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PRL的生物学功能及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延林;朱彦君;伍青

    肝再生磷酸酶(PRL)家族包含PRL-1、PRL-2、PRL-3三个亚型,是一种新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研究表明其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通过参与有丝分裂,缩短细胞周期,加快细胞的生长、成熟等生理功能.在大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中,PRL的异位异常表达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等途径,为其在肿瘤的分子靶点检测、个体化诊断治疗、判定预后情况等临床行为中的潜在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现综述PRL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的发生、转移等过程的研究进展.

  • 胃癌分子病理学中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钱屹崟;倪润洲

    胃癌的进展过程涉及多种癌基因抗癌基因,是多阶段多途径协同作用的产物,因此早期发现这些基因及标志物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胃癌分子病理学中的相关标志物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胃癌 基因 标志物 综述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进展

    作者:刘艳莉;李文辉;常莉;张明;李国苗;王雪霁

    乳腺癌的研究一直是女性肿瘤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及放疗设备的更新,早期乳腺癌术后放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就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在不同照射方式、不同放疗技术、不同分割剂量及不同类型射线的运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 保罗样激酶PLK1与肿瘤预后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蒋思明;王朝霞

    保罗样激酶1(PLK1)在启动、维持及完成有丝分裂中扮演重要角色.已发现PLK1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过表达,并与某些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恶性肿瘤的又一新标记物及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PLK1与肿瘤预后及治疗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SURVIVIN基因与肿瘤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夏荣耀;张冉冉;孙亚娇;陈复辉

    survivin作为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中独特一员,参与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调节,在细胞凋亡抑制中起重要作用.鉴于组织分布的特点及与多数肿瘤相对关联性,其研究为肿瘤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survivin可以作为较好的肿瘤靶向治疗基因,肿瘤的突破很可能是基因水平的突破,因此survivin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为肿瘤治疗研究扫清障碍.

  • L1-CAM在肿瘤组织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梓月;韩毅敏;王晶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演进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L1-CAM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增高,并与肿瘤的进展、转移、侵袭、预后密切相关,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因此,深入研究L1-CAM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开发有关L1-CAM的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上能否取得突破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L1-CAM的结构、生物学功能、肿瘤组织中的L1-CAM与信号转导机制以及L1-CAM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等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彩色多普勒在宫颈癌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向小庆;叶红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处于晚期,预后不良.因此,早期诊断宫颈癌的发生并加以适当的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依据妇科检查及病理结果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法判定患者所处状态,但不能准确判断宫旁、盆壁、直肠及膀胱侵犯、远处转移情况,准确性较差.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通过检测患者病变区及局部血流阻力指数(RI)变化可作为诊断宫颈癌范围及程度、放化疗效果评价的指标之一.另外,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造影技术在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对彩色多普勒在宫颈癌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做如下综述.

  •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雪霁;李文辉;常莉;李国苗;刘艳莉

    PET/CT是集解剖影像和生物影像于一体的影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指导非小细胞肺癌的精确放疗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就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靶区勾画、正常组织保护及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检测复发、预后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 鸦胆子油乳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韩凤娟;蔡冬燕;吴效科;翟小龙;王龙

    鸦胆子油的成分复杂,其中油酸、亚油酸被认为是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对多种肿瘤有良好的疗效,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选择性破坏肿瘤的细胞膜和线粒体;抑制癌细胞生长和DNA合成,阻断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升白细胞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有逆转作用.

  • 男性乳腺癌血清VEGF水平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聚良;姚青;陈江浩;王廷;王辉;樊菁;凌瑞;易军;袁时芳

    目的:检测男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及外周血CK19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18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及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同时抽取相应的外周血标本,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CK19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VEGF在男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男性,二者差异显著(P=0.015);亚组分析表明,在腋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患者(P=0.026).CK19在健康男性外周血标本中未见表达,在男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阳性表达5例(27.8%),而外周血中CK19阳性的男性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CK19阴性的患者(130.34 ±77.18pg/ml vs58.01 ±52.43pg/ml,P=0.038).结论:男性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外周血微转移密切相关,提示VEGF可能参与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播散,可作为男性乳腺癌早期血行播散的血清学指标.

  • 乳腺癌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陈文有;周松;刘静;李冉冉;张文华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90例乳腺癌中VEGF-C的表达,分析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为91.1%,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0.0%;不同病理分型VEGF-C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分期和生存期乳腺癌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不同.结论:VEGF-C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判断和预后估计方面有一定意义.

  • Cik细胞治疗对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

    作者:杨加鹏;李高峰;叶联华;陈楠;冯雨;叶楠

    目的:观察Cik细胞治疗对肺癌术后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和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静脉全身化疗方案,实验组接受全身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方案.观察第2周期化疗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变化情况及第2周期化疗期间血液学毒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子变化.结果:全身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组患者的QOL均值(92±3.4)高于全身化疗组(8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组患者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要低于全身化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身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组患者的CD3+、CD4+/CD8+、IFN-γ和IL-2的均值较全身化疗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术后进行全身化疗的患者,联合Cik细胞治疗能提高肺癌术后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减轻术后化疗过程中的骨髓抑制,有增强和调节化疗期间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全身化疗无差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多西他赛与吉西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明云;杜娟;韩立杰;赵悦;朱中成;季洪阁;李兴德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分别联合多西他赛、吉西他滨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106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多西他赛组和吉西他滨组,给予单药、周方案诱导化疗2周期.多西他赛20-25mg/m2,d1、8、15,28天重复;吉西他滨800mg/m2,d1、8、15,28天重复.有效者于第三周期化疗第一天开始联合局部三维适形放疗,共接受4周期化疗.结果:多西他赛组总有效率(CR+ PR)为85.2%,腺癌总有效率(CR+ PR)为93.8%;吉西他滨组总有效率(CR+ PR)为86.5%,其中鳞癌总有效率(CR+ PR)为90.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多西他赛组3-4级血液毒性发生率1.9%,吉西他滨组为9.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多西他赛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6%、37.0%、18.5%;吉西他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2%、19.2%、17.3%.结论:多西他赛和吉西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但多西他赛对腺癌疗效比吉西他滨更有优势,吉西他滨对鳞癌更有优势;两组1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2、3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 TBNA在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谦;龚享文;刘春云;许军莲;曾江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对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胸部CT和(或)增强检查提示肺部肿块或者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出现病变,需要行TBNA的患者行TBNA检查术.结果:TBNA诊断准确率为71.4% (30/42),其中恶性肿瘤86.7% (26/30).除3例穿刺部位少量出血外,1例出现轻微感染,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TBNA操作简单、创伤小、诊断率高,是诊断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病变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HER-2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周晓秋;李新功;孙希印;王东关;高虹

    目的:探讨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再用FISH进一步检测阳性病例中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比较两者结果的差异,并且分析HER-2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IHC)法检测HER-2阳性42例,FISH检测阳性9例,FISH法检测HER-2基因与HER-2蛋白过表达之间相关(P<0.05),并且IHC和FISH两种方法检测HER-2表达均与腋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FISH可稳定检测HER-2基因的扩增,其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以及预后分析

    作者:孙红梅;陈文彰;燕丽香;徐广萍;常中飞;杨云鹏;鲍云华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分析2009年8月-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7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法分析比较生存期,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根据Mann-Whitney U方法比较脑局部控制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脑部放疗方式、原发灶治疗方式、T分期、KPS评分、颅外转移数目对患者生存期有影响(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转移瘤不同治疗方案为独立预后因素(P =0.0001).71例病例中20例(28.2%)给予单纯脑部放疗,13例(18.3%)给予单纯全身化疗,16例(22.5%)进行脑部放疗+全身化疗联合治疗,22例(31.O%)仅给予佳支持治疗.放化疗联合治疗在脑部局部控制率(62.5%)均优于单纯全身化疗(15.4%)以及单纯全脑放疗(35.0%,P =0.0002),且在中位生存期(37.1个月)明显优于单纯全身化疗(8.7个月)以及单纯全脑放疗(18.8个月,P=0.0003).结论:脑转移瘤不同治疗方案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全脑放疗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为佳治疗模式.

