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内近距离后装机的应用

    作者:郑富强;张汉源;向国驹;刘胜林

    比较了血管内铱-192后装机与普通铱-192后装机的相同与相异之处,评述了血管内铱-192后装机的结构特点及安全措施,并对应用介入放射技术开展近距离放疗进行了探讨.

  • 科达KD-HDR82型后装机典型故障分析与检修

    作者:张昆峰;王忠明;张兵

    后装机是采用放射源铱对肿瘤进行近距离放疗的一种设备.

  • 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作者:丛辉;刘惠萍;王耀明

    目的 探讨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病人5例,影像学引导经皮穿刺肝门部置入放射性粒子,其中X线透视引导经皮穿刺置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肝总管汇合处之恶性占位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3例.DSA引导经皮穿刺置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压迫引起梗阻性黄疸2例.结果 3例肝总管汇合处占位引起梗阻性黄疸者达到减黄目的,2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术后门静脉血流畅通,门静脉压力降低.结论 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疗效高、创伤小、安全可行.

  • 不同治疗方案对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谭建媛;吴晶;姚红

    目的 探讨单纯手术、新辅助化疗+手术及近距离放疗+同步化疗+手术三种不同方案对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生存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B组(40例)及C组(40例),分别采用单纯手术、新辅助化疗+手术及近距离放疗+同步化疗+手术三种不同的方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脉管侵犯率、神经侵犯率、深肌层浸润率及淋巴结阳性率、中位总生存时间、随访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 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术后脉管侵犯率、深肌层浸润率及淋巴结阳性率均显著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三组患者术后神经侵犯率、中位总生存时间和随访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近距离放疗+同步化疗+手术这一方案治疗ⅠB2-ⅡA2期宫颈癌,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风险,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几率,价值优于单纯手术、新辅助化疗+手术这两种方案.

  • I125粒子植入联合中医中药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的CT评价

    作者:陈玉峰

    目的 探讨通过CT评价以I125粒子植入术为主、中医中药治疗为辅的方案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搜集证实为肺癌的病例91例,治疗前均行CT扫描,均采用I125粒子植入病灶和口服中药的治疗方法,治疗后2月时复查CT,通过治疗前后的CT图像评价近期的疗效.结果 91例病人共118个病灶植入粒子,治疗2月后复查CT发现16个病灶的粒子发生移位,有43例达到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16例病变稳定,进展的仅有3例,达到缓解的病例中非小细胞肺癌占93.1%;I125粒子植入后有25例出现气胸、咯血、发热等并发证.结论 I125粒子植入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对肺癌的早期疗效显著,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

  • 近距离放射损伤对大鼠脊髓神经细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及金匮肾气丸的干预作用

    作者:沈进稳;郭建友;肖鲁伟;吴承亮

    目的:观察192Ir近距离放射后对大鼠脊髓神经细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及金匮肾气丸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金匮肾气组、强的松组和正常对照组,各组每日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14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均采用后装技术在大鼠脊髓进行192Ir近距离照射,照射剂量均为22Gy,试验大鼠分别在照射后8h,24h,4周时取损伤节段脊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GRP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近距离照射后大鼠脊髓组织CGRP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强度明显增加(P<0.01);金匮肾气丸和强的松组照射后8h,24h时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强度明显变浅(P<0.01);而照射后4周时阳性细胞数及强度与模型组照射后4周比无显著差异.结论:CGRP参与了大鼠脊髓损伤的发生、发展和愈合的过程,起到调控作用;金匮肾气丸对大鼠近距离放射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CT引导经皮肺穿刺种植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旭军

    临床确诊的肺癌患者多为晚期,治疗效果差.一部分周围型肺癌患者因局部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或因心脑肺等重要器官损害无法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因此癌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肺癌有可能成为治疗的方法之一.2007年始,本文采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在瘤体内永久性植入125Ⅰ粒子治疗肺癌10例,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一种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剂量优化算法研究

    作者:闵小平;王博亮;戴培山;鞠颖

    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治疗现在已成为放射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近距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优化源的驻留位置和时间来改善剂量分布,提高治疗质量.提出了一种连续驻留位置和驻留时间的近距离放疗剂量优化算法.在插值路径为直线、照射源为点源的情况下,首先将驻留时间t看成是位置x的一个连续函数,计算每个参考剂量点的剂量,再用计算剂量和目标剂量值之差的加权平方和为目标函数,然后用复合型调优法求解优的曲线参数.曲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段,得到曲线后再用积分的数值逼近方法将其离散化,得到终的驻留位置和驻留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不仅避免了负的驻留时间问题,还可使相邻驻留位置的驻留时间更加平滑;在后的离散化过程中,可以得到不同的驻留位置和驻留时间结果,使计划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 125碘"籽"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胸部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

    作者:马翠英;吕月琴

    125碘"籽"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胸部恶性肿瘤是肿瘤近距离放疗的一种新兴方法,它是一种全封闭的放射源,能发出28keV的低能X线,半衰期59.9天,国外已用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早期肿瘤、不能完全切除的肿瘤辅助治疗或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首选治疗[1-2].我科于2000年3月~2001年6月期间为12例恶性肿瘤病人施行了此种治疗及护理,报道如下.

