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邻指侧方岛状皮瓣和逆行掌背筋膜皮瓣联合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卢耀军;洪光祥;王发斌;陈振兵;康皓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手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采用邻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联合逆行掌背岛状皮瓣修复23例手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术后随访,了解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3例皮瓣均成活,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联合邻指固有动脉皮瓣和掌背皮瓣是修复手指较大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 带蒂空肠移植重建食管血供的保护

    作者:王鲁峰

    目的 探讨带蒂空肠移植重建食管血供保护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了1998年至2006年采用带蒂空肠移植重建食管11例治疗颈段食管癌术式和移植肠管的血供保护措施.结果 术后获1~5年随访,11例移植空肠全部成活,无发生缺血坏死,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保证空肠段和吻合口充分血供的有效措施为:①空肠段边缘血管弓完整、无张力、供血充分;②吻合口血管通畅;③空肠段上提通道宽畅;④保持围术期稳定的动脉压(60 mmHg以上);⑤采用全层缝合术;⑥采取综合性保护措施,改善患者全身营养代谢状况.

  •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体会

    作者:徐晖;肖立军;李杰文;陈健民;邓德礼

    目的 通过对78例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病例的诊治分析,探讨显微技术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993至2005年收治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应用显微技术进行修复,直接血管修复38例,静脉移植24例,单纯修补16例.结果 治愈75例,截肢2例,死亡1例.结果 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应尽快控制出血和恢复肢体血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是肢体血液循环重建、肢体保护和功能恢复的保证.

  • 上臂段桡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黄粹业;马世前;李郁享;仇继任;唐国能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桡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神经损伤类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实施神经内、外松解术、直接缝合、神经移植治疗共64例.结果 术后随访1~5年.15例桡神经松解术中,有13例的伸腕、伸拇、伸指肌力为M3~M5,虎口区感觉为S4,优良率86.7%.46例神经直接缝合中,有38例伸腕、伸拇、伸指肌力为M3~M5,41例虎口区感觉为S4,优良率82.6%.3例神经移植中,有1例伸腕、伸拇、伸指肌力为M3~M5,1例虎口区感觉S4,优良率33.3%.结论 对桡神经损伤早期根据其损伤类型应用合适的显微外科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 应用外科皮瓣修复颅骨缺损修补材料外露创面

    作者:刘金龙;罗军;陈昆;唐庆;闵登梅;柯春龙;苏爱云

    目的 探讨颅骨修补术后造成修补材料外露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外科皮瓣转移修复颅骨缺损修补术后修补材料外露创面,临床治疗3例,创面面积分别为3.5cm×2.0cm、3.0cm×3.0cm和2.5cm×3.0cm,并和以往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3例术后切口全部Ⅰ期愈合,随访半年至1年半,无感染、皮缘坏死、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颅骨修补术后修补材料外露的创面,应用外科皮瓣整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前臂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缺损

    作者:吴学军;夏英慧;林向全;熊斌;刘辉;林金贵;田军鹏

    目的 报道应用前臂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前臂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5例.切取皮瓣面积大为6.0 cm×3.0cm,小为2.5 cm×3.0 cm.结果 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年,皮瓣外形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游离前臂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胸脐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忠;劳克诚;范启申;王成琪;张成进;曲连军;王蕾

    目的 报道胸脐皮瓣四种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游离胸脐皮瓣四种术式修复前臂、手、小腿、踝前及足背合并骨、肌腱、神经外露的创面151例.其中采用改良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及手背创面19例,修复手脱套伤3例,游离胸脐皮瓣直接与受区血管吻合修复创面52例,游离胸脐皮瓣经携带桥式血管吻合修复创面36例,跨脐中线游离胸脐皮瓣修复创面41例.结果 术后带蒂胸脐皮瓣全部成活;游离胸脐皮瓣直接与受区血管吻合有2例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发现动脉栓塞1例,2例均行自体静脉移植后成活;游离胸脐皮瓣经携带桥式血管吻合的病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的发生;跨脐中线的超大胸脐皮瓣病例,1例远端皮缘坏死,经换药处理后痊愈.结论 根据创面缺损大小选择胸脐皮瓣的四种术式修复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 逆行翻转脂肪筋膜瓣修复四肢深度软组织缺损