  • 食管癌放疗胸骨受照射剂量与骨髓抑制的关系

    作者:朱云云;陈杰;程惠华;李东石;林贵山;傅志超;朱锦锋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胸骨受照射剂量与发生骨髓抑制的关系.方法:在我院行放疗的43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放疗过程中血象变化情况分为骨髓抑制组和无骨髓抑制组,比较两组的胸骨受照射剂量.结果:骨髓抑制组胸骨受照射剂量中Dmean、V20、V30、V40分别为2824.5cGy、66.56%、51.84%、21.95%;无骨髓抑制组胸骨Dmean、V20、V30、V40分别为1882.5cGy、45.17%、25.55%、8.72%.两组胸骨Dmean、V20、V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抑制的发生与胸骨受照射剂量正相关,食管癌放疗过程中应当注意对胸骨的保护.

  • 放疗联合希罗达和单纯放疗对老年食管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胡水清;朱卫国;甘雅娴;李涛;于长华;吉福志

    目的:研究放疗联合希罗达和单纯放疗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放疗联合希罗达治疗老年食管癌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同期单纯放疗的69例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生活质量对比研究.参考国内制订的用于癌症生命质量测评的专用量表和国内相关研究,制定反映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的调查表进行综合评测,包括体重、日常生活能力、情感功能、饮食量、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和腹泻七个方面,在治疗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联合组与单放组的有效率(CR+ PR)分别为93.8%和84.1%,P=0.077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70.3%和43.5%,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单放组,其余生活质量的指标两组相似.结论:放疗联合希罗达和单纯放疗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相似,联合组可以提高完全缓解率.

  • CYFRA21-1和CEA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预后的意义

    作者:张丽娜;么建立;郝殿晋;李洪臣;王术艺;张庆波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短期疗效评价指标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85例初治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CEA、CYFRA21-1的水平,所有统计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化疗前CEA、CYFRA21-1在治疗有效组(CR+ PR)和无效组(SD+ PD)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二者的水平在治疗有效组的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无效组化疗后的表达水平高于化疗前,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前低水平的血清CEA、CYFRA21-1是近期疗效的保护性因素,化疗后高水平的血清CEA、CY-FRA21-1是近期疗效的危险性因素.结论:化疗前后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的变化与疗效有关,疗效越好,下降越明显,提示它们在肺癌的疗效评价及治疗监测中有重要的价值.化疗一个周期后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是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 雌激素受体α和β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点关系

    作者:李琳;王晖;杜俊;张萍;程刚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α和β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有组织学病理诊断的1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α和ERβ与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1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α表达阳性率为8.5% (14/164),ERβ表达阳性率89.0%(146/16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率为57.9% (95/164).ERα的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年龄和疾病的分期有关,<60岁的年轻患者(14.1%,P=0.043)和Ⅰ、Ⅱ期的患者(17.3%,P<0.001)的表达率更高;ERβ的表达在年轻患者(95.3%,P=0.039)和疾病分期较晚的患者(95.2%,P=0.011)中有更高阳性率表达,在肺腺癌(67.6%,P =0.032)和高分化肺癌(83.3%,P=0.001)的患者ERβ(++)-(+++)高表达率更高;EGFR阳性率在女性(69.8%,P=0.033)和不吸烟的患者(68.9%,P=0.01)更高.结论:ERα、β和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具有相关性,提示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有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 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作者:朱江;邓智平;宋张骏;张锋;韩丕华;王治伦

    目的:检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的血清蛋白多肽指纹图谱,分析SCLC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的蛋白表达差异,筛查其可作为潜在标记物的差异表达蛋白多肽.方法:应用液体蛋白芯片结合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14例病理确诊的SCLC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血清蛋白组分析.采用Clin Pro Tools软件进行蛋白多肽的组间差异对比.结果:共获得57个蛋白多肽峰,其中18个蛋白多肽峰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9个蛋白多肽在SCLC患者中表达下调,其余9个蛋白多肽在SCLC患者中表达上调.两组数据中大差异的两个蛋白多肽峰分别是m/z:1451.43和m/z:4643.31.结论:利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可以从SCLC患者的血清中获得稳定丰富的蛋白多肽谱,且能够筛选出多个组间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多肽,可作为SCLC临床辅助诊断的潜在疾病标志物.

  • 乳腺癌区域淋巴结中CD4+T、CD3+/HLA-DR+T细胞的对比分析

    作者:霍永平;阎丽婷;周新平;杨瑞玲;杨宏伟;栗飞;何建军

    目的:探讨乳腺癌区域淋巴结在转移和无转移状态下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认识区域淋巴结在机体抗肿瘤中的免疫状态.方法:选择女性非特异性导管癌26例,术中共取腋窝淋巴结42枚,按HE染色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转移和无转移两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T、CD3+/HLA-DR+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数的比例,并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42枚淋巴结18枚有转移,24枚无转移;CD4+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占的比例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01),在发生癌转移的淋巴结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少于无转移淋巴结;CD3 +/HLA-DR+T细胞在两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转移组少于无转移组.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发生癌转移后,细胞免疫功能发生改变,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具有免疫辅助和直接杀伤作用的CD4+T细胞的比例下降,同时CD3 +/HLA-DR+T细胞即能有效抗肿瘤的活化,T细胞的比例也发生下降.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节性T细胞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瑞萍;徐冰心;王社论;郑成中;董青;翟树森;崔庆超;高云阁;周学慧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120例晚期NSCLC(其中Ⅲb期和Ⅳ期患者各60例)及6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单因素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患者生存的关系,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晚期NSCLC患者CD3+T细胞和NK细胞比例低于健康对照,调节性细胞(regular T cell,Treg)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亦低于健康对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Treg细胞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显示,肿瘤分化越差,分期越高,Treg细胞数量越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随疾病进展而增高,Treg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预后.

