗导致的粒细胞水平降低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但可能导致患者发热的发生.结论:同步放化疗交替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较单纯同步放化疗具有优势.

  • 培美曲塞与顺铂化疗联合苦参治疗胸膜间皮瘤18例报道

    作者:彭春燕;彭清臻;厉银平;刘桂霞;谢志斌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与顺铂静脉化疗同时联合苦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MPM)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胸腔镜确诊MPM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使用培美曲塞500mg/m2,d1;顺铂75mg/m2,d1-3;每21天重复.同时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尽胸腔积液,苦参注射液40ml胸腔注入,每隔4天重复注射.结果:18例患者中,CR 4例,PR 8例,SD 4例,PD 2例.总有效率为66.67%,疾病控制率为88.89%,肿瘤进展时间为7.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3个月,1年生存率为43.85%.16例(88.89%)胸腔积液得到控制.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热、胸痛及皮疹等,对症支持处理后均可恢复.结论:培美曲塞与顺铂静脉化疗同时苦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MPM合并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27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

    作者:蔡园园;尤庆山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ementional conformal radiiation therapy,3-DCRT)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4年12月-2007年12月由我院放疗科收治的经三维适形放疗的127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放疗35例,放疗加化疗92例.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的中位照射剂量为64.6Gy,转移灶的中位照射剂量为53.2Gy.评价其疗效、毒副作用、中位生存时间、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全组总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0%、49%、12%、7%,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有效率82.7%.骨转移有效疼痛缓解率93.18%(CR 15例,PR 26例,NR 3例).治疗中1例肝转移患者出现Ⅰ级放射性肝炎;1例脑转移患者在治疗之后一个月出现头痛、恶心、呕吐,2例骨转移患者出现Ⅲ度骨髓抑制.无放射性肺炎发生.COX分析显示生存率与KPS、联合化疗、原发灶放疗、放疗剂量、病理类型、转移器官数目有关;而性别、年龄、伴有合并症及转移灶部位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结论:3-DCRT可延长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一般状况佳、原发灶控制、高剂量放疗、联合化疗、腺癌、转移器管数目少是Ⅳ期NSCLC长期生存的主要影响因素.

  • 丹参酮ⅡA对TP治疗NSCLC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谢琼;曾柏荣;何欣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TP治疗NSCLC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TP方案配合丹参酮ⅡA,对照组只使用TP方案化疗,观察两个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6.25%,CR 1例、PR 8例、SD 6例、PD 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37.50%,CR 0例、PR 6例、SD 2例、PD 8例,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RP量变化:治疗组平均MRP量(4.4425±1.02896)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MRP量(5.1081 ±0.72629) ng/ml(P <0.05).两组毒副反应相当均能耐受,生活质量没有差异性变化(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提高TP治疗NSCLC的疗效,分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RP的表达有关.同时,丹参酮ⅡA不能显著改善NSCLC化疗后的生活质量,也不会增加TP治疗NSCLC的毒副反应,是临床上可以选择的肺癌化疗增效、安全的药物之一.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付兵;黄雯;王康霞;王明元;徐方贵;黄春开;王星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晚期食管鳞癌相关性贫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将72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以及常规抗贫血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每次104IU,皮下注射3次/周,疗程8周,然后比较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相比较,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比容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相比较,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比容没有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比容同期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在第8周控制贫血有效率为72% (26/36),而对照组仅为19.4% (7/3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KPS评分较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近期疗效、临床获益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无明显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治疗组有3例出现低热、头晕以及乏力,1例高血压伴头疼.结论:应用重组人EPO可以有效的治疗食管鳞癌相关性贫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非小细胞肺癌中miRNA-14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伟;张潍;刘伟良;王勇;王辉;张晋;乔哲

    目的:探讨miRNA-14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eal time-PCR法对54例非小细胞患者,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miRNA-141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由2-△△CT处理,并分析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在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miRNA-14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显著相关(P<0.05).而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吸烟史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141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密切相关,miRNA-141有可能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之一.