    作者:展望;宁金龙;刘韵;朱飞

    目的 报道翻转脂肪筋膜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根据肢体深筋膜血供的特点,紧邻缺损区设计逆行脂肪筋膜瓣,组织瓣大小2.5 cm×3.0 cm~6.0 cm x9.0 cm,长宽比例为(1~3):1,自深筋膜层分离组织瓣至近缺损缘1~2 cm,将脂肪筋膜瓣翻转180°转移修复缺损,表面游离皮片移植.结果 临床应用26例,22例完全成活,4例部分坏死,2例补充植皮愈合,2例换药后愈合.术后经3个月~2年随访,肢体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逆行翻转脂肪筋膜瓣修复肢体缺损设计及操作简便,血供可靠,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肢体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彭智;梁杰;廖进民;李平;张文广;吴志远

    目的 分析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解剖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取32侧成人下肢标本进行解剖,对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观测.临床应用皮瓣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26例,皮瓣大面积8 cm×13 cm.结果 吻合型腓肠神经占53.1%;非吻合型占46.9%.神经的营养血管为腓肠浅动脉和穿动脉、腓肠浅动脉于腓骨头上方(5.0±1.5)cm的位置由腘动脉发出,起始处外径为(O.8±0.3)mm.伴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下行,与踝关节附近的皮动脉进行吻合;穿动脉则来源于胫后动脉肌皮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皮支,其外径分别为(O.8±0.4)mm和(0.8±0.3)mm.这些皮动脉除与腓肠浅动脉构成链式吻合外,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形成广泛的筋膜皮血管网.临床应用26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动脉为蒂设计筋膜皮瓣,可转位修复小腿中下部、踝关节周围及足部等软组织缺损并获较好的临床效果.

  • PCA泵经屈指肌腱鞘给药防治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的实验和临床应用

    作者:王培吉;董启榕;朱江;江波;周凯龙;张咸中

    目的 探讨PCA泵经屈指肌腱鞘内连续给药预防和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应用弹力输液泵将罂粟碱和利多卡因注入兔股动脉吻合口周围进行观察.经过冰块冷敷及烟熏处理,定期观察各组动脉直径变化及血栓形成情况.临床应用PCA泵经屈指肌腱鞘内给药再植27例32指.结果 A组股动脉直径较正常缩小8%~10%,通畅率100%;B组缩小10%~15%,通畅率95%(19/20);C组缩小30%~40%,呈痉挛状态,通畅率仅为80%(16/20).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再植32指,全部成活.结论 利用PCA泵经屈指肌腱鞘在血管吻合口周围持续给药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疗效可靠.

  • 角巩缘标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治疗近视散光

    作者:陈俊洪;庄冰玲;蔡伟彬;李蔚蓝

    目的 报道角巩缘标记法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159,只眼)近视合并散光(散光>-1.00D)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4眼,进行常规LASIK治疗;观察组75眼,术前行角巩缘标记,参照标记轴位行LASIK治疗.术后随访1年,综合验光仪记录术后矫正视力及散光值.统计学分析采用矢量分析法.结果 两组病例术前散光分别为(2.24±0.75)D和(2.09±0.93)D,按术后1年时残留散光计算,手术矫正效应分别为(2.05±0.82)D和(1.73±1.02)D,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效应轴与术前散光轴之间的夹角分别为4.3.±2.5.±和5.9±±2.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应用角巩缘标记法治疗近视散光,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手指闭合骨折脱位并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马世伟;王钰

