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AcrySof Toric人工品状体植入矫正角膜散光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为中;王润;杨勤

    目的 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规则性角膜源性散光的临床疗效及其囊袋内的旋转稳定性. 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的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源性散光患者19例24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作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取同期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AcrySof Natural IOL植入术的22例24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统计实验组术前预期残余散光与术后实际残余散光,和ToricIOL组囊袋内旋转度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实验组术后3个月UCVA为0.77±0.15,对照组为0.48±0.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142,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BCVA为0.87±0.17,对照组为0.83±0.18;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759,P>0.05).实验组术前预期残余散光为(0.30±0.09)D,术后实际残余散光为(0.44±0.17)D,对照组术后实际残余散光为(1.76±0.68)D;实验组预期散光值与实际残余散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9,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际残余散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132,P<0.05).Toric IOL术后1d,IOL平均旋转(2.88±1.96)°(0°~7°),术后3个月平均旋转(3.21±1.95)°(0°~7°),其中21眼(87.5%)旋转小于5°,3眼(12.5%)旋转5°~7°. 结论 Toric IOL植入术后能够稳定并且有效地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有较精准的散光矫正预测性.

  • 带蒂腹部分层组织瓣结合自体皮移植一期修复手部皮肤脱套伤

    作者:卢耀军;周福临

    目的 探讨腹部分层组织瓣结合自体皮移植一期修复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手术技巧. 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腹部分层组织瓣结合自体皮移植一期修复同时伴有手掌和手背皮肤缺损的手部皮肤脱套伤患者12例,其中合并手指脱套伤5例,术中用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背侧皮肤缺损,筋膜瓣联合大腿外侧刃厚自体皮移植修复掌侧皮肤缺损,术后2周断蒂. 结果 12例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全部成活,2例筋膜瓣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1年,手部皮瓣不臃肿、颜色较暗,触觉恢复,腹部仅残留线性瘢痕,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其功能(TAM法),优良例数9例. 结论 带蒂腹部分层组织瓣结合自体皮移植是修复手部皮肤脱套伤的较好方法.

  • 小腿损伤创面皮瓣修复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27例体会

    作者:谢云霞;李胜云;张增梅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应用于任意皮瓣供区的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对27例小腿部任意皮瓣成形后供区采用游离皮片植皮,并用VSD覆盖.取VSD材料根据缺损形状修剪成合适大小覆盖植皮区,对渗出较多的病例,VSD材料沿引流管修剪海绵成10 mm宽形状覆盖在皮片与皮肤缝合处,要求减少皮片与皮肤之间的缝合密度,以提高引流效果,或者使用多孔引流管裸管在非骨外露处插入皮片下空腔内持续引流.控制中心负压在20~30 kPa,每日使用肝素盐水冲洗引流管确保通畅,7~12d后拆开VSD材料. 结果 本组27例皮瓣成活良好,无皮瓣周缘坏死,无皮瓣成活后周缘窦道形成,皮片均全部一期成活;由于VSD覆盖皮瓣边缘面积过大,有1例出现皮瓣远端缺血坏死,皮瓣回缩.全部病例获得至少4个月随访,随访截止2014年12月,除3例骨髓炎病例再次局部感染、窦道形成外,其余病例无再次感染、破溃. 结论 任意皮瓣成形后皮瓣供区在使用游离皮片修复时可使用VSD技术,尤其对于面积较大的创面,使用任意皮瓣覆盖骨外露及肌腱外露,使用游离皮片移植覆盖肉芽生长良好区及皮瓣供区,能大大降低修复难度,提高植皮成活率.

  • 吻合血管的髂骨瓣移植修复四肢骨缺损22例

    作者:申屠刚;王刚;李强;徐云钦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髂骨瓣移植修复复杂性四肢大段骨和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2006年2月-2013年5月,共收治四肢大段骨、软组织缺损22例,其中胫骨中段及中下1/3骨缺损12例,桡骨中下段缺损3例,第1跖骨骨缺损5例,肱骨骨缺损2例,缺损长度:5.5 ~ 8.0 cm.均合并不同程度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为8.0 cm×12.0 cm~ 20.0 cm×15.0 cm.早期将骨缺损段旷置,利用吻合血管的肌皮瓣修复创面,3个月后行吻合血管的游离髂骨瓣修复骨缺损,将旋髂深血管与皮瓣血管吻合. 结果 随访11 ~ 30个月,平均18.5个月.22例肌皮瓣全部一期成活,髂骨瓣于术后3~7个月全部骨性愈合.仅1例股前外侧肌皮瓣覆盖小腿后出现伤口渗液,经持续引流换药后伤口愈合,临床效果满意,无骨不连、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复杂性四肢大段骨、软组织缺损采取分期肌皮瓣和髂骨瓣修复,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VSD联合翻转筋膜瓣修复下肢重度污染或感染组织缺损

