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zr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尹丰;孟淑娟;于永利;陈小君;王玉新

    目的 探讨埃兹蛋白(Ezr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在10例膀胱癌旁黏膜、20例腺性膀胱炎及10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Ezrin在10例癌旁黏膜组织、20例腺性膀胱炎中及10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2/10)、25% (5/20)和77.1% (84/109).癌旁黏膜组与腺性膀胱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黏膜组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腺性膀胱炎组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zrin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及肿瘤是否多发无关(P>0.05).结论 Ezrin蛋白表达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和预后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高表达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淋巴结的转移,预后差.

  • 不同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学差异分析

    作者:王瑞贤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在临床病理学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009 年6 月~2015 年6月,接收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共计466例,其中男性378例,女性88例,比较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病理学分期及TNM分级并分析讨论.结果:本次试验病例,男性与女性比例为4. 3:1 ,男性患者中发展至皮下结缔组织的浸润性肿瘤比例为45. 77%,高于女性比例20. 45%,且非浸润性肿瘤比例为29. 10%,低于女性比例54. 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此外,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原位癌、发展至肌层的浸润性肿瘤所占比例及组织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病与性别存在一定关系,男性发患者数高于女性,且肿瘤发展程度高于女性,女性患者以非浸润性肿瘤更为多见.

  •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伟;徐军妹;徐光;赵崇克;吴剑;王帅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TCC)的分级和浸润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术前接受超声造影检查、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患者,对其进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获得时间-强度曲线,构建动态血管模型(DVP),对其定量参数及DVP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例病灶中,病理证实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的11例,平均渡越时间(mTT)为30.99s(s=6.61),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的8例,mTT平均为53.74s(s=16.44);非浸润性病灶14例,mTT平均为33.68s(s=11.11),浸润性病灶5例,mTT平均为59.86s(s=12.20),分别对两组病灶的mTT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SonoLiver CAP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软件,对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分级和浸润程度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研究

    作者:庞亮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病原因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内、外因素均可导致.当前医学界已确定.的高危因素主要为吸烟史与芳香胺类化学物质,其中约50%为吸烟引起,且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病率随着患者级烟史延长而升高.同时,苯胺、1-萘胺等化学物质也是导致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重要因素.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作为该疾病主要治疗方法,联合灌注治疗能够降低术后复发率.当前在灌注方案、药物选择等方面仍未形成统一看法,因此,对膀胱灌注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中医药辅助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研究进展

    作者:张林;沈建武;曾凡雄;邵魁卿;李奇;李丁;李芋锦;高瞻

    收集中医药辅助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相关文献,并对其病因病机、中医辅助治疗方法进行整理.对文献归纳整理后发现,众医家对该病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湿、热、瘀、毒等方面.为方便临床医生了解中医药辅助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研究动态,本文将中医药辅助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文献从辨证论治、术后恢复、术后灌注、辅助化疗、姑息疗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UroplakinⅢ与Twis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冶俊玲;贺萍

    目的 探讨UroplakinⅢ(UPⅢ)、Twis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UPⅢ和Twist的表达.结果 UPⅢ在14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的表达阳性率为15.7% (22/140)低于7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71.4% (5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的表达阳性率为72.9% (102/140)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6.0% (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PⅢ表达缺失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高分化,肌层浸润,淋巴管浸润呈正相关(P<0.05).Twist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管浸润有相关性(P<0.05).两者均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 UPⅢ表达缺失及Twist的阳性表达均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管浸润有相关性,联合检测两者对诊断及评估预后膀胱尿路上皮癌有实用价值.

  • 不同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学差异的分析

    作者:宗华凤;温爽;盖宇;刘天卿

    目的 比较和分析不同性别间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方法 复习45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阅读所有存档病理切片,依据WHO(2004)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学分级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级和分期.236例有随访结果.结果 45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男性369例,女性89例,男女之比为4.1∶1.初次诊断时的平均年龄,男性为70.3岁(30 ~ 94岁),女性为67.7岁(34 ~ 93岁),发病年龄差异不显著(P>0.05);肿瘤复发率,男性232例(62.9%),女性54例(60.7%),差异不显著(P>0.05);2年内复发率均>40%.在初发癌和复发癌的病理学分期上,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的病变更多是非浸润性的(pTa,P<0.05),局部进展(黏膜内浸润)的风险较低(pT1,P<0.05);在浸润至肌层以下分组中(≥pT2),两性间差异不显著(P>0.05);组织学分级上,两性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性别间总生存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病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4.1倍,与男性相比,女性病变更多是非浸润性的,局部进展(黏膜内浸润)风险较低,但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性别间总生存率差异不显著.

