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肿瘤相关基因PEG10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雪;杨瑞丽

    肿瘤相关基因PEG10是由反转座子衍生来的遗传印记基因.研究表明,PEG10基因是肿瘤特别是肝细胞肝癌 (HCC) 发生的重要促进因素之一,并且在正常组织发育分化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概述PEG10基因在肿瘤发生和正常组织发育分化中的作用,探讨可能的作用机理,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印记基因 肿瘤 PEG10
  •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时岚;赵玫;黄常志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干细胞了解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肿瘤与干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可能是干细胞在异常微环境中差异分化的结果,并提出了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TSC)的学说.本文综述了肿瘤干细胞的发现、特点,以及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旨在为肿瘤发生发展研究及干细胞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肿瘤 干细胞 治疗
  • 宫颈癌变组织HPV DNA存在状态对病毒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时艳梅;叶红;肖长义

    官颈癌是全世界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多因素协同作用而引发的疾病,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由于不同宿主间HPV感染的清除能力差别很大,同时HPV基因组DNA在宿主基因组中的生物状态(游离、整合)亦有显著差异,故宫颈损伤程度差异很大,这势必会影响HPV生活周期中早、晚期蛋白的表达.现就影响宫颈癌变的病毒因素及癌变进程中HPV差异性表达的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 大肠癌筛查现状及早期诊断进展

    作者:刘国伟;蔡全才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1].2006年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死亡率已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2],其发病率在40岁开始上升,至60-75岁时达到高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3-5].对大肠癌的筛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减少病死率.然而与其他肿瘤不同,大肠癌的筛查手段多种多样,牵涉到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还必须考虑效价比等问题,导致了在究竟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有效方面还缺乏全球性统一认识.

  • 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多态性和铂类药物耐药性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陈健;何义富;胡冰

    铂类药物广泛用于实体肿瘤的化疗,其作用机制与肿瘤细胞DNA的损伤有关,然而,机体的DNA修复机制可以将这些损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是DNA修复中的一种,目前认为核苷酸切除修复与铂类药物的耐药相关.本文就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多态性和铂类药物耐药性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行为及心理干预

    作者:杨梅;夏耀雄;王羽丰;江波;赵金奇

    自上世纪70年代肿瘤心理学形成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1].恶性肿瘤是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已经得到肿瘤学家的认可.近年来,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是该学科的研究热点.对患者来说,恶性肿瘤本身就会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产生各种心理症状,同时肿瘤相关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放射治疗是通过电离辐射对生物细胞的损伤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约有65%-75%的恶性肿瘤患者在不同的疾病进展时期,因为不同的原因接受过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已经成为了除手术和化疗之外的主要治疗手段[2].但是放射治疗因为其治疗的特殊性,也会给广大患者带来一定的压力,但这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往往没有得到放疗医护人员的重视.

  • 可溶性Fas与恶性黑色素瘤

    作者:刘静;王永晨

    恶性黑色素瘤是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因持续增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受到人们重视.随着Fas/FasL系统在恶性黑色素瘤中广泛深入的研究,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的作用日趋重要.本文对sFas和恶性黑色素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 COX-2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祥;宋军芳;李柏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又称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PGHS),是前列腺素(PGs)合成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限速酶,可将花生四烯酸(AA)代谢成各种前列腺素产物,从而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炎症、发热、出凝血机制等.近几年来,国外诸多研究表明,COX-2除了在上述炎症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成为肿瘤防治的一个新靶点.

  • 老年鼻咽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海生;杨云利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性鼻咽癌的发病也相应增多,研究老年性鼻咽癌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预后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特殊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涛;赵菊梅;梁传余

    EB病毒与鼻咽癌、Burkitt's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霍奇金病和某些因机体免疫力下降而产生的淋巴增生性疾病密切相关,其中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尤为受到重视.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在细胞的恶性转化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又与鼻咽癌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EB病毒潜伏膜蛋白1的研究近况与鼻咽癌治疗与预后判断进行综述.

  • ERCC1、RRM1及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殷柳;齐瑾;刘基巍

    化疗是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耐药是影响化疗疗效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DNA修复的异常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异常使肿瘤对药物产生耐药是影响药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对肺癌常用化疗药物铂类、吉西他滨、紫杉类药物疗效相关的分子标志如ERCC1、RRM1、BRCA1等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溶瘤病毒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曹轶林;胡晓桦

    据统计,约l5%的人类肿瘤与病毒感染有关.一些病毒可通过表达蛋白或携带遗传调控元件,干扰正常细胞生长周期,导致细胞转化和肿瘤发生;另一方面,许多病毒又可特异性地感染肿瘤细胞并在细胞内复制,杀伤肿瘤细胞,这类病毒称为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溶瘤病毒能够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造成细胞病理效应和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同时对正常细胞和组织却没有破坏作用或影响较小.

  • Amifostine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夏红强;金冶宁

    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往往不可避免地出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细胞保护剂阿米福汀可以对骨髓、肝、肾等起保护作用而不影响抗肿瘤疗效.皮下注射或直肠内给药可能更适合某些病人.其细胞保护作用有一定剂量依赖性和局限性.尚不能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现状及进展

    作者:熊礼凤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它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是有Ph染色体,即t(9;22)(q34;q11).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易位到22号染色体的bcr上,形成bcr/abl融合基因.bcr/abl融合基因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标志.bcr/abl融合基因表达P210(bcr/abl),P190(bcr/abl)或P230(bcr/abl)蛋白,该蛋白具有异常增高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使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转化而导致CML发生.近几十年来,由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干扰素及联合化疗的临床应用,尤其是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及中药提取物三氧化二砷等的应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

  • 骨髓增生肿瘤WHO2008修订分类及临床诊断方法

    作者:于亚平

    新近对BCR-ABL阴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的分子发病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使该类疾病的分子诊断和遗传学分类成为可能.因此,WHO于2008年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相应修订,将分子发病机理的新信息加入相应类型疾病的诊断标准中.本文介绍这些诊断和分类方面的新变化及临床实践中相应类型的诊断方法.

  • 抗血管生成疗法的新概念:血管结构正常化

    作者:方嘉庆;李恩孝

    肿瘤血管均表现为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导致肿瘤血流分布异质性、间质高压、缺氧和酸中毒,对放、化疗的敏感性降低,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增强.恢复血管生成因子和扩抗血管生成因子之间的平衡可以使血管结构工"正常化",从而使肿瘤间质压力降低、肿瘤氧供给增加、药物向肿瘤的渗透性增强.

