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游离腕横纹嵌合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八例

    作者:强力;薛明宇;卜凡玉;周晓;沈小芳;黄军

    目的 探讨游离腕横纹嵌合皮瓣急诊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8例8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指神经或指动脉缺损患者.采用同侧的游离腕横纹皮瓣修复创面,皮瓣携带掌长肌腱、桡神经浅支皮支或桡动脉掌浅支,一期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或桥接指动脉,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手指及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 12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质地软,色泽好,无臃肿,两点辨别觉为4.0 ~ 6.0 mm,手指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6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该皮瓣质地佳,可一期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并桥接指动脉,术后手指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37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庄蕾;黎晓华;丁宝志;王惠东;张世民

    目的 根据小腿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各自解剖特征,临床研究结果,探讨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佳适应证及方法学.方法 本组病例时间自2006年7月至2016年5月,均为肌腱、骨或钢板外露以及感染或骨髓炎创面,经1~3次清创或封闭负压引流,细菌培养阴性后,选择并设计腓肠神经、腓浅神经或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之一修复.结果 本组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21~82岁,平均46岁;采用腓肠神经皮瓣23例,隐神经皮瓣6例,腓浅神经及其分支皮瓣8例.其中远端蒂37例,常规结扎浅静脉干;保留皮神经7例,未保留30例;带腓肠肌皮瓣2例,未带肌肉的皮瓣35例.皮瓣面积4cm×4 cm~ 15 cm×22 cm,皮瓣全部成活30例,部分皮肤坏死需要植皮修复的7例,完全成活率81.1%(30/37),不完全成活率为18.9% (7/37).随访时间2~ 36个月,其中1例因术后踝关节感染,出院后3个月在其他医院截肢;3例术后5~8个月行皮瓣修薄术,其余33例皮瓣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 根据创面的部位、大小、是否伴有动脉、皮神经及深、浅静脉损伤,以及小腿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或肌皮瓣解剖特征上的差异性,灵活选择、设计皮瓣,或组合移植,以确保皮瓣成活.避免术中反复变换体位,减轻皮瓣静脉回流障碍,降低坏死率,提高皮瓣修复的安全性,简化手术,减少损伤.能满足大部分的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缺损及感染骨髓炎创面的修复,并提出佳选择适应证.

    关键词: 皮神经 皮瓣 足踝 修复
  • 耳屏薄层软骨-软骨膜内-外植法显微鼓膜成形术修复鼓膜大穿孔的临床观察123例

    作者:张广亮;区永康;许耀东;刘世文;黄春平;肖艳春;杨海弟

    目的 探讨耳屏薄层软骨-软骨膜内-外植法修补鼓膜大穿孔的显微技术应用.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对鼓膜大穿孔患者共123例,半随机方法分为3组:分别应用薄层软骨-软骨膜内-外植法(薄层软骨组)、全厚软骨-软骨膜内-外植法(全厚软骨组)和颞肌筋膜内植法(颞肌筋膜组)行显微鼓膜成形术,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随访,薄层软骨组、全厚软骨组和颞肌筋膜组鼓膜愈合率分别为90.90%、90.18%和9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薄层软骨组未见再穿孔,全厚软骨组2例(4.88%)、颞肌颞肌筋膜组3例(7.89%)再穿孔,颞肌筋膜组发生内陷、粘连5例;平均气导听阈(PTA)提高及气-骨导差(A-BG)缩小,3组术后比术前均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层软骨组与颞肌筋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厚软骨组PTA和A-BG均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屏薄层软骨-软骨膜内-外植法结合了现代显微鼓膜成形技术中的多种优点,是修补鼓膜大穿孔的理想方法.

  • 游离鼻烟窝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12例

    作者:贾明;刘林峰;宋达疆;唐亮;王增涛

    目的 探讨桡动脉鼻烟窝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采用桡动脉鼻烟窝穿支皮瓣修复12例手指皮肤缺损病例,其中挤压伤6例,交通事故伤6例;示指5例,中指3例,环指1例,小指3例;均有指骨和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缺损面积1.5 cm×1.6 cm ~ 2.5 cm×3.0 cm.所有皮瓣从同侧上肢切取.所有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24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平均为5.5(4 ~7 mm),手指及皮瓣供区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桡动脉鼻烟窝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大程度减小供区损伤,是修复手指创面的一种较好选择.

