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近十年来放射治疗技术与设备的进展

    作者:刘亚军;黄华

    近十年来临床放射治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清影像对放疗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影像引导放疗技术及机载影像设备的出现使得放疗定位精度有了质的飞跃,保证了高适形度的剂量可以准确地投照到肿瘤位置.放疗投照技术中的螺旋调强和容积旋转调强,相比传统技术而言,向着适形更高,治疗方法更灵活和治疗时间更短几个方向发展.同时,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支持新的放疗技术以及兼容各种影像装备的实时放疗计划系统、影像采集和处理的需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总结了影像引导放疗( IGRT)技术、放疗设备与投照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放疗领域中的应用.

  • 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标记点的研究

    作者:马国栋;刘炎芳;李惠

    目的:研究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标记点.方法:利用影像引导技术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前利用锥形束C T进行扫描,并将其与计划C T图像以其分别匹配图像,标记点选取的是胸椎、肿块和隆突,治疗床以配准为依据进行科学调整,在此基础上将各个方向上的平移矢量分别记录下来,并对摆位失误进行客观分析.结果:在X轴、Y轴和Z轴上不同标记点摆位误差小的胸椎、其次为隆突,大的为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的标记点,可以选择胸椎与隆突,肿块不建议使用.

  • 六维放射治疗床

    作者:吕坤;成希革

    影像引导放疗技术可以精确监测到内靶的摆位偏差,这些摆位偏差往往是6个自由度方向的,而常规治疗床只有x、y、z三个方向的直线运动和治疗床整体绕等中心的旋转运动,六维放射治疗床可以实现六个自由度的患者精确摆位。

  • 食管癌放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红伟;彭开桂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新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方法:广泛查阅近五年来有关食管癌放射治疗新进展方面的文章,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食管癌常规放疗因存在肿瘤放疗剂量与周围器官组织损伤的矛盾,其疗效一直不能令人满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调强放疗(IMRT)和影像引导放疗(IGRT)具有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优点,可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结论:3D-CRT、IMRT和IGRT在食管癌的放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进展

    作者:李建彬;于金明;徐敏

    保乳治疗目前已是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而放疗则是乳腺癌保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保乳术后放疗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进展,如腋淋巴结1~3个转移者区域淋巴引流区放疗取舍、放疗对远期生存影响的再认识、保乳治疗后乳房内复发模式的明确、导管原位癌保乳术后放疗地位的确定、调强放疗的剂量学优势与皮肤保护、影像引导放疗在保乳治疗中的应用、部分乳腺照射的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治疗者的放疗选择等,下面分别加以综述.

  • 第三届医科达(中国)影像引导放疗临床应用协作组会议胜利结束

    作者:王艳阳;章真

    第三届医科达(中国)影像引导放疗临床应用协作组会议于5月9-11日在云南省丽江市召开.本届协作组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锥形束CT(CBCT)临床应用可靠性及信任度指导;临床结果的比较及评价;不同病种在影像引导放疗(IGRT)疗程中的解剖形态变化(轮廓、器官改变或其他临床改变).

  • 锥形束 CT 引导全乳调强放疗摆位误差自适应的预测与校正

    作者:王玮;李建彬;徐敏;邵倩;范廷勇;张英杰;邢军;胡宏光

    目的:基于锥形束CT( CBCT)建立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调强放疗( IMRT)疗程中患者分次间摆位位移的变化模型,探讨连续CBCT校正所得摆位误差应用于后续疗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保乳术后行全乳IMRT的18例患者,放疗计划实施前采集CBCT图像,将重建好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行像素-解剖结构密度配准,记录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上的位移。实施在线校正后再次采集CBCT图像,获取校正后三维方向上的位移。当CBCT扫描次数达到5次后,随CBCT扫描次数的增加,依据每位患者放疗疗程中获取的位移值分别计算基于连续多次CBCT在线配准(≥5次)获取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分析随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摆位边界的变化趋势。结果 CBCT在线校正前系统误差变化幅度<1 mm,但随着CBCT扫描次数的增加(10次之后),前后方向系统误差变大,而三维方向随机误差在CBCT扫描7次后较前均略有增加。 CBCT在线校正后放疗前20次系统误差趋势稳定接近于0,但20次之后前后和头脚方向略有增加(幅度变化<0.5 mm),而三维方向随机误差在放疗20次后均变小。在线校正前后,连续5、8、11、14次在线配准间获取的三维方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及摆位误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保乳术后IMRT整个疗程中摆位误差是相对稳定的,前期连续5次CBCT扫描作为摆位误差校正频次及适应性治疗计划循变修改时机和频次较为合适。

