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上肢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与康复

    作者:梁启善;黄毅敏;陈永健;卢冉翔;邹家礼

    目的探讨开放性上肢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及康复的疗效.方法上肢神经损伤31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外膜缝合、束膜缝合、外膜束膜缝合分别予以修复,并把康复理念贯穿应用于治疗全过程.结果术后全部病例经1年至6年随访,平均优良率为83.3%.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和康复理念的结合应用,是上肢神经损伤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的重要步骤.

  • 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杨绍安;靳安民;曾参军;童斌辉;肖晓桃

    目的探讨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积极抗休克,利用带蒂反转取皮法清除无血运区所有皮下组织,撕脱皮肤蒂部附近有血运区皮下组织予以有限清除,血管破裂者行修补术,血管断裂者移植大隐静脉修复.损伤神经行松解、束膜或外膜缝合修复,小腿及前臂筋膜间隔予以切开减压.缝皮后分层加压包扎.结果小腿1例截肢,其余肢体全部存活,主要血管修复后通畅率为100%,存活肢体皮肤全部存活6例,皮肤50%以上存活3例,皮肤50%以下存活2例,坏死区创面经二期植皮愈合.经过1.5~3年随访,按顾玉东单根神经评定标准对合并神经损伤修复后效果进行评价,挫伤神经4例为优,断裂神经优1条,良1条.结论制订全面细致的救治方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合并主要血管损伤可以挽救肢体,并可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

  • 选择性栓塞联合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脑膜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齐铁伟;郭少雷;林佳平;吴新建;石忠松;陈晓雷;黄权;刘金龙;黄正松;王海军

    目的探讨超选择栓塞联合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对脑膜瘤行肿瘤供血动脉及血管床超选择栓塞术,栓塞后7~14 d行手术切除.结果术中出血少于500ml的37例,在500~1000ml之间的29例,超过1000 ml的15例;肿瘤切除达到Simpson Ⅰ级59例,Ⅱ级16例,Ⅲ级6例;术后完全恢复45例,症状改善21例,偏瘫13例,死亡2例.结论术前超选择栓塞联合显微手术对全切除颅内脑膜瘤、保全邻近的重要神经血管、改善患者预后及术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影像导航引导经皮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

    作者:蔡维山;刘恩志;郭东明;徐中和

    目的探讨导航条件下经皮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虚拟X线导航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脆性骨折32例(48个椎体),涉及1个椎体20例,同时涉及2个椎体8例,3个椎体4例.结果手术在导航指引下均获成功.疼痛强度VAS评分术后明显改善,注射椎体无塌陷,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44个椎体(92%)CT显示骨水泥分布在椎体内.结论在影像导航引导下,能提高经皮椎弓根穿刺的安全性,缩短术时,减少X线辐射.

  • 第二掌骨皮瓣在虎口瘢痕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喜梅;文建国;张自清

    目的介绍第二掌骨背侧皮瓣治疗虎口瘢痕挛缩的手术方法及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含第二掌骨背动脉的第二掌骨皮瓣局部转移修复中度虎口瘢痕挛缩畸形21例,切取皮瓣面积大为7.8 cm×3.4 cm,小为4.5 cm×2.0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拇指外展可达80°~90°,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含知名动脉的第二掌骨皮瓣切取方便,成功率高,皮瓣质量好,适于中度虎口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 应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胫骨开放性骨折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

    作者:彭涛

    目的报道应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胫骨开放性骨折皮肤软组织创面的方法及临床结果.方法采用小腿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因骨折导致的组织损伤20例.结果所有病例的术后随访时间为10~24个月.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供区植皮愈合良好.结论小腿外侧皮瓣具有血供稳定、厚薄适中的优点,是修复下肢骨开放性骨折组织损伤的有效方法.

  • 应用外科皮瓣修复阴茎阴囊大面积皮肤缺损

    作者:万里;刘玉生;刘小容;黄静;廖旭锋

    目的报道应用外科皮瓣修复阴茎阴囊的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阴茎阴囊大面积皮肤缺损,分别以髂腹股沟皮瓣、下腹部皮瓣、阴股沟皮瓣、阔筋膜张肌皮瓣、游离前臂皮瓣进行修复.共12例应用了2个皮瓣修复,10例应用了1个皮瓣修复.结果 22例共移植34个皮瓣,术后21例,33个皮瓣完全成活,1个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植皮后愈合,效果满意.结论轴型皮瓣血运丰富,手术安全可靠,皮瓣面积大,可一期完成创面修复,是修复阴茎阴囊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的经验

