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保乳手术68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亚芬

    我科自2003年5月至2011年6月行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6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76岁,平均42.3岁,绝经前患者57例,绝经后11例,术前均行乳房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检查,均为单侧乳腺癌.其中外上象限31例,内上象限9例,外下象限20例,内下象限8例;Ⅰ期(T1N0M0)46例,Ⅱ期(T1~2N1M0)22例.病理检查:浸润性导管癌58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黏液腺癌5例,所有病例未侵及皮肤及胸壁.22例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

  • 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30例临床观察

    作者:冯书彬;周惠芳;黄克楠;田嘉玲

    我院2000-2003年期间,用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0例女性患者,年龄34~68岁,中位年龄48岁.所有病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6例,单纯癌2例,髓样癌2例.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作者:刘金涛;郭文斌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方法的不断提高,乳腺癌的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我科应用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4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2例均经过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29~62岁,中位年龄46岁,均在1~6年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诊断32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0例髓样癌;单发部位转移17例,多发部位转移25例;转移部位:骨转移11例,肺转移10例,肝转移9例,其他部位12例.其中1个部位发生转移17例,2个及2个以上部位发生转移25例.

  • 定量动态增强 MRI 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的研究

    作者:赵勇;罗小虎;李晓峰;王友彬;蒋博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分析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及35例健康志愿者的 MR 资料,所有被检查者均行 DCE-MRI检查,观察、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在 MR 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中特点并分别测量两组的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 )与速率常数(Kep ),评价两组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5例浸润性导管癌(Ⅱ级)患者中,病灶位于右乳29例,左乳26例;其中外上象限20例;内上象限11例;外下象限15例;内下象限 9例。患者组中<60岁31例,≥60岁24例。其中47例边缘不光整,46例可见浅分叶或毛刺样或星芒状改变,35例病灶中央可见无强化区;8例病灶边缘较光整。按病灶形态统计:51例为肿块型,4例为非肿块型。MR 平扫显示病灶T1 WI 上多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 WI 上多为等或高信号;病灶长径范围在2.27~5.18cm。动态增强扫描后23例表现为环形强化,19例表现为明显均匀一致的强化特点,13例表现为不均匀斑片状或斑点状异常强化。患者组与对照组中,Ktrans均值分别为:(2.598±0.823)、(0.235±0.121);Kep均值分别为(1.186±0.810)、(0.002±0.001);两组相比其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6.806,8.648;P <0.05)。结论:DCE-MRI 定量分析结合病灶形态、信号及强化特点可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I 级)进行研究。Ktrans与 Kep在诊断浸润性导管癌(Ⅱ级)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小肠转移患者的护理(1例)

    作者:戴小容;史妍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乳腺癌中占绝大多数,其流行病学特征与乳腺癌总体一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常见的一类,在乳腺恶性肿瘤中占40%~75%[1]。乳腺癌的转移主要为肺部、骨骼和脑部转移,胃肠道转移较少。Mclemore 等[2]分析12001例转移性乳腺癌病例中仅有23例发生单独胃肠道转移,其中转移至结直肠的占45%,转移至胃的占28%,转移至小肠的占19%。Schwarz 等[3]的研究总结了2500多例转移性乳腺癌。发现仅有17例(<1%)发生胃肠道转移。同时在发生肠道转移的情况下却没有其他器官转移的病例报道极为稀少[4]。

  • 高频B超运用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张毅

    目的: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的病变诊断中应用高频 B超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90例乳腺疾病患者,50例患者是乳腺良性肿瘤,40例患者属于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同时使用高频 B超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诊断的准确率为90.00%,乳腺癌患者诊断的准确率为62.50%,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与乳腺癌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流小速度与大速度均低于乳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患者血流分级中,乳腺良性肿瘤患者0级与Ⅰ级分级占比明显比乳腺癌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乳腺癌患者的Ⅱ级与Ⅲ级明显比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乳腺疾病患者诊断中应用高频B超诊断,可清楚显示患者的病灶情况,提高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在乳腺病变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青年女性乳腺癌64例临床治疗及病理特征探析

