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髓生血解毒汤降低化疗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临床观察

    作者:王真;刘宝文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解毒汤降低化疗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临床观察方法,对5例住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施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方案(As2O3注射液10mL+0.9%生理盐水500mL,静滴,4~6h/次,1次/d,30d为1个疗程.ATRA 45mg/m2·d分3次口服.配合抗感染、退热、输血、止血等对症治疗,以及保护肝、肾功能),使用补髓生血解毒汤(党参、熟地各30g,黄芪20g,黄精30g,甘草15g,山药、枸杞子各20g,桑葚30g,桃仁10g,陈皮15g,小蓟30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40g,红花10g,鸡血藤30g,龟甲20g,阿胶15g),水煎100mL,3剂/d,早中晚口服.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指标、骨髓象、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5例全部完全缓解,未见严重化疗副反应.[结论]补髓生血解毒汤联合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具有调节机体整体状态、改善化疗不良反应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阎金松;郭萍

    利用三氧化二砷(As2Oa,以下简称砷剂)或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PL)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应用砷剂联合ATRA治疗APL进行了临床观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弥漫性肺泡出血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方方;何斌;姜扬文

    目的:总结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诱导化疗后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的诊治体会,提高对APL并发DAH的认识。方法:报道一例APL患者经维A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化疗后并发DAH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结果:该患者在ATRA化疗后出现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双肺湿性啰音、低氧血症,X线胸片示弥漫性浸润影,诊断DAH,立即给予激素、高流量吸氧及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DAH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少见却易致命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激素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 维甲酸、联合化疗及白血康序贯巩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天勤;蒋复高;钱雅静;王网珍;沈红石;秦龙梅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及白血康序贯巩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6例经ATRA或白血康诱导获完全缓解(CR)的APL患者采用ATRA、联合化疗及白血康序贯巩固治疗,并动态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随访3年以上27例,其中3例复发,3年无病生存率(DSF)为88.9%.治疗前白细胞数>10.0×109L的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较低、转阴时间延长、复发率较高.化疗对PML/RARα的转阴率明显优于ATRA及白血康.随着巩固治疗的延续,融合基因阳性率逐渐下降,36个月时几乎全部转阴.3例复发患者均为融合基因持续阳性.结论 APL CR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及白血康序贯巩固治疗,具有较高的3年DSF率,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对判断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严雪梅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对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45例.常规组对患者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治疗组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常规组的73.3%;治疗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5.6%,低于常规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氧化二砷可以提高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疾病的效果,安全性更高,能在治疗过程中预防感染和出血的情况,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 浅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作者:朱金梅

    目的: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而言,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展开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07月份-2018年09月份的13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参与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常规组和临床组,其中临床组中69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常规组中有68例,给予常规健康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数据对比后,临床组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不但能够更好的进行指导护理,还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以进一步提升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营造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夏媚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旱幼粒细胞患者50例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基础治疗及三氧化二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0%(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12%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概率16%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方面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使用与推广.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长期生存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明;杨桂斌;时新颖;沈孟贤

