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新抑癌基因肺癌肿瘤抑制物1(TSLC1)与消化系肿瘤的关系

    作者:王碧荣;梁启廉

    TSLC1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其失活与消化系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关系.TSLC1的失活重要机制之一是基因甲基化.TSLC1定位于11q23.2上,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质区组成,其结构与抑癌功能有关.TSLC1的抑癌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明确,认为与细胞黏附,细胞间信号传导,参与肿瘤免疫,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生长周期有关.

  • KAI1基因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正良;范开席

    KAI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其表达产物能与多种转录因子结合,对肿瘤的转移产生抑制作用.本文对KAI1基因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诊治进展

    作者:常兴华;李仕国;王志军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罹患者因长期肢体肿胀导致疼痛,畸型,活动受限,甚至穿衣困难,频发脉管炎症可以引发溃疡坏死.甚至竟有患者要求以截肢来解脱痛苦.另外,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数量在增加.然而,对其治疗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至今尚未找到良好的方法.针对乳腺癌继发淋巴水肿的现有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做一简要回顾.

  • 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在B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于亚平

    评估B淋巴细胞是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有临床意义的指征之一,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或异常表型可区分肿瘤性B细胞和反应性B细胞,而肿瘤细胞的表型可用于诊断WHO分类中具有不同特点的淋巴瘤亚型.本文综述流式细胞免疫分型在诊断B淋巴细胞肿瘤中的应用.

  •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代军涛;艾开兴

    Hedgehog(HH)信号通路是一个信号级联放大反应,对大多数动物胚胎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在成人组织中的异常激活能导致肿瘤的发生.研究发现,HH信号通路与胰腺胚胎发育密切相关,其传导异常可导致胰腺癌的发生.探讨HH信号通路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将为研究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 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凤玉;刘秀芳;张建宇

    放射治疗是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正常肺组织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剂量的射线照射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根据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的评价标准,将放射性肺损伤分为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放射性肺炎经系统治疗可以逆转,一旦发生肺纤维化,则对患者的生活、治疗及预后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其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放射性肠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汪华媛;华海清

    放射性肠炎是腹腔、盆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累及小肠及结、直肠.腹腔或盆腔放疗期间,约60%-70%病人出现急性胃肠道症状.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尚无药物预防及治疗的标准策略.西医主要以营养支持、高压氧治疗、手术及对症治疗为主要手段.中医学认为,肿瘤病人正气不足,加之毒邪入侵,正虚邪盛,致脏腑、气血、津液受损是放射性肠炎的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证.治疗以扶正祛邪,急则治标为基本原则,临床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中药灌肠及针灸疗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 eIF4E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琼;胡新荣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是帽依赖性翻译的限速因子.eIF4E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呈过表达,并且与促进细胞转化,肿瘤发生和转移有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基因编码的原癌蛋白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在宫颈癌中eIF4E蛋白的过表达在维持高水平癌蛋白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分子标志之一.

    关键词: eIF4E 肿瘤 宫颈癌
  • Survivin在人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梅;姚乐;惠起源

    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阶段渐进的结果,其中肿瘤细胞增殖过度,凋亡通路失活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Survivin是近年来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成员之一,现就Surviv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研究作一综述.

  • 抑癌基因WWOX与肿瘤

    作者:杨文峰;孙志熙;毕建斌;刘涛;孔垂泽

    WW结构域氧化还原酶基因WWOX,是近年发现的新的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的普通染色体脆性位点FRA16D(16q23.3-24.1),在多种上皮性肿瘤中表达下调或缺失.16号染色体与上皮恶性肿瘤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与WWOX作用相关的蛋白均处于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点,对WWOX基因的深入研究将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 重组内皮抑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杨默;单红梅;严兴亚

    重组内皮抑素能特异地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近几年的临床研究证实,重组内皮抑素无论单独应用还是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均显示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且毒性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本文就重组内皮抑素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部手术的应用

    作者:李新举;付军科;梁景仁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部手术的实用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胸腔内疾病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式进行手术.结果:全组患者均痊愈,无严重并发症,与无辅助切口胸腔镜手术相比,手术难度下降,手术时间缩短,医疗费降低.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部手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安全、实用的优点,更适用经济不发达地区.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小切口
  • 新辅助化疗对食管癌围手术期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光明;王启斌;吕必宏;朱卫东;陈建忠;何建明;杨军;奚小祥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食管癌围手术期的影响,并对化疗后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方法:将扬州大学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同一手术组医生施行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癌160例,按时间段分成新辅助化疗组(NC组)和常规手术组(对照组),NC组化疗后1-3天手术,对照组直接常规手术.按照UICC标准进行临床病理分期.比较两组的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NC组术中出血量略多,但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引流量、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不高于对照组.结论:新辅助化疗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治疗相关死亡率,化疗后立即手术是可行的.

  • 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黎世秋;蒋晓东

    目的:探讨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8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时多西他赛联合顺铂(TP)方案全身化疗四周期(21天为一周期).结果:完全缓解(CR)15.8%(6例),部分缓解(PR)68.4%(26例),总有效率84.2%,急性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放射性食道炎、放射性肺炎,均可耐受.结论: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 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治

    作者:丁凯;潘佳;柴大森;梁冰;李晓辉;韦华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59例肺部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因呼吸衰竭死亡,术前仅17 例(28.8%)诊断正确.结论:肺部炎性假瘤在临床症状和影像学上与肺癌较难鉴别,虽属良性,宜积极手术治疗;肺部炎性假瘤可能存在恶性潜能和复发可能,须加强术后随访.

  •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作者:周勇安;赵晋波;吴昱;杨恩德;钟代星;朱以芳

    目的:随访观察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39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对不同临床分型及分期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根治性切除率89.74%,2年随访总有效率为71.79%.Osserman分型的Ⅰ、Ⅱ型病人有效率为78.79%,Ⅲ、Ⅳ型为33.33%,前者疗效优于后者(P﹤0.05);不同Masaoka分期的病人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Osserman Ⅰ、Ⅱ型的病人的疗效更佳;Masaoka分期对于临床疗效的评判意义不大.

  • 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江;余伍忠;刘丽;仇东辉;邹红云;刘鸿春

    目的:研究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检测系统检测80例肺癌患者以及72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Ferritin、β-HCG、AFP、f-PSA、PSA、CA125、CA153及HGH)的水平.结果:肺癌组的芯片阳性率为92.50%,显著高于良性肺病组(50.00%)和对照组(23.68%)(P<0.001);肺癌组中CA199、CEA、CA242、Ferritin、CA125和HGH6项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和血清水平要显著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对照组 (P<0.05);乌鲁木齐CA199和HGH两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与长沙、广州和重庆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其C-12芯片检测阳性率与长沙和重庆相比也均有显著行差异(P<0.001).结论: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的应用对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CA199、CEA、CA242、CA125和HGH联合检测可能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肺癌诊断组合.