  • 放疗联合紫杉醇奈达铂同期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明帮春;骆志国;胡江;罗鸣;张书芳

    目的:评价同期放化疗治疗无法手术食管癌的近期、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09年7月的150例患者,其中80例接受单纯放疗(RT),70例接受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RCT).放疗前9天开始TP方案化疗(紫杉醇70mg/m2,d1,8;奈达铂20mg/m2,d1-4),21天为一周期,放疗前后共计化疗4周期.结果:治疗结束后7个月,同期放化疗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64.29% vs 42.5%,x2=7.11,P=0.008),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14%和73.75%(x2=4.19,P=0.04).1、2、3年局部控制率同期放化疗分别为75.71%、67.14%、37.14%;单纯放疗组为67.50%、48.75%、22.50%;两组患者2、3年局部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期放化疗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57%、38.57%、31.45%,而单纯放疗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75%、32.50%、15.0%,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P=0.02).同期放化疗组骨髓抑制及放射性食管炎反应较单纯放疗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同期联合紫杉醇奈达铂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食管癌近期疗效及局部控制率较好,可提高远期生存率,但毒副反应较明显,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 5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分析

    作者:杨林东;李芹

    目的:与改良根治术比较,探索保乳手术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宝鸡市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保乳手术25例,改良根治手术2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美容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无进展生存率.结果:保乳手术组在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美容效果方面均明显优于改良根治手术组(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均为24.5个月,术后复发转移率相同,2年无进展生存率也均为92% (P >0.05).结论:保乳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且并未影响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保乳手术为患者提供了更为理想的美容效果.

  • RRM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杨承纲;江波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NSCLC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晚期NSCLC患者肺组织中RRM1蛋白表达水平,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RRM1的表达与性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年龄、组织学类型及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生存期的分析中发现RRM1低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18个月)及无疾病进展期(6个月)均明显长于高表达组(13个月,4个月)(P<0.05),1年生存率(69.2%)及2年生存率(23.1%)均高于高表达组(58.8%,3%)(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RM1低表达的患者比高表达患者有更长的中位生存期及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因此,RRM1表达水平可作为晚期NSCLC的一个重要的预测预后的标志物.

  • 局部晚期食管下段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厚斌;袁光金;李向阳;丁友宏;邱亮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下段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局部晚期食管下段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前灌注化疗组及直接手术组.前者术前行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表柔比星60-80mg,顺铂40-60mg,5-FU 750-1000mg.化疗后2周左右接受手术治疗.观察动脉灌注化疗不良反应、组织学疗效,并比较两组手术切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动脉灌注化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均为Ⅱ度以下.灌注化疗组手术切除率为100%,R0切除率为87.5% (28/32),均高于直接手术组(P<0.05),后者手术切除率为78.1% (25/32),R0切除率为62.5%(20/32).术后并发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灌注化疗组术后病理分期较术前降低,其中Ⅱ期病例明显增多.结论:局部晚期食管下段癌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

  • 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及凝血酶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少林;李润浦;王艳丽;王卫军;潘岩;甄桂新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IL-2)及凝血酶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患者采用胸腔穿刺术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分三组分别灌注博莱霉素、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及凝血酶,比较三组治疗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组23例,有效率87.0%;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及凝血酶组26例,有效率96.2%;而单用博莱霉素组23例,有效率60.9%(联合用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而联合用药组未增加治疗相关毒副反应,P>0.05).结论: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及凝血酶提高了胸水的控制率,未增加治疗的毒副反应,值得推广.

  • 细胞印片在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香菊;黄晓玲;王文娟

    目的:探讨细胞印片在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46例术中送检标本进行细胞印片和冰冻切片诊断,并分别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进行比较、计算诊断符合率,分析两者符合率的差异.结果:本组收集的术中标本246例,同时做细胞印片及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结果对比,细胞印片能准确诊断的为232例,符合率为94.31%;冰冻切片能明确诊断的为235例,符合率为95.53%.二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中,细胞印片是一种简易、快速、直接判断良恶性的可靠辅助诊断手段.

  • 携带干扰素基因的内皮祖细胞靶向抑制肿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鈜;王春平;毕京峰;高旭东;楼敏;曲建慧;陆荫英;白文林;许桂林

    目的:研究携带阿尔法干扰素(hαIFN)基因的内皮祖细胞(EPCs)对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用健康捐献者的骨髓体外诱导培养EPCs,携带hαIFN基因的腺病毒Ad5-hαIFN转染EPCs制备EPCs-hαIFN,ELISA法检测EPCs-hαIFN培养上清液中hαIFN浓度.体外EPCs-hαIFN与HepG-2肝癌细胞按照1∶5的浓度混合培养,观察肿瘤细胞增殖情况.制作裸鼠肝癌模型,静脉注射EPCs-hαIFN,观察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和对荷瘤动物生存期的影响.结果:使用人骨髓可以培养出CD133、KDR和CD34阳性的EPCs.携带hαIFN基因的EPCs-hαIFN培养液中可以测得hαIFN,高浓度可以达1400pg/ml以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细胞培养液的hαIFN浓度保持稳定.EPCs-hαIFN与HepG-2细胞按照1∶5的浓度混合培养4天,HepG-2细胞的存活率为(70.50±3.33)%(P<0.05).通过静脉注射EPCs-hαIFN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肿瘤重量:EPCs-hαIFN组(0.71 ±0.23)g,空白对照组(3.27±1.28)g,P<0.05],而皮下注射hαIFN和静脉注射EPCs-EGFP对肿瘤没有抑制作用.尾静脉注射EPCs-hαIFN可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EPCs-hαIFN组为39天,空白对照组为33天,P<0.05).结论:肿瘤靶向性的EPCs-hαIFN可以通过分泌hαIFN抑制肿瘤的进展.

  • 雷公藤红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涤;赵万红;雷鸣;郑雅宏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以及对SU-MO依赖性特异泛素E3连接酶(RNF4)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处理NB4细胞,测定细胞生长曲线;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PI双染、荧光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RNF4 mRNA表达.结果:雷公藤红素能够显著抑制NB4细胞的增殖,雷公藤红素对NB4细胞处理48h的细胞半数抑制浓度为0.854±0.035 μmol/L;0.5 μmol/L和1μmol/L雷公藤红素处理NB4细胞48小时后均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0.1μmol/L雷公藤红素可使NB4细胞中的RNF4mRNA水平上调约60%.结论:雷公藤红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有明显的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可能通过与RNF4相关的信号通路达到抗白血病作用,这为临床应用雷公藤红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肝癌瘤株细胞体外杀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孙建民;包丽颖;张玉宝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 vaccine PA)对肝癌瘤株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并观察其对肝癌瘤株细胞的体外增殖影响及杀伤作用的剂量依赖性.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剂量PA对肝癌瘤株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和杀伤作用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PA与肝癌瘤株细胞的结合过程及肝癌瘤株细胞的凋亡过程;双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剂量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肝癌瘤株细胞的凋亡影响.结果:PA能结合肝癌瘤株并进入细胞内部,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肝癌瘤株细胞增殖和生长,产生杀伤作用,且杀伤作用随着用药浓度增加而加强.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有直接杀伤肝癌瘤株细胞的作用,且这种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