    目的:总结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资料.探讨其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方法.ATRA诱导缓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2例.缓解后按所接受的维持治疗分为3组:(1)维甲酸加化疗交替进行组53例;(2)单用化疗组50例;(3)终止治疗组21例.观察长期生存与年龄、性别、初诊时血液学指标.三组不同化疗方案在完全缓解率,长期生存率、复发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202例患中,20例在接受ATRA治疗2周内死亡,早期死亡率9.9%.182例患者中166例获得完全缓解,缓解率91.2%.随访8-138个月,中位生存期38个月.42例失访.3年生存率40.4%,5年以上生存率22.6%(28/124).长期生存的患者年龄在35岁以内占85.7%.初诊时白细胞数低,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轻.其中(1)组5年以上生存的15例,占长期生存人数的53.6%;(2)组5年以上生存10例.占35.7%;(3)组5年以上生存3例,占10.7%.复发病例61例,复发率49.2%.(1)组复发21例,占(1)组总人数的39.6%,(2)组复发24例,占(2)组总人数的48.0%;(3)组复发16例,占(3)组人数的76.2%.结论:长期生存相关因素中年龄,初诊时白细胞数、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是影响APL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缓解后坚持化疗与终生治疗有显著差别.坚持长期、规律、足够强度的巩固治疗,维持持续完全缓解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温春光;罗绍凯;李娟;邹外一;郑冬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M3)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快速的诊断方法和临床佳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自1973年3月-2002年5月经住院确诊为M3患者124例,合并DIC 33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M3并发DIC其出血症状为突出,若并发脑出血病死率高达100%(15例均死亡).简便、快捷、实用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有血小板计数(异常率97.0%)、3P试验(异常率91.1%)、D-二聚体检测(异常率93.3%)、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率78.8%)、纤维蛋白原定量(异常率87.9%).对M3的治疗以维甲酸联合DA(或HA)方案治疗缓解率较高,达68.8%,且较合理.治疗DIC的方案以抗血小板药联合抗凝药或抗凝药联合抗纤溶药或仅用抗凝药均补充血制品的疗效较高(治愈+显效率可达57.1-62.5%).结论:M3患者若出现明显出血症状,就应作DIC方面的实验室检查,以及早作出诊断,选择高效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田凡清;陈新胜;瞿桂芳

    目的为了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法本文采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每日1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连续28天1个疗程,同时用阿糖胞苷50-100mg或高三尖杉酯碱1-2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7-10天为1疗程,观察其临床症状、血象及骨髓象的变化,并追踪观察其缓解率及生存期.结果治疗组15例,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1例,无效(NR)1例.对照组12例,CR 5例,PR3例,NR4例.两组CR率分别86.7%、41.6%,p<0.05,有统计学意义.追踪随访:治疗组生存期长45个月,平均生存期22.8个月;对照组长生存期29个月,平均7.52个月,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加小剂量化疗的方法治疗APL有明显的疗效,能够有效控制APL病情,提高完全缓解率.

  • 整体护理模式在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张玉琳

    目的 探讨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诊患者中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成效.方法 借以完全随机化方法将5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诊患者分为基础组和整体组,基础组实施基础护理,整体组实施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情绪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2组负性情绪量化评分均降低(P<0.05),护理后2组间比较整体组均更低(P<0.05);整体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诊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模式能够减轻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

  • M3诊断标准及其三亚型的鉴别

    作者:史丽云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一个特殊亚型,占成人AML的10%~15%,被FAB协作组定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其中位发病年龄约40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曾经是白血病中凶险、容易致死的亚型之一,而现在经临床研究这一疾病大多数情况下已成为可治愈的.

  •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作者:林晓媛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均进行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所获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生存时间、无事件生存时间以及死亡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91.67%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疗效达到CR;三年OS率与三年EFS率分别为94.44%、86.11%;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表现(52.78%),经对症治疗后好转;3例患者死亡(8.33%),原因为1例重症肺炎、2例颅内出血.结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关键因素是尽早确诊后给予正确治疗方案,应用氧化二砷联合化疗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满意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安全性较高,患者大多能达到三年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含砷类中药治疗恶性血液病药代动力学及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马俊丽;胡晓梅

    含砷类中药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砷制剂包括雄黄制剂和砒霜提取液.雄黄制剂包括雄黄单味和含雄黄的复方,含雄黄的复方主要有青黄散、六神丸、复方青黛片等;砒霜提取液主要是As2O3注射液.研究表明,单—砷剂或含砷中药复方治疗恶性血液病,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及多发性骨髓瘤(MM)等均具有显著疗效[1].医学界对砷制剂治疗恶性血液病的药代动力学及代谢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归纳如下.