  • 红霉素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明香;孙莹;孙文青;郭鹏;李守垣

    目的:探讨红霉素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确诊为腺癌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初治患者50例,均行胸膜腔闭式引流,尽可能引流尽胸水.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胸腔闭式引流管胸腔内注入红霉素1.0g+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A组),一组经引流管胸腔内注入顺铂40mg+生理盐水30ml(B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控制胸水的有效率及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红霉素作为一种胸膜硬化剂可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 肺癌PET-CT定位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利;郁志龙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肺癌放疗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肺癌患者以PET-CT检查和定位,扫描数据刻盘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中,12例获得了与PET-CT检查前一致的临床分期, 4例临床分期提高;9例纵膈淋巴结直径≥1.0cm(1.0-4.2cm)显示为高放射性摄取,4例同时有≥1.0cm和<1.0cm的纵膈淋巴结均显示为高放射性摄取,3例纵膈淋巴结<1.0cm的显示无放射性摄取;在伴有肺不张的6例中,5例清楚区分了肿瘤组织与肺不张组织,1例合并阻塞性肺炎与肿瘤组织无法区分;3例化疗后病例清楚显示原发灶和纵膈淋巴结残存或消失.PET-CT融合图像前后方向位移25%(4/16),头脚方向位移31.3%(5/16).结论:PET-CT用于肺癌定位可以进一步明确临床分期,准确定位定性肿瘤病灶,确定淋巴结性质,区分肿瘤与肺不张,鉴别治疗后有无肿瘤残存等,进而使放疗靶区勾画准确,放疗计划设计合理.

    关键词: 肺癌 PET-CT 放射疗法
  • 胸段食管癌T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度的关系

    作者:罗辉;刘少龙;熊戴群;袁霞;付敬忠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的T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肿瘤长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3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的22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肿瘤T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肿瘤长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加及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区域淋巴结转移呈上升趋势(P<0.05),肿瘤长度与淋巴结转移度无关(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转移与肿瘤T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相关,与肿瘤长度无关,肿瘤的侵犯深度及细胞分化程度在胸段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方面起重要作用.

  • 罕见部位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舒红;邱芳;董芳

    目的:分析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8例罕见转移部位的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进行研究,分析误诊原因及解决方法.结果:罕见部位的单发性转移性乳腺癌容易造成临床病理诊断困难.结论:乳腺癌患者出现其它脏器的肿瘤,尤其是不常见的转移部位,要想到乳腺癌转移的可能;当病理图象出现巢状、条索状结构时,要警惕乳腺癌转移的可能;免疫组化对确定肿瘤来源乳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乳腺癌 转移 病理
  • 老年食管癌的循证医学治疗

    作者:郭建文;山长平;班新能;魏江萍;冯志刚;殷晓娟;刘长龙;龚耀

    目的:探讨对老年食管癌开展循证医学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本院16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临床循证治疗.结果:16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经过3年循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同时,医务人员从中进一步掌握了老年食管癌的治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食管癌治疗的各种手段.结论:循证医学可提高疗效、规范临床实践、降低医疗事故发生.

  • AnnexinⅡ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任军;谢宗涛;蔡铭;王志强;王朝阳

    目的:探讨AnnexinⅡ蛋白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7例肺癌组织及肺正常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分析在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下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nnexinⅡ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肺正常组织(17.6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癌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表达率与患者性别、吸烟、分化程度、及病理分型均无相关性(P>0.05),与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Annexin-2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对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起着一定的作用.

  • 紫杉醇联合顺铂与紫杉醇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景富;齐雪岭;王春风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与紫杉醇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49例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TAX组22例采用TAX单药治疗方案,TAX 175mg/m2,第1天,每4周重复;TP组27例,DDP 30mg/m2,第1-3天,TAX 75mg/m2,第1天,每4周重复.结果:TP组与TAX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8.1%与43.3%(P=0.716);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8%和86.7%(P=0.799).TP组白细胞下降比TAX组稍低,在不良反应方面TP组比TAX组略有改善.结论:DDP联合TAX是治疗NSCLC的有效方案.可取得与TAX相似的有效率.在某些不良反应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

  • 长春瑞滨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冉凤鸣;臧爱华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吉西他滨(GEM)治疗对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给予长春瑞滨(NVB)25mg/m2静滴,第1、8天;吉西他滨(GEM)1000mg/m2静滴第1、8天,每21天为1周期, 2周期后评定疗效,平均完成3.1个周期.结果:28例患者中,CR 2例,PR 11例,总有效率46.42%,中位TTP 7.9月.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结论:长春瑞滨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是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理想的挽救性化疗方案.

  • SKP2、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君;丁卫忠;刘景义;王鹏航;柳致平;张欢;杨春鹿

    目的:研究SKP2、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KP2、p53蛋白在89例非小细胞肺癌,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SKP2、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52±13.57)%、( 50.58±24.15)%,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2.91±1.27)%、(2.83±1.01)%(P=0.000、0.000).SKP2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病理类型,TNM分期密切相关(P=0.000,0.000,0.000),而与淋巴转移无统计学联系(P=0.051).p53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TNM分期密切相关(P=0.000,0.004),而与细胞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无统计学联系(P=0.386,0.644).NSCLC组织中SKP2、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91,P=0.000),二者同时高表达率20.22%(18/89),与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07),而与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转移无统计学联系(P=0.197,0.547,0.302).单因素分析显示SKP2蛋白高表达的NSCLC患者5年生存率较SKP2蛋白低表达的患者降低(P=0.042/0.031);p53蛋白高表达的NSCLC患者5年生存率较p53蛋白低表达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89/0.154);SKP2、p53蛋白同时高表达的NSCLC患者5年生存率较其他患者明显降低(P=0.015/0.015);多因素分析显示NSCLC患者5年生存率与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术后放/化疗密切相关.结论:SKP2、p53蛋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可能存在某种协同作用,但它们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 全食管切除胃咽吻合治疗颈段食管癌和食管瘢痕狭窄8例报告

    作者:权宽宏;罗宏伟;张伟;焦海峰;韩英杰

    目的:探讨全食管切除胃咽吻合治疗颈段食管癌及全段食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全组共8例,其中7例为颈段食管鳞癌,TNM分期IIa期;1例为化学烧伤致全食管狭窄.采用左侧颈、胸径路切除食管,清除淋巴结,从小弯侧缩胃呈管状,与咽部行端侧吻合.结果:除1例术后7天发生吻合口瘘及肉芽肿,经引流、内镜微波治疗痊愈,其余7例无并发症发生,进食顺畅,术后平均18天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至5年,1例失访,存活5年、3年者各2例, 3例已超过6个月.结论:胃咽吻合治疗颈段食管癌及食管瘢痕狭窄,方法可行,并发症少,发生吻合口瘘容易控制.