    作者:靳兆印;张敬良;景伟;陈雷;丁亚南;戴飞;方文;周长城;张志新

    目的 探讨应用VSD联合翻转筋膜瓣修复下肢重度污染或感染并组织缺损创面的优点及疗效. 方法 2008年2月-2012年12月,应用筋膜瓣翻转180°转移修复缺损,筋膜瓣上游离植皮不打包,切引流口,外用VSD覆盖共15例.彻底清创,根据四肢深筋膜血供特点,距缺损区近距离1.0 ~ 5.0 cm上设计筋膜瓣,筋膜瓣大小3.0 cm×6.0 cm~7.0 cm×18.0 cm,长宽比例为1∶1~4∶1. 结果 临床应用13例,植皮成活,无1例坏死.术后随访3个月~2年,按Mazur等踝关节功能及症状进行评分:本组优10例,良2例,差1例.所有皮瓣外形恢复满意.2例切口瘢痕增生挛缩. 结论 采用VSD联合筋膜瓣翻转加植皮修复下肢重度污染或感染创面,其设计及操作简单而有效,血运可靠,不破坏主要血管,筋膜瓣血运丰富,增加抗感染能力,是修复重度污染或感染并组织缺损创面的一种较好方法.

  • 改良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作者:冯仕明;王爱国;张在轶;陶友伦;周明明;高顺红

    目的 探讨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并切断桡神经浅支的改良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2月,应用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并切断桡神经浅支的改良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28例,并重建指腹感觉.男18例,女10例;年龄18 ~ 58岁,平均32.4岁.致伤原因:机器挤伤15例,绞伤6例,压砸伤4例,切割伤3例.指腹缺损范围:2.5 cm×2.0 cm~4.5cm× 3.0 cm. 结果 2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8~ 25个月,平均18.3个月,拇指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指腹感觉S3+,静止两点辨别觉4.1~6.3mm,平均5.0mm,皮瓣质地柔软,无臃肿,弹性好,无明显色素沉着及瘢痕挛缩,供区无瘢痕挛缩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优21指,良7指,优良率为100%,按照Michigan手外科问卷评定患者对拇指术后外观的满意度评定,非常满意20例,满意8例. 结论 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并切断桡神经浅支的改良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具有一次性完成软组织覆盖及重建指腹感觉的优点,术后供、受区功能满意,是治疗指腹缺损并重建指腹感觉的有效方法.

  • 微血管吻合器在颌面部缺损修复口径差异血管吻合中的应用

    作者:罗朝阳;陈仲伟;王启朋;朱李军;冯航;江穗;徐冬贵

    目的 探讨在颌面部缺损组织瓣移植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进行口径差异动、静脉端端吻合的效果. 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在颌面部缺损游离组织瓣移植重建术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6例,包括5例前臂皮瓣、1例腓骨肌皮瓣;共8个吻合口(2个动脉吻合口、6个静脉吻合口)两端血管口径差异明显,吻合前先将口径小的一端血管作侧方切开扩大口径,再按扩大后的口径选用吻合器进行端端吻合. 结果 共8个口径差异明显的动、静脉吻合口(两端口径比1.0∶1.5~1.0∶3.0);6个静脉吻合口、1个动脉吻合口成功吻合,吻合口完全无渗漏、撕裂,无血栓形成,平均吻合时间为6 min;1个动脉吻合口(1.0:3.0)处形成血栓,后改为手工缝合;术后无发生血管危象,组织瓣均成活,随访1~3个月,皮瓣生长良好. 结论 将口径小的一端血管作侧方切开扩大口径,再使用微血管器进行端端吻合,是解决口径差异明显的血管(1.0∶1.5~1.0∶3.0)吻合问题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 微型(足母)甲骨皮瓣修复甲半月线以远手指缺损

    作者:周健辉;李秀文;冷树立;丘日升;王夫平

    目的 探讨微型(足母)甲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甲半月线以远手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11月,对12例12指半月线以远的指体缺损,无合并其它损伤,切取部分不带(足母)甲根的甲骨皮瓣,通过游离移植的方式覆盖于伤指的指端,修复手指缺损的部分.(足母)趾供区采用修整直接缝合的方法. 结果 12例(足母)甲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6~18个月随访,再造手指外形接近正常,指间关节活动范围良好,感觉功能为S3以上,两点辨别觉6~ 10mm,(足母)趾趾甲接近完整,外形美观,无明显缺陷.(足母)趾无局部疼痛、破溃、感觉障碍等不良表现. 结论 微型(足母)甲骨皮瓣是修复甲半月线以远手指缺损的良好方法,修复手指外形美观,供区(足母)趾趾端及趾甲外形良好,不影响行走.