    目的 报道手指闭合骨折脱位并血管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71例手指闭合骨折脱位并血管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近节指骨骨折20例22指,中节指骨骨折16例21指,末节指骨骨折5例5指,近节并中节指骨骨折21例27指(其中合并近侧指间关节脱位11例13指),中节并末节指骨骨折9例9指.双侧指固有动脉断裂5例5指,双侧指固有动脉挫伤21例28指,一侧指固有动脉挫伤伴对侧指固有动脉断裂45例51指.对损伤血管的修复采用损伤血管的端端吻合11例24指,自体浅静脉移植28例28指,邻指指固有动脉转位32例32指.结果 术后6例8指坏死,4例5指部分坏死,其余指成活,功能恢复良好.经6个月~1年6个月的随访,根据TAAFS评分,结果优42指,良24指,差18指,优良率78.6%.结论 在手指闭合骨折脱位并血管损伤的诊治中,对损伤血管伤情的准确判断及选择正确的显微外科血管修复方法,是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

  • 大隐静脉修复鞘管防治儿童Ⅱ区指屈肌腱粘连

    作者:牟善霄;陈雷;葛兴涛;苑芳昌

    目的 探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防止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中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38例,修复56根肌腱及鞘管.结果 经6~24个月随访,采用TAM系统法评定疗效:优45指,良6指,可5指,总优良率91.07%,术后无发生肌腱粘连.结论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防治在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术后肌腱粘连,手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效果优良,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全耳郭再造38例

    作者:赵成利;黄广香;邓国三;匡斌;邝石峰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全耳郭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Tanzer原理分两期进行手术,临床应用38例,Ⅰ期手术为外耳立体结构轮廓再造,3~6个月后行Ⅱ期颅耳角再造术.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3年,再造耳郭形态较好,颅耳角无回缩.结论 分两期应用自体肋软骨耳郭再造术并发症较少,造型效果较好,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白宇;陆生林;农德毅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腓肠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5例.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边缘部分坏死,切口一期愈合.术后11例经6个月~5年随访,皮瓣外形及足部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可获较好的临床效果.

  • 四种术式治疗乳糜尿的疗效对比

    作者:李永廉;王雷;邱晓东

    目的 评价四种术式治疗乳糜尿的疗效,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624例乳糜尿采取四种手术方式进行手术;A组肾蒂淋巴管结扎术158例,B组腹股沟淋巴结与大隐静脉吻合术290例,C组腹股沟淋巴结与精索或腹壁下静脉吻合术32例,D组腰于淋巴结与精索或卵巢静脉吻合术加肾蒂淋巴管结扎术144例.结果 经术后随访1~15年,治愈率分别为83.5%(132/158)、81.0%(235/290)、71.9%(23/32)、87.5%(126/144).并发症发生率为3.8%、4.3%、6.2%、、2.1%.结论 腰干淋巴结精索或卵巢内静脉吻合术加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疗效优.

  • 指背筋膜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超;邵新中;刘德群

    目的 探讨Ⅰ期修复手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指背顺行及逆行筋膜岛状皮瓣设计的应用轴线为指背中外1/2交界处,其中指背顺行筋膜瓣的旋转点为距指蹼缘以近1 cm处,切取范围远可达远指间关节水平.远指间关节以近背侧均可为指背逆行筋膜瓣的旋转点,皮瓣近端可达掌指关节.应用指背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共97例101指.结果 除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余均成活.经5个月到6年随访,功能及外观良好.结论 指背筋膜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 年龄小于45岁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杜绍林;张秀兰;李昂;刘辉鸿;蔡小于;吴京红;葛坚