  • 伊班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痛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许勇飞;邓文英;李宁;罗素霞

    目的:对比分析首剂负荷剂量及常规剂量伊班膦酸钠(ibandronate)治疗肺癌转移性骨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首剂负荷剂量组)和B组(首剂常规剂量组)各20例.A组首剂给予负荷剂量,即伊班膦酸钠6mg+ 0.9%氯化钠100ml静滴15min以上,每天1次,连用3天,以后每4周重复给予1次维持剂量6mg.B组首剂给予常规剂量,即第1天给予伊班膦酸钠6mg+ 0.9%氯化钠100ml静滴15min以上,第2天及第3天只给予0.9%氯化钠100ml静滴15min以上作为对照,以后剂量及用法同A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止痛起效时间、止痛维持时间、用药3个周期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止痛起效时间:A组平均(2.4±1.09)天,B组平均(7.7±1.8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疗效维持时间:A组平均(22.9±8.27)天,B组平均(16.3±3.5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A组85%,B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首剂负荷剂量给药止痛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无严重毒副作用,耐受性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转移性骨痛,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骨痛治疗的一个新选择.

  • 脾多肽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谢小卫;李卫玲;赵金;南永刚;杨怡萍;石雪芹

    目的:观察脾多肽联合放疗对中晚期食管癌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放疗同期联合使用脾多肽)和对照组(单纯放疗).分别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客观有效率91.43%,对照组客观有效率71.43%.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毒副作用相似(P>0.05).结论:脾多肽联合放疗可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但不减轻毒副作用.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EGFR基因突变循环DNA检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开云;熊敏;徐城林;周云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EGFR基因突变循环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血清及组织标本DNA,检测DNA EGF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1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EGFR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9号外显子突变11例,21号外显子突变8例,血清总检出19例,检出率为15.3%.组织样本中EGFR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9号外显子突变27例,21号外显子突变13例,血清总检出40例,检出率为32.3%.在组织样本中,79例男性EGFR基因突变检出14例,比例为17.7%;45例女性EGFR基因突变检出26例,比例为57.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76例吸烟史患者检出突变16例,比例为21.1%;48例无吸烟史者检出突变24例,比例为50.0%,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样本检测中结果与组织样本基本吻合,在性别和吸烟史方面患者基因突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癌症分期及类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循环DNA检测EGFR基因突变与肿瘤组织检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对肺癌患者的诊断、筛查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临床检测提供方便、有效的诊断方法.

  • Sema3A在胃癌增殖和侵袭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骞佩;王亚芳;庞海林;张贺龙;刘理礼

    目的:探讨Sema3A在胃癌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构建Sema3A正义表达载体,经慢病毒包装,感染胃癌高转移潜能MKN-28M细胞,获得外源性稳定表达的Sema3A胃癌细胞株.利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凋亡实验观察Sema3A过表达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Se-ma3A过表达对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慢病毒包装Sema3A正义表达载体转染人胃癌细胞MKN-28M后,有效增加了Sema3A基因的表达.Sema3A慢病毒包装载体感染MKN-28M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生长、增殖速度明显减慢(P<0.05),克隆形成率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体外侵袭试验表明外源性上调Sema3A显著降低了高转移细胞系MKN-28M的侵袭转移能力(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外源性过表达Sema3A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上调Sema3A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了胃癌高转移系MKN-28M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抑制了侵袭转移能力,提示Sema3A在抑制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SEMA3A 胃癌 增殖 转移
  • MicroRNA-21对食管鳞状上皮癌细胞TE-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黄珊;陈鑫;马红兵;惠蓓娜;张丽;马海琳;张晓智

