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穿支血管蒂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缺损

    作者:杨庆达;卢建国;苏瑞鉴;卢家灵;张智钊;梁波;曾麟杰

    目的 介绍穿支血管蒂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患者(足母)趾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设计以第一跖趾关节胫侧(足母)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为皮瓣蒂的带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缺损患者12例,同时将皮瓣内隐神经与受区皮神经顺行精细吻合,(足母)趾皮肤缺损面积5.0 cm×2.8 cm~6.5 cm ×4.5 cm。 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少许表浅坏死,换药1周愈合,供区植皮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 18个月,皮瓣外形美观,颜色、质地与受区一致,耐磨,皮瓣感觉恢复至S2 2例,S3 4例,S3+ 3例,S4 3例,两点分辨觉4~9mm。 结论 穿支血管蒂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母)趾皮肤缺损方便、灵活、安全可靠,修复质量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选择。

  • (足母)趾背侧甲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的应用及供区的处理

    作者:刘铭波;刘良燚;赵波;李保龙;马立峰;杨延军;张子清

    目的 探讨(足母)趾背侧甲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的应用及供区更好的处理方法。 方法 应用(足母)趾背侧甲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拇手指创面后用第二趾剔骨甲皮瓣转位修复(足母)趾供区16例,其中拇、示指7例,拇、中指6例,拇、环指3例,拇指均为末节背侧甲床及部分皮肤缺损,示、中、环指为指腹缺损。 结果 术后随访6 ~43个月,皮瓣全部成活,拇手指皮瓣颜色红润、质地柔软、外形饱满,两点辨别觉5 ~8mm,足部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 结论 (足母)趾背侧甲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拇手指创面后应用第二趾剔骨甲皮瓣转位修复(足母)趾创面是处理受区及供区较为理想的方法。

  • 拇指近节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作者:林立国;郑良军;章峰火

    目的 探讨拇指近节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5月至201 1年4月,对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拇指近节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急诊修复50例,拇指末节偏桡侧缺损,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与掌指关节尺侧连线为轴线。拇指末节偏尺侧缺损,以拇指指间关节尺侧与掌指关节桡侧连线为轴线。在轴线背侧设计皮瓣,切取皮瓣面积3.0 cm×2.5 cm~2.0 cm×1.5 cm。 结果 42例皮瓣均成活,其中5例术中发现蒂部卡压,3例术后蒂部卡压,经处理后均成活,皮瓣血液循环良好。术后随访1个月~2年,皮瓣弹性、质地良好,无色素沉着。皮瓣感觉恢复S3 12例,S2 8例。 结论 应用拇指近节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手术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 带血供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作者:王小铁;刘敏;都江胜;韩晓鹏;赵毓军

    目的 探讨应用带血供骨瓣移植结合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1998年4月-2009年10月,收治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45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21例,股方肌蒂骨瓣移植24例,分析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情况。 结果 应用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组手术时间较股方肌蒂骨瓣手术组明显延长,出血量较后者明显增加。术后随访共4例延迟愈合,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组2例发生股骨头坏死,Harris评分优良率61.9%,股方肌蒂骨瓣组3例发生股骨头坏死,Harris评分优良率87.5%。在骨折愈合、预防术后股骨头坏死方面效果两种方法均满意,但髋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采用带血供骨瓣移植并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能显著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且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术后患者髋关节恢复较好。

    关键词: 股骨颈 骨折 骨瓣
  • 断掌再植中血管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梁启善;张成中;张健;卢冉翔;林钦扬;余丰年;刘明龙

    目的 探讨断掌再植中不同程度血管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缩短掌骨直接吻合、静脉移植方法对断掌再植中掌弓及近、远部动脉和掌背静脉不同程度缺损进行显微外科修复。 结果 断掌再植11例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 ~ 24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属优8例,良3例。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血管缺损是断掌再植成功的关键。

  • 外直肌麻痹显微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曹嵘;李淑珍

    目的 观察外直肌麻痹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26例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分离上、下直肌颞侧端睫状血管并施行直肌联结联合内直肌后徙手术,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手术效果。 结果 26例中,22例术后原在位眼位小于+10△,代偿头位消失,占84.62%;好转4例,占15.38%。平均外转过中线12°,外转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现眼前节缺血等并发症。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直肌联结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外直肌麻痹临床效果良好。

