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控制动脉化静脉血管皮肤穿支的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俊贵;陈禄;崔建德;杨帅智;黄昱

    目的 探讨应用控制血管穿支动脉化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伴肌腱或骨外露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对3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伴肌腱或肌外露的患者应用动脉化静脉皮瓣进行游离移植修复.根据手部创伤缺损面积大小,于前臂内侧切取含至少1条静脉的任意静脉皮瓣,选其中1条静脉动脉化,在显微镜下将动脉化静脉的可见细小静脉皮肤穿支全部找出,根据皮瓣的大小,选择性保留部分直接进入皮瓣真皮层的小穿支,其余静脉分支全部结扎,以控制进入皮瓣的动脉血流量.皮瓣可顺行或逆行放置. 结果 术后36例皮瓣全部成活.20例与游离动脉皮瓣相似,无明显肿胀,顺利成活.10例轻度肿胀,有6块肿胀较重,其中一例边缘部分坏死. 结论 探索控制血管穿支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伴肌腱或骨外露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方法.

  • 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带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35例

    作者:邓国超;宋维海;闫鹏;李程科;刘文宝

    目的 探讨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带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组织及甲床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对35例病患者拇指末节皮肤组织(25例)及甲床缺损(10例),采取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岛状皮瓣修复,手术于第一掌骨桡背侧设计皮瓣,皮瓣以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为血供,并携带局部皮神经重建手指感觉,供区于前臂内侧切取全厚皮游离移植. 结果 术后35例患者皮瓣及植皮均成活,6个月后皮瓣质地较柔软,外观理想,无明显臃肿,皮瓣感觉恢复至S3~S4级,两点分辨觉平均为3.5 ~ 6.0 mm,患指指间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TAM评定,优28例,良7例,优良率100%. 结论 采用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岛状皮瓣符合解剖学要求,及将肢体损伤修复造成的再次损伤降到低,术中操作简单,易掌握,是修复拇指部分缺损较理想的术式.

  • 掌侧和背侧切口带血管蒂桡骨远端骨瓣移植治疗舟骨陈旧骨折

    作者:于志亮;高顺红;张文龙;胡宏宇;齐巍;张净宇

    目的 探讨舟骨腰部陈旧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对13例舟骨腰部陈旧性骨折患者,采用腕关节掌侧、背侧双切口,以改良带血管蒂桡骨远端骨瓣及自身松质骨移植,用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CT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根据Krimmer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3例均获随访,时间6 ~ 24个月,平均13.5个月.X线片及CT扫描示骨折均达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5周.按Krimmer评分标准:优9例,良3例,可1例. 结论 掌侧、背侧切口改良带血管蒂桡骨远端骨瓣移植治疗舟骨腰部陈旧骨折,可提高骨折愈合率、恢复腕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经侧裂入路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马继伟;赵新利;庞长河;闫东明;赵树鹏;金保哲;周文科

    目的 探讨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技术,提高岛叶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60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显微外科切除技术及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 结果 经侧裂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39例,次全切除15例,部分切除除6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并发症情况:癫痫8例,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5例,语言功能障碍3例;病理情况WHO Ⅰ~Ⅱ级53例(88.33%),间变性星形细胞瘤3例(5%),胶质母细胞瘤4例(6.66%).术后51例得到0.5~2.0年随访,4例胶质母细胞瘤均于术后6个月内复发;3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1年复发;44例获得2年随访,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经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一种治疗岛叶胶质瘤的安全和有效方法.

  •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穿支嵌合皮瓣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11例

    作者:郭永明;刘重;滕云升;吴勐

    目的 探讨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穿支嵌合皮瓣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方法 2007年4月至2013年4月,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穿支嵌合皮瓣治疗11例跟骨慢性骨髓炎,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2 ~ 46岁,平均34岁,致病原因:均为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其中2例为开放骨折.经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3 cm×4cm~5 cm×8cm,术中应用肌瓣填塞骨髓炎清创后死腔,用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本组病例中4例利用胫后动脉做供血动脉,7例用胫前动脉作为供血动脉,静脉均与伴行静脉吻合. 结果 全部移植肌皮瓣均成活.全部病例随访12 ~ 34个月,平均22.5个月.应用AOFAS评分评价患肢功能,终末随访时下肢功能评分82~93分,平均87分,供区无功能障碍,无感染复发,跟骨无应力骨折发生. 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穿支嵌合皮瓣既可填塞骨髓炎死腔,又可修复局部软组织缺损,应用灵活,感染治愈率高,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神经内镜在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庞明志;鲁晓杰;李兵;王清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痛复发的原因,结合神经内镜的优势探讨神经内镜在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白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共收治经传统微血管减压治疗后面部疼痛再次复发的三叉神经痛30例,再次治疗采用传统微血管减压加神经内镜辅助的手术方法,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内镜探查发现22例(73.3%)有新的责任血管压迫;2例(6.7%)因原垫人物脱落致原责任血管复位;1例(3.3%)因垫片过大、局部皱缩对三叉神经根形成新的压迫;3例(10%)因单纯蛛网膜索带形成对三叉神经造成压迫;总计28例(93.3%)有不同程度的蛛网膜粘连;另2例(6.7%)原因不明.其中的24例行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加蛛网膜松解术,3例行内镜辅助蛛网膜松解术,2例行内镜辅助下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30例患者均至少随访2年,28例面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治愈率达93.3%,面部疼痛明显减轻1例(3.3%),1例症状减轻后又再次加重(复发率3.3%).结论 对于传统微血管减压(MVD)术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再次手术加用内镜辅助,可显著提高手术的效果.

