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骨上段骨样骨瘤冷冻治疗后病理性骨折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吕洪海;薛克修;李晓燕

    骨样骨瘤是原发性良性肿瘤,临床少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血管造影时发现,骨样骨瘤核心有血管发育异常,病理可见其核心为富有血管的骨性结缔组织及良性多核细胞、成骨细胞,无软骨成分[1]。临床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瘤巢及周围反应性骨,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且大块切骨后造成骨缺损及术后病理性骨折较常见。我们采用单纯瘤巢切除后,残腔内注入液氮冷冻治疗,尽管也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但复发率却明显降低,如果通过植骨,术后并发症进一步减少。现就我院1990~1999年收治的9例股骨上段骨样骨瘤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例中男4例,女5例;年龄12~34岁,平均年龄21岁。将1990年~1995年7月收治的4例分为A组,采用瘤段切除术;1995年10月~1997年12月收治的3例分为B组,采用瘤巢切除后,残腔内注入液氮冷冻治疗;1998年3月~1999年2月收治2例分为C组,采用瘤巢切除后,液氮冷冻治疗,残腔内植入带缝匠肌蒂髂骨瓣。2 治疗方法根据肿瘤位置和对骨皮质的侵袭程度,股骨前外侧和股骨前方两种切口,A组采用瘤段切除术,即将瘤巢及大部分反应骨一并切除;B组在瘤巢上方开骨窗,瘤巢凿去后,将瘤巢周围软组织用凡士林纱布保护,用漏斗将液氮注入残腔,共1~2次,每次3~5min;C组液氮注入完毕后,测量残腔纵、横、深3个方向内径,解剖缝匠肌及其髂骨附着点,切取略小于残腔内径的带缝匠肌蒂的骨瓣在大腿皮下转移并植入残腔,骨瓣周围间隙用剪碎的髂骨松质骨填实,游离周围骨膜并包绕骨瓣。

  •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髂骨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振光;张发惠;谭金海;谢昀;陶圣祥;潘峰

    目的:探讨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髂骨瓣的解剖及应用要点.方法:在25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的走行、分支、发出点和外径等.结果: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阔筋膜张肌支上行支发出点距髂前上棘平面7.1±2.3cm,外径1.2±0.8mm,该支又分出2~3支外径在0.3mm~0.5mm的小分支从阔筋膜张肌后份进入肌质,上行至肌起始处达髂骨;其下行支发出点距髂前上棘平面7.9±1.8cm,外径1.3±0.8mm.结论: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髂骨瓣具有手术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 臀下动脉吻合支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陈振光;张发惠;喻爱喜;郑和平;谭金海;陶圣祥

    目的:为以臀下动脉吻合支臀中肌止腱支为蒂的大转子后外侧骨、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液的成人下肢尸体标本上,重点观测臀下动脉吻合支臀中肌止腱支的走行、分布与吻合.结果:臀下动脉吻合支沿梨状肌下缘行向大转子途中,在距动脉起点4.4±1.2cm处分出臀中肌止腱支,分布于臀中肌止腱及大转子尖端并参与大转子后外侧动脉网.结论:可设计以臀中肌止腱支为蒂蹬大转子后外侧骨、骨膜瓣移位修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各种骨瓣眶颧入路的应用解剖进展

    作者:冯学泉;佟小光

    目的:总结各种骨瓣眶颧入路的应用解剖进展。方法在万方、CNKI及Pubmed等数据库查阅国内外各种不同骨瓣成形方式的眶颧手术入路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眶颧入路可分为单骨瓣眶颧入路、双骨瓣眶颧入路和三骨瓣眶颧入路,目前常用的为三骨瓣眶颧入路,该方法操作简便,在保障暴露效果的前提下,增加了术式的灵活性。结论眶颧入路的演变过程充分体现出随着相关应用解剖研究的进展,颅底外科从过分追求颅骨、病变切除的传统理念到兼顾患者安全、美观与生活质量的微创理念的变化。

  • 以膝降血管为蒂的骨瓣骨皮瓣骨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殷林;宗丹;付东宁;刘宏彦;刘建林;孙洁敏

    在局部解剖和摹拟手术研究的基础上,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0年1月应用以膝降血管为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膜(骨)瓣、骨皮瓣和骨肌皮瓣进行转位移植或吻合血管游离移植修复四肢骨不连、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带血供骨膜、骨瓣移位修复胫骨骨不连

    作者:陈振光;张发惠

    胫骨骨折是长骨中常见的骨折,更由于胫骨体前缘和内侧面全长均位于皮下,遂使胫骨开放性骨折又列所有开放性骨折的首位.胫骨体的滋养孔多为一个(占98.4%),位于比目鱼肌线下方,相当于胫骨干上、中1/3交界处.当胫骨中、下段骨折时,滋养血管易受损伤,引发其下骨折段供血不足,影响愈合.诸因素导致胫骨骨不连的发病率居全身长骨之首.如何有效地修复胫骨骨不连,是骨、显微外科医生所亟待解决的难题.