  • 吻合血管肋骨移植修复股骨转子区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剑利;潘朝辉;张兆亮;王五洲;郭永强;王根;孙圣亮;曲新强;付磊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肋骨移植修复股骨上段转子区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方法。 方法 根据肋骨自然弧度与股骨转子区颈干角的相近似的解剖特点,采用游离肋骨移植修复股骨上段(端)转子区骨缺损。临床应用3例,先将股骨转子部位病灶清理后选择后段弧度适宜的肋骨段并修剪成合适的长度植入缺损区,血管蒂选择肋间后动脉及其延续的肋间固有动脉,与受区旋股外侧动脉横支或降支与肋间血管吻接。其余腔隙用自体或异体松质骨条填充,并用钢板或外固定架将病灶区固定,术后石膏或支具外固定。 结果 术后随访6~ 16个月,植入骨在术后9个月达骨性愈合。患者3个月下地行走,6个月显示肋骨、骨填充物与受区生长良好,完全融合,9~11个月达骨性愈合,局部病灶未见复发。 结论 吻合血管肋骨移植修复股骨上段及转子间缺损,肋骨弧度正好符合股骨从转子部位颈干角的生理曲度,不需要塑型。移植骨血运丰富,骨生长迅速,临床效果良好。

  • 带血管神经蒂(足母)展肌皮瓣转移修复足跟慢性溃疡

    作者:苏日宝;梅晰凡

    目的 探讨(足母)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慢性溃疡的临床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足跟慢性溃疡5例,其中良性溃疡4例,恶性溃疡1例。溃疡创面2.5cm×1.5cm~3.5cm×2.0cm。均采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足母)展肌肌皮瓣修复,切取皮瓣大小较实际创面边缘大0.5 cm,皮瓣供区游离植皮覆盖。 结果 术后5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5例随访3~6个月,平均4.7个月,恶性溃疡病例随访未见远处转移。全部病例的皮瓣颜色正常,质地软,耐磨,外观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良好,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1.5 cm。患足能够正常负重行走,足跟溃疡未见复发。 结论 足跟慢性溃疡创口深度缺损大,早期肌皮瓣修复效果满意。

  •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保留骨瓣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超;刘金龙;张弩;柯春龙;叶小帆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中保留骨瓣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三叉神经痛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5例,43例用小磨头沿着骨窗轮廓磨至硬脑膜,撬起小骨瓣,于关颅时复位固定,12例磨除颅骨。比较术后疗效和并发症。 结果 55例中有50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4例疼痛显著减轻,l例l周内疼痛明显减轻。在保留骨瓣的43例中,术后有4例发热,平均术后住院9.1d,有2例长期伤口疼痛不适。在去骨瓣的12例中,2例发热,平均术后住院10.8 d,有2例长期伤口疼痛不适。 结论 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中,保留骨瓣的手术,并发症发生较少,住院时间较短,效果较好。

  • 经蝶显微手术治疗泌乳素腺瘤301例

    作者:蔡梅钦;秦峰;凌聪;何海勇;李文胜;郭英

    目的 探讨经蝶显微手术治疗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蝶显微手术治疗301例泌乳素腺瘤的随访结果。手术采用经唇下或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瘤床填塞凝胶海绵或肌肉浆。 结果 术后3d内复查MR,鞍内生长微腺瘤、鞍外生长微腺瘤、鞍内生长大腺瘤、鞍外生长大腺瘤及巨大腺瘤的全切除率分别为97.7%(43/44例)、50.0%(1/2例)、94.4%(67/71例)、64.4%(96/149例)及22.9%(8/35例);随访1年,高泌乳素血症的缓解率分别为81.8%(36/44例)、0%(0/2例)、66.2%(47/71例)、3.4%(5/149例)及0%(0/35例)。高泌乳素血症缓解率与肿瘤全切除、生长方式及大小有关。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1例、短暂性尿崩9例、垂体功能低下25例、嗅觉丧失3例。 结论 经蝶显微手术能安全有效的切除泌乳素腺瘤及缓解高泌乳素血症,可作为局限于鞍内泌乳素微腺瘤、大腺瘤的首选治疗。

  • 颅中后窝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杨李轩;柯春龙;张弩;黄正松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治疗颅中、后窝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与疗效。 方法 总结分析2001年6月至2009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颅中、后窝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1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乙状窦前入路10例,采用颞下硬脑膜外入路9例,比较两组入路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 结果 10例乙状窦前入路手术的全切除8例,术后出现患侧角膜溃疡2例,复视3例,术后患侧颞叶明显挫伤2例;9例颞下硬膜外入路手术的全切除8例,术后出现复视l例,没有患者出现角膜溃疡与颞叶挫裂伤。 结论 两种手术入路均可充分显露术野,能达到一期全切除肿瘤的目的,但颞下硬膜外入路手术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 应用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指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徐亚非;伍美艺;张德军;曾国师;曾辉;梁伟强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指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患肢前臂掌侧选择2条相互平行的静脉,使其位于皮瓣的中轴线,口径与受区血管口径相近;在手术显微镜下去掉皮下脂肪、切断2条静脉主干间交通支,顺置皮瓣于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静脉-静脉顺静脉瓣、动脉-静脉顺静脉瓣或逆静脉瓣吻合。临床应用26例。 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其中3例术后3d有皮瓣肿胀、淤血明显,经远端小切口放血3~5d后,2例好转并全部成活,1例远端皮缘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成活的皮瓣随访3个月~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耐磨性好,色泽接近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4~10mm。 结论 应用改进的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指部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

