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向高科技产业挺进的中国医疗器械工业中国医疗器械工业60年回顾

    作者:卜绮成

    20世纪的后50年,世界医疗技术得到很大发展,诞生了一大批新的诊断治疗技术,像四大医学成像技术(X-CT、MRI、B型超声,核医学成像),激光血运重建术、内窥镜外科技术、动态监护技术、调强适形辐照技术、体外震波碎石术、介入治疗技术、临床体外诊断技术、以及人工器官或功能替代物植入技术等等,这使人类对自身生命奥秘的探索和延长生命的设想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 鼻咽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患者生命质量的比较

    作者:孙彦秋;刘惠珠;吴伟艺;赵艳海;黄军荣;张纯;陈昱明

    目的:通过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探讨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并分析鼻咽癌患者总体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室行三维适形放疗或者调强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QLQ-H&N65的中文版本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观察急性放射治疗反应),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亚急性放射治疗反应),治疗结束后1年(观察慢性反应)的生命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改善了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口干、吃饭、牙齿问题、唾液黏稠、张口受限、体重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家庭经济情况可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治疗方式与总体生命质量呈正相关,调强放疗组优势比为2.68,未接受化疗患者与接受化疗患者的优势比为2.39,经济收入所占优势比为1.65,年龄所占优势比为1.76。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改善了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口干、吃饭、牙齿问题、唾液黏稠、张口受限、体重下降;放疗方式、化疗、经济收入、年龄是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 调强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化疗并卡培他滨维持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罗海涛

    目的评价调强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同期化疗并卡培他滨维持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6例Ⅲ/Ⅳ期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成调强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化疗并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治疗组)和调强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化疗(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在放疗第1天同时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直至放疗结束后行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照组在放疗的同时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化疗。两组放疗方法相同,采用X线和CT检查比较两组疗效,并且比较两组间毒副反应的差别。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56.5%和47.8%,有效率(CR+PR)分别为91.30%和8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生存时间( OS)分别为22.9个月和18.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FS)分别为11.7个月和9.5个月,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01)。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6%、47.8%和21.7%,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9%、30.4%和13.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01)。毒性反应方面,对照组Ⅱ~Ⅲ度的放射性食管炎、胃肠道反应较治疗组严重( 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同期化疗并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较单纯调强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化疗疗效好,可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

  • 容积弧形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剂量学对比研究

    作者:蒋军;涂彧;张利文;藤建建;谢秋英;廖珊

    目的:探讨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olumetric-modulated Arc Radiotherapy,VMAT)与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计划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靶区及其周围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4例Ⅲ期NSCLC患者,进行CT 扫描、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处方剂量60 Gy。分别进行VMAT和3D-CRT计划设计,计算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大受照剂量(PTV Dmax)、小受照剂量(PTV Dmin)、平均受照剂量(PTV Dmean)和危及器官照射体积等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MAT在靶区适形度(CI)方面明显优于3D-CRT,P<0.05;在危及器官(肺)接受低剂量照射体积(V5)方面,3D-CRT明显优于VMAT,P<0.05;PTV Dmax、PTV Dmin、PTV Dmean、HI和危及器官受照体积(肺V20及心脏V40、V45、V60),肺脏、心脏平均剂量(Dmean),脊髓大剂量(Dmax)等方面,在两种计划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部晚期 NSCLC 放疗, VMAT技术相比3D-CRT技术具有明显的靶区适形度优势,同时有降低危及器官剂量的潜力,但正常组织接受低剂量照射的体积增加。

  • 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切线野、四野调强与五野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

