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例干细胞动员引发心脑血管缺血性并发症患者的护理对策探讨

    作者:张萍;窦琴

    目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移植之前的干细胞动员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尤其是潜伏在心脑血管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为引人关注。现就干细胞移植动员期间发生了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病例进行护理对策分析,以便更及时准确地避免更大的风险。

  • 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费用与疗效分析

    作者:王平;王良绪;克晓燕;郑哲;丁志刚

    应用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恶性血液病日前在国内开展已有10多年,它对延长这类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缓解率已有不少报道.现就我院对14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采用大剂量化疗+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进行的治疗效果及费用状况进行了分析. 病人情况:对1991年1月~1998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14例病人的费用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纳入该治疗组的病人14例(其中2例执行了2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男8例,女6例;中位年龄46岁(36~56岁).其中IgG型7例,IgA型3例,λ轻链型2例,IgD型和γ轻链型各1例;Ⅱa期2例,Ⅱb期1例,Ⅲa期10例和Ⅲb期1例.

  • 多发性骨髓瘤骨损的中医证治探讨

    作者:叶丽红;周红光;吴勉华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较为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因浆细胞恶性增生,浸润骨髓和髓外组织,产生大量单株免疫球蛋白(Ig)和轻链;临床表现为骨痛、骨质破坏和骨折、贫血、高钙血症、反复感染、高粘滞综合征及肾功能不全等.目前,临床除对症治疗外,主要是放化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及生物治疗等,生存期虽延长,但仍难达到彻底治愈之目的.

  • 重症/难治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 TCRBV和CDR3的变化规律

    作者:蒋颖;赵岩;李荣滨;张卓莉;唐福林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患者经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细胞受体BV亚家族(T cell receptor BV,TCRBV)的重建规律.方法 重症/难治性结缔组织病13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8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例.分别于动员前、动员后、移植后第2周、1月、3月、6月、12月及18月,共8个时间窗,取外周血,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基因扫描方法,观察TCRBV和互补决定区3(complementarity determinative region 3,CDR3)表达的动态演变.结果 动员前的TCR BV亚家族和CDR3谱型呈一定程度的偏移性/寡克隆性表达;移植后2周,其偏移性/寡克隆性呈现一过性增强;而后再向多克隆化演变.结论 移植后的TCRBV和CDR3的免疫重建具有自身反应性TCR的优势表达和CDR3的寡克隆性增殖受抑的特点,有向正常人表达类型发展的趋势.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的比较

    作者:张翼鷟;张伯龙;姚善谦;刘海川;楼方定;高春记;韩晓萍;吴晓雄;赵瑜;王全顺;靖域;张苗;靳海杰;史子江;达万明

    为了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期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用APB-SCT治疗41例,用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17例,用净化自体骨髓移植(PABMT)治疗30例.结果表明:APBSCT组造血重建显著快于其他两组;3组全部病例的3年无病存活率(DFS),复发率(RR)和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51.7%,41.7%和6.8%.对DFS和RR产生显著影响的是白血病类型(ALL或AML),确诊至CR1的时间和CR1至移植时间3个因素;APBSCT组的3年DFS,RR和TRM分别为48.4%,43.9%和4.9%,ABMT组的DFS,RR,TRM分别为47.1%,45.6%和11.8%,PABMT组的DFS,RR和TRM分别为66.5%,29.6%和6.7%,3组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APBSCT治疗CR1期急性白血病的疗效与ABMT和PABMT相当,但前者具有造血重建快、采集方便等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实时定量PCR监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

    作者:林法迎;侯健;谭龙益;丁思奇;王皓;王东星

    为了探讨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在监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中的作用,利用SYBR Green Ⅰ荧光染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以IgH为标志,对8例多发性骨髓瘤和1例Waldenstrm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PBSCT)前后的IgH(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IgH)基因重排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IgH基因重排拷贝数在APBSCT前后分别为3108±1043,594±66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患者骨髓浆细胞比值和外周血M蛋白量成正相关(r=0.86,P<0.05),并对1例复发患者进行连续检测,结果与临床相符.结论:实时定量PCR方法对IgH基因重排定量分析,可以作为判断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疗效的一种检测方法,并对患者的预后判断也有意义.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单倍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

    作者:吴秉毅;宋朝阳;郭坤元;严定安;杨玉莲;肖露露;吴光兴

    为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单倍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用中剂量阿糖胞苷(1.g/m2×5天)或环磷酰胺(60 mg/kg×2天)联合G-CSF方案动员干细胞,并经程序降温仪冷冻,-196℃保存.用Bu/Cy或TBI/Cy方案对患者预处理后,回输未净化的自体干细胞.当患者白细胞恢复至1.0×109/L时,输注经7.5 Gy照射的单倍体淋巴细胞(平均5.0×107/kg),观察患者造血恢复、疾病转归和长期生存率.结果表明,12例接受该方案治疗的患者中,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呈持续缓解状态,其中2例无病生存超过50个月;3例Ⅳ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中1例长期缓解,2例分别于治疗后4和6个月复发而死亡;1例淋巴瘤-白血病患者持续缓解18个月,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也呈持续缓解状态,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持续缓解36个月后复发,但经反应停治疗目前仍处完全缓解状态.平均随访25个月,10例无病生存,2年无病生存率83%.单倍体淋巴细胞输注后在部分患者中除血小板恢复延迟外,未见严重不良反应.STR-PCR示单倍体淋巴细胞输注后72小时供者淋巴细胞在受者体内消失.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单倍体淋巴细胞输注可减少急性白血病的复发,提高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但单倍体淋巴细胞输注可延迟血小板恢复.

