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近指骨间关节背侧伸指肌腱及皮肤缺损的显微手术修复

    作者:宋会江;李豫明;金宏

    目的 探讨一次性修复手指近指骨间关节背侧皮肤和伸指肌腱同时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以第二、四掌背动脉为蒂,设计逆行岛状皮瓣,同时带示指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修复示、中指和环、小指近指骨间关节处的背侧皮肤、伸指肌腱的缺损共15例.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评价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AM),优良率达80%.效果满意. 结论 应用带有固有伸肌腱的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近指骨间关节背侧皮肤并伸指肌腱缺损,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以远端损伤的隐神经为蒂的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端软组织缺损

    作者:刘会仁;王立新;曹磊;张艳茂;于占勇;刘志旺;王岩;李国华

    目的 探讨以远端损伤的隐神经为蒂的逆行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6年4月至2011年1月,应用远端损伤的隐神经为蒂的逆行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共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22~ 61岁,平均35岁.交通伤15例,压砸伤4例,机器绞伤2例.胫腓骨下端开放粉碎骨折15例;胫腓骨下端骨折内固定术4例;小腿下段和踝上不全离断各1例.均为内踝区及小腿远端内侧皮肤缺损或皮肤坏死创面,创面面积2.0 cm× 4.0 cm ~ 5.0 cm×16.0 cm,创面内胫骨外露21例,其中合并内固定外露14例,跟腱外露2例.18例急诊清创术中已明确隐神经和大隐静脉损伤.皮瓣面积4.5 cm×5.0 cm~7.0 cm×18.0 cm.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19例,边缘浅表坏死2例,换药伤口愈合.无深部感染发生,伤口愈合时间2~5周.随访8~ 24个月,伤口无再破溃,愈合良好,皮瓣颜色正常,外形满意,皮瓣质地良好.供区感觉障碍无进一步扩大和加重. 结论 应用远端损伤的隐神经为蒂的逆行皮瓣是修复小腿远端创面的可靠方法,不增加供区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 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纤维蛋白胶固定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作者:邓跃飞;张锦祥;郑眉光;吴锦铨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纤维蛋白胶固定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作用. 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4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手术显微镜将与神经接触或压迫的责任血管推离、垫入适当大小的明胶海绵或涤纶絮分隔并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喷洒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术后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疼痛即消失44例(93.6%),疼痛显著减轻3例(6.4%);术后头晕、呕吐11例,耳鸣7例,患侧口角疱疹6例,面部轻微麻木感5例,均在术后1个月消失;术后3d后出现切口皮下积液5例,经穿刺引流1周后消失.无新发面部麻木,无面瘫、听力障碍、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6个月~8年,平均3.2年,治愈45例(95.6%),显效2例(4.4%),无疼痛复发. 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加固定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能减少疼痛复发的发生.

  • 骨间后动脉远端皮支链皮瓣移位修复手背皮肤缺损

    作者:林涧;郑和平;余云兰;林加福

    目的 探讨前臂背侧骨间后动脉远端皮支链皮瓣移位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2年3月,对前臂背侧骨间后动脉远端皮支链皮瓣血供进行相关解剖学研究,根据术式解剖学研究基础,在前臂背侧以肱骨外上髁与尺骨小头桡侧缘的连线为轴心线,以直接皮血管发出点为皮瓣中心,设计前臂背侧骨间后动脉远端皮支链皮瓣移位修复手背皮肤缺损11例. 结果 术后皮瓣和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经2~36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外观饱满,无臃肿,皮瓣的两点辨别觉达8~15 mm,腕关节伸屈活动正常,手部对掌、对指功能基本正常. 结论 前臂背侧骨间后动脉远端皮支链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易于推广,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高国勇;陈廖斌;镇万新;刘俊良;朱杰诚;马乐群;林二虎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患者.突出节段:L3~L4 8例,L4~L5 46例,L5~S1 24例.术前、术后测量患侧直腿抬高角度,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即刻缓解,患侧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即刻转阴.78例均获2周~12个月随访,无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2例,对症等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术前患侧直腿抬高角度为(29.41±3.53)°,术后为(68.21±5.73)°;术前VAS评分为(8.01±1.13)分,术后为(2.68±1.52)分;术前ODI指数为(77.35±17.45)%,末次随访为(19.08±8.53)%,术后直腿抬高角度改变、VAS评分、末次随访ODI指数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66例,良6例,可5例,差1例.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曲广宇;路来金