    作者:王翠兰;江其生;罗庆斌;梁惠

    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时,常规切线野、四野调强与五野调强技术对保护正常组织和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为每位患者设计常规切线野、四野调强与五野调强三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 F。所有计划达到50 Gy剂量覆盖95%靶区体积要求。分别比较上述三种放疗技术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剂量均匀度以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结果 PTV靶区内平均剂量及高于处方剂量105%(52.5 Gy)、110%(55 Gy)的受照体积比较,常规切线野与两种调强技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调强技术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肺V20、V40及平均剂量中,常规切线照射组均高于四野、五野调强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调强技术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肺接受10 Gy的受照体积,五野调强组V10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常规切线野与四野调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脏V30、V40、平均剂量方面,四野及五野调强可明显减少心脏照射剂量及体积,与常规切线野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调强技术在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度方面要明显强于常规切线野技术,且可减少肺及心脏的受照剂量及体积;五野调强与四野调强相比,在各方面没有显著优势,且增加了患侧肺受低剂量(10 Gy)照射的体积。因而,四野调强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更具优势。

  • 调强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戴丹菁;喻世华;魏敏;李洪涛;杨继元;柯庆华

    目的 观察调强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64例中晚期(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在常规盆腔大野前后对穿照射30 Gy后中间挡铅改四野照射,剂量20~25 Gy,并同时每周1~2次用铱192进行后装治疗,DT=(30~42)Gy/(6~7)次,后装治疗当天不做外照射,总疗程7~8周.治疗组:32例,调强放疗给予GTV1(宫颈原发及宫旁直接侵犯肿瘤)60~66 Gy·(30 f)-1·(5周)-1.后装治疗在调强治疗结束后进行,给予A点剂量18~24 Gy·[(3~4)f]-1·[(2~3)周]-1.两组放疗开始同时接受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化疗21 d一个周期.共2个周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Ⅰ~Ⅲ度的白细胞下降明显减少,腹泻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100%,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为9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减轻,但未能提高近期生存率.

  • 复发性宫颈癌组织间插植并腔内近距离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李莎;田种泽;岳养军;魏世华;薛龙;朱向辉;赵瑞

    目的 探讨组织间插植并腔内近距离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5 例手术+放疗与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宫颈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A组37例采用组织间插植+腔内近距离调强适形放射治疗,B组28 例采用三维适形+传统腔内放射治疗,比较A、B两组的疗效差异与毒副反应.结果 A 组37 例复发性宫颈癌完全缓解+部分缓解33 例、稳定+进展4例;B 组28 例复发性宫颈癌完全缓解+部分缓解18 例、稳定+进展10 例,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 =5.849,P =0.016).1、2、3 年局控率,A组分别为86.2%、73.7%、43.7%,B组分别为77.7%、59.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75,P =0.032);1、2、3 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88.5%、75.4%、47.6%,B 组分别为78.2%、60.0%、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140,P =0.042).毒副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A、B两组分别为10.8%、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33,P=0.033);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A、B两组分别为13.5%、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705,P =0.017);放射性盆腔纤维化发生率A、B 两组分别为13.5%、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08,P =0.929).结论 复发性宫颈癌组织间插植+腔内近距离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体外三维适形放疗+传统腔内放射治疗相比有明显优势,具有疗效好、疗程短、毒副反应轻的特点.

  • 脊柱转移瘤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伟刚;刘耀升;刘蜀彬

    引言
      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据估算到2020年,我国每年的发病人数将达到1500万。骨骼是转移瘤的第三大好发部位,仅次于肺和肝脏。易发生骨转移的原发肿瘤有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这些肿瘤不但有明显的骨转移倾向,而且发病率高[1]。骨转移中以脊柱转移为常见。脊柱转移瘤70%发生在胸段,20%发生在腰段,10%发生在颈段。椎体是脊椎转移瘤常受累的部位(60%~70%),其次是椎板和椎弓根。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助不同方式放疗的对比研究