    目的 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轻患者临床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临床收治的41例52眼、年龄<45岁、临床确诊为进展期或晚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病例进行抗青光眼显微手术处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32.50±5.08)个月;男16例,女25例;进展期28眼,晚期24眼;52眼均行抗青光眼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眼轴长平均(22.40±1.63)mm,其中<21mm占17.31%,小眼球占13.46%;前房深度平均(1.90±O.39)mm,其中<1.9 mm占61.46%;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高褶虹膜构型占59.62%,其中睫状突位置靠前者10眼;术前平均眼压(41.73±12.26)mm Hg,末次术后平均眼压(12.03±4.57)mm Hg,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0,P<0.001).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浅前房,恶性青光眼.恶性青光眼手术处理方式包括玻璃体抽液、前段玻璃体切割以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4眼因眼压控制不理想,行二次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结论 年轻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女性多见,多伴有眼轴短、前房浅等特点,抗青光眼复合式小梁手术治疗要注意防治术后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的发生.术前详细检查、手术操作精细以及有效处理术后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 胫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创伤性骨和皮肤缺损

    作者:任飞;程春生;贾红伟;吕松峰;罗少军

    目的 探讨应用胫骨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性骨与皮肤缺损,免除截肢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小腿创伤性骨与皮肤缺损采用胫骨皮瓣游离移植进行治疗,一期重建患肢胫骨支架连续性及覆盖创面.皮瓣长17 cm,宽10 cm;骨瓣长12 cm.结果 术后随访短6个月,长5年,皮瓣血运良好,术后2个月内均见骨瓣开始生长,术后3~5个月移植骨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周,累及的炎症得到完全控制,修复的肢体功能、外形令人满意.结论 胫骨皮瓣具有解剖标志清楚、骨膜较厚、血供丰富、血管蒂多、供骨量大、皮瓣面积大、位置表浅、手术操作有较大的灵活性等优点,治疗小腿严重刨伤性骨皮缺损可一次完成骨架重建及创面覆盖,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

  •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王华柱;赵建勇;田文;张植生;吴海钰;张远林;孙云川

    目的 报道应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12种不同类型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共160例.皮瓣类型:虎口背侧筋膜蒂皮瓣25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0例,指背筋膜蒂皮瓣9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8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23例,前臂骨间背动脉岛状皮瓣28例,桡动脉鼻烟窝皮支皮瓣15例,桡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2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12例,足底内侧逆行皮瓣3例,足背动脉逆行皮瓣5例.其中血管蒂皮瓣104例;筋膜蒂皮瓣34例;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2例.结果 145例逆行岛状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完全坏死9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6例.术后随访,成活的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结论 逆行岛状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皮瓣较薄,与受区皮肤质地、色泽比较接近等优点,是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选择.

  • 头颈部组织缺损显微外科重建的临床效果

    作者:毛驰;俞光岩;彭歆;张雷;郭传瑸;黄敏娴

    目的 介绍头颈部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重建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血管蒂较长和血管口径较粗的游离组织瓣供区,选择口径粗大和位置合适的受区血管,将游离瓣制备成外露瓣,以利于术后血供的监测,在手术放大镜下行血管吻合,部分病例同时吻合2根静脉,以确保游离瓣的静脉回流.结果 施行1007例共1066块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临床成功率为98.3%,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3.1%,抢救成功率为45.5%.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游离组织瓣移植重建头颈部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指中节带指背神经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缺损

    作者:王金昌;刘云江;刘健伟;王天斌

    自2003年起,我科用带指背神经的指背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指端缺损11例15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 自体指神经端端吻合治疗手指截指后残端痛性神经瘤

    作者:王成斌;鲍玉松;孙中建

    手指外伤或截指后的残端痛临床上较为常见,我院1999年4月至2006年3月采用神经瘤切除,双侧指神经端端吻合法治疗29例32指,收效良好,报道如下.