  • 改良断腕再植16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龙文浩;封帆;王伟明;苏奕轩

    目的 探讨改良断腕再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腕部离断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均通过改良手术方式进行再植,再植时首先吻合血管,尽早建立动、静脉血液循环,然后再按常规顺序修复肌腱和吻合神经等,完成再植手术.术后通过观察手掌部内在肌的挛缩程度、腕关节与手指关节僵硬程度以及各指的感觉恢复等,综合分析临床疗效. 结果 再植16例术后全部成活,随访12~48个月,平均36个月,腕部及手掌部肌肉组织挛缩程度较轻,各指关节伸屈活动正常,各指的感觉达S4,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再植功能评定标试用准进行评定:结果优9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7.5%. 结论 改良方式进行断腕再植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腕部动脉化静脉分流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作者:叶智江;林贤杰;项大业;何少波;连永生;瞿纪清;倪海龙;李志杰

    目的 探讨腕部动脉化静脉分流皮瓣在修复手指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根据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在同侧腕部以静脉网为中心设计皮瓣,皮瓣包含—"Y"形分叉静脉血管蒂和2~3条静脉血管.将皮瓣内2条静脉间通路阻断.在手术显微镜下将"Y"静脉血管蒂嵌插吻合于指动脉,不倒置血管,使动脉血分别流向皮瓣和手指远端.同时吻合2~3支静脉建立血液回流.临床应用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6指,切面积5.0 cm×2.0 cm~ 1.0 cm×2.0 cm. 结果 6例皮瓣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5~ 12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成活良好,柔软、弹性好,手指外形满意.恢复过程中未出现青紫、高张力、多水泡现象. 结论 腕部动脉化静脉分流皮瓣通过改变皮瓣动脉供血方式,增加静脉回流,对皮瓣的成活产生了有利的影响,临床效果良好.

  • 骨间后动脉桡侧支穿支蒂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缺损

    作者:李浩;王健;沈永辉;季卫平

    目的 介绍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的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缺损创面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方法. 方法 采用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的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2例手部创面缺损;皮瓣面积4.0 cm×2.0 cm ~ 5.5 cm×3.0 cm. 结果 12例皮瓣均成活良好;8例供区直接闭合,仅遗留线性瘢痕;4例缩小供区继发创面后植皮.随访8~ 18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 13mm. 结论 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的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复杂手部缺损的较好方法.

  • 桡动脉腕横纹穿支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亚斌;李会晓;夏利锋;裴少琨;王增涛

    目的 探讨桡动脉腕横纹穿支皮瓣的解剖基础及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20例成人上肢标本,红色乳胶灌注后,观测桡动脉在腕部发出的皮动脉(腕横纹穿支)的数目、管径、高度及分布范围.对2014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24例手指皮肤组织缺损的患者,分别实施了桡动脉腕横纹穿支为蒂的腕部掌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 结果 20例标本均存在腕部桡动脉或桡动脉掌浅支发出腕横纹穿支.皮瓣感觉由正中神经掌皮支、桡神经浅支、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分支支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23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积极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随访3~9个月,平均约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术后6个月皮瓣区域两点辨别觉为6~ 10mm,平均8.8 mm.皮瓣的供区无瘢痕挛缩,腕关节屈、伸活动无受限. 结论 桡动脉腕横纹穿支起始、走行及分布较为恒定,且有皮神经分布,可成为修复手指创面较好的皮瓣之一.

  • 经口前路逆向寰枢椎螺钉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五例

    作者:郑轶;吴增晖;章凯

    目的 探讨经口前路微创小切口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逆向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5例,术后复查X线、CT钉道扫描及术后颈椎MRI并定期随访. 结果 寰枢椎脱位完全复位4例,大部分复位1例,术后无脑脊液漏,瘫痪加重或切口感染者,术后1例出现电解质紊乱.随访3.6~6.0年,平均5.1年,寰枢椎全部植骨融合,术前JOA评分为(9.4±0.54)分,术后JOA评分为(12.8±0.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口前路微创小切口辅助逆向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系统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复位充分,减压彻底,固定可靠,软组织损伤轻,植骨融合率高.