  • 应用游离足背并联皮瓣修复16例多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陈文雄;谢广中;梅林军;王湘伟

    目的 总结和探讨游离足背并联皮瓣在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3月-2014年6月,对16例多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游离足背并联皮瓣进行修复,以胫前动脉、足背动脉为主干,以跗内侧或内踝前、第一跖背、跗外侧或外踝前动脉为分支构成足内侧、第一跖背、足外侧的并联皮瓣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以双叶并联皮瓣修复2个手指软组织缺损,以三叶并联皮瓣修复3~4个手指软组织缺损.结果 16例皮瓣全部成活,14例一期愈合,2例皮瓣边缘部分浅表坏死,经换药后延迟愈合;有15例获3~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肤色好,厚薄均匀,手指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游离足背并联皮瓣具有解剖恒定、血供可靠、简单易取、安全、损伤小、成活率高和效果好等优点,是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逆行胫后动脉链式穿支吻合支动脉筋膜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宋巍;吴春富;贺斌;周焕河

    目的 探讨应用逆行胫后动脉链式穿支吻合支动脉筋膜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4月,应用逆行胫后动脉链式穿支吻合支动脉筋膜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骨前内侧软组织缺损6例,供区的修复采用皮下游离皮肤拉紧缝合3例,游离大张中厚皮片植皮3例;手术距创伤时间:创伤后3 h~23年. 结果 6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小8 cm×6 cm,大13 cm×8 cm,受区直接缝合3例均一期愈合,游离植皮3例全部成活.经4~6个月随访受区外观良好,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小腿外观及功能满意. 结论 当小腿下段软组织有严重挫伤,许多附近的表浅皮瓣不能应用时,逆行胫后动脉链式穿支吻合支动脉筋膜岛状皮瓣在对小腿下1/2前内侧中等量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中有应用价值.

  • 游离“M”形骨间背分叶肌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脱套伤

    作者:强力;薛明宇;沈小芳;芮永军;周晓;卜凡玉

    目的 探讨游离“M”形骨间背分叶肌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脱套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12例12指中、末节脱套伤患者,采用设计在伤指同侧的游离“M”形骨间背分叶肌皮瓣修复创面,肌瓣包裹末节指骨,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质地软,色泽好,无臃肿,两点辨别觉为4.0 ~ 6.0 mm,无感染,仅1例末节指骨轻度吸收,手指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9例,良2例,可1例. 结论 该皮瓣质地佳,抗感染能力强,可吻合神经,术后手指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指中末节脱套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 指骨扩髓在无静脉可吻合的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吴伟炽;黄东;黄国英;祝李霖;刘晓春

    目的 探讨指骨扩髓在无静脉可供吻合的手指末节断指再植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采用直径2.0 mm的钻头将断指近、远断端扩大髓腔再植无静脉可供吻合的断指15例共16指,扩髓深度为3~6mm. 结果 再植16指,失败2指;4指出现静脉危象,经小切口放血处理后成活;其余10指顺利成活,成活指数为14/16指.术后随访3~ 15个月,成活指体外观满意,两点辨别觉6~10mm.按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1例,良4例. 结论 指骨扩髓用于无静脉可吻合的断指再植,临床疗效良好.

  • 儿童内踝车轮绞伤的临床分型与治疗

    作者:刘雪涛;李忠;高志刚;刘光军;王剑利

    目的 探讨儿童内踝车轮绞伤的伤情特点,进行分型以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 方法 2006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内踝车轮绞伤患儿68例,按照内踝损伤的严重程度和伤情特点进行自定义分型,针对不同的分型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Ⅰ型18例:单纯内踝部皮肤挫裂伤,行清创缝合术;Ⅱ型19例:内踝部位皮肤撕脱伤或缺损合并深层肌腱、韧带或神经、血管损伤,行清创缝合、植皮或皮瓣修复,同时修复神经、血管、肌腱、韧带等;Ⅲ型31例:内踝部位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或缺损合并内踝骨折或缺损:ⅢA型16例(内踝骨折型):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术及骨折内固定术;ⅢB型15例(内踝缺损型):行腓骨头骨骺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重建术. 结果 本组68例中,65例创面一期愈合,Ⅱ型1例、Ⅲ型2例遗留部分创面,经换药愈合.随访6个月~7年,踝关节功能恢复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标准(AOFAS):Ⅰ型18例,优18例;Ⅱ型19例,优15例,良4例;Ⅲa型16例,优11例,良3例,差2例;Ⅲb型15例,优10例,良3例,差2例. 结论 对3~12岁儿童内踝车轮绞伤的自定义分型简捷明确,便于临床判断伤情和选择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对于Ⅱ~Ⅲ型尤其是Ⅲb型损伤的治疗,需要手术者具有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

  • 颈静脉孔区肿瘤40例显微手术临床分析

    作者:Yahya Humaid;黄正松;杨李轩;张弩

    目的 报道颈静脉孔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 结果 肿瘤切除率:35例(87.5%)全切除、2例(5%)次全切除、3例(7.5%)大部分切除;住院时间12~200 d,平均49.53 d;并发症:脑神经受损15例(37.5%)、皮下积液2例(5.0%)、脑脊液漏3例(7.5%);随访6 ~ 96个月期间无死亡病例.1例次全切除的腮腺腺癌患者术后行放疗,1例脊索瘤术后13个月复发、行质子刀治疗3个月后病灶消失.其余病例均未见肿瘤复发.术后1个月KPS评分超过60分30例,超过80分28例.术后3个月KPS评分超过70分40例,超过80分32例.术后12个月KPS评分超过80分40例. 结论 颈静脉孔区肿瘤手术困难、术后并发症较高,显微手术切除是颈静脉孔区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经颈静脉孔入路,显露充分,有利于全切除肿瘤.仔细的术前神经功能评估,合理的术前规划和手术入路,精准的显微外科技术及术后早期积极的神经功能康复训练是减少和降低术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关键.