  • 直线加速器诱发大鼠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李宜放;刘丽坤;王晞星;汪欣文;王惠媛;刘改萍;冯玛莉

    目的:建立并评价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大鼠模型.方法:选择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直线加速器单次盆腔局部照射,确立佳照射剂量为20Gy,并对模型进行评价.观察照射后大鼠摄食饮水量、体重、排便情况及自主活动情况,光镜下观察直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扫描电镜观察直肠黏膜超微病理学变化.结果:照射后大鼠摄食饮水量减少,甚至拒食水,消瘦明显,出现稀便、黏液脓血便,照射野脱毛等表现;光镜下观察直肠隐窝结构畸形或消失,黏膜及黏膜下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点状或多处出血,多灶溃疡形成;扫描电镜下观察直肠腺体结构紊乱呈梭形,表面绒毛破坏,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基底层破坏,多灶溃疡发生.结论:直线加速器单次盆腔局部照射20Gy,能成功地诱导大鼠急性放射性直肠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可用于实验研究.

  • 伊班膦酸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生长及其对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姚强;华东;魏巍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 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伊班膦酸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RT-PCR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下VEGF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 伊班膦酸对人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时间依赖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药物浓度作用后,A549细胞VEGF表达与对照组相比逐渐减少.结论: 伊班膦酸能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增殖,抑制VEGF表达可能为其机制之一.

  •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对TRAIL诱导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凋亡作用的影响

    作者:孙昊;胡恒通

    目的:探讨泛肽-蛋白酶体通路对于TRAIL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MTT及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药物分组的细胞抑制率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4,Caspase-8的表达丰度;光镜及电镜动态观察各个时点的细胞形态.结果:单纯TRAIL组诱导凋亡效果并不理想,联合MG-132蛋白酶体抑制剂后抑制效果显著增强.结论:泛肽-蛋白酶体通路参与了TRAIL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调节,在该进程中Caspase-4,Caspase-8是必须的关键性分子.

  • 三氧化二砷对膀胱癌MBT-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作者:史亮;苗驰;王露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 As2O3)对膀胱癌MBT-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s2O3对人膀胱癌细胞株MBT-2的生长抑制率.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MBT-2细胞凋亡和免疫组化分析bcl-2表达.结果:As2O3可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MBT-2细胞生长,其作用随时间延长和浓度提高而增强,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结论:As2O3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并促使癌细胞凋亡增多,可能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 小白菊内酯对胃癌BGC823细胞凋亡表型的影响

    作者:赵立杰;李岩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对胃癌BGC823凋亡表型影响.方法:MTT法检测BGC823增殖能力的变化,同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ELISA法检测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Bcl-2表达.结果:Par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胃癌细胞增殖,镜下可见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 .经Par 处理后,随着Par浓度增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逐渐下降,经100μmol/L Par处理6h后,细胞caspase-3活性增加, 24h后下降, 至48h仍保持在高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到细胞Bcl-2表达下调.结论: Par通过下调Bcl-2和上调caspase-3活性来诱导细胞凋亡.

  • 延长分次照射时间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放射生物效应的影响

    作者:白露;李光;陈延治;姚雷

    目的:模拟调强放射治疗模式研究延长分次照射时间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放射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研究分组为急速照射组(A组):设0、1、2、4、6、8Gy共6个剂量点,剂量率为2Gy/min,每个剂量点照射单次完成;延长时间照射组(B组),剂量点和剂量率同A组,按照射时间和模式又分为B1组:分2次,15min完成;B2组:分8次,15min完成;B3组:分15次,20min完成;B4组:分22次,30min完成.克隆集落形成试验计算细胞存活率.单击多靶数学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Do,Dq,SF2的值.银染核仁组成区技术观察增殖动力学参数AgNOR面积与胞核面积之比(I/S%值).结果: B组与A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提高5%-10%,有统计学意义.B3、B4组与B1、B2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提高,有统计学意义.A组、B2组和B4组的Do值为0.56Gy、0.60Gy、0.70Gy;Dq值为1.18Gy、1.24Gy、1.30Gy;SF2值为0.209、0.261、0.324;放射前后不同时间点,不同组间的增殖动力学参数(I/S%值)较常规照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IMRT较常规照射对肿瘤的控制率降低,照射剂量200cGy,小于30min的照射时间内肿瘤细胞的增殖动力较常规照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 bcl-xL在姜黄素诱导K56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张璐;尹战海

    目的:探讨bcl-xL基因在姜黄素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前后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于K562细胞,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姜黄素作用前后胃癌细胞中bcl-xL的表达.结果:姜黄素能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生长并呈量效和时效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到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凋亡率增加.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经姜黄素作用后,bcl-xL表达下降.结论:姜黄素能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其发生与bcl-xL有关.

  • VEGF 启动子介导鼠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表达及其对缺氧的人肝癌细胞HepG2的靶向杀伤效应

    作者:喻召才;刘文超;陈衍;斯晓明;曹国武

    目的:利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启动子介导鼠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α1,3 GT)在缺氧肝癌细胞HepG2中靶向表达并检测其诱导的人血清天然抗体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为肝癌的靶向基因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PCR从Balb/c 小鼠肝组织中扩增出小鼠VEGF 基因启动子片段并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用所构建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瞬时转染 HepG2 细胞;经缺氧诱导后检测转染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进一步通过基因重组构建受VEGF 基因启动子调控的鼠α1,3GT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稳定转染HepG2细胞;转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培养后,通过CDCC试验检测人血清对转染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在转染重组有VEGF 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HepG2中,荧光素酶的活性是对照组的2-3倍;通过CDCC实验发现转染有鼠α1,3GT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HepG2细胞经缺氧培养后对人血清的杀伤效应更加敏感.结论:利用VEGF基因启动子介导鼠α1,3GT在缺氧肿瘤细胞中靶向表达并诱导人血清天然抗体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效应在肿瘤的靶向基因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的建立