    作者:农明善;张伟敏;陈凯宁;杨幸;黎斌兵;黄耿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创面18例。其中,足后跟软组织缺损伴骨感染4例,跟腱部缺损3例,内踝部缺损3例,外踝缺损伴死腔8例,皮肤缺损范围9 cm×4 cm~16 cm×9cm。皮瓣切取面积10 cm×6 cm~18 cm×10 cm,携带的深层腓肠肌肉面积4cm×3 cm~9cm ×6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7例,游离植皮11例。 结果 术后18例肌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随访5~14个月,无并发症,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行走正常,术后皮瓣感觉恢复欠佳。 结论 腓动脉穿支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血供可靠,转移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创面的好方法。

  • 负压封闭引流配合腓肠肌皮瓣移植治疗胫骨外露创面

    作者:刘桂花;陈坤峰;赵志坚;张传林

    目的 报道应用负压封闭引流配合腓肠肌皮瓣移植治疗胫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下肢胫骨外露创面的19例患者,清创后先采用单次或多次封闭式的持续负压吸引处理7~28d,待创面条件改善后施行腓肠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皮瓣的面积18.0 cm×8.0 cm ~ 4.5 cm×4.2 cm。 结果 术后19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色泽及小腿功能满意,皮肤无破损。 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配合腓肠肌皮瓣移植治疗小腿胫骨外露创面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配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疗骶尾部褥疮

    作者:陈伟明;刘飞;吴日强;陈桂全;黄彬;邓永高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配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疗骶尾部褥疮的效果。 方法 15例骶尾部褥疮先行清创及封闭负压吸引,7~10 d后二期应用臀大肌皮瓣移位修复创面。结果 15例骶尾部褥疮经负压封闭引流7~ 10d后,感染控制,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或部分骨外露,二期移植组织瓣13例全部成活,2例边缘少许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 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配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疗骶尾部褥疮,效果良好。

  •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黄烁;林传松;杨爱勇;关钦强

    目的 探讨四肢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四肢血管损伤治疗5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血管端端吻合38例45条血管,血管修补7例12条血管,静脉移植修复7例7条血管,同时处理合并伤。 结果 术后肢体存活51例,患肢血运及感觉和功能恢复良好,因缺血时间过长肢体远端坏死截肢1例。 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及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损伤血管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胫骨下段慢性骨髓炎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唐林俊;崔太安;卢波;郑华;周绍勇;陈浩贤

    目的 探讨胫骨下段不同条件下发生慢性骨髓炎的显微外科治疗的佳手术方案及评价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2月至2009年7月,共治疗胫骨下段慢性骨髓炎61例。其中应用带穿支比目鱼肌瓣逆行转移修复死腔加植皮16例,带胫后血管比目鱼肌瓣逆行转移加植皮5例,带穿支小腿内侧筋膜瓣逆行转移加植皮4例,腓肠神经皮瓣13例,腓肠神经筋膜瓣加植皮6例,腓肠神经筋膜瓣复合腓肠肌瓣逆行转移加植皮5例及吻合血管肌皮瓣移植12例(股前外侧肌皮瓣8例,带腹直肌胸脐皮瓣4例)。 结果 术后除l例带全长比目鱼肌内侧半的穿支肌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愈合外,其余病例的组织瓣全部成活。随访18 ~ 96个月,无窦道、溃疡及死骨形成。 结论 应用带蒂或吻合血管的组织瓣尤其是带穿支比目鱼肌瓣移植治疗胫骨下段慢性骨髓炎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

    作者:张智峰;徐滨;庞长河;杨波;孙红卫;宋来君;刘献志;王树凯

    目的 探讨单侧部分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肿瘤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和适应证的选择。 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椎管肿瘤45例患者采用单剥离一侧椎旁肌,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微创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结果 神经鞘瘤19例、脊膜瘤11例、神经纤维瘤4例、表皮样囊肿3例和畸胎瘤3例均手术全切除,胸椎管内表皮样囊肿l例和脊髓圆锥部畸胎瘤4例残留少许包膜或瘤体。随访3个月~6年,失访4例。术中肿瘤全切除者无肿瘤复发。1例因胸腔积液肺不张致脊柱畸形。其余病例均无因手术而继发畸形。 结论 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对于椎管内与脊髓无粘连可分离的肿瘤,选用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切除,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 两套血供的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许亚军;陈政;姚群;周晓;柯尊山;周建东;陈学明