  • 隆凸成形、支气管袖切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作者:刘宏涛;李俊海;鲁鸣;陈武科

    目的:总结采用隆凸成形、支气管袖状切除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16例中心型肺癌患者施行隆凸成形、支气管袖状切除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其中行右肺上叶袖式切除4例,左肺上叶袖式切除6例 , 单纯左主支气管袖式切除 1例,左肺上叶、左肺动脉双袖切3例,左主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隆凸成形术1例,右肺上叶袖状肺叶切除、隆凸成形术1例.结果:1例术后15天出现呼衰,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而痊愈出院.术后有3例病人未行放化疗,其余13病人均予以辅助放化疗,随访其半年、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2.83%、82.83%、78.28%、57.15 %、57.15 %.结论:支气管袖状切除、隆凸成形及肺动脉切除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能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肺组织,保护肺功能,提高了中心型肺癌的治愈率以及生活质量.使一些侵及主支气管、隆凸、支气管开口、肺动脉的中心型肺癌且肺功能较差的病人有了手术的可能、拓展了手术治疗范围.

  • 介入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

    作者:叶宏勋;尹小祥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射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射治疗组(单放组)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射治疗组(综合组),治疗后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指标及X线片表现明显改善,综合组X线Ⅰ级片率明显高于单放组.综合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9%、44.4%、35.6%,单放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6.7%、24.4%、15.6%,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毒副作用相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射治疗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

  • P-32持续低剂量率辐射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损伤研究

    作者:苏军龙;郑慧媛;原荣;袁彬;李楠;施常备;汪静

    目的:探讨P-32持续低剂量率辐射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损伤.方法:应用不同活度(0、0.01、0.1、0.5、2.7MBq)的放射性P-32胶体溶液,加入6ml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培养3天后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0.01、0.1、0.5 MBq的P-32持续低剂量率辐射均造成染色体不稳定畸变(双着丝粒、着丝环、无着丝粒断片),随放射性活度增加而增加;2.7MBq的P-32辐射剂量较大,染色体形成率很低.结论:0.01、0.1、0.5 MBq的P-32持续低剂量率辐射可以造成染色体不稳定畸变,随辐射剂量增加畸变率增加;2.7MBq P-32的辐射剂量过大,染色体形成率很低不利于染色体畸变分析.

    关键词: P-32 辐射 染色体 畸变
  • 白藜芦醇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作者:申新;吕淑兰;张靖;李胜男;高积勇;潘承恩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2.5、25、50、100、200、300、400、600μmol/L)Res处理24、48、72h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采用AnnexinV和PI双染检测HeLa细胞的凋亡率.荧光显微镜观测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Re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P<0.05).以0、200、300μmol/L Res处理细胞48小时,HeLa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2%、7.1%、6.23%,晚期凋亡率为7.7%、16.04%、15.43%.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性改变.200μmol/L Res处理8h后,Caspase-3活性增加,24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经50、100、200μmol/L Res处理24h后,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1.92倍、2.51倍、4.53倍(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诱导Caspase-3活性增加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RNAi技术沉默survivin基因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丁兴华;张蕴莉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survivin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靶向survivin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在脂质体(lipidosome)的介导下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转染效率; 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分析检测各组癌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各组癌细胞周期和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对MCF-7细胞survivin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抑制效率.结果:Survivin-siRNA能有效封闭survivin基因的表达,使survivin的mRNA相对水平明显降低(P<0.05);Survivin-siRNA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0.05);Survivin-siRNA使细胞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S期的细胞百分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其自发凋亡,靶向survivin的RNA干扰技术在乳腺癌的基因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 柴胡皂甙-d对DEN致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影响

    作者:程延安;王宝峰;马红兵;王顺达;高宁;白明华;马小斌;党双锁

    目的:研究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致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n=20),对照组(n=10)与SSd大、中、小剂量治疗组(各组n=20).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2g/L二乙基亚硝胺(DEN,10 mg/kg)灌胃,每周5次,同时各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不同浓度SSd(2.0,1.5,1.0 mg/kg),至16 周停药.分别于第6、12、16周处死大鼠,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和白蛋白(albumin,ALB)含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实验大鼠各期肝组织病理学结构的改变.结果:SSd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SSd能够改善大鼠血清各项肝功指标,增加体重,明显减轻大鼠肝细胞的变性坏死,降低死亡率,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SSd各治疗组大鼠癌结节数及灶的大小均小于模型组,镜下单纯造模组癌细胞呈多形性,异形性明显;相反,SSd各干预组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形性较低.结论:SSd对实验性大鼠肝癌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硒对乳腺癌细胞株p21WAF1/CIP1启动子的调控作用

    作者:申社林;李兵;李朝争;李建广;郭靠山

    目的:研究硒对p21的转录调控及其调控位点.方法:通过向转染了重组质粒pGL3- p21p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先后加入不同的p21因子启动子的负调节因子和乳酸硒,对比分析荧光素酶表达活性,以确定硒对p21的转录调控及调控位点,并验证硒对癌细胞的生长的负调控作用.结果:perifosine、depsipeptide、apicidin、butyrate与硒共同诱导荧光素酶,酶活性表达无显著差异;而C-Myc与醋酸硒先后诱导酶活性表达差异显著.结论:硒对癌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转录调节位点在p21启动子的sp1结合位点.

  • 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的影响

    作者:陈雪莲;姜浩;曹建国;尹婵;肖集文

    目的:研究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47D细胞,溴化标记尿嘧啶(BrdU)掺入法测定细胞核酸合成的抑制作用;平皿克隆形成法测定细胞锚定依赖生长能力的抑制作用;人乳腺癌T47D裸鼠移植瘤模型治疗实验,观察EVn-50在体内对T47D细胞生长抑制作用,HE染色观察乳腺癌组织和细胞形态改变.结果:EVn-50抑制体外培养T47D细胞核酸合成和生长,呈剂量依赖性;EVn-50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EVn-50 80 mg/ kg实验组对移植瘤的瘤重抑制率为51.4% (P<0.001);镜下观察EVn-50 80 mg/ kg实验组肿瘤组织坏死组织较多,细胞异型性较少.结论: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乳腺癌有生长抑制作用.

