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癌患者出院后应用电话随访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江红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出院后应用电话随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肝病科就诊并实施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出院的肝癌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6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出院后电话随访,对照组采用出院宣教.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指导是一种简单、便捷的医疗服务,可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和满意度.

  • 奥曲肽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任晓龙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来本科住院的肝癌患者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化疗药物灌注的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常规化疗药物为5-氟尿嘧啶1000 mg,表阿霉素50 mg/m2,丝裂霉素10~14 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奥曲肽0.4 mg。所有患者均行3次TACE治疗,手术间歇期为1个月。治疗前及3次TACE术后28 d,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中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术后根据国际公认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水平为(254.1±15.6) pg/mL、(298.5±22.6) pg/mL,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为(280.2±12.5)、(145.4±9.1)、(130.4±8.8)、(83.4±6.5)μg/L和(295.3±15.4)、(161.3±11.2)、(141.6±9.4)、(105.5±8.4)μg/L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奥曲肽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能延缓反复TACE导致的肝纤维化,提高近期临床疗效。

  • 复元活血汤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储真真;陈历宏;黄祝晓;林志杰;胡振华;杨莹;尹树山;高宠

    目的:评价复元活血汤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复元活血汤联合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实体瘤体积变化、肿瘤标志物、临床症状、KPS评分、生活质量等。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实体瘤客观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47.5%(19/40),对照组为35%(14/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9,P>0.05)。中医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5%(35/40)、对照组为32.5%(1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3,P<0.05);合并门静脉癌栓经治疗后癌栓缩小>1/2者,观察组为78.95%(15/19),对照组为33.33%(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6,P<0.05);甲胎蛋白转阴或滴度下降者,观察组为78.95%(30/38),对照组为37.83%(14/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7,P>0.05);治疗后两组体力状况(KPS)评分疗效均改善,观察组有效率为80%(32/4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2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3,P>0.05)。生活质量QOL评分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80%(32/40),对照组有效率为42.5%(1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5,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更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复方苦参注射液防治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肝损害临床观察

    作者:曹亮;郭彦伟;王志伟;刘超;刘艳;潘静

    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多属中晚期,已丧失了手术佳时机。目前,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是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通过选择性地对供给肿瘤部位血运的肝动脉进行栓塞,以阻断肿瘤的主要供血,从而显著提高治疗肝癌的疗效。但化疗药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肝脏功能,甚至导致肝区疼痛加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中晚期癌症的辅助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1-3]。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80例TACE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分析,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癌痛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血管改变与疗效及残癌监控

    作者:陈永富;伍筱梅;商健彪;赖清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后肿瘤血管改变与疗效的相关性及残癌的监控.方法35例肝脏肿瘤41个病灶,在接受RFA术后1~12月行CT、肝动脉及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根据术后CT及DSA造影表现及临床随访,评估RFA术的疗效,并对残留及再生肿瘤病灶实施介入干预.结果RFA术后,在12个月的随访中,24个病灶完全坏死;17个病灶出现残留,13个出现肿瘤再生,表现为残留的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以及新生肿瘤血管和不规则新肿瘤染色灶.经过肝动脉化疗和栓塞治疗后,残留和再生病灶得到控制.结论肝脏肿瘤的供血血管的再通或血管的再生(侧支循环的产生),与肿瘤残留及再生有直接相关性,DSA血管造影应作为监控肿瘤残留的金标准.

  • 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局部注射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官泳松;孙龙;周翔平;李肖;贺庆;刘源

    目的:评估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治疗(rAd-p53)联合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TACE、经皮肝瘤体内注入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2种方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共150例,其中采用经皮肝瘤体内注入rAd-p53后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68例(治疗组),并与同期病情相当的中晚期肝细胞肝癌单独的TACE治疗82例(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7.6%和51.2%.治疗组瘤体明显缩小,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2<0.05);对照组白细胞下降例数多,程度重;治疗组白细胞下降例数少,程度轻(P=0.003<0.05);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癌性疼痛减轻程度明显,差异显著(P=0.017<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Karnofsky有显著性差异(P=0.029<0.05).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联合TACE治疗HCC,增强了抗癌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14C-氨基比林呼气试验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唐恭顺;匡安仁

    肝脏是药物代谢解毒器官,药物介入肝功能试验包括肝细胞微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功能试验三类.14C-氨基比林在肝细胞微粒体代谢,14C-氨基比林呼气试验(ABT)定量反映肝细胞功能,ABT值与肝组织学损害严重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和肝癌时ABT值降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ABT值正常.ABT可及早发现肝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可作为肝动脉栓塞化疗术、门腔分流术及药物治疗效果随访手段.ABT是门脉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肝移植术的预后因子.14C-氨基比林呼气试验安全、价廉、方便、非侵入,有望临床常规使用.