  • 序贯放化疗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作者:王存邦;白海;葸瑞;潘耀柱;徐淑芬;张茜;陈燕;周进茂

    本研究探讨序贯放化疗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5例经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的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经交替应用CHOP方案、VDLP方案和MEOP方案各2疗程化疗后,均应用直线加速器进行原发部位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随后分为临床观察组(34例)和移植组(31例);移植组患者经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方法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应用TBI联合VEMAC方案实施预处理后,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随访观察时间为3-5年.结果表明:序贯放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轻度局部黏膜损伤,移植组全部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4-6d中性粒细胞均降至0,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4(11-17)d,白细胞≥4.0×108/L的中位时间为17(16-20)d,血小板≥50×108/L的中位时间为25(23-28)d,移植后16-21 d时骨髓呈恢复期骨髓象,无特殊并发症出现;放化疗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91.2%,移植组总有效率90.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观察组总有效率76.5%,移植组总有效率96.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时,观察组无病存活率占全组患者的61.3%,移植组无病存活率占全组患者的87.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时,观察组无病存活患者占该组随访5年患者的43.5%,移植组无病存活患者占该组随访5年患者的81.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放化疗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可取得满意疗效.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长期随访及疗效观察

    作者:胡凯;王继军;赵伟;田磊;万伟;克晓燕

    本研究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疾病的疗效.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自199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运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56例,霍奇金淋巴瘤16例.预处理方案为:55例患者采周以全身放疗(TBI)联合环磷酰胺为基础,部分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再联合应用足叶乙甙和/或表阿霉素;另外22例患者采用卡氮芥、足叶乙甙、阿糖胞苷、马法兰(BEAM)联合化疗方案.回输CD34+细胞均值为(6.6±4.9)×106/kg.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建造血,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ANC≥0.5×109/L)平均时间为12±4.4d,血小板恢复(Plt≥20×109/L)平均时间为14±4.9d,移植相关死亡率为4.2%.移植后随访6-2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3.5个月.1年、3年、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3±3.2)%;(81.4±4.9)%;(77.6±5.3)%;(68.9±6.8)%.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疗效较好,长期随访患者生存率较高,且安全性良好.移植前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未达CR患者.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临床分析

    作者:黄斯勇;刘利;郝淼旺;尹郸丹;伍艳兰;陈任安;李国辉;刘强;王锦程;何华;梁英民

    本研究比较CEP+ G-CSF与CVP+ G-CSF动员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7例NHL患者.分组采用CEP+ G-CSF与CVP+ G-CSF动员方案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并于预处理结束后回输外周血干细胞,分析动员效果、不良反应及自身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动员期间所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均降至1.0×109/L以下,血小板(PIt)数降至40×109/L以下.57例患者均采集成功,CEP+ G-CSF动员方案组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数和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CVP+G-CSF动员方案组(p =0.002和p=0.019).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CEP+ G-CSF和CVP+ G-CSF动员方案组WBC数恢复到≥1.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4和12.3天(p>0.05),Plt数恢复到≥5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8.6和19.3天(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NHL疗效显著,CEP或CVP联合G-CSF方案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均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CEP+ G-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效果更好.

  • 化疗后恰当时机使用G-CSF能显著提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含量

    作者:徐黎;常春康;干蔚瑾;苏基滢;张曦;吴凌云;宋陆茜;贺琪;周立宇;肖超;刘宏;李晓

    本研究旨在观察COAEP化疗后选择不同时机使用G-CSF对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产率的影响.选择39例恶性淋巴瘤(NHL和HD)或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相同的动员化疗方案(COAEP),包括CTX 400 mg/m2d1,VLB 2 mg/m2d1,Ara-C 60 mg/m2×d1-5,VP-16 60 mg/m2×d1-5,prednisone40 mg/m2×d1-5.历史对照组(12例)在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降至低点首次回升时使用G-CSF(filgrastim).试验组(27例)在外周血白细胞稳定回升(白细胞在首次回升后仍会出现波动2-3天)时使用G-CSF.G-CSF以5μg/kg每天1次皮下注射直至后1次PBSC采集前.2组患者开始使用G-CSF后每日进行血常规检查,当白细胞总数大于10.0×109/L,单个核细胞(MNC)大于1.0×109/L时使用COBE血细胞分离机,以自动干细胞分离程序采集PBSC.结果表明,2组病例都使用了烷化剂(累积剂量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获得26.4×106/kg CD34+细胞,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3.1×106/kg CD34+细胞(p=0.0031).结论:化疗后选择恰当的时机使用G-CSF能显著提高移植物中CD34+细胞含量.

