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因重排对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宏强;张明智;王贵叶;范翠珍;范魁生

    目的:探讨PCR检测基因重排对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CR和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①对已明确诊断的标本检测,其总阳性率可达89.19%(66/74);②单纯依赖形态学诊断为淋巴瘤的蜡块组织出现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80%(12/15),对淋巴结炎和淋巴结核的蜡块组织检测发现重排阳性的为47.22%(17/36).结论:应用PCR法检测基因重排可作为淋巴细胞来源的良、恶性病变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

  • 胸壁上皮样肉瘤术后PET/CT再分期1例

    作者:吴国峥;孙达;叶小娟;陈建甬

    胸壁肿瘤指胸壁深层组织的肿瘤,包括胸壁软组织及骨骼来源的原发肿瘤、转移瘤和直接侵犯胸壁的肿瘤.原发性胸壁肿瘤约占全身骨和软组织肿瘤的5%~10%[1],但其组织来源复杂,病理类型繁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难度.胸部X线是主要的筛查方法.CT和MRI对判断肿瘤范围和性质有一定意义[2].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在胸壁肿瘤的诊断、分期、手术范围的探查及术后疗效监测和再分期中的应用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2-5],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报道1例胸壁上皮样肉瘤患者术后2次PET显像结果.

  • 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高危因素的Meta分析

    作者:陈颖颖;洪颖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来综合评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研究CIN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危险因素的文献,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软件.结果 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10篇,病例组348例,对照组16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切缘阳性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明显高于切缘阴性组;宫颈腺体累及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是宫颈腺体未累及组的4.51倍;术后6个月HPV阳性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HPV阴性组;HIV感染阳性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高于HIV感染阴性组;绝经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高于未绝经组;年龄≥50岁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高于年龄<50岁组.结论 切缘阳性、宫颈腺体累及、术后6个月HPV感染、HIV感染、绝经、年龄≥50岁是CIN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

  • 八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璐璐;王建中;屈晨雪;王卉;刘抗援;龚岩;邢莹;伍平

    目的 建立八色流式细胞术(8c-FCM)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方法,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采用CD19/侧向角散色光(SSC)、CD45/10和CD34(或cTdT)联合设门,两管八色抗体组合检测B-ALL的MRD.将B-ALL细胞株Nalm-6细胞掺入正常人骨髓细胞中,使Nalm-6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为10.00%、1.00%、0.10%、0.01%和0.005%,采用已建立的8c-FCM,进行回收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评价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检测抗体标记Nalm-6后保存不同时间的荧光强度变化,评价各荧光抗体的稳定性.检测并分析39份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包括对照者9例,初发或复发B-ALL患者9例,B-ALL化疗或骨髓移植(BMT)后缓解期病例21例,评价8c-FCM方法检测正常骨髓B淋巴系细胞群和B-ALL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以及对B-ALL的MRD 检测结果,并探讨其与现用四色流式细胞术(4c-FCM)的可比性.结果 建立了以CD19、CD45、CD10为主的两管八色抗体组合检测MRD的方法;当掺入的细胞株占有核细胞比例≥0.10%时,变异系数(CV)<2.5%,平均回收率为95.81%;当获取106个细胞,Nalm-6细胞比例10.00% ~0.01%时,检测到的Nalm-6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比例与实测值呈线性相关(r=0.99,P<0.05),该法检测骨髓中Nalm-6细胞的灵敏度达到0.01%.Nalm-6细胞株标记抗体后随时间延长略有降低,但24h内平均荧光强度减低<10%.应用该方法检测骨髓中CD19阳性的B淋巴系细胞,对照组呈现4个连续发育阶段,可分为4期:Ⅰ期CD45low/CD10stro/CD20 -/CD38stro/CD34+或cTdT+,Ⅱ期CD45 +/CD10+/CD20-/CD38stro/CD34+或cTdT+,Ⅲ期CD45 +/CD10 +/CD20-/CD38stro/CD34 -或cTdT-,Ⅳ期CD45stro/CD10 -/CD20 +/CD38low/CD34 -或cTdT -.初发和复发B-ALL患者骨髓中白血病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抗原表达异常;8c-FCM检测B-ALL缓解组,有5例存在MRD,主要抗原表达与4c-FCM检测结果一致,5例MRD细胞的范围为0.02%~5.42%.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两管8c-FCM新方法检测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鉴别骨髓正常B淋巴系细胞群、B-ALL治疗缓解后骨髓造血重建的B系前体细胞与MRD细胞群;和4c-FCM比较,两管8c-FCM新方法的标本用量少,检测速度快,能够有效诊断B-ALL的MRD.

