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串联动静脉皮瓣移植在指尖再造中的应用

    作者:梁启善;陈永健;卢冉翔;林钦扬

    目的 探讨指动脉皮瓣串联吻合前臂浅静脉皮瓣结合移植再造拇指及手指指尖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计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转位置于拇指及手指末节掌侧,游离前臂浅静脉皮瓣覆盖指末端创面,动脉化吻合再造拇指及手指指尖15例.结果 组合皮瓣中,动脉皮瓣全部成活,动脉化静脉皮瓣完全成活14例,远端表皮小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串联动脉皮瓣组合移植为拇指及手指指尖再造提供一种较实用的方法.

  • 眉弓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25例

    作者:董军;兰青

    目的 探讨鞍区及鞍周肿瘤经眉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眉弓锁孔显微手术切除的鞍区及鞍周肿瘤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其中颅咽管瘤7例,垂体巨大腺瘤11例,鞍结节脑膜瘤4例,鞍膈脑膜瘤1例,蝶骨嵴脑膜瘤1例,鞍区及Ⅲ室巨大胶质瘤1例.部分病例术中采用神经内镜辅助观察.结果 术后复查MRI显示,颅咽管瘤5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垂体巨大腺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1例;脑膜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巨大胶质瘤1例镜下全切除.无手术死亡、颅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尿崩6例,3日至1月后恢复正常,视力下降2例,并发脑血管痉挛而行去骨瓣减压术1例.近期随访疗效良好.结论 眉弓锁孔入路适用于鞍区及鞍周肿瘤的手术切除,具有手术路径短、创伤性小、切除率满意、疗效佳等特点.内镜术中辅助观察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神经血管结构的损伤.

  •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柯春龙;刘金龙;夏之柏;郭少雷;黄正松

    目的 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诊断方法及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1999年1月至2006年10月经显微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6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对其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 男性18例,女性8例,平均发病年龄24.2岁,临床表现以癫痫发作常见,占53.8%.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数肿瘤周边水肿不明显,占位效应轻,增强后肿瘤强化明显,常见囊性变及钙化.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随访3个月~6年,随访率76.9%,癫痫痊愈率64.3%,术后肿瘤复发2例,经再次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结论 CT结合MRI检查可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术前明确诊断提供帮助;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疗效良好,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下肢严重创伤125例

    作者:黄东;黄永军;吴伟炽;张惠茹;江奕恒;林浩;黄国英;伍庆松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下肢严重开放性创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早期彻底清创、重建肢体血运、选择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和选择不同组织瓣Ⅰ期或者Ⅱ期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或者骨与关节缺损共125例.结果 125例中截肢3肢,移植的组织瓣有3例远端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4年,皮瓣质地、外观良好.肢体外观、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下肢严重创伤进行修复,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伤残率.

  • 手和前臂高压注射性损伤的显微手术处理

    作者:向剑平;刘小林;顾立强;刘云江;肖良宝;李智勇;李平;朱庆棠;戚剑;胡军;易建华

    目的 报道手和前臂高压注射性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短期疗效.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手和前臂高压注射性损伤病例进行急诊切开减压、广泛清创、清除异物和保留神经血管.结果 临床治疗7例,有2例截肢或截指,剩余5例也存在伤口愈合延迟和遗留中到重度的手功能障碍.结论 手部高压注射性损伤是严重损伤,必须立即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积极切开减压和清除异物手术.

  • 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的术后处理

    作者:温桂芬;李萍;邓丽;唐琼;刘恺;钟时汝;庄永青

    目的 报道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移植修复糖尿病足创面临床治疗的术后观察及处理效果.方法 应用下肢血管重建术及复合皮瓣移植修复糖尿病足创面,重建患肢血供及修复创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观察及相应的处理.结果 进行血管搭桥重建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患者14例,重建血管通畅良好,远端血流明显增加;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13例,皮瓣边缘坏死1例,本组病例未行截肢手术.结论 应用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移植创面治疗糖尿病足,并综合内科治疗及术后有效的处理,可挽救肢体,减少致残率.

