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hSCF+rhG-CSF动员后外周干细胞自身输注对环磷酰胺化疗猴造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郝静;郭德煌;熊国林;柳晓兰;赵振虎;王欣茹;陈松森;雒蓬轶;王若竹;罗庆良

    目的观察经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hSCF)+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PBSC)自身输注对环磷酰胺化疗猴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5只成年猕猴分成正常对照、化疗对照和rhSCF 50μKD+rhG-CSF 3组.rhSCF+rhG-CSF组于单独注射rhSCF 3天后再联用rhG-CSF每天1次,rhSCF的给药剂量为50μg/(kg*d)(μKD),rhG-CSF为10μKD,给药时间分别为8天和5天;化疗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化疗前一天收集PBSC,化疗后24h自身回输,观察其造血恢复情况.结果 rhSCF+rhG-CSF可使正常猴外周血白细胞和CFU-GM数升至256%和370%,动员的PBSC自身回输后化疗猴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及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rhSCF+rhG-CSF对正常猴PBSC有明显动员作用,动员的PBSC可明显促进环磷酰胺化疗猴造血功能恢复.

  • 复方扶芳藤合剂对小鼠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雨;常军英;张宁;运晨霞;周倍伊

    目的:运用复方扶芳藤合剂对小鼠进行干预,观察复方扶芳藤合剂对小鼠外周血干细胞数量的影响,证明复方扶芳藤合剂对小鼠外周血干细胞具有从骨髓到外周血的动员作用.方法:取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空白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5 mL?kg -1,同时生理盐水25 mL?kg-1ig;复方扶芳藤合剂组(药物干预组)复方扶芳藤合剂15mL? kg -1ig,同时sc生理盐水25 mL? kg -1;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阳性对照组)sc G-CSF 10 μg?kg-1,同时生理盐水25 mL?kg-1 ig; G-CSF加复方扶芳藤合剂组(联合用药组)复方扶芳藤合剂15 mL?kg-1?d-1 ig,同时sc G-CSF 10μg?kg -1.给药6d后,取静脉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单个核细胞数量,用甲基纤维素微量培养法培养进行混合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ix)集落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干细胞抗原-1(Sca-1+)细胞数量和百分率.结果:药物干预组、阳性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明显高于空白组.药物干预组、阳性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经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CFU-Mix产率显著高于空白组,CFU-Mix分别为9,16,19个(P<0.05).同时药物干预组、阳性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外周血中Sca1+细胞百分率比空白组明显提高,分别为0.79%,1.15%,1.72% (P <0.05).结论:复方扶芳藤合剂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明显的动员作用,具有作为有效的干细胞动员剂的潜力;复方扶芳藤合剂和G-CSF联合动员的效果好于单用复方扶芳藤合剂或单用G-CSF的动员效果,这提示在今后的应用中可考虑G-CSF联合复方中药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

  • 地塞米松对G-CSF动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及其移植受体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刘华胜;王晓宁;刘海波;刘心;贺鹏程;陈丽梅;习杰英;王孟昌;李静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动员方法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移植后受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2008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本院4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分为单纯动员和联合动员两组.单纯动员组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 μg/(kg·d)皮下注射,动员4-6天开始采集;联合动员组在单纯动员基础上于采集前2-4h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观察不同组采集的MNC、CD34+细胞数及其与采集前外周血MNC数的关系,观察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回输不同组供者造血干细胞后受者造血重建情况.结果表明:两组供者采集造血干细胞数均满足移植需要,单纯动员组采集的MNC及CD34+细胞数均高于联合动员组.两组采集物中MNC与采集前外周血MNC计数均呈正相关;联合动员组采集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幅度较单纯动员组明显.单纯动员组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及逆转,联合动员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在两组患者预处理方案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联合动员组相应的受者造血重建时间较单纯动员组明显缩短.结论:在G-CSF动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时加用地塞米松,可以减少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不良反应,可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数,采集前外周血中MNC计数仍可以作为评估采集物中MNC高低的一项参考指标,特别是联合地塞米松动员干细胞对于受者造血重建有积极意义.

