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游离跗外侧皮瓣修复虎口瘢痕挛缩12例

    作者:祝李霖;吴伟炽;黄东

    目的 探讨应用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外伤性重度虎口挛缩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外伤性重度虎口挛缩患者12例,虎口角平均(20.27±3.17)°,虎口宽平均(2.17±0.36) cm,手术松解挛缩虎口并采用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6.6 cm×3.5 cm~7.6 cm×5.5cm,跗外侧动脉与桡动脉终末支吻合,其伴行静脉与手背静脉、头静脉吻合.足背外侧皮神经内侧支与桡神经浅支侧端吻合.用克氏针将第1、2掌骨弹性固定于外展对掌位4周. 结果 术后12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虎口饱满,外观色泽接近正常,无继发挛缩.术后随访7~ 14个月,虎口角平均(89.61±2.31)°,虎口宽度平均(5.72±1.02) cm,拇指对掌、内收、外展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应用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外伤性重度虎口挛缩,术后虎口外观、皮肤质地及功能均较满意,临床效果良好.

  • 同期应用小腿内侧和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复杂创面

    作者:付记乐;高峻青;张家盛;陈浩宇;涂宇东;张宏宁

    目的 探讨同期应用小腿内、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复杂创面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同期应用小腿腓动脉穿支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双皮瓣修复下肢创面9例,共计18组皮瓣.均合并深部骨质及肌腱外露.其中8例为修复下肢两处不同创面,1例为修复下肢同一部位狭长创面,7组皮瓣携带腓肠肌填塞空腔.皮瓣面积7.0 cm×5.5 cm ~ 9.0 cm×10.0 cm.皮瓣供区植皮后予VSD治疗. 结果 术后18组皮瓣完全成活.所有病例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10.2个月,4例6个月后为电话随访.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近似.术后6个月对随访患者进行感觉功能评定,18组皮瓣均恢复S2级及以上感觉.皮瓣供区植皮完全成活. 结论 同期应用小腿内外侧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两处创面或者一处特殊创面时无需吻合血管,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必要时可携带肌肉填塞空腔,抗感染力强,是修复足踝部较复杂创面的理想皮瓣.

  •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不同创面的体会:附17例报告

    作者:华栋;吴苏州;方小魁;江峰;吴丽丽

    目的 总结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不同创面体会. 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5年3月,根据创面部位及临床修复需要,分别采用带蒂顺行、逆行转移以及游离移植的方式修复重建肢体创面缺损及器官外露共17例.手足小腿外伤创面伴骨、肌腱外露7例,修复会阴缺损1例,膝下截肢残端骨外露2例,皮肤慢性溃疡经久不愈4例,腘窝瘢痕挛缩伸膝障碍1例,下咽癌重建1例,颅骨骨外露1例.创面缺损范围:7 cm×4 cm~23 cm× 12cm,皮瓣切取大小:8cm×5 cm~27cm×13 cm.皮瓣游离移植13例、顺行转移1例、逆行转移3例. 结果 17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局部表层皮肤坏死,二期点状植皮修复.患者均获随访,皮瓣外观功能均满意. 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临床转移方式灵活,可切取面积大,部位隐蔽,不损伤主干血管,切取后不影响肢体功能,是修复创面缺损及器官再造的理想皮瓣.

  • 眼球贯通伤合并眼眶金属异物存留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罗益文;万尚韬;李娉

    目的 探讨眼球贯通伤合并眼眶金属异物存留的显微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4年5月中山眼科中心眼外伤科收治的14例眼球贯通伤合并眼眶金属异物存留患者使用显微外科技术做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对本组病例的术前异物定位检查、眼眶异物的摘除、眼球贯通出口的处理及玻璃体手术的时机等进行了探讨. 结果 14例眼球贯通伤合并眼眶异物存留的病例,均急诊下行眼球贯通入口缝合,11例未断直肌下成功取出异物,13例实施玻璃体手术,5例玻璃体手术与眼眶异物取出术同时进行.6例后巩膜穿出伤口缝合. 结论 眼眶X线标记定位方法简单准确;玻璃体手术与眼眶异物取出术同时进行,手术更为简洁;后巩膜穿出伤口的缝合,避免了硅油渗漏,可维持正常眼压;玻璃体手术对后巩膜穿出口的正确处理,可减少外伤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 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组织组合移植修复手严重损伤11例

