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RRM1表达水平与含铂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鑫;支修益

    目的:探讨ERCC1及RRM1的表达在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24例ⅢB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活检组织标本中ERCC1和RRM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疗效、预后的相关性.124例均为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三代药物联合化疗的初治患者.结果:ERCC1、RRM1表达阳性者分别为43例(35%)和50例(40%).ERCC1及RRM1的表达与疗效相关,ERCC1表达阴性者疗效达PR的患者(54%)明显高于阳性者(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同样,RRM1表达阴性患者疗效为PR的明显高于RRM1阳性者(53% vs 34%,P=0.042).ERCC1和RRM1同时阴性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同时阳性表达者(11.7个月vs9.2个月,P=0.025),多因素分析表明,ERCC1为独立的预后预测因素(P=0.0066).结论:ERCC1的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及含铂治疗方案疗效相关.

  • 可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和RRM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伟;宋伟安;路平;李军;胡艳正;尚立群;李学昌;文锋;刘军强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ERCC1、RRM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86例NSCLC手术后标本中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ERCC1、RRM1蛋白表达检测.回顾性分析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期与肿瘤组织中ERCC1、RRM1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86例手术根治性切除NSCLC组织中ERCC1、RRM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9%、36.1%.ERCC1和RRM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ERCC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28.5个月)和1、2年生存率(94.3%、62.6%)与阴性患者(30.0个月,94.3%、7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RM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25.0个月)和1、2年生存率(86.6%、55.8%)低于RRM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31.2个月,98.2%、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完全切除NSCLC的患者预后与肿瘤组织中RRM1蛋白表达相关.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RCC1和RRM1基因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探讨

    作者:郭珺;王哲海;刘琳;张百江;刘利妍;石焕;刘希斌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reductase subunit M1,RRM1)表达情况,探讨ERCC1和RRM1表达状态与NSCLC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为NSCLC患者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山东省肿瘤医院外科六病区2008-08-01-2012-08-31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确诊为NSCLC ⅡA~ⅢA期的患者10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任何针对肿瘤的治疗措施,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状况,术后均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进行辅助化疗,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NSCLC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RRM1阴性表达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23.1和24.7个月,显著优于RRM1阳性表达患者的16.4和19.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7和0.026;而ERCC1阴性表达患者中位无疾病生存期为17.5个月,与ERCC1阳性表达患者的19.4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ERCC1和RRM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分期及病理类型的NSCLC患者ERCC1及RRM1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RRM1基因表达情况可作为NP方案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重要指标.

  • 晚期NSCLC组织RRM1表达与化疗疗效相关性分析

    作者:邢雪花;王琳;肖晓岚;盛莉;陈邓林;孙达统;邱纯

    目的 探索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0-01-31-2012-01-31海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晚期NSCLC患者138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SCLC患者组织RRM1表达情况,利用随机数字表将138例患者分为GP组72例(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与TP组66例(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观察其表达情况与化疗疗效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RRM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66例TP组患者中,RRM1蛋白阳性表达有效率为50.00% (13/26),中位生存期9.1个月,1年生存率为42.31% (11/26),3年生存率为19.23% (5/26),阴性表达者有效率为52.50% (21/40),中位生存期11.6个月,1年生存率为40.00% (16/40),3年生存率为20.00%(8/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GP组患者中,RRM1蛋白阳性表达有效率为21.87% (7/32),中位生存期5.61个月,1年生存率为25.00%(8/32),3年生存率为12.50%(4/32);阴性表达有效率为40.00% (16/40),中位生存期13.32个月,1年生存率为42.50% (17/40),3年生存率为30.00%%(1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RM1蛋白阳性组与RRM1阴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RM1的表达水平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及生存期呈负相关性,可为个体化疗提供依据.

  • 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乳腺癌易感基因、核苷酸还原酶1与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梁伟军;胡成平

    阐述了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敏感性与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核苷酸还原酶1(RRM1)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进展,分析3个基因对NSCLC个体化化疗潜在的指导意义.

