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32例

    作者:郭艳幸;李东升;汝兴华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常见病,随着近年对其病理学的研究,产生了各种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的方法,诸如带血管蒂或肌肉蒂的骨瓣或骨膜瓣移植术[1、2]、血管束植入术[3],以及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术[4]等.自1988年,我们运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推迟负重时间的方法治疗该病32例,取得较为满意结果,现予以报告.

  • 带血管蒂胫骨远端骨膜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发惠;陈振光;郑和平

    目的:为设计带血管蒂胫骨远端骨膜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观测胫骨远端内侧面、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与邻近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胫骨远端内侧面骨膜血管来自内踝前动脉的骨膜支3~6支,外径0.3~1.0mm.胫骨远端前外侧面骨膜血管来自外踝前动脉的骨膜支1~3支,外径0.4~0.8mm;腓动脉穿支降支的骨膜支2~4支,外径0.5~1.0mm.内踝前动脉在楔骨内缘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跗内侧动脉吻合;腓动脉穿支降支循外踝前外侧下行与外踝前动脉吻合,并沿腓骨短肌腱的前缘前行,终支与跗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相吻合.结论: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和以外踝前血管为蒂的胫骨远端前外侧骨膜瓣,可移位修复距骨颈骨折不连和距骨体缺血性坏死.

  • 臀下动脉吻合支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陈振光;张发惠;喻爱喜;郑和平;谭金海;陶圣祥

    目的:为以臀下动脉吻合支臀中肌止腱支为蒂的大转子后外侧骨、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液的成人下肢尸体标本上,重点观测臀下动脉吻合支臀中肌止腱支的走行、分布与吻合.结果:臀下动脉吻合支沿梨状肌下缘行向大转子途中,在距动脉起点4.4±1.2cm处分出臀中肌止腱支,分布于臀中肌止腱及大转子尖端并参与大转子后外侧动脉网.结论:可设计以臀中肌止腱支为蒂蹬大转子后外侧骨、骨膜瓣移位修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膝降血管为蒂股骨胫骨联合骨膜瓣移位修复股骨骨不连的应用解剖

    作者:叶勇;陈秀清;李国良;陈振光;茆怀海

    目的:为应用以膝降血管为蒂股骨胫骨联合骨膜瓣移位修复股骨中下段骨不连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30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膝降血管起点、走行、分支及分布,并测量30侧成人股骨干中段1/2处及中下1/3交界处的周径.结果:膝降动脉起自股动脉,下行于股内侧肌后内侧面,在距膝关节间隙水平上5.9±1.2cm处,分为横支及纵支(髌下支),横支紧贴股骨下端向前外侧走行,沿途发出骨膜支分布于股骨内侧髁;纵支继续沿收肌腱板及收肌结节前面下行至膝关节间隙水平,后折向前横行于膝关节囊表面,向下发出分支与周围动脉骨膜支在胫骨内侧上段吻合成血管网.结论:分别以膝降动脉横支及纵支为蒂切取股骨内侧髁骨膜瓣和胫骨骨膜瓣,向上移位修复股骨中下断骨不连,形态学上是可行.

  • 以胫骨滋养动脉为蒂的复合骨膜皮瓣移植修复胫前皮肤缺损骨不连

    作者:刘雪涛;常正奇;刘学胜;曲连军;王蕾;张成进;范启申;王成琪

    目的:探讨以胫骨滋养动脉为蒂的复合骨膜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骨不连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以胫骨滋养动脉为蒂的复合骨膜皮瓣游离移植于胫前皮肤缺损处,修复治疗胫骨骨不连2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治疗效果.切取皮瓣大小6 cm×4 cm~18 cm×9 cm.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8个月,平均17个月,皮瓣外形满意,骨不连在术后3~6个月愈合.结论:以胫骨滋养动脉为蒂的复合骨膜皮瓣,是治疗胫前皮肤缺损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 以股外侧皮神经主干为标志分离旋髂深血管的临床体会

    作者:蔡贤华;徐永年;陈庄洪;罗芝荣;唐运章

    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瓣、骨膜瓣、骨皮瓣或血管束是重要的移植材料,临床常用[1].旋髂深血管的分离是此类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术中费时较多,顺行及逆行分离法均如此.我们于1995~1997年在研究旋髂深血管与股外侧皮神经解剖关系的基础上,在采用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的手术中,以股外侧皮神经主干为标志分离旋髂深血管14例次,简化了手术程序,现报告如下.

  • 带血供骨膜、骨瓣移位修复胫骨骨不连

    作者:陈振光;张发惠

    胫骨骨折是长骨中常见的骨折,更由于胫骨体前缘和内侧面全长均位于皮下,遂使胫骨开放性骨折又列所有开放性骨折的首位.胫骨体的滋养孔多为一个(占98.4%),位于比目鱼肌线下方,相当于胫骨干上、中1/3交界处.当胫骨中、下段骨折时,滋养血管易受损伤,引发其下骨折段供血不足,影响愈合.诸因素导致胫骨骨不连的发病率居全身长骨之首.如何有效地修复胫骨骨不连,是骨、显微外科医生所亟待解决的难题.