    作者:韦平欧;谭海涛;杨克勤;罗翔;林汉;莫勇军;林鑫欣;梁旭权;许林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组织组合移植修复手严重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对11例手严重损伤患者,术前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双足及双手增强扫描血管造影并三维重建,明确供受区动、静脉血管走向、分型及受区缺损面积,形状等参数,设计方案.实施同侧(踇)甲瓣联合第2足趾趾骨及足背皮瓣、对侧第2足趾联合足背皮瓣移植分别修复拇、示指2指2例,其中1例联合对侧小腿内侧皮瓣移植修复手掌软组织缺损;同侧(踇)甲瓣联合第2足趾趾骨及足背皮瓣、对侧第2、3足趾带跖趾关节及足背皮瓣、对侧小腿内侧皮瓣移植分别修复拇、示、中指,及手背、手掌软组织缺损3例;同侧第2足趾与对侧第2、3足趾分别联合带跖趾关节的足背皮瓣、同侧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分别修复示、中、环指及手背、手掌软组织缺损2例;双侧第2,3足趾带跖趾关节及足背皮瓣(其中1例同侧第2足趾串联髂骨骨块)联合同侧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示、中、环、小指及手掌远端缺损3例;1例5指脱套损伤应用对侧第1趾腓侧(踇)甲瓣与第2趾甲瓣带足背皮瓣、同侧第1趾腓侧(踇)甲瓣与第2趾甲瓣带足背皮瓣联合修复示、中、环、小指,同侧第3趾胫侧趾腹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结果 共修复手指34个及移植9块皮瓣,术后1例第2趾修复示指坏死,术后8d行截指术,2例股前外侧皮瓣发生静脉危象,其中1例皮瓣表皮部分坏死,经植皮后创面愈合,其余修复指及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10例经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随访,手掌、手背皮瓣无明显臃肿,修复于指外形可,再造的拇手指恢复对指对掌功能. 结论 组合组织移植可以修复手部创面和重建手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组合组织移植修复手严重损伤,临床效果良好,修复后的手外形更加完美,功能更加满意.

  • 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28例

    作者:王镖;徐强;张锡平;刘志勤;杨新佑

    目的 探讨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效果及技术方法. 方法 自2009年5月至2014年8月,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28例,切取皮瓣大小1.5cm×2.5 cm~ 2.8 cm×4.5 cm,并将皮瓣携带的皮神经与指神经吻合,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2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指腹两点辨别觉为6.0 ~ 10.0 mm.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至S3级10例,S3+级18例,拇指运动功能优良率97.8%. 结论 吻合神经的拇指桡背侧皮瓣手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供区损伤小,皮瓣可恢复保护性感觉,拇指功能良好,是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 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2例

    作者:吴日强;刘飞;钟子敏;黄彬;黄嘉鸿

    目的 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2例,创面面积6 cm× 5 cm ~14 cm×7 cm,切取皮瓣面积7 cm×6 cm ~ 15 cm×8 cm.术后进行随访. 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仅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6~ 12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有弹性,受区外观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患肢功能良好. 结论 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而临床效果满意.

  • 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在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涛;袁智丽;王进;张波

    目的 探讨不同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应用不同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其中足跟部及外踝处、足外侧创面4例,足内侧及内踝创面5例,足背创面3例;创面大小为3.0 cm×3.0 cm ~ 8.0 cm×10.0cm;皮瓣分别选择为腓动脉后穿支皮瓣,腓动脉前穿支皮瓣,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及胫前动脉前踝上穿支皮瓣,皮瓣设计均为改良型螺旋桨皮瓣. 结果 12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12例患者均获得12~15个月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外观及厚薄合适,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其中4例皮瓣吻合皮神经后感觉恢复至S3. 结论 小腿区域穿支皮瓣解剖恒定,对比游离皮瓣操作简单,术后皮瓣外形良好,无需二期行皮瓣整形,患肢功能恢复良好,能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提供满意的临床疗效.