    目的 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中、下部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1月至2010年2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中、下部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3例,修复足背缺损6例,修复足跟部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共6例.皮瓣切取面积5 cm×7cm~ 13cm× 19cm.术中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重建皮瓣静脉回流、将腓肠神经与受区可供吻合的神经行端端或端侧吻合重建皮瓣感觉. 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完全成活.术后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厚薄均匀,色泽与周边皮肤相似,皮瓣两点辨别觉10 ~ 16 mm,平均14 mm,下肢负重、行走正常. 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CT引导下立体定向显微外科手术清除浅表脑实质内血肿

    作者:王增光;王东;杨卫东;张建宁;岳树源;杨学军;朱涛;江荣才

    目的 介绍采用立体定向技术与显微外科技术相结合以清除浅表脑实质内血肿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 对36例高血压性浅表脑实质内出血患者,头部安装Leksell立体定向框架,行头颅CT扫描定位,设计手术通路.采用局部麻醉下皮肤直切口,开颅骨小骨窗,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脑皮层,逐步清除血肿,深部残余血肿者术后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 结果 术后复查CT,36例患者脑实质内血肿均得到有效清除.随访12 ~ 36个月,除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按ADL分级评价:Ⅰ级(痊愈)9例占26.5%,Ⅱ级(轻残)16例占47.1%,Ⅲ级(中残)7例占20.6%,Ⅳ级(重残)2例占5.9%. 结论 应用CT引导下立体定向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血肿,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手术62例分析

    作者:曹健;刘岩;李强;孙永祥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咽管瘤62例,其中翼点入路19例、额下入路25例、经胼胝体入路11例、经蝶入路7例,根据临床、影像学术后随访结果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全切除37例,垂体柄完全保留19例,肿瘤复发1例,死亡1例;手术部分切除25例,垂体柄完全保留24例,肿瘤复发5例,死亡1例.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可以改善肿瘤全切除率、垂体柄的保留率,减少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 端侧吻合动脉进行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组织缺损

    作者:王爱国;邱勇;冒海军

    目的 探讨采用端侧吻合动脉的方式进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患者四肢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端侧吻合动脉的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组织缺损患者52例,其中下肢36例,上肢16例;筋膜(肌)皮瓣47例,骨瓣4例,串联皮瓣加腓骨头骨瓣1例.受区血管选择胫前-足背血管束行端侧吻合6例,胫后动脉端侧吻合32例,股动脉端侧吻合1例,腘动脉端侧吻合3例,肱动脉端侧吻合2例,桡动脉端侧吻合8例.其中,因血管长度缺损移植大隐静脉6例.总结端侧吻合血管进行组织瓣游离移植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和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 完全成活51例,组织瓣坏死1例,因主干血管发生破裂所致,术中探查端侧吻合动脉通畅.发生血管危象2例,均为端端吻合静脉发生血栓,血管探查修复后皮瓣成活2例.术后49例获得随访6个月到1.2年,肢体远端无血供障碍及缺血症状,皮瓣经1~2次削薄手术后外观满意,皮瓣质地好. 结论 端侧吻合动脉进行组织瓣的游离移植安全可靠,是解决受区血管选择难题的理想方法,也可以作为组织瓣游离移植的常用血管修复方式之一.

  • 健侧第7颈神经根经椎前路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25例

    作者:陆俭军;谭海涛;陆声榆;李晓;甘智;李颖

    目的 探讨经椎体前通路行健侧第7颈神经(C7)根移位修复臂丛根、干部损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臂丛损伤患者25例,其中全臂丛撕脱伤12例,上、中干撕脱伤伴下干不全损伤9例,上、中干损伤4例.13例伴有膈神经及副神经损伤,5例伴有副神经损伤,2例伴有膈神经损伤.采用桡浅神经、腓肠神经作为移植神经,据编制成6股,与健侧C7神经根吻合. 结果 25例患者术后无并发呼吸困难、食管瘘、声音嘶哑.16例患者术后出现进食时健侧手指麻木,在3个月内消失.随访13 ~ 25个月,21例(84%)肩外展大于30°~ 45°,19例(76%)屈肘大于80°;22例(88%)三角肌肌力大于M3+,18例(84%)肱二头肌肌力大于M3+,23例(92%)冈下肌肌力大于M3+,其中7例患者行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患者,冈下肌肌力大于M4,肩外展大于60°. 结论 经椎体前通路移位健侧C7是可行的,并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间断曲线性截囊在过熟期白内障摘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圣松;刘斌;黄文勇;王德才