  • 用带远侧1/2末节趾骨的中(足母)甲瓣修复拇指脱套伤

    作者:曲连军;张成进;刘学胜;刘雪涛;王成琪

    目的 报道带远侧1/2末节趾骨的(足母)甲瓣修复拇指脱套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于拇指脱套伤常规截骨去除末节指骨的远2/3,保留基底拇长伸、屈肌腱的止点,切取同侧带远1/2末节趾骨(足母)甲瓣移植修复,指、趾骨准确对位克氏针纵穿固定,继而吻合神经、血管.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年,临床应用14例,(足母)甲瓣全部成活,无发生血管危象,术后感觉运动恢复良好,拇指外形及指甲发育良好,足部创面一期愈合,无疼痛等功能障碍.结论 带远侧1/2末节趾骨的躅甲瓣修复拇指脱套伤是一种手术效果良好的手术方法.

  • 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的修复与再造

    作者:王光耀;谢广中;苗存良;吴恒烜;李敬矿;彭剑飞;袁兆能

    目的 报道应用吻合血管的足趾游离移植修复与再造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吻合趾-指动、静脉的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或趾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与再造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45例45指,其中:游离第二足趾12例、(足母)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4例、(足母)趾趾腹皮瓣游离移植3例、第二足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6例、第二足趾趾腹皮瓣游离移植5例、躅甲瓣游离移植3例、趾甲瓣游离移植7例、趾甲瓣加伸肌腱复合组织移植游离移植5例.结果 术后45例全部成活,得到随访41例,外形满意,功能较好.结论 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采用足趾移植的方法进行修复与再造可获比较满意效果.

  • 第一跖背动脉蒂双叶组织瓣在手指再造与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林浩;李善会;丛华;王序杰

    目的 报道应用第一跖背动脉蒂双叶组织瓣在手指再造与修复领域中改善手指再造与修复效果的应用.方法 第一跖背动脉蒂双叶组织瓣中的躅趾腓侧皮瓣、(足母)趾"C"形皮瓣、(足母)趾趾腹皮瓣分别应用于手指再造中的第二足趾改造外形、虎口重建、同时修复邻指指腹缺损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8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24个月,再造与修复效果都取得巨大的改善.手指活动功能,拇指ROM平均76.7°,手指ROM平均139°,指腹两点辨别觉8~12 mm.结论 第一跖背动脉蒂双叶组织瓣在手指再造与修复领域中的广泛、灵活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手指再造与修复的尴尬外形.

  • 指端创面放血法治疗无静脉断指再植45例

    作者:姚保兵;王鑫;胡亮;王文德;李宗宝;王业本;赵凤林;吴德富;赵亮

    目的 探讨在末节以远断指再植中仅吻合指动脉的断指指端创面放血疗法的效果.方法 对末节以远再植的离断指体采用改进伤指包扎法、指端切取创面及局部肝素注射放血,结合全身应用肝素治疗无静脉断指再植45例.结果 45例断指成活41例,成活率91.1%.结论 指端创面放血疗法是治疗无静脉断指再植的一种有效方法.

  • 下斜方肌皮瓣修复颊部肿瘤术后巨大缺损

    作者:杨朝晖;陈伟良;黄洪章;徐静;张彬;李劲松;王建广

    目的 探讨下斜方肌皮瓣在颊部恶性肿瘤术后大型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应用以颈横动脉为血供的下斜方肌皮瓣对颊部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后的缺损进行一期整复7例,其中2例皮瓣折叠修复颊部洞穿缺损,皮瓣大为8 cm×7 cm.结果 7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所有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24个月,全部皮瓣无坏死,头颈部形态功能满意.结论 下斜方肌皮瓣面积大,血管蒂较长,血运可靠,操作简便,而且柔软较薄,适合修复面颊部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后巨大缺损.

  • 头静脉-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作者:冯亚高;洪光祥

    目的 报道应用头静脉-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掌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前臂桡侧设计并切取头静脉-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手掌背部及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皮瓣切取面积大为12 cm×8 cm,小为6 cm×5 cm.结果 11例中除2例皮瓣远端浅表坏死外,9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48个月随访,外形和功能满意.结论 头静脉-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可以修复虎口、手掌和手背桡侧及近指间关节以近的软组织缺损.

