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剂量双酚A及其与苯并芘联合染毒对人乳腺上皮细胞MDM2基因的影响

    作者:杨淋清;罗凌凤;黄海燕;吴德生;崔栋;周丽;林晓阳;刘建军;张文昌

    目的 观察BPA与B[a]P联合作用对3种乳腺上皮细胞MDM2及T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荧光法检测环境相关剂量BPA对3种乳腺上皮细胞S期细胞比例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分别检测环境相关剂量水平(10-9、10-7 mol/L) BPA及其与10-6 mol/L B[a]P联合作用对3种乳腺上皮细胞中MDM2和TP53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环境相关剂量的BPA可以引起MCF-7细胞S期细胞比例增高;环境相关剂量的BPA单独作用对3种类型乳腺上皮细胞MDM2和TP53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B[a]P单独作用可以引起MCF-10A细胞中MDM2基因表达水平的轻微增加及MCF-7细胞中MDM2基因表达的显著增加;在MCF-7细胞中BPA与B[a]P联合作用可明显增加B[a]P所引起的MDM2基因表达上调,而在HMEC和MCF-10A细胞未发现该现象,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的改变基本一致,同时p53/mdm2比值降低.结论 环境相关剂量的BPA与B[a]P联合作用可以在雌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的MCF-7细胞中引起MDM2基因及其蛋白产物表达水平的显著上调,提示环境暴露剂量的BPA可能通过雌激素受体依赖的作用途径增加化学致癌物致乳腺癌发生风险.

  • 膀胱癌相关易感基因的生物信息分析

    作者:任春贞;骆亚莉;刘永琦;庄梦婕;龚红霞;李玲;王凤梅;卢志伟

    目的:归纳分析膀胱癌易感基因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三大数据库2006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发表的文献,摘录膀胱癌易感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检索有效文献405篇,摘录膀胱癌相关易感基因188个,不同分级的基因本体论(GO)分类201种,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通路7种.GO分类这些基因主要与细胞损伤修复、免疫反应、细胞周期调节、炎性反应、DNA损伤修复、凋亡和抗原递呈等有关.KEGG通路主要是参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等.在线STRING软件构建其中166个可翻译成蛋白的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提示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大部分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运用Cytoscape软件将STRING软件所构建的蛋白网络图可视化及量化,筛选出TP53、MTHFR、IL6、CDKN2A、GSTP1共5个基因.结论:通过对膀胱癌易感基因的生物分析研究,TP53、MTHFR、IL6、CDKN2A、GSTP1共5个基因可能为膀胱癌易感关键基因.

  • 结直肠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观察及分子生物学特点

    作者:陈岚;肖飞;孙铭钧;刘东戈;何淑蓉

    目的 探讨结直肠透明细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与大肠腺瘤及传统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1例乙状结肠息肉切除标本中透明细胞病变和传统腺瘤成分的组织学、免疫组化、电镜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乙状结肠透明细胞病变与周围腺瘤病变截然分界,并浸润至黏膜下层,符合原发性结直肠透明细胞癌.其分子生物学特点与腺瘤成分不同,而与传统结直肠癌(CRC)一致,具有APC、TP53基因突变,并保持传统CRC免疫组化CK7阴性、CK20和CDX2阳性的特征,空亮的胞质不含黏液,可能为退变的脂滴.结论 结直肠原发性透明细胞癌罕见,它可能是传统CRC的一种形态学变异.鉴别诊断要除外肾脏及女性盆腔生殖系统透明细胞癌,及具有透明细胞形态改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 TP53的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情况的评估价值分析

    作者:刘传才;陈文习;李建琦

    目的 探讨TP53的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生存情况的评估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187例诊断为DLBCL并接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或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或CHOP联合利妥昔单抗(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根据TP53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TP53阳性组(n=71)和TP53阴性组(n=116)进行统计.通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DLBCL患者总体生存情况及TP53阳性组和TP53阴性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并比较TP53阳性组和TP53阴性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本组187例患者3年、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0.6%、65.9%.至随访结束共有58例(31.0%)患者因PD死亡,TP53阳性组因PD死亡患者的比例(49.3%)明显高于TP53阴性组(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85,P=0.000).TP53阳性组患者3年、5年生存率均低于TP53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YC阳性在TP53阳性组所占比例(77.5%)明显高于TP53阴性组(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P53的表达对DLBCL预后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作者:李虹;韩为农;张玲;冯湘玲;姚开泰

    Objective: To compar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tissue with that of control tissue by cDNA Array and to discuss possible reasons of TP53 accumulation in NPC tissue. Methods: (1) hybridization of Atlas Human Cancer cDNA Expression Array 7742-1; (2) analysis of Atlas Arrays using Atlasimage 1.01a; (3) verification of results of array by RT-PCR; (4) verification of protein expression alterations by immuno- histochemistry. Results: (1) Of 588 tumor-related genes, 134 genes were upregulated, 88 downregulated; (2) Of 32 TP53-regulated genes, 13 genes were shown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11 upregulated, 2 downregulated; (3) ATM and JNK2 were upregulated; (4) mRNA expression of 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 (M74524) and 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E2 (L22005) has no evident changes; Conclusion: (1) TP53 dysfunction exists in NPC tissues; (2) ATM and JNK might be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TP53 accumulation.