  • EZH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与分化和增殖的关系

    作者:曹相玫;王映梅;谷雨;蒋丽娜;李青

    目的:探讨EZH2的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HCC)的恶性程度和增殖能力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判断HCC的分化级别;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H2与Ki67蛋白在不同分化级别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EZH2在HCC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EZH2的表达水平随着HCC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明显升高(P<0.05);EZH2与Ki67蛋白在不同分化级别的HCC中表达趋势一致.结论:HCC中EZH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增殖相关,提示EZH2可为判断HCC病理分级和增殖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HCC EZH2 Ki67 分化 增殖
  • 乌骨藤制剂诱导人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锐;刘静;刘阳晨;周绍兵;叶宏勋;崔永安

    目的:探讨乌骨藤制剂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株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乌骨藤制剂处理人肝癌细胞Bel-7402,未经药物处理的细胞为阴性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凋亡情况以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乌骨藤制剂(10mg/ml,20mg/ml,40mg/ml)处理肝癌Bel-7402细胞后,其增殖受到抑制,作用24h的抑制率分别为11.57%、21.09%、31.27%,48h的抑制率为27.55%、35.95%、45.13%,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20mg/ml,40mg/ml,80mg/ml)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凋亡率分别为(12.2±0.67)%、(17.4±0.69)%、(22.9±1.38)%,而p53蛋白的表达也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乌骨藤制剂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53基因有关.

  • n-3PUFA联合5-FU对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文革;李婕;陈凤英;郭芬芬;黄河清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n-3 PUFA联合5-FU对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方法: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正常饲料组、5-FU组、n-3 PUFA高剂量组、n-3 PUFA低剂量组、n-3 PUFA对照组,除正常饲料组、5-FU组添加正常饲料外,其余各组添加不同含量的n-3 PUFA饲料,同时,各给药组腹腔注射5-FU(35 mg/kg),一周2次,连续3周,每次给药前称体重、测量肿瘤的长径和短径;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剥离肿瘤并称重;通过各组肿瘤的生长曲线和抑瘤率观察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效果.结果:与正常饲料组比较,n-3 PUFA高、低剂量组和5-FU组肿瘤平均体积显著性减小(P< 0.05);肿瘤平均重量明显减轻(P<0.05).结论:n-3 PUFA联合5-FU对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有一定的抑瘤作用.

  • siRNA干扰LEF-1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株F5M2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任坤;闫康;张迎龙;曾照辉;刘涛;裘秀春;马保安

    目的:检测LEF-1在骨肉瘤细胞株F4和F5M2中的表达;探讨siRNA干扰前后对骨肉瘤细胞中LEF-1的表达及对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blot及qRT-PCR检测具有不同转移能力的骨肉瘤细胞株(F4,F5M2)中LEF-1的表达水平;利用RNAi干扰技术将LEF-1 siRNA转染到F5M2细胞中,使用Western-blot检测转染LEF-1 siRNA后细胞中LEF-1蛋白的表达变化;Tanswell实验检测干扰LEF-1的表达对F5M2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LEF-1在骨肉瘤细胞株F4,F5M2中差异表达,其中在F5M2细胞中的表达较高.在转染LEF-1 siRNA的F5M2细胞中,LEF-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F5M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结论:LEF-1 siRNA可以下调骨肉瘤细胞中LEF-1的表达,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LEF-1有可能成为骨肉瘤诊治的新靶点.

  • IQGAP1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庞晓雯;闵婕;刘佳钰;周菁;张峰;刘理礼;张贺龙

    目的:探讨IQGAP1的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肺癌低潜力脑转移细胞与高潜力脑转移细胞中IQGAPI表达的差异;构建质粒载体pcDNA3.1-IQGAP1,将其转染至非小细胞型肺癌低潜力脑转移细胞系,并用RT-PCR方法鉴定转染效果;进而应用Transwell的方法和免疫荧光检测上调IQGAP1表达后对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C14/B细胞内IQGAP1表达明显高于PC14细胞;外源性高表达IQGAP1的质粒载体pcDNA3.1-IQGAP1成功转染至PC14细胞,同时细胞形态经过转染后也发生显著变化;外源性上调的IQGAP1表达显著增强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PC14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IQGAP1在肺癌脑转移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肺癌脑转移的具体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 MAPK/ERK通路影响人胃癌细胞对奥沙利铂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作者:张晔;徐玲;刘云鹏;曲秀娟;杨向红;侯科佐;滕月娥;张敬东

    目的:探讨MAPK/ERK通路对人胃癌细胞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奥沙利铂对人胃癌BGC823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影响;MAPK/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上述两种细胞后,测定奥沙利铂的药物敏感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癌细胞中p-ERK、ERK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π,GST-π)蛋白表达.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g/L-100mg/L奥沙利铂分别作用BGC823和SGC7901细胞,48h的IC50分别为24.26mg/L和18.44 mg/L;20μmol/L的PD98059预处理BGC823和SGC7901细胞,再加入奥沙利铂继续培养48h,IC50分别降至12.42mg/L和7.97mg/L,表明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显著提高.进一步检测发现PD98059处理BGC823和SGC7901细胞24h后,p-ERK蛋白表达明显下调,GST-π蛋白亦显著下调.结论:PD98059通过抑制MAPK/ERK通路,下调GST-π蛋白表达,显著提高人胃癌细胞对奥沙利铂的药物敏感性.

  • MBP序列特异性shRNA质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易芳;田瑞敏;王含彦;陈建业

    目的:以pGenesil-1质粒为介导,构建针对MBP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方法:设计特异性表达MBP shRNA结构的互补DNA序列3个及1个阴性对照序列,退火并克隆至质粒载体pGenesil-1中,转化DH5α菌株,进行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结果: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筛选出的重组体测序结果和靶序列相同,成功构建了shRNA重组质粒载体pGenesil-1-MBP-1、pGenesil-1-MBP-2、pGenesil-1-MBP-3及pGenesil-1-MBP-neg.结论:成功构建MBP shRNA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BP基因在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 紫杉醇在TRAIL诱导脑胶质瘤干细胞凋亡中的增敏作用研究

    作者:仇波;林毅;王勇;陶钧;欧绍武;王运杰

    目的:探讨体外试验中紫杉醇(PX)能否增强胶质瘤干细胞(GSCs)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细胞凋亡的敏感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悬浮培养法从U87细胞中培养出GSCs并鉴定.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单药PX组、单药TRAIL组和PX与TRAIL联合给药组及序贯给药组对GSCs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法检测不同给药方案对GSCs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级联反应的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TRAIL与PX对GSCs的增殖抑制作用均较低.两药同时联合应用未见协同作用;若PX与TRAIL先后序贯给药则出现协同作用(CDI=0.80).与单独用药组相比,PX与TRAIL序贯给药可显著提高GSCs的凋亡率(P<0.001),提示PX可提高GSCs对TRAIL的敏感性.蛋白检测发现死亡受体(DR)4、半胱天冬酶(caspase)8和3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PX与TRAIL序贯给药后PX可能上调DR4的表达,提高GSCs对TRAIL的敏感性,并激活外源性凋亡途径caspase-8及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PX与TRAIL序贯用药对GSCs有一定的诱导凋亡作用.