  • 钢板内固定联合桡侧副血管蒂骨膜瓣治疗肱骨骨不连

    作者:程鑫华;漆白文;黄振华;余永桂;王小涛;张功礼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加桡侧副血管蒂骨膜瓣治疗肱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采用钢板内固定加桡侧副血管蒂骨膜瓣治疗21例肱骨骨不连患者.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9~25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骨不连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5~6个月(平均4个月).按韩一生等的肩、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6例,良4例,差1例.结论 内固定联合桡侧副血管蒂骨膜瓣治疗肱骨骨不连,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是一种理想方法.

  • 带掌背动脉远侧穿支蒂掌骨骨膜瓣移植治疗指间关节面缺损

    作者:刘文泉;孙建行;单连美;程建高;刘伟

    目的介绍治疗食、中、环、小指近节关节面一侧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用带掌背动脉远侧穿支蒂掌骨骨膜瓣翻转治疗一侧关节面缺损15例.结果本组病例在临床应用中,经3~36个月的随访,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第二掌背动脉远侧穿支骨膜瓣位置恒定,血管蒂长,口径较粗,游离容易,血供充分,能有效地促进手指近节关节面的修复.

  • 复杂距骨骨折脱位的手术策略

    作者:吴富章;卜海富;蔡靖宇;郭涛;郑华龙

    目的 探讨并评价HawkinsⅢ型、Ⅳ型距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分别行踝关节内侧或/和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Ⅲ型距骨骨折9足、Ⅳ型4足.踝关节内侧或/和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外侧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术治疗Ⅲ型距骨骨折6足、Ⅳ型3足.内踝截骨或/和腓骨下端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外侧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术治疗Ⅲ型骨折12足、Ⅳ型骨折6足.内踝截骨或/和腓骨下端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内侧或内踝前动脉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术治疗Ⅲ型距骨骨折11足、Ⅳ型5足.结果 56足获2~11年随访,骨愈合54足,骨不连2足;骨缺血性坏死14足;创伤性关节炎21足.按AOFAS标准评价:优18足,良25足,可11足,差2足,优良率76.8%.结论 注意保护骨折部残存血运,重建骨折端血供,是提高复杂距骨骨折脱位术后疗效的关键.以截骨入路,带血管蒂骨膜移植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佳手术方案,不需一期行关节融合术.

    关键词: 距骨 截骨 重建 骨膜瓣
  • 交锁髓内钉联合骨瓣、骨膜瓣治疗四肢骨不连及骨缺损

    作者:路青林;韩建波;李树锋;刘庆胜

    目的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24例.全部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年.其中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15例;带血管蒂腓骨转移2例;带血管髂骨瓣3例;带血管股骨内髁骨瓣移植1例;带血管腓骨骨膜移植4例;带血管胫骨骨膜瓣转移1例.结果24例患者全部临床愈合,未出现感染、髓内主钉及锁钉断裂等并发症,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

  • 带桡动脉茎突返支骨膜瓣移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作者:李红;徐萍;方冰;刘超群;王奇;韩东

    自1995~2002年对15例腕舟骨骨不连采用带桡动脉返支骨膜瓣移植治疗,以改善腕舟骨血运、促进骨折愈合,疗效满意.

  • 骨间返动脉为蒂的骨膜瓣移植治疗尺骨骨不连17例

    作者:罗石红;彭潭安;易红卫;舒鹏飞

    目的总结骨间返动脉为蒂的骨膜瓣移植治疗尺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17例尺骨中下段骨不连(中段12例,下段5例)采用骨间返动脉为蒂的骨膜瓣进行移植治疗.结果术后临床追踪随访平均8个月(3~12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3~7个月).术后肘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功能无障碍.结论骨间返动脉为蒂的骨膜瓣移植治疗尺骨骨不连具有操作简便,损伤较小,血管解剖恒定,血运丰富,安全可靠,是一种治疗尺骨骨不连的有效手段.

  •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膜瓣转移术治疗Perthes病20例的长期观察

    作者:赵德伟;颜景涛;刘宇鹏;王本杰

    目的 探讨Perthes病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膜瓣转移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早期Perthes病加例患儿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和X线检查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经过平均10.5年(6-18年)随访,优良率80%.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针对早期Perthes病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膜瓣转移术是治疗Perthes病的有效方法.