  • Iressa对ER表达状态不同的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周苏娜;张明鑫;莫非;王峥;王昌燕;王丽;黄辰;王健生

    目的:观察Iressa对雌激素受体表达状态不同的人乳腺癌细胞:ER(+)的MCF-7和ER(-)的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设置Iressa不同浓度组、时间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Iressa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分析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结果:Iressa以0.01-1μmol/L浓度作用24h之后对2种细胞均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其中MDA-MB-231的抑制率于48h达到高峰;浓度为10 μmol/L时抑制率高峰,MCF-7出现在48h,而MDA-MB-231在72h;且同浓度的Iressa作用相同时间后,对MDA- MB-231的抑制率更高.结论:一定浓度的Iressa作用一定时间后对雌激素受体表达状态不同的人乳腺癌细胞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对ER(-)的MDA-MB-231细胞作用更显著.

  • 不同种类干扰素联合维甲酸对HL-60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贺鹏程;张梅;习杰英;李静;吴迪;王晓宁;关键虹;刘亚琳;蔡瑞波;郭桂丽

    目的:研究干扰素联合维甲酸(ATRA)对HL-60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IFNα、IFNγ、ATRA单独或联合作用于HL-60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光镜观察、NBT还原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分化,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PML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两种干扰素分别与ATRA联合应用都能够增强ATRA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两种干扰素之间无显著性差别.IFNγ与ATRA联合应用能够增强ATRA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但IFNα与ATRA联合应用却没有此作用.两种干扰素都能够诱导PML蛋白的表达.结论:两种干扰素都能够通过诱导PML蛋白表达而抑制细胞生长;IFNγ与ATRA联合应用增强ATRA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可能与两种药物的信号传导途径发生交叉激活有关.

  • 胆囊癌及炎性组织细胞膜中蛋白质和脂质变化的FTIR研究

    作者:王健生;吴文安;张佳;莫非;周苏娜;王嗣岑;徐怡庄;石景森;吴谨光

    目的:研究胆囊癌及炎性组织细胞膜上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及脂质的红外光谱改变.方法: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ourier transformed infare spectroscopy,FTIR)对胆囊癌和炎性组织的细胞膜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蛋白质和脂质的红外变化.结果:胆囊癌和炎性组织细胞膜上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脂质的红外光谱存在明显差异:癌组织中酰胺Ⅱ带较弱、峰型低平,酰胺Ⅰ带较强、峰型宽大,相对吸收强度I1650/I1550明显升高;癌组织中与脂质相关的吸收谱带出现概率高、且峰型高尖,相对吸收强度I2957/I1650和I1740/I1400的比值增加;相对吸收强度I1460/I1400的比值在正常组织细胞膜中较高.结论:胆囊炎性与癌组织细胞膜上大分子红外光谱存在不同,通过FTIR能对细胞癌变早期生物大分子改变做出客观反映.

  • 131I种子源对裸鼠U87移植瘤的抑制效果观察

    作者:施常备;范引科;袁梦晖;原荣;冀焕梅;袁彬;李军;汪静

    目的:评价131I种子源对裸鼠U87移植瘤的抑制效果.方法:将131I液体密封制成2.4、 3.1、5.0、9.2mCi的放射性131I种子源,分别植入裸小鼠的U87移植瘤旁,定期测量肿瘤大小变化.结果:131I种子源植入后,肿瘤生长速度减慢或缩小,未见肿瘤消失.结论:131I种子源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肺癌细胞中survivin与紫杉醇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芮萌;刘长庭;段蕴铀;于晓妉;侯春梅

    目的:探讨survivin与紫杉醇作用机制可能的关系.方法:分别以体外药物敏感试验(MTT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观察紫杉醇作用后,A549细胞生长抑制情况以及细胞周期、凋亡、survivin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紫杉醇作用12h后,A549细胞才表现出生长抑制,并且这种抑制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P<0.05).不同作用浓度对A549生长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在同一时间点,紫杉醇浓度越大,细胞存活率越低(P<0.05).时间依赖性实验中,10nM紫杉醇诱导的survivin表达与G2/M期阻滞一样,早在4h即已出现,延长作用时间(48h或更长),表达反而降低,但凋亡所占比例则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P<0.05).浓度依赖性实验中,不同浓度紫杉醇同样表现出有效诱导survivin表达的能力(P>0.05),G2/M期阻滞则呈浓度依赖性特点,凋亡比例于10nM达高峰;survivin表达与G2/M期阻滞、凋亡无相关性(P>0.05).结论:紫杉醇对A549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紫杉醇诱导的survivin表达与G2/M期阻滞及凋亡的关系可因紫杉醇浓度而不同.时间依赖性实验中,10nM紫杉醇诱导的survivin表达与G2/M期阻滞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与凋亡相反,提示有丝分裂生存途径可能是肺癌细胞通过survivin拮抗紫杉醇诱导凋亡的一种重要方式,抑制survivin表达可能成为增加肺癌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的有效途径.

  • 塞来昔布抑制人胃癌细胞株增殖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智;陈洪;夏国豪

    目的:研究特异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是否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力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DNA提取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的"梯状"条带;免疫组化观察bcl-2基因和bax基因表达情况.结果:MTT法显示随着塞来昔布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细胞抑制率上升.人胃癌细胞株MKN-45在25、50、75、100μmol/L塞来昔布浓度下,24小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6.39±1.430%、(23.55±0.11)%、(62.78±1.42)%、(87.53±0.27)%,48小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 (30.40±0.68)%、(46.18±1.80)%、(89.77±0.21)%、(97.94±0.18)%,(P<0.05);流式细胞仪测定塞来昔布组出现凋亡峰,50、100μmol/ml浓度的塞来昔布干预24小时后,人胃癌细胞株MKN-45凋亡率分别为(25.5±2.66)%、(57.23±2.19)%;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塞来昔布组细胞呈凋亡表现,核固缩、碎裂,染色质浓缩,边集;塞来昔布(50μmol/L、100μmol/L)组培养48小时后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典型的梯状条带,而对照组细胞DNA 未见梯状条带;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经塞来昔布干预后,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而Bcl-2 表达减少,并随时间和药物浓度变化而明显.结论:塞来昔布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地抑制MKN-45细胞增殖,促进MKN-45细胞凋亡.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减少Bcl-2的表达、增加Bax的表达,从而启动细胞凋亡途径.