    作者:黄汉添;林少华;廖巍;胡子慧

    目的报道和分析听神经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枕下开颅乙状窦后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分块切除肿瘤.术中细致观察听神经肿瘤表面蛛网膜的解剖关系,尽量保留肿瘤表面的蛛网膜.结果临床治疗71例,其中肿瘤全切除60例(84.5%),次全切11例(15.5%).面神经解剖保留54例(76%),解剖未能保留面神经17例(24%);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H-B)分级Ⅰ、Ⅱ级31例(43.7%);Ⅲ、Ⅳ级23例(32.3%);V、Ⅵ级17例(24%).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听神经瘤,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囊内分块切除肿瘤、尽量保留肿瘤表面的蛛网膜是保留面神经的关键,亦是保护与肿瘤粘连的脑干及相关血管神经的关键.

  • 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

    作者:王铁军;刘广慧;张文伟;吴展飞;江向明;江振汝;马劲光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肿瘤囊内切除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23例.结果 21例获手术全切除,2例双侧巨大镰旁及窦旁脑膜瘤因患者年龄大,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先行一侧肿瘤全切除,另一侧肿瘤行二期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平均22个月,除1例患者家属不同意二期手术外,其余病例均恢复正常生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及方法,可大限度地减轻对脑和血管的损伤,避免手术死亡,提高临床效果.

  • 断指再植成活1周指坏死的原因及临床分析

    作者:谭旭昌;刘景臣;曹锐铃

    目的总结分析断指再植成活1周再植指体坏死的原因及教训,以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方法 14例再植坏死指中5例行坏死指解脱术,9例行腹部管状皮瓣修复术.结果 5例坏死指解脱术后2周切口拆线,甲级愈合;9例皮管修复术后5周断蒂,甲级愈合,保留了伤指的功能长度,随访3~6个月,近指间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对于创伤严重的断指再植术,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再植术中尽可能高质量吻合动脉、静脉,在超敏期内避免不良刺激,以免导致血管顽固性痉挛,术后1周认真观察血运,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发症.当出现再植指体坏死后,尽快行腹部管状皮瓣修复,以保留伤指的功能长度.

  • 吻合血管的足内侧皮瓣修复前足部皮肤缺损

    作者:马心赤;柴益民;林崇正;邱勋永

    目的报道应用足内侧皮瓣修复前足部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足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6例前足部皮肤缺损,切取面积大10 cm×7 cm.结果 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3个月,外观与功能都比较满意.结论足内侧皮瓣是修复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 外固定架与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

    作者:陈伟明;邓永高;叶劲;莫茅

    目的报道外固定架与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外固定架与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一期修复桡骨远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9例.结果术后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桡骨远端骨折全部愈合,前臂及手部功能外观恢复满意.结论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主要血管,结合外固定架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 指端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李志忠;林强;查振刚;陈斌;林永新

    目的总结应用外科皮瓣修复指端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外科皮瓣修复指端损伤53例,其中应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15例,指背侧逆行筋膜皮瓣24例,邻指皮瓣14例,缺损面积为3.0 cm×2.2 cm~2.0 cm×1.8 cm.结果皮瓣全部坏死1例,部分坏死2例,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50例,二期愈合3例.随访6~23个月,指体外观和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用外科皮瓣修复指端损伤,其外形美观,皮瓣质地柔软、耐磨.若修复感觉神经,可提高重建指腹的辨别力.

  •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黄东;吴伟炽;江奕恒;张惠茹;毛莉颖;林浩;伍庆松

    目的报道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不同的损伤血管类型进行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其中血管直接端端吻合36例,大隐静脉移植桥接修复18例,血管撕裂修补14例.结果 68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2年,所有肢体血供均良好,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效果良好.

  • 股前外侧皮瓣在软组织缺损急诊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唐志荣;黄东;江奕恒;张惠茹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急诊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总结运用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急诊修复软组织缺损21例,皮瓣切取面积大22 cm×15 cm,小9 cm×7 cm.结果21例皮瓣全部存活,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患肢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可切取面积大,血运丰富,部位隐蔽,不损伤主要血管,是急诊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组合带血管髂骨及皮瓣重建跖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研究及临床分析