  • Flow-through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25例手指复合组织缺损伤

    作者:谢文斌;王海文;顾荣;江新民

    目的 探讨Flow-through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瓣移植桥接修复伴有血供障碍的手指复合组织缺损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25例伴有血供障碍的手指复合组织缺损,应用Flow-through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瓣桥接修复,其中切取带趾骨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瓣10例,切取带近侧趾间关节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瓣9例,切取带跖趾关节第二趾复合组织皮瓣6例.结果 术后25例第二趾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1例桥接的远端指体因静脉危象,术后10d远端指体坏死.随访18例,随访时间6~ 24个月,移植组织瓣及桥接指体血供及外形良好,指体两点辨别觉4~6 mm.结论 应用Flow-through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伴有血供障碍的手指复合组织缺损,既修复指固有动脉、神经的缺损,恢复了远端指体的感觉及血液循环,同时又修复骨、肌腱、关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是目前修复复杂性手指缺损一种较理想方法.

  •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节组织缺损20例

    作者:王红胜;袁海平;袁勇;崔剑华;樊川

    目的 探讨以近节指动脉弓为旋转点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节远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近节指动脉弓为旋转点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节远端缺损20例,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1.5 cm ~2.0 cm×2.0 cm,手指供区取同肢上臂内侧全厚游离皮片覆盖,打包加压,皮瓣的感觉神经与受区指神经端端吻合,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评价修复手指的功能情况.结果 术后20例皮瓣及供区游离植皮全部成活,其中5例术后第2天皮瓣出现淤血,给予局部拆除缝线、皮瓣按摩、肝素湿敷及抬高患肢等处理,皮瓣顺利成活.16例皮瓣获得随访,时间3~ 12个月,皮瓣无臃肿,外形满意,质地软耐磨,两点分辨觉为6~ 11 mm,平均9 mm.患指掌指关节伸屈活动正常,能与拇指完成对捏活动,按照中华医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综合评价:优10例,良5例,差1例.结论 近节指动脉弓为旋转点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中节远端组织缺损的一种手术方法,临床效果较好.

  • 游离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5例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吴志林;陈长松;张杰;陈洋;吴澄斌;李蕾;郑怀远

    目的 观察并分析在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应用游离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小创面患者15例,均采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行修复治疗.术后随访0.5~2.0年,平均(13±0.4)年,观察治疗后的皮瓣成活率、臃肿率、手足功能优良率及皮瓣部位感觉功能.结果 本组15例皮瓣均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及动脉危象病例发生,仅1例皮瓣轻度臃肿,占6.67%,无溃疡发生;患肢功能优良率均达100%,皮瓣部位感觉功能持续改善.结论 游离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是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 股方肌骨瓣移植结合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54例

    作者:刘乐泉;王小铁

    目的 探讨股方肌骨瓣移植结合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股方肌骨瓣移植结合内固定技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共54例,平均年龄46.5岁(18 ~ 55岁).交通事故致伤23例,高坠伤18例,摔伤13例;左侧34例,右侧20例;根据Garden分型Ⅲ型39例,GardenⅣ型15例.均先使用牵引床透视下复位空心螺钉固定骨折,再于健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施行股方肌骨瓣移植修复.术后定期随访,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有49例在12个月内骨折线完全消失,骨愈合率90.7%,且关节功能良好,Harris评分平均81.7分,术后随访2~8年,3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轻度并发症,股骨头坏死2例,轻度髋内翻1例.结论 应用股方肌骨瓣结合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有效促进骨愈合、避免股骨头坏死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良好.

  • 足背内侧筋膜蒂皮支链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八例

    作者:姚海波;李文庆;李楚炎;周斌;朱小弟

    目的 探讨足背内侧筋膜蒂皮支链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足背内侧筋膜蒂皮支链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缺损部位躅趾2例,足背内侧4例,前足残端创面2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8例皮瓣均成活,1例出现皮瓣边缘张力性水泡,经拆除蒂部部分缝线松解及加强换药,水泡消失.术后经过6~12个月随访,患者均恢复工作,皮瓣质地优良,血运良好,外观恢复满意,8例行走均无疼痛.结论 应用足背内侧筋膜蒂皮支链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疗效可靠,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28例患者的5年随访研究