  • 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跟后区组织缺损

    作者:潘小平;黄坚强;姚恩锋;陈成然

    目的 探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足跟后区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足跟后区组织缺损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5~55岁.其中9例为跟腱合并足跟后区皮肤缺损(其中7例合并胫、腓骨骨折),7例为跟腱、足跟后区皮肤合并跟骨骨折或部分跟骨缺损(其中5例合并股骨及胫骨干骨折),足跟后区组织缺损面积7.0 cm×10.5 cm~ 9.0 cm×12.0 cm,采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切取范围8.5 cm×11.5 cm~10.0 cm×13.0 cm,髂胫束的切取长度6.0~10.0 cm,宽度3.0 ~ 5.0 cm,将髂胫束内外侧缘内翻缝合成腱状形成双层髂胫束重建跟腱,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伴行静脉分别与胫后动、静脉进行吻合. 结果 16例皮瓣均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血管危象发生.术后平均1年半随访,Thompson征阴性,双单足提踵试验阴性,无跟腱再断裂、足跟区皮肤破溃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跟后区组织缺损成活率高,临床效果好.

  • 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神经内镜的应用

    作者:李兵;鲁晓杰;李江安;王清;季卫阳;庞明志;徐嘉

    目的 总结前循环动脉瘤手术经验,探讨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神经内镜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神经内镜辅助下的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18例在夹闭动脉瘤前置入内镜,84例在夹闭后置入内镜.主要目的是多角度观察载瘤动脉、瘤颈及瘤周穿通支,动脉瘤夹放置是否满意,是否存在瘤颈夹闭不全以及是否存在周围穿通支的误夹. 结果 19例经内镜发现夹闭不佳而调整动脉瘤夹,1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在内镜下上第2枚动脉瘤夹.未出现与使用神经内镜有关的并发症.77例术后复查CTA,23例复查DSA,均显示动脉瘤夹闭满意. 结论 神经内镜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过程中能有效弥补显微镜的不足,更好地观察动脉瘤及其周围的局部解剖结构,提高动脉瘤夹闭手术的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 纯静脉皮瓣临床应用25例体会

    作者:莫华贵;何明飞;黄远翘;陈元庄;邬黎平;马滚韶

    目的 总结游离移植纯静脉皮瓣的特点,探讨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25例纯静脉皮瓣修复手指和手背软组织缺损病例资料,对皮瓣外观、浅感觉及患指的活动度进行评价. 结果 25例均获随访4~18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2周.23例纯静脉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大部分成活,周缘出现2~4 mm淤黑,经换药后脱痂愈合.皮瓣成活后4周左右色泽逐渐偏暗,质地较前变硬,外观仍饱满,早期予功能锻炼后皮瓣弹性有改善.皮瓣修复指腹侧及指背软组织缺损病例均有10°~ 20°活动受限,以跨指间关节腹侧皮瓣为重.皮瓣浅感觉、触觉部分恢复,5例存在感觉过敏现象.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为84%. 结论 纯静脉游离皮瓣是一种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简单、良好方法,因其为纯静脉供血,具有低灌注、适用于手背及手指中近节创面修复等优点.

  • 微血管吻合器在上肢离断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夏雷;许玉本;张红星;宋保平;白杰;李鹏;周海振;赵攒栋

    目的 探讨在上肢离断再植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进行血管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8月,对6例上肢离断的患者应用27个微血管吻合器;其中臂中段离断2例,肘关节离断1例,前臂中段离断2例,腕关节离断1例;肱动脉2条,尺动脉4条,桡动脉3条,头静脉6条,贵要静脉4条,肱动脉伴行静脉4条,尺动脉伴行静脉4条.观察其吻合时间、吻合血管通畅率、血管吻合并发症以及肢体成活情况. 结果 6例患者修复后的血管血流通畅率100%,吻合时间平均4 min,未出现血管危象探查情况,手术时间平均5h.术后随访2~12个月,肢体均成活良好,术后血管彩超均显示:血管吻合口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 结论 微血管吻合器在上肢离断再植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72例

    作者:谭源福;肖绍文;张超元;周全;罗昱;廖兴胜;阮玉山;余良;李唐

    目的 探讨应用保护静脉引流的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治疗经验. 方法 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采用保护静脉引流的手术策略,显微切除上矢状窦旁脑膜瘤72例,术前MRI检查显示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者15例(20.8%),中1/3者47例(65.3%),后1/3者10例(13.8%).肿瘤大径2.5~8.1 cm,平均4.6 cm.术后有神经功能缺失者及早行康复治疗.术后3~6个月及此后每年门诊定期随访.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影像特征、手术记录和预后,采用非配对资料x2检验结果连续性校正法分析复发影响因素. 结果 72例中获全切除(Simpson Ⅰ/Ⅱ/Ⅲ级)57例(79.2%),少许残留(次全切除SimpsonⅣ级)15例(20.8%),其中3例行伽玛刀治疗.肿瘤病理结果:良性63例(89.5%),血管外皮瘤2例(2.8%),不典型性4例(5.3%),恶性3例(5.3%).术后死亡1例.主要手术并发症包括:神经功能损害(23.6%),经早期康复大多数恢复;脑肿胀(6.9%);抽痉(6.9%);血肿(4.2%).67例获随访,平均随访37.4个月(3~ 129个月),生活质量评分(KPS)86.3分,较术前84.8分略有提高.肿瘤复发11例(16.4%),复发影响因素为肿瘤性质和切除程度. 结论 采用保护静脉引流的手术策略,重视术后神经功能康复治疗,显微切除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可获较佳疗效.