  • 雄黄抑制卵巢癌细胞株COC1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体外研究

    作者:马淑云;高尚风;魏琳;陈蕊;唐阳芳

    目的:研究雄黄对卵巢癌细胞株COC1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雄黄溶液作用于人卵巢癌细胞株COC1,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结果:不同浓度雄黄溶液对COC1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其生长抑制率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并有明显周期特异性生长抑制作用.结论:雄黄溶液对于COC1细胞具有诱导凋亡、抑制增殖的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发生G1期阻滞是雄黄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关键词: 卵巢癌 雄黄 增殖
  • 酵母双杂交诱饵表达载体pGBKT7-cide-3的构建、鉴定以及毒性、自激活效应的检测

    作者:闵婕;李青;马楠;康艳霞;李娜

    目的:构建并转化酵母双杂交体系中“诱饵”载体pGBKT7-cide-3以便用于人肝cDNA文库的筛选.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人肝细胞株QZG中扩增cide-3基因全外显子片段,并定向克隆入细菌-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GBKT7中;用PEG/LiAC法将pGBKT7-cide-3转化感受态酵母菌AH109.提取转化酵母菌的质粒DNA和总蛋白进行鉴定.同时检测表达产物对报告基因的激活作用及对酵母株AH109的毒性.结果:成功扩增出人cide-3 c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测序证实获得正确的重组质粒pGBKT7-cide-3;获得可在色氨酸缺陷培养基(SD/-Trp)上生长含pGBKT7-cide-3的酵母菌克隆.鉴定表明pG-BKT7-cide-3已转化入酵母菌AH109,无自主激活报告基因的能力及对酵母的生长无毒性.结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cide-3构建获得成功,可应用于酵母双杂交体系.

  • 硼替佐米增加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DNR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李迎春;王慧涵;李佳;廖爱军;张嵘;吴斌;刘卓刚;杨威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是否可以增加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DNR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MTT法计算硼替佐米逆转耐药倍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调亡比及细胞内药物浓度.结果:表柔比星单独及联合硼替佐米作用于K562/DNR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417.0μg/ml和210.4 μg/ml,逆转倍数为1.98倍;柔红霉素单独及联合硼替佐米作用于K 562/DNR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457.7μg/ml和324.9 μg/ml,逆转倍数为1.4倍.单独应用表柔比星组细胞调亡比为(28.74±4.6)%,联合硼替佐米组细胞调亡比为(39.14±9.6)%.硼替佐米能使K562/DNR细胞内柔红霉素含量增加,而对K562/S细胞无类似影响.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能增加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 DNR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逆转耐药性.

  • 腹腔中由游离癌细胞分泌的TGF-β1影响腹膜间皮形态与功能进而促进癌转移的研究

    作者:那迪;刘福囝;姜成钢;徐昊;王振宁;徐惠绵

    目的:研究胃癌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腹膜的破坏机制及TGF-β1抑制剂对腹膜的保护.方法:ELISA法检测胃癌分泌上清中的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及在胃癌-腹膜相互作用中TGF-β-Smad信号通路蛋白的水平.观察TGF-β1抑制剂SB431542对腹膜癌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5种胃癌细胞系均能分泌大量TGF-β1,TGF-β1的分泌量明显多于其他细胞因子.Western证实了TGF-β1及其信号通路TGF-β1/Smad2、3参与胃癌对间皮的损伤.胃癌上清能破坏间皮层,致损伤脱落,与TGF-β1共培养能明显影响间皮细胞生长.TGF-β1抑制剂SB431542可阻止胃癌上清对间皮的损伤.结论:胃癌上清中TGF-β1高表达,影响腹膜间皮形态与功能进而促进了癌转移,机制可能与Smad信号通路有关.TGF-β1抑制剂能减轻胃癌上清对间皮的损伤.

  • 多西紫杉醇联合希罗达或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熊海林;刘洵祺;孙爱华;何樱;李俊;袁霞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希罗达或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疾病进展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8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TC组)和替吉奥(TS组)方案组进行化疗,其中TC组44例,TS组42例.对照组(TC组):多西紫杉醇每次剂量25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h,第1、8、15天给药,卡培他滨每日1250mg/m2,分2次口服,d1-14;每28天重复.治疗组(TS组):多西紫杉醇用法同前,替吉奥80mg/(m2·d),口服,2次/天,第1-14天,每28天重复.结果:TC组有效率(RR)为43.2%,中位生存期(MST) 10.9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 4.5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TS组RR为42.9%,MST为10.5个月,TTP为4.3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等.TC组与TS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63.6%及26.2% (P <0.05).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和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胃癌术后DFC方案辅助治疗毒副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陆彬彬;王朝霞;王莉;王娟;樊英瑞;李娟;王继荣;王科明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胃癌术后DFC方案辅助治疗的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手术经病理证实分期为Ⅱ、Ⅲ期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DFC方案组(研究组,25例)及单纯DFC方案组(对照组,24例),每名患者给予六周期的化疗并评估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共25例患者可以评估化疗的毒副反应,对照组共24例患者可以评估化疗的毒副反应.研究组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及乏力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肾毒性发生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减少DFC方案化疗毒副作用,增加患者化疗耐受性.

  • 干细胞标志物CD44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军;张勇;任芳;张凤春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志物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胃癌患者共40例,采用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可能为胃癌干细胞与临床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也可能有助于胃癌预后的判断并对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胃癌 CD44 胃癌干细胞
  • 尿液中核基质蛋白22联合端粒酶活性检测诊断膀胱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静;方克伟

    目的:探讨尿液中核基质蛋白22(NMP22)联合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寻找一种敏感特异的无创性方法诊断膀胱癌.方法:收集60例膀胱癌和40例非膀胱癌患者新鲜尿液,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尿液中NMP22水平,TRAP-PCR-ELISA法检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比三者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尿液中NMP22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83.3%,特异性43.3%;端粒酶敏感性82%,特异性90%;细胞学检查敏感性30%,特异性100%.NMP22联合端粒酶活性检测,敏感性96%,特异性78%.结论:联合检测NMP22、端粒酶活性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一定临床诊断、随访价值.

  • 膀胱癌组织中GCS的表达研究

    作者:李刚;胡滨;闫若东

    目的:研究神经酰胺合成酶(GGS)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神经酰胺合成酶(GCS)在膀胱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胞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均证实,相对于正常组织,GCS在膀胱肿瘤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P<0.01),GCS光密度值的测量也显示,GCS不仅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P<0.01),而且在膀胱癌复发组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GCS在膀胱癌肿瘤组织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是判断膀胱癌分化、预后的一种理想指标.

  • Avastin联合FOLFIRI治疗晚期肠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继荣;李娟;陆彬彬;樊英瑞;林岩;王朝霞;王科明

    目的:比较Avastin(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与单 用FOLFIRI化疗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组.Avastin联合FOLFIRI治疗组12例:Avastin后于化疗药物使用,化疗后第二天使用,用量为5mg/kg.首次应用Avastin静脉滴注90min以上,如果第1次滴注耐受良好,第2次滴注可为60min以上,如果60min也耐受良好,以后的滴注可控制在30min以上.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180mg/m2静脉滴注d1,四氢叶酸钙注射液200mg/m2静脉滴注2h,d1-2,5-FU 400mg/m2静脉推注d1-2;600mg/m2持续静脉输注22h,d1-2.2周重复用药.对照组16例,单用FOLFIRI方案进行化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和安全性.结果:临床有效率两组分别为25.00%和18.75%;无进展生存期6.625±0.547月和5.25±0.403月,联合化疗方案明显优于单用化疗方案(P<0.05).不良反应有腹泻、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高血压等,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vastin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能有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较单用FOLFIRI化疗方案,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患者可以耐受.