  • 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肝癌的进展

    作者:钟洪才;方驰华

    近年来,随着对肝癌临床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多种微创技术的应用,肝癌的疗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腹腔镜肝切除术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微创手段;多种肿瘤局部消融技术及肝动脉栓塞化疗术为中晚期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及有效的治疗手段,在部分小肝癌患者还能达到根治效果.因此,微创技术在肝癌的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亦有很多问题有待进-步解决.本文就近年来应用微刨技术治疗肝癌的进展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一综述.

  • 双介入联合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

    作者:徐永茂;张南征;张国龙;马文青;高从敬;徐卫东;陈复兴

    目的:评估双介入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经皮肝瘤体内注入无水乙醇术(PEI)、CIK细胞回输3种方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共128例,其中在TACE、PEI双介入的基础上,采用CIK细胞静脉回输与瘤体内注射相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36例(研究组),并与同期病情相当的中晚期肝细胞肝癌双介入治疗62例(双介入组)和单纯的TACE30例(单纯组)相比较.结果:研究组、双介入组、单纯组有效率分别为91.6%、75.8%和43.3%,研究组的AFP下降、细胞免疫功能、卡氏评分升高均优于双介入组和单纯组,研究组的1 a生存也得到显著的延长(P<0.05).结论:双介入治疗联合CIK细胞可以弥补单一治疗方法的不足,增强了抗癌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 老年人原发性肝癌骨髓转移一例

    作者:海波;吴本俨

    患者男性,83岁.因持续腹痛17 h于2002年6月9日急诊入院.查体示:血压90/60 mm Hg,右上腹持续压痛,反跳痛. 血红蛋白67 g/L,红细胞2.81×1012/L.B超提示肝内低回声结节、腹腔积液.行腹腔穿刺抽出红色不凝液体,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分别于2002年6月9日、7月5日、10月11日3次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在此期间患者出现腰痛,X线检查及同位素扫描证实胸12椎体肿瘤转移,并于同年9月行椎体成型术.10月起患者大便潜血持续阳性,同时呈贫血状态,血红蛋白在6.0~7.0 g/L之间.

  •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肝癌的副作用和并发症(附1?000例报告)

    作者:钱国军;曲增强;陈汉;高亚莲;程红岩;陈栋;徐爱民;朱伟;张惠敏

      随着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E)治疗中晚期肝癌日益增多,TAE治疗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亦开始备受关注。本文报道我院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1?000例肝癌病人TAE治疗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1.材料和方法:1?000例肝癌系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在我院行TAE且资料完整的连续性病例。原发性肝癌890例,其中192例系术后复发,转移性肝癌110例。男性878例,女性122例。年龄8~74岁,平均55岁。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造影摄片程序略),导管通常为6F的Cook或Yashiro肝动脉导管,经腹腔动脉造影确定肿瘤大小部位及供血情况,同时利用间接门脉造影法观察有无门静脉受侵犯及其程度。在导丝引导下导管超选进入肝固有动脉或其分支后注入超液化碘油5~30 ml,阿霉素或表阿霉素20~40 mg,5-氟尿嘧啶0.5~1.0 g,卡铂100~200 mg,有肺转移灶者超选入支气管动脉灌注丝裂霉素或其它化疗药。部分病人加用明胶海绵碎片1/4~3/4块行肝动脉栓塞。  所有病人入院后均行肝功、肾功、电解质、血常规、AFP、CEA、 HBV三抗、PT、蛋白电泳及胃镜或钡餐检查,TAE术后3 d复查肝功、肾功、电解质、血常规。

  • 索拉非尼联合射频消融治疗BCLC 0-B1期肝癌显著优于单用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侯洵(摘);张信华(校)

    背景和目的目前研究已表明索拉非尼、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与射频消融(RFA)联用对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有效。由此,本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比较联用索拉非尼和RFA及单用RFA对BCLC 0-B1期肝癌的疗效,为临床联用索拉非尼及RFA提供证据。方法研究终纳入了来自中国多个地区12个中心的128名肝癌患者,其中64名患者接受索拉非尼+RFA 治疗,与之配对的余下64名患者仅接受RFA治疗。入选标准包括:18~75岁、病理确诊或至少两项影像学研究同时证实诊断、肿瘤数目≤3个、大肿瘤直径≤7 cm、肿瘤为BCLC0-B1期、不愿行肝切除或肝移植术、肝功能储备良好、ECOG状态评分≤2分。剔除标准为:主要血管癌栓形成和/或肝外转移、既往或现在有难以控制的腹水、肝性脑病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其他恶性肿瘤史、心、肾或其他器官严重功能不全、除外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活动期。索拉非尼的剂量为400 mg Bid,并在RFA治疗前后60天内开始应用。在毒副反应较大的患者中,减少索拉非尼剂量至200 mg Bid,如还无缓解则停药。研究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包括临床评估、肝功能、AFP、超声检查、动态 CT扫描等。随访至2013年10月31日。结果两组的主要治疗并发症均包括消化道出血、胸腔积液、发热等。索拉非尼+RF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38%,RFA组为4.69%,无统计学差异。RFA组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41.1周,1年、2年、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2.8%、85.4%和92.7%。索拉非尼+RFA组患者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65.1周,1年、2年、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0.5%、62.9%和74.5%。 RF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8.6周,1年、2年、3年、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7%、47.2%、30.9%和30.9%。索拉非尼+RF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61.8周,1年、2年、3年、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6%、64.0%、58.7%和50.3%。统计学分析提示:索拉非尼+RFA组的肿瘤复发时间、总体生存时间显著长于RFA组,复发率显著低于RFA组。 Cox回归显示,应用索拉非尼、TNM分期、肿瘤数目及大小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应用索拉非尼、TNM分期、肿瘤数目、抗病毒治疗、TACE治疗史则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该研究证实了索拉非尼和RFA联用较单用RFA能更为有效地降低肝癌复发率、延长无瘤及总体生存期。可认为索拉非尼联合RFA是治疗局部体积较小的原发性或复发性肝癌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案。

