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及分子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胡佳捷;曹燕珍;王翠翠;罗洞波;赵兵

    目的:探讨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收治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210例,获取患者EGFR、ALK、ROS1及RET等基因检测结果,分析其基因状态和病理特征.结果:210例患者中,EGFR突变率42.86%,ALK、ROS1及RET阳性率分别为10.95%、1.9%、3.33%;EGFR和ALK均为阳性4例,所有基因检测均为阴性89例.EGFR突变组患者和ALK阳性组患者的病理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EGFR、ALK、ROS1及RET基因在临床病理特征上具有共性.

  • 乳腺癌术前诊断分期中PET-CT的应用价值

    作者:沈荣芳;乃比江·阿布都西库;梅丽努尔·阿布都热西提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前诊断分期中PET-CT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选出50例,均于术前接受PET-CT检查,检查乳房病灶、区域淋巴结和周身脏器,后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50例乳腺癌经术前P E T-C T诊断Ⅰ期6例,Ⅱ期24例,Ⅲ期14例,Ⅳ期5例,良性肿块1例(后经手术病理检查为浸润型小叶癌).Ⅰ~Ⅱ期患者中腋下淋巴结转移的有13例,同侧乳内淋巴结转移的3例;Ⅲ~Ⅳ期患者中肺部转移9例;肝脏转移7例,骨骼转移6例;经术中病理检查腋下淋巴结转移的有12例,PET-CT诊断1例假阳性,诊断准确率为92.31%.结论:P E T-C T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尤其是在区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灶的诊断中优势更高,有利于临床医师术前诊断和分期,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

  • 区域淋巴结转移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孔杰;赵海旺;李辉;王琛;徐权斌;孙智勇;叶永强

    目的 探讨区域淋巴结转移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菏泽市立医院322例HCC肝切除术患者临床和随访资料.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判定依据为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所见.结果 区域淋巴结转移者16例(5.0%),无淋巴转移者306例(95.0%).区域淋巴结转移组1、2、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43.8%、31.3%、7.5%;无区域转移组分别为83.7%、70.9%、46.1%(log-rank检验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组1、2、5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30.0%、22.5%、6.3%;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69.8%、52.8%、34.5% (P<0.05).随访期间,区域淋巴结转移组中短期复发(≤6个月)者10例(71.4%);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142例(31.6%,x2=9.75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无肝硬化、肝切除范围>1段、大瘤径>5 cm、组织学呈低分化和肿瘤包膜缺如是影响区域淋巴结转移组患者DFS的重要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包膜缺如为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HCC患者肝切除术预后的重要因素.切除转移淋巴结以及术后综合治疗对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减少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有积极意义.

  • 结直肠癌及肝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CXCR4表达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张明亮;郭伟;许波;田怀杲;葛霞

    目的:观察CXCR4在结直肠癌及肝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结直肠癌组织、48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肝转移灶和23例区域淋巴结转移灶中CX-CR4的表达.结果:48例癌组织中CXCR4表达占95.83% (46/48),弱阳性表达占16.67% (8/48),阳性表达占29.17%(14/48),强阳性表达占50.00% (24/48);4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XCR4的表达率为16.67%(8/48),均为弱阳性表达.CX-CR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95.8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6.67%),x2=72.38,P<0.01.在伴有肝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15例可切除肝转移标本中CXCR4的表达率为100.00% (15/15),其中阳性表达率为20.00%(3/15),强阳性表达率为80%(12/15);23例淋巴结转移标本中CXCR4的表达率为100.00% (23/23),阳性表达率为26.09%(6/23),强阳性表达率为73.91% (17/23).CXCR4在转移灶中的表达率(100.00%,100.00%)与原发灶中的表达率(9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62,P>0.05;CXCR4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大体类型无关,P>0.05;而与肝(r=0.43,P<0.05)和区域淋巴结转移(r=0.53,P<0.05)呈正相关.结论:CXCR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肝和区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检测癌组织CXCR4的表达有助于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分析.