    目的 介绍一种在运用于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SICS)治疗过熟期白内障的新的截囊方法,并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 在23例过熟期白内障的MSICS手术中应用间断曲线性截囊法,观察手术操作过程及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视力等情况. 结果 术后随访7d~1个月.所有23例过熟期白内障的MSICS手术过程顺利,有5例在截囊时出现短小的放射状前囊膜裂开,但在后续操作中裂口无明显延长,人工晶状体植入顺利;手术中无1例出现囊膜残留、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或不能植入人工晶状体等并发症.手术前视力均为光感,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恢复(P<0.05),无明显炎症反应,无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脱位等并发症. 结论 间断曲线性截囊法是过熟期白内障手术治疗中安全的,且操作简单、有效的截囊方法.尤其合适在显微手术条件简陋的乡镇医院推广.

  • 正中神经返支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李锦永;胡洪良;王换新;程学锋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返支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的效果及手术技巧. 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3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正中神经返支损伤9例:急诊端端缝合修复7例,其中外膜缝合2例,束膜缝合5例;二期手术2例,在切除创伤性神经瘤后分别遗留0.8 cm和1.0 cm的神经缺损,均行腓肠神经移植予以修复.结果 术后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 ~ 28个月,平均19个月.末次随访时,3例完全恢复,拇短屈肌、拇短展肌、拇对掌肌肌力5级,拇指捏力正常;5例大部分恢复,拇短屈肌、拇短展肌、拇对掌肌肌力4级,拇指捏力大部分恢复;1例部分恢复,拇短屈肌、拇短展肌、拇对掌肌肌力3级,拇指捏力部分恢复. 结论 正中神经返支损伤,急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可取得较好疗效.二期修复往往需要借助神经移植方能完成,其疗效远不及一期修复.

  • 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刘成;付纳新;李坚;寿康全;黄晖;唐化政

    目的 探讨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均伴有胫骨开放性骨折.采用胫前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8例,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3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例,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例,供区直接缝合,不能缝合的采用全厚皮片植皮. 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一期成活.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骨折愈合,骨折线消失,可正常行走,恢复体力劳动.皮瓣质地良好,无臃肿,无磨损,颜色与正常皮肤一致.结论 根据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和面积,选择合适的小腿穿支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优点,修复效果满意.

  • 改良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严重软组织缺损

    作者:冯仕明;高顺红;陈超;焦成;费小轩;王斌;刘会仁

    目的 总结改良背阔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严重的小腿创伤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10月,收治24例小腿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伴有严重的软组织、血管和(或)神经损伤,小腿无可与游离组织瓣相吻合的血管,不同程度的骨质、肌腱外露和(或)骨髓炎.软组织缺损范围6.5 cm × 10.0 cm~18.0 cm×25.0 cm.患者术前病程1个月~1.5年.应用大小8.0 cm×12.0 cm~20.0 cm×27.0 cm的背阔肌游离皮瓣修复缺损,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远端为蒂,其近端与胸背动脉吻接,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与胸背动脉伴行静脉吻接.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 结果 术后2例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无1例出现血管危象,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术后2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2.5年,平均1.6年.皮瓣外形、质地、厚薄及色泽均较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 ~ 20 mm,平均16.6 mm. 结论 对于小腿同侧无可供吻合血管的严重组织缺损时,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远端为蒂,其近端与背阔肌皮瓣的胸背动脉吻合,胸背动脉伴行静脉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吻合的方法来修复.

  • 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作者:朱孜冠;谢庆平;许新伟

    目的 观察不同切取方式的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中节指背皮瓣、单纯筋膜蒂近节指背皮瓣、带指背神经营养血管蒂的近节指背皮瓣等3种方式修复指端缺损32例43指,皮瓣面积1.0 cm×2.0 cm~2.5 cm×4.2 cm,蒂长1.0~2.5 cm. 结果 术后33指皮瓣全部成活,8指皮瓣部分成活,2指皮瓣坏死.术后随访2~21个月,患指外形满意,皮瓣无臃肿,色泽正常、质软、弹性好,两点辨别觉恢复至11 ~ 15 mm.供区植皮平整,不影响肌腱活动. 结论 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方法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指腹端缺损的可选方法之一.