  • 基因扫描在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Ig/TCR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林慧玲;李彦媚;叶铁真;李焱;朱欢欢;江利宜

    目的 探讨基因扫描技术在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Ig/TCR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中的作用,并探讨Ig/TCR基因重排的类型及其克隆性与ALL临床特征之问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临床实验研究.选取2009年3月至201 1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血液肿瘤科确诊和治疗的ALL患儿86例,所有病例均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诊断.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初诊ALL患儿的4种Ig/TCR基因重排(IgH、Igκ、TCRγ和TCRδ),采用基因扫描技术对上述基因重排进行克隆特性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ALL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在单克隆及寡克隆lg/TCR基因重排之间的差异.结果 86例初诊ALL患儿中,83例(96.5%)可检出 1种或1种以上Ig/TCR基因重排,平均每例可检出2.52个Ig/TCR基因重排;61例进行基因扫描的患儿中,56例(91.8%)可检出1种或1种以上单克隆性Ig/TCR基因重排;172个Ig/TCR基因重排中,IgH、Igκ、TCRγ和TCRδ的比例分别为27.9%、27.9%、19.8%和24.4%.单克隆、寡克隆及多克隆性的构成比分别为58.1%、30.8%和11.1%,以单克隆性重排为主.4种Ig/TCR基因重排类型的单克隆性及寡克隆性在不同临床特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 基因扫描可简便、快捷地分析Ig/TGR基因重排的克隆性,从而可选择其中单克隆或寡克隆者作为微小残留白血病(MRD)追踪的靶目标;ALL患儿的临床特征与Ig/TCR基因重排的类型及其克隆性无关.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流式细胞术分析

    作者:计雪强;季正华;丁云芳;朱宏;黄益萍;邵雪军;徐俊;柴忆欢;何海龙

    目的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免疫表达,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方法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在儿童ALL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以多种四色荧光抗体组合对健康儿童骨髓进行检测,建立健康儿童骨髓细胞双参数点图分析模板.对75例ALL初诊患儿的骨髓细胞进行MRD筛选,找出在双参数点图上的位置明显区别于正常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组合作为MRD监测的有效免疫表型组合,对其中60例患儿诱导治疗结束及后续治疗中的骨髓标本用这些有效免疫表型组合进行MRD监测.同步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测和PCR检测29种融合基因、IgH/T淋巴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结果流式细胞术检出69例(92.0%)可用于MRD监测的有效免疫表型组合,PCR检出21例(28.0%)可用于MRD监测的融合基因或IgH/TCR基因重排;诱导治疗结束后及后续治疗中有25份骨髓标本细胞形态学未检出白血病残留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仍有0.021%~4.130%的白血病残留细胞.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ALL MRD能较好地评估临床缓解期间ALL患儿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其覆盖面和速度优于PCR检测方法 ,敏感性高于形态学检测方法 .

  • 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淋巴细胞受体β链基因重排的特点及其在微小残留病定量检测中的意义

    作者:姚利;陈子兴;岑建农;梁建英;冯宇锋;刘红;吴德沛

    目的 建立以TCR β基因重排为分子标志,基于ASO引物的RQ-PCR方法,检测成人T-ALL患者的TCR β基因重排,以利于动态监测患者的MRD.方法 20例成人T-ALL患者的初诊DNA标本经多重PCR检测方法设计38条引物,分成3管,分别扩增TCR β基因完全重排和不完全重排,克隆产物经电泳和双色基因扫描鉴定.对其中4例患者进行基因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根据克隆特异性序列信息,利用软件设计4条ASO引物,作为RQ-PCR检测的上游引物,合成通用的Jβ下游引物和TaqMan探针,对患者的随访标本定量监测MRD.结果 20例患者中有17例可检测到克隆性TCR β基因重排,克隆检出率为85.0%(17/20).其中16例可检测到至少1个Vβ-Jβ完全重排(94.1%,16/17),7例患者有Dβ-Jβ的不完全重排(41.2%,7/17),完全Vβ-Jβ和不完全Dβ-Jβ重排之间的比例约为2∶1.双色基因扫描分析显示Jβ2家族的使用频率为73%,Jβ1家族的使用频率为27%,Jβ2家族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Jβ1家族.4例患者使用ASO引物RQ-PCR扩增TCR β重排靶基因的标准曲线的斜率为-3.60~-3.27,相关系数>0.99,敏感性达4×10-5μg/μl,荧光背景信号不显示或较低.监测4例T-ALL患者在疾病治疗各随访时间点的TCR β重排靶基因水平,包括诱导完全缓解、巩固治疗等时间点,RQ-PCR显示其MRD水平随病情的缓解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 以克隆性TCR β基因重排为靶分子的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RQ-PCR方法可对T淋巴细胞系统的恶性克隆进行准确定量,适用于成人T-ALL患者MRD的随访监测.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gH基因重排的定量检测研究