  • AIF与Calpain-Ⅰ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悦;彭杰;李兴德;朱中成;张明云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AIF与Calpain-Ⅰ 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AIF与Calpain-Ⅰ mRNA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AIF与Calpain-Ⅰ mRNA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上调,其阳性率分别为84%和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胃癌中AIF与Calpain-Ⅰ mRNA表达水平增高,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临床分期的变晚,逐渐表现出下调趋势.结论:在胃癌组织中,AIF与Calpain-Ⅰ mR-NA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上调,且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

  • 大剂量碘油栓塞治疗肿块型肝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毛景松;梁茂全;苏洪英

    目的:探讨大剂量碘油介入治疗肿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根据注入碘油剂量的不同,把符合纳入标准的肿块型肝癌病例分成两组,比较两组碘油沉积情况、术后甲胎蛋白的变化情况及生存率.结果:A组(大剂量组)碘油沉积情况优于B组(常规剂量组),以密实型沉积为主;甲胎蛋白下降所占百分数优于B组,碘油沉积与甲胎蛋白下降呈正相关.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8%、26.2%及7.7%,高于B组生存率,两组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两组化疗栓塞术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碘油介入治疗肿块型肝癌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

  • 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凤华;常占平;王殿军;宋晶莹;周颖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2例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14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本组12例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3例为术前穿刺诊断,全部行术中冰冻检查,12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时伴淋巴结转移者7例,被膜有浸润者5例.术后平均随访47.3个月,有5例复发,复发病例中2例伴肺转移,伴肺转移中有1死亡病例.结论: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经手术治疗预后较好.术中病理冰冻切片诊断是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佳方法.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防治鼻咽癌放疗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小玉;李迎春;任丽;王卓敏;何兰兰;陈成宏;钟国成

    目的: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BSI)对鼻咽癌放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鼻咽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放疗及常规护理;小牛组36例,除接受与对照相同的治疗外,还给予静脉滴注DCBSI,比较两组放疗不良反应,免疫状态及生活质量(QOL).结果:小牛组患者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小牛组患者的免疫状态、疼痛评分及QO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BSI能减轻皮肤放射性损伤,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放疗患者的免疫状态和QOL.

  • 恶性肿瘤颅骨转移11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中玉;史清明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颅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恶性肿瘤颅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以多发颅骨转移为主(9/11),同时伴发颅外其他部位骨转移(9/11).头痛、头昏、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多发(7/11).综合治疗有效,随访未再发生颅骨转移相关性骨相关事件及死亡.结论:恶性肿瘤颅骨转移在临床上较少见,早期发现及干预可减少颅骨转移骨相关病症的发生,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 脑胶质瘤中Ki-67、Kras和Braf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姜振富;李梅;韦鸿;王朝晖;魏明海

    目的:了解Ki-67、Kras和Braf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状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1例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组织的Ki-67、Kras和Braf蛋白表达情况.分析Kras、Braf和Ki-67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胶质瘤中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4.3%,在1、2、3、4级胶质瘤中分别为0、37.0%、65.4%、73.9%,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明确相关关系(P >0.05);Kras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1%,Braf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1.7%,二者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Kras与Braf蛋白表达间无明确相关关系(P>0.05),且二者表达均与Ki-67表达无明确相关关系(P>0.05).结论:Ki-67蛋白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检测Ki-67的表达可能会有助于判断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胶质瘤中Kras与Braf蛋白表达相互独立的发现提示胶质瘤存在多种发病机制.

    关键词: 胶质瘤 Ki-67 KRAS BRAF
  •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突变与初始治疗疗效的关系

    作者:代文莉;崔邦平;胡涛;严凯;胡伟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突变与初始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131I清甲治疗和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过程中进行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131I全身扫描以及其他常规检查.应用Pyrosequencing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患者石蜡标本进行BRAF突变分析.对BRAF突变情况与患者疾病缓解程度进行卡方检验,并对两组患者Tg水平进行秩和检验.结果: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BRAF突变阳性47例(78.3%),完全缓解患者占48.3% (29/60),其中131I全身及常规影像检查阴性但Tg升高患者12例.BRAF突变阳性患者初始治疗完全缓解率仅40.4%,显著低于未发生突变的患者(76.9%)(P=0.020);两组患者的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6).131I全身阴性但Tg升高的12例患者中BRAF突变阳性11例,阴性1例,OR值为3.04.结论:BRAF突变阳性的患者初始治疗完全缓解率低,更容易出现不摄碘的隐匿病灶.

  •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局部晚期宫颈鳞癌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静;田小飞;袁渊;王效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疗效观察及预测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方法:对60例符合人选条件的Ⅰb2-Ⅱb期原发性宫颈鳞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根据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两组化疗前后血清SCCA的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两个疗程化疗后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确定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术后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SCCAg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有效组化疗后血清SCCA水平明显降低,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SCCAg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CA ≥4.0ng/ml者淋巴结转移率大于SCCA <4.0ng/ml (P <0.01).结论:SCCA可作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监测指标;SSCA升高与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以4ng/ml为界值可判断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淋巴结是否转移.

  • 子宫内膜癌中PTEN蛋白、P-AKT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志伟;李彩红;张智慧;席丰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及P-AKT蛋白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2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蛋白及P-AKT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为缺失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而且PTEN表达在G1级肿瘤高于G2、G3级(P<0.05),PTEN蛋白缺失率与肿瘤组织类型有关(P<0.05),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为高表达,P-AKT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病理学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显著相关(P<0.05),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P-AKT与PTEN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PTEN表达缺失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蛋白表达缺失常发生细胞分化较差的子宫内膜癌.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P-AKT表达水平有关.

  • 子宫内膜癌中STAT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丽霞;刘琴;李海;徐松;冯一中;胡建铭

    目的:探讨STAT3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0例癌旁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TAT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在癌旁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6.7%,在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中-低分化组(P<0.05),与肿瘤临床分期、患者年龄、肌层浸润及绝经情况无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TAT3呈高表达,STAT3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高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缺血修饰白蛋白预测多柔比星导致心功能下降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英桓;马怡然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预测对多柔比星导致心功能下降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2010年在我科用多柔比星治疗的52例患者,根据IMA值,将52例患者分为IMA增高组(IMA+)及未增高组(IMA-),分析2组在化疗结束后0、3、6、9及12月心脏彩超LVEF值变化情况.结果:52例患者心功能LVEF整体出现下降趋势.2组间0、3、6、9及12个月LVEF值随着时间的变化LVEF变化并且两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同一时间测量的LVEF进行比较发现在化疗后第9、12个月时两组的LVEF存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IMA+组心功能LVEF值下降程度要高于IMA-组.结论:在多柔比星化疗后导致患者心功能下降方面,曾有IMA的增高者心功能下降程度高于IMA未增高者.

