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柳宁;刘伟胜;徐凯;吴万垠;刘宇龙;朱迪盈;罗海英;陈春永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医组予以中医辨证施治(抗肿瘤中药静脉制剂、消积饮、辨证中药汤剂)、一般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西医组予以化疗、一般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中西医组予以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化疗、一般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并通过卡卜兰-迈尔(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各组的远期疗效,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率的24个预后因子,筛选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中位生存期中医组为(285.00±17.92)天,西医组为(265.00±1.80)天,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西医组为(359.00±7.00)天,与中医组及西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5、1年生存率(%)中医组分别为84.4、18.1;西医组为82.5、20.6;中西医组为92.5、42.7.中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4个预后因子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并发症、中医证候分类、治疗前Karnofsky评分、乳酸脱氢酶、癌胚抗原、CA199、治疗方式、治疗后生存量表总积分、治疗稳定、CD3+等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并发症、中医证候分类、乳酸脱氢酶、癌胚抗原、CA 199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危险因子;治疗前Karnofsky评分、治疗方式、治疗后生存量表总积分、治疗稳定、CD3+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保护因子.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延长生存期,提高远期生存率,可作为不宜手术切除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佳治疗方法之一.

  • 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诊断及分期

    作者:程亮;黄文斌;郑素琴;郑杰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分期是重要的预后因子.WHO将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定义为肿瘤侵透基底膜.膀胱癌TNM分期系统(2002)将膀胱的pT1期肿瘤定义为肿瘤浸润固有膜,但未侵及肌层.

  •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合代;倪裕丰;丁罡

    个体化医疗的本质是基于生物标志物的医疗选择.生物标志物一般所指为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其具有预后和预测功能,或往往同时具有预后和预测的价值.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出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o growth factor recepter,EGFR)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好;且EGFR突变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er,TKI)治疗有效,可预测分子靶向治疗效果.EGFR突变对NSCLC而言,既是预后因子也是预测因子.

  • 分子生物学在白血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昭

    近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已经成为白血病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微小残留病的监测及预后判断等多个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白血病是一组临床异质性疾病,患者的生存情况依据年龄、原始细胞形态、细胞遗传学异常等而有不同.在过去的数百年中,针对白血病的研究在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预后因子被应用于临床,其中分子生物学异常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备受重视,也是基因靶向治疗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近年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行讨论.

  • 14C-氨基比林呼气试验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唐恭顺;匡安仁

    肝脏是药物代谢解毒器官,药物介入肝功能试验包括肝细胞微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功能试验三类.14C-氨基比林在肝细胞微粒体代谢,14C-氨基比林呼气试验(ABT)定量反映肝细胞功能,ABT值与肝组织学损害严重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和肝癌时ABT值降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ABT值正常.ABT可及早发现肝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可作为肝动脉栓塞化疗术、门腔分流术及药物治疗效果随访手段.ABT是门脉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肝移植术的预后因子.14C-氨基比林呼气试验安全、价廉、方便、非侵入,有望临床常规使用.

  • 浸润性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定量检测标准化的困境和对策

    作者:李挺

    21世纪的病理学在肿瘤领域的工作,一方面仍是传统病理学的内容,即做出诊断,寻找肿瘤关键的预后因子,如分级和分期等,以及与外科医生讨论再切除标本的特征.另一方面是病理学的新内容,即快速和准确地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标记评估,确定诊断和预测治疗反应.换言之,21世纪的病理医生是为新兴的分子靶向治疗处理至关重要的信息,从而正确筛选患者.现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HER-2)定量检测标准化的困境和对策进行简单论述.

  • FOXM1在鼻咽癌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凡玲;田虎;周明;赵艾君;王为;印爱军;杜伟强

    目的 探讨FOXM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12例原发性鼻咽癌患者和41例慢性鼻咽炎患者的病理活检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所有组织标本中FOXM1的表达情况,分析FOXM1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FOXM1的高表达率为66.1%,明显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的34.1%(P<0.01);FOXM1高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AJCC分期、T分期、N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OXM1高表达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FOXM1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 FOXM1在原发性鼻咽癌患者中高表达,可以作为鼻咽癌的预后标志物.