  • 用带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重建腮腺癌根治术缺损的面神经

    作者:王朝晖;李春华;陈锦;王薇

    目的 探讨腮腺癌根治术造成面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腮腺癌根治术并造成面神经缺损的病例,应用带蒂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移植修复,肌瓣修复创面同时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面神经与耳大神经吻合,即刻修复面神经.结果 临床修复8例,术后随访3~6个月,面瘫症状均有改善,面神经功能恢复达Ⅱ级6例,Ⅲ级2例.结论 带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瓣移植修复面神经,为神经修复提供了良好的血运,能有效的恢复面神经的功能.

  • 特殊组织器官的再植与修复

    作者:赵东升;李坤德;王瑞金;幸超峰;李士民;宋力;王飞云;宋鹏

    目的 探讨有关特殊组织离体器官和显微外科再植和修复方法.方法 外耳离断7例,阴茎及睾丸撕脱离断2例,舌体离断1例,鼻离断1例.采用再植、寄养再植、皮瓣转移重建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外耳再植成活5例,寄养再植失活1例,皮瓣修复重建耳廓2例全部成活,阴茎及睾丸再植全部成活,舌体再植1例失活,鼻离断再植1例失活.结论 对特殊组织器官离断损伤,再植手术可使离体组织器官恢复原有的的外形和功能,高质量地吻合血管及恰当的制动是再植成功的关键.

  • 第二掌骨远端血管蒂骨瓣移植治疗舟状骨骨折后骨不连

    作者:王玉召;丘奕军;汪伟基;张岩峰;闫国良;许春旺;陈靖

    自1995年8月至2006年06月,我院采用第二掌骨远端带血管蒂骨瓣治疗舟状骨骨折后骨不连3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资料与方法本组32例全部为男性,年龄大32岁,小18岁,平均20岁.其中右侧25例,左侧7例.骨折类型:腰部骨折26例,远侧1/3骨折2例,近侧1/3骨折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8个月至14个月,平均9个月.

  • 带血供髂骨瓣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头下型移位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俞汝霞;李光辉;张俊年

    自1996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们采用切开复位带血供髂骨瓣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头下型移位骨折32例,其中采用缝匠肌骨瓣移植22例,带旋髂深血管骨瓣移植1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羊膜和结膜基质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上皮样细胞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丹平;葛坚;高前应;卢蓉;郑健樑

    目的 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在保存人羊膜及兔眼表结膜基质上分化的情况.方法 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小鼠ES-GFP细胞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后行实验兔结膜下移植;B组:将小鼠ES-GFP细胞接种到人羊膜上共培养4 d,用BrdU标记后移植到实验兔结膜缺损区;C组:采用保存羊膜移植到实验兔兔结膜缺损区.分别于移植后1、2、3、4,6和8周,摘取各组实验眼行荧光显微镜、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荧光检测ES-GFP细胞在组织中的荧光表达,组织学检查移植到结膜基质的ES-GFP细胞的存活、形态变化以及移植局部的反应等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到结膜基质的带有BrdU标记的ES-GFP细胞CK3/CK12和CK13的表达.结果 小鼠ES-GFP细胞接种到人羊膜后能在羊膜上贴附生长,与羊膜共培养4 d后部分ES-GFP细胞分化为多角形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β1整合素阳性.将负载有ES-GFP细胞的羊膜移植到兔结膜缺损区,术后荧光显微镜可在结膜上皮层检测到绿色荧光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膜上皮层CK13表达阳性,CK3/CK12表达阴性,在重建的结膜上皮层可检测到BrdU核阳性细胞,未见异常增殖细胞.结论 采用保存人羊膜负载小鼠ES细胞行兔结膜移植,小鼠ES细胞能在兔结膜基质存活并增殖.