    目的 介绍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老年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 方法 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骨肌腱外露、需作皮瓣修复的老年病例,在传统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及穿支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上,利用小腿外侧皮瓣中下段穿出的骨皮动脉皮支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供血穿支均发自腓动脉的特点,将皮瓣设计于小腿后外侧,用兼顾传统小腿外侧皮瓣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供m范围的重叠区域而形成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临床共应用11例,所有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供区植皮愈合良好,经3~9个月随访,6例皮瓣外观满意,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基本恢复行走功能;5例合并伸肌腱缺损者3个月后作肌腱移植重建后恢复行走功能。 结论 采用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是修复老年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 多技术联合应用于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蒋宇钢;张明铭;李奇;周倩;罗征;陈宏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超声、术中荧光造影、神经内镜多技术联合应用于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17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3D-CTA、MRI和DSA,充分评估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状。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评价动脉瘤夹闭前、后的神经功能保留和损害程度;通过微血管多普勒超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联合术中荧光造影评定动脉瘤和周围邻近血管的血液流速及通畅度;神经内镜观察动脉瘤区的局部解剖,辨认重要的穿支血管、瘤颈结构和动脉瘤夹情况。手术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采用载瘤动脉控制性技术、瘤颈成形技术、动脉瘤内减压和切除技术、多瘤夹夹闭技术和血管痉挛保护技术等进行联合治疗。 结果 在多技术联合监测下,显微外科手术成功夹闭巨大动脉瘤17个,术后恢复良好15例,出现轻偏瘫1例,重度偏瘫l例,无死亡病例。DSA复查示瘤颈夹闭完全,载瘤动脉通畅。远期随访仍在进行中。 结论 多技术联合显微手术技术,能有效提高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伴有高眼压及大瞳孔的急性房角关闭

    作者:林明楷;葛坚;凌运兰;卓业鸿;高新博;李作红

    目的 评价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伴有高眼压及大瞳孔的急性房角关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专业实施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伴有高眼压及大瞳孔的急性房角关闭21例(21眼)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瞳孔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术前眼压(48.25±3.14) mmHg,平均用降眼压药种类3.35种,明显高于出院时眼压(10.47±1.15)mmHg(t=11.4573,P<0.01)及术后3个月眼压(13.86±0.93) mmHg(t=11.2641,P<0.01)。出院视力(0.09±0.05)与术前视力(0.11±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沁0.8702,P= 0.3913),术后3个月视力(0.21±0.04)则稍好于术前(t=-2.7907,P=0.0112)。术前瞳孔垂直径(5.81±0.23) mm与出院时瞳孔垂直径(5.92±0.21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13,P=0.167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是治疗伴有高眼压及大瞳孔的急性房角关闭的有效方法,术中分次放房水、巩膜瓣调节缝线、术毕形成前房等措施可有效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听神经瘤的价值

    作者:左良成;黄权;李小辉;石忠松;余振华;罗安琪

    目的 评价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由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施行显微手术切除的听神经瘤63例。采用先囊内后包膜的分块切除方法,磨开内耳道,切除内耳道内肿瘤。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定位面神经。 结果 肿瘤全切除52例,次全切除l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58例,前庭蜗神经保留29例。63例中获得随访58例,平均随访7.2年,复发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远期面神经效果:Ⅰ级23例,Ⅱ级29例,Ⅲ级5例,Ⅳ级l例。听力好转9例,同术前8例。 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控制肿瘤和保留面、听神经功能方面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 游离前臂皮瓣联合髂骨同期修复重建口底及面下部的复合性组织缺损