  • 原代小鼠卵巢上皮细胞TP53基因敲除及其生物学特征变化

    作者:张涛;范君文;李丹;李文龙;孙兆增;贺喜兵;曾林;邱业峰

    目的 利用CRISPR/Cas9慢病毒载体系统建立小鼠原代卵巢上皮细胞TP53基因稳定敲除细胞系,分析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克隆形成以及细胞转移侵袭能力的变化.方法 构建LentiCRISPRv2-sgRNA TP53基因敲除质粒,用293F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转导小鼠原代卵巢上皮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敲除细胞系,进行PCR、蛋白免疫印迹以及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变化、克隆形成、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分别用MTT、流式细胞分析、单层培养以及Transwell小室进行测定.结果 TP53基因敲除小鼠原代卵巢上皮细胞中P53表达缺失;TP53敲除引起细胞迅速增殖,DNA合成加速,克隆形成以及迁移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获得了原代小鼠卵巢上皮细胞TP53基因稳定敲除细胞系,细胞生物学特征明显改变.

  • Xenobiotic effects in cancer related pathways-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and proof of concept in animal models

    作者:Ursula E. Schumacher

  • TP53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作者:贾杭若;何向蕾;朱忠政;金夏祥;王爱忠;黄海燕;褚炯;俞国冰;朱冠山

    目的 探讨TP53基因C-8343G、C-1863T及第72密码子(CGC/CCC,其编码氨基酸分别为精氨酸R和脯氨酸P,R72P)单核苷酸多态(SNP)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CR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TaqMan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345例CRC患者与670名对照SNP的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 C-8343G和C-1863T基因型分布在CRC、对照两组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72P在两组人群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RR纯合子相比,RP杂合子和PP纯合子的CRC风险分别增加至1.60倍(95%CI=1.17~2.18,P<0.01)和2.37倍(95% CI=1.61~3.47,P<0.01).饮酒可进一步增加R72P多态的CRC风险效应:以RR饮酒者为参照,RP和PP饮酒者的CRC风险分别为3.01倍(95% CI=1.48~6.12)和4.71倍(95% CI=1.90~11.68).结论 TP53基因C-8343G和C-1863T多态与CRC风险无关;R72P多态增加中国人群,特别是饮酒人群的CRC发病风险.

  • 上皮性卵巢癌起源二元论及分子生物学基础

    作者:曹文枫(综述);刘明(综述);孙保存(审校)

    上皮性卵巢癌是卵巢恶性肿瘤中常见的类型,也是恶性程度高的妇科肿瘤,基于近年来一系列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可将上皮性卵巢癌分为Ⅰ型和Ⅱ型。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属Ⅰ型来自交界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微乳头形态伴KRAS和BRAF基因的突变,肿瘤呈渐进性发展,惰性病程,诊断时多数处于临床早期,预后较好。高级别浆液性腺癌属Ⅱ型,细胞异型性显著,多伴TP53突变,卵巢自身见不到前驱病变,呈高度侵袭性病程,多数来自输卵管伞端上皮的浆液性病变,确诊时常已处于临床晚期,发病快,生长迅速,侵袭性强,预后差。I型及II型卵巢癌表现出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在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提示了二者可能具有不同的起源及遗传学改变。本文将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对近期研究理论并从“二元”角度来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的起源进行综述。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顺铂对A549细胞增殖及PDCD5和TP53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红;李海燕;李伟国;康燕;陈红杰;黄永杰;王静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顺铂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索ATRA应用的适浓度,研究各组肺癌A549细胞PDCD5、TP53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ATRA(10-5 mol/L、10-6 mol/L、10-7 mol/L)与顺铂(10-2 μmol/L)联合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利用RT-PCR检测ATRA、顺铂作用于肺癌细胞A549细胞后,凋亡相关基因PDCD5、TP53 mRNA的表达.结果 ①MTT研究可观察到,在24 h、48 h、72 h各时间点,ATRA组、顺铂组及两药联合组A549细胞增殖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在同一时间点,ATRA不同的浓度间,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②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药物干预组PDCD5、TP53mRNA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ATRA对肺癌A549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有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ATRA及其与顺铂联用,可以诱导PDCD5及TP53的mRNA的表达.PDCD5与TP53的表达呈正相关.