    作者:赵飞;巩凡;李晓亮;丁冬;温鹏;黄永禄;姚占川;杨子洋;马建明;沈军

    目的 通过5年随访研究比较开放治疗与经皮微创治疗对于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期间完成的28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5年的随访观察.其中男21例,女7例.经皮微创缝合患者11例;开放缝合患者17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使用AOFAS和ATRS评分进行随访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为60 ~ 72个月,平均61.1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没有发生跟腱再断裂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丌放组、经皮微刨组ATRS评分分别为(81.23±3.99)分和(88.27±4.2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以后,两组每年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开放组、经皮微创组AOFAS评分分别为(69.00±6.23)分和(79.27±4.8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开放组、经皮微创组分别为(85.53±4.93)分和(89.90±3.3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年以后,两组每年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管使用经皮微创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还是使用开放治疗,术后2年均没有明显的差别.但经皮治疗患者术后2年内的评分要高于开放治疗的患者.

  • 共用一套足背动脉供血系统的第二足趾和足背寄养指联合移植再造手

    作者:曲军杰;付繁刚;孙德麟;戴学国;李成立;刘颖;张锴;徐林

    目的 探讨在手毁损伤中利用共用一套足背动脉供血系统的第二足趾和寄养指移植再造手的新方法与效果.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手部毁损性离断患者3例,一期将残留指寄养于足背,手部清创后植皮覆盖.二期解剖游离出共用一套足背动脉供血系统的第二足趾和寄养指,共同移植再造手.结果 3例再造手均成活良好.定期进行电话及回院随访3个月~2年,再造手外观良好,大程度上恢复了患肢的功能,患者对再造手感到满意.结论 利用共用一套足背动脉供血系统的足部寄养指和第二足趾共同移植再造手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外形美观及功能良好等优点,大程度上恢复了患肢的功能,降低了致残率.

  • 中耳畸形合并胆脂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孙淑萍;卢伟;门新萌;雷一波;左彬;丁韶洸

    目的 探讨中耳畸形合并胆脂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9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中耳畸形合并胆脂瘤23例(23耳)的临床资料,了解其发病特点、畸形好发部位.结果 本组患者100%有听力下降,90.0%有耳流脓、耳鸣,86.96%鼓膜松弛部穿孔.95.7%乳突气化不良,73.9%鼓窦未发育或发育不良,100%听骨链有破坏,56.5%听骨链畸形,52.2%面神经裸露,30.4%上鼓室有增生骨块.结论 中耳畸形合并胆脂瘤患者症状及体检与中耳胆脂瘤相似.颞骨高分辨率CT(HRCT)能很好地显示畸形部位及破坏范围,乳突多气化不良,畸形好发部位依次为鼓窦发育不良、听骨链畸形、面神经裸露、上鼓室增生骨块.手术应由经验丰富的耳科医生在显微镜下完成.

  • 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

    作者:刘刚义;郑龙;刘宗义;苟军全;石定;宋永斌;谢瑞菊

    目的 总结采用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32例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修复甲床缺损7例、甲下指腹缺损9例、指端或残端缺损1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1.0 cm~3.5 crn×3.2 crn;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1.5 cm ~ 4.0 cm×3.5 cm.均采用患者来门诊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1例皮瓣因缝合过紧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给予间断拆除部分缝线后解除;1例术后3个月出现皮瓣萎缩,末节指骨外露,给予咬除末端部分指骨后关闭创面;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及供区植皮均Ⅰ期愈合.32例中随访0.5年以上的患者中,甲床缺损4例(总7例)、甲下指腹缺损5例(总9例)、指端或残端缺损9例(总16例):随访0.5年以上的患者18例,皮瓣外形、质地均良好,恢复保护性感觉,皮瓣两点分辨觉为8~10 mm;基本恢复了拇指原有的外形及功能.依中华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1例,良17例,中4例,优良率87.5%;供区无影响.结论 采用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其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成功率高、疗效满意;既适合于技术条件及设备好的医院开展,也适合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CTA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再造舌13例

    作者:韦平欧;谭海涛;莫勇军;杨克勤;谭汉提;罗翔;林汉;韦堡升

    目的 探讨在CTA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行舌癌根治术后舌大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对13例舌癌根治术造成舌大部分缺损患者实施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进行舌再造.术前将皮瓣供区进行CT扫描,通过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获得供区动脉血供三维图像,明确股前外侧皮瓣血供的起源、走向、分型、血管蒂长度、管径以及穿支点位置.根据舌体缺损情况,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10 cm×9 cm ~8 cm×6 cm,皮瓣动、静脉分别与面动脉或甲状腺上动脉,与面前静脉、颈内静脉或颈外静脉吻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再造舌的外形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4~ 18个月的随访,再造舌体组织接近正常,咀嚼、进食及功能满意.结论 CTA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再造舌的临床效果良好,是修复舌癌根治术后舌大部分缺损的较好方法之一.

