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掌指动脉指蹼穿支蒂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应用

    作者:邱勋永;柴益民;林崇正;陈彦堃;陈汉东;马心赤

    目的报道应用改进手术方法的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皮肤缺损部位应用以不同指掌侧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转位修复手及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面积为2.5×1.5 cm~6.0 cm×3.5 cm. 结果临床应用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掌指动脉指蹼穿支蒂手背皮神经营养皮瓣手术切取方便,转位灵活,血供可靠,是修复手及手指皮瓣缺损的理想皮瓣.

    关键词: 手指 外科皮瓣 移植
  • 中指尺掌侧动脉转位在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王斌;张志刚;李康华;刘德群;张宏其;高顺红;马铁鹏;李春江

    目的介绍一种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的再植方法. 方法断指静脉分别采用静脉直接吻合、邻指静脉转位和示指背侧静脉蒂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断指动脉均用中指尺掌侧动脉转位吻接拇指尺掌侧动脉进行修复. 结果 13例13指成活11指,坏死2指.再植拇指外观及功能好. 结论中指尺掌侧动脉解剖恒定、口径较粗、切取后对指功能和血运影响小;其转位修复断指动脉只一个吻合口、旋转角度小及有足够的可利用长度,是一种有效的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方法.

  • 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和显微手术技巧

    作者:陈立华;刘运生;陈凌;刘志雄;杨治权;李学军;徐立新;秦天森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与毗邻神经、血管的关系,并对全切肿瘤的显微外科技巧进行讨论.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大型听神经瘤63例,对听神经瘤的供血来源、与颅神经及重要血管结构的解剖关系、肿瘤全切除的手术技巧进行分析. 结果 63例听神经瘤均有小脑前下动脉分支参与供血;术中发现面神经绝大多数位于肿瘤的前方(占84.1%),其中面神经位于听神经瘤前上方13例,正前方31例,前下方9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51例(81%),肿瘤全切53例(84.1%). 结论掌握听神经的显微解剖特征和手术技巧对全切除听神经瘤和颅神经功能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全程康复治疗断腕断掌再植与手功能康复

    作者:徐立录;曹卫权;王贵清;许勐宇;张礼廷

    目的探讨提高断腕断掌再植成活率与手功能恢复的方法. 方法 1994年3月-2003年3月行断手再植共15例,其中断腕5例,均先吻合尺动脉及伴行静脉,使手部尽快恢复供血;断掌10例,先吻合静脉,后吻合动脉,争取一次通血成功,果断处理血管危象,同时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全程康复治疗. 结果 15例断腕断掌全部成活,随访2~5年,功能评定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6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86.6%. 结论缩短手部缺血时间,精确吻合血管是提高断腕断掌再植成活率的关键,全程康复治疗对手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高频脉冲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陈俊洪;黄伯健;李蔚篮;张建珠

    目的探讨采用高频脉冲模式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3年5月至2004年6月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疗效. 方法选择2003年5月至2004年6月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319例(363只眼),分为连续组、低频脉冲组和高频脉冲组,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分析.3组术中设定的负压均为120mmHg,大能量为60%,低频脉冲组脉冲频率为每秒脉冲次数为6,高频脉冲组脉冲频率为15.比较3组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和时间并观察术后1d视力及角膜情况. 结果连续组、低频脉冲组和高频脉冲组的超声乳化时间分别为(216±35)s、(189±29)s和(128±40)s,累积超声能量分别为16.2%±6.1%、15.1%±3.7%和10.4%±3.8%,连续组与低频脉冲组比较,累积消耗能量和超声乳化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2,1.695,P>0.05),而低频脉冲组与高频脉冲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3,2.381 P<0.05).术后第1天佳矫正视力高频脉冲组与连续组及低频脉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83,P<0.02,χ2=6.137 ,P<0.05). 结论高频脉冲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能显著减少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及时间,从而减轻术后角膜水肿,加快术后视力的恢复.

  • 应用异体骨及皮瓣移植修复小腿骨和皮肤缺损

    作者:左中男;李庆生;李斌;杜学亮;杜永军;徐路生

    目的报道应用同种异体骨及皮瓣移植修复小腿骨缺损并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深低温冷冻的异体胫骨移植,可调式支架外固定,带骨膜的皮瓣修复小腿骨缺损并皮肤缺损39例. 结果 35例皮瓣全部成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次皮瓣修复,创面愈合,术后X线复查,移植的异体骨对位对线好.术后1个多月有骨痂生长,术后6周可带外固定支架行走,术后8个月可拆支架行走. 结论应用异体骨及采用带骨膜的复合皮瓣移植修复,加速骨的愈合,缩短疗程,可恢复行走功能.