  • 影像引导的非小细胞肺癌适形调强放疗靶区的确定校正与修改

    作者:张英杰;李建彬;于金明

    放射治疗是不能或不宜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根治性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局部晚期NSCLC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 影像引导非小细胞肺癌适形调强放疗技术进展

    作者:邢军;李建彬;于金明

    放射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60%以上的NSCLC患者在其治疗的不同时期需要接受放疗[1].

  • 螺旋断层放疗技术的特点与临床应用

    作者:张英杰;李建彬;于金明;梁超前;尹勇

    螺旋断层放疗是一种新兴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在放疗过程中,机架和治疗床连续运动,与螺旋CT扫描过程相似.固定在滑环机架上的直线加速器射出6 MV-X线束,并经气动二维动态多叶光栅调制后形成许多扇形射野进行螺旋照射.

  • 鼻咽癌锥形束CT引导方案与摆位误差的相关性

    作者:陈意标;张汉雄;蒋振东;俞海东;马天斌;陈爱辉;谢有海;张坚;刘挺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过程中锥形束CT(CBCT)引导方案摆位误差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在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行根治性放疗的87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放疗期间采用Elekta Synergy S型直线加速器配备的千伏级CBCT行10次治疗前扫描,分析左右(X)方向、头脚(Y)方向、垂直(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变化规律.结果 随着CBCT扫描次数的增加,鼻咽癌患者X方向、Y方向10次摆位误差均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Z方向前6次摆位误差均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从第7次开始,Z方向的系统误差呈增大趋势,第7、8、9、10次的系统误差依次为0.140、0.292、0.461、0.640 mm,且前7次摆位系统误差组间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232,P=0.019),前8、9、10次摆位系统误差均值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非连续的CBCT可以降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根据摆位误差变化规律选择合理的使用频率是鼻咽癌较理想的CBCT引导方案.

  • 千伏锥形束CT引导放疗系统小误差与剩余误差分析

    作者:王艳阳;傅小龙;徐志勇;徐挺;邓欣欣;蒋国梁

    目的 分析千伏锥形束CT(kVCBCT)引导放疗系统可以发现的小摆位误差和校正后剩余摆位误差.方法 采用小球(ball-bearing,BB)体模,比较经kVCBCT引导放疗系统得到的位移值与设定的位移值.设定的位移值分别为0.5、1.0、1.5和2.0 mm.侧向、纵向和垂直3个方向上的位移值均每日分析1次,共分析5次.校正后剩余摆位误差分析,采用CIRS Model 002LFC胸部体模,在侧向、纵向和垂直3个方向上均设置摆位误差,设置的数值为0、±5、±10和±15 mm.采用点标记法,共同配准体模的定位CT影像与kVCBCT影像,得出侧向、纵向和垂直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根据配准结果移动治疗床,至侧向、纵向和垂直3个方向上摆位误差减少到小.对校正位置后的体模再次行kVCBCT扫描,将再次获得的kVCBCT影像与定位CT采用点标记法配准.得到的侧向、纵向和垂直3个方向上的数值为经kVCBCT系统引导后剩余摆位误差.每日分析1次,共分析7次.结果 kVCBCT引导放疗系统可以发现的误差至少为0.5 mm.侧向、纵向和垂直3个方向上引导后剩余误差分别为(0.2±0.4)、(0.1±0.4)和(-0.4±0.3)mm,对3组数值行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侧向和纵向剩余误差无差别(P=0.63),垂直向和侧向剩余摆位误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垂直向和纵向剩余摆位误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建立了kVCBCT引导放疗系统可以发现小摆位误差和校正后剩余摆位误差的分析方法,kVCBCT引导放疗系统可以发现的误差至少为0.5 mm,侧向、纵向和垂直3个方向上引导后剩余误差约为1 mm.