  • 游离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彭城;黎蕊;黄东旭;郑笑天;宫旭

    目的 总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探究游离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1年至2016年188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20个影响因素(患者特点: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术前因素:受伤部位、受伤原因、术前创面感染、术前创面骨髓炎、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因素:术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补液量、血管吻合方式、静脉吻合数量、皮瓣面积;术后因素:皮瓣下血肿、皮瓣感染、血管危象)进行统计,将这些影响因素与皮瓣坏死结果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8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成活174例(92.55%),发生血管危象23例(12.23%),动脉危象8例、静脉危象11例、动静脉危象4例,经探查后抢救成功5例(38.46%).经统计学分析得出:静脉吻合数量、皮瓣下血肿、血管危象与游离皮瓣坏死相关.结论 静脉血管吻合数(≥2)会增加血液回流,使皮瓣更易成活.术中精确止血和安置好引流管会减少皮瓣血肿,可以减少皮瓣坏死.及时发现动静脉危象并处理,可以提高皮瓣成活率.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及口底缺损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柳琪;朱孜冠;程刚;谢庆平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游离腓骨瓣修复恶性肿瘤切除后下颌骨及口底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例下牙龈鳞状细胞癌的患者进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及口底缺损的手术,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一组行原发灶切除;另一组行右小腿游离腓骨瓣切取.利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进行血管的吻合及口底黏膜的缝合.结果 术后4周随访,皮瓣完全成活,口底无感染,可自由行走和进食半流质.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相较于传统的显微外科手术具有更加的精细稳定、创伤更小、视野更清楚、恢复更快的优势,将是复杂显微外科今后新的发展方向.

  • 带血管蒂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经验

    作者:程楚红;漆白文;潘振宇;陶圣祥;赵勇;李宗焕;喻爱喜

    目的 总结带血管蒂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对31例长段骨缺损的患者,应用带血管蒂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切取腓骨长度9 ~ 20 cm,部分腓骨瓣复合皮瓣面积5 cm×3 cm ~ 21 cm×14 cm,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术后12个月评价患肢功能.结果 31例带血管蒂腓骨瓣术后全部成活,随访30例,失访1例,术后随访1.5~6年,平均随访2.5年,获得随访的患者骨缺损部位全部骨性愈合.术后有1例因外伤发生再骨折,管型石膏固定6个月后骨性愈合.移植腓骨增粗的时间为1.3~2.5年,平均1.6年.结论 带血管蒂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可一次性修复骨缺损,对于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可复合皮瓣一次性覆盖创面,缩短治疗周期,修复后患肢功能良好.

  • 小腿受区血管缺乏时重建梯的研究

    作者:朱跃良;殷作明;范新宇;何晓清;徐永清

    目的 通过病例分析和文献总结,制定一个小腿受区血管缺乏时行游离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的重建梯.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游离皮瓣覆盖小腿手术中发现小腿受区血管吻合有困难者129例,患者男113例,女16例,年龄4~71岁,平均36.5岁,其中创伤性创面108例,非创伤性创面21例.应对措施包括延长切口(25例),血管移植(22例),Flow-through吻合(17例),端侧吻合(13例),邻近血管吻合(18例),创面远端吻合(14例),桥式吻合(7例),和放弃手术(13例).结果 除手术中放弃游离皮瓣13例外(10.1%),129例中86例愈合皮瓣完全成活(66.7%),9例皮瓣出现全坏死(7.0%),皮瓣边缘坏死11例(8.5%).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制定了应对措施的重建梯.结论 小腿受区血管缺乏为多因素所致,应当综合考虑,按重建梯的原则由易到难,选用佳方案.