  • 应用VSD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儿童足踝部软组织撕脱伤

    作者:王一兵;王晶;万能;程宏宇;杨卫玺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软组织撕脱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9例儿童严重足踝部撕脱伤骨外露患者,创面行清创及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1~2个疗程,后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足跟部的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 结果 经VSD治疗后,坏死组织少,创面感染得到控制,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后,无感染发生,8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术后9例经6个月~5年随访,皮瓣外形及足部功能满意,恢复保护性感觉. 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控制感染、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腓肠神经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条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后期良好修复创面,两者联合应用是儿童足踝部部软组织撕脱的较好治疗方法.

  • 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16例

    作者:智丰;王龙虎;梁高峰;刘重;石宇;张满盈;贾晶;吴勐;李涛;段超鹏;张朝;赵玲珑;滕云升

    目的 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及虎口区软组织缺损伴肌腱外露5例,修复足背及趾区域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11例,皮瓣切取面积小3cm×2 cm,大10 cm×5 cm. 结果 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皮瓣成活.手背3例、足背1例皮瓣略显臃肿,二期行皮瓣修整术,手、足功能恢复满意;供区肢体无功能障碍. 结论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可修复手足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 内镜辅助下经外侧壁型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四脑室占位性病变

    作者:沈军;罗靖;程宏伟;冯春国;王晓健;程宝春;肖瑾;赵亮;李庆新;吕波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外侧壁型小脑延髓裂入路对第四脑室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第四脑室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外侧壁型小脑延髓裂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向导水管深部发展的肿瘤暴露效果欠佳者,采用内镜辅助操作,术中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术中B超. 结果 病变全切除12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诊断:髓母细胞瘤4例,表皮样囊肿3例,室管膜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脑膜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星形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脑脊液循环通路,术前症状均无明显加重,无面瘫等神经核团损伤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呼吸微弱给予呼吸机辅助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 ~ 28个月,1例死亡,1例髓母细胞瘤复发. 结论 内镜辅助下经外侧壁型小脑延髓裂入路结合电生理监测及超声成像技术,能降低面瘫、听力减退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GustiloⅢB和ⅢC型胫骨骨折骨固定及组织瓣修复的临床分析

    作者:邓凯;喻爱喜;余国荣;潘振宇;陶圣祥;祝少博;漆白文

    目的 探讨GustiloⅢB和GustiloⅢC型胫骨骨折骨固定及组织瓣修复的方法和时机的选择. 方法 GustiloⅢB和GustiloⅢC型胫骨骨折患者136例,男102例,女34例;年龄14~ 68岁,平均34岁.损伤程度:GustiloⅢB型98例,GustiloⅢC型38例.骨固定修复方法选择:一期行外固定架固定113例,钢板内固定4例;二期行骨固定19例.软组织修复方法选择:一期行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修复创面67例;一期行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瓣修复7例;62例一期行VSD负压封闭一周至数周后,二期行游离植皮9例,胫后动脉肌间隙穿支皮瓣11例,腓动脉穿支皮瓣13例,腓肠肌肌(皮)瓣14例,交腿皮瓣15例.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创面皆完全愈合.术后随访10~24个月,121例患者骨折愈合;12例患者因大段骨缺损,二期行骨移植术后正常愈合;3例患者因感染并发骨髓炎、窦道形成,经再次手术,骨折端延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5~12个月,平均7个月. 结论 GustiloⅢB、ⅢC型胫骨骨折的一期或二期骨固定及组织瓣修复各有优缺点,如有条件争取一期骨固定及组织瓣修复为好.

