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游离肱骨皮瓣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手部组织缺损

    作者:巫文强;凌素舫;杨瑛艳;王旭东;宋付芳;王文刚

    目的 探讨游离肱骨皮瓣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合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对15例手部皮肤缺损合并掌骨缺损患者,应用游离肱骨皮瓣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Ⅰ期修复手部皮肤和骨缺损.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4.0 cm ~ 8.0 cm×6.0 cm,骨瓣切取大小为1.5 cm×1.Scm × 1.0cm~3.0cm ×2.0× 1.0cm,修复骨缺损长度为2.5~4.0 cm.结果 术后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 12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移植骨块全部骨性愈合.手功能恢复满意,拇对小指能相互触及或相距小于1 cm.拇对掌距掌在5 cm以上,活动度小于或等于3 cm.结论 游离肱骨皮瓣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合并骨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 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感染创面28例

    作者:黄凯;张春;郭峭峰;张展;刘亦杨;沈立锋

    目的 总结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应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7年6月至2015年3月间跟骨骨折术后感染创面反复不愈的患者28例,在内固定拆除后,均予以一期扩创,彻底清除骨髓炎病灶及瘢痕组织、坏死组织,再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植入后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予以修复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 2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创面愈合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功能活动及满意度等.所有患者感染均有效控制,皮瓣成活良好,光泽、弹性好,外表美观,患者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安全简便、效果良好,在跟骨骨折术后感染所造成的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宜于推广.

  • 小儿钝器伤性断指再植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丁健;王珑;陶先耀;封晓亮;李志杰

    目的 探讨小儿钝器伤性断指再植术的注意事项和影响术后功能的因素.方法 从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施行小儿钝器伤性断指再植26例30指.术中彻底清创,尽量吻合双侧指动脉、不提倡为了保证动、静脉比例平衡而只吻合1条动脉.对于动、静脉比例失衡的病例予以常规拔甲、切取真皮渗血创面、疏松缝合创口和使用抗凝药物,术后未予常规指端放血.术后随访拍摄双侧X线片比较指骨长度,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对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血管危象12指,发生率为40.0%,其中动脉危象8指,发生率26.6%,静脉危象4指,发生率13.3%,分别予以解痉、探查、放血等处理后,终坏死3指.本组再植成活率90%.经6个月-5年的随访,功能优良率达92.6%.X线片测量再植指骨干比健侧平均短3.8 mm,观测4指骨桥形成.结论 钝器伤引起的小儿断指再植难度较大,虽然血管危象发生率高,功能优良率较低,但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钝器伤性小儿断指属于再植的绝对禁忌证.

  • 带阔筋膜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跟腱缺损的远期随访

    作者:冯仕明;王爱国;张在轶;周明明;陶友伦;郝云甲;杨帅;孙擎擎

    目的 探讨采用带阔筋膜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跟皮肤伴跟腱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采用带阔筋膜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33例儿童足跟皮肤伴跟腱缺损的患儿资料,男20例,女13例;年龄4~ 10岁,平均6.2岁;左侧19例,右侧14例.损伤性质:轮辐伤19例,车祸伤7例,机器绞伤5例,重物砸伤2例.所有患儿均为足跟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跟腱缺损、跟骨外露.创面面积:10.5 cm×5.0 cm~15.0 cm×7.5m.皮瓣切取面积:11.0 cm×6.0 cm~16.0 cm×8.0 cm.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所有皮瓣均获成活,无一例发生血管危象,1例患儿术后出现皮瓣远端脂肪液化伴皮缘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所有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33例患儿获得18~52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色泽及质地均较满意,跖屈有力,肌力较健侧无明显差异,能够踮脚行走及跑步,皮瓣均有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为8~15 mm.结论 带阔筋膜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跟皮肤伴跟腱缺损的远期疗效满意,是修复儿童足跟皮肤伴跟腱缺损的有效方法.