  • 以小腿主干动脉穿支为蒂的顺行推进皮瓣修复跟踝部小创面32例

    作者:曾伟;吴晓荣;施明宏;郑能方;郭金星;程建和;周江军;孟令军

    目的 探讨以小腿主干动脉穿支为蒂的顺行推进皮瓣修复跟踝小创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对32例跟踝部较小皮肤缺损创面,采用以小腿主干动脉穿支为蒂的顺行推进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大小为6.0 cm×3.0 cm ~ 18.0 cm×8.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2例病例皮瓣供区少许创面行游离皮片.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0例患者获6~ 12个月随访,2例失访,皮瓣血运良好,外形无臃肿,皮瓣质地良好,与周围组织外观相近,皮瓣浅感觉部分恢复,踝关节活动无障碍. 结论 以小腿主干动脉穿支为蒂的顺行推进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皮瓣外观及感觉良好等优点,是临床上修复跟踝部较小创面的可推广的方法之一,不足之处在于仅适合修复推进距离不大于3 cm的跟踝部狭长形皮肤缺损.

  • 指侧方皮支链皮瓣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缺损的疗效对比

    作者:伍美艺;邱辉;梁伟强;李春光;李冠军;曾辉;徐亚非

    目的 探讨指侧方皮支链岛状皮瓣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缺损的效果及优点和缺点. 方法 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对采用指侧方皮支链岛状皮瓣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病例各45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对比分析. 结果 术后指侧方皮支链皮瓣有34例顺利成活,未出现坏死及水泡,11例出现轻度度淤紫水泡,全部皮瓣成活;术后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1例顺利成活,未出现坏死及水泡,10例出现重度淤紫水泡,8例出现中度淤紫水泡,6例出现轻度淤紫水泡,予拆除蒂部部分缝线及换药对症治疗,7例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全层坏死,其他皮瓣均成活.对成活皮瓣随访0.5~2年,皮瓣色泽、质地比较,指侧方皮支链皮瓣优于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两组感觉恢复情况比较,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较指侧方皮支链皮瓣感觉恢复效果好.两组患指屈伸功能比较,无明显区别. 结论 指侧方皮支链皮瓣成活、外观色泽、质地方面明显优于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指侧方皮支链皮瓣临床效果更好.

  • (踇)甲瓣联合带胫侧菱形皮瓣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组合再造拇指

    作者:王克列;肖春生;叶志辉;马立峰;杨延军;张子清

    目的 探讨(踇)甲瓣联合带胫侧菱形皮瓣的第2趾复合组织组合再造拇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0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对15例拇指Ⅱ~Ⅳ度缺损的病例采用吻合血管的(踇)甲瓣联合带胫侧菱形皮瓣的第2趾骨、关节、肌腱复合组织组合再造拇指,供区截除第2跖骨头,修复跖骨头间韧带,将第2趾剔骨甲皮瓣顺行移位覆盖(踇)趾供区创面. 结果 再造15例拇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 30个月,再造指外形与健侧拇指相接近,拇指对指、对掌功能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0.6~1.0 c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1例,良4例.供足行走及跑步功能均无受限,长期随访未见水泡形成及皮肤破溃.趾甲生长良好,无畸形.结论 (踇)甲瓣联合带胫侧菱形皮瓣的第2趾复合组织组合再造Ⅱ~Ⅳ度缺损的拇指,既能恢复良好的功能和感觉,又具有美观的外形,是修复拇指Ⅱ~Ⅳ度缺损的有效方法.

  • 磁共振T2反转恢复压脂序列对骶丛神经损伤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作者:张有来;杨超群;蒋军健;庞浩鹏;周林江;陆九州;徐雷

    目的 探讨磁共振T2反转恢复压脂(TIRM)序列在骶丛神经损伤的MRN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例临床诊断为骶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检查,后行骨盆前腹膜后手术入路探查及术中肌电图检查.将手术探查所见与术前MRN表现比较,观察神经损伤情况. 结果 10例患者冠状位TIRM序列共显示闭孔神经、腰骶干、S1神经根、S2神经根、盆内段坐骨神经共93段,经手术证实受损神经37段,其损伤MRN征象:6段神经连续,但增粗、边缘模糊、信号升高;22段神经连续,但走行迂曲或僵硬、粘连、信号不均、结构不清;3段神经完全离断,正常信号消失,断端退缩;3段伴创伤性神经纤维瘤形成.T2反转恢复压脂序列(T2-TIRM)诊断骶丛神经损伤条数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81.08%(30/37). 结论 T2-TIRM序列能很好的显示骶丛神经,对骶丛神经损伤作出准确诊断,可在术前明确有无骶丛神经损伤及其位置.