  • 腓骨皮瓣同期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从飞;范金柱;付华;宋涛;欧学海;张文韬;陈勋;杜晓龙;田小宁;刘洋

    目的 探讨带血管的腓骨皮瓣同期修复血管、骨质及皮肤软组织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共收治肢体严重创伤13例,其中3例肢体远端无血运,急诊行清创、Flow-through腓骨皮瓣移植修复术,腓动脉修复缺损血管以恢复肢体远端的血运,腓骨瓣修复骨缺损,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外观,术后6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评估患肢的功能恢复状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中11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植皮愈合.1例前臂碾压伤的患者,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后危象缓解,手指恢复血运.术后获6 ~ 36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骨折端愈合良好,肢休远端血供良好.骨愈合时间为8~24周,平均12周,下肢损伤患者3~8个月后负重,下肢恢复行走功能,上肢及手部恢复抓握旋转功能;移植皮瓣弹性好,外观满意.结论 腓骨皮瓣同期修复血管、骨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既可以急诊抢救濒临截肢的肢体,也可对复合组织缺损进行一举多得的修复并获得良好的预后,是临床上治疗肢体严重开放性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 动脉化静脉吻合回流静脉治疗皮肤逆行剥脱伤

    作者:姜家玺;李雪礁;张硕

    手部皮肤逆行剥脱伤多数由于机械压伤后反射性牵拉肢体引起,足部多数由车祸及压砸伤引起,皮肤表面大部完好,剥脱皮肤的损伤程度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多样[1-3],术后效果大多不理想,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5年6月,采用动脉化静脉吻合回流静脉治疗手足部皮肤大面积逆行剥脱伤45例,克服了以往的不足,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
  • 人羊膜对大鼠背部跨区皮瓣成活的影响

    作者:裘凌峰;楼俊盛;杨青文;习珊珊;毛以华;唐茂林;王一川;丁茂超

    目的 探讨跨区皮瓣远端皮下羊膜包埋对其成活的影响.方法 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只.在大鼠背部正中线的右侧,切取以髂腰动脉为蒂,跨越两个choke血管区、大小为3 cm×10 cm的跨区皮瓣.实验组在皮瓣远端皮下包埋羊膜后原位缝合,对照组直接原位缝合.每组3只SD大鼠,分别在术前、术后1d、3d、7d连续监测穿支蒂部血流.每组9只SD大鼠分别在术前、术后3d、7d,在ChokeⅡ区取材,HE染色光镜下观察动、静脉形态,并计算两组管径大小改变的相对值.每组7只SD大鼠,术后7d时测量皮瓣成活面积.同时,每组取其中3只,行明胶-氧化铅造影观察皮瓣血管形态.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7d的成活率分别为(89.09±4.23)%和(74.56±5.59)%,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5.48,P=0.00).X线片显示,术后7d实验组蒂部髂腰动脉比对照组粗,实验组ChokeⅡ区血管管径比对照组粗.皮瓣血管蒂部血流检测显示,术后1d、3d,实验组血流量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9、3.06;P值分别为0.03、0.00).HE染色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ChokeⅡ区动、静脉管径在术后3d、7d逐渐增加,实验组管径扩大倍数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52、3.50;P值分别为0.02、0.02).结论 羊膜皮下包埋可能通过提高皮瓣血管蒂部血流,扩大chokeⅡ区微血管管径来改善皮瓣微循环,促进跨区皮瓣成活,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 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的VPA/PRGD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飞;邓明;杨越;张向阳;刘丰;贺斌

    目的 观察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的丙戊酸(VPA)/RGD多肽接枝聚(PRGD)组织工程神经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将大鼠ADSCs分离培养,诱导后与VPA/PRGD支架材料复合,用CCK-8检测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增殖活性;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分别用复合ADSCs的VPA/PRGD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A组)、VPA/PRGD神经导管(B组)和自体神经移植(C组)修复缺损神经.术后12周分别对3组动物的有髓神经纤维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B组与C组ADSCs在3d、6d和9d的吸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3组动物导管近端再生神经纤维轴突计数分别为A组(268±7.48)、B组(269±6.86)和C组(271±7.55),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的导管中段再生神经纤维轴突计数分别为(257±6.19)和(260±5.60),显著高于B组(229±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的导管远端再生神经纤维轴突计数分别为(246±5.89)和(247±5.02),显著高于B组(214±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ADSCs的VPA/PRGD组织工程化神经能有效促进大鼠缺损神经的再生.