    作者:王剑利;潘朝晖;许瑞杰;付兴茂;郭永强;杨华山

    目的分析跖骨缺损对足弓的影响及髂骨重建对足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用三维激光测量仪测绘成人正常足骨骼标本,得到足的点云图和解剖特征数据,再结合临床实用简化模拟出胫侧组(1~3跖骨)、腓侧组(4~5)跖骨缺损后,以有限元法计算足弓应力和位移的改变;评价采用髂骨重建后足位移及应力恢复数据和结果.结果跖骨缺损导致足位移和应力的改变:与完整足相比较,1~3跖骨100%缺损,位移(USUM)增加2.15倍,应力(VON)增加2.12倍;1~3跖骨50%缺损USUM增加1.65倍,VON增加2.05倍;4~5跖骨100%缺损后VON增加1.09倍,USUM增加1.44倍;50%缺损VON增加1.03倍.临床采用髂骨重建后,足弓及足支撑点恢复,有限元模拟结果数据接近正常值,临床病例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前足损伤致足跖骨缺损临床上应予重建修复,恢复足的三点支撑和足弓.采用游离髂骨加皮瓣组合移植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髂骨 跖骨 移植
  • 应用外科皮瓣修复四肢Ⅲ度烧伤并骨肌腱外露创面

    作者:岑健波;岑海洋;林锎

    目的报道应用各种皮瓣修复四肢Ⅲ度烧伤并骨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探讨皮瓣的选用方法及手术成功要素.方法 1996年3月以来应用各种皮瓣修复四肢Ⅲ度烧伤并骨肌腱外露创面48例.其中半岛状皮瓣3例,岛状皮瓣31例,肌皮瓣10例,游离皮瓣4例.切取皮瓣大面积为12cm×22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46例,部分成活2例,随访2个月~8年6个月,经皮瓣修复后皮肤色泽红润,质地柔软,患肢功能良好.结论皮瓣是修复四肢Ⅲ度烧伤并骨肌腱外露创面的良好方法.

  • 枕下经天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幕下型天幕脑膜瘤

    作者:刘金龙;黄正松;陈昆;闵登梅;柯春龙;陈晓雷

    目的探讨枕下经天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幕下型天幕脑膜瘤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枕下经天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幕下型天幕脑膜瘤1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枕部近中线骨瓣开颅,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切开天幕用显微技术切除肿瘤.结果临床应用12例,除1例因肿瘤向窦内生长有少量残留外,其余各例都获得肿瘤全切除,术后全部病例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脑神经损伤,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枕下经天幕入路是切除幕下型天幕脑膜瘤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用显微技术可提高手术的临床效果.

  • 吻合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在胫骨平台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英吉林;孙秀芹;董勤亮;赵鹏;祝俊晓

    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在胫骨平台重建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胫骨平台骨折Ⅲ型及Ⅳ型及胫骨平台良性肿瘤共12例,采用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重建胫骨平台.结果临床应用12例其中10例获得随访,平均3.5年,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达85.5%.结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及良性肿瘤所致的关节面毁损,采用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重建胫骨平台恢复关节功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胫骨 骨瓣 移植
  • 急诊背阔肌皮瓣移植血管桥接在肢体创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聚伍;王福建;鲍恒;吴学建;贺长清

    目的探讨急诊吻合血管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肩胛下动脉与受伤肢体主血管吻合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并保留旋肩胛动脉和肢体远端血管吻合7例.结果 7例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移植皮瓣皮肤色泽与受区接近,质地柔软,肢体外形及各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未见明显功能障碍.结论急诊背阔肌皮瓣移植血管桥接术是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动脉损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 应用胸大肌皮瓣及肌瓣一期修复颈部双侧放射性溃疡

    作者:赵成利;黄广香;匡斌;许俊方;邓国三

    目的探讨应用胸大肌皮瓣及肌瓣一期修复颈部双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对双侧颈部放射性溃疡进行手术切除,设计胸大肌皮瓣及肌瓣一期修复创面,其中一侧应用肌皮瓣、另一侧用肌瓣进行修复,修复范围大12 cm×8 cm,小8 cm×5 cm.结果临床应用18例中,术后皮瓣及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0~12 d拆线,其中2例肌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年,无新溃疡形成.结论胸大肌皮瓣血管蒂较长、旋转度大、血运可靠,适合一期移植修复双侧颈部溃疡.

  • 拇指及手指再造手术血管危象164例临床分析

    作者:侯书健;程国良;方光荣;王振军;张元信;张云飞;滕国栋

    目的探讨拇、手指再造血管危象的诱因、处理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复习164例拇、手指再造血管危象的病历,分别记录血管危象的类型、发生时间、诱发原因、处理方法与转归,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8.4%.其中动脉栓塞85例,动脉痉挛52例,静脉栓塞6例,静脉痉挛14例,动静脉均栓塞7例,经处置后,缓解150例188指,坏死14例14指,处置成功率为93.1%(188/202).结论拇、手指再造血管危象的及时、恰当处置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为了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 吻合血管的大鱼际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锦荣;李浪;许亚军;张健荣;赵善明;卢尔海;赵双奇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大鱼际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吻合血管的大鱼际皮瓣移植修复指腹、指背及指侧方软组织缺损20例.皮瓣面积大小为1.5 cm×3.0 cm~3.0 cm×6.0 cm.皮瓣的桡动脉掌浅支、静脉及神经分别与指掌侧固有动脉、指背静脉及指掌侧固有神经吻合.结果 20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12个月,术后皮瓣外形及手指功能恢复比较满意,两点辨别觉为5~9 mm.结论大鱼际皮瓣血管蒂的长度、口径适合显微外科的吻合要求,可用于游离移植,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缺损