  • 手部多处多形性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于亚东;邵新中;龚志鑫

    目的 探讨应用足部多种联合皮瓣修复手部多处多形性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3年9月至2012年1月,临床应用踝前联合足背皮瓣(6例)、足背三叶皮瓣(2例)、跖背联合趾背皮瓣(5例)、联合趾背皮瓣(5例)等一次性修复手部多处多形性皮肤缺损18例,利用携带的腓深神经修复缺损的指神经或指背神经、趾长伸肌腱修复指伸肌腱或指屈肌腱.男15例,女3例,年龄大56岁,小15岁,平均32.6岁,手部皮肤缺损为2~3处,面积1.5 cm × 2.0cm~2.5cm×13.0 cm,修复的创面均为骨外露、肌腱外露或缺损. 结果 18例32个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访4个月~2年,手指及皮瓣外形良好,色泽正常,神经修复者感觉恢复S2~S3,两点辨别觉在8~ 12mm,肌腱修复者手指屈伸活动可,能胜任日常生活及工作. 结论 应用足部多种联合皮瓣可修复手部多处多形性皮肤缺损.

  • 游离双叶骨间后动脉皮瓣修复两个手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匡文;刘鸣江;刘俊;黄新锋;黄雄杰;伍鹏

    目的 探讨游离双叶骨间后动脉皮瓣修复两个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根据相邻两指创面相隔距离的远近,利用骨间后动脉不同区域的皮支组合,设计以骨间背动脉为主干的一蒂双叶皮瓣,修复10例20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创面分布于拇、示指1例,示、中指2例,中、环指4例,环、小指3例.手指创面面积小2.5 cm×2.0 cm,大9.5 cm×3.0 cm,皮瓣面积小3.0 cm×2.5cm,大10.0 cm×3.5 cm.结果 10例19指皮瓣术后顺利存活,1指皮瓣尖端少许坏死,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 ~ 22个月,平均13.8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好,8例外形美观,2例较臃肿,8指皮瓣吻合皮神经,两点辨别觉恢复到10 ~ 15 mm,平均12.8 mm.前臂供区的运动功能均无影响. 结论 游离双叶骨间后动脉皮瓣修复两个手指软组织缺损,可以获得良好的外观与功能,供区损伤小,是一种较好办法.

  • 股方肌骨瓣移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中长期疗效

    作者:魏杰;张登君;郭秀生;秦德安;徐朝健

    目的 探讨股方肌骨瓣移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中长期疗效. 方法 自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股方肌骨瓣移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6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50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岁(16 ~ 62岁).车祸15例,摔伤47例.Garden骨折分型:Ⅱ型8例,Ⅲ型29例,Ⅳ型25例,其中Ⅱ型均为头下型骨折.受伤到入院时间平均12 h(2~ 96 h),受伤到手术时间平均4 d(2 ~8 d).术后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6个月后完全负重.术后39例随访3~5年,根据X线照片结果判断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情况,必要时行MRI检查.根据Harris评分评价疼痛、功能、畸形、运动范围. 结果 术后2例发生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率为96.8%.6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发生率15.4%.术后3个月与术后3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Harris评分优29例,良6例,一般1例,差3例. 结论 股方肌骨瓣移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操作简便,骨折愈合率高,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中长期疗效满意.

  • 第二趾甲背皮瓣与胫侧皮瓣瓦合修复手指中末节脱套伤

    作者:赵强;巨积辉;侯瑞兴;程贺云;王天亮

    目的 探讨第二趾甲背皮瓣与胫侧皮瓣瓦合修复手指中、末节脱套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采用游离足第二趾甲背皮瓣瓦合对侧足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脱套伤11例11指,并进行了随访.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过4~15个月随访,指背侧的趾甲背皮瓣及掌侧的趾胫侧皮瓣无明显萎缩,指腹饱满,指甲生长良好,指体外形良好,指腹感觉恢复满意,2例为S4,5例为S3,3例为S2,1例为S1,全部病例指背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手指功能正常,足部供区愈合好,无瘢痕增生,行走完全正常. 结论 游离足第二趾甲背皮瓣瓦合对侧足第二趾胫侧皮瓣是修复手指中、末节脱套伤的一种理想方法.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动-静脉瘘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卫;吴建滨;王景滨;梁佳军;曲志伟;孟庆刚

    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体内动-静脉瘘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直接影响到患者长期存活和透析效果的重要因素.