  • 去除外膜的外周神经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

    作者:麻文谦;张少成;颜永碧;倪灿荣

    目的 检测大鼠脊髓损伤经显微外科技术处理的自体外周神经移植后神经纤维的再通及后肢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利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打击损伤模型,12周后,将大鼠分为2组,实验组切取后肢腓肠神经,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去除神经外膜,将其修剪成小段,游离移植于脊髓损伤处,对照组仅显露脊髓损伤段,不作神经移植.分三个时相点(1、2、3个月)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并观察损伤移植处的形态学变化及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损伤移植处脊髓的形态学明显好转;损伤移植处上段脊髓中,移植1个月组有HRP阳性标记物,以后逐渐增多;移植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结论 经显微外科技术预处理外周神经组织移植后可促进大鼠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 基因强化组织工程骨联合显微外科方法修复长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建军;赵群;王欢;杨军;原泉;崔少千;李雷

    目的 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强化的组织工程骨联合显微外科方法修复长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经BMP-2基因转染后复合异种骨支架体外构建基因强化的组织工程骨(GEB).建立兔双侧桡骨缺损(2.5 cm长)模型,采用5种方法修复.A:GEB加带血管蒂骨膜移植;B:GEB加血管束植入;C:GEB加游离骨膜移植;D:GEB;E:单纯支架.术后4、8、12周行X线、组织学、生物力学测定和微血管墨汁灌注等观察血管形成及成骨情况.结果 A组血运建立快,B组血管束早期即发出分支向移植骨内长入,C组4周时游离骨膜成活并发出微小血管,D组在BMP-2基因诱导下成骨速度和质量优于E组,12周时骨缺损部分修复,但中央区成骨不良,而E组12周时形成骨不连,缺损区内被纤维组织填充.在细胞成活率、生物力学性能、VEGF表达水平等方面,均表现为A>B>C>D>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2基因强化的组织工程骨联合显微外科方法修复长段骨缺损,既提供了血运,又提供了有效的成骨诱导因子,是治疗长段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其中,带血管蒂骨膜联合移植修复效果佳;血管束植入法血供重建较快,方便临床应用.

  • 手掌部脂肪瘤合并桡动脉变异一例

    作者:胡晓莺;袁光海

    患者 男,53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手大鱼际处肿物,后逐渐增大,并伴有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3月前肿块出现压痛,影响手部功能,来我院就诊.检查:除右手掌外,全身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 吻合血管髂骨皮瓣及带蒂腓骨皮瓣联合应用再造足一例

    作者:刘学亮

    患者 男,28岁.因机器绞伤致左足组织缺损性畸形7个月,于1994年9月22日入院.检查:左足背皮肤瘢痕增生、凹陷畸形,面积约4 cm×7 cm,足底皮肤正常,各足趾血运正常,感觉存在,受瘢痕组织影响向近端移位,及向腓侧偏斜,呈漂浮状态,不能穿鞋,行走时严重跛行;

  • 股前外侧肌间隔肌腱瓣修复示指伸肌腱与软组织缺损一例

    作者:张功林;章鸣;凌爱军;郁辉;王干生

    患者 女性,32岁.因右手示、中指绞扎伤1.5 d入院.检查:右示指背侧从近侧与远侧指间关节之间接近环形软组织缺损,仅有约1.0 cm宽掌侧皮肤完好,伴有伸指肌腱在Ⅳ区缺损与部分近节指骨外露.中指指尖软组织缺损伴末节指骨部分外露.急诊分两组手术:一组行手部清创术,用中指尺侧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中指残端创面;

  • 吻合血管的左股前外侧阔筋膜瓣同时修复双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一例

    作者:张功林;章鸣;王顺炳;郁辉;郭翱;王干生;吴发林

    患者 男,42岁.因双手机械性损伤2 h入院.检查:左、右手背软组织缺损创面大小分别为9.0cm×6.5 cm与8.0 cm×6.0 cm,伸肌腱与部分掌骨外露,难以用常规植皮方法修复,决定用切取左股前外侧阔筋膜瓣,将其横行分为两块阔筋膜瓣,行吻合血管移植联合游离植皮,同时修复双手背软组织缺损.手术分三组进行,两组分别行左、右手清创,消除坏死组织,显露好受区要吻合的血管.