    作者:杨文华;于文俊;史哲新;杨向东;高宏;汤毅;吕俊秀

    目的:通过给NOD/SCID小鼠尾静脉注射白血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或CEM细胞株的方式,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并进行模型鉴定.方法: 将36只NOD/SCID小鼠经137Cs全身照射270cGy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24h内尾静脉注射接种白血病人BMMNC或CEM细胞系.实验Ⅰ组: BMMNC1×107/只;实验Ⅱ组: BMMNC2×107/只;实验Ⅲ组: CEM细胞1×107/只;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只.持续观察其一般情况和生存时间,监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涂片,并应用组织病理、流式细胞术等监测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表现.结果: 注射4-8周后,三组实验组均发生髓外浸润,成功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实验Ⅰ组有5只成功建立模型;实验Ⅱ组7只成功建立模型;实验Ⅲ组9只均成功建立模型. 结论: 应用尾静脉注射白血病人BMMNC或CEM细胞株的方法,可成功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且尾静脉注射白血病人BMMNC成模率高,生存时间长,为白血病髓外浸润机制的研究和抗白血病髓外浸润药物的筛选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 转染Livin基因后骨肉瘤细胞系的多药耐药性研究

    作者:安贵峰;吕刚;曾艳;黄涛;王明月;屠冠军;王岩峰;于德水

    目的:探讨转染Livin基因后人骨肉瘤细胞的多药耐药变化.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Livin 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ivin ,经酶切和基因测序分析对构建结果进行鉴定;通过脂质体将含Livin基因的表达载体转染人骨肉瘤细胞U-2OS,RT-PCR检测基因转录水平;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在不同化疗药物作用下的细胞耐药性.结果:经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分析证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ivin 构建成功.将该表达载体转染U-2OS细胞后,L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野生型U-2OS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U-2OS/neo细胞相比显著提高(P<0.01) .与U-2OS细胞和U-2OS/neo细胞相比,U-2OS/Livin细胞对ADM、CTX、MMC和DDP等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也明显增强(P<0.01).结论:Livin基因高表达是人骨肉瘤多药耐药的原因之一.

  • 振明正生对人肿瘤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急性毒性试验

    作者:赵钧铭;应红光;李长虹

    目的:评估中药复方振明正生合剂对人肝癌、肺癌和大肠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Balb/c裸鼠分别接种人肝癌细胞系L7402、人肺癌细胞系A549和人大肠癌细胞SW480 2×106/只.接种后24小时开始给药,实验组动物每天口服振明正生0.2ml/只,连续4周.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0.2ml/只.每周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肿瘤大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振明正生原液浓缩6倍,按照每只小鼠灌胃大容量,口服浓缩药物0.6ml/20g.观察24小时,计算LD50.结果:振明正生对三种人肿瘤裸鼠移植瘤均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经过3或4周的治疗,该中药对肝癌模型的抑制率超过79%( P<0.05),对大肠癌模型抑制率超过60%( P<0.05),对肺癌模型的抑制率达到41%( P<0.05).LD50大于180ml/kg.结论:振明正生对这三种肿瘤模型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为无毒/低毒制剂.

  • HpD-PDT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作者:刘剑仑;黄卓正;蔡君;唐东平

    目的:研究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rphyrin derivative,HpD)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HpD-PDT治疗乳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B组(单纯激光)、C组(单纯光敏剂)、D组(激光+光敏剂).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pD-PDT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pD-PDT对PCNA、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pD-PDT作用后,乳腺癌细胞内G0/G1期细胞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NA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HpD-PDT作用后Bax/Bcl-2比值增高,呈时间依赖性变化.结论:HpD-PDT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自发恶性转化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谱的芯片分析

    作者:高芸;单忠艳;滕卫平;王红;张红梅

    目的:解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自发恶性转化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探讨其临床可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联合应用,分离大鼠MSC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同源性,体外培养6个月后获得自发恶性转化的MSCs.Trizol总RNA抽提法获取足量的RNA,用于MSCs基因表达谱的分析.实时定量RT-PCR法对在自发恶性转化的MSCs中呈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扩增和检测,以验证基因芯片分析结果.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了所分离MSCs的高度同源性.MSCs发生自发恶性转化后,有44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1条基因表达上调,23条基因表达下调.经实时定量RT-PCR检测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Wnt、SHH、Notch、TGFβ/BMPs等信号转导通路上的若干基因在MSCs自发恶性转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 调控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抑制膀胱癌细胞周期的研究

    作者:夏昕晖;何莉;戴福宏;钟甘平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磺胺酰基苯胺复合物,暂简称Compound)对人膀胱癌细胞杀伤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Compound和HCPT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膀胱癌BIU-87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不同浓度的Compound和HCPT作用前后膀胱癌细胞的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Compound和HCPT在微摩尔级浓度即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是Compound抑制增殖的效果更明显.FCM结果表明Compound能显著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且主要诱导G1期细胞发生凋亡而出现凋亡峰,而HCPT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但没有出现明显的凋亡峰.上述结果都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 结论:Compound在体外能有效诱导对传统化疗耐药的人膀胱癌细胞发生凋亡,发挥抗肿瘤生长的作用.

  • CD147在睾丸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苏燕胜;王禾;秦卫军;王龙信;姚念玲;刘毅;孙航

    目的:探讨CD147在睾丸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睾丸肿瘤和10例正常睾丸组织中CD147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 30例睾丸肿瘤组织中86.7 %(26/30)显示阳性反应,正常睾丸组织为10 %(1/10)显示阳性反应,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在睾丸肿瘤组织中CD147的高表达率在病理分级为高分化时为9.0%(1/11),在病理分级为低分化时为63.2%(12/19);在临床分期为Tis-T1期无高表达,T2-T4期高表达率为61.9%(13/21);CD147的高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高表达率61.1%(11/18)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高表达率16.7%(2/12).在睾丸肿瘤中CD147蛋白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相关(P<0.05).结论: CD147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在睾丸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

  • MTT法测定大肠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德传;郭以河

    目的:探讨肿瘤药敏试验在大肠癌化疗选药中的作用.方法: 将28例患者的大肠癌组织进行体外培养,以临床常用的8种化疗药物加以干预,MTT法检测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大肠癌细胞对MMC、5-FU、DDP、ADM高度敏感,对DOC、VP16、HCT、CAP中度敏感.8种化疗药物对大肠癌细胞的抑制率相比,MMC、DDP显著高于HCT、CAP(P<0.01),5-FU显著高于VP16、HCT、CAP(P<0.05),ADM、DOC均显著高于CAP(P<0.01),其它药物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8种化疗药对结肠癌、直肠癌的抑制率高低排序相同.结论: 初次化疗的大肠癌患者对多种化疗药物均较为敏感,临床常用的MMC、DDP、5-FU均属于高敏感药物,可作为首选.结肠癌、直肠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相似的规律性,可采取相近的化疗方案.