    作者:王玉发;朱清远;李峰永;李锐;张为众

    目的研究利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缺损的新方法.方法以内踝上缘至股骨内髁连线为轴线,根据受区大小、形状及部位设计皮瓣,修复7例下肢皮肤缺损.结果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经6~10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颜色与受区皮肤接近;7例均恢复了负重、行走和原先工作.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具有可靠的血液供应,操作简便,为下肢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林松庆;张发惠;张朝春

    目的探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方法2003年2月至2004年8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11例,缺损性质:车祸伤7例,重物压伤1例,电锯伤1例,皮肤恶性肿瘤1例,足跟慢性溃疡1例.缺损部位:足跟部6例,小腿下段2例,跟腱部2例,中前足背1例.轴点在外踝尖上1~3cm处,平均为2cm,皮瓣切取的面积为6 cm×8 cm~12 cm×18 cm.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有2例远端部分皮肤坏死,但其皮下有肉芽生长,其中1例经换药愈合,1例用中厚皮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经1.5个月至6个月以上随访,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有痛觉.结论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供区存在状态良好,可利用性大,邻近转移,切取方便,成活率高,是踝足部及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供区.

  • 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再造手指的临床应用

    作者:左中男;李斌;杜永军;杜学亮

    目的探讨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再造手指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计有2条相邻掌背动脉供血,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利用废弃手指的骨肌腱支架或游离髂骨移植,再造有感觉的手指.结果再造手指18例,其中3例是手指脱套伤,获得成功,切取皮瓣大面积达9 cm×8 cm.18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术后7周左右再造手指的痛觉恢复,感觉在S3以上者为89%,其两点分辨觉为5~10 mm.术后再造手指外形满意,感觉恢复接近正常,运动功能恢复可完成日常活动.结论应用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手术简单实用,成活率高,损伤小,术后的手指有感觉,外形较好.

  • 喉癌甲状软骨窗式切除带蒂肌瓣修复喉腔术临床研究

    作者:于锋;焦粤龙;于泓;张浩亮;梁子键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中晚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3例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实施喉癌甲状软骨窗式切除带蒂肌瓣修复喉腔术临床资料,其中,T2N036例,T2N13例,T3N012例,T3N12例.临床分期,Ⅱ期36例,Ⅲ期17例.使用电刀结合电锯行喉腔肿瘤、甲状软骨窗式切除术,把制备的肌瓣通过开窗口修复喉腔.单蒂肌瓣修复:胸骨舌骨肌26例,带舌骨、胸骨舌骨肌9例,肩胛舌骨肌5例,双侧肩胛舌骨肌修复喉腔8例.双蒂肌膜肌瓣修复:胸骨舌骨肌4例.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及肿瘤复发趋势.结果 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9%和84.2%,肿瘤复发5例(T2No 3例,T3N01例,T3N01例),肿瘤复发率为11.0%.拔管率为96.2%(51/53),拔管时间为2~4周.发音成功率为100%.结论采用喉癌甲状软骨窗式切除带蒂肌瓣修复喉腔术,基本保留了喉腔的生理形态,修复组织稳定,有利于发音,提高了生存质量.

  • 手背肌皮瓣治疗指骨慢性骨髓炎五例

    作者:李朝晖;贺友生;陈光福;郑守链

    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病灶清除并一期转移掌背动脉逆行岛状肌皮瓣的术式治疗慢性指骨骨髓炎患者5例,经随访,效果满意.

  • 游离腓骨移植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作者:李端峰;华永新;杜伍岭;贾堂宏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v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治疗困难,复发率高,是骨科疾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我院自1995年3月至2000年5月共实施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治疗CPT病人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指腹再植六例

    作者:吴克俭;王富;张建;张伟佳;侯树勋

    手指末节指腹离断较为少见,对指腹比较完整、指腹内有可供吻合的动、静脉者,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再植.1998至2001年本组共再植6例,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良好.