  • 指动脉皮瓣桥式交叉转移修复邻指难愈性创面11例

    作者:瞿刚;全仁夫;侯桥;曾林如;岳振双;任国华

    目的 探讨应用指动脉皮瓣桥式交叉转移修复邻指难愈性创面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6月至2014年2月,对11例手指外伤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合并骨或(和)肌腱外露伴局部皮肤条件较差的患者,采用邻指指动脉皮瓣桥式交叉转移进行修复,皮瓣蒂部用植皮的方式进行覆盖,3周后断蒂.其中指腹部缺损3例,再植和热压伤术后中节指背部皮肤软组织合并伸肌腱坏死缺损8例;皮瓣切取面积为1.7 cm×1.5 cm~3.5 cm×2.2 cm.通过随访,观察手指的外形及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11例皮瓣全部成活,并获得4~ 13个月随访,手指功能恢复好,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蒂部瘢痕小,两点辨别觉达6~11 mm. 结论 应用指动脉皮瓣桥式交叉转移,具有皮瓣切取简单、供区隐蔽、血供可靠,愈合率高,是修复手指中、小面积难愈性创面的理想方法.

  • 游离足内侧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17例

    作者:丛海波;余志平;丁英杰;王晓科;王志浩

    目的 探讨游离足内侧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游离足内侧皮瓣移植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18 ~ 49岁.外伤导致手指掌侧皮肤缺损13例,外伤后瘢痕挛缩行切除者4例,合并肌腱或骨外露,其中拇指2例,示指5例,中指8例,环指2例;合并有双侧指固有动脉损伤4例,合并指骨骨折9例.皮瓣大小:5.0 cm×2.0 cm ~ 7.0 cm×3.0 cm.本组共吻合动脉20条,需重建手指远端血运4例,其中吻合指固有动脉重建远端血运3例,采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桥接指固有动脉重建远端血运1例.皮瓣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与指固有动脉吻合12例,与指总动脉吻合3例;其中2例拇指掌侧皮肤缺损,皮瓣供血动脉与拇指背侧动脉吻合.共吻合静脉30条,其中4例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伴行静脉细小,单纯作皮瓣浅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 结果 本组皮瓣全部成活.2例在48 h内出现静脉危象,及时手术探查后重新吻合栓塞静脉,皮瓣成活;1例足部供区创面反复渗液,经加强换药后痊愈;余供区植皮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4个月,皮瓣质地、外观良好,无明显臃肿及色素沉着,手指屈、伸功能良好.两点辨别觉为6.0~ 9.0 mm,平均7.2 mm.指骨骨折于术后6~9周愈合,平均7周.术后6个月手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6例,可1例.结论 足内侧皮瓣外形较美观,质地与手指掌侧皮肤较相近,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临床效果较好.

  • 幼儿手指末节撕脱性离断再植九例

    作者:林涧;王之江;吴立志;张天浩;万华俊;陆骅

    目的 探讨幼儿手指末节撕脱性离断再植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5月-2015年2月,行婴幼儿手指末节撕脱性离断再植术9例,术后采用保暖、抗凝、抗炎、抗痉挛治疗,提供儿童个性化温馨病房及其相应的护理等治疗. 结果 幼儿断指再植全部成活,经6 ~ 24个月随访,再植指发育和外观好,感觉恢复好,自然使用伤指,功能优良. 结论 婴幼儿断指再植成活的关键是血管吻合技术,术后精心呵护和早期积极功能锻炼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 游离组织移植术后不同卧床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扬剑;李学渊;章伟文;何凌锋;陈薇薇;陈宏;王欣

    目的 观察自体组织游离移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与其对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并与传统治疗方案进行比较,探讨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游离自体组织(皮瓣、肌皮瓣、复合组织瓣、足趾等)移植患者165例,76例术后采用改良治疗方案(改良组:术后常规抗感染、抗凝、抗痉挛治疗,血运稳定患者绝对卧床3d后允许进食及入厕时起床,5d后可下床室内活动),89例(包括术后3d发生过血管危象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案(常规组:术后常规抗感染、抗凝、抗痉挛治疗及绝对卧床7d),观察记录游离组织移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情况,术后填写舒适状况量表,记录舒适度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应用改良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术后低、中、高度舒适病例分别为6、42和28例,与常规组的25、51和13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游离组织成活率为98.4%,与传统治疗组(9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和常规组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分别为9例和1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1,P>0.05). 结论 游离自体组织移植术后应用改良治疗方案,可以缩短患者卧床及住院时间,减少卧床并发症,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同时对组织游离移植的成活率没有造成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8-2013年载文及引文分析