  • 红细胞生成素和重组细胞因子对动员后外周血造血祖细胞、红系爆式祖细胞和粒巨噬系祖细胞的集落形成和自我更新的作用

    作者:郑波

    本研究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重组细胞因子(G-CSF,SCF,IL-3和GM-CSF)对患者和健康供者动员后的外周造血祖细胞的红系爆式祖细胞(BFU-E)和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的集落形成和自我更新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了解上述那一种细胞因子和如何联合对干细胞的扩增更为有效,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观察在单独用EPO、G-CSF的基础上,比较联合SCF,IL-3和GM-CSF对BFU-E和CFU-GM的作用.结果显示:①在EPO+IL-3和EPO+SCF+IL-3组,外周血BFU-E自我更新显著增加,而EPO+SCF组则明显增加.②患者与正常供者之间BFU-E的自我更新无显著差别.③G-CSF联合SCF,IL-3和GM-CSF后CFU-GM集落形成显著增加.患者组仅G-CSF本身可使CFU-GM集落形成显著增加,而G-CSF+SCF和GMix组CFU-GM集落形成明显增加.④当G-CSF联合SCF,IL-3和GM-CSF可以显著增加CFU-GM的自我更新(AUC).GMix是CFU-GM的集落形成和祖细胞扩增的较佳组合.⑤正常供者比患者有较高的AUC即自我更新,特别是在G-CSF组比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067).

  • 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郑伟萍;陆紫敏;李雪晨;方琦

    目的:探讨影响肿瘤患者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 MCS+血细胞分离机对79例采集前未动员的肿瘤患者(A 组)行自体血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所采集获得单个核细胞(MNC)和 CD34+细胞数分别与采集前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 B(apo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与52例采集前动员的血液肿瘤患者(B 组)所采集获得 MNC 和 CD34+细胞数进行比较。结果未动员的 A 组患者均采集成功:(1)其外周血中存在并能够采集到一定数量的 MNC、CD34+细胞。(2)与 B 组(动员组)比较,A 组 MNC、CD34+细胞总数明显低于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 A 组与 B 组的 MNC 和 CD34的百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采集物的 MNC、CD34+细胞数量与采集前自身的 WBC 计数、Hb、 BMI、apoB、Hct、血小板计数、MNC 均无明显相关性,而采集的 MNC 细胞数与采集前自身的 TG 水平是呈负相关。结论未作动员的肿瘤患者其外周血都可以安全地采集到一定浓度的、并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的 PBSC。肿瘤患者自身 PBSC 采集效果与采集前 TG 水平因素有关联。

  • 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郑伟萍;陆紫敏;李雪晨;方琦

    目的:探讨影响肿瘤患者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 MCS+血细胞分离机对79例采集前未动员的肿瘤患者(A 组)行自体血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所采集获得单个核细胞(MNC)和 CD34+细胞数分别与采集前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 B(apo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与52例采集前动员的血液肿瘤患者(B 组)所采集获得 MNC 和 CD34+细胞数进行比较。结果未动员的 A 组患者均采集成功:(1)其外周血中存在并能够采集到一定数量的 MNC、CD34+细胞。(2)与 B 组(动员组)比较,A 组 MNC、CD34+细胞总数明显低于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 A 组与 B 组的 MNC 和 CD34的百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采集物的 MNC、CD34+细胞数量与采集前自身的 WBC 计数、Hb、 BMI、apoB、Hct、血小板计数、MNC 均无明显相关性,而采集的 MNC 细胞数与采集前自身的 TG 水平是呈负相关。结论未作动员的肿瘤患者其外周血都可以安全地采集到一定浓度的、并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的 PBSC。肿瘤患者自身 PBSC 采集效果与采集前 TG 水平因素有关联。

  • 外周血干细胞联合药物介入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莫理达;孙志超;许茂盛

    股骨头坏死(femoral head necrosis,FHN)是股骨头血液供应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随后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1],晚期患者预后较差,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很多,如中药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螺纹钉治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介入治疗等.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浙江省中医院医学影像科自2011年以来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外周血干细胞联合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共36例患者(46髋),并且对其进行了随访观察,现就其临床疗效、X线表现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在外周血干细胞临床检测中的功能评价

    作者:凌励;惠小阳;沈茜;周道银;秦琴

    Sysmex XE-2100是日本希森美康公司新推出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该仪器具有一个独立的幼稚粒细胞通道(IMI CHANEL),不同的幼稚粒细胞地在IMI散点图上占据不同的位置,该仪器将接近X轴的细胞团设置为外周血干细胞(HPC).