  • ERCC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赵敏;赵敏;张红斌;郭素敏;梁香存;郑爱莉;才虹美;梁健

    目的 探讨ERCC1和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9例NSCLC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RCC1和RRM1的表达情况。结果NSCLC组织中ERCC1和RRM1的阳性表达率(44.07%、5.00%)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00%、0)(x 2= 10.134、19.211,均P<0.05)。在NSCLC组织中ERCC1低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明显短于高表达组33个月(x2= 5.277,P=0.022),RRM1低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显著长于高表达组26个月(x2= 9.376,P=0.002)。结论ERCC1和RRM1在NSCLC中高表达;二者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 RRM1表达与吉西他滨治疗晚期NSCLC疗效关系:Meta分析

    作者:张艳;苏欣;施毅

    目的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核糖核苷还原酶调节因子1(RRM1)表达水平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的相关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ASCO数据库,纳入文献为以中英文发表的全文.收集比较不同RRM1表达水平(高表达/阳性与低表达/阴性)的晚期NSCLC患者对接受含吉西他滨化疗方案的反应率的文章.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终纳入11项研究,共515例患者.235例为RRM1高表达/阳性患者,合并有效率为17.9%,280例RRM1低表达/阴性患者,合并有效率为44.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x2=10.50,P=0.40,I2=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合并OR值为3.70,95%可信区间为2.43~5.63,Z=6.11,P<0.000 01.结论 在晚期NSCLC患者中,RRM1低表达/阴性者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疗效优于RRM1高表达/阳性者.

  • ERCC1、BRCA1、RRM1表达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丁剑午;唐罗勇;艾素芬;张峰皓;黄龙;胡蓉环;熊强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表达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奇偶数分组模式进行分组,每组25例,其中实验组对ER-CC1、BRCA1、RRM1水平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对化疗方案进行选择,常规组直接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化疗总有效率为72.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化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治疗后的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12例血液系统反应,7例消化道反应,3例其他;常规组发生13例血液系统反应,7例消化道反应,3例其他,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ERCC1、BRCA1、RRM1水平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水平指导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便于提高临床效果.

  • RRM1 mRNA与吉西他滨药物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疗效的关系

    作者:刘志飞;张志宏;邢力永;朱研峰;石鹏;邓刚

    目的:研究分析RRM1mRNA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药物膀胱灌注化疗效果敏感性的关系,旨在为临床膀胱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RRM1mRNA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RRM1mRNA在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中呈现高表达为12例(30%),呈现低表达为6例(15%);在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患者中高表达为4例(10%),低表达为18例(45%);应用吉西他滨药物膀胱灌注的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1年,其中RRM1mRNA低表达的患者复发1例(2.5%),RRM1mRNA高表达的患者复发5例(12.5%).结论:RRM1 mRNA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RM1mRNA表达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辅助化疗药物敏感性呈负相关关系.RRM1mRNA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对膀胱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胃黏膜癌变过程中RRM1和CDX2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王柏桦;孟加榕;温路生;黄仲庆;禹乐;唐忠辉