    目的:食管鳞状上皮癌TE-1细胞中microRNA-21(miR-21)高表达,本研究探讨miR-21对TE-1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转染miRZip-21慢病毒,持久抑制TE-1细胞中高表达的miR-21,将由此获得的稳定细胞系命名为anti-miR-21细胞系,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以TE-1细胞作为对照.细胞增殖实验检测anti-miR-21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及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克隆形成实验及细胞毒性实验分别观察放射线及药物敏感性变化.结果:Anti-miR-21细胞的相对增殖率较对照组TE-1细胞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及迁移实验显示穿过小室的anti-miR-21细胞较TE-1细胞分别减少51.97%及6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显示anti-miR-21细胞较TE-1细胞的迁移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克隆形成实验分析显示anti-miR-21细胞的D0值(2.73Gy vs 3.60Gy)和Dq值(1.25Gy vs 2.75Gy)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性实验显示anti-miR-21细胞在顺铂及氟尿嘧啶各个梯度浓度下细胞存活率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1影响食管鳞状上皮癌TE-1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miR-21表达后,降低了TE-1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同时增加了其对放射及化学药物的敏感性.MiR-21可能成为食管鳞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叶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利;杨农;邱霞;杨国荣;曾若兰;黄俊辉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亲本细胞株(MCF-7)及耐多柔比星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中叶酸受体(FOLR)的表达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叶酸对MCF-7细胞及MCF-7/ADR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检测MCF-7细胞及MCF-7/ADR细胞中FOLR和mdr-1 mRNA的表达水平;PCR-RFLP方法检测MCF-7细胞及MCF-7/ADR细胞中MTHFR基因C677T及A1298C基因多态性.结果:当叶酸≥270nmol/L时,MCF-7和MCF-7/ADR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数增加.在MCF-7细胞中S期细胞数在叶酸≥270nmol/L时显著减少(P<0.001);在MCF-7/ADR细胞中S期细胞数在叶酸≥30nmol/L时开始显著减少,且随着叶酸浓度升高,S期细胞数减少更显著(P<0.001).在两株细胞中,FOLR和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MTHFR的C677T基因多态性及A1298C转录水平无差异;但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反应后,MCF-7细胞的MTHFR基因有A1298C及C677T两种基因多态性;而MCF-7/ADR细胞MTHFR基因只存在C677T基因多态性.结论:叶酸对MCF-7和MCF-7/ADR细胞的DNA合成均有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在MCF-7/ADR细胞中更显著,可能通过阻断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实现.在MCF-7/ADR细胞MTHFR A1298C基因多态性消失,可能与MCF-7细胞耐药相关.

  • 兔肝VX2瘤两种介入性热化疗方法的对比实验研究

    作者:刘毅勇

    目的:研究两种经动脉热灌注化疗方法对兔肝VX2移植瘤的热化疗的协同效率.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肝VX2肿瘤模型,经股动脉插管,导管头置于兔肝动脉,DSA证实肿瘤供血动脉后,分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常温100ml生理盐水+阿霉素(ADM)灌注、60℃热生理盐水100ml+阿霉素连续灌注、60℃热生理盐水100ml+阿霉素间歇性灌注.灌注过程中,测量两60℃热灌注化疗组肿瘤组织内43℃-45℃持续时间,灌注后即时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内阿霉素浓度.结果:灌注后肿瘤组织内阿霉素浓度(μg/ml):60℃间歇性热灌注化疗组为17.622±1.368,60℃连续热灌注化疗组12.013 ±2.237,常温灌注化疗组11.519±1.225.60℃间歇热灌注化疗组高于60℃连续热灌注化疗组(P<0.05),60℃连续热灌注化疗组高于常温灌注化疗组(P>0.05).瘤体温度43℃-45℃持续时间(min):60℃间歇性热灌注化疗组为11.3±3.3,60℃连续热灌注化疗组4.1±2.7,60℃间歇性热灌注化疗组为60℃连续热灌化疗组近3倍.两60℃热灌注化疗组兔的呼吸、心率、体温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动脉间歇性热灌注化疗方法是一种更有效的介入性热化疗方法.

  • ALA-PDT治疗对瘢痕癌体外培养细胞中MMP-9、MMP-13及TIMP-1水平的影响

    作者:徐静;乔喜婷

    目的:研究ALA-PDT治疗对瘢痕癌体外培养细胞中MMP-9、MMP-13和TIMP-1的影响.方法:将瘢痕癌体外培养细胞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组、高浓度ALA-PDT治疗组、低浓度ALA-PDT治疗组、光动力治疗组.对高浓度ALA-PDT治疗组、低浓度ALA-PDT治疗组、光动力治疗组分别进行干预治疗.于治疗后24h和48h采集样本,进行RT-PCR实验和ELISA实验.结果:治疗组中MMP-9、MMP-13的表达水平在ALA-PDT治疗后24h和48h的瘢痕癌体外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治疗组中TIMP-1的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高浓度治疗组与低浓度治疗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ALA-PDT治疗可改变瘢痕癌体外培养细胞中MMP-9、MMP-13和TIMP-1的表达,使MMP-9/TIMP-1及MMP-13/TIMP-1之间的比例上调.