    作者:倪镌;殷卓敏;袁淑慧;刘南芳;李莉;徐小仙;楼寒梅

    目的 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给予盆腔外调强放疗(IMRT)或三维适形放疗(3D-CRT),探讨这两种放疗方式的放疗剂量、患者生命质量及其治疗结局的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83例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IMRT组(85例)和3D-CRT组(98例),两组患者的放疗总剂量均为45 Gy,分割为1.8 Gy/d,5次/周,共25次完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放疗剂量、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生命质量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其中,放疗剂量学指标包括计划靶区(PTV)剂量分布以及危及器官肠袋、直肠、膀胱的照射体积百分比;急性放射性损伤的评价采用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RTOG)与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共同制定的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分级标准;生命质量评分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量表(FACT-Cx量表)和前列腺癌临床生命质量量表(EPIC-CP量表).结果 (1)一般情况:183例患者中,Ⅰ~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170例(包括IMRT组81例和3D-CRT组89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3例(包括IMRT组4例和3D-CRT组9例),两组间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所占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3D-CRT组患者行同步化疗的比例分别为64%(54/85)、66%(65/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3D-CRT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放疗剂量:与3D-CRT组相比,IMRT组PTV平均照射剂量降低[分别为(46.4±0.5)、(46.1±0.4)Gy],45%处方剂量包绕的照射体积百分比(V45)增高[分别为(93.3±2.0)%、(95.2±1.0)%];肠袋的V40降低[分别为(36.5±15.9)%、(24.4±6.8)%];直肠的V40[分别为(85.4±8.4)%、(73.9±12.3)%]、V45[分别为(71.5±13.7)%、(32.8±13.4)%]均降低;膀胱的V40降低[分别为(84.4±13.0)%、(55.5±13.0)%];骨髓的V20[分别为(79.5±6.6)%、(67.9±5.4)%]、V10[分别为(86.3±6.6)%、(82.1±6.0)%]均降低.两组间上述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MRT组与3D-CRT组的肠袋V45、膀胱V45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放射性损伤:IMRT组、3D-CRT组患者Ⅱ~Ⅲ级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3%(11/85)、24%(24/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5,P=0.048);Ⅲ级急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16/85)、26%(25/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1,P=0.279);IMRT组、3D-CRT组患者中,未行同步化疗者Ⅲ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6%(2/31)、9%(3/33),行同步化疗者Ⅲ~Ⅳ度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26%(14/54)、31%(20/65),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生命质量评分:放疗前,IMRT组、3D-CRT组的FACT-Cx量表评分分别为(82±16)、(85±16)分,EPIC-CP量表评分分别为(16±7)、(15±6)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IMRT组、3D-CRT组的FACT-Cx量表评分分别为(76±14)、(71±18)分,EPIC-CP量表评分分别为(18±7)、(22±7)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后IMRT组、3D-CRT组患者的EPCI-CP量表评分升高幅度分别为(3±4)、(6±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0,P=0.000).(5)临床疗效:随访至2016年10月,IMRT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4%(3/85),3D-CRT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2%(2/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538).结论 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IMRT相对于3D-CRT可以达到更好的靶区剂量分布,明显降低危及器官的照射体积百分比,并减少急性放射性损伤,获得更好的生命质量.

  • 子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不同体外照射技术联合三维近距离放疗的剂量学研究及临床观察