  • 食管癌伴发区域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张关东

    目的:了解食管癌伴发区域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3DCRT)与调强放疗(IMR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例食管癌伴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为研究与观察组各55例。研究组采取3DCRT治疗,观察组应用IMRT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36%,观察组为100%,P>0.05;研究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45%、45.45%、35.56%,观察组分别为72.73%、61.83%、54.55%,P<0.05。结论3DCRT与IMRT都是治疗食管癌伴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式,但IMRT远期生存率较高。

  • 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

    作者:王雪;张艳华;初银珠;王秀云;郑秀兰

    目的探讨超声在观察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对57例乳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了病理与术前超声对比观察.结果超声共检出淋巴结49例,其中转移性淋巴结46例,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率为80.7%(46/57),特异性为93.9%(46/49).Ⅰ组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率为74.6%,其中中央组高为86.5%;Ⅱ组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率为0.0%;Ⅲ组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率为40.0%;Ⅳ组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率为35.7%;V组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率为100.0%.本组超声检测出转移性淋巴结长径范围为0.4 cm~3.2cm.结论根据部位的不同,各组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有较大的差异,这与淋巴结大小及局部解剖结构密切相关.按乳腺淋巴结分布及淋巴回流特点,逐级探查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可大大提高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率,为乳腺癌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 CT引导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胃癌术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护理体会

    作者:薄二利;郑慧兰;顾迪;谈丽萍

    目的 探讨CT引导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胃癌术后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8例行粒子植入治疗的胃癌术后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有计划的术中护理监护及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护理,使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短.

  • 食管癌伴区域淋巴结受累的放疗和化疗临床结果

    作者:徐正阳;赵快乐;郭建新

    目的:比较同期放化疗和放疗后化疗治疗区域淋巴结肿大食管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分析区域淋巴结肿大的食管癌放化疗后失败原因.方法:自1998年8月~2000年8月,对65例区域淋巴结肿大的食管癌随机分成两组.放疗后化疗组33例,同期放化疗组32例.两组放疗均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60~70 Gy,化疗均采用DF方案(顺铂40 mg,第1~3天,5-FU 500 mg/m2,第1~3天),放疗后化疗在放射治疗结束后第15天起按计划每28天给1周DF方案化疗,同期放疗组在放射治疗第1天起给予DF方案化疗,以后每隔28天化疗1周期,每例患者化疗不少于4周期.结果:同期放化疗一、二和三年生存率分别为60.2%、43.5%和25.9%.放疗后化疗的一、二和三年生存率分别为66.3%、22.5%和11.3%(P=0.109).Ⅲ度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放疗后化疗组为18.2%(6/33),同期放化疗组为43.7%(14/3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区域淋巴结肿大食管癌的三年生存率比放疗后化疗有提高的趋势,但Ⅲ度以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也有明显增高.

  • 食管癌的侵犯深度及分化程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吴彬;徐志飞;孙耀昌;李建秋;赵学维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侵犯深度及细胞分化程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5月至1999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70 例食管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肿瘤不同侵犯深度、细胞分化程度之间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结果:随着肿瘤侵犯深度的加深及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度呈显著上升趋势(χ2检验,P<0.01).一旦肿瘤侵犯超过深肌层,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度显著增加,与侵及浅肌层相比,T2期肿瘤侵及深肌层者淋巴结转移度增加10 倍,T3期增加17倍,T4期增加23 倍;与高分化食管癌相比,中分化癌淋巴结转移度增加3倍,中低分化癌增加4.5倍,低分化癌增加6倍.结论:食管癌患者肿瘤的侵犯深度及细胞分化程度是预计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重要因素,在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方面起重要作用.

  • 1 837例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多因素预后分析

    作者:张亚伟;沈坤炜;沈镇宙;韩企夏;庄传经;相加庆;裘家骥;潘天锡

    目的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多因素预后分析.方法选择20个可能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非重复特征的临床病理因素,通过计算机,采用累计生存率及COX多因素分析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预后分析.结果在选取的20个因素中,月经状况、初潮年龄、病程、活检方式、术后内分泌治疗、活检时间与生存率相关,但多因素分析则无关;而妊娠次数、肿瘤大小、手术方式、内乳淋巴结情况、腋淋巴结转移数目、皮肤累及情况、病理类型、术后化疗、术后放疗、术前放疗是影响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用临床病理资料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发现局部晚期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差;选择性地局部扩大手术范围清扫或探查内乳淋巴结情况不仅对预测预后提供帮助,而且能提高生存率;术后辅助化疗能提高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非选择性的内分泌治疗并不能提高生存率,其作用有待进一步随机对照研究.