  • 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侵袭转移与β-catenin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盛青松;辛晓燕;周晓光;张颖

    目的:从β-catenin(β-cat)在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高低转移细胞株HO-8910PM及HO-8910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卵巢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分别运用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ting以及RT-PCR检测细胞中β-catenin表达水平,MTT法、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结果:β-catenin在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高低转细胞株中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β-catenin的表达与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 ABCE1基因pEGFP重组表达载体构建及转染小细胞肺癌细胞

    作者:黄波;田大力;杨春鹿

    目的:构建ABCE1基因的pEGFP重组表达载体pEGFP-C1-ABCE1,并将其转染至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446),观察其表达,并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情况.方法:RT-PCR扩增ABCE1基因cDNA,酶切后和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重组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GFP-C1-ABCE1.经酶切,电泳,DNA测序鉴定后应用Fugene-HD将重组表达载体pEGFP-C1-ABCE1及空载体pEGFP-C1分别转染NCI-H446细胞,观察pEGFP-C1-ABCE1和pEGFP-C1在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表达,MTT法检测转染ABCE1基因对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ABCE1基因cDNA片段成功重组到pEGFP-C1载体中.经酶切和DNA测序验证,插入载体的cDNA片段为ABCE1基因.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pEGFP-C1- ABCE1的NCI-H446细胞绿色荧光蛋白主要在胞浆表达而转染pEGFP-C1的NCI-H446细胞绿色荧光蛋白在胞浆及胞核均有表达.MTT实验提示转染pEGFP- C1-ABCE1的细胞与转染pEGFP-C1和未转染的同类细胞相比增殖能力明显增加.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C1-ABCE1真核细胞重组表达载体,并将该载体转染入小细胞肺癌细胞,该载体的绿色荧光主要在NCI-H446细胞胞质表达,提示ABCE1基因可能主要在胞质表达.该基因与小细胞肺癌的增殖活性有关.

  • 经胸乳入路的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体会

    作者:马富平;安东均;晁延军;张成;董浩

    目的:探讨影响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成功施行的因素.方法:采用经胸部乳晕入路行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21例,其中甲状腺腺瘤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甲状腺癌1例.结果:成功完成手术19例,行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14例,甲状腺腺叶大部切除术5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手术时间90-160分钟,平均110.5分钟,无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出现皮肤淤斑1例,术后住院时间5-7天,平均6.1天,患者对手术的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内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 老年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治疗

    作者:陈大伟;顾卫宏

    目的:探讨老年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例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病常短期内出现高颅压症状且病情进展较快, MRI T1加权像肿瘤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一或握拳状强化.5例肿瘤中全切3例,近全切除、大部分切除各1例,术后均无新的脑局灶损害症状 .3例术后给予大剂量MTX(3.5g/m2)为主的化疗+全脑放疗(30-40Gy),1例行化疗,随访4例15个月,3例现存活.结论:对脑非重要功能区的单发病灶、高颅压症状、肿瘤占位效应明显者应积极切除肿瘤,术后结合放化疗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 颈神经鞘瘤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6例分析

    作者:王曙升;王爱丽;李勤;潘历波

    目的:探讨MSCT扫描对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鉴别.结果:16例颈神经鞘瘤,颈动脉间隙14例,其中来源于迷走神经6例,颈交感神经干4例,颈丛神经1例,臂丛神经1例,不明确4例.平扫肿瘤密度低于邻近肌肉者13例.16例均有颈动静脉受压向前或前外侧移位.6例起源于迷走神经者颈动静脉受压分离移位.肿瘤沿神经干方向生长7例.14例增强扫描瘤体实性部分CT值增加21HU-31HU,坏死囊变部分无强化.7例有部分囊变,1例完全囊变壁有钙化.结论:MSCT平扫加增强扫描有助于颈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诊断,肿瘤的位置、形态、与邻近结构关系、生长方式、增强前后密度的变化是颈神经鞘瘤与颈动脉间隙肿块CT鉴别诊断的关键.

  • EMMPRIN、MT1-MMP及MMP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海泉;周毅;敖祥生;黄星;刘汉东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人脑组织中EMMPRIN、MT1-MMP和MMP2的表达.结果:高度恶性胶质瘤组织(Ⅲ-Ⅳ级)中EMMPRIN、MT1-MMP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度恶性胶质瘤组织(Ⅰ-Ⅱ级)和正常脑组织;EMMPRIN、MT1-MMP及MMP2在人脑胶质瘤中共同表达,EMMPRIN的表达与MT1-MMP及MMP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EMMPRIN的表达可能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结论: EMMPRIN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胶质瘤的进展和侵袭密切相关,可作为胶质瘤恶性表型的有用指标;EMMPRIN在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EMMPRIN、MT1-MMP及MMP2三者协同作用,可能共同促进脑胶质瘤的侵袭性发展.

  • 宫颈癌放疗前后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作者:廖娟;雎岩;李洁;王亚利;周梅林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在宫颈癌放疗前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50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结果: 放疗后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与放疗前相比明显降低,放疗前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正相关,而放疗后其表达与病理分级负相关.结论: 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水平测定可以做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放射敏感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 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对卵巢恶性肿瘤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作者:唐勇;梁霞;李力;张玮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集114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空腹静脉血,用化学比色定量法测定血清中TSGF含量,并对患者进行监测、随访.结果: 血清TSGF预测卵巢恶性肿瘤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真实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52.0%、75.0%、66.67%、54.17%、73.33%、2.08、0.64.术前血清TSGF的含量与能否施行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并无相关性.血清TSGF降至正常后,首次升高与发现卵巢恶性肿瘤复发的平均时间为8.43个月.治疗前TSGF阴性患者累积生存率高于阳性患者.结论: 单独检测血清TSGF对监测卵巢恶性肿瘤治疗后复发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存在局限性.术前血清TSGF含量对能否施行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并无预测价值.但可作为预后判断的因子.