  • 鹿茸多肽/聚羟基乙酸-聚乳酸复合膜促进肌腱愈合和预防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路来金;李征;路璐;宣昭鹏;陈雷;景遐斌;徐效义

    目的 研究鹿茸多肽(VAP)-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LGA)复合膜对肌腱愈合和粘连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家鸡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PLGA膜组、C组为低剂量VAP/PLGA膜组,D组为高剂量VAP/PLGA膜组.将家鸡第2、3、4趾Ⅱ区趾浅屈肌腱切除,趾深屈肌腱横断后均用6-0和9-0线以改良Kessler法缝合.A组单纯修复鞘管;B组应用PLGA复合膜包绕吻合口后修复鞘管;C组应用3 mg/g的VAP/PLGA复合膜包绕吻合口后修复鞘管;D组应用15 mg/g的VAP/PLGA复合膜包绕吻合口后修复鞘管.石膏固定跖趾关节及趾间关节于屈曲位,2、3、4周取材,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4组肌腱除A组外,粘连程度无明显差异,A组粘连较严重;C组和D组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检查均优于A组和B组,组织学检查D组优于C组,但大体观察和生物学测定无明显差异.结论 VAP/PLGA复合膜是一种良好的减轻肌腱术后粘连、促进肌腱愈合的可降解材料.

  • 大鼠脂肪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江丽;朱家恺;刘小林;项鹏;余伟华

    目的 研究大鼠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外周神经组织工程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从F344大鼠的脂肪组织分离得到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并扩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绘制生长曲线研究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核型分析研究遗传学性能,后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进行体外标记.结果 脂肪干细胞形态以梭形为主,CD11b、CD45、CD49d、CD80、CD86表达阴性,MHC Ⅰ、MHCⅡ表达弱阳性,CD29、CD44、CD54的表达阳性.第11代以前的脂肪干细胞有较强的活力和增殖能力,体外培养至第10代,其细胞仍稳定为二倍体核型.BrdU可标记其核.结论 脂肪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其形态和表面标志均类似大鼠骨髓问充质干细胞.

  • 侵袭性垂体腺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作者:徐伟光;朱永红;黄锦桃;王海军

    目的 建立人侵袭性垂体腺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垂体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 差速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侵袭性垂体腺瘤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成纤维细胞鉴定,MTT法绘制传代细胞的生长曲线,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状况良好,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细胞胞体较大,形态不规则,细胞质中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发达,Ⅰ型胶原及波形蛋白表达率在95%以上.结论 应用差速贴壁筛选法成功培养出侵袭垂体腺瘤成纤维细胞,其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可能在垂体瘤侵袭性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臂丛撕脱伤后相应前角内分化情况观察

    作者:涂致远;张文明;朱维钦;郑志竑;胡建石

    目的 观察移植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相应脊髓前角的存活、迁移、分化情况.方法 取新生鼠脊髓,分离获得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鉴定,并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取SD大鼠20只,将右侧C5~C7神经根经后路撕脱,将标记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于损伤侧C6脊髓前角.术后1、2、4、8、12周取脊髓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移植神经干细胞不仅能存活,并可向二端迁移达一个脊髓节段,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型胶质细胞,其分化趋向呈时间相关性.结论 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植入臂丛根性撕脱伤相应脊髓节段前角后不仅能存活和迁移,并能分化为神经元以及星型胶质细胞.

  • 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转染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后基因表达的检测

    作者:李培建;李兵仓

    目的 观察携带小鼠BDNF cDNA表达片段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转染大鼠坐骨神经后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成年大鼠随机分成A组(坐骨神经缺损加硅胶管加AxCA-BDNF原液8μl);B组(坐骨神经缺损加硅胶管加BDNF溶液8μl)和C组(坐骨神经缺损加硅胶管加空白病毒稀释液8μl)等三组.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等手段,从BDNF 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坐骨神经损伤后BDNF基因表达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测定.结果 伤后腺病毒介导的BDNF基因转移组,在3、7、14 d和1个月4个时相点,近、远端神经干和脊神经(L3~6)中BDNF mRNA水平均远远高于其它两组,BDNF的水平也远远高于作为对照的单纯硅胶管套接组.结论 通过腺病毒介导转染的BDNF基因在大鼠坐骨神经许旺细胞内得到了有效表达,并通过轴突逆行转运到了相应的脊髓神经元.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肌源性干细胞及表达