  • 掌纤维瘤病致鹅颈指畸形一例

    作者:刘阳;刘彬;王涛

    患者 女,26岁.因发现左手掌肿物1年,左环指活动受限0.5年人院.查体:左手掌环指轴线上约掌中间横纹和掌远侧横纹之间可触及一隆起性肿物,大小约2 cm×1 cm,质韧,活动度差,压痛阴性.左环指呈鹅颈指畸形,即近侧指间关节过伸、远侧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左环指MP伸直位时DIP不能主动伸直(图1),MP屈曲位时DIP可主动伸直(图2).辅助检查:左手掌浅表彩超提示环指屈肌健部位见一低回声肿块,大小19.0 mm×6.8 mm,边界欠清,未见血流信号.临床诊断:左手掌肿物,左环指鹅颈指畸形.

    关键词:
  • 双侧髋部及骶尾部Ⅳ期复杂性压疮一例

    作者:徐培;龙忠恒;张祥明;刘小芹;陈季玲;姚泉

    患者女,74岁,因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8年,长期卧床致双侧髋部及骶尾部多发压疮4个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癫痫及间质性肺炎病史.入院时检查示:血压148/94mmHg.血常规:红细胞3.09× 1012/L,Hb 75 g/L.肝功能:白蛋白27.8 g/L.空腹血糖9.63 mmol/L.胸部CT平扫示:支气管疾患伴两侧胸膜粘连,心脏增大,少量心包积液.专科情况:右髋部可见约10 cm×8 cm创面,创面肉芽组织增生、水肿,底部广泛无效腔,创口少许黄白色坏死组织附着,股骨大转子处部分肌肉裂开;左髋部可见约4 cm×3 cm口小底大呈火山口状创面,病灶累及股骨大转子,底部广泛无效腔,腔道沿左大腿肌间隙向下潜行,按压可见较多脓性分泌物渗出;骶尾部可见约6cm×5 cm椭圆形创面,基底部苍白,肉芽组织老化、水肿,骶、尾骨结合处可见一处窦道,伴少量脓性分泌物渗出.诊断:双侧髋部及骶尾部Ⅳ期压疮并感染.

    关键词:
  • 化学去细胞神经异体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组织学评价

    作者:徐先立;韩壮;薛海鹏;郭栋;杨震

    目的 用化学法制备的去细胞神经修复同种异体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对再生神经和靶肌肉进行组织学评价.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将SD大鼠坐骨神经用体积分数3% Triton X-100溶液和40 g/L脱氧胆酸钠溶液处理,光镜下对比观察处理前后轴突、髓鞘和膜管结构的变化.将3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细胞神经组、自体神经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去细胞神经组和自体神经组切除1cm坐骨神经干,分别用去细胞神经和自体神经修复坐骨神经缺损.术后12周测量各组再生神经纤维通过率、轴突和有髓神经纤维横截面积、髓鞘厚度、有髓神经纤维面积百分比、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纤维横截面积恢复率和腓肠肌湿重恢复率.结果 去细胞神经的轴突和髓鞘清除彻底,神经膜管结构保留完整.正常对照组神经纤维通过率[(99.46±5.73)%]、轴突横截面积[(6.51 ±0.55)μm2]、髓鞘厚度[(1.26±0.11)μm]、有髓神经纤维横截面积[(23.8±2.64) μm2]、肌纤维横截面积[(1160.24±156.57)μm2]、肌纤维横截面积恢复率[(99.79±3.82)%]和腓肠肌湿重恢复率[(99.28±3.64)%]均明显大于自体神经组[分别为(73.11±8.29)%、(2.64±0.23)μm2、(0.92±0.12)μm、(18.57±3.01)μm2、(796.07±125.83)μm2、(69.9±8.75)%、(60.76±6.38)%]和去细胞组[(64.58±9.42)%、(2.27±0.19)μm2、(0.78±0.14) μm、(14.96 ±3.15) μm2、(658.61±136.26)μm2、(58.52±9.19)%、(49.5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去细胞神经组神经纤维通过率、轴突横截面积、髓鞘厚度和有髓神经纤维横截面积、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纤维横截面积恢复率和腓肠肌湿重恢复率均小于自体神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去细胞神经组有髓神经纤维面积百分比[(39.57±5.20)%]小于自体神经组[(63.19±6.92)%]和正常对照组[(65.35±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体神经组有髓神经纤维面积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化学法制备的去细胞神经可以修复同种异体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但再生神经和靶肌肉的组织学评价均不及自体神经移植.