  • 游离腓骨移植修复股骨感染性骨缺损

    作者:郭永明;滕云升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方法 2008年4月-2013年4月,对9例股骨感染性骨缺损病例进行游离腓骨移植手术,术前窦道分泌物及术中病灶处细菌培养均证实感染.经清创后骨缺损长度(7.5±2.4)cm,其中一期手术6例,待感染控制后二期行游离腓骨移植3例.3例采用单根腓骨移植修复,6例采用双折腓骨移植修复.6例腓骨瓣携带皮瓣来监测移植腓骨血运.术中采用钢板固定移植腓骨6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术后对移植腓骨的成活与骨结合部愈合情况进行影像学评估,应用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评价术后功能. 结果 全部移植腓骨均成活并获得骨性连接.全部病例随访12 ~ 39个月,平均24.5个月.移植腓骨长度平均(14.5±3.2)cm.移植骨和股骨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5±1.2)个月.终末随访时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20 ~ 27分,平均24分,供区无功能障碍,无感染复发,移植腓骨无应力骨折发生. 结论 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感染性骨缺损有利于治疗感染,骨愈合率高,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PRGD复合神经导管修复上肢周围神经缺损

    作者:黄继锋;张伟才;王伟莉;林莉;严琼姣;李世普

    目的 探讨应用PRGD复合神经导管桥接修复上肢粗大周围神经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11年12月-2014年8月,应用PRGD复合神经导管桥接修复上肢粗大周围神经缺损的患者19例,其中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各6例,尺神经7例.术后定期随访,行感觉、运动功能、高频超声及肌电图检查评估. 结果 19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21.75±6.86)个月,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运动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优7例,良7例,可3例,差2例,结果优良率达73.7%. 结论 应用PRGD复合神经导管桥接修复上肢粗大周围神经缺损具有良好的疗效,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皮瓣术后臃肿一次切除修整术42例

    作者:李长青;孙晋中;崔雅宁;张翠兰;程红林;张军会;刘云峰

    皮瓣移植术是手外科及整形外科常用术式,约占手外伤修复手术的1/3[1-2].皮瓣修复术后因皮下脂肪较多,术后受区往往较臃肿,不仅影响美观,严重时还可影响患肢功能[2-3].皮瓣去脂整形往往是皮瓣修复术后必行的后续治疗手段[1].2010年3月-2014年3月,我们对42例皮瓣术后臃肿患者采取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一次脂肪切除修薄术,术后效果满意.

    关键词:
  •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儿童指端指腹缺损

    作者:张净宇;马铁鹏;高顺红;周彤;张文龙;于铁强

    儿童手指指端外伤导致皮肤、软组织缺损,尤其是指腹缺损在手外科常有发生.如处理不当,将造成儿童手指发育障碍或功能受限,对儿童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1].儿童手指纤细,且患儿家长对患指外形、功能要求较高,在临床上治疗方法相对成人难度较大.2004年2月至2012年5月,我科应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儿童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改变动静脉压力差对逆行岛状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

    作者:王培吉;周聚普;江波;赵家举;张勇

    目的 通过新西兰大白兔活体动物实验模型,探讨改变动、静脉之间压力差对逆行岛状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 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设计逆行岛状皮瓣的实验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保留皮瓣蒂部浅静脉干的完整性);B组:隐动脉部分吻合组(皮瓣内的隐动脉近心端切断后,管径修剪为原来的一半,行端端吻合);C组:静脉干部分吻合组(皮瓣浅静脉干近心端切断后,管径修剪为原来的一半,再行端端吻合);D组:浅静脉干结扎组(皮瓣蒂部浅静脉干予以结扎).术后大体观察皮瓣成活的一般情况,测定皮瓣成活面积并比较皮瓣成活率的差异,应用核素扫描观察皮瓣在不同时间血液分布情况,组织学检测观察皮瓣内的血管分布及血管内的血细胞存在状态. 结果 B组皮瓣成活率为(82.27±11.71)%,高于A、C和D组[分别为(47.70±11.18)%、(61.26±13.93)%和(61.38±1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素扫描结果显示B组可见到明显的放射性物质通过,A、C、D组放射性物质均为一过性存在.术后10 d时,组织学观察显示B组与其他组相比可见较多毛细血管再生及血细胞存留. 结论 通过增加皮瓣动脉血供可增加皮瓣的成活面积,单纯促进静脉回流不能有效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 不同微应变环境对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体性能的影响