  • 舌鳞癌肿瘤细胞浸润方式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作者:庞芳河;卿海云;巫家晓;邝海;于大海

    目的:评价舌鳞癌肿瘤细胞浸润方式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98例舌鳞癌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研究,按Anneroth的诊断标准对原发灶肿瘤前沿细胞生长方式进行分型,并对其颈淋巴清扫术标本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舌鳞癌中Ⅰ型20例,Ⅱ型38例,Ⅲ型24例,Ⅳ型16例,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0.52%;62.5%;81.25%,随着肿瘤浸润细胞从界限清楚到弥漫性生长,区域淋巴结转移率逐渐升高.结论:肿瘤前沿细胞生长方式对区域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舌鳞癌浸润细胞呈Ⅲ型或Ⅳ型生长的N0患者应采用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 pT1-pT2直肠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临床及病理学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谢伟洪;刘卓;朱玉萍;陈贵平

    目的:分析病理分期为pT1-pT2直肠癌患者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43例直肠癌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分期为pT1-pT2患者资料,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其出现区域LNM的高危因素。结果 pT1-pT2患者543例中,76例(14.0%)出现区域LNM,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pT2)、肿瘤形态(非息肉状)、肿瘤低分化(Poor differentiated,PD)、脉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神经周围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P<0.01)、瘤床结缔组织形成(中、重度)是术后发现区域LNM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 LVI、PD、pT2是出现区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脉管侵犯、肿瘤低分化及肿瘤浸润深度是预测pT1-pT2直肠癌患者出现区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

  • 直肠癌原发灶PET/CT代谢参数和MRI-DWI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作者:赵升;田墨涵;于丽娟;袁林;陈暮楠

    [目的]评价术前PET/CT代谢参数和MRI-DWI在预测直肠癌区域淋巴结(regional lymph node,rLN)转移中的价值.[方法]34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进行前瞻性MRI和PET/CT联合研究,所有患者检查前未接受过针对肿瘤的治疗,先行直肠3.0T高分辨率MRI检查,随即进行全身PET/CT检查,两次检查连续序贯完成,检查后1周之内进行手术.在工作站上测量直肠癌原发灶的PET/CT代谢参数,包括平均标准化摄取值(mean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ean)、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及总病灶糖酵解(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以及MRI-DWI中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分析rLN转移阴性组和阳性组代谢参数和ADC值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rLN转移的效能.[结果]rLN转移阳性组的MTVs、TLGs显著高于rLN转移阴性组,而ADCmean显著低于rLN转移阴性组(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TV2.5、MTV3.0、MTV3.5、TLG2.5、TLG 3.0、TLG 3.5和ADCmean诊断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佳截断点分别为33.69、23.12、20.95、187.97、166.31、73.77和0.86,各参数对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TLG2.5是影响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ET/CT代谢参数和MR-DWI ADC值对直肠癌术前区域淋巴结良恶性的评估具有指导意义,TLG2.5可作为预测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

  • 浅表食管癌侵袭深度及分化程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作者:方寅;于在诚;胡旭;刘晓;柴惠平;张仁泉;王云海

    目的探讨浅表食管癌侵袭深度及分化程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本院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总共手术治疗食管癌923例,其中早期浅表食管癌68例,本文就对其术后侵袭深度及分化程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全组淋巴结转移率27%,其中高出黏膜型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8%,侵袭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结论高度重视浅表型食管癌的根治性,对早期食管癌也应按肿瘤外科的原则行食管的次全切除术并常规清扫区域淋巴结.

  • 影响阴茎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常坤;朱耀;戴波;瞿元元;李健;张桂铭;姚旭东;张世林;张海梁

    目的:分析影响阴茎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2004~2009年诊断为阴茎癌的1 0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出总体死亡率及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对随访数据进行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种族、婚姻状况、原发部位、TNM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阴茎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阴茎癌患者的5年总体死亡率为51.2%,5年肿瘤特异性死亡率为24.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是影响阴茎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组织病理学分级是影响阴茎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结论: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是影响阴茎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组织病理分级通过影响阴茎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而影响患者预后.

  • 同期放化疗或单纯放疗治疗区域淋巴结肿大食管癌随机临床研究

    作者:朱卫国;于长华;周锡垒;李涛;韩济华;张晓晔

    目的 比较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区域淋巴结肿大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自2002年8月~2005年8月,对130例区域淋巴结肿大的食管癌用信封法随机分成2组:同期放化组65例.单纯放疗组65例.两组放疗均采用三维适形(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64~66Gy,同期放化疗组在放射治疗第1天起给予DF方案(奈达铂20 mg/m~2,第1~4天,5-Fu 500mg/m~2,第1~4天)化疗,第29天重复,放疗期间化疗2周期,巩固化疗在放射治疗结束后第21天起按计划每28天给1周期DF方案化疗,共2周期.结果 同期放化疗组1、2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3%、55.3%和40%,单纯放疗组的1、2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3%、38.5%和18.5%(P=0.007);两组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5%,41.5%,27.7%和61.5%,20%,7.7%(P=0.003);完成1~2周期化疗和完成3~4周期化疗的1、2和3年生存卒分别为70%、53.3%、30%和74.2%、57.1%和48.6%(P=0.128);放疗组3年远处转移率高于放化疗组(16.9%和10.7%),但无统计学意义(P=0.31);同期放化疗组的2级以上急性放化疗副反应达到72.2%,而单纯放疗组只有29.2%(P=0.000);晚期放疗反应主要是放射性食管损伤和放射性肺/气管损伤,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结论 同期放化疗治疗区域淋巴结肿大食管癌较单纯放疗可以提高3年生存率,完成3~4周期化疗似乎优于1~2周期,同期放化疗的急性反应明显高于单纯放疗.