  • 游离皮瓣的血管处理:264例股前外侧皮瓣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李波;任振虎;王铠;陈梅;吴汉江

    目的 比较吻合2条静脉和吻合1条静脉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之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进行了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的病人260例(264块皮瓣).随机将260例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138例患者(140块皮瓣),吻合1条动脉、1条静脉;对照组,122例患者(124块皮瓣),吻合1条动脉、2条静脉. 结果 264块皮瓣成活259块,坏死5块,成活率98.1%.实验组发生静脉危象6例,抢救成功4例;对照组发生静脉危象5例,抢救成功2例.两组的静脉危象发生率、抢救成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末发生动脉危象.实验组的显微操作时间为18~101min,平均47 min;对照组为45 ~ 133 min,平均71 min,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 结论 只吻合1条静脉、1条动脉可能并不会显著降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成活率,但可以显著缩短显微操作时间.

  • 重建感觉的游离臂外侧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12例疗效分析

    作者:阳跃;崔树森;李春雨;吴广智

    目的 探讨重建感觉的游离臂外侧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疗效及其优点. 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对因外伤(车祸、机器绞伤、热压伤等原因)致手背中、小创面皮肤缺损12例患者,临床达到皮瓣修复指征,术前行供区及创面周围血管彩超明确血管走行后,择期行重建感觉的游离臂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术.皮瓣切取面积大10 cm×6 cm,小6 cm×4 cm.皮瓣包括伴行的臂外侧皮神经,移至受区与感觉神经吻合重建皮瓣感觉,供区全部一期皮内缝合.术后测试皮瓣的痛觉、触觉、温度觉和两点辨别觉.供区满意度随访标准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感觉异常、周围关节的影响、以及患者主观意愿为评价标准.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创面一期愈合;随访24 ~ 41个月(平均35个月);皮瓣外观无臃肿及色素沉着,与手背侧皮肤颜色接近,质地良好;所有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S3+4例,S36例,S22例,感觉恢复优良率为83%;供区留下线性瘢痕,对肘关节正常活动无影响,恢复满意. 结论 游离臂外侧皮瓣血管解剖位置恒定、血供良好,伴行皮神经与受区吻合可恢复皮瓣感觉,操作简便、供区损伤小,外观上与手背皮肤颜色接近、质地好,是修复手背中、小创面皮肤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第三足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末节指腹创面12例

    作者:周健;周丕育;杨绍浦;赵亮;李尚权;苏期波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各部位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但是关于第3足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临床应用报告鲜见.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我们设计了第3足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末节指腹创面共12例.

    关键词:
  • 实时三维多普勒傅里叶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指导显微外科血管吻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珊;刘元波;童德迪;黄勇;吴乐昊;毛琦;陈博;臧梦青;Brandacher G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探测大鼠股动脉超微立体结构模型;了解OCT技术的优越性,探讨OCT技术对显微血管吻合的监测和指导作用. 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制备大鼠后肢股动脉血管吻合监测模型;在动物模型基础上,分别于第3、4、5、6针打结前及打结后,应用OCT探测仪,以非接触方式分别对吻合口进行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截面扫描,将OCT扫描获得的数据导入Matlab软件,获取图像数据;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得吻合过程中小血管的三维超微立体结构图像. 结果 共吻合10侧大鼠股动脉,应用OCT探测仪监测血管吻合过程;其中,8支血管吻合成功,2支血管缝及对侧血管壁,经OCT监测发现并重新吻合后,血管通畅,再通畅率为100%.在对直径0.8~1.0 mm的大鼠股动脉吻合过程中,OCT可实时、无创地提供血管在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截面的超微结构和三维立体图像,监测血管结构及管腔通畅情况,提供管腔内血流情况;可及时评估血管缝合是否恰当,及时发现缝合到对侧血管壁等严重失误,并予以纠正,确保成功地对血管进行显微外科缝合. 结论 在大鼠股动脉吻合过程中,实时三维多普勒傅里叶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可以有效地监测和指导血管吻合全过程,及时发现操作失误,确保血管吻合质量;如能应用于显微外科临床,可能是一种很好的血管吻合监测和评估方法.

