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活性氧在姜黄素对人胚肾293细胞细胞毒性中的作用

    作者:曹军;姜丽平;耿成燕;姚晓峰;仲来福

    目的 探讨活性氧在姜黄素所致人胚肾293细胞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姜黄素(0、10、20、30和40μg/ml)处理293细胞24、48和72 h后,噻唑蓝(MTT)法观察细胞毒作用;聚乙二醇-超氧化物歧化酶(5 U/ml)和聚乙二醇-过氧化氢酶(50 U/ml)分别预处理1 h,再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10、20、30和40μg/ml),48 h后MTT法观察其对姜黄素细胞毒作用的影响;2',7'-二氢二氯荧光比色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姜黄素对293细胞的生长抑制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24、48和72 h的IC50值分别为:(24.67±2.24)、(21.96±0.80)和(18.62±0.61)μg/ml;聚乙二醇-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姜黄素细胞毒作用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48 h的IC50值为(38.98±1.23)μg/ml,比单独姜黄素处理组的IC50值(21.96±0.80)μg/ml显著升高(P<0.05);10μg/ml以上浓度姜黄素作用293细胞1 h即可引起ROS增加(P<0.05或P<0.01).结论 姜黄素能引起293细胞ROS增加,其中超氧化物阴离子在姜黄素的细胞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 尼克酰胺对芥子气诱导的细胞毒保护作用评价

    作者:吕挺;朱明学;张素珍;吴建华

    目的评价尼克酰胺(nicotinamide,NAM)对芥子气诱导的细胞毒的保护作用.芥子气(HD)是一种典型的双功能烷化剂,目前仍是外军列装的重要化学战剂之一.HD皮肤染毒后,可迅速与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等起反应形成稳定的烷化产物,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皮肤组织是芥子气中毒的主要途径和损伤的重要部位,因此皮肤的起疱机理和防治研究一直是芥子气研究的重点.过去芥子气毒理学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DNA烷化后多聚合酶(PADPRP)的活化上.

  • 对《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部分内容的说明/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毒性研究/苦参素的毒代动力学及其对胆碱酯酶的作用

    作者:

  • 抑菌凝胶敷料的生物学评价

    作者:杨帅;周新钦;黄宁;刘尧;朱天钢

    目的:对抑菌凝胶敷料进行生物学评价。方法:进行体外细胞毒试验以及皮肤刺激试验,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判定。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L929细胞生长良好,细胞相对增殖率为90.5%,细胞毒性总评级为1级,极轻细胞毒性。刺激试验:产品材料等级评分为0,无刺激反应。

  • 海虾致死试验筛选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晶晶;张屏;李瑞娟;赵红梅;岳鑫;包保全

    海虾致死试验是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天然活性成分筛选方法,广泛应用于细胞毒、抗癌和杀病原虫等药理活性的筛选,也是毒性评估的重要工具之一.该方法利用简单的生物有机体——丰年虾(Brine Shrimp,Artemia sp.)的幼虫,体外给予不同浓度的待测样品,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海虾幼虫的存活数,计算出LD50值作为活性评价指标.该方法应用整体动物进行体外实验,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经济、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样品用量在20 mg以下,适用于天然提取物的活性筛选和活性追踪分离.

  • 麦门冬汤合千金苇茎汤提取部位对非小细胞肺癌H460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作者:郑璐玉;熊飞;詹臻;唐于平;段金廒;张旭

    目的:通过药效评价实验筛选出麦门冬汤合千金苇茎汤(简称金方)的有效部位.方法: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金方提取出的8个部位对肺癌NCI-H460细胞和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I生长增殖的影响,初步筛选有效部位;平板细胞克隆形成试验,检测有效部位对肿瘤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同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检测分析,评价有效部位对细胞周期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NCI-H460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结果:不同浓度提取各部位中,6部位对NCI-H460细胞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作用72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NCI-H460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聚等凋亡形态学特征;流式检测显示对NCI-H460细胞主要抑制在S期,并有凋亡细胞出现.结论:麦门冬汤合千金苇茎汤提取各部位中6部位对NCI-H460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可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并对人体正常细胞(胚肺成纤维细胞)无显著影响,可以进一步分离筛选组分及单体化合物.