    作者:陈飞

    目的:探析青年女性乳腺癌64例的治疗方法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4例年龄在34周岁以下(含34周岁)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分析诊断情况和癌症类型等信息。结果64例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51例(79.7%),原位癌5例(7.8%),浸润性小叶癌5例(7.8%),其他乳腺癌症类型3例(4.7%);有23例(35.9%)被误诊为其他乳腺疾病。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主要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临床诊断上易出现误诊。

  • 绝经前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蛋白表达及预后生存分析

    作者:刘文娟;刘文慧;张海涛;张秋瑾

    目的 探讨绝经前后ER、PR、HER-2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并分析其预后生存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5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肿瘤组织ER、PR、HER-2的表达,并根据患者绝经与否分为绝经组与未绝经组.统计学分析未绝经组(60例)与绝经组(96例)患者ER、PR、HER-2表达的差异及其对肿瘤大小、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影响,并对其中66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预后生存情况.结果 绝经组患者共96例,其ER、PR、HER-2阳性率分别为76.0%,59.4%,17.7%,未绝经组患者共60例,其ER、PR、HER-2阳性率分别是40.0%,28.3%,63.3%,两组患者三者的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是否绝经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HER-2阳性表达及三阴性乳腺癌呈现明显线性相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未呈现明显线性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中,绝经组存活率(67.57%)高于未绝经组(37.93%),死亡率(18.92%)低于未绝经组(48.28%),预后生存期较未绝经组长.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蛋白的差异性表达和预后生存状况与是否绝经关系密切,是否绝经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定有重要参考意义.

  • 浸润性导管癌50例的微钙化病理归类研究

    作者:黄雅萍

    目的:对浸润性导管癌病例的微钙化病理归类进行研究。方法: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浸润性导管癌微钙化乳腺癌患者50例,并对其同导管原位癌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中,按照钙化灶是否存在于管腔,存在于管腔中45例(90.00%),不存在于管腔中5例(10.00%)。管腔内伴坏死型35例(70.00%),管腔内无坏死10例(20.00%),管腔外钙化型5例(10.00%)(P<0.05)。钙化灶位于管腔外:管腔外钙化型5例(10.00%),在钙化灶病理分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浸润性导管癌微钙化以管腔内形式存在为主,并且伴有凝固性坏死,为乳腺癌微钙化发生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浸润性导管癌中微钙化将作为导管原位癌重要标志。

  • 乳腺癌6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倪慕兰;章达桂;郑守广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进行研究。方法:收治67例乳腺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大部分的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40~60岁,而所有乳腺癌患者的主要癌症为浸润性导管癌,一部分为淋巴结转移,在5年之内,早期乳腺癌患者还是具有很大的存活率,而中晚期的存活率大致50%。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一定要能够早期发现,然后早期治疗,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治,以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与病理分析(附23例病例)

    作者:张昌政;肖健敏;张延伟;周伟生;杨海燕

    目的:研究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分析其病理学基础,以提高乳腺癌手术前的诊断水平.方法:23例住院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回顾分析其乳腺钼靶X线表现特点,结合其病理学基础与生物学特性,总结其相关规律,发现提高钼靶X线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的方法.结果:23例浸润性导管癌中,钼钯X线表现:约70%为边缘模糊肿块.而同时出现2~5个恶性征象者有20例,占87%.结论:乳腺钼靶X线成像是目前诊断乳腺癌有效的手段.结合临床体查,特别是触诊--对肿块的手感,同时,熟悉及掌握各种乳腺癌钼靶X线的直接与间接征象,对提高乳腺癌手术前的正确诊断率非常重要.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与病理分析(附23例病例)

    作者:张昌政;肖健敏;张延伟;周伟生;杨海燕

    目的:研究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分析其病理学基础,以提高乳腺癌手术前的诊断水平.方法:23例住院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回顾分析其乳腺钼靶X线表现特点,结合其病理学基础与生物学特性,总结其相关规律,发现提高钼靶X线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的方法.结果:23例浸润性导管癌中,钼钯X线表现:约70%为边缘模糊肿块.而同时出现2~5个恶性征象者有20例,占87%.结论:乳腺钼靶X线成像是目前诊断乳腺癌有效的手段.结合临床体查,特别是触诊--对肿块的手感,同时,熟悉及掌握各种乳腺癌钼靶X线的直接与间接征象,对提高乳腺癌手术前的正确诊断率非常重要.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基础及X线分析