    作者:常湘珍;杨俐敏;封静;汪华侨;刘小林

    目的 探讨分析《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所刊载的文章以及被引用情况,客观评价该刊在医学科技期刊中的学术影响力. 方法 应用文献计量法和引文分析法,在"万方数据库"的"查新/跨库检索"和"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栏目中,对《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8年2月-2013年12月所刊载的论文被引用情况进行查询、手工录入、数据统计计算等,从而得到6年的分别刊载文章数、被引论文数、被引率以及来源指标统计数据、被引指标、高被引指数指标等数据. 结果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8-2013年6年的载文数为1460篇,被引篇数为917篇,被引率为62.80%,被引频次2757次,单篇被引频次3.01次;各年度来源指标统计显示来源文献量、文献选出率、平均引文数、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基本都保持一个很平稳的数据状态,但是海外论文比很低,2010-2012年均为0,其他年度<0.005,基金论文比0.170~0.286;各年度被引指标统计中自引率为27%~ 36%,超过20%;各年度高被引指数各项统计数据平稳. 结论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被引用率较高,基本保持着国内稳定的学术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尚需进一步加强,基金论文比仍较低;自引率稍高固然与本杂志的专业性较强有一定关系,但仍需要引起重视.

  • 断肢再植19例治疗体会

    作者:张旭;李果山;刘志贤;张大鹏;赵亮;张娜;张鑫

    目的 探讨断肢再植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四肢离断再植者19例,年龄22~41岁,小腿中下段6例、小腿中上段2例、膝关节以上3例;前臂中下段部位4例、前臂中上段1例、肘关节上部3例.绳索绞伤8例,机器压砸切割伤7例,机械旋转导致撕脱伤4例;血管断端直接修复7例,大隐静脉移植吻合动静脉5例;修复血管在内固定之前8例,修复血管在内固定之后5例. 结果 多重综合治疗手段及时控制了再植术后各种并发症、提高再植肢体成活和功能质量,治愈14例,恢复原工作4例,轻工作者6例,生活自理者3例,肢体无实用功能者1例. 结论 四肢离断伤是病情复杂风险高的复合伤,再植的综合治疗是预防并发症、提高肢体成活质量和功能恢复的重要基础,临床效果良好.

  • 数字化技术在游离腓骨瓣功能重建下颌骨中的应用

    作者:付坤;高宁;裴飞;张文;何巍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运用数字化技术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共有23例患者接受了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重建手术,其中5例依据术者临床经验完成,18例术前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快速成形等数字化技术并进行钛板预成型.游离腓骨瓣静脉均采用微血管吻合器端端吻合.记录腓骨塑形时间、手术总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颞下颌关节、开口度和咬合关系,并由患者本人完成面部外形满意度评价. 结果 所有游离腓骨瓣全部成活,1例出现观察皮岛坏死.临床经验组腓骨塑形时间76~114 min,平均(90±14) min,手术总时间为536 ~ 798 min,平均(646±95) min.数字化技术组腓骨塑形时间为46 ~ 95 min,平均(69±12) min,手术总时间为325 ~ 513 min,平均(396±51) min.两组患者腓骨塑形时间和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术后复查时颞下颌关节区域无压痛,开口度为3.1 ~ 3.9 cm.数字化技术组17例患者咬合关系正常,1例咬合欠佳,15例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自评为优,3例为良.临床经验组3例患者咬合关系正常,2例咬合欠佳,1例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自评为优,4例为良. 结论 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缩短腓骨瓣塑形时间和手术总时间,降低手术难度,保证手术效果.

  • 支撑喉镜下CO2激光辅助声带囊肿显微切除术疗效分析

    作者:关中;梁发雅;许耀东;杨金珊;张雪媛

    目的 比较支撑喉镜下CO2激光辅助声带囊肿显微切除和支撑喉镜下冷器械显微切除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频闪喉镜确诊为声带囊肿且行手术切除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CO2激光辅助组36例及冷器械组36例,术前及术后1、3个月行动态喉镜检查及嗓音质量主、客观评估.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采用CO2激光辅助手术完整剥离囊肿成功率(29/36,80.5%)高于冷器械组(21/36,58.3%),其中左侧声带囊肿采用CO2激光辅助手术完整剥离囊肿成功率(13/16,81.3%)高于冷器械手术(9/19,47.4%),右侧声带表皮样囊肿完整剥离成功率(17/19,89.4%)高于潴留囊肿(11/18,6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个月内复发的病例分别是0例(0/36,0%)和2例(2/36,5.6%),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分析表明,囊肿复发与囊肿是否完整剥离有关,与手术方式、囊肿性质及囊肿位置无关.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个月嗓音主观及客观指标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支撑喉镜下CO2激光辅助声带囊肿显微切除能增加手术的精准度,减少左手操作对手术质量的影响,提高囊肿完整剥离的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 预构皮瓣修复头面部瘢痕术后淋巴水肿的监测