  • 抑癌基因TP53及新家族成员TP63和TP73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陈中;张嘉玲;杨歆萍;吕海;CARTER Van Waes

    抑癌基因TP53在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维持基因组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P63和TP73是TP53家族中包含的另外两个成员,均具有多种亚型,这些亚型通过自身家族或与其它转录因子家族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对广泛的基因群发挥调控作用.本文将综述TP53及其家族成员TP63、TP73的功能学研究上的新进展,并将重点介绍我们NIH/NIDCD头颈外科实验室的近期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新发现.我们近期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在肿瘤炎症的微环境中,存在着一种新的可逆转的动态机制为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诱导NF-kB c-REL/ANp 63α相互作用,协同促进细胞增殖、生存、炎症和迁移相关基因群的调控.并在有突变的TP53肿瘤中,这些相互作用同时使肿瘤抑制基因TAp73的功能失活,促进肿瘤对TNF-α的抗药性和细胞生存.我们的研究阐述了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新机制,其中NF-kB和TP53两大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相互作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一新发现或许可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策略.

    关键词: 抑癌基因 TP53 TP63 TP73
  •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代测序结果29例分析

    作者:梁佩淇;刘卓刚;胡荣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是一种异质性明显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基因突变是其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二代外显子测序技术作为一种高通量的检查手段,能够较快检出患者的突变基因,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分析有重要意义[2].现对进行了二代测序的29例ALL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基因突变与其他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分析基因突变对诱导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影响.

  • 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类更新解读

    作者:何广胜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细胞形态学重现性特征细化,并综合染色体、分子生物学变化及临床预后,对MDS分类进行了修订.取消以血细胞减少系列的名称,代以MDS伴相应病态造血、原始细胞和细胞遗传学异常.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以全髓有核细胞计,取消既往的“非红系”计算,使得过去符合急性红白细胞白血病再分类为MDS-EB.del(5q)预后良好,除外单体7和del(7q),再伴有1个额外核型异常亦不影响预后.在原始细胞增多和出现MDS典型染色体时,不需要形态学病态造血指标达标即可诊断MDS.SF3B1突变与MDS-环状铁幼粒红细胞(RS)关系紧密,使RS阈值降至5%.TP53突变或缺失则预后不良.NPM1和MLL阳性提示进展为AML.

  • 结肠腺癌患者术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147、突变型P53和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宁;缪巍;马晓明;王晓龙

    目的 检测结肠腺癌术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突变型 P53 基因(TP53)和原癌基因 C-MYC 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6例结肠腺癌作为观察组,70例管状腺瘤作为对照组,70例距肿物边缘>5 cm癌旁的结肠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 免疫组化检测 CD147、TP53和C-MYC的表达. 结果 3组CD147、TP53和C-MYC表达阳性率差别显著. 观察组CD147、TP53和C-MYC表达阳性率与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和Ki67表达密切相关,CD147和TP53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脉管内瘤栓相关,CD147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CD147和TP53表达呈正相关性. 结论 CD147、TP53和C-MYC在结肠腺癌术后组织中高表达,不仅促进肿瘤的发生,同时可以促进肿瘤进展. 结肠腺癌中CD147和TP53表达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 新疆食管癌中Myc、TP53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琼;李卉;沙亚哈提·别尔克哈之;谌宏鸣;李惠武

    目的:检测Myc和TP53在食管癌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Myc和TP53在新疆食管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特点.方法:经Trizol一步法提取88例新疆地区食管癌组织及其远端无癌组织标本总RNA,mRNA逆转录为cDNA,经聚合酶链式反应生成产物,运用光密度值即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88例新疆地区食管癌组织、远端无癌组织中Myc和TP53的mRNA表达情况及二者阳性表达率,并分析Myc和TP5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Myc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食管癌组织中高于远端无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TP53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远端无癌组织中高于癌组织(P<0.05);②Myc的阳性表达率在88例食管癌组织中高于远端无癌组织(P<0.05);TP53的阳性表达率在远端无癌组织中高于癌组织(P<0.05);③Myc的表达与分化程度(P<0.01)、TNM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5)、侵犯深度(P<0.05)和族别(P<0.05)有关,与性别无关;TP53的表达与侵犯程度(P<0.01)有关,与性别、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族别均无关;④88例食管癌组织中,Myc和TP53的表达呈现负相关(r=-0.501,P<0.0 1).结论:Myc在新疆地区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TP53则表达减弱.说明Myc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而TP53则可能保护正常组织不发生癌变.