  • 人参皂甙Rg3促进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华庆;张会来;姚智;郝希山

    大剂量放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系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及部分实体瘤的新疗法之一[1].然而,移植后仍有部分病人出现复发和转移.移植后免疫功能的状态及免疫治疗对清除体内残留肿瘤细胞和移植后的抗感染作用都至关重要[2].因此移植后的免疫重建及免疫治疗已成为当今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纠正选择性IgA缺乏症

    作者:何晓明;李菁;赵岩

    选择性IgA缺乏症(SIgAD)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常见的类型,约占60%以上,其患者分泌性IgA减少,血清中的IgA浓度低于0.05g/L,同时其他类型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通常是在正常范围.2001年6月我们对1例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选择性IgA缺乏症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并进行CD34+细胞分选治疗,现已随访24个月,患者除SLE的相关症状获得满意缓解、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外,意外的发现其血清IgA水平也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的水平(见表1).

  • 2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巨大压疮的护理

    作者:谷小燕;陈耀秀;廖建鄂;陈萍;谢华勤;刘俊;徐海英

    近年来,干细胞的研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制高点,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1].干细胞治疗的生物学原理是组织定向分化[2],干细胞已被移植应用到各种组织,包括再生骨、神经组织、营养障碍和受损骨骼肌[3].我院于2005年7月及2006年4月分别对2例巨大压疮患者成功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取得了很好效果,护理报告如下.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周荃芝;赵艳娟;刘志桂;赵春青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某些实体瘤的根治手段之一[1].目前发展极为迅速,有代替骨髓移植的趋势.我院自2000年7月~2003年8月对5例癌症患者进行了APBSCT治疗,追踪1~3年,除1例死于其他疾病外,其余患者术后情况良好,生活质量提高,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及后续免疫调节治疗恶性血液病、肺癌及护理

    作者:张军

    目的 探讨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T)手段配合后续的免疫调节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对4例恶性血液病和1例小细胞肺癌病人进行APBSCT,均一次完成,移植后全部应用了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α-干扰素维持治疗,肺癌患者联合了IL-2治疗.结果 移植病人全部植活,成功率100%,感染率为20%.结论 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肺癌安全可靠.

  • 1例心脏淀粉样变性梅奥Ⅳ期患者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作者:艾燕;徐文苑;周虹

    总结了1例心脏淀粉样变性梅奥Ⅳ期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经验.对患者进行严密的围术期护理,根据患者心脏梅奥分期,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改进苯丙胺酸氮芥及干细胞输注方式,加强粒细胞缺乏期感染、出血的护理及心律失常的监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成功,顺利出院,随访2.5个月,效果良好.

  • 自体干细胞结合高剂量动脉化疗晚期胃癌作用研究

    作者:朱金水;朱励;王龙;庄奇新;胡兵;达炜;陈维雄;陈国强;马积庆

    目的:本文采用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联合高剂量超选择胃左动脉化疗晚期胃癌患者,探讨其近期疗效及对机体免疫调节因子影响.方法:所有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数字化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超选择高剂量动脉EAP方案化疗后,均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结果: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结合高剂量EAP动脉化疗治疗组对晚期胃癌有效率为85.0%,治;疗前肿瘤体积为40.5±3.4cm3,1疗程后16.7+1.4 cm3;而全身静脉EAP化疗晚期胃癌有效率为35.0%,治疗前肿瘤体积为39.4+3.2 cm3,1疗程后30.2+2.6 cm3;动脉化疗后再输注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胃癌患者,其机体白介素-2,γ-干扰素,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则显著下降.结论: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联合高剂量EAP动脉化疗方案是治疗不能手术晚期胃癌新方法,同时还可提高机体中央免疫调节因子IL-2,γ-干扰素水平,降低免疫抑制因子sIL-2R功能.

  • 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二例患者的免疫重建

    作者:张志毅;李荣滨;蒋颖;冷晓梅;梅轶芳;赵彦萍;赵岩

    目的 通过观察大剂量化疗(HDC)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重症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和T细胞受体(TCR)克隆谱型的变化,探讨移植的免疫重建过程.方法 2例长期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不能缓解的重症pSS患者,给予HDC及APBSCT治疗.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观察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RT-PCR扩增患者外周血TCRV区24个β亚家族序列,阳性的亚家族行荧光标记的二次PCR,用分析TCRVβ亚家族CDR3长度的方法检测T细胞克隆性,以及移植前后T细胞克隆谱的变化.结果 2例重症pSS患者顺利完成APBSCT全过程,T细胞亚群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移植后TCRVβ有由寡克隆向多克隆转化的趋势.结论 本组2例重症pSS患者HDC并APBSCT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免疫功能在3个月时已有恢复的趋势,但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有待大样本及随诊证实.

  • VAD方案化疗后用马法兰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作者:黄强;孙酬经;杨天新;王文松;钱美华;汪涟明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SCT)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MM)初治时的一线治疗方案,还是在常规化疗后作为挽救治疗方案,目前仍有争议.而采用法国骨髓瘤协作组(IFM)计划中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方案化疗后用静脉马法兰大剂量化疗和APSCT治疗MM,提高了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

191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