    作者:李科;冯少清;李华;闵沛如;喜雯婧;刘宁飞;章一新

    目的 分析预构皮瓣修复头面部瘢痕术后水肿的性质并监测预构皮瓣术后水肿的转归. 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入选预构皮瓣术后水肿患者18例,持续随访5个月.通过B超检测和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分析预构皮瓣术后水肿性质.监测预构皮瓣术后淋巴水肿的转归情况,即淋巴系统重建及再通过程:包括大体观察皮瓣术后肿胀变化;使用B超监测皮瓣水肿程度;ICG(吲哚菁绿荧光成像)监测皮瓣内淋巴水肿程度变化;ICG监测淋巴系统重建与再通情况. 结果 患者于术后ld起出现皮瓣凹陷性水肿,B超及ICG提示为轻度淋巴水肿7例,中度淋巴水肿10例,重度淋巴水肿1例.术后皮瓣内淋巴水肿程度逐渐减轻,术后3~6d内缓解快,术后12d起趋于稳定.ICG荧光造影示术后3周起皮瓣淋巴水肿程度减轻;皮瓣内淋巴管运输能力逐渐恢复,术后3~6d改善明显;术后6d发现预构皮瓣内淋巴微循环与受区再通;淋巴系统沿淋巴结方向重建;术后2个月形成集合淋巴管;术后5个月重建淋巴系统成熟. 结论 预构皮瓣术后存在淋巴管阻塞,会发生短暂性淋巴水肿,水肿发生率较高;皮瓣淋巴回流系统在术后6d内可发生再通,主要沿淋巴结方向重建;术后2~3周左右,水肿大部分消退且趋于稳定;预构皮瓣内淋巴系统重建及淋巴管与受区再通对水肿消退起重要作用;5个月后重建淋巴系统成熟.

  • 股前外侧组织瓣修复下肢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任义军;胡锐;严立;易新成;韩琼;王俊文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组织瓣不规则切取移植修复下肢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股前外侧组织瓣不规则切取移植修复下肢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病例共7例.创面缺损部位:小腿内侧加小腿外侧2例,足背加踝关节3例,内踝加外踝2例;所有病例均在骨折同定、创面无明显感染下进行;游离组织瓣血管蒂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其切取股前外侧不规则组织瓣类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旋股外侧动脉终末支肌瓣3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肌瓣2例,重构分叶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2例(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蒂部血管与旋股外侧动脉主干分支吻合);不规则切取单叶组织瓣面积6cm ×4cm~ 16cm×12 cm;组织瓣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关闭.所有病例均于术后4周在支具保护下行早期康复训练. 结果 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8.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仅2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清创、植皮等治疗后完全愈合;创面愈合时间12 ~ 34 1,平均17.1d;术后皮瓣面积无明显同缩,色泽与受区相似,供区瘢痕挛缩不明显. 结论 切取由同一源血管供养的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修复下肢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是安全有效的策略;各组织瓣可经过不同的设计与组合,一次性修复多个不规则创面,其供区损伤小,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痛苦.

  • 利用尺侧腕伸肌腱重建蚓状肌功能的应用研究

    作者:郭恩琪;谢庆平;王亮

    目的 探讨利用尺侧腕伸肌腱转位在蚓状肌功能重建、纠正爪形手畸形中的应用. 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对12例尺神经损伤后手内在肌麻痹伴爪形手畸形的患者,利用尺侧腕伸肌腱转位加掌长肌腱分束移植行第2~5指蚓状肌功能重建术.术后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握力值和总体手功能DASH量表评分对患手功能做出评价. 结果 本组12例随访12 ~ 24个月,平均15.5个月.按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法:本组术后手指主动屈、伸活动功能优4例,良6例,可2例.12例爪形手畸形均得到了矫正,术后患手平均握力较术前提高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体手功能DASH量表评分平均(20.4±6.8)分,较术前的平均(53.6±11.4)分有明显下降(P<0.05). 结论 利用尺侧腕伸肌腱进行蚓状肌功能重建且经术后指导功能锻炼,能有效纠正爪形手畸形,恢复伤手的部分主动捏物功能,在显著提高伤手握力的同时改善了总体手功能.尤其对伴正中神经损伤或功能下降的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

  • 指背皮肤缺损采用多种皮瓣修复的临床体会

    作者:焦鸿生;丁小珩;刘育杰;张宏勋;曹学成

    指背部损伤中,皮肤缺损伴有伸肌腱外露、指间关节或指骨外露,需要皮瓣修复.其要求包括稳定的皮肤覆盖、外形良好并尽可能保护手指运动功能,相关文献报道很多[1-5].2010年11月-2013年3月,我们应用同指指背筋膜皮瓣、邻指指背筋膜皮瓣及游离静脉皮瓣等修复指背皮肤缺损45例,其中17例应用同指筋膜皮瓣,14例应用邻指筋膜皮瓣,8例应用掌背动脉筋膜皮瓣,6例应用游离静脉皮瓣,术后疗效满意.