    作者:徐锦程;卢保全;黄全顺;李建成;张凯;廖圣恺;徐涛

    目的 探讨游离前臂皮瓣联合游离髂骨进行口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同期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术前对11例口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的范围及外形进行认真的评估,设计出与缺损区相匹配的个体化前臂皮瓣。术中先行成型钛板恢复缺损下颌骨基本的外形及咬合关系,然后用来复锯切取设计塑型的游离髂骨并移植固定于钛板的内侧,从而恢复缺损下颌骨的连续性。 结果 11例前臂皮瓣及髂骨全部成活,成功率100%。本组患者经随访6~ 12个月,修复区外形虽显不同程度的臃肿,但饮食、吞咽等口腔功能得到了改善,有7例可进普食,有4例可进流质饮食,同时可参与社会活动中日常的语言交流,皮瓣的感觉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 结论 适形游离前臂皮瓣联合游离髂骨对口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同期修复重建,是修复口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既达到安全、实用的预后效果,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并使用。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组织瓣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文亚;伍辉国;胡玉祥;宋东宁;胡亚飞;江克罗;潘则昂;王云锋;李斌辉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15例,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修复,根据手部缺损情况设计股前外侧皮瓣,沿皮瓣穿支血管向远端继续解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考虑好手部各缺损处间距,按需切取分叶穿支皮瓣、阔筋膜瓣、股直肌肌瓣、股外侧肌肌瓣、股中间肌肌瓣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肌间隔瓣。形成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主干的一蒂多叶瓣,在肌瓣及阔筋膜瓣上植皮,一次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 结果 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修复各创面在肌瓣、阔筋膜瓣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血管肌间隔上植皮均成活良好,外形无臃肿,植皮处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创面愈合好,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均正常。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 20个月,平均8.7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优3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0%。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能一次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缩短手术时间及疗程,手部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是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掌背皮瓣动脉血管变异实施静脉动脉化皮瓣补救二例

    作者:朱颉;罗自通;彭吉才;皮斌

    在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中,应用带蒂掌背皮瓣进行修复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有时临床上因为掌背动脉血管的变异,在施行掌背皮瓣游离手术完毕后未见皮瓣有良好的血供,往往会导致手术失败。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我科遇到掌背皮瓣动脉血管变异2例,经改用动脉化静脉皮瓣解决,皮瓣存活,修复效果满意。

  • 尺神经手背支缺损Ⅰ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体会

    作者:杨焕友;王斌;李浩;尹佳丽;赵少平;蒋文平;马铁鹏

    急性锐器伤所致尺神经手背支缺损常见,造成腕背及手背尺侧重要区域感觉障碍。手和前臂是人类重要的劳动器官,又是人类仅次于面部的美容器官[1]。所以,此类缺损在彻底清创、认真解决合并伤基础上,应早期合理修复损伤的神经。自2008年4月至2010年5月,我们对16例尺神经手背支缺损,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Ⅰ期修复,取得了满意疗效。

  • 保留掌指关节的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

    作者:赵晓航;胡德锋;叶红禹;孙艺;胡振业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临床上多见,自Pho等[1]报道应用血管、神经、肌腱转位再植获得成功后,国内各种方法再植成功报道不少。对骨支架的处理,基本上以掌指关节融合的较多,影响了再植拇指的外形和功能。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对17例拇指掌指关节旋转性撕脱离断伤采用不短缩或断面指骨截骨保留掌指关节方法再植,在功能、外形上效果满意。

  • 应用指动脉皮瓣改善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外形

    作者:吴春;林涧

    自1966年杨东岳等首先报道应用第二趾移植再造拇指以来,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已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传统的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仍然存在指腹颈部狭窄等外形缺陷,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心理健康,给患者带来工作和生活的不方便。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对再造拇、手指外观提出更高的要求。经过众多学者的不断改良,再造拇、手指的手术得到了长足进步,特别在再造拇指的外形上取得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满足不了患者的要求[1-2]。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我们首先应用远端蒂指动脉皮瓣对6例移植的第二足趾再造拇指指腹狭窄的颈部进行二期塑形,经过6~24个月的随访,获得较满意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 几丁糖复合聚乙烯醇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

    作者:刘勇;侯春林;林浩东;徐镇;魏长征

    目的 径较粗,达到正常神经的直径。肌肉湿重和肌细胞截面积: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A组和C组神经纤维数日多、大小均匀、成熟良好,B组神经纤维数目少、不均匀、髓鞘发育较差。神经示踪观察结果显示:A、B、C三组在L4~L6节段脊髓前角和背根节均可见到真蓝标记的神经元细胞,其中A组脊髓前角真蓝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和C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几丁糖复合聚乙烯醇神经导管具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 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研究