    作者:张昌政;禤翠玲

    目的:研究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分析其病理学基础,以提高乳腺癌手术前的诊断水平.方法:23例住院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结合其病理学基础与生物学特性,回顾分析术前乳腺钼靶X线表现特点.结果:23例浸润性导管癌中,钼钯X线表现:约70%为边缘模糊肿块,70%有毛刺状边缘,而同时出现2~5个间接恶性征象者有20例,占87%.结论:乳腺钼靶X线成像是目前诊断乳腺癌有效的手段.正确识别各种乳腺癌钼靶X线的直接与间接征象是诊断的前提,同时结合临床体查,特别是触诊--对肿块的手感,对提高乳腺癌手术前的正确诊断率非常重要.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1例

    作者:武志宏;李胜亮;李广云;何婷婷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患者重视,而乳腺癌终的治疗效果与肿块发现的早晚、是否早期诊断、是否及时得到了正规的治疗密切相关,早诊早治,可以大幅度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是可以被临床治愈的.提醒临床和超声同行要把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用科学方法实现乳腺癌的早诊早治上来.

  • 隐匿性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李月梅;范博昌;罗道宝;曹万芝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隐匿性乳腺癌,年龄26~58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6例,导管原位癌6例、小叶原位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均未扪及包块;主要不适为乳房胀痛11例、不规则隐痛3例、无意触摸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6例,乳腺普查发现而无症状的6例.

  • 彩超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鲁凤美;曹峰

    资料与方法2002年7月~2008年10月收治乳腺癌患者128例,年龄31~72岁,平均41岁,其中104例(82%)以发现乳腺肿块就诊,8例为体检时发现,16例以乳头溢液就诊,所有肿物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浸润性导管癌90例,低分化腺癌4例,乳腺黏液癌9例,髓样癌15例,肿块大直径79mm,平均31mm.

  • 伴大片坏死的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高福平;魏谨

    目的:通过4例伴大片坏死的乳腺癌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理学特点.方法:应用术中冰冻快速,石蜡切片及免疫标记,观察伴大片坏死的乳腺癌的病理学特点.结果:4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6~84岁.肿块直径1.8~3cm,肉眼观察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暗红病变,镜下示大片坏死,残存少量异型细胞巢.免疫组化P 63、Calponin、SMA均阴性.结论:伴大片坏死的乳腺癌,临床及病理容易误诊,仔细寻找残存的异型细胞巢是病理诊断的关键.

  • 紫杉醇致Ⅳ度骨髓抑制1例报告

    作者:杨学文

    病历资料患者,女,56岁,农民,无特殊嗜好.以"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术后、放化疗后18个月,腰痛2个月"为主诉入院.18个月前,患者发现右乳及右侧腋窝包块,乏力、纳差,在三甲医院行右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分期T2N2M0 ⅢA期,免疫组化:ER(++),PR(++),HER-2(-).

  • 超声弹力成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宋燕

    目的:探讨与分析超声弹力成像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1年1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8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指导下,观察肿块部分的形态、大小、边缘、纵横比例、微钙化灶、血流现象等指数。结果:乳腺癌浸润导管癌患者血流信号强度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患者,P<0.05,且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流速度快于良性对照组患者,其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超声图像多表现为边缘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无衰退,侧壁有明显声影,微小钙化灶清晰,且图像纵横比多大于1。结论:应用超声弹力成像检测,结合患者血流动力学特征与图像表现进行判定与诊断,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乳腺小结节双侧原发癌1例

    作者:牟光远;陈志强;王万忠

    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查体发现双乳结节2天入院,B超示右乳0.6×0.6×0.8cm、左乳0.2×0.2×0.3cm结节.同期行B超定位后双乳肿块切除术,快速冰冻病理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左乳原位癌.遂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双侧淋巴结均无转移.

406 条记录 1/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