  • 125I粒子肿瘤组织内放疗术:影像学作用与优选研究

    作者:钱俨;杨秀军;马旺扣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瘤内放疗术及影像学作用与技术优选.方法 43例无法根治肿瘤患者行125I粒子组织内植入术55人次,其中CT引导6人次、小C臂透视引导6人次、内镜引导下7人次、手术直视下36人次,每次植入粒子12~46个,粒子大小4.5 mm×0.8 mm、活度0.5~0.8 mCi、间距0.5~1.5 cm.术后影像学随访1~8次共169例次,其中X线平片85例次、CT 39例次、两者均查45例次.结果 粒子植入术均一次成功,总有效率83.7%(36/43),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自由活动时间1~3天,1天者包括所有CT引导下粒子植入者,后者均为外科手术者.平片显示粒子与植入数目一致者38例次,其中19例次需结合正侧位胸片,粒子移位3例.84例次CT显示粒子单纯瘤体内分布52例次,其中分布满意者39例次,包括所有6人次CT引导粒子植入者共15次CT检查;粒子瘤体内外分布32例次.CT准确显示了肿瘤退缩、进展情况,粒子准确计数困难,结合多平面重建图像和定位片有助于克服这一缺陷.结论 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放疗术是癌症治疗安全有效手段之一,影像学尤其CT起到了术中引导、定位与术后随访、疗效评估的作用.

  • 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及随访观察

    作者:朱光宇;郭金和;滕皋军;邓钢;何仕诚;方文;李国昭

    目的 探讨采用携带125I粒子的内照射支架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并随访观察其疗效.方法 采用内照射支架置入术治疗30例不可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对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血液指标、影像学指标、并发症、吞咽困难指数及生存期进行观察,确定内照射支架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置入顺利,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象及免疫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影像学随访示125I粒子无脱落及放射性泄漏.20例术后3个月CT扫描示病变部位较术前变薄,8例于术后8个月CT结果示病变较前明显变薄.胸痛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并发症,未发生与内照射支架有关的食管穿孔及放射性肺炎.术后吞咽困难明显改善,胃镜提示再狭窄病例以肉芽组织增生为主,肿瘤过度生长少见.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平均生存期为8.3个月.结论 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随访结果示其疗效确切、持久,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125 I植入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王兴;孟箭

    颈部恶性肿瘤通常采用手术联合放疗治疗,但某些由于全身原因而难以耐受手术、肿瘤较大无法切除或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放疗则成为抑制晚期肿瘤细胞快速生长的主要手段,外放疗往往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限制其使用。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属于组织间近距离放疗范畴,据文献报道,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1]。通过进一步研究,尼妥珠单抗能够通过与放疗联合应用提高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的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2]。但其是否能提高放射性粒子对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的敏感性,目前临床尚未见报道。我科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125 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1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结果如下。

  • 术中置管近距离放疗在骨与软组织肉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

    目的分析术中置管近距离放疗在骨与软组织肉瘤综合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和毒性.方法163例骨与软组织肉瘤的病例,其中59例采用手术+化疗+外照射,另外104例采用手术+化疗+近距离放疗+外照射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采用近距离放疗的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毒性.结论术中置管近距离放疗在骨与软组织肉瘤的综合治疗中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近距离放疗 肉瘤
  • 早期前列腺癌长期近距离放疗的相关并发症:既往治疗患者的观察

    作者:

    作者对早期非转移性前列腺癌行近距离放疗,即放射性种子形小管(籽)置入后的长期症状进行研究.对在一治疗中心接受超声引导下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了随访,患者治疗时间均在2年9个月以上,中位时间5.2年.有105例患者寄回了完整的问卷表,占随访总例数的80%.其中单独行近距离放射治疗者72例,同时行外放射治疗者33例.治疗时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0岁,随访时为75岁.结果显示:未接受外放射治疗的患者肠道症状并不多见,发生率为4%~9%.45%的患者出现尿失禁,其中滴尿超过数滴、每日均滴尿及需带尿垫者各占11%、11%及16%.曾行经尿道电切术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达83%,远高于未行此手术者的39%,P=0.005;置入时间<5年者尿失禁发生率33%,低于置入时间>5年者的53%,P=0.04.完全性阳萎发生率50%,勃起功能受损更为常见,可达73%,接受联合放疗的患者更易发生勃起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可能与患者本身年龄因素有关.(周利群摘译顾方六校)