    关键词:
  • 改良顺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链皮瓣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

    作者:郭广惠;张海永;丁兴洋;王国顺

    各种外伤导致小腿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多见,常伴骨外露,需皮瓣修复,切取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要牺牲腓浅神经.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应用改良顺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链皮瓣修复小腿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共6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满意,供区损伤小.资料与方法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6 ~ 49岁,平均31岁.

    关键词:
  • 医用OB胶粘联合嵌入套接指动脉法在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崔满意;田恒进;王志勇;盛辉

    微小动脉端端吻合是断指再植中基础的技术[1].目前主要使用的传统的针线吻合法,在1 mm以下细小动脉吻合时操作难度大、打结多、费时长,且对显微技术要求较高.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应用医用OB胶粘联合小血管嵌入套接法吻合指动脉完成56例断指再植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 指背逆行岛状皮瓣蒂部显微镜下处理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姚京辉;肖扬;童作明;邱水波;王穗源;蒋聚华

    手指指端外伤性皮肤缺损临床多采用岛状皮瓣修复,但有部分患指皮瓣修复术后因皮瓣蒂部处理不当导致皮瓣供血不足、肿胀或坏死等[1].我科应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蒂部显微镜下处理后,提高了皮瓣组织成活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资料与方法

    关键词:
  • (足母)甲皮瓣联合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

    作者:周健辉;李秀文;王夫平;石惠文;冷树立;李国强;丘日升;金日浩

    手指末节脱套伤是比较常见的损伤之一.随着患者要求不断的增高,伤指的修复重建是第一选择,目前国内已经报道了多种修复的方法,虽然都有不错的效果,但从伤指外形的恢复及供区创面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考虑,可以继续探讨更多的手术方法[1].自2012年3月以来,我科采用了部分(足母)甲皮瓣联合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复指末节脱套伤,既能使伤指外形接近正常,又能大限度的保护足趾外形及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 转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基因预防显微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

    作者:贾亚超;陈红浩;龚子凌;王亚洲;徐佳;康庆林;柴益民;曾炳芳

    目的 探讨局部转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基因预防显微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的效果. 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SDF-1α基因重组质粒.使用体质量300~350 g的SD大鼠60只,其中15只大鼠左下肢肌肉内分别注射重组SDF-1α质粒、空载质粒及生理盐水,注射前及注射后第3、7、14、28天,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SDF-1α水平;另外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注射重组质粒、空载质粒及生理盐水.注射后第7天,将所有大鼠左侧股动脉挤压离断后行端端血管吻合.术后15 min、30 min及2h,利用通畅实验检测吻合口是否堵塞;术后2h取吻合口股动脉标本采用HE染色、扫描电镜检测血栓形成情况,RT-PCR检测相关基因转录水平. 结果 大鼠下肢局部注射重组SDF-1α质粒后外周血SDF-1α水平短暂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第28天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术后2h,重组质粒组通畅率(60%)高于空载质粒组及生理盐水组(均为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重组质粒组血栓堵塞面积百分比为(52.00±36.27)%,小于[生理盐水组(84.30±22.59)%和质粒对照组[(85.40±1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发现术后2h,重组质粒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录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提示重组质粒组血栓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局部转染SDF-1α基因能够抑制显微血管吻合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提高吻合口通畅率,可能与局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转录水平增高有关.上述结果为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后血栓的预防提供新的方法.

  • 大隐静脉血管内异物一例

    作者:周立峰;李高建;周媛媛

    患者 男,18岁,右小腿内侧被金属异物击伤后出血、疼痛半小时入院.检查:右小腿中段大隐静脉走行区有一"绿豆"大小皮肤破损.X线片示:右小腿内异物.急诊在局部麻醉下行右小腿内异物取出术.伤口延长约4.0 cm,彻底切除伤口周围挫伤污染组织,沿伤道仔细向底部探查.见伤口底部为大隐静脉,血管壁有一破损孔出血,其近侧约1.0 cm处可触及硬物感,立即用2枚血管夹分别于异物两侧阻断血流,显微镜下清创损伤的血管,沿创口向下剪开血管壁,见血管腔内有血栓形成,并有一"绿豆"大小金属异物,取出异物,彻底清理血管内血栓,肝素盐水冲洗,显微镜下9-0丝线缝合血管.关闭切口.

