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我县社区获得性肺炎初始抗菌药物治疗现状分析与对策

    作者:陈德华

    目的 分析我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 CAP 初始治疗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以下问题:①药物用法及用量不规范;②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不合理.结论 不同医院、不同层次的医师治疗CAP 的水平参差不齐,CAP 指南有待进一步推广.

  • TI-RADS和US-FNAC术前评估对甲状腺结节初始治疗的应用价值

    作者:龚念梅;王燕飞;李秋维;陆颖

    目的 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与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检查(US-FNAC)综合评估甲状腺肿瘤风险分层对初始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切除和微波消融的69例患者138枚甲状腺结节的TI-RADS分类和US-FNAC结果.以消融组术中粗针活检与手术组切除标本的组织学结果为评价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一致百分率、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2.4%、91.3%、0.737、89.1%、9.47;US-FNAC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一致百分率、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8.2%、97.1%、0.853、94.9%、30.4,均略高于TI-RADS.TI-RADS曲线下面积0.868<US-FNAC曲线下面积0.927.结论 以超声特征为基础的TI-RADS和US-FNAC是一种安全、准确、可靠的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检查方法,为甲状腺结节初始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

  • 中国二级以上医院门诊初次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用药调查

    作者:贾贡献;余金明;林凡礼;刘力生;霍勇;王文;胡大一

    目的 探讨中国二级以上医院门诊中,初次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 2011-03-05,在全国29个城市129家二级以上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普通内科、高血压科和老年科4个科室门诊进行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每位医生连续登记诊治的5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824位医生诊治的高血压患者资料4120例,剔除3例逻辑错误,共得到4117例,记录其人口学特征、血压控制情况及用药信息.结果 4120例患者中,初次诊断为高血压的515例,治疗率为98.3%,其中1级高血压109例,治疗率为99.1%.常用药物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占71.5%,其次是钙拮抗剂占32.6%和β受体阻滞剂占18.1%,后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占9.3%和利尿剂占7.8%.单一用药占62.7%,常用是ARB;二联用药占24.7%,常用是钙拮抗剂+ARB;三联及以上用药占10.9%,常用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RB.结论 初次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以单一和二联用药为主,用药方案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要求有一定差距,存在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

  • 454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分析

    作者:李杨方;杜琨;吴玉芹;崔珊;刘玲;沈景;赵玫;Xiang Jianming;吴茜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早期诊断及初始治疗合理选择抗生素的思维路径,避免化脑的漏诊及延误治疗.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确诊为新生儿化脑的住院新生儿45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化脑的发生情况、主要临床特征.按脑脊液检查异常程度将本组化脑患儿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分析病原学特征、辅助检查及早期初始治疗合理选择抗生素的方法.结果 (1)本组化脑发生率为同期住院患儿的2.41%,但从同期住院早产儿及足月儿比例看,早产儿发病率高于足月儿,晚期新生儿多见,阴道分娩多于剖宫产.(2)化脑常见的临床症状特征是发热(74.0%),其次是抽搐(23.6%)、黄疸(20.5%).(3)本组微生物检查阳性率26.9%,其中血培养、脑脊液培养、血和脑脊液培养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是20.7%、4.2%及2.0%;脑脊液培养阳性者多为重度化脑;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居首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及溶血葡萄球菌.(4)新生儿化脑辅助检查异常率头颅CT居首位(24.4%),依次为头颅B超(19.4%)、听力筛查(13.7%)、脑电图(12.2%),但脑电图检查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是具有价值的检查.(5)初始治疗应根据化脑严重程度合理选择抗生素,其中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是较好的选择.结论 发热是新生儿化脑常见的临床症状;血及脑脊液培养或脑脊液培养阳性者临床症状严重;脑电图检查可判断化脑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早期初始治疗的佳选择是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

  • 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作者:梁志刚

    目的 研究在对类风湿关节炎初始治疗中应用甲氨蝶呤与泼尼松的临床效果以及有效性.方法 52例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6例.参照组患者实行口服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甲氨蝶呤与泼尼松联合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经治疗后病情改善率为61.54%,高于参照组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为(2.38±0.21)分,低于参照组的(5.27±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5.27±3.24)分,低于参照组的(27.52±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甲氨蝶呤与泼尼松联合疗法应用在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重症肺炎的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策略和国内的临床实践

    作者:蔡少华

    重症肺炎是临床各科常见的急重症,由于缺乏病原学快速诊断手段,而初始抗生素经验治疗的选药不当和正确治疗延迟使用均导致不良预后,所以是医院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重症肺炎初始治疗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策略是近几年的重要治疗学进展之一[1-3],本文讨论了该策略应用中的几个问题及国内的应用现状.