  • 早期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TP53、磷脂酰肌醇-3激酶基因突变分析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林健;贾淞淋;方敏;吴雅妮;刘超乾;苏东玮;于跃;李恒宇;盛湲

    目的: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计数及其 TP5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基因突变结果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乳腺癌和良性乳腺肿瘤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液、尿液标本,采用CellSearch法检测患者外周血CTC数目;采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检测患者血、CTC和尿标本中 TP53(p.R248Q、p.R273H、p.R175H)和 PI3K(p.E545K、p.H1047R)基因位点突变情况;分析基因突变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腋窝淋巴结转移和Ki-67指数等)间的相关性.结果:终纳入29例患者,患者血、CTC和尿标本中共获得435个基因检测结果,其中发生基因突变的82个(18.9%).5种基因位点的突变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突变率高的基因是T P53(p.R175H),有29个突变(6.7%);突变率低的是PI3K(p.E545K),仅发生1个(0.2%)突变.CTC、血和尿标本间5种基因位点的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1,P=0.002),3类样本中突变率高的基因都是 TP53(p.R175H).乳腺癌分子分型和Ki-67指数与CTC标本中TP53(p.R248Q)基因突变相关(P=0.003,P=0.028),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与CTC标本中TP53(p.R175H)基因突变有关(P=0.058).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分子分型和 Ki-67指数与CTC中TP53(p.R248Q)基因突变相关,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与CTC中T P53(p.R175H)基因突变相关,提示CTC标本中T P53基因突变是早期乳腺癌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的潜在指标.

  • 卵巢癌患者血清DNA BRCA1/TP53基因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作者:高海峰;傅士龙;屠红;张国玲;许凯黎

    目的通过对卵巢癌患者血清DNA及其相应肿瘤组织DNA的BRCA1/TP53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研究,探讨上述基因变异与卵巢癌发生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并结合二核苷酸(CA)n重复序列多态性的方法,分别对76例卵巢癌(其中17例伴有匹配新鲜手术标本)及1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清DNA中4个微卫星标志BRCA1(D17S579、D17S855)和TP53(TP53、D17S786)进行LOH检测.结果 17对卵巢癌血清DNA与相应肿瘤组织DNA中BRCA1/TP53 LOH发生频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76例血清DNA标本中59例(77.6%)至少存在一个位点LOH,以及43例(56.6%)可出现两个以上位点LOH,而10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清DNA均未发现LOH.卵巢癌患者血清DNA中上述基因杂合性丢失频率以及所累及的微卫星位点的数目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卵巢癌患者血清DNA与肿瘤组织DNA中BRCA1及TP53基因LOH密切相关,从而证实了卵巢癌患者血清DNA主要来源于原发肿瘤组织.鉴于血清BRCA1/TP53 LOH与卵巢癌恶性程度相关,故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DNA BRCA1/TP53等位基因LOH有望作为一种反映癌症患者分期及预后的分子标记.

  • 血清肿瘤自身抗体检测对乳腺癌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陈健;施民新;李兴慧

    目的:探讨血清中肿瘤抗原Tn、TP53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自身抗体水平与乳腺癌发病和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30例乳腺癌患者和19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肿瘤糖基抗原Tn、TP53和HER2自身抗体的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和Mann-Whitney检验研究3个肿瘤自身抗体指标与乳腺癌发病风险以及癌症分期的相关性.结果:ELISA检测发现乳腺癌患者血清中抗Tn自身抗体高于正常人群2倍以上,抗TP53和HER2自身抗体显著升高,而正常人群血清样本中几乎检测不到,且3种自身抗体与癌症分期呈负相关.结论:抗糖基抗原Tn、TP53和HER2自身抗体有望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评判检测指标.

  • 胶质瘤IDH1和TP53突变与LOH1p/19q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君祥;姜华;褚荣涛;曹芳;赵富文;周幽心;冯鸣

    目的 探讨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 (IDH1)突变、TP53突变和1p/19q联合性缺失(LOH 1p/19q)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病理组织学证实的Ⅱ-Ⅲ级胶质瘤136例,采用基因片段测序检测IDH1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P53突变,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LOH 1p/19q的表达.结果 136例中,IDH1突变107例,TP53突变59例,LOH 1p/19q 36例.其中,同时存在IDH1突变和TP53突变共有55例(弥漫性细胞瘤24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6例,少突星形细胞瘤3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2例).同时存在IDH1突变和LOH 1p/19q共有26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3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9例,少突星形细胞瘤2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2例).无一例同时存在TP53突变和LOH1p/19q.结论 联合检测IDH1突变、TP53突变和LOH1p/19q能有利于明确肿瘤分子病理分型和预后判断,可能成为未来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Tp53单核苷酸多态与晚期NSCLC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关系

    作者:孙宁;陈宝安;孙新臣;成红艳;冯继锋;程璐;陆祖宏

    目的 探讨Tp5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用新型三维DNA微阵列检测芯片进行基因分型,测序法验证该芯片结果,比较不同基闪型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携带杂合基因型和突变纯合型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趋势不同;但多种因素校正、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p53 Pro72Arg位点基因状态可能对NSCLC患者化疗敏感性有影响.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