  • 前列腺癌放疗失败后行补救性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同样有效

    作者:胡成;周祥福

    前刿腺癌的放疗方法包括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为研究补救性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放疗失败患者的疗效,Liatsikos等对12例诊断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例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6例行外照射,另外2例接受近距离放疗,上述治疗失败后再接受补救性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 宫颈癌患者近距离放疗局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建红;汪军坚;方静;俞华;屠晔强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近距离放疗后局部感染情况,分析阴道分泌物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局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就诊并实施近距离放疗的35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患者放疗后局部感染情况、阴道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356例患者中68例发生局部感染,感染率为19.1%;共分离病原菌7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0株占66.7%,以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2株占29.3%,以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为主,真菌3株占4.0%,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62.5%~93.8%;奇异变形菌对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66.7%和55.6%;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G、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耐药率为53.8%~92.3%;肠球菌属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高度耐药,耐药率为66.7%~100.0%。结论宫颈癌近距离放疗合并局部感染率较高,临床应加强感染病原菌检测,掌握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放疗方式的探讨

    作者:安菊生;黄曼妮;吴令英;徐英杰;李晓光;俞高志;杜霄勐;戴建荣

    目的 探讨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的放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00年1月-2012年4月间收入院行放疗的13例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6年前的8例患者采用体外常规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常规放疗组),2006年后的5例患者行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调强放疗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截止至2013年4月,随访时间为12~ 139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与生存情况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复发与生存情况:13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1个月(12 ~139个月).其中,常规放疗组(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 ~ 13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7个月,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50个月,有3例患者于治疗后8 ~19个月复发,复发患者均因肿瘤多处转移死亡;调强放疗组(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 ~8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均为21个月,5例患者均无瘤生存且无复发.(2)近、远期并发症:常规放疗组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7例(7/8),包括Ⅰ~Ⅱ级直肠反应5例、Ⅰ级膀胱反应2例;远期并发症5例(5/8),包括Ⅰ~Ⅲ级直肠反应3例、Ⅱ级膀胱反应2例.调强放疗组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1例(1/5),为Ⅰ级直肠反应;远期并发症1例(1/5),为Ⅰ级直肠反应.结论 对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的放疗,合理采用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模式,可能成为降低复发,减少近、远期放疗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但长期生存结果需进一步随诊后得出.

  • 脊柱转移瘤放射治疗进展

    作者:崔佳宁;王俊杰

    脊柱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常常导致骨相关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脊柱转移瘤邻近脊髓,如何在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同时保护脊髓功能,成为临床工作的难点.传统的二维放射治疗由于缺乏靶区的高度适形性和准确性,治疗剂量常受到脊髓耐受剂量的限制,治疗效果欠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适形放疗、调强放疗、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近距离放疗等技术的出现,使得靶区可以达到更高的照射剂量,而脊髓剂量在耐受范围之内.目前,放射治疗已成为脊柱转移瘤的有效治疗方式.本文就脊柱转移瘤的放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先进放疗技术治疗骨与软组织肉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温杰;王俊杰

    根据肉瘤发生的具体部位和病理类型,放疗可以作为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及原发性肉瘤的局部治疗手段.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得到改善.光子调强放疗(IMRT)通过对线性加速器产生的光子射线的强度进行调整,从而在三维方向上改善剂量分布的均匀性.质子调强放疗(IMPT)技术的氢原子核在回旋或同步加速器中被加速、选取并输送到治疗室,在治疗室中经过一系列的调控使之能够符合特定患者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近距离治疗和术中放疗在微小残留病灶的治疗中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这些技术为肿瘤细胞提供了有效的受照剂量,限制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运用于颅底肉瘤、脊柱或椎旁肉瘤、尤文氏肉瘤、腹膜后及四肢肉瘤患者.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IMRT、IMPT和其他荷电粒子放疗、近距离放疗和术中放疗等技术,都逐渐地改善了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效果.本文就骨与软组织肉瘤治疗中先进放疗技术的发展作一综述.

  • 术前腔内热疗联合放射治疗I B2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邵汛帆;陈丽贤;谭小军;黄守松;郑乃莹;谢小雪

    目的:观察利用专利技术特别制造的微波腔内辐射器进行手术前热疗联合放射治疗Ⅰ B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全部病例均为Ⅰ B2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给予腔内微波热疗联合近距离放射治疗(热放组)23例与单纯术前近距离放射治疗(单放组)33例进行比较.采用192 Ir源后装近距离照射,每次给予A点5 Gy,每周2次,共4次;热疗采用腔内加热的方法,肿瘤表面温度达44.5℃并持续45 min,共4次.全部患者在完成放射治疗的2周后接受子宫颈癌根治术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结果:热放组与单放组局部反应率(PR)分别为91.3%和63.6%00,血清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g)水平下降分别为87.0%和57.6%,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反应和膀胱反应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Ⅰ B2期子宫颈癌可以获得较单纯放射治疗更高的局部反应率以及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g)明显下降,近期的毒副反应无显著增加.可以进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

175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