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内踝截骨入路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颈骨折

    作者:苏郁;刘寿坤;许庆山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入路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距骨颈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0~56岁,平均38岁.其中HawkinsⅡ型8例,Ⅲ型4例.应用AO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均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6年8个月,平均4年5个月,全部骨折均临床愈合.依据Hawkins评分结果:优5例,良5例,可1例,差1例.结论:经内踝截骨入路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是治疗复杂距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内踝伴胫骨前唇骨折7例治疗体会

    作者:张杰彪;徐德洪;包学迅;李之斌

    踝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1].内踝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比较常见,内踝骨折同时伴外踝骨折或腓骨下端骨折的亦不少见,但内踝骨折同时伴胫骨前唇骨折的病例不多见,有时前唇骨折的骨片不大或骨折线较细无移位,更容易忽视,仅复位固定内踝骨折,常常引起踝关节不稳或发生距骨半脱位.我们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0月治疗内踝伴胫骨前唇骨折7例,同时予以复位固定内踝及胫骨前唇,取得了良好疗效,随访至今,均未发生踝关节不稳或距骨再次脱位,报告如下.

  • 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

    作者:徐磊;张智勇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3例单纯内踝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12例双踝骨折外踝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内踝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25例随访12~36月,按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2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6%.结论: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创伤小,恢复快,符合微创原理,且能达到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盲穿定位法在小儿内踝部大隐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作者:高春燕;王芳;田丽娜;郭风如;康晓伟

    目的 探讨内踝部大隐静脉盲穿定位法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解剖结构测量出可视下小儿内踝部大隐静脉与内侧踝骨的定位关系,总结出在内踝部大隐静脉不可视及不可触摸到情况下的定位方法.然后采用盲穿法,对大隐静脉不明显患儿276例,采用可视下总结出的方法进行血管定位、盲穿.结果 小儿内踝高点至大隐静脉的垂直距离平均为(0.7±0.1)cm.276例大隐静脉不明显患儿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265例,成功率为96%.结论 对内踝静脉进行准确定位后,采用盲扎法进行静脉穿刺,方法简单易行,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

  • 大隐静脉内踝延伸处取血法在儿科的应用

    作者:李灵慧;王金赞;刘惠丽

    静脉取血化验是临床诊断及判断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但在儿科婴幼儿的静脉取血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取血部位的选择更是直接影响着穿刺的成功率及取血量的多少.

  • 儿童腓骨头骨骺移植重建内踝的中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刘雪涛;李忠;高志刚;王涛;王剑利

    目的 对儿童腓骨头骨骺移植重建内踝的中长期疗效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自2004-01-2013-10采用腓骨头骨骺移植重建治疗11例内踝缺损的患儿,经中长期随访,观察患儿的症状及膝、踝关节功能、影像学改变.结果 本组11例患儿移植组织全部成活,11例获得1~10年,平均6年7个月随访.11例患儿走、跑、跳功能正常,能正常上学、参加体育活动,3例大运动量后感踝关节酸胀,休息缓解.疗效按照膝关节功能按照HSS评分:优9例,良2例;踝关节功能按照AOFAS评分:优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影像学资料显示11例患儿腓骨近端骨缺损逐渐延长,内踝逐渐发育,足踝部出现影像学改变.按照踝部X线评分:优4例,良4例,可2例,差1例.并发症处理:3例皮瓣修整,1例骨桥切除、脂肪填塞(10岁),1例骨骺阻滞(13岁),1例截骨矫形(16岁),1例足趾肌腱松解.结论 腓骨头骨骺移植重建内踝对于供区(膝、踝)无明显影响,功能恢复满意,在随访中应根据影像学改变做出针对性处理,以获得优良的远期效果.

  • 内踝入路非扩髓动力髓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陈哨军;任新云;刘敦厚;朱明德

    目的:探索胫骨下段骨折髓内固定的新方法.方法:1998年~2001年间,随机选择25例胫骨下段骨折,年龄17岁~54岁,平均30.84岁;男23例,女2例.16例闭合骨折,0级5例、1级7例、2级4例;9例开放骨折,1级7例、2级2例.骨折复杂程度,A型4例、B型19例、C型2例.平均连续随访13个月,观察早期负重、骨连接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及骨不连、延迟愈合、感染等.结果:全部病例采用内踝入路非扩髓逆行动力预弯梅花针髓内固定.平均术后7.5天(3天~21天)早期负重.平均19.04周(10周~40周)骨连接愈合.创伤与非创伤肢体膝关节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别,但踝关节存在差别.无骨不连、畸形愈合.1例延迟愈合,在鼓励负重下于40周骨连接愈合.1例开放2级C型骨折,伤口软组织感染,保留髓内固定、清创换药、静脉与局部抗生素应用及植皮治愈.结论:胫骨下段骨折内踝入路非扩髓动力髓内固定是一值得临床探讨的新方法.