  • 陵水暗罗枝、叶中的阿朴菲生物碱

    作者:吕子明;张庆建;陈若芸;于德泉

    目的:对陵水暗罗Polyalthia nemoralis枝、叶中的阿朴菲生物碱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测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MTT法测试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阿朴菲生物碱,分别为bidebiline A(1),annobrajne(2),lanuginosine(3),鹅掌楸碱(liriodenine,4),oxostephanosine(5).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到,1,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对多种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 生姜中二苯庚烷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和细胞毒活性研究

    作者:杨雷香;周长新;黄可新;宋丽艳;郑群雄;于荣敏;张荣平;伍义行;曾苏;郑汉其;赵昱;李校堃;瞿佳

    目的:研究生姜中二苯庚烷类化合物(1~5)的抗氧化和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吸光度测试法检测化合物于50mg·L~(-1)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效果,同法检测化合物(1~5)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之半数清除浓度(IC_(50)),用MDA检测法检查化合物于100 mg·L~(-1)浓度下抑制大鼠脑匀浆脂质过氧化的能力,以及用MTT法研究化合物抑制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l2)损伤的活性,并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人慢性髓源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其阿霉素耐药株(K562/ADR)的细胞毒活性(IC_(50)). 结果:化合物1~5对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化合物5的清除作用强,IC_(50)(22.6±2.4)μmol·L~(-1);化合物1,3和4有抑制大鼠脑匀浆脂质过氧化作用,100mg·L~(-1)其抑制率分别为(66.3±15.4)%,(68.7±15.8)%,(72.2±10.6)%;化合物1,3和4对H_2O_2诱导的PCl2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化合物3对K562及其阿霉素耐药株(K562/ADR)体外增殖有抑制作用,其IC_(50)分别为(34.9±0.6),(50.6±23.5)μmol·L~(-1).结论:生姜中的二苯庚烷类化合物1~5具有特异性的抗氧化作用,化合物3对K562和K562/ADR细胞均显示出显著的细胞毒作用.

  • 鄂西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玲霞;刘雅琳;吴鸿;陈随清;代丽萍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鄂西香茶菜干燥地上部分水提液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综合运用UV,IR,MS,NMR等光波谱学技术鉴定了1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毛叶酯(1),毛栲利素(2),毛叶香菜醇(3),四川香茶菜丙素(4),毛叶香菜素(5),河北冬凌草素(k)(6),冬凌草丙素(7),延命草醇(8),冬凌草甲素(9),延命草醇-1-β-葡萄糖苷(10),其中化合物1~8和10均为首次从鄂西香茶菜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9对4种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2.25 ~9.32 μmol·L-1.

  • 多花蒿中倍半萜类成分研究

    作者:昝珂;陈筱清;赵明波;屠鹏飞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多花蒿Artemisia myriantha干燥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的倍半萜类成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数据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blumenol A(1),(+)-dehydrovomifoliol (2),(+)-3-hydroxy-β-ionone (3),(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4),(-)-10-oxo-isodauc-3-en-15-oic acid (5),isoerivanin(6),eudesmafraglaucolide(7),artanomalide A(8),13-acetoxy-3β-hydroxy-germacra-1(10) E,4E,7(11)-trien-12,6α-olide(9),13-acetoxy-3β-tigloyl-germacra-1(10) E,4E,7(11)-trien-12,6α-olide(10),13-acetoxy-3β-(3-methylbutanoyl)-germacra-1 (10) E,4E,7(11)-trien-12,6α-olide (11),3,9-diacetoxy-13-hydroxy-1 (10),4,7(11)-germacratrien-12,6α-olide (12),8α-angeloyloxycostunolide (13).化合物1~6,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7~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对人结肠癌(HCT-8)和人胃癌细胞(BGC-823)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2.33,4.53 μmol·L-1.