  • 显微切除天幕脑膜瘤69例临床分析

    作者:谭源福;肖绍文;张超元;何青龙;吴雪松;周全;廖兴胜;罗昱;余良

    目的 探讨显微切除天幕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2003年5月至2014年5月,显微切除天幕脑膜瘤69例,其中男24例,女45例,平均年龄49.1岁(16~72岁).术后3~6个月随访,然后每年门诊随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生活质量计分(KPS)评估预后.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数据,影像资料,手术记录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69例患者,获全切除58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1例.残留行伽玛刀治疗6例,手术死亡2例.手术并发症24例(34.8%),包括颅内感染7例,血肿6例,肺炎3例,脑积水3例,视物模糊4例,一侧轻瘫2例,但78%的并发症出院前控制或明显好转.术后3~6个月GOS评分良好59例(85.5%),不良10例(14.5%).肿瘤位于前内切迹区是主要不良预后因素(x2=6.658,P=0.010).62例获连续随访3~108个月(平均36.7个月),KPS计分90.8分,肿瘤复发6例,3例伽玛刀治疗,3例再手术,其中1例为部分切除,共行3次,术后18个月死亡.结论 肿瘤位于前切迹区是天幕脑膜瘤切除重要不良预后影响因素.应用适宜的手术策略和技巧,天幕脑膜瘤显微切除可获较满意疗效.

  • 非生理性血运重建在手指复合组织块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黄国英;黄东;张惠茹;吴伟炽;余超群

    目的 探讨非生理性血运重建在手指复合组织块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7月至2012年11月,采用非生理性血运重建对26例32指复合组织块离断进行原位再植,离断组织块大小为1.0cm × 0.5 cm×0.4 cm ~ 4.2 cm×2.5 cm×0.8 cm,根据组织块内血管情况适当选择非生理性血运重建方式,其中静脉动脉化18例22指,动脉静脉化8例10指.结果 有3例因感染而再植失败,其余再植组织块均成活,成活率为93.75%(30/32指).术后有2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放血、局部肝素注射等处理后组织块成活.术后随访3~ 18个月,平均10个月,再植成活组织块颜色红润,外形无萎缩,指间关节活动良好,Tamai评分结果为(78.40±11.42)分,优良率81.25%(26/32指).结论 应用非生理性血运重建技术原位再植离断手指复合组织块可获得满意的成活率及外观、功能恢复,但对于体积较大的组织块应慎重采用非生理性血运重建.

  • 双轴点转移骨间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吴春;谭莉;王正理;应建军;罗靖致

    目的 探讨双轴点转移骨间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采用双轴点转移骨间背侧动脉皮瓣修复,通过改变穿支血管在传统骨间背侧皮瓣分布的位置,形成两端轴点转移增加蒂部长度.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泡,经拆除几针缝线减张后成活.随访3~ 18个月,平均8.5个月,皮瓣颜色好,无明显色素沉着,质地柔软,外形良好.结论 双轴点转移骨间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以到达手部更远的部位.

  •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严重基质坏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袁静;杨燕宁;邢怡桥;韩玉灿;成进魁;饶卓群;万珊珊;严江波;赵巍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基质坏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8例(8眼)严重基质坏死型HSK患者,病程为3个月至10年不等,经过药物和羊膜移植联合治疗,炎症仍不能控制,角膜基质坏死严重,其中2例角膜濒临穿孔,1例角膜穿孔,全部患者及时或急诊施行PKP治疗,术后常规抗炎、抗病毒、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随访观察1~14个月.结果 8例PKP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0.05者1例,0.05~0.30者6例,0.30~0.50者1例.6例患者术后随访期间角膜植片保持透明;1例角膜植片因排斥反应而轻度混浊,1例术后病毒性角膜炎复发出现植床混浊,经治疗后2例患者植片恢复透明.术中、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瞳孔阻滞、浅前房、继发性青光眼及葡萄膜炎等,经对症处理后均有效控制.结论 临床上应用PKP术对SNHSSK进行抢救性手术,是挽救眼球、恢复视功能的重要方法.