  • 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谢广中;陆晓强;王光耀;李敬矿;苗存良;黄潮桐

    目的报道应用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手背及手指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应用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手背及手指皮肤缺损,手术关键沿尺神经手背支走行切取,切取皮瓣面积大3.5 cm×7.0 cm. 结果临床应用17例,术后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其余16例皮瓣全部成活. 结论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是修复手背及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移植
  • 胸锁乳突肌皮瓣在喉咽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亚男;李源;金德均;谢民强;肖玉丽;李鹏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喉咽癌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 方法应用胸锁乳突肌皮瓣一期修复喉咽癌术后缺损12例,其中梨状窝区癌6例,喉咽侧后壁癌6例. 结果 11例胸锁乳突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位表皮坏死,术后35d愈合. 结论胸锁乳突肌皮瓣血运丰富,可提供面积较大皮瓣,成活率较高并且制作简便,可有效的修复喉咽癌切除术后的缺损.

  • 应用带腓血管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杨成林;毕郑钢;付春江;张军;曹阳;韩昕光

    目的探讨带腓血管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 方法 2000-2003年,在对腓血管跨区关系显微解剖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带腓血管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2例,皮肤缺损面积大为21 cm×10 cm,小5 cm×8 cm,切取皮瓣大24 cm×12 cm. 结果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的外形平整美观,疗效好. 结论带腓血管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 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筋膜蒂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全荣;张志海;陆征峰;陈政;施海峰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筋膜蒂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时发现旋股外侧动脉的肌皮支变异情况下,改用吻合血管的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肢体软组织缺损7例. 结果 7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修复术后外形功能欠满意需作再次修整,其余4例效果均满意. 结论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时,若发现血管肌皮支等第四种类型的情况下,可改用吻合血管的筋膜蒂皮瓣完成肢体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可行的.

  • 应用皮神经筋膜皮瓣急诊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作者:黄东;毛莉颖;张惠茹;吴伟炽;江奕恒;林浩;伍庆松

    目的报道四肢软组织缺损应用皮神经筋膜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皮神经筋膜皮瓣进行急诊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48例,其中带桡神经浅支14例,带尺神经手背支皮瓣12例,带腓肠神经4例,带隐神经5例. 结果皮瓣边缘部分坏死3例,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3年,皮瓣血运、弹性、质地、感觉良好. 结论四肢软组织缺损应用皮神经筋膜蒂皮瓣急诊修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带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的游离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

    作者:杨占辉;孙艳玲;郭荣光;陈旸;李海波;乔金环

    目的探索一次修复手部肌腱缺损的治疗方法. 方法设计以带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及筋膜为蒂的示指固有伸指肌腱转位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 结果修复各种原因致手部肌腱缺损12例,全部获得成功,手指功能满意. 结论以带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及筋膜为蒂的示指固有伸指肌腱转位移植修复肌腱缺损,由于移植的肌腱带有血液供应和腱周组织,可有效的减轻粘连,缩短疗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桡神经 肌腱 移植
  • 骶尾部褥疮显微外科修复方法的总结与改进

    作者:柴益民;陈彦堃;林崇正;马心赤;陈汉东

    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骶尾部褥疮及改进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随意旋转皮瓣、臀大肌皮瓣及设计以臀骶或腰部动脉皮穿支为蒂的穿支蒂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35例. 结果 30例皮瓣包括所有穿支蒂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5例出现边缘坏死、伤口感染等并发症.褥疮面积大12 cm×11 cm,小6 cm×5 cm.随访6个月~3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2例褥疮复发. 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骶尾部褥疮可取得满意的效果.穿支蒂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 小型皮瓣在断指伴有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黄东;张惠茹;吴伟炽;江奕恒;毛莉颖;林浩

    目的报道小型皮瓣在断指伴有皮肤血管缺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游离静脉皮瓣、废弃指游离皮瓣和邻指岛状皮瓣移植来进行伴有软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32例41指.其中游离静脉皮瓣18例25指,废弃指游离皮瓣4例6指,邻指动脉岛状皮瓣10例10指. 结果再植41指,术后成活39指,坏死2指,成活率95.1%.术后随访3个月~2年,按断指再植的功能评价标准,优良率87.8%. 结论应用以上三种皮瓣移植的方法对伴有软组织缺损的断指进行再植,对患指长度,组织结构和外观及其功能恢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断指 再植
  • 带肌蒂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治疗下肢骨不连的应用体会

    作者:俞汝霞;李成林;温术民;高佺;张旭;罗春华

    目的探讨带肌蒂、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治疗下肢骨不连的佳方法,观察其疗效.方法我们采用带缝匠肌骨膜瓣移植治疗股骨中上段骨不连,采用股骨内侧髁骨膜瓣移植治疗股骨下段骨不连,采用带旋髂深血管骨膜瓣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结果临床应用15例,经6个月~3年2个月随访,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带肌蒂、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治疗下肢骨不连,疗效可靠,简便易行.