  • 呫吨酮并吡啶衍生物XP-15抗人肺癌A549细胞的作用

    作者:车冠华;蒋君男;陈毅飞;齐娜;覃江克;戴支凯

    目的:观察9-(2-吗啡啉乙酰胺基)-7H-吡啶并(4,3-c)呫吨-7-酮(XP-5)抗人肺癌A549细胞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细胞克隆实验观察XP-15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PI/Hoechest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钙和线粒体膜电位.Real time PCR检测Bad和金属硫蛋白1A(metallothionein 1A,MT-1A)mRNA的表达.结果:XP-15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能诱导细胞凋亡.与阴性对照组比,XP-15作用后,A549细胞的细胞内钙和线粒体膜电位均降低、MT-1A mRNA的表达上调,而Bad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XP-15具有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内钙和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 GS-Rg3联合GEM对肝癌HepG2细胞株及其VEGF的影响

    作者:孙海凤;阮之平;姚煜;南克俊

    目的:探讨GS-Rg3、吉西他滨及GS-Rg3与吉西他滨联合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的影响,研究GS-Rg3作用HepG2细胞后VEGF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epG2细胞对GS-Rg3、吉西他滨及GS-Rg3联合吉西他滨的药物敏感性差异.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epG2细胞中VEGF的表达.结果:GS-Rg3和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用药对HepG2细胞的增殖呈抑制作用且呈现时间与浓度的依赖性,并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联合组凋亡诱导作用强于单药组(P<0.05).GS-Rg3能下调HepG2细胞中VEGF的表达.结论:GS-Rg3与吉西他滨联合对肝癌HepG2细胞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发挥抗癌作用.

  • 表达SIRPα-Fc的基因-溶瘤腺病毒对胆管癌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巩睿智;吕赛群;马宜冬;左明辉;叶真龙;朱海莉;吴红平;施军霞;李林芳

    目的:研究表达SIRPα-Fc融合基因的基因-溶瘤腺病毒SG655-SF对胆管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信号调节蛋白α(signal regulatory proteinα,SIRPα)突变体CV1与人IgG1 Fc段融合(简称SF),构建SF编码序列(基因).将SF基因插入条件增殖型腺病毒载体SG655,构建基因-溶瘤腺病毒SG655-SF.重组病毒经鉴定正确后,经扩增、滴度测定,感染293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间接免疫荧光检测293细胞表达的SF蛋白对胆管癌细胞的结合能力.噻唑蓝(MTT)法测定病毒对胆管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建立人类胆管细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用SG655-SF治疗,观察疗效.取肿瘤组织进行切片检查,验证其抗肿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SF表达框、基因-溶瘤腺病毒SG655-SF.SG655-SF感染293细胞后,能高效表达SF蛋白.293细胞表达的SF蛋白能有效结合CD47高量表达的胆管癌细胞株EH-CA1-T、EH-CA1-Y.SG655-SF能有效杀伤胆管癌细胞.SG655-SF可以有效抑制肿瘤在裸鼠体内生长.肿瘤组织切片检查提示有肿瘤坏死和病毒浸润.结论:基因-溶瘤腺病毒SG655-SF具有良好的抗胆管癌活性.

  •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射波刀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观察

    作者:刘建民

    目的:评估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射波刀治疗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2007年12月-2011年7月有75例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分期为T3-4期,随机分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射波刀治疗(联合组,40例)和单纯射波刀治疗(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近期总有效率(CR+PR)为87.5%,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CR+ PR)为77.1%,联合组在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以及急性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射波刀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傅熙博;郝志强;尚海;付庆才;华向东;刘也夫;林杰;马作红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37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行增强CT检查并经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术后随诊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CT检查对其诊断有一定帮助,病理检查可确诊.手术是其有效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 SGLT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雷世雄;李燕;王映梅;黄启科;杜锡林