  • 未经新辅助治疗的T3NxM0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外科疗效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作者:刘鹏;楼征;梅祖兵;高显华;郝立强;刘连杰;龚海峰;孟荣贵;于恩达;王汉涛;王颢;张卫

    目的 探讨未经新辅助治疗的T3NxM0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效果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T3NxM0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未行新辅助放化疗;(2)完整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术前肠镜或者指检、肿瘤学指标及影像学检查;(3)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10 cm;(4)环周切缘阴性.终共有33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数目,将患者分为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N0组,190例)和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组(N+组,14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情况、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以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与N0组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比较,N+组患者存在癌结节[29.8%(42/141)比0,χ2=64.821,P<0.001]和脉管侵犯[0.5%(1/190)比7.1%(10/141),χ2=10.860,P<0.001]的比例更高;两组间在肿瘤直径、淋巴结检出数、神经侵犯、肿瘤分化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辅助化疗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73.4个月,全组T3NxM0患者5年局部复发率为2.7%(9/331),5年远处转移率23.3%(77/331);5年无病生存率为73.4%,5年总体生存率为77.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HR=3.120,95%CI:1.918~5.075,P<0.001)、是否存在神经侵犯(HR=0.345,95%CI:0.156~0.760,P=0.008)及是否存在脉管侵犯(HR=0.428,95%CI:0.189~0.972,P=0.043)是T3NxM0直肠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癌胚抗原水平(HR=1.858,95%CI:1.121~3.079,P=0.016)、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HR=3.320,95%CI:1.985~5.553,P<0.001)以及神经侵犯(HR=0.339,95%CI:0.156~0.738,P=0.006)是T3NxM0直肠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3NxM0且环周切缘阴性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单纯行标准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即可获得理想的局部控制率;对于存在术前血液肿瘤学指标升高、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证实有神经侵犯或脉管侵犯等的患者,术后应积极行辅助化疗,以期改善预后.

  •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术后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赵成;郝吉庆

    目的 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CLC)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BCLC患者272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分为远处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比较两组-般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应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1年内远处转移发生的危险性.结果 纳入272例患者中,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42例(15.4%), 无远处转移230例(84.6%).常见的远处器官转移依次为脑9例(21.4%)、骨6例(14.3%)及肝5例(11.9%);远处淋巴结区转移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5例(11.9%).两组肿瘤大径(≤5 cm与>5 cm)、未摘除淋巴结、预防性脑放疗比例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组纵隔多站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Ⅱb期、单纯化疗及化疗周期<4均高于非转移组,而前者淋巴引流区域预防性放疗比例低于非转移组(均P<0.05).Logistic分析显示,纵隔多站淋巴结转移(OR=2.058,95%CI 1.465~4.637)、临床分期≥Ⅱb期(OR=4.247, 95%CI 2.134~7.482)、单纯化疗(OR = 3.372, 95% CI 2.258~6.479)和淋巴引流区域预防性放疗(OR =1.658,95% CI 0.852~3.246)是预测1年内远处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评价区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及规范的术后辅助放化疗可减少LSCLC术后1年内远处转移的发生风险.

  • 胸段食管癌T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度的关系

    作者:罗辉;刘少龙;熊戴群;袁霞;付敬忠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的T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肿瘤长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3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的22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肿瘤T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肿瘤长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加及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区域淋巴结转移呈上升趋势(P<0.05),肿瘤长度与淋巴结转移度无关(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转移与肿瘤T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相关,与肿瘤长度无关,肿瘤的侵犯深度及细胞分化程度在胸段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方面起重要作用.

  • 宝石能谱CT对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晓东;车春霞;衣海燕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诊断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胃癌患者,均给予宝石能谱CT与螺旋CT,对比两种诊断方法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和诊断效能.结果:螺旋CT淋巴结转移检出率57.78(26/45)明显低于宝石能谱CT 75.56%(34/45).螺旋CT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68.89%、11.11%、57.78%明显低于宝石能谱CT93.33%、17.78%、75.56%.结论:宝石能谱CT诊断率和诊断效能高,值得临床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