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塞米松对G-CSF动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及其移植受体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刘华胜;王晓宁;刘海波;刘心;贺鹏程;陈丽梅;习杰英;王孟昌;李静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动员方法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移植后受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2008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本院4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分为单纯动员和联合动员两组.单纯动员组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 μg/(kg·d)皮下注射,动员4-6天开始采集;联合动员组在单纯动员基础上于采集前2-4h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观察不同组采集的MNC、CD34+细胞数及其与采集前外周血MNC数的关系,观察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回输不同组供者造血干细胞后受者造血重建情况.结果表明:两组供者采集造血干细胞数均满足移植需要,单纯动员组采集的MNC及CD34+细胞数均高于联合动员组.两组采集物中MNC与采集前外周血MNC计数均呈正相关;联合动员组采集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幅度较单纯动员组明显.单纯动员组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及逆转,联合动员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在两组患者预处理方案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联合动员组相应的受者造血重建时间较单纯动员组明显缩短.结论:在G-CSF动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时加用地塞米松,可以减少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不良反应,可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数,采集前外周血中MNC计数仍可以作为评估采集物中MNC高低的一项参考指标,特别是联合地塞米松动员干细胞对于受者造血重建有积极意义.

  • G-CSF动员对供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作者:刘庆国;杨栋林;黄勇;姜尔烈;周世勇;何依;王志东;王玫;周征;翟文静;冯四洲;韩明哲

    为了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对供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对20例供者G-CSF动员前后的外周血样品,加入佛波醇酯、伊能霉素、莫能霉素体外刺激培养4小时,以3色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Ⅰ(分泌INF-γ、INF-α)、Ⅱ型(分泌IL-4、IL-5和IL-10)细胞比例.结果表明:G-CSF动员前外周血CD3+IFN-γ+、CD4+IFN-γ+和CD8+IFN-γ+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2%(0%-45.9%)、1.3%(0%-23.8%)和1.5%(0%-22.2%),G-CSF动员后前述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分别为19.2%(0%-53.9%)、9.5%(0%-49.5%)和7.5%(0%-38.1%).动员前CD3+IL-2+、CD4+IL-2+、CD8+IL-2+T细胞比例分别为1.5%(0%-31%)、0.8%(0%-30.0%)和0%(0%-5.3%),动员后比例亦明显升高,分别为25.7%(0%-51%)、19.8%(0%-39.7%)、4.6%(0%-20.9%).T细胞各亚群的IL-4阳性细胞比例在动员后升高不明显.移植早期aGVHD发生组供者的Tc1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无aGVHD组.动员后高Tc2比例组,其受者中、重度aGVH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低Tc2比例组(分别为20.0%和77.8%).结论:G-CSF动员使供者外周血的Ⅰ型T细胞比例增加,动员后高Tc1细胞比例与移植早期aGVHD发生相关,Tc2比例与中重度aGVHD发生率负相关.

  • 化疗联合G-CSF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粘附分子的变化

    作者:达万明;张苗;张伯龙;靳海杰;于力;韩晓萍;靖彧;赵瑜;吴晓雄;黄文荣;王全顺

    探讨化疗联合G-CSF动员前、后患者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CD44,CD49d,CD6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动态变化,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G-CSF动员前、后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的CD44,CD49d,CD6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表达,观察输注各表达亚群细胞数与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关系.结果发现,动员后骨髓中CD34+CD44+和CD34+CD49d+细胞的百分比较动员前明显降低,而外周血中二者的比例则显著升高;动员前、后骨髓中CD34+CD62L+和CD34+CXCR4+细胞的变化并不明显,而外周血中前者明显增加,后者则显著减少.输入CD44+,CD49d+,CD62L+及CXCR4+的CD34+细胞的量与移植后血中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未表明有显著的相关.结论:G-CSF动员可下调骨髓CD34+细胞的CD44,CD49d,CD62L及CXCR4的表达,从而进入外周血循环,输注这些细胞的临床意义有待累积更多病例的分析.

  • 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采集骨髓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采集物成份的影响

    作者:常英军;赵翔宇;霍明瑞;罗小华;黄晓军

    本研究探讨健康供者体内应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后采集骨髓对外周血采集物成份的影响.62例健康供者皮下注射rhG-CSF 5 μg/(kg·d),连用5天,其中31例供者在第4、5天分别采集骨髓和外周血采集物(A组);另31例供者于第4、5天均单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供者外周血采集物中的淋巴细胞、CD3+、CD3+ CD4+、CD3+ CD8+、CD14+ 、CD34+ 细胞以及CD3+ CD4- CD8- T细胞的数量.结果显示,A组供者每微升外周血采集物中单个核细胞中CD3+、CD3+ CD4+、CD3+ CD8+、CD14+、CD34+ 细胞以及CD3+ CD4- CD8- T细胞的中位含量分别1.56×105 μl、8.56×104μl、6.12×104μl、3.38×104μl、2.27×104μl、3.83×10μl、744μl及3588μl,与B组的1.40×105μl、7.34×104μl、5.32×104μl、3.06×10μl、1.83×104μl、3.21×104μl、554μl及3120μ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外周血采集物中CD4+细胞与CD8+细胞的比值[1.52(0.54-2.87)]、单核细胞与CD3+细胞的比值[0.57(0.15-1.64)]以及CD3+ CD4- CD8- T细胞与CD3+细胞[0.064(0.018-0.673)]的比值与B组[1.68(0.31-3.35)]、[0.59(0.18-1.25)]、[0.063(0.021-0.13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供者体内应用rhG-CSF后采集骨髓对外周血采集物成份无影响,对rhG-CSF动员的同一健康供者可单独采集骨髓、外周血采集物或同时采集两种采集物以满足临床移植的需要.