  • 腮腺导管离断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程瑞修;王润求;王成琪;付兴茂;王剑利;何玉宏;黄良平

    目的探讨腮腺导管离断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 方法找到离断的腮腺导管断端,用1mm硬质导管支撑,二定点缝合法端端吻合. 结果 1999年4月-2004年6月,11例经治病例,修复17个离断口,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涎瘘形成,Lashley杯测定伤侧腮腺酸刺激流率均大于1ml/min. 结论显微外科修复离断的腮腺导管,对合准确,通畅率高.

  • 应用胸腔镜微创技术行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

    作者:陈小伍;戎祯祥;剧永乐;陆光生;伍锦浩;朱达坚

    目的探讨应用胸腔镜微创外科技术治疗手汗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3月至2004年7月应用胸腔镜微创手术器械施行胸部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掌多汗症16例临床资料,总结其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双手立即干燥、红润.手术时间平均25 min,住院平均3.8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5年,偶见有躯干代偿性多汗,但症状轻微,患者无心理负担. 结论胸腔镜微创外科技术胸交感神经切除术能准确有效处理胸交感神经链,是治疗手汗症有效方法.

  • 趾移植手指再造术后趾腹皮瓣局部转移的整形

    作者:滕国栋;袁光海;程国良

    目的探讨第二趾移植手指再造术后指腹膨大及颈部狭窄畸形的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第二趾指腹筋膜皮瓣局部转移嵌入第二趾颈部狭窄部既修整指腹膨大又消除颈部狭窄畸形. 结果临床应用9例12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消除了第二趾腹膨大及颈部狭窄畸形,使再造指获得了较满意的外形,对再造指感觉无影响. 结论选用第二趾移植再造手指,为了消除指腹膨大及颈部狭窄畸形,将一侧趾腹筋膜皮瓣局部转移嵌入狭窄的颈部的处理是一种有效的修整方法.

  • 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陈汉东;柴益民;王和驹;林崇正;马心赤

    目的总结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外科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8-2004年应用皮瓣修复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其中腹部带蒂皮瓣4例,前臂骨间动脉筋膜皮瓣4例,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7例,第一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3例. 结果术后有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手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对于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显微外科修复,皮瓣质地及术后手部外观、拇指活动功能的恢复均较好.正确选择皮瓣、及时防治血管危象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和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的探讨

    作者:金华伟;王晓丹;余振华;吴新建;刘金龙;林佳平;黄正松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和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的疗效. 方法分析1999年10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手术切除30例听神经瘤的资料,全部病例采用保留面听神经功能的显微外科技术. 结果听神经瘤手术全切除29例(96.7%),次全切除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5例(83.3%),手术后12周面神经功能保留21例(70%);耳蜗神经解剖保留25例83.3%),手术后2周有效听力保留2例(占术前存在有效听力患者的28.6%),有效听力丧失但可测听力保留15例. 结论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的听神经显微手术,能够取得较好的肿瘤全切除率和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率.

  • 下肢严重开放性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冯经旺;尹知训;谭志伟;尹憬颀;沈景辉;林智峰;冯翔宇;李志鸿;张平江

    目的探讨下肢严重开放性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下肢损伤根据Gustil和Andserson分类ⅢB 16例、ⅢC 29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结合稳定的固定方法和损伤肢体部位筋膜间室广泛切开减压进行治疗. 结果 38例43肢存活,7例二期截肢.全部病例随访5~60个月,骨折愈合,无骨关节感染发生,组织瓣全部成活,质地与色泽较好;存活肢体外形与功能满意16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2例. 结论下肢严重开放性损伤危及肢体的存活与功能,对伤肢主干血管重建、神经损伤及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关键.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与重建,可提高临床疗效.

  • 经眶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海绵窦肿瘤

    作者:刘宁;朱风仪

    目的探讨经眶颧入路显微切除海绵窦肿瘤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经眶颧入路显微切除的19例海绵窦肿瘤,对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手术切除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在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17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原有脑神经症状38%得到改善,43%同术前,19%加重,出现重的脑神经症状5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 结论经眶颧入路可以较好地显露并全切除海绵窦肿瘤,熟知该入路的巨-微解剖、肿瘤与海绵窦结构的病理解剖关系以及熟练的显微手术技能是全切除肿瘤并有效地保护脑神经的关键.

  • 手指指甲缺损的单全趾甲复合组织移植再造术

    作者:张敬良;谢振荣;雷艳文;肖军波

    目的对手指指甲缺损或畸形进行重建,再造理想的指甲. 方法以携带小量组织进行切取包括趾甲、甲下皮、甲周膜在内的复合组织及其营养动脉、静脉和神经,与受区进行趾-指动脉、静脉、神经的吻合,完成单一全趾甲复合组织移植再造指甲. 结果再造9例13指,术后均顺利成活,外形满意,接近原手指指甲的效果,供区的外观和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使手指甲再造等手外科手术做的更精细,治疗效果更理想.