    作者:李艳军;孙晓雷;马剑雄;张扬;赵斌;李爽;吕建伟;马信龙

    目的 探讨不同的微应变环境对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体性能的影响. 方法 自2013年3月-2014年5月,将用低渗联合冻干技术改良法制成的兔脱细胞神经支架与PKH26标记的兔原代SCs复合,给予0%、5%、10%和15%形变量的微应变刺激后,修复兔坐骨神经缺损模型(缺损长度1 cm),另设自体神经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8周时取出支架行苏木精-伊红(HE)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支架内细胞分布及髓鞘计数;S-100、GFAP及NF-200免疫荧光染色并测A值.病理切片后观察远端吻合口PKH26荧光示踪情况. 结果 改良法制成的支架内部髓鞘及SCs均被完全去除,细胞外基质成分保留完整.植入体内的支架8周时除15%形变量组结构崩解外,0%、5%、10%组支架内部基底层和神经纤维结构完整,呈波浪状分布.通过IPP软件计数髓鞘数目,发现10%形变量组高于0%、5%组,低于自体神经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形变量组S-100及GFAP免疫荧光染色A值(分别为2208.45±72.07和2666.93±102.49)明显高于0%、5%和自体神经移植组,低于空白对照组(2788.09±85.55和3609.65±107.41);NF-200免疫荧光染色A值10%形变量组(1947.57±61.24)高于0%(912.52±44.96)和5%组(1644.55±58.53),低于自体神经移植组(2329.35±86.81)和对照组(4545.66±103.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5%及10%形变量组8周时远端吻合口均可见PKH26红色荧光,15%组呈阴性. 结论 适度的(10%形变量)牵张应力微应变环境可以有效促进SCs的增殖及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的功能恢复.

  • 指骨巨大孤立型骨软骨瘤并异物一例

    作者:焦伟;冯国平;张诚;高延智;盖茂杨

    患者男,39岁,5年前右示指桡侧被金属钢丝扎伤,自行局部伤口消毒,口服抗生素治疗,伤口自行愈合.半年后局部开始出现轻度肿胀,局部按压无明显疼痛,手指屈伸活动正常,末梢感觉、血运正常.未进行特殊处理,近年来,肿物逐步增大,影响手功能.临床查体:右示指中节桡侧可见一1.8 cm×1.5×0.3 cm高起皮肤的肿物(图1),皮肤无破溃,表面无静脉怒张,肿物局部无压痛,手指屈伸活动轻度受限,末梢感觉、血运正常.X线提示:右示指桡侧骨软骨瘤并异物(图2).

    关键词:
  • 正中神经在腕管变异一例

    作者:王哲;李智勇;陈郁鲜;王昆;路云翔;任建华;何容涵;苏守文;张文辉

    患者女,56岁,因“双手麻木伴疼痛6年加重半年”于2014年6月人院.检查:双侧大鱼际肌无明显萎缩、肌力5级,双侧腕部Tinel征和Phalen征阳性,腕部MRI显示双侧正中神经在腕管部明显受压.初步诊断其为腕管综合征.决定采用掌部纵形小切口行双侧腕管松解术.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先行左侧腕管松解术,上臂上气囊止血带,驱血后充气.自远侧腕横纹掌长肌腱尺侧沿大鱼际纹尺侧0.3 cm处作纵形切口,长约3,0 cm(图1),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掌腱膜暴露腕横韧带,在手术显微镜下充分暴露正中神经并用神经剥离子保护正中神经,于掌长肌腱的尺侧将腕横韧带完全切断,术中未见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存在变异.

    关键词:
  • 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监测在游离腹部皮瓣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陈颖;陈嘉健;杨犇龙;陈嘉莹;楼菲菲;柳光宇;邵志敏;沈镇宙;吴炅

    目的 评估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监测仪(NIRS)在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皮瓣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NIRS对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期间接受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的41例患者进行监测,记录并分析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皮瓣的组织氧合指数(TOI)和组织血红蛋白指数(tHI),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术前测量提示内侧皮瓣的血供较好,与腹壁下血管穿支多分布于脐周有关.术中血流阻断前NIRS即可检测出皮瓣Ⅳ区明显的血供障碍.术后检测结果提示皮瓣的血供自Ⅰ区至Ⅲ区逐渐削弱(P<0.001),Ⅲ区皮瓣的血供情况与重建时机有关,Ⅱ期较佳(TOI:P=0.019;tHI:P=0.009),Ⅰ期患者中乳房重量较大者血供较好(TOI:P=0.071;tHI:P=0.042),两手术时间(P=0.003)、吻合血管时间(P< 0.001)与Ⅰ期患者皮瓣Ⅲ区tHI成正比.研究期间,NIRS成功地在临床观察发现异常之前预警了1例血管危象的发生,体现出其在皮瓣术后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结论 NIRS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早期预警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它通过实时、无创、连续的监测方式,提供客观、可靠的指标,对游离腹部皮瓣的血运情况进行监测,有望降低监护压力,为该术式的推广奠定基础.