  • 第一掌骨背侧动脉皮支链皮瓣的应用解剖与设计

    作者:张文龙;赵刚;高顺红;于志亮

    目的 通过对第一掌骨背侧动脉网解剖学观察,探讨第一掌骨背侧动脉皮支链皮瓣手术设计方法,为临床应用该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取8只新鲜手标本进行红色乳胶灌注,解剖观察第一掌骨背侧动脉网的分布规律和特点.结果 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起自桡动脉鼻烟窝段,起始处直径(0.82±0.06) mm,沿拇短伸肌桡侧缘向远端走行,与拇指桡侧指固有动脉近节背侧支吻合;第一掌骨尺侧动脉起自桡动脉手背段,起始处直径(0.74±0.05) mm,沿第一掌骨尺背侧缘向远端走行,与拇指尺侧指固有动脉近节背侧支吻合.拇指两侧指固有动脉在拇指近节发出背侧支数(2.62±0.34)条,近端背侧支发出点位于近节指骨基底移行部,起始直径(0.32±0.03) mm;远端背侧支位于近节指骨颈部,起始直径(0.24±0.08)mm.结论 第一掌骨桡背侧和尺背侧血管链恒定,与拇指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存在广泛吻合,临床应用其供血的游离皮瓣或逆行转移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和切取安全等优点.

  • 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其防治进展

    作者:吴建龙

    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flap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FIRI)常发生于皮瓣从供区转移至创面的过程中,是皮瓣移植后由于血流及氧供恢复所造成的组织继发性损伤,常导致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使患肢感觉、运动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二期需行复杂的重建修复手术,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1].近年来,FIRI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已经成为显微外科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现就近年来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游离股薄肌移植治疗臂丛损伤患者的护理难点与对策

    作者:戴巧艳;黄小芬;何冬华;谭运娟;何翠环;黄天雯;李平;秦本刚

    目的 探讨游离股薄肌移植治疗臂丛损伤患者的术前、术后存在的护理难点以及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的效果.方法 对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的152例游离股薄肌移植治疗臂丛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护理难点包括:抑郁/焦虑心理问题;容易发生呼吸困难、坠积性肺炎、压疮护理问题;烤灯(可见光)治疗引起的眼花、口渴等不舒适问题;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难.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本组37.3%和31.4%的患者术前存在轻度抑郁和焦虑;92%的患者术后因为烤灯(可见光)治疗出现全身出汗、口渴、头昏、眼花、失眠、甚至视力下降等现象;发生压疮2例(1.31%),发生静脉危象8例(5.26%),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后患者的心理和不舒适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存在的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结论 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并进行干预是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保证.

  • 多组复合皮瓣移植再造多个手指的个体化护理分析

    作者:周海微;王欣;李学渊;张健;黄剑

    目的 探讨多组复合皮瓣移植再造多个手指,游离皮瓣修复足背供区,保留足趾手术的个体化护理体会.方法 从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科对13例手部脱套伤患者行保留足趾及游离皮瓣再造多个手指,足部供区保留足趾趾骨并使用游离皮瓣覆盖缺损.术前术后我们针对性地制定了个体化护理方案,在严密监测多块游离组织血供的同时,注重患者心理及生理变化.结果 5例术后皮瓣出现血管危象,均在护理观察中及时发现并汇报医生,3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选择手术探查.12例足部供区成活、1例足部供区皮瓣坏死.13例手指再造全部成活.结论 保留足趾的复合游离组织再造多个手指是一项复杂高难度手术,且每位患者采取术式略有不同,只有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才能保障患者顺利康复.

  • 支具在Ⅱ~Ⅲ区指屈肌腱再断裂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傅育红;蒋云雯;芮永军

    目的 探讨支具及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在Ⅱ~Ⅲ区指屈肌腱再断裂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5年9月住院的17例Ⅱ~Ⅲ区屈肌腱术后再断裂患者进行肌腱再断裂修复,术后1周至术后6周通过使用不同的支具、家庭练习和临床练习早期康复护理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无肌腱再次断裂.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15指、良3指、可2指、差1指,优良率85.7%.Ⅱ区优良7指,Ⅲ区优良11指.结论 支具、家庭练习和临床练习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可以促进Ⅱ~Ⅲ区指屈肌腱再断裂患者手功能的恢复.