    作者:崔蕾;李志刚;高超;吴敏媛

    目的 建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的实时定量(RQ)-PCR检测体系,以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检测.方法 采用定性PCR筛选109例儿童B细胞ALL(B-ALL)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根据连接区序列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应用RQ-PCR技术,采用胚系Taqman探针与引物,在41例患儿中建立RQ-PCR定量检测方法,并分析其敏感度、特异性等.结果 109例儿童B-ALL初诊标本中IgH单克隆重排有48例,经测序分析发现,V、D、J片段频率高的分别为V3家族、D3家族和J4家族.RQ-PCR方法扩增48例IgH单克隆重排的初诊DNA,其中41例可重复敏感度和大敏感度均≤10-4,非特异性扩增的循环阈值(Ct值)均>40,与特异性扩增Ct值的差距均>3.标准曲线斜率均值为-3.31±0.19,截距均值为37.66±1.23,相关系数均为0.97以上.结论 以IgH基因重排为靶分子,采用RQ-PCR方法和胚系探针策略检测儿童B-ALL,敏感性≤10-4,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适于MRD的定量研究.

  •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WT1基因动态检测的意义

    作者:金松;刘代红;许兰萍;陈欢;陈育红;秦亚溱;刘艳荣;刘开彦;黄晓军

    目的 初步探索在各类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动态检测WT1基因表达水平对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及预测临床复发的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RQ)-RT-PCR技术动态检测31例allo-HSCT后患者的WT1基因表达(共计102份骨髓标本),测定其WT1 mRNA及内参基因ABL mRNA拷贝数.结果 复发组和未复发组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0.80%、0.1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检测复发组WT1基因表达,显示WT1基因表达在临床复发前或伴随临床复发时可有明显的升高(均>1.0%),复发时WT1基因表达水平较复发前一次明显升高(P<0.05).结论 应用RQ-RT-PCR技术动态检测WT1基因表达,可能是移植后监测MRD及预测复发的一种有希望的手段.

  • 双色双融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微小残留病状态

    作者:杜庆锋;刘晓力;宋兰林;孟凡义;周淑芸

    目的研究双色双融合探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FISH)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微小残留病(MRD)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应用D-FISH探针对8例移植后或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的CML患者骨髓内残留的微小肿瘤负荷水平进行检测,与应用单融合探针(S-FISH)进行了比较, 同时就D-FISH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 D-FISH较S-FISH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可重复性好.正常对照组中D-FISH的正常分界值为0.570%, 而S-FISH为5.686%,差异具有显著性;对8例移植后患者进行MRD检测S-FISH检测到3/8(37.5%)阳性, 而D-FISH检测到5/8例(62.5%)阳性且结果与RT-PCR结果高度相关.结论由于D-FISH 具有较低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 可应用于CML治疗后MRD的检测, 但检测结果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管结石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王怀志;苑军正;汪海;石献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 LC)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LC后一系列并发症也逐渐被大家所关注,而LC后胆管残余结石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发病原因与个体差别、解剖变异有关,与目前检查手段的局限性有关,与术者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及术中操作是否规范亦有关。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LC后胆管残余结石患者48例,总结分析LC后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总结如下。