    目的:比较钠葡萄糖共转运体SGLT1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及SGLT1与肝癌TNM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79例肝癌患者组织芯片进行染色,统计学分析.结果:SGLT1在肝癌中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并且SGLT1在肝癌中表达程度与肝癌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 <0.001).结论:SGLT1在肝癌中表达程度与肝癌TNM分期具有相关性,提示SGLT1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有意义,通过对SGLT1介导的肿瘤依赖葡萄糖能量代谢的研究,为肝癌的发展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SGLT1 肝癌 免疫组化
  • 65例可切除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作者:王朝阳;寇梦瑛;俸敏;张相国;王教成;陈志仁;谢忠;余忠华

    目的:分析65例可切除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65例年龄≥65岁老年可切除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60例(92.3%)患者行R0切除.62例(95.4%)患者行D2术.18例(27.7%)患者行术后辅助化疗.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65例患者中,男49例,女16例.60例(92.3%)患者为腺癌.TNM分期为Ⅰ-Ⅱ和Ⅲ期患者分别为15例(23.1%)和50例(76.9%).32例(49.2%)患者伴有合并症,6例(9.2%)伴有1个以上合并症.全组患者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癌症特异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分别为42.6%、28.4%和49.0%.单因素分析发现,N0-1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N2-3的患者,2年OS、PFS和CSS分别为77.9%和31.6% (P =0.010)、78.6%和16.3% (P =0.002)以及83.1%和37.3% (P =0.023).死亡原因分析发现,33例死亡患者中,肿瘤相关死亡25例(75.8%),治疗相关或合并症相关死亡8例(24.2%).结论:可切除老年胃癌的合并症多见,治疗相关或合并症相关死亡多见,N分期是重要的临床预后因素.

  • 盐酸吉西他滨联合伽玛射线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德键;王标;周锡建;李相勇;范晓强;周仁贵;唐新宇

    目的:观察盐酸吉西他滨联合伽玛射线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治疗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67例为盐酸吉西他滨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B组72例为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C组66例为单用盐酸吉西他滨治疗组.盐酸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脉输注,21-28天为1个周期,治疗4-6周期.联合治疗组第一周期化疗的第1天同步行伽玛射线立体定向体部放疗,等剂量曲线为55%-70%,肿瘤≤5cm的单次周边剂量4.0-5.5Gy,肿瘤>5cm的单次周边剂量3.0-4.0Gy,治疗总剂量为32-48Gy,治疗次数8-12次,5次/周.结果:2个月后增强CT复查肿瘤病灶.A组肿瘤病灶治疗有效率(RR)为32.8%(22/67),疾病控制率(DCR)为86.6%(58/67),临床受益反应为86.6%(58/67),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2.3个月(范围4-42个月),1年生存率为49.3%(33/67),治疗期间常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及消化道反应;B组RR为18.1%(13/72),DCR为68.1% (49/72),临床受益反应为66.7% (48/72),MST为8.6个月(范围4-30个月),1年生存率为31.9%(23/72),治疗期间常见毒副反应为恶心及呕吐;C组RR为13.6% (9/66),DCR为66.7%(44/66),临床受益反应为48.5%(32/66),MST为7.8个月(范围3-22个月),1年生存率为28.8%(19/66),治疗期间常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盐酸吉西他滨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的近期疗效(RR)及远期疗效(1年生存率)均优于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P =0.045;P =0.038)或单用盐酸吉西他滨(P=0.009;P =0.016).结论:盐酸吉西他滨单药联合伽玛射线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治疗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胰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YAP及磷酸化YAP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陆雄;郝福军;张明鑫

    目的:探讨YAP及磷酸化YAP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在60例胃腺癌患者中,应用免疫组化检测YAP及磷酸化的YAP蛋白在胃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siRNA抑制细胞中YAP蛋白的表达,MTT检测胃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YAP蛋白可同时表达于细胞浆及细胞核中,而磷酸化的YAP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中.与正常胃组织相比,胃腺癌组织中YAP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磷酸化的YAP却显著减少(P<0.05).胃腺癌YAP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分级及分期无相关性,而与胃癌瘤体大小相关(P<0.05).利用siRNA抑制YAP表达可显著降低胃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胃腺癌中YAP的高表达及磷酸化YAP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 胃癌 YAP 磷酸化YAP 增殖
  • 中等剂量卡培他滨在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序贯化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仲;袁娟