  • 以奥沙利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分析

    作者:徐玉霞;张鹏天

    目的:观察应用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与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31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胃癌患者,用奥沙利铂130mg/m2,d1,静脉滴注4小时;亚叶酸钙150mg/m2,d1-5,静脉滴注2小时;5-氟尿嘧啶500mg/m2,d1-5,静脉滴注4小时.每3周重复1次,至少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31例患者中,CR 1例,PR 14例,总有效率(CR+PR)为48.39%(15/31);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为74.19%;中位缓解期为6.25-7.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神经毒性,但均较轻微,多为Ⅰ-Ⅱ级,可以耐受.结论: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与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 周剂量多烯紫杉醇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史会昌;薛玉保;周学义;张永杰

    目的:观察多烯紫杉醇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全组49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腺癌,肝转移13例,肺转移8例,腹腔淋巴结转移17例,腹膜转移7例,腹壁转移4例.应用多烯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多烯紫杉醇25mg/m2静脉滴注1小时,第1、8、15天;顺铂25mg/m2静脉滴注1小时,第1-3天;氟尿嘧啶500mg/m2,持续静脉滴注120小时,第1-5天)方案治疗,28天重复.结果: 46例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45.7%(21/46) ,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19例,进展(PD)6例.49例可评价毒性,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 结论: 多烯紫杉醇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体部伽玛刀联合GP方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33例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永新;张建宇;马震宇;山顺林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联合G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3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伽玛刀联合GP方案化疗.根据病灶的三维形状、大小及患者身体状况,确定靶点数目、治疗次数及分次剂量,取55%-65%的等剂量曲线覆盖95%的靶体积,单次剂量260-400cGy,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治疗10-16次.化疗:泽菲1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40mg,第1-3天,静脉滴注.间隔4周重复.以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单纯伽玛刀治疗的胰腺癌1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止痛有效率90.9%,黄疸消退10例 (71.43%),3月复查CT或MR, 肿瘤消失5例(18.18%),缩小19例(57.25%),无变化8例(24.24%),增大1例(3.03%),治疗3个月后在治疗部位复发者1例,腹腔淋巴结、肝脏、肺、多发性骨转移各1例.对照组19例患者治疗后3月复查CT或MRI,肿瘤消失2例(10.53%),缩小10例(52.63%),无变化5例(26.32%),增大2例(10.53%),治疗3个月后在治疗部位复发者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2例、肝脏转移1例.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但均不太严重,经对症治疗后不影响治疗.结论:体部伽玛刀联合G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观察.

  • 卡培他滨联合甲酰四氢叶酸钙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华;殷国建;眭振宇;柴晓哲;王少峰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CAPE)联合甲酰四氢叶酸钙(LV)和奥沙利铂(OXA)化疗方案(CAPE-LV-OXA)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CRC患者39例接受CAPE-LV-OXA方案治疗,每日口服LV 90 mg/d及CAPE 2000-2500mg/(m2·d),d1-14;OXA 135 mg/m2,静脉滴注2h,d1;每3周为1个疗程.2-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39例患者使用CAPE-LV-OXA方案化疗共122疗程,中位疗程数为3.8.可评价疗效37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11例,进展7例,有效率(RR)为51.4%(19/37),中位进展时间(TTP )为5.6 (2-13 )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1.3 (3-27)月.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等,多为Ⅰ-Ⅱ度,Ⅲ度不良反应5例,对症治疗或停止治疗后可缓解.无化疗相关死亡者.结论:化疗方案(CAPE-LV-OXA)在CRC的治疗中疗效较为肯定,耐受性良好,具有较好的依从性.

  • 环氧合酶-2在胃癌与癌前病变和其他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肖冰;高枫;符兆英

    目的:研究胃癌与癌前病变和其他胃黏膜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情况,探讨COX-2蛋白作为肿瘤分子标记物对胃癌和癌前病变进行辅助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胃镜活检的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化生、胃黏膜不典型性增生和胃癌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OX-2蛋白在各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以正常胃黏膜组织和正常兔血清作阴性对照.结果:COX-2蛋白在胃癌前病变和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8%-84%.胃癌和胃黏膜不典型性增生标本中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标本(P<0.05).而胃癌组织COX-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胃黏膜不典型性增生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黏膜肠化生标本与正常胃黏膜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标本之间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病变组的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比正常胃黏膜组显著性地升高 (P<0.05).结论:胃癌与癌前病变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COX-2蛋白可作为肿瘤标记物对胃癌和胃癌前病变进行辅助诊断.

  •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34例临床分析

    作者:程梅莲;顾汉刚;李小琴

    目的:评价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37例.多西紫杉醇45mg/m2,静滴1h,d1、8;5-氟尿嘧啶(5-FU) 375mg/m2,持续静脉泵(Graseby泵)点滴24h,d1-5;顺铂20mg/m2,d1-5;28天为1个周期.用药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34例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 1例,部分缓解(PR) 14例,稳定(SD)15例,进展(PD)4例,有效率(RR)为44.1%.中位进展时间(TTP)为6.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3个月,1年生存率28.2%.其中初治组有效率为52.6%(10/19),有1例CR;复治组有效率为33.3%(5/15),无CR病例,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系反应和脱发.大部分患者为Ⅰ、Ⅱ度反应,耐受良好.其中白细胞减少27例(79.4%),Ⅲ-Ⅳ度8例(23.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组成DCF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 膀胱移行细胞癌尿液脱落细胞中Livinα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黄力;姚启盛;王晓康;杨勇;陈从波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尿液脱落细胞中Livin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留取49例BTCC患者、21例其他系统疾病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成人的新鲜尿液,离心收集脱落细胞,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尿液脱落细胞中Livinα的表达,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49例BTC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有40例检测出Livinα表达,而21例其他系统疾病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成人的尿脱落细胞中均未检测出Livinα的表达.以RT-PCR 方法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Livinα的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100%.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6.3%和100%,两种方法之间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初步的试验结果显示,RT-PCR法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Livinα的方法比细胞学检查灵敏度高,可能成为诊断膀胱癌的无创性方法.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 livinα
  • MSCT曲面重建技术在评价进展期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上的价值