    作者:钱炜;喻爱喜;漆白文;张韬

    目的 设计一种多壁碳纳米管/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MWCNT/n-HA/CS)复合材料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并对这种支架进行理化性质检测及细胞相容性评价。 方法 采用溶液共混、冷冻干燥法制备MWCNT/n-HA/CS支架。通过扫描电镜、X线衍射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其微观形貌和组成;采用陶瓷试验系统进行支架的机械性能检测,并评价MWCNT的加入对支架的影响。使用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使用扫描电镜检测支架对其粘附作用,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在支架上增殖,并评价碳纳米管的加入对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影响。评估设计的支架是否可用于骨组织工程。 结果 MWCNT/n-HA/CS支架具有明确的多孔结构,孔隙率高(87.26%),碳纳米管的加入可明显提高断裂强度(提高66%),而对孔隙率无明显影响(下降3%),对HA、CS的理化性质无明显影响。BMSCs在支架上粘附、增殖正常,且MWCNT具有促进细胞增殖能力。 结论 MWCNT/n-HA/CS支架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合适的孔径大小、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有望用于骨组织工程。

  • 拇尺背侧皮瓣延迟挽救皮瓣动脉危象一例

    作者:张功林;王永恒;闫鹏

    患者 女,36岁。因机械性损伤致左拇指和中指末节中部残端创面l周入院。检查:左拇指和中指末节残端创面伴有指骨外露,创面内有较多炎性组织,渗出较多。伸、屈肌腱未发现损伤。因局部损伤重,创面较大(1.8×2.0 cm),不适宜行常规局部皮瓣转移术。手术方法:在臂丛麻醉下,先行手指创面清创术,去除创面炎性与坏死组织,反复用3%的双氧水冲洗创面。然后,中指采用常规尺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按Brunelli等[1]介绍的拇指尺背侧皮瓣修复。比受区创面稍大,在同一拇指掌指关节尺背侧设计2.0 cm×2.5 cm大小的皮瓣。

  • 游离组织移植术后左下肢深静脉栓塞一例

    作者:张全荣;芮永军;薛明宇;施海峰;张辉

    患者男,47岁。左手被炼胶机挤压猛力抽手致疼痛出血lh于2006年12月8日入院。入院检查:左手背皮肤缺损(缺损面积5 cm×6 cm)及示中指皮肤呈套状撕脱伤,血管神经束和末节指骨外露,环、小指MP以远完全缺失,行清创术。第11天施行组织移植术:①取右足背皮瓣(面积6.0cm×7.0 cm)联合第2趾甲瓣(面积3.0 cm×5.0 cm)加(足母)趾侧腹皮瓣(面积3.5 cm×5.0 cm)瓦合修复示指和手背皮肤缺损,足背动脉与桡动脉吻合,大隐静脉与头静脉吻合,趾一指神经吻合。②取左砪趾侧腹皮瓣(面积3.5 cm×6.0 cm)加第2趾甲瓣(面积3.0 cm×6.0 cm)瓦合修复中指,趾底动脉与第3指总动脉吻合,足背静脉与手背静脉吻合,趾一指神经吻合。

  • 砪趾甲下脂肪瘤一例

    作者:刘燕;尹维田;张德聪;栾志勇;刘飙

    患者 男,35岁,因右砪趾甲下出现逐渐增大的、无痛性的、柔软的肿物半年余来我院就诊。患者该部位无明显外伤史。肿物位于右砪趾胫侧甲下,质地柔软,界限不清,表面趾甲甲板欠平滑,颜色无明显改变,初始约为黄豆粒大小,逐渐增大至1.5 cm ×2.0cm,无压痛,右砪趾血运、感觉、运动功能正常。右砪趾正斜位X线片示:右砪趾末节趾骨背侧软组织肿物影,肿物临近部位的骨皮质,可见轻度压迹,骨质未见破坏。局部麻醉下行右砪趾拔甲,甲床切开,肿物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肿物位于胫侧近端甲床的深部,表层甲床膨隆,变薄。纵行切开甲床,肿物白行膨出,为黄色,脂肪样,无包膜,界限清,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将肿物完全切除后,送病理检查为良性脂肪瘤。术后随访3个月,肿物无复发,再生趾甲无畸形。

  • 右小腿异位再植于左小腿一例

    作者:于鹤童;张欣;赵明智;马伟松;马良;张磊

    患者 男,39岁,因车祸导致右膝部及左小腿严重毁损伤约2h于2011年3月1日8:40收入院。入院检查:血压:70/50 mmHg,神志恍惚,精神差,面色苍白;双上肢湿冷,右下肢于膝部完全离断,可见自右股骨髁至右胫骨结节软组织及骨组织缺失,近端创面可见髌骨少量剩余,创面污染严重,右胫骨结节以远右小腿完整性存在,未见明显皮肤擦挫伤口。左下肢于左小腿白胫骨结节以远至左踝关节严重毁损伤,皮肤、肌肉碾挫严重,无正常生理关系。可见胫骨及腓骨多段开放粉碎性骨折,胫、腓骨及肌肉的生理结构不存在,污染严重,缺乏断肢再植的必要条件。入院诊断:失血性休克;右下肢膝部完全离断:左小腿毁损伤。入院后立即给予抗休克、扩容、补液治疗。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备血6000ml,征得患者本人同意,于9:30进入手术室在全身麻醉下行右小腿异位再植于左小腿手术。