  • 磷酸肌酸对阿霉素心脏毒性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芹;杨林东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对阿霉素相关性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7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在以阿霉素为主的一线方案化疗前3天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0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两周一疗程.对照组35例,给予以阿霉素为主的一线方案化疗.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中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SD),舒张早期与晚期充盈速度比值(A/E),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等各项指标.结果:在阿霉素化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间,虽然EF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心电图异常改变及LVIDD、LVISD、A/E、F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磷酸肌酸是预防和减轻阿霉素引起的急性心脏毒性的理想药物,对慢性心脏毒性发生的减轻也有益.

  • 89Sr及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多发骨转移癌的对照研究

    作者:袁彬;陈晓泉;许建林;杨琪;蒋喆;施常备

    目的:探讨89Sr及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多发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多发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89 Sr治疗组(单纯组)和89 Sr联合唑来膦酸(联合组)各32例,观察镇痛疗效、骨转移病灶及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结果:疼痛缓解率:单纯组81.2%,联合组90.6%,骨病灶缓解率:单纯组75%,联合组87.5%.联合组优于单纯组,毒副作用无叠加.结论:对于多发骨转移癌的患者两种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的疗效,联合组更优,可重复给药,安全性高,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腹腔镜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在诊治疑难性腹水中的应用

    作者:孙敏;李恒;黄东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用于诊治疑难性腹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9月86例疑难性腹水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活检术和肿瘤标记物的临床资料.就常规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和腹水肿瘤标记物在结核性腹膜炎、转移癌中的表达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2例经腹腔镜探查活检术明确病因.不同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人院时结核性腹膜炎与腹腔内广泛转移癌患者腹水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A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242(carbohydrate antigen 24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内广泛转移癌患者腹水CA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高于结核性腹膜炎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入院时血清CA125值与正规抗痨治疗6个月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探查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诊断难治性腹水效率高,安全可行.腹腔内广泛转移癌患者腹水CA125高于结核性腹膜炎组,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有望作为评判结核性腹膜炎治疗效果的一种指标.

  • 乳腺和结肠同时性双原发癌1例

    作者:葛鹏;景瑞军;王智;蒙树勇

    当前,女性乳腺癌比较常见,发病人数不断增加.男性乳腺癌还是相当少见,其发病率也很低,男性乳腺癌患者同时伴发第二个原发癌者就更罕见[1-2].我科曾收治1例男性乳腺和结肠同时性双原发癌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张某,男性,74岁,因"右乳溢液半年,大便带血1月余"主诉于8月16日入院.2010年3月15日洗澡时,无意感到右乳头有少量液体溢出,并伴有右乳轻度触痛,同年6月25日出现大便带血,患者未在意,现感右乳溢液量增多,于8月16日来我院门诊诊治.患者既往体健,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情况.查体:右乳外上象限、离乳头23 mm处,可触及26mm×32mm质硬肿块,界限不十分清楚,有轻度压痛,表面皮肤呈橘皮样,无破溃,临床诊断考虑为乳腺癌.

  •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1例报道

    作者:李金红;王国华;赵恩锋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为2005年新定义的疾病,临床少见,近期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案摘要患者刘某某,男性,58岁,于2011年1月发现双下肢皮下结节,初为左侧小腿单个结节,后逐渐增多,且出现右小腿的皮下结节,并逐渐增大,局部皮肤暗红,无痛,质中,直径约1-3cm;当地医院切取双小腿皮下结节各1枚,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术后局部切口愈合好,于2011年3月就诊于我院.查体见右小腿内侧术后瘢痕约5cm大小,左小腿内侧术后瘢痕约4cm大小,愈合好.左小腿可及皮下结节3枚,局部皮肤暗红色,直径均在1cm大小,无压痛,质中,可活动;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肝脾不大.白细胞6.09×109/L、血红蛋白159g/L、血小板249×109/L,谷氨酰基转肽酶55U/L、LDH 192U/L;骨髓检查,粒、红、巨三系细胞增生活跃,未见异常细胞.胸部CT双肺未见异常,未见纵隔肿大淋巴结影;超声检查,双颈部、腋下、腹股沟未见肿大淋巴结,肝脾不大,腹腔未见肿大淋巴结.

  • 18F-FDG PET-CT检查漏诊胃癌1例

    作者:张萍;武晓楠

    1病历资料患者,男性,59岁.间断上腹部不适4月,外院门诊行18F-FDG PET-CT检查未见全身明显代谢异常征象.检查3天后突然出现下腹部绞痛,解黑便300ml,伴乏力、心慌.入我院后查血色素9g/L,给予抑酸补液治疗,同时查血肿瘤标记物CA199、CEA、AFP均<正常值.病情稳定后行胃镜检查发现贲门口有个环形隆起伴溃疡,围绕贲门,质硬、周边隆起,胃窦部黏膜光滑,红白相间,胃蠕动好,幽门黏膜光滑,十二指肠球部无变形,病理活检示腺癌.胸部及盆腔CT未见异常,腹部CT示胃充盈不佳,胃贲门部壁略厚,僵硬,浆膜面可见结节及条状高密度影,余未见异常.后行近端胃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中见约3cm肿瘤位于胃体近贲门后壁.手术标本病理:胃食管交界部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浸透全层达外周脂肪,侵犯神经,累及食管下段,网膜组织及周围淋巴结未见癌,术后恢复好.

  • 15例多发性骨髓瘤应用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王志芳;孟祥玲;赵恩锋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毒副作用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5例含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MM的临床资料,按国际肿瘤组织的毒性判定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胃肠道反应8例,白细胞减少9例,血小板减少12例,周围神经病变症状6例,感染11例,经对症、暂时停药后大部分有所改善,少数为不可逆的改变;出现少见不良反应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结论: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MM的毒副作用患者基本可耐受,但也有少见的及不可逆的不良反应发生,应引起重视.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病例分析

    作者:梁蓉;朱华锋;冯苗娟;常子维;白庆咸;杨岚;张涛;顾宏涛;高广勋

    目的:本研究应用快速、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并对阳性病例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用FISH法检测初诊考虑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CMPD)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dysplast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DS/MP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cute lymphocyte leukemia,ALL)及口服格列卫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和ALL患者的BCR/ABL 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病例共456例,其中经骨髓细胞学初诊为CML的350例,占总阳性病例的76.8%;CML复查病例为85例,占总阳性病例的18.6%;诊断为B细胞型ALL(B-ALL)的21例,占总阳性病例的4.6%.31例初诊为CMPD和MDS/MPD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骨髓形态学诊断为CML,应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100%);另26例患者骨髓形态学诊断为非CML的CMPD及MDS/MPD,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阴性(100%).79例骨髓形态学诊断为ALL患者应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其中阳性病例为21例,占ALL病例的26.6%.45例初次口服格列卫的CML患者,6个月达到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ajor molecular response,MMR)或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complete molecular response,CMR)的为21例,占46.7%,12个月为40例,占88.9%.2例CML移植患者分别在91天和16个月发现融合基因阳性.结论: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快速、简单、特异性高、可靠,弥补了染色体检测报告需要时间长等不足.对CMPD和MDS/MP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明确Ph+ ALL患者的诊断;在监测格列卫疗效和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esease,MRD)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 托泊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宫颈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分析