  • UW液和HTK液低温保存大鼠后肢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芦笛;刘虎仙;韩岩

    目的 比较UW液和HTK液4℃常规低温保存大鼠离断后肢的效果. 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UW液组、HTK液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形成后肢离断模型后,分别采用UW液、HTK液及生理盐水灌注离断肢体后,4℃保存.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肌肉匀浆液及组织,观察生化指标和光镜下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UW液和HTK液组于相同时间点发生病理损伤程度轻,前者又较后者发生病理损伤程度轻.保存12 h,3组均出现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UW液组肌纤维损伤轻.保存24 h,对照组出现肌纤维断裂成碎片,损伤为严重,UW液组和HTK液组变化基本类似,对照组、HTK液组和UW液组ALP(U/L)分别为3.62±1.32、3.37±0.84和2.68±1.59,ALT(U/L)分别为542.25±129.36、521.82±97.32和462.53±74.18,AST(U/L)分别为2200.12±687.61、2002.20±632.27和1742.87±396.09,CK(U/L)分别为313190.83±42041.32、283173.50±31488.87和271319.67±41147.52;LDH(U/L)分别为32409.50±4253.20、30382.50±2337.18和30047.83±4628.78,GLU(mmol/L)分别为0.242±0.041、0.240±0.044和0.252±0.049;LAC (mmol/L)分别为1.790±0.160、1.792±0.196和1.993±0.366,SOD(U/mL)分别为80.82±9.46、91.62±14.97和73.71±10.60,UW液组与对照组比较,ALP和GLU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UW液组SOD与HTK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生化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生化指标UW液较HTK液结果好. 结论 应用器官保存液对离断肢体进行灌注保护可以有效的减缓骨骼肌组织损伤,延长组织活性;UW液较HTK液对离断肢体的保护效果更好.

  • 丝胶蛋白对仿生丝素蛋白神经导管的改性研究

    作者:饶建伟;叶舟;占蓓蕾;全大萍;许扬滨

    目的 探索丝胶(SS)蛋白对仿生多通道丝素(SF)蛋白神经导管(NCs)的改性作用. 方法 在丝素蛋白水溶液中按比例加入丝胶蛋白,通过循序冷冻工艺制备丝胶/丝素共混神经导管(SS/SF-NCs),扫描电镜(SEM)观测其通道结构,X线衍射及红外光谱检测其内部分子结构,测量其孔隙率及机械性能,MTT实验量化分析PC12细胞与SS/SF-NCs共培养后的细胞活性,PC12细胞被用于检测从SS/SF-NCs中释放的NGF的细胞活性. 结果 SEM结果显示与SF-NCs相比,SS/SF-NCs具有周围神经束仿生结构的线性化导向的多通道,通道分布均匀呈片状纵向均匀排列,且通道微观结构上发生很大变化,机械性能得到很大提升,通道的壁间距、孔隙率、机械强度随着循序冷冻温度、丝胶比例的不同而变化.MTT试验结果显示SS/SF-NCs的PC12细胞的活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从新型SS/SF-NCs中释放NGF释放时间长达4周并保持生物活性.结论通过丝胶蛋白的改性作用,新型SS/SF-NCs具有周围神经束的高度仿生结构,且具有更加优良的机械性能,可以作为人工神经导管的另一选择.