    关键词:
  • 低氧预处理诱导后类许旺细胞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鸥;杨艳微;胡云双

    目的 探讨经过低氧预处理诱导后类许旺细胞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能力. 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类许旺细胞,进行低氧预处理.将SD大鼠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A组)、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组(B组)、未经低氧预处理许旺细胞移植组(C组)、低氧预处理类许旺细胞移植组(D组).术后7d比较C、D两组植入神经的许旺细胞存活情况和神经血管化程度,术后12周检测各组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新生神经轴突密度.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结果 术后7d,实验组与未经低氧预处理许旺细胞移植组比较,细胞存活更多,血管化程度VEGF更高,术后12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39.52±1.82)m/s,高于未经低氧预处理许旺细胞移植组的(27.31±0.82)m/s,动作电位波幅实验组(12.82±0.63) mv,高于未经低氧预处理许旺细胞移植组的(4.31±0.57)mv,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实验组(38.33±1.31)%,高于未经低氧预处理许旺细胞移植组的(29.38±0.89)%,新生神经轴突密度实验组为(13866±506)根/mm2,高于未经低氧预处理许旺细胞移植组的(12704±497)根/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氧预处理提高了诱导后类许旺细胞在体内的存活率,促进神经的血管化,是一种有效的种子细胞预处理方法.

  • 颈丛至副神经分支的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薛明强;沙轲;谭桢;王静威;龚平

    目的 明确颈丛汇入副神经的分支(交通支)来源以及神经纤维性质. 方法 成人尸体10具20侧,男7具14侧,女3具6侧,解剖观察颈丛至副神经的分支的来源.临床臂丛神经损伤病例10例,男性,在锁骨上臂丛探查切口中切取锁骨上神经的标本;在后入路副神经移位术中,电刺激副神经主干及颈丛交通支,观察斜方肌远端肌肉收缩情况,切取残留副神经终末支和颈丛交通支做标本;将各神经标本行乙酰胆碱酯酶(AchE)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神经染色结果,判断其性质. 结果 10例20侧颈丛交通支均来源于第4颈神经根.术中电刺激副神经主干,10例斜方肌中下部均明显收缩,电刺激颈丛交通支,2例刺激后斜方肌下部轻度收缩,余8例未见斜方肌收缩.10例锁骨上神经为AchE染色阴性,10例副神经终末支AchE染色为混合性,10例颈丛至副神经的分支AchE染色均呈阴性. 结论 第4颈神经根较恒定的发出交通支汇入至副神经,参与斜方肌支配,该交通支为感觉性神经纤维.

  • 手部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国内文献复习

    作者:卢建国

    创伤致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合并有肌腱、骨骼、关节损伤或外露等,是手外科治疗比较棘手的问题.保留和恢复手部解剖结构的完整性是其发挥良好功能的先决条件之一,外科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显微外科治疗是恢复其完整性及重建功能的有效手段.目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损伤部位、周围的皮肤软组织条件、医生本身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患者的需求等灵活选择修复方法,实现较小的供区损伤达到佳的修复效果和患者利益的大化是显微外科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文就手部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中国显微外科历史回顾

    作者:侯春林;刘小林

    1963年陈中伟断肢再植成功,开创了我国显微外科的新纪元,当时以骨科、整形外科为主的一批老一辈学者,在再植再造、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领域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1-2].1978年,《显微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前身)创刊,朱家恺任主编;1989年成立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朱盛修任首届主任委员,杂志的创刊和学会的建立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显微外科的普及和发展.在我国50年的显微外科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显微外科人才,其中陈中伟、屠开元、张涤生、杨东岳、钟世镇、顾玉东、杨果凡、王成琪、于仲嘉、陆裕朴、朱家恺、朱盛修等12位专家于2010年10月获中国显微外科终身成就奖,他们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显微外科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3].现就我国显微外科工作者在再植、再造、移植、修复等领域的一部分工作作简要回顾.

    关键词:
  • 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在伴有环形皮肤软组织缺损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何明飞;吴建伟;李亮;黄忠明;吴详;陆蕴红;陈毅城;雷彦文;张敬良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的动脉化静脉皮瓣在伴环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指离断再植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根据缺损大小及血管修复要求,在前臂设计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桥接伴有环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23例31指,其中19例并有指骨骨折,13例伴指固有神经缺损,创面位于甲根至掌指关节平面段范围,远端均有尚完整指体,均需重建血液循环,皮肤缺损面积1.0 cm×3.5 cm ~ 4.0 cm×7.5 cm,均为急诊修复.结果 皮瓣及再植手指均全部成活,1例皮瓣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2 ~ 39个月,2指远端指体有不同程度萎缩,3指皮瓣稍臃肿,余皮瓣外观良好,两点辨别觉为8~ 15 mm,远端指体为5~ 12mm. 结论 对伴环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离断手指应用改良的动脉化静脉皮瓣进行搭桥修复、再植手术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以旋髂深动脉肌皮穿支为蒂的V-Y接力皮瓣修复腹部供区创面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晓;芮永军;薛明宇;寿奎水;强力