  •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47例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林令超;王增亮;杜郭佳;郭敏;哈那提;赛力克·对山拜

    目的 探讨运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瘤伴有血肿患者的资料4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动脉瘤夹闭术46例,动脉瘤孤立术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开颅血肿清除术47例,术后发生再出血4例,术后脑积水2例,术后发生脑梗塞1例,术后抽搐1例,术后气管切开17例,术后出院时7例昏迷,2例死亡,后期行颅骨修补术4例,4~18个月的随访显示改良Rankin评分:1分4例,2分7例,3分9例,4分10例,5分3例,6分14例.结论 对于Hunt-Hess分级Ⅱ~Ⅳ级的患者早期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对于分级为Ⅴ级的患者治疗时应考虑到实际意义和经济效用.

  • 游离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肖媚媚;刘鸣江;谢松林;刘俊;许云华

    目的 探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对18例手指背侧皮肤软组织肌腱缺损伴有骨外露的患者,采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供区全部直接缝合,皮瓣内携带掌长肌腱修复伸肌腱.结果 术后1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供区愈合良好,皮瓣外观满意,手指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有较好的恢复.结论 游离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外观满意,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较好,供区损伤小,皮瓣切取简单,可携带掌长肌腱,是临床上修复手指背侧皮肤软组织合并肌腱缺损的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 游离肩胛筋膜瓣修复半侧颜面萎缩11例

    作者:卢仕良;陶国贵

    目的 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肩胛筋膜瓣游离移植修复半侧颜面萎缩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15年6月,切取带旋肩胛动、静脉为营养血管的肩胛筋膜瓣,移植于患部,分别与患侧面部颞浅动、静脉吻合,修复半面萎缩症患者11例.结果 应用肩胛筋膜瓣游离移植修复半侧颜面萎缩症11例,手术全部成功,8例术后随访1~5年,移植组织瓣未见明显萎缩,外形满意.结论 应用肩胛筋膜瓣游离移植修复半侧颜面萎缩症组织量足够,形态稳定,效果良好.

  • 趾甲床瓣加趾背动脉转移皮瓣修复手指甲床缺损六例

    作者:庄加川;李敏姣;陈乐锋;陈国荣;叶学浪;张振伟

    目的 探讨游离足趾甲床瓣加趾背动脉转移皮瓣在手指甲床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从2012年4月-2014年8月,对手指甲床缺损患者6例,根据甲床缺损形状、类型采用游离第二趾甲床瓣移植修复,足趾供区采用第二足趾腓侧趾背动脉为蒂皮瓣转移加植皮术修复.结果 6例足趾甲床瓣全部成活,第二足趾供区转移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 14个月,平均5个月,手指甲外观满意,有2例指甲出现不同程度的挛缩,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第二足趾供区创面未见水泡形成,足趾长度未见明显短缩,足趾行走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游离足趾甲床瓣加趾背动脉转移皮瓣在手指甲床缺损的应用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 微血管吻合器在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付坤;高宁;李文鹿;李锐;裴飞;谢卫红;乔永明;何巍

    目的 探讨微血管吻合器在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术中吻合动、静脉的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共进行了50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手术,术中共应用微血管吻合器53个.所有的血管吻合均采用端端吻合方式.采用的游离皮瓣类型为腓骨肌皮瓣、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使用多的微血管吻合器型号直径为2.5 mm和3.0 mm.结果 所有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局部坏死.2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1例为吻合器内血栓形成,1例为血管吻合器近心端扭转致血液回流不畅,经探查抢救均全部成活.在静脉使用血管吻合器的所有皮瓣中,静脉血栓形成率为2%(1/45).静脉血管吻合器吻合时间为3~11 min,动脉手工缝合时间为12 ~ 30 min,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血管吻合器是一种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中有效替代手工缝合的产品,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并能有效防止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的发生.