  • 247例子宫颈原位癌临床分析

    作者:董伟妍;林蓓;王冬冬;周丹;张淑兰

    目的:探讨子宫颈原位癌的发病年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选择1990年1月-2005年12月16年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的子宫颈原位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将宫颈原位癌患者按时间分2003年以前组、2003年、2004年、2005年组,四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0.91、42.27、39.61、40.25岁,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P<0.01);原位癌占同期宫颈癌的比例分别为20.00%、22.30%、36.55%及45.31%,逐年升高(P<0.01);原位癌中宫颈光滑者所占比例、以体检发现者所占比例逐年升高;TCT、阴道镜仍是主要的筛查手段;治疗以子宫全切术为主.结论: 宫颈原位癌发病趋于年轻化;应加强对年轻女性宫颈疾病的普查、防治及宣教工作,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降低宫颈浸润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维生素C联合金黄散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局部组织损伤疗效观察

    作者:陈民肖;杜晓红;朱冬香;孙呈祥

    化疗药物外渗致局部组织损伤是化疗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副作用,它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特异性炎症,表现为红斑、局部疼痛肿胀、组织坏死,严重者经久不愈,溃疡可深及肌腱及关节[1],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为减轻此类损伤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维生素C注射液联合中药金黄散治疗化疗药物外渗致局部组织损伤,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 外阴上皮样肉瘤1例

    作者:郑维斌;张江灵;于英豪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主要发生于四肢末端,也可发生于头颈部及躯干部.发生在外阴部上皮样肉瘤极为罕见,易误诊,现就临床及病理免疫组化确诊的1例外阴上皮样肉瘤报告如下.

  • 卵巢癌术后化疗引发低钠血症及精神症状1例

    作者:时艳梅;叶红;黄若;易凤仙;陈建玲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6岁.因"腹胀一月余,进食后加重"入院.妇科检查:宫颈肥大、糜烂,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左附件区触及7cm×7cm×5cm实性肿物;右侧附件区肿物约10cm×8cm×8cm,活动度差.

  • 外周血干细胞冻存夹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作者:斯晓明;刘文超;黄颖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在血液病和实体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干细胞的冻存是保证移植成功的重要环节.直接-80℃冰箱冻存外周血干细胞是一种简便、实用、安全、可靠、成本低的外周血干细胞保存方法,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已得到广泛应用[1].干细胞放入-80℃冰箱前,需用冻存夹固定干细胞冻存袋,以往选择有机玻璃板作冻存夹,使用中有诸多不便,我们对冻存夹进行了改良,形成了具有经济实惠,方便实用,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等优点的改良新型冻存夹,使用后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伽玛刀治疗脑血管瘤(附10例报告)

    作者:郝俊芳;于水

    目的:研究伽玛刀治疗脑血管瘤的疗效.方法:从2002年2月-2007年7月,伽玛刀治疗脑血管瘤10例,男5例,女5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 动静脉畸形3例, 未定型1例.血管瘤大3cm×3cm,小1.5cm×1cm.伽玛刀大计量45Gy,小20Gy.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满3年,血管闭塞8例(8/10),无出血者.患者症状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消失.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血管瘤安全、有效.其治疗效果与脑血管瘤的部位、体积、照射剂量密切相关.

  • 骨髓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关键虹;王星烨;刘亚琳;郭桂丽;蔡瑞波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同步观察多发性骨髓瘤26例患者骨髓涂片和活检塑料包埋切片.观察骨髓增生程度、浆细胞增殖模式及浸润程度.结果:MM患者骨髓造血组织在切片中的增生度明显高于涂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切片中浆细胞以簇片-间质型、结节-间质型、结节型及塞实型浸润为主,以结节出现为阳性诊断标准,其敏感性25例(96.1%) 明显高于涂片中浆细胞>15%的指标(76.9%).结论:骨髓活检能准确反映骨髓组织的增生程度、浆细胞浸润情况及增殖模式,对MM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MDS-RCMD 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文娟;曹星梅

    目的: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BA)十分罕见,易并发各种肿瘤,治疗困难.通过1例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BA)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增生异常(MDS-RCMD)治疗转归及文献复习,并认识DBA.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例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MDS进行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并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在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康力龙、活性维生素D3及肾上腺皮质激素、霉酚酸酯(MMF)等治疗后好转.结论: DBA虽然是一种罕见疾病,当并发恶性肿瘤后,预后极差,但经过综合治疗仍然可以好转.

  • 腹部、盆腔部位的肿瘤患者放疗体位固定技术探讨

    作者:张龙;刘孜;钱建升;梁文会;王诚;邢明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袋固定技术和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对提高腹部、盆腔部位肿瘤患者治疗摆位精度的作用.方法:共 60 例患者治疗中使用两种固定装置,一组 30 例使用真空负压袋固定,另一组 30 例采用腹盆腔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比较两组中心点移位情况.结果:两组对比X轴、Z轴方向移位范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腹部、盆腔部位肿瘤患者由于体重、呼吸、膀胱充盈、皮肤(松弛)牵拉等因素,造成摆位误差,使用腹盆腔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有助于体位的固定,提高了治疗摆位精度.

  • 多叶光栅与挡铅联合设野在斗蓬野布置中的研究

    作者:胡睿;裴红蕾;沐金明;王国林

    目的:探讨多叶光栅(MLC)与挡铅联合设野,在霍奇金淋巴瘤(HL)斗蓬野布置中的可行性及特点.方法: 同一病人分两组设野,A组为常规整体挡铅,B组只对危及器官(肺、肱骨头等)制作小挡铅,外周沿靶区轮廓布置MLC.对6例HD患者两组射野内剂量,进行点测量对比.结果: 六组P值都大于0.05,在剂量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LC联合挡铅设野,不仅发挥挡铅适形性和剂量学上的优势,较好的保护了危及器官,又体现MLC在设野上机动灵活,操作简便的特色,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MLC 挡铅 斗蓬野 优势
  • 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

    作者:钟锡明;范钰;经小珍;黄卫兵

    目的:评价周剂量多西紫杉醇(TAX)联合奥沙利铂(OXA)、亚叶酸钙(CF)和5-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4例晚期胃癌患者应用联合化疗方案, TAX 40 mg/m2静滴1h,第1,8天; OXA 65mg/m2,静滴,第1,8天,CF100 mg静滴, 第1-5天; 5-FU 375mg/m2,静滴,第1-5天.结果:34例晚期胃癌患者中,CR 2例,PR 20例,有效率为64.7%.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外周神经感觉异常.结论: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华蟾素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

    作者:黄景玉;赵志华;樊青霞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华蟾素注射液20ml+5%葡萄糖50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5天;希罗达1g-1.5g,每日两次,口服,连用14天.对照组30例用希罗达1g-1.5g ,1日两次,口服,连用14天.21天为1周期,共用2周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53.3%,疼痛缓解率为63.3%;对照组有效率46.7%,疼痛缓解率为56.7%;两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显著性(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3.3%,白细胞下降率为16.8%;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26.7%,白细胞下降率为46.7%;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配合希罗达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能明显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 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改良时辰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作者:陈昕;杨健;龚光;袁泉;邓红梅;贾钰铭