  • 复合骨移植在下肢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建炜;张光明;徐中和;杨运发;钟波夫

    目的探讨复合骨移植在下肢骨肿瘤保肢术中重建骨缺损的手术原理及效果. 方法应用携带监测皮岛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与深低温冷冻大段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重建下肢骨肿瘤切除后的长段骨缺损12例.其中,骨肉瘤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骨纤维结构不良2例,骨巨细胞瘤3例. 结果 12例经术后8~38个月随访,1例死于肺转移,2例带瘤存活,9例无瘤存活.术后功能优良率达75%.10例术后3个月内X线示骨端骨性愈合,2例内固定失败重新外固定后骨性愈合,所有均在9个月内能完全负重行走. 结论携带监测皮岛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与深低温冷冻大段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适用于下肢骨肿瘤保肢术中的长段骨缺损的修复,具有自体活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的双重优点.

    关键词: 骨肿瘤 移植 下肢
  • 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祝斐;骆纯;雷万生;朱炯明;吴明;金卫星;林俊明;黄新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放射学特点、手术技巧和治疗结果,以降低残死率,改善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1例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要点、手术入路及预后. 结果所有病例行MRI或/和CT检查,确诊率高,并行显微手术全切除,无手术死亡,预后好. 结论应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神经导航系统对手术入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应用游离腓骨组织瓣修复口腔肿瘤切除后下颌骨缺损

    作者:伍国号;刘均墀;李浩;陈福进;曾宗渊;陈文宽;魏茂文;谭广谋;丁学强;于文斌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骨组织瓣修复口腔肿瘤切除后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游离腓骨组织瓣修复口腔肿瘤切除后下颌骨缺损的临床资料15例.其中下颌骨造釉细胞瘤5例,下颌骨纤维肉瘤2例.颌下腺腺样囊性癌3例,颌下腺粘液表皮样癌2例,口底黏膜高分化鳞癌3例.单纯腓骨骨瓣修复10例,腓骨骨皮瓣修复5例. 结果 14例腓骨瓣成活,生长良好,1例腓骨骨皮瓣因术后发生血循环危象,经抢救无效而坏死. 结论游离腓骨组织瓣修复口腔肿瘤切除后下颌骨缺损可较好地恢复容貌和口腔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踝前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及足趾部皮肤缺损

    作者:王召安;沈永峰;冯世尧

    前足及足趾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伴有骨、肌腱外露,虽面积大,但修复较为困难,随着显微外科的深入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2],自2002年以来,我们设计了以足背动脉踝前皮支为血管蒂,以足底深支为旋转点的踝前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及足趾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第一跖背动脉远端蒂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

    作者:刘亚平;肖海军;侯春林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肤薄,色泽好,有可供缝接的皮神经,可制作成感觉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时有其独特的优点.但由于该皮瓣的血管蒂较短,旋转幅度有限.为此,我们设计了第一跖背动脉远端蒂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增加了皮瓣的旋转幅度,临床应用3例,修复足趾背侧及足趾残端创面,效果满意.

  • 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

    作者:林松庆;徐皓

    车祸等损伤致足踝周围组织损伤临床上常见,此处皮下组织少,损伤后易致骨关节及肌腱外露,并发骨关节感染及坏死.用皮瓣修复创面可以加快骨关节及肌腱裸露创面的修复,减少感染、组织坏死等并发症[1].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在小腿内侧,切取便利,成活率高.我们于1998年2月-2003年6月用该皮瓣修复足踝周围皮肤缺损1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手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作者:夏增兵;钱为平;尧彦清;石盛生;费红良;陆翔

    我们自2001年6月至2004年8月应用手部4种不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24例26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 NT-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与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促进大鼠全横断脊髓受损伤神经元的存活及其轴突再生

    作者:郭家松;曾园山;李海标;黄文林;陈穗君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NT-3-SCs)与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移植对大鼠因脊髓全横断而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的作用. 方法将NT-3-SCs及LacZ报告基因修饰SCs(LacZ-SCs)与NSCs联合移植到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处,60 d后在脊髓横断处尾侧注射荧光金(FG)进行逆行标记.第67天,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大脑皮质体感区、红核及脊髓横断处头侧FG标记神经元;大脑皮质体感区、红核和脊髓背核内存活的神经元以及脊髓损伤处再生的轴突. 结果大脑皮质体感区、红核及脊髓L1背核内存活的神经元由多到少依次为NT-3-SCs与NSCs联合组、LacZ-SCs与NSCs联合组和实验对照组.NT-3-SCs与NSCs联合组和LacZ-SCs与NSCs联合组的大脑皮质体感区、红核和脊髓横断处头侧有FG标记神经元;脊髓横断处及其附近组织有5-HT、CGRP和SP阳性神经纤维. 结论 NT-3-SCs与NSCs联合移植能够促进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元的存活以及轴突再生.