  • 基质金属蛋白酶-11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阳(综述);王翔;赵平(审校)

    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对女性的生命健康威胁很大。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ases,MMP)家族的一种,其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相当密切,被认为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一个因素,但MMP-11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明确。

  • 3.0T磁共振不同b值表观扩散系数值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及分子分型相关性对比研究

    作者:张悦;刘万花;王瑞;叶媛媛

    目的 对比分析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8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于术前行不同b值(b=0、400、800、1000 s/mm2)DWI扫描,所有病灶行ADC值测量并计算平均值.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获得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及Ki-67的表达状态,并将其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型4种分子亚型,其中Luminal B型又分为B1型和B2型.根据不同的数据资料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除b=400 s/mm2时,ER分别表达阴阳性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因子在不同b值下,不同表达状态的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除b=400 s/mm2时,ADC值与ER阳性表达无相关性外,余不同b值下ADC值与ER、PR的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与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且当b=800、1000 s/mm2时,各预后因子阳性表达与ADC值间相关系数较高;Ki-67表达程度与各b值下ADC值均无相关性.(3)在不同b值下,各分子分型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Luminal A型及Luminal B型的ADC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型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乳腺癌部分预后因子表达状态及不同分子亚型具有相关性,且行乳腺DWI检查时b值选择800 s/mm2为佳.

  • 动态对比增强MRI定量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研究of breast carcinoma

    作者:王瑞;刘万花;李丽环;叶媛媛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包括强化形态、肿块大小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为乳腺癌、术后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获得病理分级和核分级,且术前行乳腺DCE-MRI检查的113例患者(120个病灶)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患者行乳腺DCE-MRI检查获得定量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对103个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进行病理分级及核分级,再据此将病灶分为病理分级Ⅰ、Ⅱ级组(低级别组)与病理分级Ⅲ级(高级别组),核分级Ⅰ、Ⅱ级组(低级别组)与核分级Ⅲ级(高级别组)。根据乳腺癌不同强化形态分为肿块型强化组与非肿块型强化组;根据肿块大径,将病灶大小分为≤20 mm组及>20 mm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肿块强化形态、大小、病理分级乳腺癌组间的DCE-MRI定量参数,采用Spearman法评价DCE-MRI定量参数和肿块大小的相关性。结果肿块型乳腺癌(92个病灶)的Ktrans值高于非肿块型乳腺癌(28个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组间的kep、v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径≤20 mm组(40例)和>20 mm组(52例)间的Ktrans、kep、v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型乳腺癌的平均大径为(2.38±0.95)cm,肿块大小与定量参数Ktrans无明显相关性(r=0.238,P=0.038),与kep、ve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23、0.070,P值分别为0.052、0.547)。高级别病理分级(22个)及核分级组(15个)的Ktrans、kep值均高于低级别组(52个、5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级别病理分级及核分级组的v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有关,高Ktrans、kep值及低ve值提示预后较差。

  •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GRMC1)对预测乳腺癌预后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颖;阮祥燕;米鑫;王刚乐;Alfred O. Mueck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在乳腺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更多的预测依据。方法试验纳入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间初诊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50例,记录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预后相关因素,追踪随访患者预后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标本雌激素受体α( estrogen receptor α,ERα)、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 receptor,PR)、Ki67、PGRMC1表达情况,并分析与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试验的50名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ERa阳性表达率为48.0%,共24例;PR阳性表达率为42.0%,共21例;Ki67阳性表达率为4%,共2例;PGRMC1阳性表达率为70.0%,共35例。 PGMRC1的表达与年龄、肿瘤病理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间有明显相关性( OR=1.60,95%CI:1.11~2.29;OR=1.12,95%CI:1.02~1.23),PGRMC1表达阳性程度越高,患者复发可能性越大(P=0.011),远期生存情况越差(P=0.028)。结论PGRMC1与常见预后因子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间存在关联,与患者疾病复发、远期生存情况存在关联,其很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 Her-2阳性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BC)的一线治疗进展

    作者:贾朝阳;应明真;王雅杰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但迄今为止,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仍是不可治愈的疾病,临床Ⅳ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不足25%[1,2].人类表皮样生长因子受体(Her-2)作为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子,同时也是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3].在15% ~20%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BC)中存在Her-2扩增或高表达,Her-2阳性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具有预后差、OS低和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较短的特点.对于这类患者采用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商品名赫赛汀(R))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的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获得更长的OS和至进展生存时间(time to disease to progession,TTP),目前已成为一线的标准治疗方案[4].然而,其他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新的治疗策略也被证明具有一定前景,本文就近年来Her-2阳性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BC)的一线治疗进展做简要综述.