  • 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间质反应的膀胱尿路上皮癌1例报道

    作者:张巍;冯砅锦

    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osteoclaserc giant cells,OGC)的上皮性肿瘤,其共同特征为间质内含OGC及数量不等的单核细胞.可见于人体的多个部位,如骨和软组织、乳腺、胰腺等,称为巨细胞肿瘤或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肿瘤(osteoclastic giant cell tumor,OGCT) [1-6].在骨外尤其发生在泌尿系统者较为罕见.现回顾1例膀胱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间质反应,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主要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等方面进行探讨.

  • 膀胱尿路上皮癌分子标记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程亮;徐嘉雯;何佳佳;赵菁;滕晓东

    近年来,膀胱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相关分子病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学者发现了多个与肿瘤遗传学变化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并在肿瘤诊断、分类及预测疗效、预后等方面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相关性,我们就这些分子标记在膀胱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膀胱良性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

    作者:程亮;黄文斌

    大多数膀胱肿瘤起源于尿路上皮,其中常见的是尿路上皮癌.有关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亚型已有介绍,而对于膀胱软组织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国内介绍甚少.本文主要介绍膀胱软组织良性肿瘤的类型及其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

  • 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诊断及分期

    作者:程亮;黄文斌;郑素琴;郑杰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分期是重要的预后因子.WHO将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定义为肿瘤侵透基底膜.膀胱癌TNM分期系统(2002)将膀胱的pT1期肿瘤定义为肿瘤浸润固有膜,但未侵及肌层.

  • 基于巴氏染色色度学参数的膀胱尿路上皮癌脱落细胞的判别分析

    作者:蓝永洪;申洪;陆药丹;邓敏

    目的 研究巴氏染色色度学参数对于膀胱尿路上皮癌脱落细胞的判别价值.方法 取107例尿液涂片中386个正常尿路上皮脱落细胞(uroepithelium normal exfoliated cells,UNC)、439个尿路上皮结构不良脱落细胞(urothelium dysplastic exfoliated cell,UDC)和500个膀胱尿路上皮癌脱落细胞(bladder urothelial cancer exfoliated cell,UCC),随机分为训练组(n=1077)和识别组(n=248),测试细胞浆和细胞核的色度学参数,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对训练组细胞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函数的判别效果.结果 训练组细胞的回代判别率为71.2%,识别组细胞的判别率为73.0%,107例尿液涂片的判别率为84.1%.结论 基于色度学参数所建立的函数对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识别有一定的作用.

  • 膀胱尿路上皮癌脱落细胞的判别分析

    作者:蓝永洪;申洪;陆药丹;邓敏

    目的 探讨巴氏染色膀胱尿路上皮癌脱落细胞的计算机判别方法.方法 取107例尿液涂片中386个正常尿路上皮脱落细胞(uroepithelium normal exfoliated cells,UNC)、439个尿路上皮结构不良脱落细胞(urothelium dysplastic exfoliated cell,UDC)和500个膀胱尿路上皮癌脱落细胞(bladder urothelial cancer exfoliated cell,UCC),将上述3种细胞利用SPSS随机分为训练组(n=1077)和识别组(n=248),测试细胞质和细胞核的色度学和几何形态参数,对训练组细胞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计算回代判别准确率,然后用识别组细胞评价函数的判别效果,并计算107例标本的判别准确率.结果 训练组细胞的回代判别率为80.8%,识别组细胞的判别率为80.2%,107例尿液涂片的判别率为92.5%;其判别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基于色度学和几何形态参数所建立的函数(P<0.05).结论 结合色度学和几何形态参数所建立的函数对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识别效果好.

  • CXCR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一丁;宋永胜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另选取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及5例腺性膀胱炎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织中CXCR4的表达.统计学分析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不同分期、分级间CXCR4的表达差异.结果 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CXCR4免疫组化染色阳性47例,阳性率94%(47/50),对照组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及5例腺性膀胱炎黏膜组织中CXCR4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阴性.在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膀胱尿路上皮癌中,CXCR4的表达强度存在差异(P<0.05).结论 1.CXCR4的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CXCR4的表达强度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恶性程度具有相关性.