    作者:杜欣欣;杨昊;张慧娟;李立安;范文生;孟元光

    目的 比较子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三维近距离放疗(3D-BT)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治疗中的剂量、疗效与急性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及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收治的行三维体外照射(包括IMRT或3D-CRT)联合3D-BT同步放化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中晚期(Ⅱb~Ⅲb期)子宫颈癌患者共89例,其中IMRT联合3D-BT者46例(IMRT组)、3D-CRT联合3D-BT者43例(3D-CRT组),两组患者的同步化疗方案均为顺铂周疗.通过形变配准剂量累计方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IMRT或3D-CRT体外照射和3D-BT腔内照射的剂量体积,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和预后.结果(1)放疗剂量:IMRT组、3D-CRT组患者的计划靶区(PTV)覆盖率分别为(95.4±4.7)%和(95.1±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9,P=0.773).与3D-CRT组患者比较,IMRT组体外照射的直肠、结肠、膀胱、小肠的30%处方剂量包绕的体积百分比(V30)、V50以及骨髓的V20均明显减少(P<0.05).直肠、结肠、膀胱和小肠接受的大剂量(Dmax)和2 cm3体积接受的高剂量(D2CC),体外照射联合腔内照射的剂量IMRT组明显低于3D-CRT组(P<0.05).(2)近期疗效:IMRT组与3D-CRT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3% (43/46)、91%(39/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7,P=0.626).(3)急性不良反应:IMRT组与3D-CRT组比较,消化系统[分别为63%(29/46)、84%(36/43)]、泌尿系统[分别为17%(8/46)、37% (16/43)]、血液系统[分别为57%(26/46)、79%(34/43)]的1~2级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患者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的3级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4级急性不良反应.(4)预后:IMRT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6%、89.1%,3D-CRT组分别为93.1%、86.1%;IMRT组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1%、89.1%, 3D-CRT组分别为88.4%、86.1%.两组患者1、2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通过形变配准剂量累计方法评价IMRT联合3D-BT,相比3D-CRT联合3D-BT更具有剂量学方面的优势.此外,IMRT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并可有效降低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两种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Ⅰb2~Ⅳa期子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小凡;李永恒;高雨农;李彩莉;岳海振;徐刚;李东明;苏星

    目的 比较分析Ⅰ b2~Ⅳa期宫颈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两种含铂化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宫颈鳞癌患者共14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同步放化疗中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铂类单药每周方案化疗(单药化疗组)59例,氟尿嘧啶+铂类联合3周方案化疗(联合方案组)87例.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评效,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和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单药化疗组和联合方案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7%(57/59)、93%(81/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单药化疗组、联合方案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2%和69.5%,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3.3%和24.4%,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1.8%和9.8%,5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9.4%和38.7%,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性反应发生情况:联合方案组的消化道毒性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化疗组[分别为78%(68/87)、51% (30/59),P<0.01],且其贫血较单药化疗组更常见[贫血发生率分别为53% (46/87)、25% (15/59),P=0.019];但急性和晚期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及其他常见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同步放化疗方案的疗效相当,铂类单药每周方案的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含铂的3周联合方案.

  • 体外延伸野调强加腔内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作者:柯桂好;黄啸;黄晓炜;刘素萍;吴小华

    目的 探讨体外延伸野调强加腔内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46例Ⅰ b1期~Ⅳa期(包括Ⅰ b1期1例、Ⅱb期8例、Ⅲa期2例、Ⅲb期33例、Ⅳa期2例)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子宫颈癌患者均予体外延伸野调强加腔内放疗联合化疗,具体方法为:采用体外延伸野调强放疗,延伸野剂量为50.4 Gy,1.8 Gy/次,共28次,对转移淋巴结、宫旁加量者加量6.0 ~8.0 Gy,外照射5周后补充腔内放疗,A点剂量为20.0~30.0 Gy,5.0 Gy/次,共4~6次;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分别给予1、2、3个疗程紫杉醇+卡铂方案的化疗.随访时间为15 ~ 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观察患者的治疗完成情况、生存情况和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完成情况:完成放疗总时间为47 ~71 d,中位完成放疗时间为53 d;26例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加量放疗,37例患者接受盆腔肿大淋巴结或宫旁加量放疗.化疗的总疗程数为189个,每例患者平均4.1个(2~6个).(2)生存情况: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61.2%,3年无瘤生存率为46.2%.21例(46%,21/46)患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16个月(9~ 35个月).(3)近、远期并发症:急性放、化疗反应:38例(83%,38/46)患者出现Ⅰ~Ⅲ级胃肠道反应,其中Ⅲ级胃肠道反应2例(4%,2/46);46例(100%,46/46)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骨髓抑制18例(39%,18/46);27例(59%,27/46)患者出现Ⅰ级泌尿道反应.晚期放疗反应:21例(46%,21/46)患者出现Ⅰ~Ⅳ级放射性肠炎,其中Ⅲ~Ⅳ级放射性肠炎3例(7%,3/46);4例(9%,4/46)患者出现Ⅱ级放射性膀胱炎.结论 体外延伸野调强加腔内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能获得满意的3年总生存率,且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 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放疗方式的探讨