  • 足部瓦合皮瓣联合植骨再造不同程度拇指缺损

    作者:巨积辉;李雷;吴建龙;李建宁;蒋国栋;侯瑞兴

    目的 探讨足部瓦合皮瓣联合植骨再造拇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足部瓦合皮瓣联合髂骨植骨修复拇指不同程度缺损患者8例.急诊外伤所致拇指缺损伤4例,外伤后拇指陈旧性缺损4例,其中1例为双手电烧伤致双拇指缺损.拇指缺损分类Ⅰ类A区1例,Ⅰ类B区2例,Ⅱ类A区1例,Ⅱ类B区2例,Ⅲ类A区2例.其中(足母)甲瓣与第二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5例,(足母)甲瓣与足背动脉皮瓣串联瓦合修复3例.结果 8例再造指均顺利成活.1例(足母)趾供区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6~72个月,修复后的拇指外形接近正常拇指,指甲生长良好,感觉恢复S2~S4.按照中华医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价标准评定,属优者5例,良者3例.足部供区植皮愈合满意,无明显的瘢痕挛缩及破溃现象,不影响患者行走.结论 利用足部瓦合皮瓣联合植骨再造拇指可以恢复拇指的良好外形,供足足趾个数不减少,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折叠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颊部洞穿缺损

    作者:王友元;范松;林钊宇;张大明;钟江龙;黄志权;陈伟良;李劲松

    目的 评价应用折叠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颊面部洞穿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23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颊面部洞穿缺损同期应用吻合血管的折叠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其中颊黏膜鳞癌15例,颊部皮肤基底细胞癌2例,牙龈鳞癌4例,腮腺复发导管癌1例,颊部横纹肌肉瘤1例,术后缺损面积为3.5 cm×7.0 cm ~ 7.0 cm×12.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12.0 cm~8.0 cm× 20.0 cm,折叠皮瓣近远端分别修复口内黏膜及颊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随访评价患者外形、开口度、吞咽功能、语音功能及预后.结果 23例患者股前外侧皮瓣均成活,供区均可直接拉拢缝合,术后供、受区切口一期愈合.患者颊面部外形满意,张口度为2.5 ~ 4.0 cm,吞咽、语音功能恢复良好,供区瘢痕隐蔽,15例患者行术后辅助放疗.术后随访8 ~ 42个月(平均22个月),5例患者因肿瘤复发行挽救性手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因肿瘤转移死亡,1例患者复发带瘤生存;另有1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组织量丰富,折叠后适用于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颊部较大范围洞穿缺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足第一跖骨与软组织缺损

    作者:胡锐;任义军;严立;丁凡;易新成;韩琼;勘武生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足第一跖骨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采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足第一跖骨与软组织重度缺损6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例,机器绞伤4例;外伤性缺损3例,感染性缺损3例.移植复合组织瓣腓骨长度6.0~12.0 cm,皮瓣面积8.0 cm×5.0 cm ~ 18.0 cm×16.0 cm;所有病例术后3、6、12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1年后评估伤肢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半年即可见跖骨与腓骨瓣愈合良好;术后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优2例,良4例.结论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足第一跖骨与软组织缺损,其具有创面覆盖满意一次性重建修复足部负重区及周围软组织缺损、缩短治疗周期、供区损伤小、修复后患足功能良好等优点.

  • 吻合穿支动脉挽救逆行转移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血液循环障碍七例

    作者:钱永明;张平;朱春平;王迅周;周友清

    自2010年8月至2014年1月,我院应用逆行转移带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治疗踝足部软组织缺损52例,术中出现血液循环障碍7例,采取吻合穿支动脉挽救成功,效果满意.资料与方法本组共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6~49岁,平均26.3岁.机器伤4例,交通伤3例.均为创伤致踝部、足背部软组织缺损,肌腱、骨外露.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止血带下操作.设计以胭窝中点与外踝跟腱中点为轴线,旋转点在外踝上4~6cm,皮瓣两侧不超过侧中线,皮瓣面积大于缺损面积,皮瓣长11 ~ 24cm,宽6~ 12 cm.