    目的:探讨中等剂量卡培他滨在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序贯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老年转移性初治结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线采用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与FOLFOX4(奥沙利铂+ CF+5-FU)方案化疗各40例,化疗2-8周期后序贯中等剂量卡培他滨化疗4-12周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XELOX序贯组与FOLFOX4序贯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5.0%、62.5%、8.6个月、19.3个月与42.5%、57.5%、8.3个月、18.2个月,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XELOX组较FOLFOX4组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低,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P>0.05),卡培他滨的主要毒副反应为Ⅰ-Ⅱ级手足综合征和消化道反应.结论: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两序贯化疗方案疗效及毒副反应相近,中等剂量卡培他滨可作为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序贯化疗的首选药物.

  •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军;董兵卫;高晓媛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组织起源.方法:对3例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2例患者女性,年龄分别49岁和56岁,1例患者男性,51岁.3例患者均无临床特异症状.体检发现肾占位性病变.巨检:肿瘤大小3.5cm×3cm×2.5cm-7cm×6cm×5cm,切面灰白、浅褐色,质地均匀.镜下见瘤细胞主要呈两种结构:由单层立方细胞排列呈大小不一管状结构、缎带样及类似于平滑肌瘤的梭形细胞结构,立方状细胞及梭形细胞均形态温和.背景中见大量黏液,并可见灶状泡沫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K、AE1/AE3、Vim、EMA阳性表达;CD10、SMA、HMB45、SYN均阴性表达.结论:MTSCC是一种少见的低级别恶性肿瘤,预后较好,可能来源于远端肾单位.

  • TC-1、β-catenin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郭卫东;张惠洁;孙晓楠

    目的:检测TC-1(thyroid cancer-1)、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胃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30例萎缩性胃炎组织、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C-1、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指标间的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在正常胃黏膜组织、萎缩性胃炎组织、胃癌组织中TC-1的阳性表达率为10%、26.67%、63.33% (P <0.05),β-catenin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几乎均为胞膜表达,在萎缩性胃炎组织主要为胞质表达,在胃癌组织大部分为胞质/胞核表达,其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67%、30%、7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存在显著性关联(P<0.05),而与年龄、性别不存在显著性关联(P>0.05).胃癌组织中TC-1表达与β-catenin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 =0.54,P <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C-l、β-catenin蛋白高表达,TC-1、β-catenin的表达呈正相关,TC-l通过与Chibby竞争结合β-连环蛋白,减弱Chibby对β-连环蛋白的拮抗,使肿瘤相关靶基因表达上调,促进胃癌的发生.二者的联合检测可能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 DNA甲基化酶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欧琴;张华;赵宗彬;王耕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酶1(DNMT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66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术后DNMT1表达,并对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DNMT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0.9%,DNMT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P=0.900,P=0.509,P=0.347),在肿瘤结节、包膜及微血管浸润方面亦无明显差异(P =0.385,P=0.690,P=0.149),DNMT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Edmondson分级、BCLC分期及复发方面有明显差异(P =0.014,P=0.032,P=0.014).结论: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存在DNMT1蛋白高表达,DNMT1高表达与患者恶性病理特征及复发具有一定作用,与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有关.

  • Pgp、Top-Ⅱ、EGF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贾晓艳;孙静阳;杨娟;胡波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拓扑异构酶-Ⅱ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原发性多药耐药患者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西妥昔单抗的靶点.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PgP、Top-Ⅱ、EGFR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标本中,PgP、Top-Ⅱ和EGFR的阳性率分别为85.9%、84.8%和76.1%.Top-Ⅱ在无远隔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远隔转移组(P<0.05);PgP、EGFR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TNM分期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耐药蛋白PgP、Top-Ⅱ与西妥昔单抗靶点蛋白EGFR表达无显著相关关系(JP>0.05).结论:Top-Ⅱ在无远隔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表达较高;包括传统化疗耐药与敏感患者在内的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内均有西妥昔单抗的靶点.