  • 带血管蒂腓骨上段骨瓣的解剖与临床

    作者:陈振光;郑晓晖

    选择腓骨上段骨瓣作为显微骨移植的供区,乃着眼于腓骨头端的关节面及其内侧钝圆的隆起和具有生长潜能的骺板,更由于其营养血管的多源性,遂成为修复成人和儿童某些骨端缺损常用的带血管蒂骨瓣.但如何运用该骨瓣,各家见解不一.本文从解剖和临床结合的角度对该骨瓣作一浅述.

  • 带血管蒂桡骨瓣治疗舟骨骨折骨不连临床研究

    作者:程相伟;高秀丽;冯连伟;刘太全;高培基

    目的:介绍和总结带血管蒂桡骨骨瓣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方法.方法:应用带血管蒂桡骨茎突返支桡骨骨瓣转位植入克氏针固定舟骨骨折进行治疗,骨瓣约1.2 cm×2.5 cm×0.6 cm,术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了随访,随访12~25个月,16例舟骨骨不连均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4.5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手术方式疗效好、术区损伤小、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易于推广,为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一种良好方法.

    关键词: 腕舟骨 骨不连 骨瓣
  • BMP-2和VEGF在兔髋臼缺损修复中表达研究

    作者:季丰琨;丑小冰;李文超;蔡刚;李浩宇;高亚兵;彭瑞云

    目的 建立带骨骺缝匠肌髂骨瓣修复髋关节发育不良中髋臼缺损的动物模型,并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Ⅱ型(BMP-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在制备16只日本大耳白兔缺损左侧髋臼上缘骨质制备髋关节发育不良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带骨骺缝匠肌髂骨瓣对缺损进行修复,术中观察骨瓣血运情况和拉伸程度,术后1周、2周、4周和8周观察大体步态和髋关节活动度,并处死动物取髋臼缺损修复部位的组织进行HE染色以及BMP-2和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术中带骨骺缝匠肌髂骨瓣血运良好,缝匠肌拉伸程度适中;术后8周时行动步态和髋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术后1周可见带骨骺缝匠肌骨瓣与髋臼骨组织间存在明显间隙,两者软骨层间距较大,2周和4周骨瓣软骨层与髋臼软骨层间距缩短,至8周骨瓣软骨层与髋臼软骨层几乎融合;BMP-2和VEGF在术后4周时处于表达高峰期,并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1周与2周、8周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时间点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BMP-2和VEGF的表达增加参与了兔髋臼缺损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 经内踝截骨入路内踝前动脉舟骨瓣移植治疗距骨颈骨折

    作者:陈海涛;梁群英;赵汝平;李启中;郭海欧

    目的 总结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内踝前动脉舟骨瓣移植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内踝前动脉舟骨瓣移植治疗距骨颈骨折HawkinsⅡ型20例,Ⅲ型36例,Ⅳ型7例.结果 63例获随访12-48个月,均在术后18个月内骨性愈合.疗效按AOFAS评定标准:优38例,良18例,可7例,优良率88.9%.结论 保护残存血运,重建血液循环是治疗距骨颈骨折的关键,以内踝截骨入路内踝前动脉舟骨瓣植可显著提高距骨颈骨折愈合率.

  • 肋间动脉肋骨瓣移植钛板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

    作者:陈海涛;李启中;宋会江;郭海欧;区杰雄

    目的 总结肋间动脉肋骨瓣移植钛板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肋间动脉肋骨瓣移植钛板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31例.结果 31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其中30例术后13个月内均骨性愈合,脊髓受压症状治愈或明显好转,1例病灶迁延并出现局限性骨缺血坏死,经规范抗结核治疗后骨性融合.脊髓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结论 重建椎体局部血液循环是增强结核病灶抵抗力、确保植骨融合的关键,肋间动脉肋骨瓣移植可显著提高胸椎结核愈合率.