    作者:于韬;罗娅红;邱岩;李森

    目的:探讨MSCT曲面重建技术在评价进展期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自经手术治疗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94例.其中,进展期直肠癌61例,进展期结肠癌33例;男59例,女35例,年龄41-77岁,中位年龄58岁.全部病例术前均行FOLFOX-6新辅助化疗2周期.所有病例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行16或64层螺旋CT检查并均行沿病变长径的曲面重建.统计依据化疗前后病变横断面影像和病变曲面重建影像判定进展期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依据曲面重建影像上病变管壁厚度改变与长径改变判定进展期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依据病变横断面影像、曲面重建影像判定进展期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依据曲面重建病变管壁厚度判定进展期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依据曲面重建病变长径判断疗效具有一致性( P <0.01).结论:采用MSCT曲面重建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价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 选择性联合用药介入治疗少血供肝脏转移瘤的研究

    作者:赵立峰;苏洪英;张妍芬;陆平;刘磊;赵忠春;徐克

    目的:探讨选择性联合用药肝动脉灌注(hepatic-arterial infusion,HAI)化疗少血供肝脏转移瘤的疗效.方法:随访观察2004年1月-2007年1月间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少血供肝脏转移瘤68例.以是否针对原发肿瘤选择性联合用药分为两组.结果:常规联合用药组40例,近期客观有效9例(22.5%),中位生存期8个月,存活半年22例(55.0%),存活1年11例(27.5%),长存活16个月.选择性联合用药组28例,近期客观有效13例(46.6%),中位生存期13个月,存活半年21例(75.0%),存活1年18例(64.3%),长存活43个月. 2组间近期客观有效率有差异(P<0.05);半年存活率无差异(P>0.05);1年存活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选择性联合用药肝动脉灌注治疗少血供肝脏转移瘤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

  • PTEN表达在胃癌发生及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张以忠;赵瑞波;杨淑艳;钟秀宏;郑中华;赵丽微

    目的:探讨PTEN的表达与胃黏膜癌变及癌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胃癌组织、癌前病变和对照组正常胃黏膜进行PTEN表达的检测.结果: 胃癌组PTEN阳性率为53.3%,较正常组和癌前病变组明显下降(P <0.01);低分化组PTEN阳性率为36.0%,显著低于胃癌高中分化组 (P <0.01);高中分化组PTEN阳性率与癌前病变组无差异(P>0.05).结论: PTEN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关键词: 胃癌 p27 抑癌基因PTEN
  • Stat3、CyclinD1及Bcl-2在食管鳞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素梅;钟雪云;林琛莅;刘坤平;彭辉;方茅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芯片中stat3、cyclinD1和bcl-2的表达,探讨它们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意义标志物.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stat3、cyclinD1及bcl-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中stat3、cyclinD1和bcl-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2%、79.7%和65.1%,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鳞状上皮(P<0.05).stat3、cyclinD1和bcl-2的表达阳性率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及大体分型无关(P>0.05);食管鳞癌中stat3与cyclinD1、bcl-2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分别P=0.035和P=0.012).结论:stat3在食管鳞癌中的高表达及与cyclinD1、bcl-2的相关性表明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 TACE联合伽玛刀治疗52例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作者:沙晓锋;张姣;陈栋玉;韦淑贞;张闯;马震宇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联合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4 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 2组:TACE+伽玛刀组(综合治疗组)52例,单纯伽玛刀治疗组(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综合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75.0%, 综合治疗组的临床获益疗效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8.5%,65.3%.两组的副反应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无明显差异,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等综合治疗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经过对症治疗均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TACE+伽玛刀能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同时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明显增加,但经过对症处理基本不影响治疗.

  • Survivin及Caspase-3在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及预后意义

    作者:崔军;宋永胜;吴斌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及Caspase-3在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7例行TUR-BT术切除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为T1期内.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 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8.1%(32/47),而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呈阳性表达;Caspase-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38.3%(18/47),与对照组阳性率90%(9/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初发和复发显著相关(P<0.05),但与肿瘤数目无关;Caspase-3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初发复发相关,但与组织学分级、肿瘤数目无关.相关性分析表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Surv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选择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Caspase-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下降,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对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 人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

    作者:孙沫逸;谭爰兴;杨耀武;于华;黄晓峰;王春梅

    目的:通过电镜检测来进一步探索人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超微形态特征.方法:将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系注射入5只裸鼠双侧臀部肌肉内,切取其中发生神经侵袭并出现功能障碍的荷瘤;通过透射电镜检测来观察腺样囊性癌的嗜神经侵袭过程. 结果:肿瘤细胞破坏神经外膜及神经束膜,进入神经纤维之间,并以吞噬的方式对神经纤维进行侵袭,致使髓鞘、轴突发生变性、溶解而被吸收.结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在对神经的侵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吞噬作用,且这种现象在神经侵袭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头颈肿瘤术后复杂缺损

    作者:戴捷;周晓;喻建军;李赞;黄文孝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在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复杂缺损中的应用. 方法: 对采用游离组织瓣同期修复头颈肿瘤术后复杂缺损34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2例出现血管危象,1例皮瓣部分坏死,11例出现早期局部并发症,随访3月-2年,平均17个月,23例术后头颈部外形及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受区和供区均无严重并发症;3例带瘤生存;7例分别死于局部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结论: 利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能同时提供足够的组织量及多个创面的覆盖,可修复各种头颈部肿瘤术后的复杂缺损.

  • 脑肿瘤切除术中急性脑膨出(附3例报告)

    作者:陈大伟;顾卫宏

    目的:探讨脑肿瘤切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对3例开颅脑肿瘤切除术中发生的急性脑膨出进行分析.结果:术中过度牵拉脑组织造成脑静脉回流不畅,脑干血管紧张性调节中枢损伤以及脑室内积血是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论:术前正确评估并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术中脑压板轻柔操作、脑室附近肿瘤切除过程中防止出血积聚脑室内、肿瘤与脑干之间无蛛网膜界面者禁忌强行切除是避免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妇科肿瘤患者止血潜能的研究

    作者:吴锋;贺林;李晓会;车金

    目的:研究妇科肿瘤患者总体止血潜能(overall haemostatic potential,OH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n=65)、良性肿瘤患者(n=60)总体止血潜能(OHP)、总体凝血潜能(OCP)和总体纤溶潜能(OFP),并以52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探讨其与止血潜能的相关性.结果:恶性肿瘤OCP和OHP 值明显增高(P<0.01),而OFP值减低(P<0.01).良性肿瘤患者的OCP和OHP 值明显增高(P<0.01),而OFP值无显著性变化(P>0.05).良、恶性肿瘤两组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P<0.05),且与OHP的相关性良好(r=0.813、0.795,P<0.01).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机体止血失衡,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

  • 紫杉醇在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作者:潘玫;李隆玉;罗兵;舒宽勇;李汉萍;邓克华

    目的:研究紫杉醇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紫杉醇联合铂类经静脉或静脉+腹腔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Ib2-IIIb术前予新辅助化疗,观察50例患者化疗前后局部肿瘤体积变化、手术切除率、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病灶局部化疗反应.结果:紫杉醇联合化疗(PT)作为术前新辅助化疗,肿瘤体积缩小总有效率84%,CR 34%,手术切除率84%.结论:PT方案联合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方面较传统治疗方案有较明显优势.