  • XVI锥形束CT辐射剂量与扫描参数相关性建模

    作者:李正贤;赵晶晶;王美娇;周莉;刘东;王博生;宗少飞;马竟超;张艺宝

    目的 定量研究不同扫描参数组合导致的医科达XVI锥形束CT辐射剂量变化,为评估影像引导放疗中成像剂量的参数依赖性提供数学模型.方法 基于Versa HD加速器XVI,利用PTW 30 009千伏电离室和UNIDOS webline静电计,在PTW标准CT剂量指数(CTDI)体部模体中,测量标准扫描参数及多种扫描电压(kVp)、管电流(mA)组合下的模体内各点比释动能,并计算加权CTDIw.利用SigmaPlot 10.0软件将测量结果拟合为以管电流和/或扫描电压为变量的模型.结果 标准扫描参数下,瓦里安OBI锥形束CT的CTDIw值仅为医科达XVI的11.23%(胸部参数)和9.15%(盆腔参数).在标准及其余4个扫描电压条件下,模体中心和外周各点比释动能与管电流均呈现线性正比关系,但斜率a值差异较大(0.479~6.679),主要受扫描电压值、模体测量位置、剂量描述方法等因素影响.模体内各点剂量和CTDIw值均可拟合为以扫描电压为变量的非线性经验公式(R2 >0.997),各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改变管电流和扫描电压对模体中心点剂量的影响可以表述为mGy=(5.917-0.197×kVp+0.002 × kVp2-5.063 × 10-6×kVp3)×mA.结论 医科达XVI锥形束CT剂量显著依赖于扫描参数,数学模型可用于快速准确描述其变化特征.

  • 电子射野影像仪与锥形束CT用于胸部肿瘤影像引导放疗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艳阳;傅小龙;龚敏;夏冰;樊旼;杨焕军;徐志勇;蒋国樑

    目的 比较电子射野影像仪(EPID)和锥形柬CT(CBCT)用于胸部肿瘤影像引导放疗,在工作流程和发现患者摆位误差两个方面为临床选择不同影像引导放疗工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7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包括肺癌、食管癌和胸腺瘤),每位患者每周分别行千伏锥形束CT(KVCBCT)和EPID影像引导分析各1次.1例患者(肺癌)在完成2次KVCBCT在线引导放疗后自动退出研究,共有16例患者进入终研究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共获取81对EPI和CBCT影像.采用CBCT引导放疗系统时,患者的治疗总时间较采用EPID引导放疗系统时增加1.2 min.采用EPID引导放疗技术分析胸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患者在左右(LR)、头脚(SI)和前后(AP)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3.2)mm、(1.3±3.7)mm 和(-0.2±3.1)mm.计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预留边界,CTV到PTV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10 mm.采用KVCBCT引导放疗技术分析这部分患者的摆位误差,LR、SI和AP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4.6)mm、(0.6±4.0)mm和(-0.9±4.6)mm,CTV到PTV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12 mm.结论 与EPID相比,采用CBCT引导放疗系统没有明显延长治疗时间,但增加了发现摆位误差的能力,建议有条件的单位选择CBCT进行胸部肿瘤患者的影像引导放疗或摆位误差分析.

  • 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研究新进展

    作者:刘爱荣;赵凤菊

    放射治疗作为宫颈癌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外照射逐渐用调强适形放疗(IMRT)代替四野箱式照射技术和盆腔前后对穿照射技术,而影像引导放疗开创了精确放疗到精准放疗的时代.内照射开始采用以二维影像为基础的治疗计划代替三维影像为基础的近距离放疗技术,为宫颈癌的放射治疗能更有效地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提高疗效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目前,IMRT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应用时间相对较短且病例数较少,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但IMRT与三维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结合仍是放疗界关注的焦点.

  • 射波刀G3系统六维颅骨追踪曝光参数的选择

    作者:张鑫;汪胜;钱伟;蔚华;史立群;张涛

    目的:探索研究6D-skull(六维颅骨追踪)的曝光参数选择.方法:以模型LUCY(体模名称)为实验模体,改变曝光参数的电压、电流和时间值,采集影响追踪的误差与参考数据,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6D-skull的曝光参数选择为:电压97~107 kV为佳(电流100 mA、曝光时间75 ms时),电流100~200 mA为佳(电压90 kV、曝光时间75 ms时),曝光时间100~125 ms为佳(电压90 kV、电流100 mA时).结论:所得结果可指导曝光参数选择,保证治疗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治疗时间.