    关键词:
  • 大鼠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症神经血管单元的超微结构

    作者:徐晶辉;龙厚清;陈文立;程星;黄阳亮;李佛保

    目的 观察慢性颈脊髓压迫SD大鼠模型不同时段神经血管单元(NVU)超微结构变化特征.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后者制作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后,运用BBB评分及体感诱发电位(SEP)评价造模大鼠的脊髓神经功能,并分别于造模后第14、21、28、42天处死动物取样制作电镜样本,用透射电镜观察受压部位灰质NVU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造模后实验组第14、21、28和42天BBB评分分别为17.571±0.870、15.952±0.870、15.476±0.602和16.190±0.7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个时间点分别为19.600±0.516、19.500±0.527、19.600±0.699和19.800±0.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EP的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波幅显著降低(P<0.05);电镜提示早期(第14 ~ 28天)内皮细胞、基膜破坏,线粒体、星形胶质细胞水肿,轴索排列紊乱;后期(第42天)内皮细胞和基膜呈代偿和修复改变,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恢复正常,但是轴索修复不完全.结论 慢性压迫性颈脊髓损伤早期(第14 ~ 21天)神经血管单元出现破坏,6周后会得到一定程度修复,但修复不完全.

  • 显微外科技术构建家兔股动脉局部去交感神经模型

    作者:张帅帅;李亮;毕龙;杨柳;裴国献

    目的 研究显微外科技术在体内去除兔股动脉交感神经的可行性,排除血管外膜交感神经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组织工程骨神经化机制提供可靠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将21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4组:对照组(n=3)、4周组(n=6)、8周组(n=6)、12周组(n=6).分离21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动脉,实验组于股动脉中段剥除血管外膜,对照组仅做分离.于术后4周、8周、12周分别取材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血管壁结构、乙醛酸荧光染色观察交感神经分布及其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交感神经特异性蛋白酪氨酸羟化酶(TH)的含量.结果 HE染色的结果:对照组动脉血管各层结构完整,3个实验组动脉外膜层缺失或明显变薄.乙醛酸染色结果:对照组、4周组、8周组、12周组的荧光强度A值分别为0.8626±0.03519、0.3631±0.03019、0.3964±0.02239、0.3487±0.02356,各实验组相比对照组荧光分布范围明显缩小,荧光强度显著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之间的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对照组、4周组、8周组、12周组WB条带半定量分析值分别为0.08124±0.00260、0.02920±0.00206、0.02661±0.00233、0.03094±0.00211,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H的含量均明显减少,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个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剥除法可有效去除动脉血管外膜的交感神经.该方法作用持久,交感神经去除彻底且在4周、8周、12周3个观察点内无论从神经递质方面还是特异性蛋白方面都没有观察到交感神经的明显再生,故该方法可为研究单纯血管因素对组织工程骨的影响提供持久、有效、可靠的动物模型.

  • 肱骨外上髁炎局部封闭致肘以下微循环障碍一例

    作者:刘阳;张志新;王阳

    患者 女,52岁,因左肱骨外上髁炎局部封闭后前臂及手皮温低、瘀斑5d入院.患者自述2014年7月12日因左肘关节外侧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肱骨外上髁炎,行局部封闭治疗,封闭液为类固醇激素(具体药名不详)和利多卡因的混合液,注射时患者感到剧烈疼痛,注射完毕后随即出现左前臂及手部疼痛、发白、麻木和肿胀.当地医院给予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具体治疗药物不详).5d内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变不明显,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治遂就诊于我院.查体:左肘以下皮肤广泛瘀斑、皮温低、甲床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尚可,前臂远端以下刺痛觉减退,左手握力下降,桡动脉及尺动脉可触及.