  • 正中神经拇短屈肌肌支移位治疗高位尺神经损伤的应用解剖

    作者:丁健;李志杰;陶先耀;王珑;封晓亮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拇短屈肌肌支移位于尺神经深支的解剖学依据. 方法 新鲜成人上肢8侧,首先对标本的腕、手部进行显微解剖,观察拇短屈肌肌支的数量,游标卡尺测量拇短屈肌肌支到豌豆骨距离以代表神经的再生距离,并在尸体上模拟拇短屈肌肌支移位到尺神经深支的手术.切取神经标本予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使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Pro Plus version 6.0测量有髓神经纤维横截面积、密度并计算有髓神经纤维数量.数据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拇短屈肌肌支无缺失,其中2侧标本肌支为两支,6侧标本肌支为一支.在所有的尸体标本中拇短屈肌肌支移位至尺神经深支后均可进行无张力缝合,移位后再生距离为(37.3±5.76)mm.拇短屈肌肌支和尺神经深支有髓神经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0575±0.0086)mm2和(0.2039±0.0396)mm2、数量分别为(492.50±62.62)条和(1651.13±79.01)条、密度分别为(8781.4246±1676.2894)条/mm2和(8371.1592±1677.6509)条/mm2.有髓神经纤维横截面积和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拇短屈肌肌支移位术可提供较短的再生距离,但是只能满足部分尺神经深支神经纤维的再生.

  • 穿支定位在原瘢痕区切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意义:附一例报道

    作者:许澍洽;朱洪章;刘祥厦;许扬滨

    目的 探讨穿支定位在腹壁瘢痕患者切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时的作用. 方法 术前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以确定有未被损伤及足够粗的腹壁下动脉皮瓣穿支,术中探查已定位穿支血管,分离腹壁下动脉穿支及皮瓣,二期乳房再造1例. 结果 术前优穿支体表定位位置与术中吻合,大穿支位置位于脐水平左侧约2.8 cm处的垂直下方2.0 cm,内径1.3 mm.皮瓣成活好,术后随访半年,再造乳房外形良好,总体修复效果优良. 结论 腹壁瘢痕并非DIEP皮瓣的绝对禁忌手术指征,术前MDCTA可提供准确的腹壁下动脉穿支解剖学信息,术中探查优穿支血管,保证了皮瓣的血运.穿支定位可作为原瘢痕区切取皮瓣的术前常规检查.

  • 四肢电烧伤创面的皮瓣修复

    作者:金秀;王涛;蒋子平;于家傲;路来金

    目的 探讨四肢电烧伤创面皮瓣修复的修复方法和手术适应证. 方法 1997年5月-2014年6月,共收治四肢电烧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38例,分别于电烧伤后7~14d内采用了皮瓣修复,其中局部旋转皮瓣4例,鱼际皮瓣1例,示指背侧皮瓣2例,交腿皮瓣1例,足底内侧皮瓣1例,带蒂背阔肌皮瓣2例,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4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4例,髂腹股沟皮瓣10例;游离桡动脉皮瓣1例,游离背阔肌皮瓣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例;前臂后侧骨间前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1例,小腿后侧穿支逆行岛状皮瓣2例,小腿前外侧穿支逆行岛状皮瓣1例.皮瓣切取范围42.0 cm×13.0 cm~6.0 cm×3.0 cm.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4~42个月,平均6、7个月.皮瓣完全成活35例,占92.1%;尖端部分坏死3例,占7.9%.坏死部分经局部换药均在术后1个月内自行愈合.肢体和手的外形较为满意,手腕部电烧伤病例28例,功能优和良共15例,占57.1%;中8例,占28.6%;差5例,占14.3%. 结论 对电烧伤创面进行早期皮瓣修复,是保护肢体深部组织结构、预防控制继发感染、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的有效方法.

  • 吻合血管的(足母)(趾)甲瓣移植修复拇及手指甲床缺损

    作者:马立峰;李木卫;李国松;刘良燚;刘铭波;王克列;杨延军;张子清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足母)(趾)甲瓣移植修复拇、手指甲床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0年2月-2014年2月,采用吻合血管的(足母)(趾)甲瓣移植修复拇指甲床缺损18例,采用吻合血管的第2趾甲瓣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10例,采用吻合血管的部分(足母)甲瓣移植修复手指甲缺损7例.足部供区采用皮片植皮或足背筋膜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 结果 35例移植的(足母)(趾)甲瓣均获得成活,足趾供区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 24个月,平均10个月,拇、手指指甲血运良好,色泽红润,外形良好,有光泽,指甲生长平整,可协助指腹完成抓、掐、捡针等动作.供区无瘢痕挛缩,无疼痛,足趾行走功能无影响. 结论 应用吻合血管的(足母)(趾)甲瓣移植修复拇手指甲床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 “双翼”带蒂穿支皮瓣修复踝周多创面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作者:王剑利;赵刚;王根;曲新强;郭永强;付磊;孙圣亮;刘兴龙;张龙