  • 腓骨头复合组织瓣修复儿童内踝骨皮肤缺损四例

    作者:刘勇;张成进;付兴茂;王剑利;王成琪

    目的 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修复儿童内踝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8月至2009年4月,根据腓骨头区域的解剖学特点.设计了以膝下外侧血管束为供血的腓骨头复合组织瓣,修复儿童内踝骨皮肤缺损4例,内踝缺损均累及骨骺,皮肤缺损面积为3~6 cm × 8~10cm.结果 4例腓骨头复合组织瓣血供丰富,全部存活,朱出现血管危象.术后随访4个月至4年,4例骨端全部愈合,重建内踝形态良好,踝关节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腓骨头复合组织瓣是修复儿童内踝骨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内踝、外踝、后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的体会

    作者:张金海;何梦娟

    目的:研究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内踝、外踝、后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有效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内踝、外踝、后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的患者共6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结果60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3-15月中,治愈的有45例,好转的有12例,成功率95.0%。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内踝、外踝、后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有积极的临床疗效,正确处理患者的各种踝关节骨折,值得临床推广。

  • 1例静脉输注多巴胺渗入皮下致左内踝软组织坏死的护理

    作者:李晋芳;付俊花;田芬芬

    我院内科收治1例垂体危象昏迷、血压偏低的女性病人,使用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由于多巴胺对周围血管有明显的收缩作用,渗入皮下造成软组织坏死.现报告如下.

  • 对足踝内侧骨性三角进行解剖测量在确定载距突位置方面的意义

    作者:周晓宇

    目的:探讨对足踝内侧骨性三角进行解剖测量在确定载距突位置方面的意义.方法:选取38例成年人的足踝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标本的内侧软组织完全移除,观察其足踝内侧骨性三角的解剖关系,初步探寻解剖定位载距突的方法.结果:女性的载距突位于内踝结节正下方偏外侧(26.94±1.32)mm、舟骨粗隆后方偏外侧(29.97±1.93)mm处.男性的载距突位于内踝结节正下方偏外侧(28.81±1.40)mm、舟骨粗隆后方偏外侧(32.59±1.75)mm处.结论:载距突的位置处于舟骨粗隆后方偏外侧、内踝结节正下方偏外侧,男性和女性在载距突的定位距离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进行跟骨固定术时,可通过内踝结节和舟骨粗隆的位置对载距突进行体表定位.

  • 内踝骨折后不愈合原因分析2例报告

    作者:郭团茂;行艳丽;刘强;罗冬冬

    1 病历摘要例1:患者,女,51岁,因左内踝骨折1年,行走疼痛入院.1年前患者因外伤致左内踝骨折,在外院行左小腿石膏托外固定,并住院观察,1周后出院.固定4周后,自行拆除石膏,行走1周后逐渐出现疼痛不适,休息后缓解.目前患者行走时间较长时左踝疼痛,步态跛行.

  • 带孔克氏针加压张力带治疗胫腓骨内外踝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冯晨

    目的:观察与分析124例带孔克氏针加压张力带治疗胫腓骨内外踝骨折效果.方法:回顾并分析我院治疗的124例带孔克氏针加压张力带治疗胫腓骨内外踝骨折的患者的情况.结果:随机抽取110例患者进行观察,他们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都在7周左右.通过X-ray观察显示他们的踝穴全部正常,并且没有骨不连接和愈合延迟的情况发生.结论:在骨折准确复位后采用张力带加压固定的方法,不仅可以加快骨头愈合速度,而且可以预防关节失稳和创伤性关节炎情况的发生.

  • 内踝、后踝及下胫腓联合损伤对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预后的影响

    作者:潘茂圣

    目的:内踝、后踝及下胫腓联合损伤对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试验组,全部患者均存在内踝、后踝及下胫腓联合损伤,临床资料完整.另择取同期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单纯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跟踪随访.治疗前及随访期间以AOFA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踝-后足功能,探究内踝、后踝和下胫腓损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患者末次随访AOFAS得分(82.07±9.81)分,对照组患者末次随访AOFAS得分(94.32±8.7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中,内踝和下胫腓损伤与否对患者AOFAS评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后踝损伤患者AOFAS评分(76.35±8.06)分,明显低于后踝未损伤者(P<0.05).结论:内踝、后踝及下胫腓联合损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预后,阻碍踝关节功能恢复,特别是后踝损伤阻碍效果明显,临床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时需对此加以注意.