  • 康达心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影响

    作者:林飞宁;黄丽华;熊尚全;郑峰;李翠云;詹萍;林超;乔建峰;吴翔

    目的 探讨康达心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影响.方法 131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硝酸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康达心(10ml/次,3次/天).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及心功能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与PBSC均较治疗前升高,NT-proBNP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PBSC存在统计学差异,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PBS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达心可促进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生成,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达心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临床研究

    作者:洪鸣;李建勇;吴汉新;陆化;钱思轩;张闰;张晓艳;吴雨洁;盛瑞兰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和采集,因其对供体伤害小、费用少及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早,在自体移植中已逐步替代骨髓造血干细胞[1].老年患者是否可行自体移植,取决于是否可采集到足够数量的自体PBSC.为此,我们对老年患者自体PBSC动员进行了临床观察,以探讨老年患者自体PBSC动员效果及影响因素.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冠心病力心衰竭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明;李占全;刘莹;金元哲;袁龙;张薇薇;崔丽杰;赵红岩

  •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

    作者:乔卓青;李尚珠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截肢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几年随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策略.现对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可行性、疗效、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微创方法结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及同种异体冻干骨载体治疗四肢骨干术后骨不愈合

    作者:胡小晓;叶剑平;蒋志勇;吴勋

    目的 探讨应用外周血干细胞(PBSC)结合冻干异体骨移植治疗骨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选择6例骨不愈合,提取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以冻干异体骨为载体,微创手术植入骨折端,并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效果.结果 6例手术均成功,无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结合冻干异体骨移植治疗骨不愈合,创伤小,效果满意.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外周血Tip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杜玲娟;杨镛;杨国凯;马振桓;万嘉;李国剑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外周血Tip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获取内皮祖细胞(EPC),并将其定向诱导为Tip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的SDF-1培养24小时.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SDF-1对外周血来源的Tip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50ng/ml、100ng/ml、200ng/ml SDF-1均能诱导Tip内皮细胞的迁移,迁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并且呈浓度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F-1呈浓度依赖性促进干细胞源性Tip内皮细胞的迁移.

  • 多周期大剂量化疗辅以外周血干细胞支持对难治性卵巢癌的治疗探索

    作者:傅士龙;张国玲;李子庭

    卵巢癌的复发和耐药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仍没有较为可靠的治疗手段,多周期、大剂量化疗辅以外周血干细胞回输支持,作为复发或难治性卵巢癌的巩固或一线治疗方案,则能够明显减少大剂量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缩短化疗周期,国外已进行了多中心、多周期、多方案的临床探索,有望成为治疗此类卵巢癌的有效方案.

  • 供体外周血干细胞在活体肾脏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石炳毅;蔡明;陈忠华;钱叶勇;艾辉胜;詹胜利;周文强;王亚炜

    目的 研究活体肾移植受体接受全身淋巴结照射(TLI)预处理基础上输注供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s)后嵌合体形成情况及其与肾移植的相关性.方法 5对供受体进入本研究.供体平均年龄40岁,受体平均年龄27岁.HLA-A、B、DR 6个抗原中4个抗原错配1例,3个抗原错配2例,1个抗原错配2例.TLI治疗从移植手术前5天开始,90cGy/d,共5天.术中和术后的免疫抑制药物方案与同时期的活体或尸体肾移植相同,但剂量略减少.供体的PBSCs动员使用瑞雪新,150μg/d,共5天,PBSCs采集和输注共2次,分别在移植手术后的第4、7天.术后应用PCR-SSP检测外周血嵌合体阳性率和持续时间.观察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情况、移植肾状态和急性排斥反应频率及GVHD等.结果 供体经5天的G-CSF动员后,采集的PBSCs平均数为34×106.移植术后1个月5例受体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供体的HLD-DR抗原成分.2个月后4个HLA抗原错配,其中HLA-DR均错配的受体外周血中嵌合体PCR检测阴性,3个月后HLA-DR均错配和1个HLA-B错配的受体外周血嵌合体检测阴性,受体3、4和5的外周血中供体DNA仍为阳性.PBSCs输注后没有发生GVHD,没有任何感染发生.观察期内没有发生移植肾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正常.免疫抑制剂使用量低于同时期的其他活体肾脏移植和尸体肾脏移植受体.结论 非清髓性的TLI治疗可以促进供体PBSCs植入受体造血系统,诱导产生造血嵌合体,而造血嵌合体的形成可以减少肾脏移植的排斥反应,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高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PBSCs的采集和输注简便、有效,痛苦小,是一种理想的造血干细胞输注源.