  • 影像引导放疗中CT成像剂量的控制

    作者:张富利;张金葆;郑明民

    CT影像引导已成为放疗中患者定位、靶区定位和外照射线束校准的一种新规范.阐述了影像引导中的CT成像方式,介绍了成像所致剂量、有效剂量以及两者间的相互转换,指出合理控制成像剂量,制定出尽可能有效、高效的影像引导方案的迫切性.

  • 静脉注射对比剂对射波刀颅骨追踪影像引导精度的影响

    作者:董洋;李丰彤;庄洪卿;王境生;袁智勇;宋勇春;陈华明

    目的:定量分析病人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生成的数字重组影像对射波刀颅骨追踪影像引导方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取41例采用射波刀治疗颅内肿瘤的病人,采用相同扫描参数行头部平扫CT和增强CT,分别生成基于上述CT的数字重组影像,并依次与病人治疗时采集的实时影像进行配准。增强CT和平扫CT配准后分别生成6个位置参量,对两组影像的各位置参量进行Pearson相关检验,并使用t检验定量分析两组配准结果。结果两组间各位置参量具有高度相关性,各位置参量间的偏差均值在±0.02 mm 之内,增强CT 组和平扫CT组相应位置参量的大差异为0.3 mm,但该偏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否使用对比剂对射波刀进行颅骨追踪的影像引导精度的影响非常小,差异远远小于系统误差,因此临床中该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影像引导放疗联合替吉奥在老年胃食管结合部癌新辅助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赵鑫

    目的:探究影像引导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胃食管结合部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2月老年胃食管结合部癌Ⅲ期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影像引导放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替吉奥。对比2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影像引导放疗联合替吉奥胶囊行老年胃食管结合部癌新辅助治疗,能够显著缩小病灶范围,使老年患者能够进一步耐受手术。

  • 对比3DCRT和IGRT技术对肝癌放射治疗的作用与评价

    作者:董文雷;刘莉莉;陈林;胡洪涛;白彦灵;胡松柳;冯丽娜;李洋;徐威威

    目的 通过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影像引导放疗(IGRT)两种治疗技术,评价两种治疗技术对肝癌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7月22例肝区病灶放疗患者,其中3DCRT组12例,常规放射治疗;IGRT组10例,每日治疗前以CBCT+ABC技术采集患者CBCT图像,根据靶区及邻近器官进行治疗计划CT图像和CBCT容积图像的配准,记录X(TableShiftLat)、Y(TableShiftLong)、Z(TableShiftVert)三个方向的偏移数据,并校正摆位误差,记做CBCT前,为包含摆位误差的放疗分次间的重复性;治疗结束后再次行CBCT扫描记做CBCT后,表明在照射期间内靶区及脏器位置的重复性,即个体化放疗分次内肿瘤运动.利用SPSS软件计算IGRT+ABC技术在线治疗校正下的肝脏肿瘤放疗的平均误差及标准差.结果 应用ABC技术时,放疗分次间的重复性较差,而放疗分次内的重复性较好.计算得到的现有无影像引导的摆位规范下CTV-PTV外放为X为0.8cm、Y为0.9cm、Z为0.9cm;现有影像引导(IGRT)的摆位规范下CTV-PTV外放为X为0.3cm、Y为0.4cm、Z为0.2cm.1、2年生存率3DCRT组和IGRT 组分别为58.3%和16.7%、70% 和 2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16个月.结论 肝脏作为软组织体,在器官运动过程中各点的位移幅度不同,治疗过程中,因软组织内部不同位置的形变差异无法估量,治疗误差将会有很大不确定性.3DCRT与IGRT两种治疗结果相比,从近期疗效看,IGRT组局部控制率有提高,放疗反应明显减轻.1,2年生存率IGRT组有提高,中位生存期延长.IGRT的应用使肝癌的放射治疗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