  • VSD在治疗钛网修复颅骨缺损术后感染中的临床应用23例

    作者:曾文超;王福宁;程启龙;岳震;赵洋

    目的 探讨VSD技术在治疗钛网修复颅骨缺损术后感染中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钛网修复颅骨缺损术后感染的23例患者,清创后去除感染部位钛网,VSD敷料覆盖创面,放置5~7d,期间使用抗菌药物冲洗,根据感染情况更换VSD,待感染控制后根据情况行植皮术、直接缝合或皮瓣覆盖.结果 23例患者其中2例患者感染扩散,感染腔道转移,21例患者伤口感染得以控制,创面缩小、愈合良好,成功率91.30%,平均应用VSD1.7次,感染控制时间平均为16 d.结论 VSD技术是治疗钛网修复颅骨缺损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

  • 眶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夹闭46例破裂急性期动脉瘤

    作者:刘希光;刘艾明;李爱民;张洪伟;孙勇;黄正千

    目的 探讨眶外侧锁孔入路在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手术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采用眶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急性期破裂动脉瘤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患者共51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7个,大脑前动脉瘤2个,后交通动脉瘤15个,大脑中动脉瘤12个,脉络膜前动脉瘤4个,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个,4例有2个动脉瘤.结果 46例51个动脉瘤均一次夹闭成功,无术后感染、出血及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术后轻微精神障碍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术后6个月内恢复;4例患者术后出现肢体轻瘫,术后2~3周肌力恢复正常;1例术中脑组织肿胀,夹闭动脉瘤后,予以扩大切口去骨瓣减压,遗留肢体偏瘫;1例放弃治疗.结论 眶外侧锁孔入路具有快捷和微创的优点,并在处理破裂急性期动脉瘤的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 椎-基底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26例

    作者:李凡滢;齐铁伟;何科君;杨毅兵;欧斯奇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6例患者共26个椎-基底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单纯支架植入1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例,闭塞血管3例.结果 动脉瘤栓塞情况:完全栓塞6例,部分栓塞18例,无变化2例.并发症:出血1例.出院改良Rankin评分(mRS),0分18例,1分6例,2分1例,5分1例.术后3~ 12个月复查:动脉瘤完全闭塞17例,部分闭塞8例,无变化0例,无复发.随访3~40个月,mRS评分:0分24例,1分1例,死亡1例.结论 根据椎-基底动脉动脉瘤的不同形态采取个体化的血管内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 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禄;黄文柱;崔建德

    动脉化静脉皮瓣被应用于外科至今,特别在手外科中的应用,仍未得到同行的青睐,总之热情度不高,即便它有其切取方便、不破坏知名血管,成活后外观与正常皮肤相差不大等明显优点,可是其成活率不稳定仍是制约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障碍.众多学者及临床医师在静脉皮瓣动物实验、成活机制、解剖学以及相应的临床应用技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仍未得到统一或者有说服力观点,只是有相当部分内容得到大多同行认同,如果能取长补短、综合利用、掌握技巧,求同存异、严格掌握适应证、认真细致地选择,我们认为动脉化静脉皮瓣在手外科的应用还是有一定的空间,以下就此作一探讨总结,以期指导临床开展应用.

  • 我与一位上肢离断异位再植患者38年后的相逢

    作者:杨克非

    1978年7月14日16:00,医院紧急通知我,在滦河上游山区施工的水壩工地上发生工伤事故,伤者多个肢体损伤,详情不知.患者不能转运,要求医生到现场抢救.我只拿了简单的手术器械,于17:00坐汽车上路.行车约400多公里,23:50到达目的地.伤者是基建工程兵战士,19岁,施工时被工地火车压伤,伤情严重(图1):①右上肢于肩部离断,臂及前臂上段已严重破损,离断的右前臂下段和手组织尚完整.②左上肢于前臂中段离断,远断端已丢失.③右下肢于大腿中上段离断,远断端已破碎.④左股骨粉碎性骨折,肢体血液循环存在,肢体肿胀.⑤右胸8条肋骨闭合性骨折,血气胸.⑥左面部软组织挫伤.患者神志清醒,血压未能测到.经抢救,止血,输血2500 ml后,血压上升病清稳定,下一步如何处理治疗这么严重的伤员呢?

    关键词: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