    作者:安菊生;黄曼妮;吴令英;徐英杰;李晓光;俞高志;杜霄勐;戴建荣

    目的 探讨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的放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00年1月-2012年4月间收入院行放疗的13例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6年前的8例患者采用体外常规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常规放疗组),2006年后的5例患者行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调强放疗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截止至2013年4月,随访时间为12~ 139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与生存情况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复发与生存情况:13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1个月(12 ~139个月).其中,常规放疗组(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 ~ 13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7个月,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50个月,有3例患者于治疗后8 ~19个月复发,复发患者均因肿瘤多处转移死亡;调强放疗组(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 ~8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均为21个月,5例患者均无瘤生存且无复发.(2)近、远期并发症:常规放疗组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7例(7/8),包括Ⅰ~Ⅱ级直肠反应5例、Ⅰ级膀胱反应2例;远期并发症5例(5/8),包括Ⅰ~Ⅲ级直肠反应3例、Ⅱ级膀胱反应2例.调强放疗组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1例(1/5),为Ⅰ级直肠反应;远期并发症1例(1/5),为Ⅰ级直肠反应.结论 对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的放疗,合理采用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模式,可能成为降低复发,减少近、远期放疗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但长期生存结果需进一步随诊后得出.

  • 41例局部晚期不可手术胰腺癌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卢宁宁;金晶;李晔雄;余子豪;刘新帆;王维虎;王淑莲;宋永文;刘跃平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胰腺癌以放疗为主的治疗结果.方法 搜集2007年12月前近8年初治局部晚期胰腺癌临床资料,共1例,均为2002AJCC分期Ⅲ期.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单纯放疗11例,同步放化疗30例.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个月和23%.疗前KPS评分≥8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放疗后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者提示可获得更好生存期,其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1个月:5.8个月(χ2=7.50,P=0.006)、10.8个月:6.5个月(χ2=5.67,P=0.017)和19.5个月:9.1个月(χ2=7.28,P=0.007).同步化疗的加入较单纯放疗有提高生存的趋势(χ2=3.25,P=0.072).放疗末总临床获益者18例,主要为腹痛缓解17例(41%).无4级血液学毒性及3级非血液学毒性发生.结论 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副反应低,可提高临床获益.疗前KPS较高、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疗后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者可望获得较好疗效,加同步化疗有提高生存率趋势.

  • 简化调强技术应用于直肠癌术后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邓垒;李晔雄;金晶;金大伟;戴建荣

    目的 评价直肠癌根治术后不同照射技术的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 对10例男性、Ⅱ-Ⅲ期直肠癌经腹前切除(Dixon手术)术后患者分别进行t维适形放疗(3DCRT)、简化调强放疗(sIMRT)和调强放疗(IMRT)的计划设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小同照射技术对靶Ⅸ和正常组织照射剂量、适形指数和小均匀指数.处方剂晕为50Gy.结果 靶区适形指数IMRT>sIMRT>3DCRT,靶区剂量不均匀指数3DCRT>sIMRT>IMRT.对危及器官保护sIMRT和IMRT优于3DCRT计划.sIMRT的子野跳数与3DCRT技术相当,但显著低于IMRT计划.3个野3DCRT、5个野3DCRT、5个野sIMRT、5个野IMRT和7个野IMRT的子野跳数平均值分别为482±13、504±11、455±42、841±36和884±46.结论 与3DCRT、IMRT计划相比sIM-RT计划具优的时效比.此处方剂量水平下3种技术均能较好保护残端直肠和肛管.