  • 自体与同种异体复合骨移植中腓骨肌袖自然转归的实验研究

    作者:温世锋;张光明;苏为平;黄雪萍;杨运发;钟波夫;徐中和

    目的研究带血管自体腓骨与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术后,腓骨肌袖的自然转归及其规律. 方法采用健康成年杂种犬36只,于双侧后肢胫骨结节下切除3.0 cm长胫骨骨干、骨膜,制作骨缺损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自体腓骨,对照组植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均用7孔93 mm长AO加压钢板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术后1、2、3、4个月分别行X线摄片、ECT检查、大体标本及组织学观察. 结果 X检查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异体骨吸收、新骨形成明显.第4个月实验组宿主骨-异体骨接合部愈合率83.3%,对照组未见愈合.ECT检查:实验组较对照组骨代谢活跃,但变化规律相似,均为术后1、2个月活跃,于第2个月达高峰,第3、4个月呈下降趋势.组织学观察:实验组较对照组异体骨髓腔内壁及哈弗管内的骨吸收、成骨活动显著增强.至第4个月,异体骨髓腔内壁与腓骨之间充满环形骨痂,并呈成熟至不成熟明显的阶梯状排列,靠近异体骨髓腔内壁骨痂较成熟,由大量成熟骨细胞组成.近腓骨侧骨痂较不成熟,主要由软骨细胞、骨细胞组成.异体骨髓腔内带血管蒂腓骨周围肌袖的肌纤维基本消失. 结论带血管自体腓骨与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术后,腓骨周围肌袖的自然转归是骨化.

  • TGF-β1缓释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作者:曾春;蔡道章;全大萍;廖凯荣;卢华定;李晓峰;史德海

    目的制备负载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的三维多孔壳聚糖支架,检测TGF-β1缓释载体对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乳化交联法制备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并将其与壳聚糖支架复合,检测其体外降解并通过ELISA法检测微球的载药、释药性能.将软骨细胞置于复合载体中立体培养,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复合载体对细胞的增殖、功能的影响. 结果缓释微球的TGF-β1包封率达90.1%,并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软骨细胞在复合载体中增殖良好,并能够保持其表型及Ⅱ型胶原分泌功能. 结论负载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壳聚糖支架作为软骨细胞的载体在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及软骨损伤的修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Y-染色体特异性探针追踪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转归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栋梁;杨远良;谭本前;李佛保

    目的追踪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移植后细胞的存活、转归和功能保存状况. 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离培养的MSC移植到雌性SD大鼠骨缺损部位,动态取不同时段的组织,采用地高辛标记的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布、数量和功能状况. 结果同种异体MSC移植后,可在受体骨缺损局部生存、增殖,形成骨痂数量多、质量好.干细胞移植90 d后仍存活,可分布于骨髓和新骨组织. 结论同种异体MSC移植后可长期存活于骨髓和新骨组织并保存成骨特性.

  • 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管状软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夏万尧;刘伟;刘天一;陈付国;崔磊;曹谊林

    目的以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 cells,BMSCs)为种子细胞,接种于管状聚羟基乙酸(PGA)支架上,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管状软骨. 方法取长枫杂交仔猪髂骨骨髓,在低糖DMEM完全培养液培养2周,传代后以浓度为5×107/ml细胞悬液均匀接种于管状PGA支架上,以高糖DMEM低血清特定培养液诱导(含胰岛素2 mg/L、转铁蛋白3 mg/L、丙酮酸100mg/L、地塞米松10-7mol/L、TGF-β 10ng/L、葡萄糖4.5 mg/ml、2%胎牛血清),连续诱导培养10周,从大体、组织学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对再生组织进行评价. 结果 6周时染色见BMSCs-PGA复合物表层为2~4层成纤维样细胞组成的软骨膜,下层为较成熟的软骨组织,软骨细胞包埋在软骨陷窝内,有很多散在PGA纤维,而在中间部分,组织量较少,结构较构散.10周时BMSCs-PGA复合物外观呈乳白色软骨样,管壁较厚,有一定的弹性,但中间部管腔塌陷较明显,苏木素-伊红染色见实验组管状BMSCs-PGA和6周时相似,但结构更致密和规则,细胞数量较正常软骨组织少,还可见少量的未降解的PGA纤维.免疫组化证实形成的组织有Ⅱ型胶原分布. 结论管状BMSCs-PGA复合物在特定培养液诱导下,在体外能形成管状软骨,这为将来临床应用BMSCs作为种子细胞,修复软骨缺损或构建复合组织气管提供了实验基础和技术参数.