  •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创面20例

    作者:杨硕望;蒋礼源;梁海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临床应用已有多年,因其有良好的血供、皮瓣成活率高及创伤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推崇.自1997年以来,我们应用该皮瓣顺行或逆行修复下肢大面积创面20例,皮瓣均成活,术后外观满意,报道如下.

  • 吡咯喹啉醌充填导管诱导外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世清;李皓桓;彭昊

    目的观察吡咯喹啉醌(PQQ)充填导管诱导缺损外周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入PQQ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只.所有动物均实施手术,运用硅胶导管桥接1.0cm坐骨神经缺损.PQQ组导管内充填0.03mmol/L PQQ(10μl),对照组充填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术后12周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进行再生神经光镜及电镜观察,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比较再生轴突数目及髓鞘厚度.结果两组动物MCV(m/s)分别为23.95±2.47和19.46±2.46;再生轴突数目为3060±223和2300±250;髓鞘厚度(μm)为0.437±0.059和0.290±0.031.PQQ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形态学观察,PQQ组动物导管内有更多成熟再生纤维.结论吡咯喹啉醌可有效诱导缺损外周神经的再生.

  • 人体许旺细胞培养及扩增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韶楠;顾玉东;徐建光;Alfred Berger

    目的探索适合于人体应用的人类许旺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扩增条件,为其应用于组织化人工神经作准备.方法人体截肢或神经移植中多余的肢体外周神经共19条,显微镜下去除结缔组织,修剪成2~3 mm神经段,进行组织块培养,其中12条加入F-12培养液,7条神经用标准培养液;经重复种植6~8次,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当主要为许旺细胞生长时,用无细胞毒性的胶原酶消化分离许旺细胞.得到的细胞用台酚蓝染色计数细胞数和存活率,S-100蛋白染色鉴定许旺细胞纯度.结果两种培养液经培养消化后获得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5.54%和86.93%,许旺细胞纯度分别为82.64%和86.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用F-12培养液获得的细胞数明显多于标准培养液,分别为14.2×107和5.9×107.结论 F-12培养液的添加物均为能应用于人体的制剂,它与标准培养液一样能用于人类许旺细胞的培养,且能促进许旺细胞的增殖.

  • 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构建猕猴组织工程化神经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扬滨;胡军;江长青;杨光诗;朱家恺;刘小林

    目的评价用自体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或许旺细胞(SCs)作种子细胞,与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外周神经修复猕猴尺神经4 cm缺损的实验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分别用4种移植物桥接猕猴4 cm尺神经缺损.A组:种植自体MSCs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B组:种植自体SCs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C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D组:自体神经移植.通过功能学、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指标评价各组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 A、B组术后6个月能引起小鱼际肌群产生复合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复合动作电位的大振幅、神经传导速度和再生的神经纤维数目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C、D组分别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自体源SCs或MSCs作种子细胞,与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外周神经修复猕猴4 cm尺神经缺损,均能取得与自体神经移植相近的效果.

  • 白介素-1β诱导和激活许旺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俊;余磊;邱小忠;武雷;陆云涛;刘晓静;廖华;朴英杰;钟世镇;秦建强

    目的研究白介素-1β对许旺细胞的诱导和激活及其佳作用浓度.方法取3~4d SD乳鼠坐骨神经,纯化培养许旺细胞,A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 12培养基,B组加入自体神经匀浆激活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C组加入细胞培养级生物制剂白介素-1β(2.0 ng/ml),分别培养许旺细胞6 d.倒置显微镜观察许旺细胞的形态,抗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鉴定许旺细胞,MTT法筛选出白介素-1β促许旺细胞分裂增殖作用的佳浓度,methyl-3H掺入法检测A、B、C组对许旺细胞的促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A、B、C组对许旺细胞NGF分泌量影响.结果 B、C组均比A组更能促进许旺细胞发生分裂增殖并高表达NGF,但以C组的作用强.结论许旺细胞自身能够表达NGF,而2.0 ng/ml白介素-1β能更好的促进许旺细胞的分裂增殖促进对NGF的高表达.

  • 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充填修复半侧颜面萎缩术后继发感染一例

    作者:罗盛康;汪海滨

    患者女,20岁,2003年3月因右侧半面萎缩而入院,术前检查发现右耳屏前有一针尖状小孔,挤压无分泌物流出,于全麻下行吻合血管的游离去表皮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充填术.术中剥离右面皮肤下并无发现深部有粘连及窦道,术后皮瓣成活,外形改善满意后出院.2004年3月右侧颜面部逐渐出现红、肿、热、痛等并发症,经B超及穿刺检查,发现右侧耳屏前充填组织瓣深面有一约4 cm×3 cm的脓肿,立即给予切开引流,1周后炎症消退而愈合.