  • 胸上段食管癌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剂量学对比研究

    作者:王军;祝淑钗;韩春;迟子峰;刘丹;李润霄

    目的 筛选胸上段食管癌不同适形和调强放疗计划优选方案.方法 8例胸上段食管癌cT模拟后参考食管钡餐造影和食管镜结果勾画GTV,按统一标准外扩CTV和PTV,实施3、4、6个野适形治疗计划和3、4、5、7、9、11个野IMRT计划和s-IMRT计划,以95%PTV体积获得6000 cGy处方剂量进行归一,分析各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量,进行剂量学对比研究.结果 3套适形计划之间,PTV剂量参数和体积参数均相近(P>0.05);6个野适形计划全肺V20高于4个野(P<0.05),3、6个野适形计划MLD也高于4个野(P<0.05).6套调强治疗计划中,3个野IMRT计划PTV D100低于9、11个野IMRT计划(P<0.05);4个野IMRT计划IV高于9、11个野IMRT计划(P<0.05);9、11个野IMRT计划PTV适形指数CI、剂量参数D95、体积参数V100和V95较57个野IMRT和s-IMRT计划无明显优势(P>0.05);各IMRT计划之间危及器官受量相近(P>0.05).胸上段食管癌4个野适形计划PTV CI、PTV剂量参数和体积参数均低于5、7个野IMRT计划和s-IMRT计划(P<0.05);4个野适形计划全肺V20均高于5、7个野IMRT计划和s-IMRT计划(P<0.05).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4个野适形计划可为优选方案,调强放疗中5、7个野IMRT计划和s-IMRT计划可为优选方案.胸上段食管癌5、7个野IMRT计划和s-IMRT计划优于4个野适形计划.

  • 非小细胞肺癌靶区勾画的共识与争议

    作者:朱广迎;夏廷毅;王绿化;高献书;王俊杰;李高峰;张福泉;马林;李晔雄;徐博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区勾画过程中的专家共识与争议.方法 ①发放调杏表调查国内外12家放疗单位对NSCLC靶区勾画相关6个问题的意见.调查内容涉及摆位误差、局部晚期NSCLC 同步放化疗时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靶区勾画、放疗中需改野的患者比例和时机、早期肺癌放疗的单次剂、早期肺癌大剂量放疗时靶区勾画;②把1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PET.CT资料寄给在京7个单位放疗科,各放疗科自行组织讨论并委1托位医师在北京地区2007放疗年会上主讲埘该例靶区勾画的理论认识和实际勾画情况,京、津、冀、辽、蒙参会专家共同讨论.结果 参与调查的12个单位全部寄回调查表.摆位误差:12个单位是5~7 mm;对于局部晚期NSCLC同步合并近标准化疗剂量的放疗:11个单位认为肺内原发灶靶区勾画PTV=GTV+6~8 mm(C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1个单位认为PTV=G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对于局部晚期NSCLC同步合并近标准剂量化疗的放疗纵隔淋巴结靶区勾画,9个单位认为PTV=GTV+6~8 mm(C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3个单位认为PTV=kG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对于局部晚期NSCLC同步合并近标准剂量化疗的放疗过程中约有30%的患者需要改野;11个单位开展早期肺癌大剂量放疗工作.单次剂量为5~20 Gy不等;6个单位认为早期NSCLC原发灶靶区勾画PTV=GTV+6~8 mm(C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5个单位认为PTV=GTV+呼吸动度+摆位误差.靶区勾画病例讨论中得了出的结果是:肺痛靶区勾画前应采用四维CT或模拟机测定呼吸动度;勾画肺癌靶区时CT肺窗窗宽窗位分别为1600、-600 HU,纵隔窗窗宽窗位分别为400、20 HU;争议主要是纵隔转移淋巴结CTV为GTV+6~8 mm患者还是包括所在区乃至气管食管沟?结论 NSCLC靶区/厶J画的基本共识是:①勾画前廊明确肿块的呼吸动度;②肺癌原发灶的PTV为GTV+6~8 mm+呼吸动度+摆位误差,纵隔淋巴结的PTV为GTV+6 mm+呼吸动度+摆位误差,医生可根据靶区周围正常结构情况适当修改;③肺癌摆位误差在3~9 mm,各单位应建立自己的摆位误差数据席,确定由ITV到PTV的外放距离;④无转移淋巴结区无需预放照射.主要争议是:①同步放化疗时纵隔淋巴结靶区,甚至原发灶靶区PTV是否可以为GTV+呼吸动度+摆位误差?②纵隔转移淋巴结CTV足GTV+6 mm还是需要包括所在区?③早期肺癌大剂量放疗的佳单次剂量是多少?早期肺癌大剂放疗PIV靶区为GTV+6~8mm+呼吸动度+摆位误差还是GTV+呼吸动度+摆位误差?