  • 小指两次离断再植一例

    作者:李甲;郑大伟;朱辉;陈步国;寿奎水

    患者 男,18岁.2014年1月因左手小指近节离断2 h入院.查体:左手小指自近节远端完全离断,断指创缘整齐无挫伤(图1).X线检查示:左小指近节指骨头部以远缺损.急诊在臂丛麻醉下行左手小指清创再植术,缩短骨质约0.2 cm,保留近指间关节,直径1.0 mm克氏针固定骨折端,分别缝合屈指及伸指肌腱,吻合双侧指固有动脉、掌侧皮下静脉1条及背侧皮下指静脉4条,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

    关键词:
  • 可媲美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的静脉供血的静脉游离皮瓣一例

    作者:金岩泉;郭翱;郑良军;李俊;蔡灵敏

    患者男,41岁.因右手齿轮绞伤1 h入院.入院诊断:右示指近节完全离断伤、右中指掌指关节完全离断伤、有环小指掌骨平面离断伤、右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专科情况:右手部长斜形伤口,从示指近节中远端斜向第5掌骨中段平面,创缘部分皮肤软组织呈齿状,合并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创口内见右示指近节指骨粉碎骨折,中指掌指关节脱位,第4、5掌骨粉碎骨折,小鱼际肌及骨间肌挫伤明显,右手第2~5指屈、伸肌腱连续存在,肌腱肌纤维挫伤明显;右手第2~5指肤色苍白,指体干瘪,肤温低,毛细血管反应无,指端感觉麻木(图1).

    关键词:
  • 一种大鼠肢体缺血预处理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飞;皮艳娜;赵阳;张梦珍;靳三庆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可靠的大鼠肢体缺血预处理模型的建立方法. 方法 取20只8~ 10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A组:在超声多普勒监测下,逐渐拉紧环绕大鼠后肢根部的血管吊带至完全阻断股动脉血流,记录此时血管吊带两端的拉力值,并计算此拉力的99%参考值范围上限,作为血管吊带阻断大鼠股动脉血流所需拉力值F;B组: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下验证用A组得到的拉力值F捆扎大鼠后肢根部能否完全阻断B组大鼠后肢血流灌注. 结果 血管吊带阻断A组大鼠股动脉血流的拉力平均值为(2.40±0.34)N,计算出其99%参考值范围上限为3.3 N,故取F值为3.3 N;以3.3 N的拉力捆扎B组大鼠后肢根部,所有大鼠的处理侧后肢血流灌注均被完全阻断. 结论 在环绕大鼠后肢根部的血管吊带两端施加3.3 N的拉力能够简便、可靠地阻断8~ 10周SD雄性大鼠后肢血流,从而可以建立大鼠后肢缺血预处理模型.

  • 小腿部穿支螺旋桨皮瓣的显微解剖和临床应用

    作者:沈立锋;刘亦杨;饶利兵;郭峭峰;黄凯;张展;向长河;黄文华;张春

    目的 观察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穿支显微解剖特点,应用腓动脉或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探讨其并发症防治措施. 方法 2011年3月至2011年4月,对5具新鲜尸体共10侧小腿标本,用红色乳胶灌注腘动脉、蓝色乳胶灌注静脉,解剖并观察统计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穿支数量、长度、走行角度、血管直径和动静脉伴行情况等指标;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对47例小腿远端以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病例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观察临床疗效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并发症防治的方法. 结果 腓动脉和胫后动脉共发出穿支92支,其中有2条伴行静脉的有52支,有1条伴行静脉的有37支,伴行静脉缺如的1支,还有2支腓动脉穿支穿深筋膜后共用1条伴行静脉进入皮肤.腓侧在距外踝(3.0±1.0)cm和(8.0±2.0)cm处、胫侧在距内踝(5.0±1.0)cm和(8.0±1.0)cm处有较为恒定的穿支血管穿出深筋膜进入皮肤.36例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其穿支穿出深筋膜距离外踝距离6~ 18 cm,平均10.1cm,其中24例穿支位置在距外踝(8.0±2.0) cm范围内;11例胫后动脉穿支穿出深筋膜距离内踝6~18 cm,平均9.5 cm,其中有6例穿支位置在距内踝(8.0±1.0) cm范围内;并发症包括1例皮瓣下积血,1例感染,1例供区植皮坏死,13例静脉回流障碍,其中4例出现远端部分坏死. 结论 以腓动脉穿支和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外表美观,操作简单,是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的首选方案之一;腓动脉在距外踝(8.0±2.0) cm范围内穿出深筋膜的穿支恒定,长度以及血管口径适合,是设计螺旋桨皮瓣血管蒂的佳选择.