    关键词:
  • 双手掌旋转撕脱性离断伤再植成功一例

    作者:张伟;褚晓朝;第五文科;荆新峰;崔怀志;郑峰;王恒;程芳斌

    患者女,43岁,因"双手机器绞伤后疼痛、出血1h"于2015年3月26日15时急诊入院.查体:双手自近侧掌横纹处撕脱性离断,远近断端仅有部分撕裂、松动的肌腱相连;创面不整齐,血管呈缎带状,神经呈"鼠尾状";指伸、屈肌腱自前臂腱肌联合处断裂,并抽出外露;创面出血明显,中度污染,并可见油泥污染物及多块碎骨片(图1).双手各指苍白、瘪陷,毛细血管反应及感觉均消失.诊断:双手掌旋转撕脱性离断伤.入院后积极完善各项检查,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双手掌旋转撕脱性离断伤再植术"(图2~6).

    关键词: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腹膜外股外侧皮神经鞘膜瘤一例

    作者:王鹏;张军;钱贵宾;姜明久;薛冰;王贺;葛瑞胜;杨大威

    周围神经鞘膜瘤临床并不少见,四肢的周围神经发生较多[1].但是盆腔腹膜外股外侧皮神经鞘膜瘤目前国内、外并未见报道,容易误诊为腹腔占位病变,给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需加以注意.患者女,65岁,因左下腹疼痛4年,加重半年于2012年10月12日入我院普外科,腹肌与髂腰肌间可见囊实性结节,大小约4.0 cm×3.1 cm,边界清楚,以囊性为主,包膜完整,后方效应增强,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神经源性肿瘤待排.

    关键词:
  • 桡神经深支自发性断裂一例

    作者:王琳;张建利;李艳蔚

    患者男,34岁,主因左手伸腕、伸指障碍3月余入院.患者为农机驾驶员,3个月前用左手操纵方向盘连续驾驶农机,10余天后出现左肘下部肿胀、疼痛,当时左腕关节及手指屈伸正常,于当地医院就诊,行X线片检查示:肘部各骨质未见异常,给予口服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约半个月后肿胀逐渐缓解,但出现伸腕、伸指功能障碍,由于症状迟迟不缓解,遂来我院就诊,行肌电图结果示:左桡神经肱桡肌以下肌支呈不全损伤,考虑为桡神经深支损伤,给予甲钴胺、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治疗2周后,伸指障碍无明显缓解,遂收入院拟行手术探查.

    关键词:
  • 大鼠游离DEP皮瓣穿支血管"盘侧吻合"模型的构建

    作者:刘继全;王磊;黄毅;贾琳娇;邓萌;韩智培;翟保平;张斌;李文涛

    目的 探讨利用盘侧血管吻合技术建立大鼠腹壁动脉穿支(DEP)皮瓣游离移植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选用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400~450 g.随机选取6只行局部解剖,以明确大鼠DEP皮瓣穿支血管起源、口径及其分布情况.余30只动物,根据DEP皮瓣的血供分布情况,以右腹壁第2肌皮穿支血管为蒂,切取面积为3.0 cm×2.5 cm的DEP皮瓣.于10倍手术显微镜下,采用盘侧血管吻合方法将皮瓣穿支动、静脉分别与同侧股动、静脉吻合,皮瓣与腹股沟区皮肤缝合,建立大鼠游离DEP皮瓣动物模型.结果 皮瓣穿支血管发源于腹壁上血管,动脉管径(0.30~ 0.50)mm、静脉(0.40~ 0.50)mm,发出3~4支穿支.30只动物模型中,1只因麻醉意外死亡,余下实验动物均成功建立大鼠DEP皮瓣游离移植模型,术后10 d,除1例皮瓣因出现静脉危象而发生皮瓣坏死外,其余皮瓣均全部成活,且供区皮肤均愈合良好.结论 采用盘侧血管吻合方法可成功建立大鼠DEP皮瓣游离移植的动物实验模型,该方法低倍显微镜下即可实施,适用于小口径血管,如采用DIEP皮瓣乳房重建时血管的吻合,操作相对简单,值得推广.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性溃疡创面的应用

    作者:宋健;喻爱喜;漆白文;李宗焕

    VSD技术已广泛用于感染、清洁创面、开放性骨折的一期处理等各种创面的治疗,但在难治性溃疡上的应用是一种探索.本文重点综述VSD技术对糖尿病、血管疾病、烧伤致慢性溃疡和压迫性溃疡等几种难治性溃疡创面的治疗及其适应证、禁忌证和应该的注意事项.