  • TUR-BT术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联合白介素-2预防非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晓天;殷波;宋永胜

    目的:观察TUR-BT术后吉西他滨(GEM)膀胱灌注联合白介素-2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临床效果及辅助治疗后免疫功能状态变化.方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22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按肿瘤复发危险度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各组内又随机分为两部分,分别行单纯GEM膀胱灌注、联合GEM膀胱灌注+白介素-2治疗.比较各危险组内部随访期内的复发率,并检测辅助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变化.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年.在中危组和高危组中,联合GEM膀胱灌注+白介素-2免疫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单纯GEM膀胱灌注组(P均<0.05),而在低危组中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膀胱灌注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经过辅助治疗后,单纯灌注组CD4+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比值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而CD8+细胞百分比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联合GEM膀胱灌注及白介素-2免疫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术后肿瘤复发率,并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 N晚期鼻咽癌诱导加同期化放疗与同期化放疗的疗效比较

    作者:梁锦辉;雷章华;邓滨;朱锦贤

    目的:探讨诱导加同期化放疗及同期化放疗对N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N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诱导加同期化放疗组80例(A组)和同期化放疗组80例(B组),两组放疗方法相同.A组在放疗前给予2个周期诱导化疗,DDP 20mg/m2,d1-5,5-FU 500mg/m2,d1-5,21天为1周期.两组均于放疗第1周及放疗第4周给予DDP 20mg/m2,d1-3,5-FU 500mg/m2,d1-3,同期化疗.结果:A组和B组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67.5%和51.3% (P <0.05);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65.0%和48.8% (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7.5%和22.5% (P >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3.8%和27.5% (P <0.05).结论:诱导加同期化放疗可提高N晚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OS、PFS.

  • MRI、钼靶摄影、超声对乳腺癌术前评估的价值及比较

    作者:荆彦平;高峥嵘;骆宾;张俊;南晓东;辛欣;张焱;程敬亮

    目的:探讨MRI、钼靶摄影、超声对乳腺癌术前评估的价值并进行比较.方法:4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均接受乳腺MRI、钼靶摄影及超声检查.将三种诊断方法对乳腺癌的检出率、病变大小、数目及腋窝淋巴结情况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RI、钼靶摄影、超声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7.7%、76.8%、81.4%,MRI对乳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钼靶摄影和超声检查(P<0.05).三种检查方法对病灶大小评价与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0.72、0.86,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病变数目及腋窝肿大淋巴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8%、72.0%、83.7%;65.2%、80.8%、73.5%;60.7%、71.4%、65.3%;MRI灵敏度、准确率明显高于钼靶摄影和超声检查(P<0.01).结论:MRI在乳腺癌检出率、病变大小、数目及腋窝肿大淋巴结评估方面优于钼靶摄影和超声检查.

  • 3.0T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与乳腺腺病中的价值

    作者:李相生;王萍;孙鹏;李德昌;宋云龙;祝红线;方红

    目的:探讨3.0T MR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和乳腺腺病中的价值.方法:研究纳入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8例导管原位癌和40例乳腺腺病患者,对两组病变的MR多期动态增强表现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强化形态、内部强化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对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影像学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导管样强化、节段样强化和肿块样强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P=0.04,0.04,0.02).区域性强化和弥漫性强化多见于乳腺腺病(P =0.03,0.02).点簇样强化及边缘强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P =0.02,0.03).不均匀性强化多见于乳腺腺病(P=0.04).速升缓降型曲线和速升平台型曲线多见于导管原位癌(P=0.03,0.02),持续缓升型和缓升平台型多见于腺病(P =0.03,0.04).病变强化形态的鉴别诊断价值要高于内部强化特点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9.2%、71.2%和70.4%.结论:3.0T MR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导管原位癌和乳腺腺病,病变强化形态的鉴别诊断价值要高于内部强化特点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 BI-RADS分级在彩超检查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规范化应用

    作者:王艳;王辉;查晓霞

    目的:通过彩超检查手段,探讨BI-RADS分级在乳腺肿瘤中的规范化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多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重点是恶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的界定,规范其诊断时的应用标准.结果: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诊断,经过术前BI-RADS分级方法筛查,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5%,其中误诊为良性54例(6.2%),误诊为恶性36例(4.2%),主要是4级(a,b,c)结节的鉴定存在误诊及偏差.结论:乳腺恶性肿瘤在声像图中的可疑征象: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高回声晕、垂直生长、后方回声衰减、瘤体内微钙化、血供丰富,其中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边缘成角、肿瘤内微钙化为预测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其余改变可作为次要指标.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合理应用,使用统一的专业术语、标准的诊断归类及检查程序,达到早期、准确的诊断乳腺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