  • 牡荆子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李月婷;庞道然;朱枝祥;霍会霞;任易;彭治添;郑姣;赵云芳;屠鹏飞

    研究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结合其理化性质和MS、NMR等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牡荆子70%丙酮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包括13个木脂素和6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2-萘醛(1),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5-甲氧基-3,4-二氢-2-萘醛(2),vitexdoin F(3),去四氢铁杉脂素(4),vitexdoin E (5),4-氧代芝麻素(6),L-芝麻素(7),(+)-beechenol (8),ligballinol(9),2-(4-hydroxyphenyl)-6-(3-methoxy-4-hydr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 octane(10),松脂素(11),balanophonin(12),thero-guaiacylglycerol-β-coniferyl aldehyde ether(13),对羟基肉桂醛(14),松柏醛(15),5,7-二羟基色原酮(16),反-3,5-二甲氧基-4-羟基-肉桂醛(17),覆盆子酮(18)和alternariol 4-methyl ether(19).化合物8~10,14,18,19为首次从马鞭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牡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12,15~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炎和细胞毒活性评价,8个化合物(3,5,7,10,11,14,15,17)能够明显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0),其IC50在7.8~81.1 μmol·L-1;4个化合物(1 ~4)对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IC5o在5.2 ~24.2μmol·L-1.

  • 蜘蛛香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林生;付芃;沈云亨;叶霁;张中晓;杨献文;李慧梁;柳润辉;徐希科;张卫东

    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和纯化方法,从蜘蛛香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73个化合物.应用一维和二维NMR,UV,IR,MS等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化合物类型涉及环烯醚萜、倍半萜、单萜、三萜、木脂素、黄酮、简单芳香类等,其中新化合物77个.前期已对68个新化合物和25个已知化合物进行了报道.该文报道余下9个新化合物(1~9)和71个已知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valeriotriate A(8a)的结构修正,以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

  • 娃儿藤内生真菌Diaporthe sp.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作者:刘震;赵静怡;李勇;吕晓希;刘云宝

    通过硅胶柱色谱、中压ODS柱色谱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娃儿藤内生真菌Diaporthe sp.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S)-2,3-dihydroxybutyl 2-hydroxy-3,5,6-trimethylbenzoate(1),xylariphthalide A(2),convolvulol(3),cis-4-hydroxy-6-deoxytalone(4),phomoxydienes B(5),5,6-dihydroxy-2,3,6-trimethylcyclohex-2-enone(6),trans-cyclo-(D-tryptophanyl-L-tyrosyl) (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由NMR、质谱、ECD数据确定.化合物1具有抑制人肺成纤维细胞MRC-5活化的药理作用,抑制率为64.0%(10 μmol·L-1).MTT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4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5,8.6 μmol· L-1.

  • 裸花紫珠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研究

    作者:马燕春;张旻;徐文彤;冯世秀;雷鸣;易博

    综合运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柱粗分、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等色谱法分离纯化海南道地药材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iora中的化学成分,借助波谱数据解析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其粗提物和单体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发现裸花紫珠醇提物50%,70%乙醇洗脱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上述活性部位分离和鉴定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6个黄酮:木犀草苷(1),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6-羟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新橙皮苷(4),野漆树苷(5),木犀草素-7,4’-二-O-葡萄糖苷(6);3个苯乙醇苷:连翘酯苷(7),类叶升麻苷(8),alyssonoside(9);3个环烯醚萜苷:梓醇(10),nudifloside(11),益母草苷(12).化合物3~6,10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实验显示,黄酮类化合物1~6整体均显示出对宫颈癌Hela,肺癌A549和乳腺癌MCF-7细胞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化合物3,5和11的细胞毒活性比较突出.综合分析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是裸花紫珠活性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潜在功效;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但不表现细胞毒活性;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少量存在,表现出微弱的细胞毒活性.