    目的 探讨应用以旋髂深动脉肌皮穿支为蒂的V-Y接力皮瓣修复腹部供区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3月,应用下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9例,腹部供区创面无法直接缝合,采用以旋髂深动脉肌皮穿支为蒂的V-Y接力皮瓣修复腹部皮瓣供区,皮瓣大小8cm× 16cm~ 12cm×24cm.结果 术后9例旋髂深动脉肌皮穿支为蒂的V-Y皮瓣,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7 d.随访6~ 18个月,平均9个月.腹部皮瓣外观、质地、色泽及弹性良好.腹部伤口愈合较平整,无明显凹陷,肚脐无明显偏斜.手部皮瓣无明显臃肿,手部均能握持玻璃杯及完成持笔书写等日常生活.患者对手功能和外形均满意. 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单,术后疗效满意,是对传统腹部皮瓣供区修复方法的改进.

  • 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

    作者:孙汝涛;刘会仁;吴学强;马铁鹏;张艳茂;于占勇;王岩;刘建华;王力

    目的 探讨应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6年4月-2013年11月,应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共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5~58岁,平均39岁.左下肢10例,右下肢16例.缺损面积为2.0 cm×4.0 cm ~ 5.0 cm×7.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5cm×6.0cm~ 7.0cm×9.0 cm.顺行皮瓣8例,逆行皮瓣18例. 结果 2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例出现皮下感染,于低位拆开缝线、引流换药,3周后伤口愈合.其余病例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全部成活.随访13 ~ 36个月,伤口无再破溃,愈合良好,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外形满意. 结论 应用腓浅神经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不牺牲主干血管、成活率高、外形满意,是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 双侧臀大肌皮瓣联合术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骶尾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赵景春;咸春静;于家傲;石凯;路来金

    目的 探讨骶尾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4月,共收治骶尾部全层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34 ~ 78岁.创面缺损范围3.0 cm×2.0 cm ~ 18.0 cm×14.0 cm,均应用双侧臀大肌旋转推进皮瓣予以修复,术中两侧常规留置引流管各1枚.术后应用持续负压吸引10 ~ 12 d. 结果 皮瓣切取面积为12.0 cm×8.0 cm ~ 18.0 cm× 12.0 cm,皮瓣供区一期间断缝合.术后皮瓣成活率94.44%(17/18),皮瓣坏死部分通过换药愈合.随访14例,随访时间为8个月~2.5年,平均18个月,移植皮瓣的颜色、质地满意,厚薄适中,无骶尾部皮肤再次破溃或软组织缺损发生,患者满意. 结论 对于骶尾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患者,应用双侧臀大肌旋转推进皮瓣联合术后持续负压吸引予以修复可有效闭合创面,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带蒂胫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创伤性感染性骨和软组织缺损

    作者:唐洪涛;李采宁;王冲;程真真;程春生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胫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严重的创伤性感染性骨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白2007年8月至2013年11月,对27例小腿创伤性感染性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蒂胫骨皮瓣移植治疗,重建患肢胫骨连续性及覆盖创面.本组年龄21 ~ 54岁,平均33岁;皮肤软组织缺损5.0cm× 8.5 cm ~ 7.4 cm× 16.0 cm,骨缺损长度5.0 ~ 16.0 cm.胫骨皮瓣面积小6.0 cm×10.0 cm,大10.0 cm× 18.0 cm,骨瓣长为18.0 cm. 结果 1例皮瓣因血液循环障碍出现部分坏死,断蒂时行临近皮瓣推进修复,其余26例皮瓣完全成活,经6个月~4年的随访,患肢感染得到完全控制,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带蒂胫骨皮瓣血供丰富、皮瓣面积大、骨瓣长度长,可一次性修复小腿长段骨及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完成骨结构重建及创面覆盖,缩短病程,利于患肢功能尽快恢复.

  • "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材料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专题座谈会专家意见

    作者:汪华侨;朱庆棠;杨俐敏

    周围神经缺损在我围现阶段临床诊疗过程中属于多发、常见的疾病,每年有逾100万例的患者治疗需求.传统的治疗手段——短距离神经缺损直接用神经缝合术,长距离神经缺损惯用自体神经移植(含带蒂神经移植),给患者带来二次损伤之供区并发症,且供体缺乏,是困扰显微外科临床的一个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既往的十几年内,中国和美国的研发团队,通过化学萃取的方法处理同种异体神经,剔除了其中的抗原成分,保留其细胞外基质骨架结构,通过提供一个神经的再生通道,给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技术和材料.

    关键词: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