  • 传承历史,凝聚力量,开拓未来——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唐举玉;汪华侨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办,湖南省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于2015年9月11-13日在湖南长沙世纪金源大饭店召开.本次大会邀请到世界显微重建学会主席庄垂庆教授(中国台湾)、世界显微重建学会前任主席Kazuteru Doi教授(日本)、世界显微重建学会候任主席Isao Koshima教授(日本)及国际知名显微外科专家Geoffrey Hallock教授(美国)、Steven F.Morris教授(加拿大)、Phillip N.Blondeel教授(比利时)、Jeong Tae Kim教授(韩国)、JoonPio Hong教授(韩国)、Binu Prathap Thomas教授(印度)、杜元坤教授(中国台湾)、林志鸿教授(中国台湾)、周肇平教授(中国香港)、叶永玉教授(中国香港)等.

    关键词:
  • 喝水不忘挖井人——纪念中华医学会首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胜利召开30年座谈会

    作者:唐举玉;汪华侨

    为重温在我国显微外科发展中做出贡献的大师风范、追忆他们在创业发展中的酸甜苦辣,并从我国显微外科发展30年的不凡历程中汲取营养,激发年青的显微外科人心中不灭的理想与追逐的力量,豪情满怀地展望未来、付诸实践.2015年9月12日,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在美丽星城湖南长沙组织召开了"纪念中华医学会首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胜利召开三十年座谈会".

    关键词:
  • 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在臃肿皮瓣二期削薄中的应用

    作者:唐举玉;周征兵;吴攀峰;俞芳;肖勇兵;潘丁;庞晓阳;曾磊;卿黎明

    目的 探讨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应用于臃肿皮瓣二期削薄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应用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治疗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9例,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并保护好穿支血管,保留真皮下脂肪3~5mm,去除多余脂肪组织.结果 9例术后皮瓣无1例坏死,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受区外形及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对臃肿皮瓣二期削薄能一次完成手术,术后皮瓣血供可靠,外形良好,是一种理想的皮瓣削薄新方法.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穿支血管定位中的比较

    作者:冯少清;喜雯婧;王珏;李华;李科;章一新

    目的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下肢穿支血管术前定位中的特征和效果.方法 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对自下肢切取穿支皮瓣的40个病例术前均采用两种技术进行穿支血管的评估,包括位置、口径、走行路径等信息,依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穿支血管,并将术前检测的结果与术中探查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DU和CTA在下肢穿支血管的识别率分别为95.0%和90.0%、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5.0%和82.5%,CDU表现出更高的精确度.在检查及图像分析总时间上两种技术没有明显差异.设计的所有皮瓣均成活,仅1例皮瓣远端出现2.0 cm× 2.0 cm的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35例直接关闭缝合,5例通过部分植皮关闭.结论 术前影像学技术可提供准确的穿支血管解剖学信息,方便手术设计,减少供区损伤,获得佳手术效果.对于下肢穿支血管的术前评估,建议首选CDU技术.