  •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作者:陆晓生;彭昊;凌尚准;韦文

    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102例.结果 91例获得随访,时间11个月~8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1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优良率87.9%.结论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能促进骨折愈合,降低股骨头坏死率,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 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赵德伟;崔旭;李成秀;范治伟;孙强;廉皓屹;于小光;刘宇鹏;荆拓

    目的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果临床应用17例,经过1.5~3.5年,平均2.6年随诊,疗效满意.结论该方法损伤小,简便易行,可以为股骨头提供丰富的血运及诱导成骨因素,是一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附62例报告)

    作者:芦健民;赵德伟

    目的应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BMP人工骨植入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62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探讨其术后骨折愈合率及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情况.方法应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BMP人工骨植入加纯钛空心钉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62例,术后随访8个月~5年6个月,对其临床功能、X线片进行评估.结果功能优良者51例(82.2%),骨折不愈合5例(8.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9.7%),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者均二次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愈合良好.结论血管蒂髂骨瓣转移、BMP人工骨植入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机率低,内固定稳定性强,手术时间短,临床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股骨转子间截骨联合术式治疗晚期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李静东;赵德伟;崔旭;王惠仙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截骨联合术式治疗晚期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股骨转子间截骨、髋臼成形或加盖及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治疗晚期髋关节发育不良31例(42髋).结果随访1.2~12年,平均4.3年,全部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股骨转子间截骨联合术是一种治疗晚期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可以避免或延缓全髋关节置换术.

  • 交锁髓内钉联合骨瓣、骨膜瓣治疗四肢骨不连及骨缺损

    作者:路青林;韩建波;李树锋;刘庆胜

    目的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24例.全部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年.其中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15例;带血管蒂腓骨转移2例;带血管髂骨瓣3例;带血管股骨内髁骨瓣移植1例;带血管腓骨骨膜移植4例;带血管胫骨骨膜瓣转移1例.结果24例患者全部临床愈合,未出现感染、髓内主钉及锁钉断裂等并发症,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

  • 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临床观察

    作者:马平

    目的:探讨用股方肌骨瓣移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股方肌骨瓣移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12例。结果:术后随访1~4年,12例骨折均愈合。结论:股方肌骨瓣移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 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本杰;赵德伟;郭林;杨磊;刘保一;傅维民;谢辉

    背景: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常双侧发病,治疗更加困难,采用保留股骨头的治疗方法较为理想。目前,采用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双侧ONFH疗效的报道甚少。
      目的:探讨应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治疗双侧ONFH的早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双侧ONFH患者22例44髋,男10例,女12例;年龄22~41岁,平均32.6岁;体重指数(BMI)16.5~30,平均23.9。按ARCO分期标准分为:Ⅱb期9髋,Ⅱc期14髋,Ⅲa期8髋,Ⅲb期5髋,Ⅲc期8髋。术中所取血管蒂均为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棘支骨瓣转移术。双髋分两次进行手术,手术间隔12~16个月,平均14个月。
      结果:随访时间为36~47个月,平均40.3个月,单髋术中失血量200~500 ml,平均358 ml。双侧髋关节术后6个月、12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均较各自术前有明显提高;双侧髋关节术后相同时间点的HH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初次手术侧1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痊愈,其余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根据ARCO分期标准2髋由Ⅲb期病变进展至Ⅲc期;1髋由Ⅲc期进展至Ⅳ期,并于术后14个月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结论:应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分两次手术治疗双侧ONFH,合适的手术间隔对初次手术侧功能恢复影响较小,双侧髋关节术后早期临床功能评价较高,是治疗双侧ARCOⅡ~Ⅲ期ONFH的有效方法。

  • 钽棒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限元研究

    作者:赵杰;赵德伟;许东;田丰德;连志强;刘保一

    背景:钽棒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然而目前其相关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报道较少.目的:探索钽棒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力学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单侧ARCOⅢa期股骨头坏死并行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患者1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股骨近段的螺旋CT扫描.应用专业医学建模软件Mimics及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建立正常组、坏死组、钽棒联合骨瓣修复组三组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Patran分析不同载荷下股骨近端的力学特性变化.结果:三组模型与实际股骨的情况完全吻合.坏死模型呈囊性变的压力骨小梁与正常骨小梁交界处存在应力集中.钽棒联合骨瓣修复模型股骨近端的力学特性接近正常,结果明显优于坏死模型.结论:钽棒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

  • 手术治疗枕颈部畸形3例报告

    作者:卢一生;黄宏前;符楚迪;潘兵

    我院自1997年3月~1999年11月,对3例枕颈部畸形伴脊髓压迫症患者,应用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扩大减压及枕骨瓣翻转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报告如下.

263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