  • 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唐茂林;杨大平;梅劲;张世民;徐达传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在尽可能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修复缺损的同时,以将供区损害控制到低,以及在如何有效地预防或尽早发现并发症等方面仍需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重点介绍了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基础研究方法,以及临床的穿支定位方法等.目前常用的微泡增强多普勒超声技术、血管造影与3D可视化数字处理技术备受国内外同行推崇.

  • 保留供区足趾长度的拇指缺损再造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韩素琴;黄耀鹏;潘佳栋;张瑜;葛爱玲;陈盛;王欣

    目的 总结保留供区足趾长度的拇指缺损再造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经验. 方法 对11例Ⅱb度的拇指缺损(根据顾玉东分型法)采用游离的同侧(踇)趾甲皮瓣联合同侧游离的髂骨条进行再造、供区(踇)趾皮肤缺损采用游离的同侧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腹部供区直接缝合的患者进行系统围手术期护理和观察. 结果 术后11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11例皮瓣有1例出现动脉危象,2例出现静脉危象,经过手术探查、精心护理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36个月,再造拇指外观良好,拇指对掌对指功能良好,供区(踇)趾皮瓣色泽、质地较满意,但略显臃肿,不影响行走及跑步,腹部只存留一线性瘢痕,无明显不适. 结论 保留供区足趾长度的拇指缺损再造患者术前受供区的准备、术后系统的专科护理和密切的病情观察对再造手指和皮瓣的成活及功能的恢复具有起到重要的作用.

  • 健侧第7颈神经椎体前路移位修复臂丛损伤132例术后护理体会

    作者:何翠环;戴巧艳;刘回芬;陈晓玲;黄小芬;郑灿镔;顾立强;黄天雯

    目的 探讨健侧第7颈神经椎体前路移位直接修复臂丛损伤患者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对该术式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132例健侧第7颈神经椎体前路移位患者,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情况,重视患者的主诉,并提供心理干预、疼痛干预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 术后出现乳糜漏6例(4.5%);健侧肢体感觉异常伴不同程度的伸肘力量减弱132例(100%),压疮2例(1.5%),无脑脊液漏、患肢血液循环障碍、颈部大血管和食管损伤、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并发症经医护综合处理后好转. 结论 及时发现患者术后并发症并早期干预是提高手术疗效、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 带感觉神经与失神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头颈部感觉重建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何平;张洪武;杨书雄;王君;胡达旺

    目的 对比研究吻合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失神经移植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感觉重建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76例,其中吻合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35例(A组),失神经移植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41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用甲级、乙级和丙级表示. 结果 76例皮瓣均成活,患者面部外形恢复良好,供区伤口Ⅰ期愈合.随访24周,A组治疗效果甲级、乙级、丙级分别为65.71%、28.57%、5.72%,而B组则分别为31.70%、26.84%、41.46%,A组的治疗效果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少于B组(P< 0.05).结论 与失神经移植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相比,通过吻合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皮瓣的感觉功能,对头颈部缺损功能修复有重要意义.

  •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5例

    作者:孙涛;王晓峰;周坚龙;薛建波;洪锦炯;李学渊;王欣;章伟文

    目的 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对3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均采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对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皮瓣外观、供区恢复及随访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3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侧小部分坏死,坏死创面经换药愈合.术后随访5~24个月,皮瓣成活良好,外形恢复较好,供区恢复满意.优良率达91.4%. 结论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适合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修复手部皮肤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永清;何晓清;段家章;朱跃良;梅良斌;王毅;王腾;范新宇;李川

    目的 探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计划应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1~51岁,平均38.2岁.手部皮肤缺损面积1.5 cm×3.5 cm ~ 5.0 cm×6.5 cm.实际应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顺利12例,术中修改成腓肠内侧浅动脉穿支皮瓣3例.皮瓣大小:1.8 cm× 3.8 cm ~ 5.5 cm×6.5 cm,所有病例均为二期修复. 结果 本组皮瓣成活良好,所有皮瓣供区均能直接缝合.平均9个月随访显示,皮瓣质地柔软,厚度薄,无需二期修薄;皮瓣供区形态良好,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手部中小创面的有效方法.