  • 维药阿里红中2个新三萜酸成分

    作者:韩建欣;袁涛

    该研究旨在阐明维药阿里红的药效物质基础.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手段(MCI,ODS,硅胶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从阿里红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羊毛甾烷型三萜酸成分,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波谱手段鉴定其结构为12β,15 α-dihydroxy-24-methyl-3,23-dioxo-lanosta-7,9(11)-dien-26-oic acid(1),3α,12β-dihydroxy-24-methyl-7,23-dioxo-lanosta-8-en-26-oic acid(2).体外抗炎和细胞毒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1和2均未表现出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NO的产生,以及抑制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活性.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

    作者:麻柔;邓成珊;陈信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克隆性病变综合征.法、美、英协作组(FAB)1982年将MDS分类为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R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转变中的RAEB(RAEB-t)、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WHO 2000年MDS新分类为红系RA、多系RA,红系RARS、多系RARS,RAEBⅠ、RAEBⅡ,5q-综合征.MDS又可分为原发性MDS和继发性MDS,继发性MDS有化疗、放疗、细胞毒(BMT)或接触毒物史,染色体改变多为多个染色体改变;原发性MDS多为单个染色体改变.MDS染色体改变以缺失多见,由于病因、病机的异质性,治疗方法也不同,疗效均不满意.

  • 熊果酸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

    作者:张奕颖;江华;邓涛

    目的:观察熊果酸体外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人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及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UA作用不同时间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浓度UA处理细胞24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荧光染料Hochest33258染色观察不同浓度UA作用24h细胞凋亡情况.结果:20~40mmol/L UA可抑制SGC7901、HT-29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作用SGC7901细胞及HT-29细胞24h的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4.28±2.05) mmol/L和(43.23±1.94) mmol/L;20~40mmol/LUA作用24h后,SGC7901细胞及HT-29细胞变圆,出现不同程度的漂浮;同时SGC7901细胞、HT-29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细胞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多.结论:熊果酸对SGC7901细胞及HT-29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毒作用、诱导凋亡有关.

  • 熊果酸体外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及机制探讨

    作者:张奕颖;邓涛;胡志芳

    目的: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体外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常规培养于RPMI 1640培养基中,MTT法观察加入外源性PGE2前后U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浓度UA处理SGC7901细胞24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蛋白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COX-2催化产物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结果:20~40mmol/L UA可抑制SGC7901的增殖,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作用24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4.28±2.05)mmol/L;外源性PGE2能够部分逆转UA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20~40mmol/L UA作用24h后,SGC7901细胞变圆,出现不同程度的漂浮;20~40mmol/L UA作用24h后,SGC7901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并发生凋亡,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加;同时COX-2蛋白表达减少,其催化生成产物PGE2浓度下降。结论:熊果酸对SGC790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干扰细胞周期、下调COX-2表达、减少PGE2合成进而诱导凋亡有关。

  • 脐血CIK细胞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作用

    作者:黄倩;张渝候;邹典定;文志华

    探讨脐血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及诱导凋亡作用.通过第1天在脐血淋巴细胞中加入IFN-r,第2天再加入IL-2和CD3单抗进行细胞培养获得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sinduced killer cells)即脐血CIK细胞.用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凋亡分析,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脐血CIK细胞及培养上清抗K562活性明显优于CD3AK细胞,短期培养后其增殖活性低于CD3AK细胞;但是加入G-CSF可以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且CIK细胞的抗K562活性仍高于CD3AK细胞.CIK细胞诱导K562细胞凋亡率大于CD3AK细胞,G-CSF能部分抑制CIK细胞诱导的K562细胞的凋亡.脐血CIK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杀伤活化细胞,脐血在多种细胞因子适当组合的诱导下可提高杀瘤活性.

    关键词: 胎血 细胞毒 肿瘤 凋亡
  • 电离辐射对食管癌细胞系(ECA109和TE13)r-H2AX表达的影响

    作者:史鸿云;祝淑钗;卢付河;王玉祥;何丽

    维持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对于细胞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由电离辐射和类辐射药物产生的DNA双链损伤是主要的细胞毒损伤,如果不能修复这种损伤就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肿瘤的形成或其他年龄相关疾病[1].体内外的研究都证明H2AX的修饰在调节各种细胞应答DNA双链断裂中起着中心作用[2-4].Giunta等的实验为rH2AX作为DNA双链断裂的标志提供了证据[5].而食管癌ECA109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TE13细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他们的生物学特征不同,研究r-H2AX在不同食管癌株系的动力学特点将有助于了解DNA双链断裂——这一细胞内致命的损伤的特点与食管癌放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

337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