  • 带蒂背阔肌肌瓣转移治疗胸椎术后慢性脑脊液漏一例

    作者:肖海军;侯春林;陈爱民;刘亚平

    患者男,55岁,因T2椎体骨折并截瘫术后4年余,背部窦道反复渗液2年余入院.患者1999年10月因车祸造成T2椎体爆裂骨折,致胸部乳头平面以下运动感觉丧失,在当地医院急诊行"T2椎体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背部切口出现脑脊液漏,一直未能愈合.1月后行"明胶海绵填塞术"仍未能愈合.次年2月转入我科行"内固定物取出加硬脊膜修复术加右侧带蒂背阔肌肌瓣转移术",术后抗炎换药,创口愈合.2002年4月在外院行"脊髓嗅鞘细胞移植术",术后切口再次出现脑脊液渗漏并形成多个窦道,长期换药不愈,于2004年6月再次入我科治疗.

  • 蔓状静脉动脉化睾丸再植一例

    作者:冯明录;郑刚;董涛;何勇;李江

    患者 41岁,因企图自杀,自己将双侧睾丸挤到阴囊皮下并用线扎牢,线的另一端绑在固定物上,患者用力向后仰倒将双侧睾丸及部分阴囊皮肤撕脱并离体,伤后1 h被送到医院.检查,一般情况好,阴囊皮肤部分缺损,伤口整齐,挫伤不严重,双侧睾丸离体,一侧无明显挫伤,与睾丸相连的有5cm长数条蔓状静脉及精索,另一侧睾丸精索静脉明显挫伤.入院后决定行一侧睾丸再植,在手术显微镜下清创并寻找离体睾丸的血管,但未能找到睾丸动脉.蔓状静脉6条,血管外径0.5~1.0 mm.解剖右侧腹壁下动、静脉长6 cm,切断后向阴囊方向翻转,选择一条较粗的、无静脉瓣及侧支的蔓状静脉与腹壁下动脉吻合,采用蔓状静脉动脉化供血.选择另一条较粗的蔓状静脉与腹壁下静脉吻合,放开血管夹后睾丸血液循环恢复,结扎其余蔓状静脉及精索,固定睾丸于阴囊,放引流条两根后关闭伤口,术后按显微外科常规用药处理.术后阴囊伤口渗出较多,前2 d每天用大棉纱换药2次,3 d后阴囊伤口渗出减少,每天用大棉纱换药1次,9 d后伤口拆线甲级愈合.术后3 d行彩色B超检查:再植睾丸血运良好;查血清睾丸酮0.21 nmol/l(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9.1~43.8 mmol/l),术后9 d行彩色B超检查再植睾丸血运较3 d时更丰富,查血清睾丸酮0.46 mmol/l.再植睾丸成活,病人出院.

  • 单供区串联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洞穿伤并四指血运障碍一例

    作者:朱泽艺;刘晓军;夏霆

    患者男,30岁,左手压榨性开放性损伤,第3、4掌骨间呈洞穿性缺损,面积约3 cm×4 cm,2~5掌骨头粉碎性骨折,环指指屈肌腱呈两平面离断,2~5指无血液循环,手内肌挫伤,掌深弓破坏.

  • 趾移植治疗非典型性手指中央缺如一例

    作者:王培信;李泽龙;曾波;庄永;谢逸波;康洁

    患者女,25岁,出生时即存在右手中指、环指从近节指骨基底部以远缺如,掌指关节残留,局部软组织呈圆锥样肉赘,无功能;示指从近指间关节以远缺如,小指近、远指间关节融合不能屈伸活动,拇指正常.左手及双足发育正常,身体其它部位未见有畸形样改变.X线片示右手示指中远节指骨缺如;中、环指仅残留近节指骨基底;小指指骨无分节呈骨性强直;掌骨发育正常.

  • 逆行推出皮瓣动脉终末支脱落血栓的实验研究

    作者:曹爱兵;李小军;杜冬

    目的验证逆行推栓法解除吻合口脱落血栓造成远端栓塞的动脉危象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将50只SD大鼠分为栓塞组、推栓组和无栓组 .以血管内缝线技术制备大鼠尾动脉自体血栓模型,设计大鼠腹壁浅动脉岛状皮瓣模型,栓塞组和推栓组建立皮瓣动脉蒂终末支栓塞模型.三组大鼠皮瓣动脉经不同处理后原位缝合,术后通过微型Doppler仪探测、大体观察、测量皮温等监测皮瓣血运,以皮瓣成活面积统计皮瓣成活情况. 结果皮瓣存活率:栓塞组0,推栓组80%,无栓组100%.经方差分析,推栓组与栓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栓组与无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逆行推栓法可以安全、快捷、方便、有效地解除术中因动脉吻合口血栓脱落引起的动脉危象.