  • 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岩;王永来;佟盛春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对1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NE)、1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AH)及6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EC)中的OPN表达进行检测.并评价其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P N在NE、AH、E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6.67%、71.43%和80.88%.OPN的表达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腺癌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增高.EC组表达明显高于NE组.OPN的表达随肿瘤的分化降低而增加,在低分化癌中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分析OPN在随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发展,其表达均显著增加.结论:OPN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呈明显阳性表达,为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过度表达预示着预后不良.

  • 宫颈癌介入化疗前后组织中的CyclinD1、Ki-67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杨斌;肖梅;陈赛英;张佃乾

    目的:研究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前后组织中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Ki-67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处于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介入化疗前宫颈活检组织以及介入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观察上述两种蛋白在介入化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介入化疗后CyclinD1、Ki-67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缩小肿瘤体积进而抑制亚临床转移.

  • 阿霉素血管外渗漏的治疗

    作者:孙志骏;杨蕊

    目的:探讨阿霉素血管外渗漏的治疗方法.方法:5例阿霉素血管外渗漏患者应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地塞米松注射液5mg+0.9%氯化钠注射液2ml封闭,封闭结束立即用喜疗妥软膏外敷,待药膏吸收完毕,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ml+25%硫酸镁注射液10ml和维生素B12500μg混合液浸湿纱布,将纱布完全覆盖在化疗药物渗漏处皮肤,持续冷敷72小时,之后应用喜疗妥软膏与土豆片交替外敷,持续一周.结果:外渗部位无红、肿、热、痛,血管弹性满意.结论:掌握上述药物的顺序、剂量、时间、交替等综合运用可以收到理想效果.

  • 长春瑞滨致静脉炎的防治

    作者:陈萍;向梅

    长春瑞滨(NVB) 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化疗药物之一.但在静脉给药过程中常发生静脉炎引起局部疼痛发红等,若药物外漏可致局部出现水疱,组织坏死.为减轻患者的痛苦,我们在静脉滴注NVB前后,冲入地塞米松5mg以减少外漏和预防静脉炎的发生,若外漏发生,即刻静滴地塞米松加0.9%氯化钠注射液,然后拔针,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防治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探讨

    作者:唐进华;徐海英;刘俊

    目的:探讨防治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更换敷贴2次/周,实验组除常规方法护理外,外加健康教育,湿热敷,波姆光照射.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5.2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CC置管早期,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预防性应用湿热敷及波姆光照射,可明显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 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成美英;契燕燕

    目的:观察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YH-16)联合化疗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Ⅳ期恶性肿瘤患者29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 10例,其他肿瘤19例(大肠癌6例,头颈部鳞癌5例,食管癌、胰腺癌各3例,小细胞肺癌、肾癌各1例),接受恩度联合化疗的方案治疗.每21天为1个周期.按照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Karnofsky评分(KPS)变化评价生活质量(QOL),按照NCI CTC 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用药1周期即可评价毒性,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29例患者中,25例可以评价客观疗效,29例均可进行安全性评价.总共完成的周期数为71个周期,平均2.4个周期.25例可评价病例中,CR 0例,PR 4例,SD 13例,PD 8例,客观有效率(RR)为16.0%(4/25),疾病控制率 (DCR)为68.0%(17/25);生活质量改善者10例(40.0%),稳定9例(36.0%), 6例(24.0%)下降.G3/4级毒性主要与化疗药物有关,主要有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乏力等.结论:恩度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控制和稳定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毒性低,安全性好.

  • 腹腔DDP温热灌注化疗联合IL-2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1例

    作者:刘洪飞;杨淑琴;张咏;刘均政;赵英杰

    目的:评价腹腔DDP温热灌注化疗联合IL-2对恶性腹膜间皮瘤的治疗效果.方法:DDP稀释后加温快速腹腔内灌注,之后IL-2及地塞米松腹膜腔内灌注,监测每次腹水引出量进行对比.结果:疗效确切,腹腔积液完全消失.结论:目前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断尚无特异方法,腹腔DDP温热灌注化疗联合IL-2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不失为理想选择之一.

  • 紫杉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廖志军

    患者,女,56岁.因胃癌术后第16天于2008年2月5日入院拟行化疗.入院查体:PS2分,T 37℃,P 78次/分,R 20次/分,BP 100/70mmHg,浅表未及肿大淋巴结,上腹正中可见一纵向切口,愈合良好,其周围无结节,全腹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阴性.

  • HER2和PTEN/mTOR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苏小岩;顾小强;于观贞;何金;王杰军;钱建新;郭子恒;武清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中HER2和PTEN/mTO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ER2和PTEN/mTOR在30例骨肉瘤中的表达.结果:HER2在骨肉瘤中的表达率为60%;PTEN在骨肉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3.3%;mTOR在骨肉瘤组织中不表达.HER2和PTEN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软组织侵犯以及肺转移无关.HER2的表达与术前化疗相关,术前化疗患者其表达率仅为30%,而术前无任何治疗患者高达75%(P=0.042).结论:HER2的过表达和PTEN的缺失表达与骨肉瘤的发生有关,mTOR则与骨肉瘤无关.HER2检测可用于判断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化疗患者预后的研究

    作者:李建雄;焦顺昌;杨俊兰;李方;戴广海;赵宏;白莉;李瑛

    目的:分析影响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化疗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2000年3月至2008年9月我院收治的23例接受化疗的原始外周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用COX生存模型分析年龄、性别、是否手术、是否放疗、是否有远处转移、CD99的表达强度及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对其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23例患者中女性 11例,男性12例,中位年龄27岁,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年龄( P=0.024)、远处转移(P=0.032)和放疗(P=0.044)对死亡风险有显著性影响,CD99表达强度可能对其预后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P=0.067).结论:本研究中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男女比例相当,接受放疗、年龄小、无远处转移、CD99 表达强度低的患者死亡风险小,CD99表达强度越高死亡风险越大.