    观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时辰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96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时辰化疗和常规化疗组.时辰化疗组46例,采用持续静脉滴注,并按时辰调节给药速度;常规化疗组44例,常规静脉给药.时辰化疗组有效率45.7%;常规化疗组有效率25.0%.奥沙利铂联合CF/5-FU双周方案采用时辰给药方式,可提高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 全身化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彭顺有;刘亚军;何敬波;赵前锋;李清焕

    目的:研究FOLFOX4方案联合射频热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3例患者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的同时给以热疗.L-OHP(85-100)mg/m2,静脉滴入2h, d1;CF 200mg/m2静脉滴入2h, d1、d2;氟尿嘧啶(5-FU) 400 mg/m2,静脉推注d1、d2,600 mg/m2持续静滴22h,d1、d2;每2周重复, 28天为1周期.热疗每周2次,每次60分钟.3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33例患者 CR 4例(12.1 %) 、PR 13例( 39.4 %) , 有效率(CR+PR)51.5%.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反应、骨髓抑制和感觉神经毒性.结论: 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热疗应用于晚期胃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能耐受.

  • 紫杉醇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研究

    作者:肖明;契燕燕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5例晚期胃癌患者进入研究,按下列方法治疗:紫杉醇 175mg/m2,分二次d1、d8;奥沙利铂130mg/m2,分2次,d1、d8;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2小时,d1;氟尿嘧啶300mg/m2,静推(CF后进行) d1;氟尿嘧啶 500mg/m2,持续输注24小时(氟尿嘧啶静推后进行)d1-3;以上化疗每3周重复.所有病人接受2周期及以上化疗,平均3.2周期.结果:客观有效率为82.2%(29/35),肿瘤进展时间(TTP)为4.5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口腔炎,没有严重化疗并发症发生.化疗后7例做了手术治疗.结论:紫杉醇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是可行且有效的方案临床上可有选择地应用.

  • 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肠化生关系的研究

    作者:惠起源;魏晓萍;冯义朝;崔轶霞;党冬梅

    目的:探讨陕北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黏膜肠化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两次普查中行胃镜检查的病例共487例,把慢性胃炎病例(479例)分为无肠化生及轻、中、重度肠化生4组,检测、比较各组之间HP的感染率.结果:无肠化生及轻、中、重度肠化生组HP感染率分别为55.87%、80.52%、76.56%、67.74%.轻、中度肠化生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无肠化生组(P值均<0.05).其余各组之间HP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陕北胃癌高发区轻、中度肠化生与HP感染密切相关.

  • 适形放疗联合甲地孕酮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凤;邢丽娜

    目的:探讨适形放疗联合甲地孕酮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15例晚期胰腺癌给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总处方剂量为55-65Gy.治疗组15例在对照组适形放疗的基础上给予甲地孕酮(160mg/d)口服;观察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消化道反应、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未见甲地孕酮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甲地孕酮对接受放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在保护骨髓、减轻消化道反应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作者:殷娟;李洪波;张丽;康助习;李平;樊汉利;谢正强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CF+5-FU,或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CF+5-FU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400mg/m2,以后250mg/m2每周一次维持.结果: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均达PR.主要不良反应为痤疮样皮疹、腹泻及骨髓功能抑制.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肝癌微波治疗术中出现血红蛋白尿的影响因素

    作者:郭大伟;魏云涛;侯学忠;梁健;李宏伟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进行微波固化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红蛋白尿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内36例行微波固化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出现血红蛋白尿组和未出现组在肿瘤大小及与肝内主要血管及其分支的距离、微波治疗持续时间以及术后甲胎蛋白降低程度等方面之间的差异.结果:超声提示下,术中出现血红蛋白尿组,肿瘤与周围肝内主要血管距离小于未出现组(P=0.000);微波治疗持续时间为27.9min±7.5min,长于未出现组(P=0.040).术中出现血红蛋白尿组AFP水平降低程度为99.8ng/ml±68.0ng/ml,低于未出现组(P=0.008).而肿瘤大小和微波治疗强度对术中是否出现血红蛋白尿无影响(P>0.05).结论:肝癌微波固化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红蛋白尿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肿瘤与肝内主要血管的距离以及微波治疗持续时间.由于术中出现血红蛋白尿组AFP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低于未出现组,因此我们推测肝癌患者微波治疗术中出现血红蛋白尿可能提示术后必须联合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等综合疗法以提高疗效指标之一.

  • 超声造影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

    作者:李荔霞;张为民;黄雪琴;朱贤胜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例腹腔恶性肿瘤病例.HIFU治疗前后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瘤体大小、血流信号变化.结果:超声造影能清楚显示肿瘤大小及内部血流信号.治疗前动脉期呈不同程度增强.HIFU治疗后6例患者肿瘤内无增强,2例患者肿瘤内仍见造影剂增强.结论:超声造影能准确显示HIFU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的消融范围及程度,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可靠方法.

  • 乙型肝炎病毒转录体的检测及与隐源性肝病的研究

    作者:贾林梓;冯英明;张伟;朱少君;巩丽;张贺龙;王军;韩敏辉;常丽花

    目的:探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转录体的表达及与隐匿性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血清核酸提取试剂盒从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提取核酸,PCR及RT-PCR扩增HBVxDNA、fRNA和trRNA,琼脂糖电泳及Southern 杂交验证显示结果.结果: HBVxDNA和fRNA在HBsAg(+) 血清中检出率显著高于HBsAg(-)者,(P<0.05).trRNA在HBsAg(+)血清中检出率和HBsAg(-)者无显著差异,(P>0.05).trRNA在HBsAg(-)的肝癌、肝硬化血清中有高检出率,分别为66.7%、70.0%.此外,在丙肝和其他肝病中trRNA的检出率比HBVxDNA和fRNA的检出率高.结论: HBV病毒转录体与隐匿性感染密切相关.trRNA是某些HBsAg(-)肝病HBV感染的唯一指标,这将为把trRNA作为诊断特殊HBV感染的诊断标志物打下基础.