    目的:检测RRM1、CDX2在不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胃癌9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浅表性胃炎、正常胃黏膜各30例,共240例.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所有组织检测RRM1、CDX2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1)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RR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83.3%、83.3%,均高于浅表性胃炎组的66.7%(P<0.05)和肠上皮化生组的33.3%(P<0.01),浅表性胃炎组66.7%高于肠上皮化生组的33.3%(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胃癌组的CD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63.3%、61.1%,均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33.3%(P<0.05)和浅表性胃炎组的0(P<0.01).(2)210例不同胃黏膜病变中,RRM1与CDX2二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s=0.352,P=0.000),90例胃癌中RRM1与CDX2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s=0.223,P=0.034).结论:RRM1、CDX2表达均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预警.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RRM1和β-tubulin Ⅲ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罗静;徐美青;郭明发;魏大中;柳常青;孙翔翔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糖核苷酸还原酶(RR) M1、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SP二步法)对8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进行ERCC1、RRM1、β-tubulinⅢ检测,分析患者的ERCC1、RRM1、β-tubulinⅢ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0例NSCLC肿瘤组织中ERCC1、RRM1、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0%、42.5%和52.5%.ERCC1、RRM1、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ERCC1、RRM1表达阴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分别均高于ERCC1,RRM1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β-tubulinⅢ表达与否对N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RRM1、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筛选NSCLC患者辅助化疗药物,并且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RCA1、STMN1、RRM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崔海靖;窦珊珊;张秀霞;黄英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DNA修复基因家族成员BRCA1、STMN1、RRM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86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肿瘤标本的BRCA1、STMN1、RRM1基因mRNA表达,并对检测结果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RCA1中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X2=0.1003,P=0.7514),STMN1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卡方=18.3002,P=0.000).分析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提示BRCA1中高表达患者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3例、稳定17例、进展16例,低表达患者分别为0例、12例、14例、4例(P>0.05),而STMN1表达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为0例、14例、21例、16例和0例、21例、10例、4例(P<0.05); RRM1表达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为0例、17例、19例、20例和0例、18例、12例、0例(P<0.05).结论:通过对BRCA1、STMN1、RRM1基因mRNA表达的个体化治疗靶标检测,对患者的预后以及化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抑癌基因RRM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倩;陈晓宇;彭延申;郑青

    RRM1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研究发现RRM1抑制细胞移行和转移的功能部分是通过诱导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来调节的.目前,RRM1在胃癌中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目的:探讨RRM1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7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4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0例异型增生(DYS)胃黏膜以及51例胃癌组织中RRM1和PTEN的定位和表达,并分析RRM1表达与PTEN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NAG、CAG、DYS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RRM1和PTEN表达均逐渐下降(P<0.05),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1).胃癌组织RRM1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RRM1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呈进行性下调或缺失,且与PTEN表达呈正相关,并与胃癌分化相关.RRM1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其发挥抑癌基因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PTEN表达来实现的.

  • ERCC1、RRM1和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作者:陈芹;周彩存;张颉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家族成员ERCC1、RRM1和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2例肺癌及16例癌旁组织中ERCC1、RRM1和BRCA1基因的mRNA进行定量检测.用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SCLC中ERCC1、RRM1和BRCA1在癌组织内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在癌内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RM1在肺鳞癌中高于腺癌,但在不同分期中表达无差异;ERCC1和BRCA1在不同病理类型和分期中表达均无差异;RRM1和BRCA1高表达组的生存期明显长于低表达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RRM1表达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NSCLC中,ERCC1、RRM1和BRCA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RRM1和BRCA1高表达组的生存期长于低表达组.RRM1和BRCA1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种指标.

  • EGFR野生型NSCLC患者ERCC1、RRM1、TYMS和TUBB3 mRNA表达水平对化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石琴;陈群;谢强;肖松;林江平;王成辉

    目的 联合检测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ERCC1、RRM1、TYMS和TUBB3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以探究4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对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353例NSCLC患者的标本通过xTAG-液相芯片法筛选出EGFR野生型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4种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EGFR野生型患者中4种基因均高表达的为高表达组,否则为低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化疗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总生存期.结果 遴选出EGFR野生型NSCLC患者227例,除吸烟与不吸烟者外,其他不同特征型患者之间4种基因mRNA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高表达组有27例,野生型低表达组有53例,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14.8%vs 41.5%,P<0.05)、疾病控制率(DCR)(40.7%vs81.1%,P<O.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月)(3.3 vs 4.9,P=0.001)与中位总生存期(月)(7.1vs8.1,P=0.048)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显示,4种基因高表达为EGFR野生型NSCLC患者化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2;95% CI:1.10 ~3.42).结论 EGFR野生型NSCLC患者肿瘤组织的ERCC1、TYMS、TUBB3和RRM1 mRNA为高表达水平时,预示其对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联合检测4种基因的表达有利于化疗方案的选择.