  • 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友明;田洪刚;张来安;金江林

    目的 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3例,采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肝动脉灌注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对照组患者25例,采用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评价实体瘤治疗效果,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 +/CD8+)指标,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64.0%)低于研究组(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与CD8+水平上,与治疗前1天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T细胞亚群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段与组别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后各时间段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能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增强抗癌效果,安全有效,优于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

  •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普石菊

    目的:研究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保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HCC破裂出血患者10例,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对肿瘤供血的动脉进行栓塞。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血红蛋白、甲胎蛋白(AFP)及肿瘤大小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患者术后1周血压、血红蛋白的情况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个月患者肿瘤大小及AFP情况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临床疗效较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是尚需要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

  • 普萘洛尔在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围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合代;黄骞;廖志军;丁罡;张明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在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围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对24例肝癌患者进行TACE。TACE术前3 d开始口服普萘洛尔,自10 mg/次起,逐日增加5~20 mg/次,3次/d,第3天或第4天行TACE术,术后继续口服普萘洛尔共4周。结果24例患者共接受TACE治疗65次,平均2.7次(1~5次)。24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4例,PR13例,SD3例,PD4例,RR70.8%(17/24)。6个月生存率87.5%(21/24),12个月生存率66.7%(16/24),18个月生存率41.7%(10/24)。并发症主要有呕吐5例,腹痛16例,发热18例。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Ⅳ度抑制1例。结论本组肝癌患者在TACE围术期应用普萘洛尔近期有效率70.8%,1年生存率66.7%。并发症主要为栓塞化疗引起的呕吐、腹痛、发热、中性粒细胞抑制,未观察到普萘洛尔引起的不良反应。

  •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包扎的方法与时间研究

    作者:肖会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包扎的方法与时间.方法 选取肝癌且需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的患者174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58例.A、B、C3组以不同的加压包扎和时间组合,术后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及血肿发生,皮肤有无水疱及破损等.结果 3组术后出血或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79%、1.83%、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B组(P<0.05).结论 绷带成“8字型”加压包扎6h,0.5 kg沙袋加压6h,优于常规加压包扎方法.

  •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观察与分析

    作者:李风雷;姚绍鑫;刘福军;张春芳;张贵松;张建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性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增加术后并发症针对性预防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77%)显著低于对照组(53.85%),组间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TACE围术期及时采取并发症预防性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的护理

    作者:彭菊花;韩玉洁;陈跃红;路亚娟

    目的 探讨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疗效影响的临床护理.方法 分析并总结64例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TACA)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主要介绍手术的一般过程,微创性,使患者克服恐惧心理;术后强调绝对卧床24 h,患肢制动12 h,严密观察发热、疼痛、恶心、呕吐等术后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58例患者出现发热(90%),60例患者出现疼痛(93.8%),34例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53%),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均得以缓解.结论 手术前后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有利于提高TACA的手术疗效.

  • 索拉菲尼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和氩氦刀消融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观察

    作者:冯锐;刘芳;白义凤

    目的:对比索拉菲尼单药与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TACE)、经皮局部氩氦刀消融(PLCT)综合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索拉菲尼单药或索拉菲尼联合 TACE、PLCT 治疗。其中索拉菲尼单药治疗32例,联合介入和氩氦刀消融治疗32例,随访时间6~3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肿瘤进展时间。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无手术相关死亡及严重并发症。6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 CR)11例,部分缓解(PR)31例,稳定(SD)14例,进展(PD)8例,其中单药治疗组 CR 3例,PR 11例,SD 12例,PD 6例;联合介入和氩氦刀消融组 CR 8例,PR 20例,SD 2例,PD 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28,P=0.003)。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20周和53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73,P=0.000)。结论针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索拉菲尼联合 TACE 和 PLCT 治疗效果较好,可延长肿瘤进展时间。

  • 医源性胆管损伤致伤机制与分类初探

    作者:刘哲;段卫东;刘永雄

    医源性胆管损伤除见于各种胆道手术外,有时还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肝切除术等手术,又由于各种介入性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继发于ERCP、PTC、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等的肝内外胆管损伤也屡见报道.

8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