  • 胃癌术后胃瘫的诊治分析

    作者:吕铁升;朱小林;赵中华;党诚学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2006年间行226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13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分析发生胃瘫的原因.结果: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与年龄、手术创伤、手术操作不当、支配胃的迷走神经被切断、术后镇痛、精神心理因素、电解质紊乱等相关.结论:胃癌术后胃瘫治疗应中西医结合,预防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 520例原发性肝癌的供血动脉临床分析

    作者:邱春丽;代引海;邱利;陈剑辉;李宝平;闫明亮

    探讨肝癌的动脉供血规律,指导肝癌的介入治疗.520例肝癌动脉栓塞前常规腹腔动脉造影或肝总动脉造影,对疑有肝动脉变异的再行肠系膜上动脉和/或腹主动脉造影,分析DSA图像.结果表明只有熟悉肿瘤变异动脉供血,才能确保肝动脉插管的准确性和化疗栓塞的彻底性.

  • 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全武;赵驰;赵红梅;肖艳景;乔思杰

    目的:探讨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一例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文献,了解该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先天的、单发的皮损,好发于四肢,常伴有疼痛或多汗;镜下观察,该肿瘤主要由成熟的小汗腺及增生的血管组成;免疫组化显示:血管成分内皮标记CD34(+),小汗腺腺体S-100、CEA和GCDFP-15(+).结论: 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临床上要注意与血管瘤进行鉴别.

  • 骨髓活检在骨髓转移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谦;张启国;谢品浩;欧阳健;袁翠英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对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塑料包埋骨髓活检制片技术对43例诊断为转移性癌的病例进行观察,同步对比骨髓涂片.结果: 活检中骨髓的增生程度明显高于涂片;涂片中23例增生减低,20例增生活跃.活检中3例增生减低,40例增生活跃.涂片中16例可见癌细胞,骨髓活检中29例可见癌巢.结论:骨髓活检结合涂片对转移癌有互补诊断价值.

  • 肾腺瘤的临床诊治分析(附9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祝兴旺;殷小明;宋永胜

    目的:探讨肾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肾腺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方式进行讨论.结果:所有病例均行超声、IVP、CT检查,其中IVP仅4例提示占位性病变,而超声、CT均误诊为肾癌,仅2例CT提示不除外肾腺瘤可能.临床表现2例有腰痛,1例有肉眼血尿,余6例为体检发现.9例均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肾腺瘤.其中7例镜下胞质内有大量红染嗜酸性颗粒诊断为嗜酸细胞腺瘤;1例镜下见肿瘤由密集小管(或腺泡)构成,瘤细胞小而一致,并可见肾小球样结构,诊断为后肾腺瘤;1例镜下可见乳头状腺样结构诊断为乳头状腺瘤.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无瘤生存至今.结论:肾腺瘤分为乳头状腺瘤、嗜酸细胞腺瘤、后肾腺瘤3种类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均与肾癌相似,术前难定性,易误诊,临床上应提高认识,综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断.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保留肾单位手术应优先考虑,其预后良好,但应密切随访.

  • 5羟色胺2B受体(5-HT2BR)在膀胱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妍虹;王利民

    目的:探讨5-HT2BR表达是否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及为临床膀胱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思路.方法:对25例膀胱癌组织,6例正常膀胱组织取自我院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患者作为对照.采用PV-9000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数据均用SAS8.2软件包处理,采用χ2 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确定组间的显著性差异.结果:6例正常膀胱组织中5-HT2BR均无表达.2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5-HT2BR阳性率为92%(23/25),5-HT2BR与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情况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1.39,P<0.0001).5-HT2BR表达在高分化癌(G1)和低分化癌(G3)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中分化癌(G2)和低分化癌(G3)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中分化癌(G2)和高分化癌(G1) 无统计学意义.5-HT2B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初复发、单多发无关(均P>0.05).5-HT2BR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之间有一定趋势关系.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高水平表达5-HT2BR,其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度相关性,有指导治疗和推测预后的意义.

  • 18F-FDG PET/CT显像与CT增强在肾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谢爱民;叶慧;莫逸;彭翔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对肾癌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肾癌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及CT平扫加增强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两者对肾癌的诊断价值.结果:50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有41例,其余9例因18F-FDG PET/CT显像发现远处转移放弃手术.18F- FDG PET/CT检查敏感度80%;CT平扫加增强敏感度92%.9例转移病例中4例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两肺多发转移,2例伴有下腔静脉和肾静脉癌栓形成,1例骨转移合并肝转移,而CT平扫加增强仅发现1例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形成.结论:18F-FDG PET/CT对诊断原发性肾癌的敏感性不如CT,但对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诊断优于CT,对肾癌的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PET/CT 肾癌 CT
  •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14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杰;杨全成;贾东升;郑建波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7年6月间14例行肾单位保留手术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肾癌1例,孤立肾肾癌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损害的肾癌4例,对侧肾正常的肾癌7例.肿瘤直径1.6cm-6.8cm,平均4.2cm.14例中行肿瘤剜除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6例,肾楔形切除术5例.结果: 1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9-88个月,平均40个月,1例出现远处转移死亡(双侧肾癌患者),1例患者于术后12个月局部复发改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肾功能不全.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低分期小肾癌患者.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

    作者:周绍兵;刘阳晨;高飞;肖扬;叶宏勋;赵莺;尹小祥

    目的: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放射治疗41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3DCRT组18例,常规放疗组2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15MV X线,1.8-2.0Gy/次,每周5次.3DCRT组肿瘤剂量DT70-78 Gy,常规放疗组肿瘤剂量DT65-72Gy.结果:3DCRT组与常规放疗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6.7%和69.6%、56.5%(P>0.05),两组2级以上急性胃肠道和泌尿系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8%和60.9%(P<0.05),2级以上慢性胃肠道和泌尿系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和21.7%(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癌有提高生存率的趋势,副反应可接受,未发生严重晚期副反应.

  • p53、C-erbB-2及nm23在肾盂输尿管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

    作者:张秀丽;王乃玉;王朝晖;吕申;李梅

    目的:研究p53, C-erbB-2及nm23在肾盂输尿管癌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它们在肾盂输尿管癌发生、进展及预后估计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 C-erbB-2及nm23在47例肾盂输尿管癌(其中肾盂癌21例,输尿管癌26例)中的表达情况,并将各指标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53、C-erbB-2及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64%和62%,p53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C-erbB-2表达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nm23表达与肿瘤分级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53与C-erbB-2表达间呈正相关,p53与nm23及C-erbB-2与nm23表达间无相关性.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p53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肾盂输尿管癌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在肿瘤形成的早期事件及晚期事件中的作用相同.C-erbB-2可能在肿瘤的晚期突变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nm23表达降低是肿瘤恶性程度增高的标志,且与肿瘤的浸润及转移有关,可以做为临床判断肿瘤恶性程度、预后及转归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