  • 上颌窦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董超;杨润祥;任宏轩;庄莉

    原发于鼻窦的恶性淋巴瘤属结外型淋巴瘤,临床罕见.我科曾收治一例上颌窦恶性淋巴瘤,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0岁,因"左上列牙齿疼痛伴松动4个月,左面颊隆起1个月",于2005年7月10日收入我科.患者于2005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列牙齿持续性钝痛,牙齿出现松动.

  • 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突变型p53、bcl-2、Ki-67及survivin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军;刘敏;丛春燕;原荣;魏曙亚;侯蓉;王一羽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bcl-2、Ki-67、survivin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2例NHL和18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组织中突变型p53、bcl-2、Ki-67、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突变型p53、bcl-2、Ki-67、survivin蛋白在NHL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63%(79/142)、51.41%(73/142)、48.59%(69/142)和60.56%(86/14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同性别以及在不同细胞类别NHL中,突变型p53、bcl-2、Ki-67、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基本一致,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低年龄组、临床Ⅲ-Ⅳ期和高度恶性组突变型p53、bcl-2、Ki-67、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年龄组、临床Ⅰ-Ⅱ期和低度恶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突变型p53蛋白与Ki-67蛋白呈正相关(r=0.8769),survivin蛋白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846).结论:突变型p53、bcl-2、Ki-67、survivin蛋白在NHL组织中高表达,与NHL的发生与发展、细胞恶性程度和组织病理学等级密切相关.

  •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浸润性巨脾1例报道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韩秀娟;巩丽;张伟;朱少君;赵建业;尚凤霞;兰淼

    目的:报道1例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浸润性巨脾,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1例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浸润性巨脾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手术切除巨脾一个,体积35cm×20cm×8cm,切面呈红褐色,有多发性梗死灶.镜下可见脾正常组织结构破坏,脾小结消失,嗜酸性粒细胞弥漫浸润,以成熟型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并可见较多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D15(+),不表达CD5(-)、CD20(-)、CD30(-)、CD34(-)、CD45RO(-).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十分少见,临床病理检查遇到巨脾时,应进行详细的组织病理学观察,避免误诊.

  • ESHAP方案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牛占恩;袁堂玲;徐胜军;李霞;孙积峰;张伟克

    目的:观察ESHAP方案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足叶乙甙、甲基强的松、顺铂、阿糖胞苷联合治疗20例NHL观察其治疗及不良反应.结果:20例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0例,总有效率(RR)75%.难治性6例中CR 1例,PR 3例,RR 67%.复发性14例中CR 4例,PR 7例,RR 79%.ESHAP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00%,Ⅲ-Ⅳ度为55%,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5%和55%,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45%,脱发发生率为55%,患者均可耐受.结论:ESHAP方案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NHL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 骨髓穿刺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同步分析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作者:关键虹;王星烨;郭桂丽;蔡瑞波;刘亚琳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同步观察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MDS病人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步观察其涂片和切片.结果:活检切片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穿刺涂片.粒系、巨核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活检切片高于穿刺涂片;红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穿刺涂片高于活检切片.网状纤维增生的观察,活检切片优于穿刺涂片.结论:活检切片和穿刺涂片同步分析比常规穿刺涂片形态学观察更有利于提高MDS诊断的准确性.

  • 血清IL-3、GM-CSF、TGF-β1水平变化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万楚成;夏云金;张霞;章正华;龙志国;刘瑜;舒卫东

    目的:探讨IL-3、GM-CSF、TGF-β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测定136例NHL患者血清IL-3、GM-CSF、TGF-β1水平.结果:NHL初诊患者血清IL-3、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GM-CS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I-II期与III-IV期患者IL-3、GM-CSF、TGF-β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有效的患者IL-3、GM-CSF、TGF-β1水平恢复正常;无效及复发患者血清IL-3、GM-CSF、TGF-β1水平与初诊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GM-CSF水平与TGF-β1呈负相关,与IL-3呈正相关.结论:IL-3、GM-CSF、TGF-β1可作为NHL患者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定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 IP板在放射治疗定位和射野验证中的应用

    作者:张启顺;武道福

    目的:用IP板取代直线加速器高能X片盒和普通X片暗合,拍摄射野证实片和模拟定位片.方法:常规摆位,热塑面罩固定.证实片加速器用拍片模式(6MV,剂量率50MU/分)每次给5MU,定位片用75KV、60MA.结果:拍摄图像清晰,能清楚地分辨主要解剖结构,清晰地记录了患者各照射野的大小,形状,中心及照射野与人体解剖之间的关系,较为直观地反应了患者定位和投照的部位和区域.结论:IP板用于拍摄射野证实片和模拟定位片图像清晰,便于数字化处理,存储方便,资料容易查找.

  • 放化疗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水平的初步研究

    作者:郭清兰

    目的:探讨放化疗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状况.方法: 应用Ferrans & Powers生活质量指数,以及Speilberger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43名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总体生活质量随时间明显改善,健康功能、心理精神、家庭因素得分也随时间明显改善.二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及各因素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化疗患者特质焦虑明显偏高.在治疗过程中,二组患者的焦虑状态无明显减轻.开始治疗时的特质焦虑、状态焦虑,与总体生活质量指数得分和心理/精神因素显著负相关.开始治疗时的状态焦虑也与开始治疗时及治疗一年后的总体生活质量、健康功能、心理精神因素显著负相关.结论: 放、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QOL)会随时间得以改善.化疗患者焦虑得分较高,开始治疗时焦虑较高与确诊后、开始治疗时的QOL减少相关.为减轻开始治疗(尤其是化疗)时的焦虑,医护人员应进行一些护理干预.