  •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对猕猴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

    作者:熊国林;郝静;柳晓兰;董波;赵振虎;邱丽玲;陈松森;雒蓬轶;王若竹;罗庆良

    给正常成年猕猴每天一次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kg-1*d-1(μKD)或(和)重组人干细胞因子20、50和125μKD, 前者给药5天,后者8天,观察国产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结果表明,给药后外周血白细胞数高值rhG-CSF单独给药组为206%,rhSCF单独给药为200%,而两者联合给药后为280%~310%;外周血CFU-GM较动员前分别升高1.1、1.3和5.8~7.9倍;3个联合动员组外周血CD34+细胞数分别为动员前的20、24和35倍.说明 rhSCF对外周血干/祖细胞有明显的动员作用,rhSCF+rhG-CSF联合动员效果更佳.

  • 重组人造血增效因子对猴外周血干细胞的快速动员作用

    作者:谢玲;刘耀文;齐春梅;熊国林;王欣茹;黄海潇;余祖胤;刘萍;杨洁;郝静;董波;陈松森;罗庆良

    目的观察重组人造血增效因子(rhHSF)对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快速动员作用.方法 4只正常成年雄性猕猴连续4天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10μg/(kg·d)后,第5天用rhHSF 250μg/kg一次皮下注射.另4只正常成年雄性猕猴仅皮下注射rhHSF 500μg/kg一次.观察两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 结果一次皮下注射rhHSF后45min、1h和3h,外周血CD34+细胞、CFU-GM和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升高并达高峰,其幅度分别为药前值的1.8、3.3和24.9倍.单独应用rhG-CSF后4天,对外周血CD34+细胞、CFU-GM和中性粒细胞数分别为基值的34.8、4.2和2.7倍;联合应用rhHSF和rhG-CSF的动员作用更加明显,CD34+细胞、CFU-GM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分别增至基值的41.3、8.3和4.9倍.结论 rhHSF能快速动员造血干/祖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至外周血,并与rhG-CSF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 治疗性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作者:曾莉敏;陈菊梅;赵瑞;陈国瑛;王运来;李莎

    核事故所致急性放射病极为少见,因此以治疗性急性放射病病人为对象,研究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作者介绍3例恶性血液病经全身大剂量照射后异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成功的病例,探讨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方法。 一、材料和方法 1.病例: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供者皆为HLA-Ⅰ/Ⅱ类抗原完全相合的同胞姊妹。其中性别和红细胞主要血型不同者2例,年龄29~43岁。 2.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和测定:供者用G-CSF(日本Kirin公司)2.5 μg/kg,皮下注射,1次/12 h,共6~7 d,第6天起用CS-3000 plus(美国Baxter公司)分离PBSC 2~3 d。计数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数,半固体培养法测GM-CFU,结果见表1。 3.预处理方案:全身照射6.0~7.0 Gy(剂量率9.2 cGy/min),长春新碱2 mg,1次,足叶乙甙200 mg,1次,阿糖胞苷500 mg,2次,米托蒽醌10 mg,3次,环磷酰胺60 mg/kg,1次。

  • 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方法探讨

    作者:陆颖;宋海婷;丁思娇;邱志超;陈民才;王全立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具有移植后造血功能与免疫功能恢复快、造血干细胞采集时不需要麻醉、避免创伤性手术和大失血等优点.目前.PBSCT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临床多种血液病及实体瘤的治疗,其中外周血干细胞的有效采集是移植成功与否的首要条件.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供者的血小板丢失较明显.

161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