  • 红光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贾玉玺;姜日花;刘飙;曹剑

    目的 探讨红光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成年Wista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在手术显微镜下剪断每组实验动物右后肢的坐骨神经,采用9-0无损伤线将神经外膜吻合,术后实验组采用红光照射腰骶段及神经损伤部位,光功率密度为60 J/cm2,1次/日,每次照射15 min,共20d;对照组不进行照射。结果术后4、8、12、16周,实验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有髓纤维平均直径和有髓纤维数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红光照射治疗可促进损伤后周围神经再生,改善肢体功能。

  • 罗哌卡因臂丛运动与感觉分离阻滞在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肖实;曲良超;曾剑文;谢建军;万长栋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臂丛运动与感觉分离阻滞在手外科显微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择2005年11月~ 2009年5月上肢手术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按照不同的麻醉方法,将病例分为0.25%罗哌卡因20 ml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与其它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分别统计麻醉给药后30 rmin、1h和2h时间点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感觉和运动检查结果,记录术后随访情况。 结果 A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比其他组延长(P<0.05),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比其他组短(P<0.05),但均大于2h;两组30 min、1h和2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与A组相比较,B组在1h和2h肌力大于或等于2级的例数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0.25%罗哌卡因准确的注射在臂丛神经干神经鞘旁,可以达到臂丛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分离阻滞,在一些手外科手术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大网膜移植的应用解剖

    作者:李学雷;江奕恒;钟世镇

    目的 观测大网膜的形态及血管分布,探讨大网膜的设计剪裁,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解剖学资料。 方法 选用12例防腐固定处理的成人尸体,3例成人新鲜尸体。分别巨微解剖观测大网膜的形态及血管分布、进行明胶-氧化铅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 结果 大网膜的长度为(24.7±6.9)cm,宽度为(28.3±2.8)cm,分为薄、中、厚三型,薄型占33.3%,中型占46.7%,厚型占20.0%。大网膜的血供来源于胃网膜左、右动脉沿胃大弯连接而构成胃网膜血管弓,从胃网膜血管弓向大网膜发出血管分支。大网膜的主要动脉有4条:①大网膜右动脉:起始处外径为(1.0±0.4)nm。②大网膜中动脉:起始处外径为(0.7±0.3)mm。③大网膜左动脉:起始处外径为(1.2±0.4)mm。④大网膜副动脉:起始处外径为(0.5±0.l)mm。 结论 根据大网膜前、后弓血管的解剖特点、大网膜中动脉分叉位置的高低及与延长方法,将大网膜分为5种不同的类型。在临床裁剪使用大网膜时,应根据5型的不同特点做不同的裁剪。

  • 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成活的几个关键问题

    作者:谢振荣;肖军波;雷彦文;宋君;李杭;张敬良

    翻阅近3年《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和《中华手外科杂志》等有关手、显微外科方面的专业杂志,发现只有区区3篇有关动脉化静脉皮瓣(arterialized venous flap,AVF)专题的文章,可能的原因有二:AVF的成活仍不能令人满意,已激不起人们的兴致?当前的穿支皮瓣等时髦的研究热有关?难道AVF的成活真的不能令人满意吗?

  • 手指全形再造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增涛

    手不仅是劳动的工具,还是人的仪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指缺损不仅给人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不便,而且还影响到人的形象和社交活动。因而,在临床上,对手指缺失进行修复与再造,就显得相当重要[1]。数十年来,人们尝试了多种手指再造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从再造手指的功能与外形两方面综合来看,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是目前好的方法之一[2]。随着显微外科的深入发展,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的技术无论国内国外都已经较为普及。迄今,对手指缺损取足趾移植再造,显然不再有争议,但足趾移植再造手指这一术式并不完美:一是再造的手指细短,外形仍像个足趾,外观、指甲大小、指节长度、关节位置以及手指直径与总长度等方面与原先手指还有较大的差距;二是手术对足供区的破坏太大,特别是当多手指缺损、要切取3个以上的足趾再造“手”时,足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很多学者都认为,即使对于全手指缺失的病例,在施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时,移植的足趾的数量好也不要超过3个[3]。