  • 多种类型的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部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复合软组织缺损

    作者:郑大伟;黎章灿;曹广超;吴尧;裴广楠;许立;张旭阳;石荣剑;孙峰

    目的 总结应用多种类型的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部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复合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应用多种类型的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复合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伴双侧指动脉节段缺损、患指血运障碍4例;伴一侧指动脉、神经缺损2例;伴指伸肌腱缺损4例;伴指屈腱缺损、指固有动脉缺损3例,分别以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部的Flow-through皮瓣、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或携带掌长肌腱的嵌合皮瓣、嵌合Flow-through皮瓣修复创面,并同时重建缺损的动脉、神经或肌腱.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皮瓣不臃肿,颜色及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手指外形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5.5~9.5 mm(平均7.2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11例,良1例,中1例.结论 应用多种类型的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部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创面,可一期同时重建缺损的指动脉、神经或肌腱,是修复手指复合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端侧吻合与端端吻合法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病例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学渊;王扬剑;章伟文;胡浩良;周晓玲;陈宏;王欣

    目的 观察应用端侧吻合的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后皮瓣的成活率和血管危象的发生情况,并与端端吻合法进行比较,探讨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 自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应用游离穿支皮瓣(包括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臂外侧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52例,患者年龄16~53岁,平均44岁,无明显器质性疾病.其中机器伤117例,车祸伤21例,其他(烫伤、感染等)14例,有合并伤的患者17例.创面4.0 cm×5.0 cm ~ 12.0 cm×10.0 cm.72例皮瓣动脉采用端侧吻合法;80例皮瓣动脉采用端端吻合法.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2年,观察记录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及成活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6个月~2年,皮瓣术后外形及功能满意,两组比较无差异.端侧吻合组血管吻合时间[(21.3±3.8)min]高于端端吻合组[(14.4±3.2)min](P<0.05),端侧吻合组血管危象发生率(5.6%)低于端端吻合组(16.3%)(P<0.05).端侧和端端吻合(97.2%)组分别为97.2%和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血管吻合时间有延长,通过端侧吻合法应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缺损可以明显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因此,当供、受区血管不匹配或者需要保护受区血管的完整性时应当优先选择端侧吻合.

  • 双叶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全手套状撕脱伤

    作者:王谦;王剑利;李振;谭琪;刘光军

    目的 探讨双叶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修复全手套脱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以腹壁下动脉与腹壁上动脉和肋间后动脉之间血管吻合的解剖学研究为基础,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对6例全手套脱伤患者设计切取双叶式DIEP移植修复,其中较小一叶皮瓣(副叶)单独修复拇指创面,较大一叶皮瓣(主叶)修复第2~5指及掌背创面.结果 皮瓣主叶切取大面积35 cm×12 cm,副叶10 cm×7cm,术后6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观及患手功能恢复较满意.皮瓣基本完全恢复保护性感觉,拇指对掌功能及关节自主活动度恢复较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3例、良2例、1例.供区创面一期闭合,外观良好.结论 双叶式DIEP血供可靠,可切取面积大,供区创伤小,是修复全手套状撕脱伤的较好选择.

  • 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

    作者:赵国红;谢振军;晋强;郑竟舟;孙华伟;邓小兵;邓名山;王钢

    目的 探讨应用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链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对11例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者,采用在多普勒血流仪引导下设计以小腿上段内侧胫后动脉穿支浅出点为旋转点,以胫后动脉穿支浅出点与隐动脉穿出点连线为轴线,切取大腿内侧中下段以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链为蒂的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瓣面积16.0 cm×9.0 cm~8.0 cm×5.0 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11例皮瓣完全成活,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6~ 10mm,供区留有线形瘢痕,膝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 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链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皮瓣质地良好,可恢复感觉,供区隐蔽,仅遗留线形瘢痕,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新常态新思维新融合新发展

    作者:汪华侨;常湘珍;朱庆棠;封静;顾立强;许扬滨;刘小林

    羊随新风辞旧岁,猴节正气报新春.在这万象更新的时刻,《中华显微外科杂志》迎来了第39个春秋.回顾过去的历程,虽历经艰辛,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全体人员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谨向长期以来一直支持、关心着我们的各级领导、编委、审稿专家,以及广大的作者、读者们致以美好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总是经历事物的正反面发展和总结正反面经验,才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在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发展.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和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也呈现出越来越频繁的趋势并日渐走向成熟.如何顺应新常态,树立新思维来谋求杂志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紧迫问题.

    关键词: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