  • 我国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治现状

    作者:金咏絮;林其昌;黄志华;陈公平;林晓

    院内获得性肺炎是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在我国医院感染类型中居首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住院时间长,增加医疗费用,而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使治疗困难.因此在临床上有必要尽快明确诊断,根据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谱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估计可能的病原菌,制订经验性的初始抗菌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同时加强预防HAP发生的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

  • 曲安奈德注射液痛点注射对秋水仙碱初始治疗无效急性痛风发作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科达;刘风云

    目的:分析曲安奈德注射液痛点注射对秋水仙碱初始治疗无效急性痛风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经口服秋水仙碱初始治疗无效的急性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继续口服秋水仙碱0.5 mg/次,每日2次,治疗组予曲安奈德注射液5 mg痛点皮下注射,对照组加用依托考昔治疗,60 mg/次,每日1次,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天和第3天,治疗组镇痛疗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7天,镇痛疗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天、第3天关节红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关节红肿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黑便出现;(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血尿酸,血肌酐,空腹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对单药初始治疗无效急性痛风发作抗炎起效快,镇痛作用强,使用安全,廉价,依托考昔对痛风急性发作有效。

  • 国产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对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效果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高文;胡伏莲;成虹;王化虹;杨云生;梁浩;张澍田;孟凡冬;崔梅花;魏红;盛剑秋;安贺娟;姜泊;陈烨;李延青;左秀丽;龚均;赵萍;董蕾;王邦茂;姜葵;张桂英;李建生;赵晔;郜恒骏;杨丽

    目的观察以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在常规四联疗法后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至8月全国12个中心接受胃镜检查并诊断伴有H.pylori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共430例,进行H.pylori感染四联10 d疗法初次根除治疗(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疗程10 d)。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将其中31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分段随机法分为2组, A1组:四联疗法+铋剂模拟(四联疗法后予铋剂模拟剂21 d);A2组:四联疗法+铋剂延长(四联疗法后予枸橼酸铋钾21 d);各155例。12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分组,给予四联疗法后,继之雷贝拉唑14 d。患者均在停药28 d后进行13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结果终共入组428例患者,其中404例完成试验。意向性分析(ITT):慢性胃炎患者H.pylori总体根除率为85.1%(262/308),其中A1组根除率为81.7%(125/153), A2组根除率88.4%(137/155);十二指肠患者 H.pylori 根除率为85.8%(103/120)。所有入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A1和A2组药物对疼痛、烧灼感、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程度近似,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10 d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初次治疗的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ylori感染均能获得较好的根除效果;胃炎患者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可能提高H.pylori根除成功率。含质子泵抑制剂及铋剂的四联方案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临床安全性。

  •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

    作者:李娟;曾丽金;赵莹;苏畅;黄蓓晖

    目的 同顾性分析和比较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与长春新碱联合比柔吡星、地塞米松、马法兰(VADM)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4例MM患者给予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d,第1~4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疗程.疗效判定采用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标准评价,并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命名标准(NCI CTCAE)(第3版)观察不良反应.以接受VADM方案化疗的30例初治MM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VD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0.5个月,总有效率为87.5%,与VADM组(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VD组完全缓解(CR)+接近完全缓解(nCR)率为50.0%,明显高于VADM组的10.0%(P=0.001);VD组轻链型患者总有效率及CR+nCR率均明显高于VADM组(P值分别为0.025及0.040).VD组中位显效时间及达佳疗效时间明显短于VADM组.VD组合并肾功能不全的8例患者总有效率87.5%,16例肾功能正常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相比未见明显增加(P值均>0.05).VD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是乏力(66.7%)、腹泻(58.3%)、周围神经炎(54.2%)、血小板减少(29.2%)、感染(29.2%)、发热(25.0%)、便秘(25.0%),大部分为1~2级,经对症治疗后可缓解.VADM组常见不良反应依次是粒细胞减少(83.8%)、感染(35.5%)、呕吐(35.5%)、脱发(32.5%)、血小板减少(16.2%)等.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MM患者,虽然总有效率与传统化疗方案无明显差异,但达CR和nCR率明显高于传统化疗者,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且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安全应用.

  • 卵巢癌初始治疗中手术相关若干问题及临床意义

    作者:崔恒;李艺

    卵巢癌的初始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卵巢癌要进行全面的开腹分期手术,如初次手术未做到全面分期,应在化疗开始前进行再分期手术.晚期卵巢癌要争取在高级别的妇科肿瘤中心进行初次的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特别要重视上腹部手术,力争做到无肉眼残留病灶.新辅助化疗和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可以选择性地应用于部分晚期不适合直接手术的患者,或者初次基本手术后仍有残留的患者,但后者的适用指征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 系统护理干预对初始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作者:叶海波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初始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90例初始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系统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有效性.结果:干预3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达标率更高、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系统护理有利于提高初始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情况,改善血糖代谢,促进预后.