  • 化疗后恰当时机使用G-CSF能显著提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含量

    作者:徐黎;常春康;干蔚瑾;苏基滢;张曦;吴凌云;宋陆茜;贺琪;周立宇;肖超;刘宏;李晓

    本研究旨在观察COAEP化疗后选择不同时机使用G-CSF对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产率的影响.选择39例恶性淋巴瘤(NHL和HD)或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相同的动员化疗方案(COAEP),包括CTX 400 mg/m2d1,VLB 2 mg/m2d1,Ara-C 60 mg/m2×d1-5,VP-16 60 mg/m2×d1-5,prednisone40 mg/m2×d1-5.历史对照组(12例)在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降至低点首次回升时使用G-CSF(filgrastim).试验组(27例)在外周血白细胞稳定回升(白细胞在首次回升后仍会出现波动2-3天)时使用G-CSF.G-CSF以5μg/kg每天1次皮下注射直至后1次PBSC采集前.2组患者开始使用G-CSF后每日进行血常规检查,当白细胞总数大于10.0×109/L,单个核细胞(MNC)大于1.0×109/L时使用COBE血细胞分离机,以自动干细胞分离程序采集PBSC.结果表明,2组病例都使用了烷化剂(累积剂量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获得26.4×106/kg CD34+细胞,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3.1×106/kg CD34+细胞(p=0.0031).结论:化疗后选择恰当的时机使用G-CSF能显著提高移植物中CD34+细胞含量.

  • 无偿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供者健康状况的研究

    作者:高素青;吴国光;邓志辉;蓝欲晓;王大明;孙革;钟福玲

    目的研究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剂及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对无关健康供者的影响.方法28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采集前1~5天,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mg/kg,连续1~5天皮下注射,观察G-CSF动员和采集时供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供者在G-CSF动员前、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后的健康状况及血常规进行分析.结果经G-CSF动员并采集了干细胞的28名供者中,23名供者(81.4%)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5名供者(18.6%)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并于采集时或采集后一周内自行消失.28名供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经健康状况咨询和体格检查,结果未见异常.供者的血常规大多在捐献的15天后恢复到基础水平,与G-CSF动员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细胞计数基础值偏低的供者,采集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较慢.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供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的体检、血常规检测和随访,结果表明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供者是安全的.

  • G-CSF动员的供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汪健;王保龙;叶书来;陈家萍;王丹;廖艳秋;汪帮来;徐军

    目的 探讨从以G-CSF动员、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供者外周血中诱导产生不同特性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及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实验组为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5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单核细胞(PBMCs),PBMCs培养贴壁后,经含IL-4、GM-CSF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培养7 d,进一步分为4组:未刺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TNF-α、抗胸腺球蛋白(ATG)+TNF-α组;对照组为5名健康献血者周血,亦按上述条件分组,每组复孔.后2组分别为IL-10、ATG诱导1 d后再加入TNF-α诱导1 d;分别测定各组DC的免疫表型、IL-12(P70)分泌、抗原吞噬以及异基因T淋巴细胞刺激反应.结果 诱导培养9 d后可获得非成熟DC(Idc),单纯TNF-α刺激后,HLA-DR、CD11c、CD40、CD80的表达均明显增高,IL-12分泌增加,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刺激反应性增强; 而IL-10可以使CD1a表达上调,IL-10和ATG均抑制HLA-DR、CD11c、CD40、CD80的表达;与诱导的成熟DC相比,IL-10、ATG诱导DC的IL-12(P70)的分泌、对异基因淋巴细胞刺激反应性均减低,抗原摄取能力增强,但ATG、IL-10诱导的DC生物学特性不完全一致;动员的供体与对照健康献血者诱导的DC在产率,HLA-DR、CD11c表达,成熟诱导后CD11c、CD40、CD80表达,IL-12分泌,异基因T细胞刺激反应性等相比均明显减低.结论G-CSF动员的供体单核细胞PBMCs通过常规诱导可以产生Idc,TNF-α可诱导其分化成熟,IL-10、ATG可以使其获得致耐受的特性;与健康献血者相比,G-CSF动员的供体DC表型和功能部分减低,;虽然动员的供体DC产率不及健康献血者,但血细胞分离机可以可采集到大量的单个核细胞(PBMCs),因此G-CSF动员的外周血有望成为不同DC的重要来源途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