  • 腓骨皮瓣急诊移植重建第一跖骨复合组织缺损一例

    作者:林立;黄卫东;徐基农;阮艺;杨雄;李宏翠

    患者男,23岁,右足第一跖骨及第一踇趾复合组织压榨性缺失2 h急诊入院.检查:右足第一跖骨基底以远复合组织完整缺失,裸露创面(纵向自内踝上缘到第二趾近节趾骨内侧缘、横向自第二、三跖骨之间到足底创缘)大小为18 cm×7 cm,创面污染中度;X线片示第一跖骨基底部分皮质残存,余四个跖骨及足趾正常.

  • 右尺、桡动脉缺损24小时成功修复一例

    作者:黄东;吴伟炽;江奕恒;张惠茹;毛莉颖

    患者男,29岁,因右前臂机器砸压伤20 h,于2004年8月3日入院.患者受伤后,即在当地医院手术,行伤口清创,前臂骨折内固定术,然后转入本院,诊断:①右前臂毁损伴尺、桡动脉损伤;②右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入院后检查发现右肘部至腕部有一不规则缝合伤口,约32 cm长,皮肤挫伤,前臂中上段肿胀,中下段皮肤暗紫,手指皮肤苍白,无血运,感觉运动消失.照片示右桡骨钢板内固定,对位对线良好.

  • 第2腰神经根修复高位股神经损伤一例

    作者:刘建寅;李庆泰;张云涛

    患者男,26岁.2003年2月因匕首刺伤左腹部及左大腿,在当地医院急诊行剖腹探查、部分空肠切除吻合、左大腿清创术.伤后1个月因左大腿股四头肌萎缩、肌力0级再次行左大腿股神经探查术,未见股神经损伤.伤后2个月来我院就诊.检查见左腹部脐旁左下方及左大腿近侧前正中有刀刺伤口和手术瘢痕,左股四头肌萎缩、肌力0级,主动伸膝功能丧失,左大腿前侧及左小腿前内侧股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

  • 吻合口与静脉瓣距离对逆行血供游离皮瓣成活的影响

    作者:马涛;徐永清;丁晶;李军

    目的研究吻合口与静脉瓣的距离对逆行血供游离皮瓣存活的影响,探讨静脉瓣失效的机制.方法将15只兔的两侧后肢制成30个胫后血管逆行血供游离皮瓣,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皮瓣.组1吻合口在静脉瓣处,组2吻合口距离静脉瓣0.3 cm,组3吻合口距离静脉瓣0.5 cm.术中观察胫后动脉通血后,静脉近端吻合口的静脉回流.术后1周观察皮瓣成活率,切取血管蒂做切片观察.结果组1皮瓣成活率(10%)与组2(2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1和组2与组3皮瓣成活率(8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0例胫后动脉通血后,静脉近端吻合口8例无静脉回流,22例仅有少量静脉血回流,30例皮瓣吻合口近端静脉瓣均明显膨胀.结论逆行血供游离皮瓣静脉吻合口应远离静脉瓣,静脉瓣两端均有液体充盈是瓣膜失效的必要条件之一.

  • 几丁糖对肌腱腱鞘和腱外膜以及腱内膜细胞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

    作者:夏长所;洪光祥;李红;杨选影

    目的探讨兔屈趾肌腱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增殖、胶原产生和几丁糖对细胞的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方法从兔屈趾肌腱分离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并培养,在使用几丁糖培养后,测量细胞的数量和胶原产生量,并与不使用几丁糖培养的对照组比较.另外,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使用几丁糖前后腱鞘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结果所有三种细胞均可以产生Ⅰ、Ⅱ、Ⅲ型胶原组织,几丁糖使培养的细胞数量降低,且能显著性地抑制Ⅰ、Ⅱ、Ⅲ型胶原组织产生和腱鞘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结论几丁糖能抑制肌腱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增殖和胶原组织的产生,可能为临床上防止肌腱粘连提供新的途径.