  • 手指Ⅰ~Ⅲ度缺损的全形再造

    作者:王增涛;孙文海;仇申强;朱磊;刘志波;官士兵;胡勇

    目的 介绍手指Ⅰ至Ⅲ度缺损全形再造的方法。 方法 从199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手指Ⅰ度和Ⅱ度缺损,根据受区需要设计切取(足母)趾腓侧部分趾甲、趾甲下趾骨的腓背侧部分以及皮肤,形成趾甲、骨、皮肤复合组织瓣。皮瓣卷成圆筒状包裹趾骨形成新的手指远段,像断指再植一样,将再造的手指远段移植到手指残端形成新的手指。对于手指Ⅲ度缺损,皮肤仍根据残指需要的大小在(足母)趾上设计,但趾骨因只能在(足母)长伸肌腱止点以远切取,且只切取腓背侧部分,长度有限,有些病例不能达到原缺损的长度时,则取适当大小形状的髂骨与取下的趾骨串在一起,移植到手指残端再造出新的手指。部分手指Ⅲ度缺损病例,同时切取第2足趾趾间关节移植再造手指远侧指间关节。第2足趾骨缺损用髂骨充填以保持第2趾的外形。(足母)趾创面采用局部皮瓣移位修复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 结果 Ⅰ度缺损118例126指,Ⅱ度缺损187例201指,Ⅲ度缺损90例111指全部成活,外形接近正常手指。其中150指进行了1~5年的随访,手指总活动度全部达到180°以上。趾间关节移植再造远指间关节的病例术后再造手指远指间关节活动度为15°~40°。供区(足母)趾术后长度与周径接近正常,虽然趾甲大部分缺失,但供足行走功能全部正常。 结论 (足母)趾腓背侧复合组织瓣移植或(足母)趾腓背侧复合组织瓣加髂骨串联移植再造手指Ⅰ至Ⅲ度缺损,再造手指功能外形俱佳,供区皮瓣修复后(足母)趾形状与功能所受影响小。

  • 手指再造手术中砪甲瓣供区的修复

    作者:仇申强;王增涛;孙文海;朱磊;刘志波;官士兵;胡勇

    目的 探讨手指再造手术中砪甲瓣供区的修复方法。 方法 从199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共修复砪甲瓣供区511例,分别应用足背皮瓣32例、第1跖背皮瓣24例、第2跖背皮瓣21例、踝前皮瓣14例、跗内侧皮瓣17例、跗外侧皮瓣79例、跖底皮瓣106例、第2趾皮瓣79例、小腿中下段皮瓣15例以及游离皮瓣124例。 结果 皮瓣成活良好,术后经过6个月~11年随访,见皮瓣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砪趾活动及负重行走、跑跳等皆不受影响。 结论 砪甲瓣供区的修复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以跖底皮瓣及游离腹股沟皮瓣为优。

  • 手指Ⅳ~Ⅵ度缺损的全形再造

    作者:孙文海;王增涛;仇申强

    目的 介绍手指Ⅳ~Ⅵ度缺损的全形再造方法。 方法 自199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手指Ⅳ度缺损63例85指,Ⅴ度缺损31例49指,Ⅵ度缺损17例23指进行了手指全形再造。保留4个足趾的,(足母)甲瓣供区用2趾甲皮瓣修复;保留5个足趾的,(足母)甲瓣供区用皮瓣移位或移植来修复,第2足趾关节供区取髂骨充填。手指Ⅳ度缺损和部分Ⅴ度缺损,采用(足母)趾腓背侧骨、趾甲、皮肤复合组织瓣,串1条髂骨再串第2趾近侧趾间关节的方法再造。部分近节指骨缺失长度较长的Ⅴ度缺损手指,采用(足母)趾腓背侧骨、趾甲、皮肤复合组织瓣,串l条髂骨,再串第2趾近侧趾间关节,后还要在近节指骨残端与移植的第2趾近侧趾间关节间再串l条髂骨的方法再造。Ⅵ度缺损的手指,采用以下顺序串连:(足母)趾腓背侧骨、趾甲、皮肤复合组织瓣,串l条髂骨,串第2趾近侧趾间关节重建手指近指间关节,串l条髂骨重建近节指骨,串第2跖趾关节重建掌指关节的方法再造。 结果 再造手指157指全部成活。平均随访7个月~11年,其中75指行二期整形手术。再造手指外形美观,再造指指腹两点辨别觉为5~12mm。67指行术后肌腱松解手术,再造指间关节活动度:伸-10°~10°,屈55°~ 100°,平均81°。结论 手指Ⅳ度至Ⅵ度缺损全形再造,再造的手指兼具美观外形与良好运动功能,缺点是手术较复杂。

  • 中国显微外科代表团参加第6届世界显微重建外科大会

    作者:张世民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