  •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孙建华;韩森东;刘翠法;魏冉胜;万国生

    足踝部由于皮下软组织少,皮肤弹性差,因而外伤、感染、慢性溃疡及手术后肿胀均可能导致皮肤软组织缺损.自2003年5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同时将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静脉吻合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大鼠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动态血流观测模型的构建

    作者:陈文;李养群;唐勇;杨喆;赵穆欣

    目的 建立一个连续、动态观察血流变化的大鼠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模型,为临床设计和切取DIEP皮瓣提供指导. 方法 选择7只雄性SD大鼠,设计以腹壁上血管的右上穿支为蒂的穿支皮瓣,用激光介导的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SPY系统)对皮瓣形成前、后血流变化进行观测,对获得各个阶段皮瓣血流图像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通过构建的大鼠DIEP皮瓣血流动态观测模型,能够清晰的观察到血流通过穿支血管供应区域间的交通血管的整个过程.跨腹中线交通血管稀疏,终无法再通过对侧腹壁上穿支血管区域与胸外侧血管区域间开放的闭塞血管到达皮瓣左侧端,而显示为无血流的暗区. 结论 跨越中线的交通动脉血管细小以及血供无法通过第二级穿支区域间的交通血管是造成对侧远端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

  • 脱细胞羊膜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林;张治金;康凯;赵德伟;朱瑞萍;刘朋飞;田丰德;袁小林

    目的 研究人脱细胞羊膜(HAAM)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分离、培养兔BMSCs,以1.63×105/cm2的密度接种于HAAM上,培养6~9d后行细胞与羊膜复合体的电镜及光镜检查.实验兔24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建立兔膝关节髁间窝非负重区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右膝为空白对照侧,不植入任何材料,左膝为实验侧.A组左膝植入BMSCs与HAAM复合体(复合组),B组左膝植入单纯HAAM(HAAM组).术后8、12周,对缺损部位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Wakitani的评分,评估新生组织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 结果 大体观察结果表明,A组术后8、12周实验侧出现类软骨组织,而对照侧由纤维样组织填充;B组术后8、12周无类软骨组织出现,对照侧新生组织质地较硬.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A组术后8、12周实验侧均类软骨细胞密集,而12周类软骨细胞数较多,并出现类软骨基质,对照侧无类软骨细胞形成.B组实验侧术后8、12周出现少量的类软骨细胞,对照侧只有纤维组织.组织学评分:术后8周复合组为5.31±0.68,而术后12周为3.23±0.52,较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脱细胞羊膜负载BMSCs在体内环境下能够较好的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何波;傅国;郑灿镔;朱庆棠;丁自海;顾立强;王增涛;刘小林

    目的 研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特点,为临床皮瓣切取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灌注10具20侧新鲜人体标本,对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了临床解剖学研究,对其营养穿支动脉来源、分布进行观察. 结果 皮神经营养血管或为一口径较大的营养动脉,伴皮神经随行较长距离;或为由神经表面多个上、下位节段性血管的升支与降支之间形成纵向血管链.前臂内侧、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隐神经分别有尺动脉腕上穿支、桡动脉腕上穿支、外踝上前穿支、外踝上后穿支、内踝上穿支营养,出现率分别为100%、95%、80%、90%和100%. 结论 起自深部主干动脉的血管皮穿支是构成神经营养血管的解剖学基础,它的分布同样遵循“压力平衡”规律.大多皮神经有恒定穿支参加皮神经营养,皮神经营养血管实质上是一种可以预见并易于临床寻找的链式血管.

  • 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神经再生效果的评价

    作者:胡文;顾晓松

    周围神经修复与再生是手外科、显微外科和修复重建外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动物模型实验性周围神经再生效果的评价在相关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是衡量实验性周围神经再生效果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神经和靶器官是评价再生的两个重要环节.

  • 以显微技术为基础的微创理念在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海军;毛志钢;何东升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1-2].手术是治疗垂体腺瘤的主要手段,自1889年手术治疗第一例垂体腺瘤以来,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经历经蝶窦入路兴起、经颅入路占主导、经蝶窦入路复兴等发展阶段,垂体腺瘤手术方式也从肉眼下的传统神经外科手术向显微和微创手术方向发展[3-4].