  • 延迟逆行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16例临床随访

    作者:张功林;甄平;陈克明;王勇;赵来绪;杨军林;周建华;薛钦义

    目的 报道延迟逆行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16例临床随访. 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延迟逆行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16例(男10例,女6例).患者年龄30~58岁,平均46岁.软组织缺损范围10.0 cm×12.0 cm~10.5 cm×20.0 cm.间隔皮穿支和肌皮穿支皮瓣分别是5例和11例.皮瓣延迟时间:9~ 15d,平均12d.延迟期间创面暂时应用VSD覆盖. 结果 1例皮瓣发生小的皮缘裂开,术后1个月自然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5~4.0年,平均3年,受区外形较好.下肢功能用临床下肢评分(LEM)标准评定其疗效,优9例,良6例,尚可1例.本组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结论 这种技术安全、可靠,很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或皮瓣切取较大者.

  • 前踝上皮瓣穿支血管的临床分型及意义

    作者:许亚军;陈政;周晓;包岳丰;张辉;杨凯;陈学明

    目的 介绍前踝上皮瓣穿支血管的临床分型,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手部复杂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血管的前踝上-足背皮瓣串联移植修复18例,其中前踝上-单块足背皮瓣12例,前踝上-足背分叶皮瓣4例,前踝上-足背三叶皮瓣2例;对足踝部软组织采用前踝上逆行岛状(骨)皮瓣修复22例,其中带胫前动脉主干的逆行前踝上逆行岛状皮瓣16例、足背-前踝上串联岛状皮瓣修复足背足底软组织缺损2例,不损伤胫前动脉主干的穿支蒂前踝上逆行岛状皮瓣2例,带胫骨下端的前踝上逆行岛状骨皮瓣2例. 结果 采用吻合血管的前踝上-足背皮瓣18例,术后17例皮瓣均顺利成活,1例串联皮瓣术后前踝皮瓣少部份坏死,后植皮成活,前踝上逆行岛状(骨)皮瓣22例,20例术后顺利成活,2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受限,至皮瓣边缘部份坏死,再行扩创植皮创面愈合.有30例经3~6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供区植皮愈合良好.对40例前踝上皮瓣的穿支血管根据术中进行临床分型,其中胫骨前肌内侧型20例,胫骨前肌、(踇)长伸肌间隙型16型,(踇)长伸肌、趾长伸肌间隙型4例. 结论 了解前踝上皮瓣穿支血管的临床分型,有助于手术中有序切取皮瓣,防止皮支损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显微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作者:张长青;侯春林;顾立强;徐永清;汪华侨;柴益民;陈爱民;喻爱喜;吴学建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多是由严重的暴力性损伤导致[1],这种损伤机制决定了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更多地为移位显著的Garden Ⅲ型和Ⅳ型骨折,或是与剪切暴力相关的Pauwels Ⅲ型骨折[2-3].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常伴有骨折断端的粉碎,甚至是合并股骨干、股骨头或髋臼骨折,部分病例可合并脑外伤、胸腹部联合性损伤[4].对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多数情况下应选择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但存在较严重骨缺损时,亦可通过结合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治疗.

    关键词:
  • 携手并进共同发展——《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6年中南地区编委会召开

    作者:杨俐敏;汪华侨;常湘珍;张方晨;封静

    烟雨四月,草长莺飞,正是江南好时节.2016年4月15-17日,《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在美丽的江滨城市——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了2016年中南地区编委会暨第四期定稿会.本次会议由湖北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三峡医院)联合承办.喻爱喜、蒋灿华、陈振兵、康皓、吴学建、周明武、徐栋梁、邹学农、任高宏、黄东、左中男、杨延军、王海文、高峻青、张敬良、万圣祥、黎忠文、马心赤、王和驹、赵建农、谢振军等20余位编委和本刊编辑部人员与会.

    关键词: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