  • 前列腺尖部形态对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尖部切缘阳性及生化复发的影响

    作者:梁迎春;许宁;吴宇鹏;陈东宁;魏勇;薛学义;黄金杯;郑清水

    目的 探讨前列腺尖部形态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尖部切缘阳性的关系及其对生化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9例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65±6)岁.根据术前MRI前列腺形态分为4组:前列腺组织覆盖膜部尿道前部和后部为1型(31例),只覆盖膜部尿道前部为2型(139例),只覆盖膜部尿道后部为3型(63例),均不覆盖为4型(76例).采用x2检验比较各型尖部切缘阳性率,Logistic回归分析尖部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后生化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 四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随访12~60个月,中位随访32个月.3型术后尖部切缘阳性率高,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92,P=0.001).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SA)(OR=20.356,95% CI:2.440~ 169.810,P=0.005)、术后Gleason评分(OR=4.113,95% CI:1.911 ~ 8.849,P=0.001)、术后病理学分期(OR=3.422,95% CI:1.600 ~ 7.319,P=0.002)及3型尖部形态(OR=6.134,95%CI:2.196~ 17.132,P=0.001)是尖部切缘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术前PSA (HR=1.362,95% CI:1.006~1.843,P=0.045)、术后Gleason评分(HR=1.920,95%CI:1.384~2.665,P=0.001)、术后病理学分期(HR=1.476,95%CI:1.098~1.983,P=0.010)、尖部切缘阳性(HR=3.497,95%CI:2.407~ 5.081,P=0.001)及3型尖部形态(HR=1.828,95% CI:1.266~2.639,P=0.001)是生化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3型前列腺尖部形态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尖部切缘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是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

  • 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胃返流液的潜在致癌性

    作者:马浙夫;王忠裕;张俊然

    目的探讨长期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十二指肠胃返流液的潜在致癌性,阐明十二指肠胃返流与残胃癌的内在关系. 方法通过细胞二阶段转化实验,分别检测3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患者胃肠返流液的肿瘤启动性和促癌性. 结果仅11.1%的患者返流液表现出明显的肿瘤启动性,而47.4%的返流液明显促进细胞恶性转化灶的形成,2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毕Ⅱ式组患者返流液与毕Ⅰ式组相比,启动性无明显差别(P>0.05),在促癌实验中却表现出更强的活性(P<0.05);患者的胃肠吻合区病理类型与返流液的促癌活性亦明显正相关(rs=0.625, P<0.01). 结论通过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胃肠返流液证实了残胃癌的病因学假说-返流学说.胃肠吻合区的病理类型与返流液的促癌活性显著相关,与返流液的启动活性无关.

  •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田玉翠;代荫梅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特点的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发生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及前瞻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6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肌瘤特征、术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应用情况、手术方式、肌瘤病理类型、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肌瘤数目是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危险因素,肌瘤数目每增加1个,术后残留率增加1.085倍(OR=1.085,95%CI为1.019~1.154,P=0.010)、复发率增加1.043倍(RR=1.043,95%CI为1.014~1.073,P=0.003);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RR=1.665,95%CI为1.029~2.693,P=0.038).年龄不是术后残留(P=0.828)、复发(P=0.193)的危险因素;术前应用GnRH-a不增加术后残留率、复发率(P=0.542、0.133);开腹途径与腹腔镜途径比较,术后肌瘤残留率、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64、0.279).病理类型中奇异型平滑肌瘤(RR=5.678,95%CI为1.373~23.490,P=0.017)、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RR=2.201,95%CI为1.466~3.303,P<0.01)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肌瘤数目、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是子宫肌瘤患者行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应用GnRH-a、腹腔镜途径并不增加术后残留率、复发率.病理类型为奇异型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者术后复发率高于普通平滑肌瘤.

  •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比较

    作者:李孟慧;冷金花;史精华;贾双征;郎景和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学特点、术后肌瘤残留、复发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同期行腹腔镜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313例、开腹148例,比较其一般情况、围手术期特点、术后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结果开腹患者剔除大肌瘤直径(7.6±3.0) cm、剔除肌瘤数目(5.6±5.5)个、剔除肌瘤重量(308 ±364)g均高于腹腔镜患者[分别为(6.8±2.0) cm、(2.4±2.1)个、(140±109)g],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腹腔镜患者相比,开腹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分别为(74 ±35)、(89±32) min]、术中失血量增多[分别为(149±252)、(239±251)ml]、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程度增大[分别为(15±12)、(22±14) g/L]、术后住院时间增加[分别为(4.4±1.3)、(6.4±1.6)d],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腹腔镜与开腹患者术后残留率(分别为2.6%、1.4%)、复发率(分别为11.1%、12.3%)、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9.2%、9/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数目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OR=2.805,95%CI为1.192 ~6.601,P=0.0180)。所有术后妊娠患者均未发生妊娠中子宫破裂。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有生育要求或要求保留子宫患者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大部分的子宫肌瘤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完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残留率高于开腹术式,但术后短期复发率相近。多发肌瘤是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肌瘤数目≥4个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增加。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相当。