    作者:罗兰;周岱翰;吴建奇;陈燕

    对1例化疗期间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宫颈癌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在应用托泊替康联合奈达铂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严重不良后果.托泊替康与奈达铂联用有增加奈达铂肾毒性可能.因样本有限,普遍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 骨髓转移癌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冉冉;李里;姜秋颖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9岁,于2011年2月出现双侧胸壁疼痛伴发热,CT示左侧前胸壁结核可能,伴相邻肋骨、胸膜受侵,抗结核治疗无缓解,PET-CT示全身多处骨骼见不规则溶骨性破坏,颅骨骨板见凿穿样改变,以"多发性骨髓瘤"收入院.相关检查如下.1.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2.6×109/L,血红蛋白116g/L,血小板134×109/L.血生化:AST 74U/L,ALT56U/L,碱性磷酸酶1095U/L,总蛋白68.3g/L,白蛋白32.9g/L.尿素8.93 μmol/L,肌酐101 μmol/L,尿酸372.2μmol/L.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凝血酶时间21.8秒,凝血酶原时间17.9秒,D-二聚体4.0μg/ml,纤维蛋白原3.85g/L.血多发性骨髓瘤:IgA 2.110g/L,IgM 0.891g/L,IgE 101.0IU/ml,IgG 13.8g/L,免疫球蛋白K轻链3.83g/L,免疫球蛋白L轻链1.50g/L.尿kappa链52.7mg/L,尿lambd链12.5mg/L.

  • 兆伏级锥形束CT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的分析

    作者:张学成;杨植;王永锋;王方勇;刘小超;华保卫;韩良辅

    目的: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RT)的摆位误差,计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外放边界.方法:用西门子配备有MVision兆伏级CBCT的直线加速器,对32例三维适形放疗(3DRT)的食管癌患者,在治疗的5周内每周1次,分别对治疗前、摆位误差调整后行CBCT扫描.通过计划CT图像与治疗图像进行匹配,获取左右(X)、头脚(Y)、前后(Z)的摆位误差,计算CTV到PTV的外放边界.结果:32例患者共获取320幅CBCT图像.在校正前,患者的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1.25±3.28)mm、头脚(-0.63±5.00)mm、前后(0.84±3.26) mm;根据Van等提供的公式,CTV至PTV的外放边界为左右9.38mm,头脚12.28mm,前后7.70mm.摆位误差调整后:误差分别为左右(0.19±1.89) mm、头脚(-0.56±3.71)mm和前后(0.53±1.54)mm,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3.68mm,头脚4.83mm,前后4.24mm.结论:通过CBCT获取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对其进行纠正,能显著降低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度,减小PTV外放边界.

  • 体部非共面旋转照射的质量保证和疗效观察

    作者:王蕊华;邓怀慈;刘春杰;刘琦琨;陈随明

    目的:探讨肿瘤综合治愈的有效途径及治愈率.方法:52例胸、腹部恶性肿瘤采用大剂量分次非共面旋转弧形照射,并严格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结果:大剂量分次非共面旋转弧形照射对肺癌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2.5%.结论:该方法效果较好.

  • 某医院2008-2010年从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王永刚;冯子良;陈宏;刘均;袁贵红;刘跃;林旭;李英华

    目的:分析个人剂量计检测结果,了解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量真实情况.方法:选择某医院2008-2010年从事放射或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计检测结果,分析个人受量情况.结果:个人剂量超过50mSv 2008年1人,为核医学科人员,占当年检测人数的1.12%(1/89),2009年无1人,2010年3人,均为从事心内科介入手术人员,占当年检测人数的2.67%(3/112).个人剂量超过20mSv但小于50mSv 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2人、4人和4人,占当年检测人数的2.25%(2/89)、4.12% (4/97)和3.57% (4/112).其中心内科9人,骨科1人.通过调查、现场检测和模拟实验,确认超过50mSv的4人中,核医学1人为周末下班后个人剂量计放在储源罐附近导致检测的数据失真,心内科3人为将个人剂量计佩戴之铅衣外侧导致数据失真.剔除失真数据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人年均受量情况分别为2.5mSv、3.5mSv和3.76mSv.结论:检测机构和管理部门通过加强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和监管方能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工作人员应提高工作的熟练程度减少射线的接触时间和合理的工作安排得到个人防护的目的.

  • 紫草油及微波热疗防治严重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探讨

    作者:黄梅芳;侯兴兰;邓省益;郎平

    目的:探讨紫草油及微波热疗在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防治作用.方法:不同部位恶性肿瘤病人438例共849野接受常规分割放疗,放疗总剂量50-72Gy/25-36次.随机分为两组,紫草油组227例共434野,于放疗20Gy或出现Ⅰ度放射性皮炎时,开始用紫草油涂抹野内皮肤继续完成放疗,观察并记录皮损反应,对出现Ⅲ-Ⅳ度的放射性皮炎,采用紫草油配合微波热疗以利皮损愈合,每日1次,每次30-40分钟,总热疗5-8次.对照组211例共415野,不用药或外用芦荟胶、烧伤膏、地塞米松+维生素B12针混合液等涂抹野内皮肤,观察并记录皮损反应,对照组中出现Ⅲ-Ⅳ度的139野放射性皮炎患者又分为两组,一组处理同紫草油组,另一组继续原处理,观察并记录皮损愈合时间.结果:放疗全程中,发生Ⅲ-Ⅳ度严重放射性皮炎的患者,紫草油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且采用紫草油配合微波热疗治疗严重皮损时,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紫草油可有效预防严重放射性皮炎,明显降低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毒性分级,配合微波热疗可大幅度缩短皮损治愈时间,有助于完成放疗全程.

  • 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标记点的研究

    作者:郝春成;葛晓峰;徐向英;卢姗;云惟康;刘莉莉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时图像匹配的参考标记点.方法: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应用影像引导技术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放疗前进行锥形束CT扫描,并将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分别以胸椎、隆突、肿块为标记点进行图像匹配,根据配准调整治疗床,分别记录各个方向上平移矢量,分析摆位误差.结果:8例患者共计160组配准数据,胸椎组的摆位误差小,隆突组居中,肿块组摆位误差大.结论:肺癌图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的标记点选择建议使用胸椎,可选择隆突,但不推荐肿块为图像配准的标记点.

  •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肺转移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刘颖;孙艳丽;程士凯;付大军;贺嘉;王艳芳;邹杰;高英;闻德亮

    目的:分析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肺转移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儿科收治的5例神经母细胞瘤肺转移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同期经病理确诊各期神经母细胞瘤102例,5例诊断肺转移,发病率为4.9%.胸部CT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实性、磨玻璃密度或混合密度、边缘光滑或锐利、无钙化的结节,常伴胸膜转移.2例经化疗肺转移灶消失,1例完全缓解,另1例肺转移复发死亡.3例病情呈进行性恶化、死亡.结论:神经母细胞瘤肺转移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胸部CT有一定的特征,常规胸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转移灶,化疗对肺转移有效,但可复发,神经母细胞瘤肺转移者预后不良.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