  • 神经导航辅助下远外侧锁孔入路显露岩斜区的量化研究

    作者:张恒柱;兰青;李楠;贡志刚

    目的 量化研究磨除部分枕髁和颈静脉结节在远外侧锁孔入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在导航辅助下,对6具尸头标本(12侧)顺次模拟枕髁后、经髁和枕髁上锁孔入路,分别测量术野显露角度、斜坡显露面积和手术操作自由度.结果 磨髁前、磨髁1/3和1/2的术野显露角度分别为:(39.20±3.29)°、(51.46±2.45)°和(57.52±2.66)°;斜坡显露面积和手术操作自由度分别为(188.1±32.5)mm2和(340.2±112.6)mm2(枕髁后锁孔)、(208.5±28.4)mm2和(654.6±154.7)mm2(磨髁1/3)、(236.4±30.2)mm2和(762.1±182.4)mm2(磨髁1/2)、(428.6±28.7)mm2和(983.4±235.2)mm2(磨除颈静脉结节);磨除1/3、1/2枕髁的术野显露角度均与磨除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磨除1/2枕髁与1/3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磨除颈静脉结节可显著增加斜坡显露面积(P<0.01),而磨除1/3、1/2枕髁和颈静脉结节均能显著增加手术操作自由度(P<0.05).结论 磨除部分枕髁可显著增加术野显露角度和手术操作自由度,磨除颈静脉结节可使手术操作自由度和斜坡显露面积都显著增加.

  • 内镜辅助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区的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秦军;雷霆;舒凯;陈劲草;李龄

    目的 研究内镜辅助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区的显微解剖和显露范围,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 测量40例颅骨干标本的骨性结构,1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用内镜和显微镜观察斜坡区显露范围,并进行解剖测量.结果 前鼻棘至蝶窦口、鞍底、鞍结节中心、鞍背中点、枕骨大孔前端的距离分别为(55.62±4.23)mm、(71.50±6.21)mm、(79.02±4.97)mm、(81.04±8.02)mm、(91.08±5.20)mm;视神经管、颈内动脉隆起、颈动脉管外口、舌下神经管外口离正中线的距离分别为(5.78±1.94)mm、(5.44±2.02)mm、(25.07±2.77)mm、(16.98±1.99)mm;斜坡的长、高分别为(32.43±5.46)mm、(35.01±4.12)mm;上、中、下部的厚度分别为(17.23±3.12)mm、(9.96±3.10)mm、(6.35±2.95)mm.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可以通过适当去除相应结构增加显露鞍后-斜坡区的解剖结构.结论 内镜辅助经蝶入路可以通过良好的视角显露鞍后-斜坡等显微解剖结构,适用于鞍后-斜坡等颅底中央区病变的手术治疗.

  • 有皮肤血管缺损的断指再植体会

    作者:宋洪波

    自1994年1月至2006年6月,应用邻指背侧带蒂皮瓣等4种手指微小皮瓣一次性修复有皮肤、血管、神经缺损的断指再植16例17指.结果:皮瓣及断指全部成活.我们体会:应用手指微小皮瓣移植修复断指再植时的皮肤、血管缺损,能大限度获得再植手指的理想外形及功能,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额外侧锁孔入路的显微与神经内镜解剖

    作者:江晓春;朱风仪;张亚卓;刘庆良;宋明;赵春生;周明卫;陈新城;方兴根;徐善水;刘宁

    目的 对比研究前颅底的显微解剖与神经内镜解剖,为额外侧锁孔手术入路处理前颅底、鞍区病变提供解剖基础.方法 经额外侧锁孔手术入路对15具成人尸头进行显微解剖和神经内镜下解剖,比较两种解剖所暴露的范围.结果 显微解剖在嗅沟、鞍区和外侧裂存在一定范围的视野盲区;内镜有充足的照明,可将手术视野放大,无视野盲区,清楚地显示周围的解剖结构,而且看得更远.但内镜的图像为二维图像,缺乏景深.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可以互补各自不足.结论 额外侧锁孔入路在神经内镜的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的病变安全、微创.

  • 香港特别行政区显微外科30年回顾

    作者:熊良俭

    香港特别行政区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与国内外一样,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施行断肢(指)再植开始,然后,随着皮瓣技术的发展而在各有关专科推广应用.我们可把本地区显微外科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时期:首先是微血管吻合及断肢(指)再植期,然后是组织皮瓣移植期.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提高手功能重建水平

    作者:庄永青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及提高,手外科在不同领域的治疗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断肢(指)再植、拇手指再造、手部创面修复、臂丛损伤及产瘫的神经修复、先天性手畸形正畸等手术方法取得了迅猛发展及进步.