  • 慢性脊髓损伤及减压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文胜;孙正义;王栓科

    目的研究大鼠慢性脊髓损伤及减压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Wistar 大鼠36只,制备慢性脊髓压迫中、重度及减压后3、7、14 d模型,以正常大鼠作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各组压迫段压迫邻近(距压迫边缘5 mm)段脊髓组织TGF-β1及其mRNA的分布和含量变化.用改变Tarlov评分和斜坡实验观察大鼠慢性脊髓压迫及减压后神经功能的相关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脊髓不表达TGF-β1.慢性脊髓压迫中、重度及减压后3、7 d出现大量的TGF-β1阳性细胞;脊髓重度压迫组TGF-β1表达强度达高峰,阳性细胞的灰度为120.33±10.97.脊髓重度压迫组TGF-β1mRNA表达阳性细胞的灰度为86.51±11.75.减压14 d组TGF-β1阳性细胞偶见.脊髓的神经功能于中、重度压迫组显著下降,减压后逐渐恢复.结论大鼠慢性脊髓损伤及减压后,TGF-β1表达显著增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肌肉游离移植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ε和γ亚单位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盈帆;江华;林子豪;蔡在龙;吴包金

    目的在基因水平上定量的观察肌肉游离移植后神经肌肉接头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ε和γ亚单位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移植后肌肉功能减退与nAChR γ和ε亚单位基因变化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以正常Wistar大鼠股薄肌为对照,利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肌肉移植术后不同时间肌肉样本内ε和γ亚单位mRNA的表达.结果肌肉移植后ε和γ亚单位mRNA表达的拷贝数均是先增高后减少.ε亚单位mRNA表达的拷贝数在术后第3周降到低后又逐渐增高,但到术后晚期仍低于对照组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γ亚单位mRNA的拷贝数自术后第2周后开始减少,到术后30周时未完全消失,仍保持低水平的表达.结论终板区亚单位基因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肌肉游离移植后nAChR的数量减少及功能降低有关系.

  • 桡动脉肌间隙支前臂桡侧中段皮瓣的应用解剖

    作者:谢昀;陈振光;张发惠;郑和平;陶圣祥

    目的为带血管蒂前臂桡侧中段皮瓣移位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桡动脉肌间隙支及其皮支的来源、外径、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结果桡动脉肌间隙支起自桡动脉,干长(4.8±1.0)cm,外径(1.2±0.2)mm,沿旋前圆肌与旋后肌间隙紧贴骨膜走行,发出骨膜支分布于桡骨体部中下段,皮支穿肌间隙和深筋膜,沿前臂桡侧后缘分出皮肤血管,与前臂桡侧其他皮支相吻合.皮支穿出点距肱骨外上髁(11.1±1.3)cm,皮支外径(0.6±0.1)mm.结论以桡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前臂桡侧中段皮瓣,可用于修复肘部、前臂及腕部软组织缺损.

  • 下颌骨截骨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齐向东;殷学民;方建蔺;祁佐良;吴立军;李忠华;钟世镇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下颌骨周围血管神经及其附着肌肉的显微解剖,明确不同年龄组下颌骨的解剖特点,以减少手术操作中的组织损伤.方法选择12具成人的尸头标本及8具不同年龄阶段的干性下颌骨进行显微解剖观察、血管铸型和下颌骨透明处理.结果下颌骨有14个肌肉附着区;下颌孔内的下牙槽动脉和神经是支配下颌骨的重要血管神经,下牙槽动脉和神经从下颌孔进入下颌支,沿着下颌支外缘弧度走行,在成人下颌孔位于下颌支中点之后(占93.1%),少数下颌孔位于下颌支中点之前(占6.9%),孔距下颌支前缘距离为(20±0.43)mm,孔距下颌支后缘距离为(13.7±0.38)mm,下颌角的角度为(119.8±6.3)°,下颌支的安全截骨范围是平行下颌支外缘(12.6±0.33)mm宽,下颌体的安全截骨范围是与下颌底成角(22.5±4.3)°;成人与儿童及老人的下颌骨在生理解剖上有明显不同.结论下颌骨与周围的血管、神经及肌肉间有恒定的毗邻关系,确定下颌孔的位置,并根据下颌角的角度进行相似弧度的截骨,可以避免血管或神经的损伤;下颌骨截骨术应根据患者年龄做不同手术设计.

  • 巨大垂体腺瘤的治疗策略

    作者:王任直;任祖渊;苏长保;杨义;马文斌;陶蔚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32例巨大垂体腺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6.7岁,平均病程4.7年.其中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1例,泌乳素(PRL)腺瘤6例,无功能腺瘤25例.采用经口鼻蝶窦入路手术24例,经额下入路手术1例,经蝶窦和经颅分期手术6例,药物治疗1例.结果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部切除20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2例;手术后放疗10例,药物治疗5例.术后死亡1例.随访6个月~4年,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全部切除15例,次全切除14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无复发.结论对巨大垂体腺瘤,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内分泌学检查和肿瘤的生长方式决定治疗方案;大多数巨大垂体腺瘤可以首选经蝶窦入路手术,并发症较少,死亡率低;对侵袭性生长的肿瘤,应采用手术、放疗和药物综合治疗.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黄权;石忠松;杨李轩;柯春龙;张腾;关惠东;黄正松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诊断方法和报道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4例显微外科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CT平扫2例,病灶主要位于皮层的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楚,占位效应轻,1例可见钙化和出血灶;MRI检查4例,病灶主要位于皮层,轻度占位效应,边界清楚,灶周水肿不明显,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无明显强化.肿瘤全切除4例,随访1个月~1年8个月,4例癫痫全部控制,无手术合并症和肿瘤复发.结论CT或/和MRI检查对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具有诊断价值;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疗效良好.