  • L-选择素在不同类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焕芬;何春年;李萍;张秀智;张淑艳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L-选择素(L-selectin)在不同类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0例肺癌(其中鳞癌40、腺癌40、小细胞癌30)和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L-选择素的表达.结果:110例肺癌组织中37例L-选择素表达阳性(33.6%),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均阴性,肺癌组织中L-选择素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05).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L-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20.0%,67.5%,6.7%,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腺癌L-选择素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和小细胞癌(P<0.005).68例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L-选择素阳性率41.2%,42例不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21.4%,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肺癌病例L-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21.6%,31.0%,46.2%,80.0%,L-选择素表达与TNM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性别患者肺癌组织中L-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男32.1%,女38.5%(P>0.05).小于等于60岁和大于60岁年龄组肺癌组织中L-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28.1%,41.3%(P>0.05).结论: L-选择素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无关.L-选择素上调表达可作为肺腺癌的一个特征.

  • MCM2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程甜甜;杨贤子;谢伟;冯茂辉;龚玲玲;熊奎;骆志国

    目的:探讨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 ,MCMs)家族中的MCM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0例正常乳腺上皮、15例乳腺良性肿瘤及60例乳腺癌组织中MCM2蛋白的表达,并以标记指数(labelling index,LI)量化其表达.结果: MCM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主要在细胞核,间质细胞亦有少量阳性着色.MCM2的LI在乳腺癌患者不同年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不同TNM分期和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Ⅰ、Ⅱ、Ⅲ)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呈逐渐升高趋势.各组中MCM2标记指数均高于ki-67.MCM2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平行关系(P<0.001).结论: MCM2是反映细胞增殖的良好指标,作用优于ki-67,其表达指数与乳腺癌的组织分型、细胞增殖及恶性程度有关.MCM2的表达可以提示乳腺癌的恶性程度高低和良性肿瘤的恶变可能性,有助于临床判断患者的预后以及选择治疗方法.

  • 行为因素对云南省妇女乳腺癌患病的影响

    作者:聂建云;金丛国;唐一吟;陈文林;王茂华;郑凯

    目的:研究云南省妇女的社会心理因素及生活习惯等对乳腺癌患病的影响,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1997年1月-2007年4月入院的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女性乳腺癌生存病例及同时段年龄相近的非乳腺癌人群.利用SPSS 10.0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行为危险因素为:文化程度、高脂饮食;保护因素为:人际关系和精神状况.结论: 云南省妇女乳腺癌患病的高危行为因素为:文化程度、高脂饮食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精神状况等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 康莱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阙劲松;闫建强

    目的:为提高化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康莱特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纯化疗组(对照组)43例,采用HAP方案:HCPT 10mg,静点,d1-5,EPI 50-70mg,静推,d1,DDP 40mg,静点,d1-3, 3周为一周期.康莱特联合化疗组(康莱特组)43例,化疗方案同对照组,于每周期化疗第一天开始静脉滴注10%康莱特注射液200ml,连用10天.两周期治疗结束后对其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康莱特组有效率为52%,对照组为32%,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62,P<0.05).两组化疗后的生存质量差异有显著性(t=6.8,P<0.05).康莱特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发生的程度较轻.结论: 康莱特联合化疗能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伊班膦酸钠单药及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琳;许崇安;刘殊;徐洁;刘艳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单独使用与联合化疗对乳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及转移病灶修复的疗效.方法: 45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伊班膦酸钠单独应用)与对照组22例(伊班膦酸钠加化疗组).治疗组单独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4mg,每4周重复,连用2-4次;对照组采用FEC化疗方案,在化疗期间加用伊班膦酸钠,方法及剂量同上,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止痛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 对照组90.9%,差异无显著性.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9%,对照组81.8%,差异无显著性.骨转移病灶修复情况:治疗组仅2例达到PR,有效率8.7%;对照组CR 1例,PR 5例,总有效率27.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单用伊班膦酸钠对乳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及活动障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可以提高疗效,并可促进骨转移灶的修复.

  • 乳腺癌术后首发骨转移的临床研究

    作者:秦继勇;李康明;侯宇;夏耀雄

    目的:研究与乳腺癌术后首发骨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我院81例乳腺癌术后首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骨转移好发部位、病灶特点、发生时间及激素受体情况等规律.结果:本组术后首发骨转移患者均曾接受正规的局部治疗和辅助化疗,骨转移与患者术前年龄、肿块大小、腋淋巴结情况及术后肿块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病理类型相关;乳腺癌术后首发骨转移好发部位依次是腰椎、胸椎、骨盆、肋骨和股骨,多为溶骨性病灶;中位发生骨转移时间是术后32.2个月.结论:年轻的,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肿块T2/T3,腋淋巴结转移≥4 枚,为术后首发骨转移的高危因素.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赵伟鹏;陈锐;段玉忠;陈正堂

    目的:分析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食管癌根治手术的18例食管小细胞癌病例行免疫组化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细胞角蛋白 (CK),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嗜铬蛋白A(CgA)等检测.结果: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18例中,CgA阳性表达率为83.3%(15/18),NSE阳性表达率为83.3%(15/18),Syn阳性表达率为77.8%(14/18),PCNA阳性表达率为72.2%(13/18)、CK阳性表达率为55.5%(10/18).结论:食管小细胞癌在中国人群中为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对神经源性抗原等表达明显增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仍是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治疗原则.

  • 128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葛万灵;岳修宇

    目的:总结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外科治疗术式及效果.方法:128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术后完成化疗40例,放疗22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37.5%.结论:手术仍为肺癌首选治疗方式,手术适应症适当放大的前提是完善检查,准确分期,对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充分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男性、高龄、晚期、局限性切除、全肺切除、非鳞癌是降低生存期的主要因素.

  • 钼靶X线在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辉;黄颖;梁晓燕;黄范利

    目的:评价X线钼靶片术前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钼靶X线检查, 观察肿块及腋窝淋巴结的形态、大小,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7例中46例片内检出有淋巴结, 敏感度为59.7%,共显示淋巴结94枚,短径在0.6cm-2.8cm,平均1.1cm.其中30例所显示58枚淋巴结病理证实无转移,直径均在2.0cm以下,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中心呈稍低密度,周边密度高,呈壳状改变;16例所见36枚淋巴结病理证实有转移,直径均在0.8cm以上,边缘不规则有分叶、边界不清楚,淋巴结密度均匀呈实性无脂肪浸润.并且对淋巴结直径进行统计学分析,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之间有差别.结论: 肿瘤直径对判定乳腺癌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无意义.淋巴结的大小与是否转移有一定关系,当淋巴结小径大于0.8cm时,参考其边缘、形态、密度的相应改变综合考虑淋巴结转移可能.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