  • 定点牵引医用胶粘结吻合微小血管的实验与临床应用

    作者:宋开芳;陈艺新;张云强;李青松;秦杰

    目的探讨新的细小血管吻合安全、快捷的方法. 方法 SD大白鼠40只,一侧股动脉后壁和前壁正中各缝合1针作为定点牵引,蘸胶端-端粘结吻合为实验组,另一侧行常规针线法端-端吻合为对照组,取2只动物两侧股动脉做吻合口耐压实验,其余动物分别于术后1、2、3、4周取血管标本,采用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并在临床应用于断指再植52例79指. 结果两侧血管全部吻合通畅,粘合组用时(12±2) min比针线组(18±3 )min缩短1/3,粘合组吻合口耐压(300 mm Hg)优于针线组,吻合口组织学观察两组无明显差异,电镜观察粘合组内膜修复更为平整、光滑;临床应用于断指再植成活率94.9%. 结论定点缝线牵引蘸胶端-端粘结吻合显微细小血管快速、安全、效果可靠,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核因子κB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皮瓣TNF-α和ICAM-1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小蔚;陕声国;余墨生;程邦昌;王松山;李爱林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I/R)期间,皮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活性抑制剂的影响.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I/R组(B组)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处理组(C组).制备右下腹岛状皮瓣I/R模型.C组于再灌注前及早期,各静脉注射PDTC 300 mg/kg.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皮瓣再灌注2、6 h TNF ̄α、ICAM-1 mRNA表达.测定再灌注12 h皮瓣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并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B组再灌注2、6 h TNF-α、ICAM-1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P<0.01).C组再灌注2、6 h TNF-α、ICAM-1表达明显低于B组(P<0.01,P<0.05);再灌注12 h,组织MPO活性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水肿情况明显减轻.结论再灌注早期炎症介质表达增加在皮瓣I/R损伤中起重要作用.NF-κB抑制剂可下调TNF-α和ICAM-1转录表达,明显减轻皮瓣I/R损伤.

  •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的显微应用解剖

    作者:周剑云;王洪;史彦芳;崔增学;刘俊文

    目的为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病变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手术显微镜下在12例(24侧)国人尸头上模仿了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的手术操作,观察并测量相关数据. 结果冠矢点位于眉间上(126.10±9.50)mm,中央沟前(43.02±7.00)mm,额静脉在冠状缝前后的2 cm范围内19支(占79.2%),该静脉向前2~3 cm内桥静脉稀疏;在冠矢点与室间孔的连线(PoCS-FM)上冠矢点至胼胝体上缘的距离为(40.81±6.99)mm,冠矢点至扣带沟的距离(29.04±6.61)mm;在PoCS-FM上胼胝体的厚度为(7.15±1.96)mm;透明隔平均厚度为(1.73±0.71)mm,透明隔间腔3例,较易分开透明隔两叶的7例,不能分开2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的显露范围为(16.87±4.19)mm,和穹窿的位置有关. 结论穹窿间入路操作相对简单快捷,可以直视下操作,无需过度牵拉,即可看到双侧重要结构,适用于较大肿瘤的切除.

  • 小脑幕上颞枕叶桥静脉的显微解剖

    作者:陶伟;韩卉;牛朝诗;万经海;焦轶;庞刚;朱友余;张铭

    目的通过对小脑幕上颞枕叶桥静脉的观察,为相关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对20例(40侧)静脉内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去除颅骨后进行观察. 结果颞枕叶小脑幕上桥静脉注入点的形态表现为单干型、多干型及烛台型.根据注入点的位置将其分为横窦组、岩部组、小脑幕组及横窦上组,其中横窦上组桥静脉存在于11侧(27.5%)大脑半球.注入点的数目共96个,引流桥静脉的数目共312支;Labbé静脉直径为(2.86±0.80)mm,其中横窦组Labbé静脉距硬膜窦角距离为(18.26±9.54)mm. 结论了解小脑幕上颞枕叶桥静脉的解剖有利于在侧颅底等手术避免损伤Labbé静脉和其他桥静脉,从而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 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颅颌面部巨大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飞;宁金龙;李小静;张林;高学宏;杨会强

    目的探讨下斜方肌肌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在对斜方肌肌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及跨越中线区皮瓣血供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超长下斜方肌肌皮瓣21例、超宽超长下斜方肌肌皮瓣6例,修复因各种外伤原因或肿瘤切除后致颅颌面大面积组织缺损22例,重度颌颈瘢痕粘连5例. 结果临床应用27例,皮瓣大面积42 cm×11 cm,宽达15 cm,除3例超长下斜方肌肌皮瓣远端2~4 cm表皮糜烂经换药愈合外,余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经3~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 结论下斜方肌肌皮瓣血运可靠,手术切取简便安全,皮瓣蒂较长,旋转弧度大,转移后远端可以到达颅顶甚至前额,超宽皮瓣覆盖范围更大,是一期修复颅顶和颈前大面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 邻近非主干血管蒂(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