    作者:陈振兵;聂铭博;洪光祥;陈颜花;郑怀远;康皓;黄启顺;翁雨雄

    目的 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染肌源性干细胞效果及IGF-1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取失神经骨骼肌,分离、接种培养肌源性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用Lipofectamine介导,将重组质粒PAD-CMV-IGF-1转染肌源性干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GF-1的浓度变化,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内IGF-1及其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在转染2周内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后上清液中分泌IGF-1浓度上升,72 h达到高峰为(32.2±5.3)ng/ml,后其浓度逐渐下降.Western blot证实有与IGF-1大小相符条带出现.实时荧光定量RT-PCR证实mRNA表达明显增高,第3天达到高峰.流式细胞检测表明转染后肌源性干细胞S期比例增加.结论 PAD-CMV-IGF-1质粒可有效转染肌源性干细胞.

  • 纤维蛋白胶粘合和显微手术吻合兔面神经的实验研究

    作者:金华伟;余振华;柯春龙;陈志生;赖英荣;黄正松

    目的 通过兔面神经颊支切断后采用纤维蛋白胶粘合和显微缝合的对照实验,探讨纤维蛋白胶粘合修复神经的效果.方法 采用神经电生理测定和组织学观察,评价面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纤维蛋白胶粘合组和显微缝合组在神经吻合部位近端电刺激后口轮匝肌处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阈强度、大波幅以及传导速度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胶粘合组神经吻合口内慢性肉芽组织较少,神经吻合部位远端神经外膜外的再生神经纤维显著较少(P<0.05).结论 用纤维蛋白胶粘合修复兔面神经具有与显微缝合同样的效果,并且手术操作简便.

  • 阴茎完全离断再植成功一例

    作者:左方;胡永东;李清春;张战勇;雷建军

    患者男,27岁.于2006年3月14日被剪刀剪断阴茎中段送来我院,经再植成功,报道如下.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常规软皂刷洗会阴部及离体阴茎3次,先由尿道口插入规格为18#一次性无菌双腔气囊导尿管,使离断的阴茎形成支架,并且行尿道海绵体的修复.

  • 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29例

    作者:宋元进

    2001年10月至2005年9月我们对29例拇指旋转撕脱性断指用不同方法进行再植,成活25例,失败4例.对其中7例手指再植成活35 d后实行二期修复神经肌腱.术后外形功能良好.

  • 股前外侧区穿支动脉的形态学研究及皮瓣设计

    作者:周鹏;杨新东;徐象党;唐茂林

    目的 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皮瓣设计方法,以便增加术前多普勒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6具动脉灌注明胶一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解剖观测股前外侧区穿支,通过血管造影术和拍摄X线片测量其直径、行程、分支和定位.用3D-doctor和Scion Image软件分别测量穿支供血的趋向性、三维重建和单穿支供血面积.结果 股前外侧区共有外径大于0.5 mm穿支16支,平均外径0.8 mm,平均供血面积45.61 cm2,其中20%为肌间隙穿支,80%为肌皮穿支.平均蒂长为(3.15±1.43)cm.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穿支在浅筋膜中的平均长度为2.63 cm.结论 改良的氧化铅-明胶灌注技术可以为皮动脉和穿支皮瓣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血管造影图像.本研究发现股前外侧单穿支皮瓣的大供血面积是30 cm×20 cm.以股前外侧区穿支设计的穿支皮瓣可以移植到下肢或身体其他部位.