  • CT/MRI图像融合在骨转移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和价值

    作者:宋永浩;夏海波;周诚忠;夏炎春

    目的:探讨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骨转移瘤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将30例骨转移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传送到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在CT和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GTV,比较勾画后的GTV体积大小,并用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进行适形放疗.结果:CT图像上肿瘤靶区GTVCr的体积变化范围为(71.6±75.5) cm3,平均体积为71.6cm3;CT/MRI融合图像上肿瘤靶区GTVCT/MRI的体积变化范围为(123.9-±97.8)cm3,平均体积为123.9cm3.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明显大于CT图像上勾画的GTV.结论:CT/MRI融合图像技术可以提高骨转移瘤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 放射性125I粒子平面布源剂量学的分布研究

    作者:唐富龙;张宏涛;于慧敏;高贞;吴娟;王娟

    目的:探讨9颗2.22×107Bq 125I粒子单平面不同插值模式的剂量学分布差异.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创建9颗2.22×107Bq(0.6 MCI)125I粒子10种分布模式,分别计算出60Gy、80Gy、130Gy、145Gy和200Gy等剂量分布曲线及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结果:粒子分布模式不同时相同等剂量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存在差显著异;60Gy、80Gy、130Gy、145Gy和200Gy等剂量曲线内面积大的粒子排列依次为:X1.5Y1.5、X1Y1(2)1.5、X0.5Y1、X0.5Y1、X0.5Y0.5(2)1.相对应的面积为:1272.31 mm2、969.69mm2、571.94 mm2、536.64mm2、444.09mm2.结论:9颗2.22×107Bq 125I粒子单平面不同插值模式显著影响周边剂量及治疗效果.

  • 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云雅;李桂玉;王喆;刘大亮;梁晓燕;汪静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操作技术中常见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以期获得优质的骨显像图像.方法:对我科2012年11月-2012年12月526例患者全身骨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6例全身骨显像图像中,447例图像质量良好,占85%,79例图像质量较差,占15%.影响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放射性药物的标记技术;患者的准备;操作技术.结论:影响全身骨显像质量的环节和因素很多,尤以患者显像前的准备和医务人员操作技术等人为因素为主.

  • 儿童肾母细胞瘤合并肺转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作者:张大伟;金眉;周春菊;马晓莉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合并肺转移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10例儿童肾母细胞瘤合并肺转移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结果:本组10例儿童肾母细胞瘤合并肺转移患者中4岁以下3例,中位年龄5岁半,小年龄3月,大11岁;病程短10天,长1例为化疗7年肺转移复发.临床表现:腹部肿物8例(80%),血尿2例(20%),咳嗽、咳痰表现6例(60%),发热2例(20%).影像学检查:所有患儿确诊肾母细胞瘤后行瘤灶评估检查,B超左肾受累6例(60%),右肾受累2例(20%),双肾受累2例(20%);胸部CT提示肺部结节影,2例患儿单侧肺受累;8例患儿为双肺受累有结节影,其中2例患儿有胸腔积液.临床分期:3例患儿为复发,首次确诊肾母分期Ⅰ期1例(10%),Ⅱ期2例(20%),余7例患儿为首次确诊,Ⅳ期5例(50%),Ⅴ期2例(20%).病例分型:胚芽型5例,间叶型2例,上皮型1例,混合型2例.治疗:本组10例患儿全部经手术切除瘤灶,诊断明确根据COG-Ⅰ方案化疗,10例患者中1例患儿化疗2疗程失访.7例患儿化疗2疗程评估有效,1例患儿化疗6月病情进展放弃治疗.1例患儿化疗评估瘤灶进展换方案.2例患儿放疗.结论:儿童肾母细胞瘤合并肺转移多属晚期,发病年龄大.表现为腹部肿物,血尿,咳嗽、咳痰表现,病理分型为预后良好型,手术、化疗治疗有一定效果.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