  • 147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结果分析

    作者:易俊林;高黎;徐国镇;黄晓东;罗京伟;李素艳;肖建平;蔡伟明

    目的 总结我院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经验和结果.方法 5年内采用调强放疗初程鼻咽癌患者147例.T1-2期38例鼻咽原发病变靶区(GTVnx)和阳性淋巴结(GTVnd)的处方剂量为70.0~72.6 Gy,高危区(CTV1)处方剂量为60Gy,低危区(CTV2)处方剂量为50Gy.T3-4期109例GTVnx74`78Gy,其他靶区处方剂量同T1-2期.局部控制率、生存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全组3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转生存率分别为93.2%、93.5%、72.6%~1174.4%,T1-2、T3-4期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和86.9%(P=0.007),总生存率为95.5%和91.3%(P=0.030).N0-1和N2-3期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远转生存率分别为99%和68.5%(P=0.030)、79%和64.O%(P=0.004)、81%和65.2%(P=0.000).急性腮腺功能损伤1+2级为96.6%,3级为1.4%,2级发生于放疗后3、6个月和1、2年的分别为43.0%、12.O%和4.9%、3.2%.结论 鼻咽癌凋强放疗方案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同时保护了腮腺功能.

  • 放化疗和单纯放疗鼻咽癌所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分析

    作者:魏玉梅;李宝生;许安廷;翟利民;林海群

    目的 比较放化疗与单纯放疗造成鼻咽癌患者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差异性.方法 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新确诊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与放化疗组.放疗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化疗采用以铂类为基础方案(顺铂每天25 ms/m2,连用3 d,共4周期).治疗后1周、6个月、1年和2年分别行纯音测听检查.数据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与单纯放疗组相比,放化疗组1、2年听力学检查示高频听力阈值明显升高.在单纯放疗组中位听阈损伤在治疗后立即发生,第1年内有所好转,但2年后又加重;而放化疗组中位听阈损伤在放疗后立即发生,1年后趋于稳定但无好转.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比单纯放疗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要重,尤其在言语听阈的高频范围.对放化疗者的内耳耐受剂量需重新界定.

  • 基于TG119报告测试病例对VMAT技术剂量学验证结果的初步研究

    作者:吕梦;张俊;周立新;苏欢繁;曹婷婷;全红

    目的 初步探讨利用TG119报告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进行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6 MV和10 MV能量的X射线,针对TG119报告中的测试病例,在Eclipse治疗系统中依照TG119报告中的要求设计7或9个野的IMRT计划和双弧VMAT计划,采用电离室、MatriXX和Delta 4进行剂量验证,并将结果与TG119报告中多机构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IMRT和VMAT计划在系统中的剂量指标均达到了TG119报告中的要求.在靶区测量点和危及器官测量点,不同能量光子束的VMAT计划的点剂量误差为±2.55%,IMRT计划的点剂量误差为±1.85%.使用6MV和10 MV能量的X射线时,IMRT计划的平均γ通过率(±3%/3 mm)为99.38%和99.53%,VMAT计划的平均γ通过率(±3%/3 mm)为99.32%和99.46%,复合射野的γ通过率均在98%以上.结论 6 MV和10 MV能量光子束的VMAT计划均满足TG119报告验证标准.TG119报告对VMAT技术的剂量学验证基准的确定有一定指导意义.

163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