    目的 探讨“双翼”穿支皮瓣在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对7例小腿下1/3至内、外踝及足跟周围慢性创面采用小腿局部2个带蒂穿支皮瓣组合成“双翼”状覆盖多个创面的方法修复,其中4例为胫腓、骨中下段开放骨折(GustiloⅢb或GustiloⅢc型),2例踝关节开放性骨折并脱位,1例闭合Pilon骨折术后皮肤坏死导致的创面.7例均为多个不规则较小创面,2个创面3例,3个以上创面4例,平均5.7 cm× 2.4 cm.采用小腿后内侧(PM)与前外侧(AL)组合穿支皮瓣组合(PM加AL)2例、后外侧(PL)与后内侧组合(PL加PM)3例;后侧(P)与内侧(M)或外侧(L)组合(P加M或L)2例. 结果 术后7例全部成活,3例术后1周内皮瓣肿胀达2级,5~7d后恢复到正常张力,2例出现皮瓣远端水泡、皮缘瘀紫,10 ~ 14 d逐渐消退.1例术后遗留窦道渗出延迟30余天愈合.随访7~26个月,平均11.5个月.皮瓣外观无臃肿,色泽质地良好.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7~ 14 mm,平均12 mm;按美国AOFAS标准评价:优5例,良2例.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组合应用“双翼”皮瓣修复足踝部2个以上小创面或单一较大创面,解决了多个缺损同时覆盖的难题且成功率高,是踝周多创面覆盖修复较理想的方法.

  •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作者:张文龙;赵刚;马爱国;侍朋举;张铁山;徐华;李亮;朱鹏飞

    目的 对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显微解剖学观察,总结背侧支分布规律,探讨该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3月,用12只新鲜手标本进行红色乳胶灌注,显微解剖观察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以近、中节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供血的指背皮瓣修复第2~5指皮肤缺损79例98指,同指修复51例60指;邻指修复28例38指.其中示指皮肤缺损39指,中指皮肤缺损22指,环指皮肤缺损29指,小指皮肤缺损8指.合并骨折11例13指;合并肌腱断裂或缺损15例18指;合并血管、神经损伤6例7指.皮瓣切取面积大为28 mm×20 mm,小为10 mm×8 mm.结果 解剖发现第2~5指指掌侧固有动脉近节背侧支2~3条,近端背侧支发出点位于近节指骨基底移行部,远端背侧支位于近节指骨颈部.中节背侧支2条,近端背侧支发出点位于中节指骨基底移行部,远端背侧支位于中节指骨颈部,即终末背侧支.临床应用79例98指皮瓣全部成活,其中90指获6~ 27个月随访,平均15.6个月,皮瓣外观及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达S3+,两点辨别觉6~9 mm,平均7.6 mm.供区无并发症. 结论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发出位置恒定,背侧支间相互吻合呈链网结构,以不同阶段背侧支供血切取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吻合隐血管的游离皮瓣修复胫前中上段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周洪杰;隋海明;杜全红;史永安;迟涛胜;丛海波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修复胫前中上段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吻合受区隐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4年4月,收治伴有胫前中上段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4~ 56岁,平均34.5岁,经全身支持治疗并多次清创结合VSD治疗后行创面修复手术,术前均设计采用吻合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 结果 14例按术前设计进行,2例改用吻合健侧胫后血管的交腿皮瓣修复(1例隐动脉管径过细,1例隐动脉长段损伤变性栓塞,均不适合行血管吻合),14例吻合隐血管的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2例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尖部部分坏死,经换药后逐渐愈合.13例经过6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观无臃肿、质地优良,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满意. 结论 胫前中上段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可选择吻合受区隐血管.

  • 显微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的防治进展

    作者:贾亚超;康庆林;柴益民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其临床应用已从初的断指(肢)再植、再造发展到外观、功能并重的组织修复与功能重建.显微血管吻合技术作为显微外科的技术核心,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显微血管是指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的血管,直径一般为0.2~3.0 mm.尽管显微血管吻合术的成功率不断提高,但仍有约5%的游离组织移植物及10%~30%的再植断指无法成活[1-4].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以及吻合口血栓脱落导致下游微循环障碍是引起移植物坏死的主要原因[5].临床上常规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及纤维溶解药物防治术后血栓形成,然而各种药物的临床效果尚不明确,对于如何合理选用药物达到佳的效果尚未形成一致意见.近年来,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以防治术后血栓形成的观念逐渐引起重视.此外,各种新的无创血管吻合技术不断涌现.本文通过总结当前预防显微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的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
  • 打开国际交流之门 叩响学术合作之音——中山一院显微创伤手外科的国际交流工作

    作者:朱庆棠;顾立强;刘小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于上世纪50年代始开展手外科业务,1964年设手外科专业组,1966年6月断指再植术获得成功,为国内首批开展断指再植的单位之一,1978年成立显微手外科,1999年列为医院重点专科,现包括院本部显微创伤手外科、东院及惠亚院区上肢骨科病区,开展四肢骨折及神经、血管、肌肉、肌腱、皮肤软组织等创伤、手及上肢骨科疾病、四肢瘫痪畸形等伤病的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