  • 侵犯前颅底的筛窦肿瘤4例报告

    作者:沈志森;谢光天;李幼珍;成立新;赵侃

    自1994年3月至1999年3月,我科对4例侵犯前颅底的筛窦肿瘤患者,施行了额骨硬脑膜外入路颅面联合手术,并采用带蒂额骨膜瓣和帽状腱膜瓣及颅骨内板重建前颅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124 利用粘骨膜瓣徙前术的修正性内窥镜额窦切开术:额窦抢救性手术

    作者:王震;沈懿

  • 眶骨膜瓣矫治固定性内斜视

    作者:郭斌

    目的 探讨固定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眼眶骨膜瓣锚定术加强外直肌矫治固定性内斜视18例(24眼).通过内直肌断腱术外直肌缩短联合眶骨膜瓣锚定术加强外直肌的综合手术治疗方式,矫治固定性内斜视眼位.结果 18例(24眼)均取得良好效果.除2眼内斜欠矫5°~10°外,其他术后眼位居中,眼位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2眼术后矫正视力0.2 ~0.4,基本恢复了视功能,其余则达到了美容效果,术眼可轻度外转,眼球运动灵活且自然.无1例过矫或发生垂直性斜视,随访1~5年,无1例复发,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由于眶骨膜作为有良好血运活体的组织瓣,而且眶骨膜是自身组织,不具有抗原性,又临近术区,具备良好的取材优势.质地坚韧,不会发生吸收变形,眶骨膜瓣矫治固定性内斜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美容效果显著而且自然,近远期效果稳定良好.

  • 舌侧粘骨膜瓣缝合牵引暴露并取出坠入牙

    作者:邹昌宁;童昕;季骏

    下颌智齿拔除中,偶会出现其舌侧骨板折裂、或远中舌根底穿通,致使在锤、挺过程中牙及牙根突然坠落,从视野中消失.以往取出时,方法多为盲视下的钳夹或匙刮,带有盲目性,一次成功率极低,反复操作,时间长,损伤大.本文作者自1985年起[1],采用多种方法,现将新舌侧粘骨膜瓣缝合牵引法直视取出坠入牙介绍如下.

  • 借助涡轮钻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体会

    作者:黄桂林;蒋练;石思碧

    高速涡轮钻作为一种拔牙的辅助工具,近年来得到了广泛运用.作者用此法拔除下颌各类阻生智齿24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和方法1 病例选择:从1994~1997年在我院就诊需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中,选择以下患者作涡轮钻拔牙.(1)水平阻生横断牙体者51例.(2)需做牙体劈开,但发育沟不明显者84例.(3)前倾或低位垂直阻生,用牙凿劈牙时远中牙冠劈掉36例.(4)断根30例.(5)去骨拔牙47例.2 拔除方法:各类劈牙困难的下颌智齿,先用锅轮钻裂断牙体,如因位置致操作不便,可先在牙体上磨出一尽可能深的沟槽,再用牙凿裂断牙体.若需翻瓣去骨时,可将翻起的粘骨膜瓣反折缝合固定于颊粘膜上,避免机头工作时损伤.断根拔除时,如长钻针能磨除断根即可;如因位置原因或断根较长时,可在断根颊侧或远中磨出一间隙,便于牙挺伸入.

  • 带上颌窦粘膜蒂骨瓣的上颌窦底升高充填术

    作者:尚伟;李薇;Faber J、 Chames R

    带上颌窦粘膜蒂骨瓣的上颌窦底升高术,开窗骨板与窦粘膜瓣一起内转上提,形成新上颌窦底,新上颌窦底近似正常粘膜骨结构,术后并发症少,利于移植骨骨化。 1.材料和方法:本组共12例,男性7例,女性5例,6例上颌无牙颌,6例上颌后牙缺失。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0.6岁。 X线:上颌窦底距牙槽嵴高度4~10 mm,平均7.5 mm。①12例均取自体髂骨,将皮质骨和松质骨制成粗颗粒状骨放于生理盐水中。②牙槽嵴顶部弧行切口,翻起粘骨膜瓣暴露上颌窦侧壁骨板。于牙槽嵴上方1.5 cm处作一1.5 cm×2.5 cm 的卵圆形开窗线,用球钻离心向倾斜仔细钻穿骨壁,勿伤及上颌窦粘膜。形成带有上颌窦粘膜蒂的骨粘膜瓣。翻转上提骨粘膜瓣,形成新上颌窦的底。颗粒状髂骨骨质与可吸收的HA颗粒(2∶1)混合,充填于上颌窦底腔隙内,严密填塞。复位唇侧粘骨膜瓣,缝合关闭创口。 2.结果:12例24侧上颌窦底升高术均获成功。1周X线示腔隙内移植骨分布均匀。3~4个月X线见移植骨密度增高,即行常规牙种植术,术中见移植骨骨化良好。6~7个月Ⅱ期手术时见种植体稳固,X线显示:移植骨骨小梁排列有序塑化。1年后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移植骨无明显吸收。 3.讨论 :传统上颌窦底升高术开窗骨板与窦粘膜分离后取下,再植入到移植骨与抬高的上颌窦底粘膜间,形成新

134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