    作者:林松庆;徐皓;谢文彬;张发惠;唐焕章

    目的探讨以邻近非主干血管为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的优化选择. 方法分析42例病例,应用4种邻近非主干血管为蒂皮瓣进行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周围皮肤条件良好者,选择邻近的逆行腓肠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腓肠肌皮瓣;如周围皮肤有较轻损伤,用腓肠肌皮瓣;皮肤缺损范围大者,组合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肌瓣或腓肠肌皮瓣;创面较小,选用比目鱼肌肌瓣或腓骨短肌瓣. 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成活37例,5例远端少部分坏死,2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例肌瓣转移,2例肉芽组织生长后植皮修复.结论邻近非主干血管为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是佳修复方式,不同的术式可满足各种创面的要求.

    关键词: 皮瓣 小腿 修复
  • 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四肢骨髓炎骨皮肤缺损

    作者:胡剑秋;陈世龙;张旭东;丁沈军;项德华;来进杰

    目的报道游离腓骨皮瓣修复骨髓炎所致的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皮瓣修复18例骨髓炎所致的四肢骨干伴软组织同时缺损,骨缺损在8~20 cm,软组织缺损范围在5 cm×6 cm~8 cm×22 cm. 结果移植组织全部成活;随访6~48个月,骨愈合率100%.皮瓣弹性、色泽良好.修复肢体功能良好. 结论该手术使组合移植减少一对血管吻合口,是修复骨髓炎所致骨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部分踇甲瓣和第二趾腹皮瓣联合修复指脱套伤

    作者:芮永军;施海峰;邱扬;吴权;程涛

    目的探讨2~4指全指脱套伤的修复方法,寻找佳术式. 方法切取携带足背皮瓣的部分踇趾甲皮瓣修复手指背侧和部分掌侧,第二趾侧腹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形成一个血管蒂的部分踇趾甲皮瓣及第二趾侧腹皮瓣修复全手指脱套伤. 结果临床应用6例9指全部成活,受区伤口Ⅰ期愈合8指,其中有1例为双侧踇甲瓣及第二趾侧腹皮瓣修复示、中指,因中指近指间关节(DIP)有脱位,末节指骨坏死,死骨摘除,3个月后伤口愈合,皮瓣成活,原修复指甲及甲床也坏死.供区除1例踇甲瓣供区植皮部分坏死外,余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14个月,掌指关节活动度60°~70°,近指间关节活动度40°~50°,指腹饱满,两点辨别觉8~12 mm,外形逼真,指甲生长良好,有1指指甲萎缩,1指指甲已缺损,供区行走良好,无疼痛及足部肿胀,植皮处肤色深,关节活动无影响. 结论部分踇甲瓣联合第二趾腹皮瓣是一种修复全手指脱套伤的理想方法.

  • 腹直肌肌皮瓣转位修复躯干周缘肿瘤性缺损

    作者:张如明;刘印文;张琥;石瑛;郎义芳

    目的介绍带蒂腹直肌皮瓣转位修复躯干周缘肿瘤性缺损的治疗方法. 方法 1998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本法共修复肿瘤性躯干缺损14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乳腺癌4例,鳞状细胞癌2例,滑膜肉瘤1例,脂肪肉瘤1例,纤维瘤病1例.原发4例,复发10例.肿瘤切除后,胸壁缺损(包括腋窝)6例,侧腰部缺损4例,腹股沟区缺损4例.同侧转位4例,对侧转位10例.以腹壁上动脉为营养血管的向上转位6例,以腹壁下动脉为营养血管向下转位8例.2例同时行人造血管移植,1例后装治疗. 结果围手术期,11例,全部成活;3例部分坏死,1例需再次修复.1例失访,13例平均随访15个月,局部复发2例,肺转移死亡2例,余均恢复正常生活. 结论腹直肌肌皮瓣带蒂转位可以全方位修复躯干周缘360°缺损.

  • 足部皮瓣在拇指及手指再造与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程国良

    自从张涤生等[1](1979)采用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趾移植一期完成拇指再造以来,把原需多次手术合并成一次手术完成,减少多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Morrison等[2](1980)对拇指皮肤撕脱伤采用踇趾甲皮瓣移植修复,获得良好的外形,又不缺失足趾,为这类病例的再造带来了理想的再造方法;Founche等[3](1980)选用踇趾趾腹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这些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Khouri等[4](1992)及侯瑞兴等[5](1998)对手指皮肤撕脱伤的患者采用第二趾甲皮瓣移植修复,也获得良好的外形与功能.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足趾组织移植拇、手指再造与修复在临床应用的拓宽,我们根据患者不同伤情在足部设计不同的皮瓣,对拇、手指及组织缺损进行修复与重建,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6-8].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