  • 可吸收张力带在尺骨鹰嘴或内踝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黄永刚;秦步平

    目的 介绍可吸收螺钉和可吸收线组成可吸收张力带固定尺骨鹰嘴或内踝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尺骨鹰嘴或内踝骨折复位,以1枚可吸收螺钉将尺骨鹰嘴与尺骨干或内踝与胫骨固定,骨干与螺钉尾部以可吸收线作张力带固定.结果 可吸收张力带固定尺骨鹰嘴骨折59例,内踝骨折43例,固定牢靠,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可吸收张力带固定尺骨鹰嘴骨折或内踝骨折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取内置物.

  • 胫骨下段骨折内踝入路非扩髓动力髓内固定与钢板固定的对照研究

    作者:陈哨军;刘敦厚;朱明德;任新云

    目的比较胫骨下段骨折内踝入路非扩髓动力髓内固定与钢板固定的效果。方法 50例胫骨下段骨折,随机分至内踝入路非扩髓动力髓内固定组(A组)与钢板固定组(B组)各25例。平均随访13个月(8~24个月),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术后处理、肢体功能情况。结果骨折愈合时间A1040(19.04±5.23)周,B组16~48(21.92±7.97)周,P=0.137.延迟愈合:A组1例,B组7例,P=0.021;两组均无骨不连。感染:A组1例,B组2,P=0.552。术后局部不适或疼痛:A组10例(40%),B组2例(8%),P=0.008。术后辅助石膏固定:A组2例,B组全部,P<0.001。石膏固定时间:A组0~30(2.04±7.18)d,B组50~100(69±12.9)d,P=0.021。术后去除或更换石膏:A组4次,B组54次,P<0.001。早期负重:A组3~21(7.5±5.24)d,B组10~40(21.44±7.63)d,P<0.001。膝关节屈曲:A组135~145(140±3.44)°,B组70~145(124±20.43)°,P<0.001。踝关节背伸:A组17~25(22.16±2.54)°,B组0~25(15.96±7.89)°,P<0.001。结论胫骨下段骨折内踝入路动力髓内固定是一值得临床探讨的方法,后处理及并发症较少。

  • 足踝内侧骨性三角的解剖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冰;王德广;周星娟;王海;臧德华;庄巧华;龚健;史册

    [目的]研究内踝、舟骨作为载距突定位标志的方法,为跟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向载距突置钉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40具成年足踝标本去除内侧软组织,观察和测量内踝、舟骨与载距突之间的解剖关系及距离,找出载距突解剖定位方法.[结果]内踝、舟骨和载距突都位于足踝部的内侧,构成足踝内侧骨性三角.经内踝结节的垂直线与经舟骨粗隆的水平线相交于足踝部内侧,过该交点的冠状线经过载距突中后1/3处.男性载距突在内踝结节下方(29.03±1.37) mm,在舟骨粗隆后方(32.73±2.17) mm;女性的分别为(26.51 ±2.11) mm和(29.69±1.89) mm.[结论]术前和术中以内踝结节和舟骨粗隆作为体表标志,可以对载距突进行准确体表定位.根据这种位置关系,指导自跟骨外侧壁向载距突准确置入内固定螺钉,增加跟骨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 内踝缺损再造与重建

    作者:王剑利;付兴茂;郭永强;赵雁;王成琪

    目的:研究创伤造成的内踝部骨及软组织缺损再造及重建的方法.方法:采用(带血管)髂骨块携带筋膜条与局部岛状皮瓣或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组合移植同期或分期再造内踝骨、三角韧带及皮肤组织.结果:经采用髂骨重建内踝及韧带后,经随访踝关节的稳定性良好,内翻角与健侧基本相同,无侧方及前后的关节异常活动,行走负重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内、外踝的完整性对踝关节功能有重要的影响,采用髂骨与皮瓣组合修复方法重建内踝缺损,可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获得满意功能.

  • 胫后动脉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内踝及小腿内侧创面的临床效果

    作者:茹国华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带蒂穿支岛状皮瓣对于小腿内侧与内踝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三门峡市中医院收治的99例小腿内侧及内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穿支蒂组(50例)与对照组(49例).穿支蒂组应用胫后动脉的带蒂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对照组应用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半年,对比两组的皮瓣成活率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支蒂组皮瓣成活率、治疗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带蒂穿支岛状皮瓣可以改善小腿内侧、内踝创面的修复效果.

  • 关节镜下治疗内踝骨折22例

    作者:石仕元;俞建英;胡云根

    目的:用关节镜技术治疗内踝骨折.方法:从1998年2月~2000年1月收治内踝骨折22例,在关节镜监视下整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结果:关节镜手术操作顺利;随访4月~1.5年,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关节镜监视下整复内踝骨折复位准确,创伤小,恢复快,预后佳.

    关键词: 内踝 骨折 关节镜 整复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