  • 社区获得性肺炎初始抗菌药物治疗现状分析

    作者:杨子云;陈哲;陈宝元

    目的 分析我院呼吸科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入院前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CAP初始治疗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以下问题:①药物选择不合理;②药物用法及用量不规范;③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较混乱。结论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医师治疗CAP的水平参差不齐,CAP指南有待进一步推广。

  • 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齐俐梅;王海波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初始治疗组(对照组)20例,用基础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睡前每日1次),血糖控制不好者加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治疗组)40例,餐前速效胰岛素(人胰岛索类似物,诺和锐3次),加基础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睡前1次),治疗时间为2周.两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和口服药用量.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快,下降幅度明显(P<0.05),糖化血红蛋白<6.5%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的副作用较初始治疗组降低.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优于初始治疗,可减轻高血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抑制,使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 《美国胸科医师学院第10版静脉血栓栓塞症抗栓治疗指南》解读:静脉血栓栓塞症初始治疗

    作者:黄可;万钧;翟振国;王辰

    2016年1月,美国胸科医师学院更新出版了第10版静脉血栓栓塞症抗栓治疗指南(新版指南).新版指南在第9版指南的12个临床问题的基础上,新增了3个临床问题,涵盖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治疗、新型抗凝药物、恶性肿瘤相关肺栓塞等问题.新版指南基础临床研究结果共提出50条推荐意见,其中20条推荐意见为强推荐.文章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初始治疗问题进行解读.

  • 优化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应用策略:避免过度治疗

    作者:曾军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病死率[1].随着病原体耐药性的不断增加,使得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处于“成功治疗”与“减少耐药”的两难境地.我国CAP初始经验性治疗临床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对CAP的诊断的准确性不够和缺乏严重程度的评估、过度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特别是在选择抗菌药物时,不对可能的病原菌做出识别,而是单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加区别的使用超广谱抗菌药物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还会增加抗菌药物耐药风险.

  • 不同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晔华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8例 ,通过随机数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中等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 ,研究组使用小剂量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4周、8周以及12周的疼痛情况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患者评估得分以及医生评估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改善 ,跟治疗之前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00%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27% ,两者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可以有效的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健康护理相关性肺炎新进展

    作者:曹国辉;吴圣

    健康护理相关性肺炎(HCAP)作为肺炎的一种独立类型,其多重耐药病原体感染风险、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及临床预后有别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及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本文综述近几年HCAP研究新进展及目前对其病原学和临床预后的争议,以加深临床医师对HCAP的认识.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初始治疗2级高血压80例临床观察

    作者:亓维东;韩霞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初始治疗2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单一治疗试验设计方法,对80例新发2级高血压病人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4周时血压不达标则剂量加倍,观察8周,记录治疗前后诊所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以评价疗效与安全 性.结果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1周后血压即有明显下降,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降低33.25/23.04 mm Hg(P<0.01).治疗4周、8周、24h、白昼与夜间血压平均值均有明显下降,血压负荷及晨峰血压明显降低.以血压<140/90 mm Hg为降压达标,治疗2、4和8周末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60%、65%、90%.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初始治疗2级高血压起效快,降压平稳,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病人依从性,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 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和病原检测调查分析

    作者:吴丹梅;李雷清;吴振波;王红英;严继承;王选锭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病原检测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3年7-12月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直接出院的所有病例,对患者入住ICU后感染情况、入住3d内及整个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出院患者466例,整个住院期间有424例使用抗菌药物(91.0%),每例平均使用抗菌药物(2.95±2.02)种,平均使用时间为18.3 d;联合用药率53.3%,70.3%患者使用了特殊使用级广谱抗菌药物,94.3%使用了超广谱抗革兰阴性杆菌抗菌药物,酶抑制剂复合物、碳青霉烯类和专性抗革兰阳性球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66.5%、58.5%和54.7%.250例患者在入住ICU时有明确感染证据,初始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超广谱抗革兰阻性杆菌药和特殊使用级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36.0%、86.0%和55.6%;入住ICU时仅7.6%已有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203例入住ICU 3 d内作病原微生物检测,但仅59例(29.1%)是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采样.首次送检标本临床分离菌株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和口咽部污染菌为主.结论 入住ICU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后病原学证据缺少,随意使用超广谱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以及联合用药现象很普遍,亟待临床医师转变用药理念,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