  • 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作者:许海洋;李蕴潜;赵刚

    目的 总结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经验,针对该术式的适应证及术中、术后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手术技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 回顾总结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的611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的适应证重新进行评估;并对术中出血这一手术难点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对术后视力障碍发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肿瘤全切除538例,次全切除59例,近全切除14例,无死亡病例,在全切除的病例中有11例为蝶窦气化不良或完全甲介型的蝶窦;术中出血来源包括蝶窦骨质的板障及导血管出血、蝶窦黏膜出血、鞍底骨质的板障出血、鞍底硬脑膜外的出血、鞍底硬脑膜及海绵间窦的出血、肿瘤内部及瘤床的出血等,针对不同来源的出血采取相应措施后,术中出血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有3例发生了术后视力障碍加重的情况,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结论 遵循正确的操作原则,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对于蝶窦气化不良的垂体腺瘤病例,亦可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肿瘤;针对术中及术后的重点情况进行正确处理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新颖海洋化合物SZ-685C抑制GH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雷霓;肖伟伟;毛志钢;蒋小兵;朱永红

    目的 探讨SZ-685C对大鼠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细胞(GH3)系的增殖和凋亡影响. 方法 用胎鼠成纤维细胞(MEF)作为对照,MTT检测0、2.5、5.0、7.5、10.0、12.5、15.0、17.5、20.0和30.0 μmol/LSZ-685C对GH3细胞增殖活性影响和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晶紫染色观察不同浓度SZ-685C对GH3细胞集群生长的影响;光镜和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 SZ-685C能抑制GH3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浓度依赖性,IC50为(12.9±0.47)μmol/L,而作为正常对照的MEF在此浓度下,细胞增殖活性没有明显变化;SZ-685C作用GH3细胞48 h后更换完全培养基培养12d,结晶紫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的集群生长仍受到明显抑制,表现为克隆数的骤减;光镜和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到细胞发生凋亡的形态学证据,流式细胞的检测在不同浓度SZ-685C的作用下,细胞凋亡比例从2.0%上升至36.4%. 结论 SZ-685C能抑制GH3细胞增殖,其增殖抑制作用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的方式,加速了细胞死亡进程,为其可能作为临床新型抗垂体瘤药物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 垂体腺瘤卒中经鼻蝶入路术后复发的再手术探讨

    作者:钱若兵;吴旻;傅先明;魏祥品;凌士营;计颖;牛朝诗;汪业汉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卒中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后复发的再次手术方法. 方法 21例垂体腺瘤卒中患者首次手术经鼻蝶入路全切除肿瘤,术后9个月~5年内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时仍经鼻蝶入路,术中准确定位、充分扩大磨除蝶窦前壁和鞍底骨质,先将鞍内卒中的陈旧性血性液体缓慢排空,再由浅入深将肿瘤反复刮除干净,使得鞍膈充分下陷以争取全切除. 结果 大部分复发肿瘤质地较软、血供丰富,其中17例仍伴有卒中;再次手术18例全切除,3例呈侵袭性生长只作大部分切除,术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术后15例临床症状改善,复查激素水平好转;5例有暂时性尿崩,3例有垂体功能低下表现,经服药对症处理后好转;2例术中出现脑脊液漏,使用肌肉和脂肪填塞后消失.再次手术后随访3个月~5年,仅1例大部分切除的患者在二次手术后1年又出现残余肿瘤明显增大,行第三次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其余未见肿瘤复发或残余肿瘤增大. 结论 垂体腺瘤卒中经鼻蝶入路术后复发,再次经鼻蝶入路仍然能够达到较高的全切率,术中准确定位、充分扩大鞍底骨窗、将卒中周边的肿瘤反复刮除以获得鞍隔充分下陷,是获得肿瘤全切以及改善症状的关键.

  • 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72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英;李文胜;蔡梅钦;王辉;何海勇;龚谨;张保豫;黄振超;罗伦

    目的 探讨和评价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完成72例单纯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症状及激素水平变化、影像学资料、手术资料、并发症、随访资料等. 结果 72例病例中非功能性腺瘤22例(30.6%),泌乳素腺瘤24例(33.3%),生长激素腺瘤7例(9.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5例(6.9%),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1.4%),多分泌性腺瘤13例(18.1%);肿瘤全切除56例(77.8%),次全切除13例(18.0%),部分切除3例(4.2%);并发脑脊液漏5例,出现短暂性尿崩6例.术后随访3 ~ 24个月,大部分功能性腺瘤术后激素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术后1例视力变差,其余患者症状亦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 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项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具有全程直视下切除肿瘤的优点,但系统、专业的训练及相应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