  • 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骆纯;卢亦成;孙克华;丁学华;胡国汉;楼美清;陈菊样;吴小军;姚志强

    目的分析总结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7年间33例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特点和肿瘤的病理、内分泌、影像学及治疗特点进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39.2岁.临床表现以性功能、视力视野障碍多见.患者平均血清泌乳素水平为(2405.57±39.85)ng/ml,肿瘤直径为(29.9±10.4)mm,75.76%的肿瘤为侵袭性.结果显微手术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6例.经手术及药物治疗后,患者泌乳素降至正常23例(69.70%),明显下降7例(21.21%);26例性功能障碍患者14例恢复正常或改善;18例视力下降的患者16例视力恢复正常或改善;17例视野缺损的患者14例视野恢复正常或改善.结论男性泌乳素腺瘤侵袭性生长多见,泌乳素水平高,采取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尽可能切除肿瘤,并辅助药物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石忠松;黄正松;陈晓雷;黄权;刘金龙;吴新建;林佳平;夏之柏;金华伟;齐铁伟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近4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颈静脉孔区肿瘤10例的临床资料,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和后组脑神经损害,术前行头颅核磁共振和颅底薄层CT扫描,8例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其中经颈静脉孔入路6例,远外侧入路2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结果 10例术中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病理学示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脑膜瘤1例,转移瘤1例,颅咽管瘤1例.术后2例完全清醒后未及时行气管切开术而突发喉头水肿窒息死亡.存活8例磁共振复查显示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例.8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症状不变3例,症状加重2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可以较好地切除颈静脉孔区的肿瘤,经颈静脉孔入路可能是该区域肿瘤手术治疗的佳入路.

  • 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肿瘤

    作者:章翔;张剑宁;费舟;傅洛安;刘卫平;贺晓生;蒋晓帆;高大宽;李峡;梁景文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内肿瘤的作用.方法采用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以显微外科技术切除215例颅内肿瘤,分析导航定位的准确性及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 215例颅内肿瘤,全切除209例(97.2%)、次全切除6例(2.8%).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86例(86.5%)、无明显变化27例(12.6%),死亡2例(0.9%).应用Vector Vision的注册准确性为(1.95±0.54)mm,持续准确性为(0.65±0.32)mm.结论使用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在术前可制定详细的颅内肿瘤手术计划,术中可辅助显微手术动态地追踪瘤体,手术定位准确、可靠,有利于颅内肿瘤的全切除并降低手术并发症.

  • 岩斜部脑膜瘤的微侵袭治疗

    作者:毛颖;周良辅;张荣;朱巍

    目的探讨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在岩斜脑膜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锁孔技术治疗14例岩斜部脑膜瘤.累及上中斜坡8例,广基或宽基累及上中下斜坡5例,累及中下斜坡1例.其中6例同时扩展至鞍旁或海绵窦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6例,颞下锁孔入路2例,幕上下联合入路6例.结果全切除肿瘤8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均为术后复发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完好或未见新增脑神经损伤8例,术后出现轻度面瘫4例,外展功能障碍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后组脑神经功能影响1例.均未发生术后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经11~19个月随访,轻度面瘫和动眼神经麻痹均有明显改善,但外展功能障碍恢复缓慢.结论针对岩斜部脑膜瘤累及范围,采用单独/联合采用颞下锁孔入路和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可有效切除肿瘤,并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和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联合运用微侵袭技术(锁孔入路联合),术中显微技术与术后放射外科治疗等是今后岩斜部脑膜瘤的治疗方向.

  • 我国显微神经外科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赵继宗

    20世纪50年代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新材料科学三大领域为迅速,推动着医学进步,神经外科是受益大的学科之一.以应用手术显微镜为标志的显微神经外科学,成为近代神经外科发展史的一座里程碑,将神经外科学带进一个崭新的阶段.显微神经外科学的建立,使得神经外科的治疗水平明显提高,20世纪80年代,世界神经外科领域普及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