  • 1502例子宫颈HSIL患者行LEEP锥切术后随访半年的临床结局及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莉;陈丽梅;陶祥;戴斐;郭罗培;张宏伟;周先荣;隋龙

    目的 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LEEP)术后随访半年的临床结局,并对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LEEP锥切术,术后组织标本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颈HSIL且有术后半年随访记录的患者共1 502例.随访内容包括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HPV(HR-HPV)检测、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回顾性分析HSIL患者的临床结局,探讨术后病灶残留、复发或进展的监测方法,并分析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临床结局:1 502例HSIL患者中,术后无病灶残留1 454例,有病灶残留48例,术后病灶残留率为3.20%(48/1 502).(2)术后病灶残留、复发或进展的监测方法:1 502例HSIL患者中,LEEP锥切术后病灶残留48例,其中阴道镜子宫颈活检诊断40例(83.3%),子宫颈管搔刮术(ECC)诊断4例(8.3%),阴道镜子宫颈活检与ECC均诊断者4例(8.3%).(3)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者术后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50岁者[分别为9.70%(16/165)、2.39%(32/1 337);x2=25.33,P<0.01];有病灶残留和无病灶残留患者的LEEP锥切标本,锥体的中位长度分别为1.5、1.5 cm,两者经秩和检验无明显差异(Z=-1.55,P>0.05),而两者的中位周长(分别为2.5、2.8 cm)、宽度(分别为0.6、0.6 cm)分别比较均有明显差异(Z=-3.17、Z=-2.88,P均<0.01);切缘阳性者术后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切缘阴性者[分别为6.77%(18/266)、2.43%(30/1 236);x2=13.30,P<0.01],其中内切缘阳性、一侧切缘阳性者[分别为16.07%(9/56)、7.29%(7/96)]也均明显高于切缘阴性者(x2=26.99,P<0.01;x2=4.24,P<0.05);术后随访中,TCT检查结果为异常者术后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正常者[分别为6.00%(6/100)、1.29%(14/1 083;x2=9.50,P<0.01],而HR-HPV检测结果为阳性者术后病灶残留率与阴性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分别为2.91%(6/206)、0.96% (7/727);x2=3.1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访中TCT检查异常为影响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5,P<0.05).结论 子宫颈HSIL患者行LEEP锥切术后存在病灶残留情况;高龄(≥50岁)、切缘阳性尤其是内切缘阳性、术后TCT检查异常是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其中术后TCT检查异常是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和(或)ECC对于发现LEEP锥切术后HSIL病灶残留、疾病进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 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放疗方式的探讨

    作者:安菊生;黄曼妮;吴令英;徐英杰;李晓光;俞高志;杜霄勐;戴建荣

    目的 探讨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的放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00年1月-2012年4月间收入院行放疗的13例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6年前的8例患者采用体外常规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常规放疗组),2006年后的5例患者行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调强放疗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截止至2013年4月,随访时间为12~ 139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与生存情况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复发与生存情况:13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1个月(12 ~139个月).其中,常规放疗组(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 ~ 13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7个月,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50个月,有3例患者于治疗后8 ~19个月复发,复发患者均因肿瘤多处转移死亡;调强放疗组(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 ~8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均为21个月,5例患者均无瘤生存且无复发.(2)近、远期并发症:常规放疗组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7例(7/8),包括Ⅰ~Ⅱ级直肠反应5例、Ⅰ级膀胱反应2例;远期并发症5例(5/8),包括Ⅰ~Ⅲ级直肠反应3例、Ⅱ级膀胱反应2例.调强放疗组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1例(1/5),为Ⅰ级直肠反应;远期并发症1例(1/5),为Ⅰ级直肠反应.结论 对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的放疗,合理采用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模式,可能成为降低复发,减少近、远期放疗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但长期生存结果需进一步随诊后得出.