  • 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的解剖观察

    作者:阚世廉;高燕新;宫可同;鲁毅军;费起礼

    目的 观察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的解剖学特点,探讨腕尺管综合征中小指内收恢复困难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2.5倍手术放大镜下对20具新鲜无外伤、无畸形成人手标本进行解剖,观察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及邻近结构,测量了第三骨间掌侧肌的大小和第三骨间掌侧肌支的长度、宽度、厚度,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第三骨间掌侧肌及第三骨间掌侧肌支分别是骨间掌侧肌和骨间掌侧肌支中细小的,部分第三骨间掌侧肌浅层存在明显的腱束,对第三骨间掌侧肌支形成潜在的卡压.结论 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是骨间掌侧肌和肌支中细小的,部分由第三骨间掌侧肌桡侧绕至尺侧入肌,而第三骨间掌侧肌掌侧存在明显的腱束,对第三骨间掌侧肌支形成潜在卡压,可以解释小指内收恢复困难的原因.

  • 足背分叶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多指电烧伤组织缺损

    作者:唐举玉;李康华;谢松林;刘鸣江;刘俊;吴攀峰

    目的 报道应用足背分叶皮瓣一次修复多个手指电烧伤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创面进行清创后,分别设计以胫前、足背血管为主干,跗内侧、第1跖背、跗外侧血管为分支,构成的足内侧、第1跖背、足外侧三叶皮瓣或以第1跖背、跗外侧血管为分支构成的第1跖背、足外侧双叶皮瓣移植一次修复2~3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屈肌腱、血管、神经缺损的病例,以携带的趾长伸肌腱重建肌腱缺损,以足背动脉的分支血管桥接指动脉,以携带皮神经重建皮瓣感觉的同时重建手指远端的感觉.结果 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手指创口一期愈合,供足植皮部分坏死2例,1例经局部换药3周后愈合,1例肌腱外露行内踝上皮瓣移位修复后愈合.术后经3~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感觉恢复S3+级,5例手指屈伸活动恢复正常,2例手指屈伸轻微受限.结论 足背分叶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多指电烧伤组织缺损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拇(手)指Ⅰ期塑形再造

    作者:张敬良;谢振荣;肖军波;雷彦文;宋君;郭桥鸿;李杭;黄忠明;陈焕伟

    目的 改善游离第二足趾再造拇(手)指的外形及功能,探讨一种更为理想的拇(手)指再造方式.方法 首先在游离第二足趾的同时,切取以躅趾腓侧固有动脉为蒂的(足母)趾腓侧条形复合组织瓣(或与示指背岛状皮瓣联合)镶嵌于第二足趾后进行拇指再造,增粗再造拇指的周径.将(足母)趾腓侧纵条形复合组织瓣反转镶嵌于第二足趾跖侧并切取与第二足趾基底相连的双月牙形跖背皮瓣及跖骨联合再造手指,增粗再造手指的周径及延长再造手指的长度.结果 临床应用再造拇(手)指36例(48指),全部成活,随访半年~3年,其粗细、长度接近正常,外形及功能良好,满意、基本满意28例.躅趾的外观及功能无明显影响,行走感觉不适、有轻微疼痛者3例但不影响行走及工作.结论 应用此方法对供区破坏较小,患者易接受,再造的拇(手)指外观明显改善,是一种较理想的拇(手)指再造方法.

  • 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作者:庄永青;熊洪涛;付强;姜浩力;傅小宽;杜冬;童静

    目的 研究选择性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式的临床解剖基础及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侧成人尸体胸部及上肢标本上,观测和比较胸小肌及拇对掌肌的解剖数据,行移植模拟试验以评估新术式的可行性;依据解剖研究结果,按新的手术方式施行临床手术治疗5例,术后随访拇对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解剖研究结果显示:胸小肌位置恒定,具备独立的动、静脉和神经支配;移植肌与受区对掌肌匹配;临床手术治疗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拇对掌功能恢复,肌力均达到4级以上,大鱼际部外形满意.结论 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这一术式有其临床解剖基础,移植手术能达到恢复对掌功能的要求,是一种新的对掌功能重建方法.