  • 磁共振新技术在乳腺癌诊断及其与预后因子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缇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已逐渐被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其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均较高.Her-2、Ki-67是乳腺癌的预后因子,与部分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探索DCE-MRI、DWI与Her-2、Ki-67之间的相关性,可能对判断部分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指导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部分学者认为两者间不具有相关性;部分研究证实ADC值与p53有一定负相关性;Ki-67与边缘环形强化呈正相关;Ki-67与流出型曲线正相关;内部坏死与Her-2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 乳头状肾细胞癌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李明义;王宁;吉正国;刘庆军;杨培谦

    目的:研究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1例P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男32例,女19例;年龄33~82岁,平均(57.5±2.8)岁;偶发37例,腰部不适12例,肉眼血尿2例;肿瘤直径1.2~15.0cm,平均(5.1±0.75)cm;左侧29例,右侧22例;51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肾切除术20例,肾部分切除术31例。病理诊断PRCC 1型18例,2型33例。1型与2型患者的病理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Fuhrman分级2型患者明显高于1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51例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其中PRCC 1型死亡3例,2型死亡13例。结论PRCC 1型患者的预后优于2型,ECOG评分和临床表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乳腺癌DCE-MR表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

    作者:王盈盈;常晓丹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健康。ER、PR、Her-2、Ki67、PCNA等生物学指标在评价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方面的作用日益肯定。随着动态增强磁共振的广泛应用,MRI也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向形态和功能并重的方向发展,在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疗效评价和患者预后等方面显现出明显优势。本文就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表现参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简要综述。

  • 120例术后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期间体重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焱

    目的:探讨术后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期间体重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期间体重变化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体重减轻组、稳定组和增加组。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无病生存期(DFS)预后的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体重变化与年龄、病理临床分期、辅助放疗、吸烟史及身体质量指数有关,与相关疾病是否内分泌无关。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期间体重变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体重增加将使患者生存期缩短。

  • 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

    作者:侯伟娜

    本文旨在评价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乳腺癌MRI表现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标记物

    作者:程明达;周英琼

    对弥漫性大B淋巴瘤的治疗传统上受到临床参数的指导.虽然国际预后指数(IPI)代表了大程度上公认的预后模型,但是具有相同IPI亚组的结果仍然有着显著的差异,反映了这种恶性肿瘤的异质性.DLBCL分子层面的分类可能会导致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行为及结果的特殊疾病本质的分类.一旦经验定有效,新一代的预后模型将成为日常医学实践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现有的临床预测模型提供有效的辅助信息.

  • 乳腺癌超声及超声造影与预后分子病理学标志物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思维;丁炎;吴鹏西;周锋盛;蒋骁;陈俊;朱巧英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特征与生物学预后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7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原发性乳腺癌手术患者239例,均为单发病灶.患者年龄22 ~ 84岁,中位年龄47岁.术前行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根据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描述乳腺癌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术后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二元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与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的毛刺征、微钙化、周边高回声晕、肿块形态及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与各预后因子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后方回声衰减是ER阳性表达的预测因素(P<0.05).乳腺癌直径>2cm是HER-2、Ki67表达阳性的预测因素(P<0.05);乳腺癌超声造影表现为早增强、晚消退是HER-2表达阳性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与其预后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为术前无创评估乳腺癌预后提供了可能.

  • 化疗联合放疗治疗T3N0~1M0鼻咽癌的预后分析

    作者:邹国荣;谢方云;高剑铭;吴少雄;亓姝楠;彭苗

    目的:探讨T3N0~1M0鼻咽癌的治疗模式和预后因子.方法:分析2000年1月4日至2001年11月12日127例T3N0~1M0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放疗是否联合化疗分为单纯放疗组(A组)90例,放疗联合化疗组(B组)37例.B组病例中,接受诱导化疗18例,接受诱导+同期化疗5例,同期化疗14例.结果:A、B两组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73.4%,72.3%(P>0.05);两组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CSS)分别为76.4%,72.3%(P>0.05);A、B两组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65.5%,71.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联合化疗为DFS有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化疗联合放疗能提高T3N0~1M0鼻咽癌的无瘤生存率,但不能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化疗联合放疗不是T3N0~1M0鼻咽癌的必须治疗模式.

100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