  • 乙状窦前经迷路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

    作者:吴臣义;兰青

    目的 将微创锁孔理念融入乙状窦前入路,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设计乙状窦前经迷路锁孔入路,观察入路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8具经福尔马林固定、颅内动静脉乳胶灌注的国人成人尸头,实验前建立术中导航资料.采用迷路后锁孔手术人路的7 cm"C"形切口,分层向前翻开皮瓣和肌筋膜瓣,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做耳后约3.5 cm×3.0 cm骨窗,导航下轮廓化乙状窦、骨迷路、面神经管,依次模拟迷路后、经部分迷路及岩尖、经全迷路锁孔人路,观察各步骤显露的结构,测量重要结构长度和术野角度.结果 (1)神经导航可辅助精确磨除入路相关骨质,减少盲目磨除造成的重要结构的误伤.(2)同迷路后锁孔入路比较,经部分迷路及岩尖锁孔入路和经全迷路锁孔入路的术野角度、显露的斜坡长度、面神经颅内段长度均有显著增加,但后两种入路的测量值无明显差异.(3)迷路后锁孔入路可保留听力和面神经功能,但对岩斜区的显露有限;部分迷路及岩尖磨除后可广泛显露岩斜区、桥脑小脑角、桥脑前区和海绵窦后部,多角度显露Ⅲ~Ⅺ对脑神经之间的重要结构,且面、听神经功能保有率极高;全迷路磨除后观察角度更多,但进一步增加的显露有限,且需牺牲听力.结论 乙状窦前经迷路锁孔入路具有可行性,可良好显露岩斜区等.神经导航可辅助精确完成入路相关的骨质磨除.部分迷路及岩尖或全迷路磨除均可显著增加术野角度和斜坡等重要结构的显露长度,经部分迷路及岩尖锁孔人路可望保留面、听神经功能.

  • 血管内栓塞结合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研究

    作者:苏平;高鸿;谷震;马钢;刘俊;常谦;孙敏;刘杰;李俊彦;彭远;岑键昌

    目的 应用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和栓塞后手术夹闭3种治疗方法,探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案.方法 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0个动脉瘤,栓塞34个动脉瘤,栓塞后夹闭15个动脉瘤.结果 夹闭组30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2/30).栓塞组完全闭塞率70.6%(24/34),复发率17.6%(6/34),死亡率11.8%(4/34).栓塞后手术组15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7%(1/15).治疗结束用GOS评价,1个月后3组良好率分别为80.0%、79.4%和80.0%;半年后良好率分别为90.0%、88.2%和86.7%.结论 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术仍然是治疗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1次治疗彻底和复发率低的优势,并可作为栓塞失败的补救手段.

  • 岩静脉在桥脑小脑角肿瘤显微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奚健;袁贤瑞;李学军;蒋星军;陈风华;李臻琰;张明宇;彭泽峰;杨治权;姜维喜;罗端午

    目的 探讨岩静脉在桥脑小脑角肿瘤显微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2004年12月至2006年3月进行的桥脑小脑角肿瘤显微手术33例为观察对象,其中2例手术中岩静脉撕裂被电凝处理,31例保护良好.结果 31例岩静脉保护好的手术后没有发生小脑出血性梗塞,2例电凝处理岩静脉的术后都发生小脑出血性梗塞并水肿,其中1例死亡,1例恢复良好.结论 岩静脉在桥脑小脑角显微手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良好,若被处理则需在手术后做好再次后颅窝减压手术的准备.

  •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王国军;苏静;于春江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不同类型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翼点入路,10例采用额下入路,3例采用经额-颞硬膜外入路,1例采用额颞眶颧入路.结果 临床治疗36例,其中肿瘤Simpson Ⅰ级切除3例(8.3%),SimpsonⅡ级切除22例(61.1%),SimpsonⅢ级切除11例(30.5%).死亡4例(11.1%).平均随访36.8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7例(19.4%).结论 显微手术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术中应妥善处理和保护血管、神经和海绵窦内结构.肿瘤的复发与是否侵袭海绵窦、包裹颈内动脉(ICA)及其分支有关.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