  • ERCC1、TYMS、RRM1、TUBB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和意义

    作者:孟庆雨;王述民;许世广;童向东;王阁浜;丁仁泉;张大坤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标本中ERCC1、TYMS、RRM1、TUBB3表达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病理确诊的72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通过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ERCC1、TYMS、RRM1、TUBB3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ERCC1、TYMS、RRM1、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9% (28/72)、62.5%(15/72)、55.6% (46/72)和47.2%(34/72);4者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TYMS、TUBB3在高、中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03,P<0.001).ERCC1、TYMS、RRM1和TUBB3阳性表达的化疗患者1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61.5%vs95.5%,P=0.048;53.5%vs 94.9%,P=0.035;58.6%vs 92.9%,P=0.039;47.8%vs 97.4%,P=0.014).[结论]ERCC1、TYMS、RRM1、TUBB3阴性表达者化疗生存率高.ERCC1、TYMS、RRM1、TUBB3阴性表达可作为NSCLC患者临床化疗受益的指标.

  • 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在肺癌相关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陈鑫

    目的 研究实时定量荧光PCR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正常组织及外周血中RRM1、ERCC1表达水平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构建目的 基因质粒标准品,运用PCR仪进行SYBR荧光实时定量分析,比较其表达水平.结果 两者在外周血中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是否淋巴转移等有关;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结论 荧光实时定量PCR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费用低,操作简便,可应用于临床检验工作.

  • 参照ERCC1、RRM1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实施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伟文;王志刚;郑锦阳;沈冰寒;郭伟峰;叶晓艺

    目的 分析ERCC1、RRM1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实施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6月到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化疗的15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顺铂治疗的78例、健择(吉西他滨)化疗的72例,比较各组不同化疗效果患者的ERCC1、RRM1表达情况.结果 顺铂无效组患者ERCC1的mRNA水平、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顺铂有效组(P<0.05);RRM1的mRNA水平、蛋白水平,与顺铂有效组无差异(P>0.05);健择无效组患者RRM1的mRNA水平、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择有效组(P<0.05);ERCC1的mRNA水平、蛋白水平,与健择有效组无差异(P>0.05).结论 对于ERCC1表达水平与铂类药物化疗效果成反比,RRM1表达水平与健择化疗效果呈反比,ERCC1、RRM1表达可以指导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药物使用.

  • 原发-转移病灶的RRM1和ERCC1表达差异性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江俊伟;韩靖;张耀森;李国鹏;苏庆玲;刘春齐;钟惠铃;高建伟;卢国杰

    目的 探讨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内RRM1和ERCC1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方案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100例,并用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转移淋巴结标本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RRM1和ERCC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方案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1)RRM1在癌组织(T)和转移淋巴结组织(N)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和33%,ERCC1在癌组织(T)和转移淋巴结组织(N)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和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RRM1蛋白T(+)N(+)组化疗的有效率为13.3%(4/30),明显低于T(+)N(-)组的46.6%(13/28)以及T(-)N(-)组61.9%(2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蛋白T(+)N(+)组化疗的有效率为17.2%(5/29),明显低于T(+)N(-)组的44.4%(12/27)以及T(-)N(-)组的61.4%(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RRM1和ERCC1在原发病灶与转移淋巴结表达的差异性是化疗方案中铂类药物敏感性差别的重要因素,可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化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 RRM1和ERCC1基因外周血中表达水平与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浩锋;王临润;黄黎;吕燊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DNA修复基因RRM1(核苷酸还原酶,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和ERCC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1)的表达水平与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的相关性.方法: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NSCLC组织和外周血中RRM1和ERCC1 mRNA表达水平.分类变量之间进行x2检验,连续性变量之间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总体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本研究中,34例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RRM1和ERCC1 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有效地检测,22例病例同时进行了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的基因检测.RR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存在线性相关性(R2=0.045,P=0.048),而ERCC1在两者之间无线性相关(R2=0.016,P=0.251).RRM1低表达组的生存期(16.0月)明显长于高表达组(12.5月)(Log-rank 3.980,P=0.046).而ERCC1的表达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在入组的NSCLC患者中,外周血中RRM1低表达组的生存期明显长于高表达组,对化疗反应的有效率更高,其结果有助于筛选出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方案的患者.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