  • VEGF-C联合病理分级预测和诊断膀胱癌淋巴转移的意义

    作者:李文泽;李卓;祖雄兵;齐范;李进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联合膀胱癌病理分级预测和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27例膀胱癌行膀胱全切患者术的肿瘤VEGF-C的蛋白水平的表达,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有无转移.追查根治术前1~2年病理结果及VEGF-C的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且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VEGF-C评估膀胱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87.0%,67.9%,74.8%;高级别膀胱癌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9%,75.0%,83.2%;低级别膀胱癌中分别为85.7%,92%,90.6%.结论 VEGF-C与膀胱癌淋巴道浸润和转移有显著相关性,检测膀胱癌VEGF-C表达能够评估盆腔淋巴结是否转移.联合膀胱癌病理分级可提高诊断价值.

  •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和膀胱尿路上皮癌CEUS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作者:郭素萍;周爱云;徐盼;肖帆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BUC)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PB患者30例和BUC患者50例的临床和CEUS表现,采用QLab分析软件获得IPB和BUC的TIC参数,包括上升时间(RT)、平均渡越时间(MTT)、峰值强度(PI)、半洗漱时间(TPH)、上升斜率(WIS)、达峰时间(TP)、半降支斜率(D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手术标本进行抗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测量MVD,分析CEUS的TIC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IPB和BUC的CEUS定量参数中,PI、TPH、TP、D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UC的MVD明显高于IPB(P<0.05).各TIC参数中,TPH和DS与MVD均存在相关性(rs=0.74、-0.81,P均<0.05).结论 CEUS在IPB与BUC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TIC参数可定量评估肿瘤内微血管生成情况.

  •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评价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及肌层侵犯

    作者:张苗苗;陈雁;丛欣莹

    目的 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及肌层侵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分为低级别(LG)和高级别(HG)组、非肌层侵犯(NMIBC)和肌层侵犯(MIBC)组.比较组间IVIM参数[表观弥散系数标准值(ADCst)、慢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和快扩散系数(D*),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IVIM参数两两组合的预测概率值;绘制IVIM参数及其组合预测概率值的ROC曲线,并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HG组ADCst、D和f值低于LG组(P均<0.05),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86、0.72(P均<0.01);ADCst和D、ADCst和f、D和f组合预测概率值的AUC分别为0.91、0.90和0.88(P均<0.0001).MIBC组ADCst 、D和f值低于NMIBC组(P均<0.000 1),其AUC分别为0.91、0.85和0.88(P均<0.0001);ADCst和D、ADCst和f、D和f组合预测概率值的AUC值均为0.93(P均<0.000 1).结论 ADCst、D和f值越低,提示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越高,侵犯肌层可能性越大;IVIM多参数组合可提高诊断效能.

  • 膀胱癌早期诊断方法的进展

    作者:任虎;任明华;倪少滨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世界上,膀胱癌患者的死亡率仍然位于癌症患者死亡的前十位[2].在欧美,膀胱癌的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占第四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以后;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占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以后[3].膀胱癌的病理类型90%以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3%~7%为膀胱鳞状细胞癌,膀胱腺瘤则更为少见,约占膀胱癌的比例<2%[4].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药物灌注治疗进展

    作者:吴意光;刘萃龙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肿瘤,其中尿路上皮癌占90%以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全部膀胱恶性肿瘤的75%~85%,目前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或膀胱部分切除术,但10%~67%的患者会在TUR-BT术后12个月内复发,24%~84%的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在复发者中16%~25%的肿瘤出现疾病进展,恶性程度增加或向浸润性肿瘤发展[1-3]。

  • 结节型腺性膀胱炎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超声表现比较

    作者:黄丽燕;柯丽明;陈志奎;何以敉;薛恩生;林礼务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膀胱黏膜增殖性病变[1],部分病灶声像学表现为结节型,呈乳头状突入膀胱腔,术前影像学检查容易误诊为膀胱癌。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8例结节型腺性膀胱炎与10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术前超声检查资料,探讨两者超声表现的异同点,以期有助于术前超声鉴别诊断。

223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