  • 第二跖趾关节移植重建掌指关节功能

    作者:廖坚文;陈泽华;庄加川;张家俊;李征;余少校;张振伟

    目的 应用第二跖趾关节移植方法修复陈旧性掌指关节缺损,以重建掌指关节功能.方法 对陈旧性创伤性掌指关节缺损、关节融合指体缩短7例,先以手指延长器行指延长,二期施行第二跖趾关节移植重建掌指关节.结果 手指平均延长2.6 cm,移植关节全部成活,并骨性愈合.随访1~4年,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85.7%.结论 应用第二跖趾关节移植方法修复伴指体短缩的陈旧性掌指关节缺损,效果良好.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简介

    作者:

    关键词: 中山大学
  • 小梁显微切除术对泪膜及眼表上皮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钟毅敏;刘杏;毛真;林健贤;黄晶晶;王涛;李媚;曾阳发;肖辉

    目的 初步探讨复合式小梁显微切除术对泪膜及眼表上皮细胞的近期影响.方法 收集2006年3月到2007年5月施行小梁显微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结膜巩膜瓣下选择性放置丝裂霉素C(MMC)的26例(36眼)青光眼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作常规眼科检查和眼表检查,包括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眼表上皮虎红染色(RB),及球结膜上皮印迹细胞学检查,记录结膜上皮细胞的Nelson分级及杯状细胞密度,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青光眼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BUT均明显缩短,FL和RB值增加,结膜上皮Nelson等级增高,杯状细胞密度降低;SIt值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光眼患者术后1个月的SIt、BUT、FL、RB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膜上皮Nelson分级明显高于术前,杯状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降低.术中使用0.25 mg/ml MMC组与未使用MMC组(对照组)相比,术前、术后SIt、BUT、Nelson分级、杯状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对照组FL和RB评分显著高于MMC组.结论 复合式小梁显微切除术对泪膜的稳定性及眼表上皮细胞存在一定影响,术后1个月表现为泪膜不稳定,伴有角结膜上皮细胞的染色,结膜上皮的鳞状化生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减少.这种改变暂未发现与术中使用低浓度的MMC有关.

  •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的血-房水屏障功能变化

    作者:罗莉霞;吴明星;刘玉华;刘奕志

    目的 通过检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房水蛋白浓度,并以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对照,了解手术对葡萄膜炎并发自内障患者血-房水屏障的影响,评价术后前房炎性反应的特点.方法 对24例(26只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及60例(64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应用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定量检测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前房蛋白浓度.结果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1、7、30、90 d术眼房水的平均光粒子数分别为(25.12±11.62)、(6.94±0.34);(44.70±11.12)、(26.27±1.37);(31.69±10.12)、(13.96±1.05);(27.59±11.55)、(9.07±0.43)及(23.88±10.43)、(7.16±0.27)photon counts/ms,其中术后1 d、7 d、30 d均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90 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同一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P<0.05).结论 超声乳化手术引起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血-房水屏障功能的损伤,但在术后短期内可得到重建.超声乳化手术对这类患者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术式.

  • 晶状体不全脱位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显微手术处理方式探讨

    作者:滕蕾蕾;张秀兰;祝芸芸;杜绍林;李昂;蔡小于;葛坚

    目的 探讨晶状体不全脱位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为晶状体不全脱位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资料.本组病例共20例(21眼),临床表现均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所有病例皆已根据患者晶状体移位程度及视力情况给予相应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出院后平均随访(16.95±15.69)个月.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出院.余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3眼0.01~0.10,7眼0.10~0.30,4眼0.30~0.50,7眼>0.50,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经保守治疗的患者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无晶状体移位加重的情况出现;手术后患者无一例严重并发症,无再次手术者,眼压控制及视力恢复良好.结论 晶状体不全脱位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类似,易误诊.细致的眼科检查将有助于提高正确诊断率.正确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基础.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