  • LEEP标本的切缘状态与全子宫标本中HSIL及以上病变残留关系的研究

    作者:肖银平;陶祥;赵晨燕;曲玉清;谢锋;宁燕

    目的 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标本的不同切缘状态与全子宫标本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病变残留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LEEP且术后6个月内进一步行子宫全切除术的94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根据LEEP标本的切缘状态分为3组,即切缘阳性组、切缘阴性组、切缘距离<1 mm组(指病变与切缘的距离<1 mm),比较3组患者的病变残留率;(2)对LEEP标本受累切缘数量明确(包括一侧、两侧、三侧切缘受累)的患者,进一步比较不同受累切缘数量患者的病变残留率;(3)对LEEP标本一侧切缘阳性且受累切缘类型明确(包括子宫颈颈管侧、外口侧和基底侧切缘受累)的患者,进一步比较不同切缘受累类型患者的病变残留率.结果 (1)947例患者中,全子宫标本中有病变残留者234例,总的病变残留率为24.7%(234/947);其中切缘阳性组、切缘阴性组、切缘距离<1 mm组的病变残留率分别为33.2%(211/635)、7.3%(21/286)、7.7%(2/26),切缘阳性组分别与切缘阴性组、切缘距离<1 m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切缘阴性组、切缘距离<1 mm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635例LEEP切缘阳性患者中,受累切缘数量明确者621例,其全子宫标本中有病变残留者206例,总的病变残留率为33.2%(206/621);其中一侧、两侧、三侧切缘受累患者的病变残留率分别为25.3%(111/438)、47.4%(74/156)、77.8%(21/27),两两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438例LEEP一侧切缘阳性患者中,受累切缘类型明确者418例,其全子宫标本中有病变残留者109例,总的病变残留率为26.1%(109/418);其中子宫颈颈管侧、外口侧和基底侧切缘受累患者的病变残留率分别为31.0%(62/200)、18.2%(31/170)和33.3%(16/48),子宫颈颈管侧、基底侧切缘受累者均明显高于外口侧切缘受累者(P<0.05).结论 子宫颈LEEP切缘阳性是全子宫标本中HSIL及以上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子宫颈颈管侧和基底侧切缘受累均可显著增加病变残留的风险,而病变与切缘的距离<1 mm并不是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临床医师应避免将其视为切缘阳性,防止过度治疗.

  • 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初次治疗过程中血清CA125水平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

    作者:蓝春燕;黄鹤;刘继红

    目的 探讨晚期(Ⅲ~Ⅳ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初次治疗过程中血清CA125水平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1998年1月-2003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瘤科收治的14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初次治疗过程中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累积生存率,并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根据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不同分为≤500、>500~1500和>1500 kU/L,其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71%及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接受3个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降至正常(0~35 kU/L)的77例患者的3年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及56%,明显高于血清CA125水平仍为异常的48例患者(分别为42%、15%,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残留灶直径(P<0.01)及3个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P<0.01)是影响晚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接受了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灶直径≤1 cm)的患者中,3个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降至正常者的3年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64%,明显高于化疗后血清CA125笛水平仍为异常者(分别为52%、18%,P<0.01);同样,接受了不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灶直径>1 cm)的患者中,3个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降至正常者的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32%,明显高于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仍为异常者的33%、13%(P<0.01).结论 3个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正常与否可预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且无论初次手术是否为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3个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降至正常者较未降至正常者预后好.

  • 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艺平;颜友良;王秀中;钟亮尹;钟洁

    目的 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UM)剔除术后患者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广东省中山市东升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6例U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8)与对照组(n=58).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UM剔除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腹UM剔除术.统计学比较2组UM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剔除的UM个数、重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患者妊娠结局、UM残留及复发情况.2组患者年龄、UM直径、个数及单发与多发性UM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与所有同意接受研究的UM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UM患者术中出血量、剔除的UM个数均显著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剔除的UM重量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36,P=0.029;t=4.913,P=0.041;t=9.259,P=0.017;t=5.715,P=0.035;t=8.149,P=0.023).②观察组UM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5%(9/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16/5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32,P=0.045).③2组UM患者术后UM残留率、复发率及妊娠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892,P=0.345;x2 =1.335,P=0.248;x2 =0.637,P=0.425).结论 开腹与腹腔镜下UM剔除术后,UM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相近,但腹腔镜下UM剔除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优于开腹UM剔除术,并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99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