  • 青黄散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胡晓梅;麻柔;许勇钢;郭小青;徐述;刘锋;邓成珊;周霭祥

    自20 世纪60 年代起,西苑医院血液科周霭祥教授就带领同仁应用青黄散治疗白血病,并报道(1999 年)了应用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完全缓解、生存期在20 年以上的治疗结果,为后来含砷雄黄制剂广泛用于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尤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拓展了思路.近年来,西苑医院血液科应用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三氧化二砷的抗癌作用及临床应用

    作者:黄道秋;杜维平

    三氧化二砷(As203)是中药砒霜的主要有效成分,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剧毒物质,具有致癌、致畸作用.197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率先应用As20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效果显著,且毒副作用小,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意义研究

    作者:陶思;周琨;汤多壮;孙汉英;刘文励;徐慧珍;张恒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患者分为ATRA组和ATRA联合As2O3(联合)组, 观察比较两组完全缓解(CR)率、早期病死率、外周血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对初发患者, 联合组与ATRA组CR率分别为91.7%和87.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达CR时间、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恢复时间分别为(28.0±7.8)天、(22.36±8.72)天和(19.38±9.52)天, 而ATRA组分别为(47.7±10.9)天、(28.40±8.95)天和(28.03±7.29)天, 联合组较ATRA组明显缩短;联合组早期病死率为7.1%, 较ATRA组的13.2%有降低趋势(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与As2O3联合使用治疗初发APL患者, 较单用ATRA治疗有其优势, 有望降低早期病死率, 且联用不加重不良反应.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复方黄黛片序贯维持治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长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宫经新;孟建波;马悦;郝京生;杨彦;任莉莉;庞宇娟;马雅辉;魏影非

    目的 比较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复方黄黛片序贯方案与ATRA及甲氨蝶呤(MTX)加巯嘌呤(6-MP)序贯方案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维持治疗中的长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经ATRA和化疗联合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CR)后,再进行序贯化疗巩固治疗3疗程后,处于分子水平缓解的83例AP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序贯应用ATRA及复方黄黛片维持治疗,对照组38例序贯应用ATRA及 MTX加6-MP维持治疗,通过长期随访(20032011年)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年预计无复发生存率治疗组为(84.4±5.4)%,对照组为(63.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预计总体生存率治疗组为(86.7±5.1)%,对照组为(78.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ATRA及复方黄黛片序贯维持治疗可以提高APL的长期无复发生存率.

  • PLSCR1在苦参碱逆转APL细胞维甲酸耐药中的意义

    作者:吴迪炯;刘婷婷;周琦浩;孙洁;邵科钉;叶宝东;周郁鸿

    目的 观察磷脂爬行酶1(phospholipid scramblase 1,PLSCR1)在苦参碱(matrine,MAT)诱导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耐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细胞分化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途径的相关性.方法 以ATRA敏感的APL细胞系NB4以及ATRA耐药株NB4-R1为研究对象.通过NBT还原实验以及流式细胞仪(CD11b)检测0.1 mmol/L MAT联合1μmol/LATRA对两细胞株分化标记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胞PML/RARα、PLSCR1蛋白及基因表达;同时应用PKA拮抗剂H89联合作用,观察细胞分化抗原及上述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MAT联用ATRA能明显提高NB4-R1细胞NBT及CD11b阳性率,并显著下调PML/RARα融合蛋白/基因的表达(P <0.05,P<0.01).单用ATRA能使NB4细胞PLSCR1在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均得到明显增强(P<0.01),而在NB4-R1细胞内同样表达上调,但仅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联用MAT后,两细胞株PLSCR1蛋白表达进一步上升(P<0.01),并且NB4-R1细胞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作用均能被10 μmol/L H89逆转(P <0.05,P<0.01).结论 MAT联合ATRA能显著诱导NB4-R1细胞获得再分化,同时抑制PML/RARα融合基因/蛋白的表达,这可能与其上调PLSCR1表达有关.

  • 白血康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例

    作者:吴天勤;蒋复高;王网珍;沈红石;钱雅静;秦龙梅;仇红霞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完全缓解(CR)率虽高达85%以上,但较易复发,且对复发患者再次治疗CR率极低.1996年10月~2001年10月,我们采用白血康治疗复发及难治性APL 20例,现报告如下.

986 条记录 1/50 页 « 12345678...495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