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各种骨瓣眶颧入路的应用解剖进展

    作者:冯学泉;佟小光

    目的:总结各种骨瓣眶颧入路的应用解剖进展。方法在万方、CNKI及Pubmed等数据库查阅国内外各种不同骨瓣成形方式的眶颧手术入路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眶颧入路可分为单骨瓣眶颧入路、双骨瓣眶颧入路和三骨瓣眶颧入路,目前常用的为三骨瓣眶颧入路,该方法操作简便,在保障暴露效果的前提下,增加了术式的灵活性。结论眶颧入路的演变过程充分体现出随着相关应用解剖研究的进展,颅底外科从过分追求颅骨、病变切除的传统理念到兼顾患者安全、美观与生活质量的微创理念的变化。

  • 应用改良颅眶颧入路处理复杂性颅底病变

    作者:冯东侠;Joseph M.Zabramski

    目的介绍应用改良颅眶颧入路处理复杂性颅底病变的手术方法及经验.方法该入路采用"双瓣"技术,即首先行翼点开颅,取下额颞骨瓣.然后采用"六次切割"法,用气动锯分别割断颧弓根部、颧突、外侧眶缘和外侧眶壁、眶上缘和眶顶,取下眶-颧骨瓣,接下来进行硬脑膜内的显微操作.结果本组23例全部采用改良颅眶颧入路,术中发现该入路可缩短手术操作距离,对深部病变的观察角度明显扩大,降低了颅底病变的手术的难度.术后CT复查未见明显的脑牵拉性损伤,未发生额肌麻痹、眼球内陷、视力损害等并发症.结论改良颅眶颧入路手术中没有骨质丢失,不需行眶顶重建,避免了术后的眼球内陷.另外,面神经额支损伤和医源性眼球损伤发生机会明显降低.

  • 肌骨瓣眶颧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龙;冯继;刘银凤;杨大伟;李玉斌;王永恒

    目的:对肌骨瓣眶颧入路进行解剖学研究,减少因传统眶颧入路造成的面神经颞支损伤及术后颞肌萎缩、颞窝塌陷的发生。方法:20侧尸头模拟肌骨瓣眶颧手术入路,观察术区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脉额颞支的位置关系并测量二者之间的短距离,测量MacCarty孔中心至额蝶缝的垂线距离和垂直点距额蝶缝末端的距离。结果:术区中面神经颞支均在颞浅动脉额颞支前下方走行,二者之间的短距离为(4.80±2.40)mm, MacCarty孔位于额蝶缝上方,MacCarty孔中心距额蝶缝的垂直距离为(6.10±2.32)mm,垂直点至额蝶缝末端的距离为(22.42±4.12)mm。结论:颞浅动脉额颞支可做为筋膜间入路的解剖学标志;肌骨瓣血管神经保持完整降低了颞肌和骨萎缩的风险。

  • 颅眶交界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梁新强;蒋广元;廖毅超;宋星志;张征军;黄航;覃颜

    颅眶交界区过去曾被认为是手术禁区,此区域肿瘤的全切除率很低,术中血管、神经、眼外肌极易受损,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个难题[1-2].我们采用额眶颧入路对此区肿瘤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现将12例手术效果报道如下.

  • 眶颧入路切除前中颅窝底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翔宇;李伟;杭春华;李劲松;韦永祥;张顶顶

    目的 探讨应用美国Barrow神经外科中心改良双瓣法眶颧入路治疗前中颅窝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眶颧入路显微切除的12例前中颅窝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操作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讨论.结果 术后头颅MRI示蝶骨嵴脑膜瘤4例、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和三叉神经鞘瘤各1例、鞍旁高级别肉瘤1例及鞍区脑膜瘤1例,共8例完全切除;3例海绵窦区脑膜瘤和1例岩斜区脑膜瘤大部切除.结论 改良眶颧入路,对颅前、中颅窝底肿瘤提供了佳暴露.该入路手术步骤相对简便,并且硬膜外即可处理肿瘤基底,减少肿瘤血供;该入路可以较好地显露前中颅窝底区域,并有效保护病变毗邻重要结构.

  • 眶颧骨瓣改良成形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闵有会;左玉超

    目的 对眶颧入路进行解部学研究,探索一种新的眶颧骨瓣成形方法.方法 6例12侧灌注尸头采用改良后的眶颧骨瓣成形术,形成两块骨瓣式眶颧入路.结果 本组12侧暴露效果好,操作简单,改良后的眶颧骨瓣成形术,没有骨质丢失,眶顶重建效果好.结论 改良后的眶颧骨瓣成形术通过运用关键孔和3号孔降低了眶颧入路的难度,创伤小.

  • 翼点硬脑膜外入路切除前床突脑膜瘤

    作者:陶存山;楼美清;卢亦成;汪亮;王冰心;李文;张康;蒋建华

    目的探讨前床突区手术临床应用解剖,提高前床突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8年至2004年采用翼点硬脑膜外入路手术治疗的前床突脑膜瘤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6~58岁,平均42.2岁,视力减退者10例,头痛者11例.手术一般采用经眶上翼点联合入路,但对肿瘤累及海绵窦者采用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磨除前床突.硬脑膜外阻断肿瘤基底部血供.硬脑膜下切除肿瘤.结果前床突脑膜瘤共12例,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0例患者,术后6例明显好转,2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较术前恶化,其中术后视力无改变和视力恶化的2例均为术前有明显视神经萎缩者.结论前床突脑膜瘤采用翼点硬脑膜外入路手术,磨除前床突,有利于肿瘤基底部的血供阻断和前床突下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分离.眶上翼点联合入路可明显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有利于大型肿瘤上极的显露和切除.

  • 眶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作者:廖巍;林少华;黄汉添;胡子慧;林伟标

    目的 探讨眶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环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21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依据手术前诊断性影像资料,制定个体化手术计划;行眶颧入路开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夹闭动脉瘤.结果 21例4种不同类型动脉瘤患者经该方法治愈,其中1例患者术中动脉瘤破裂,经阻断载瘤动脉10 min,妥善分离动脉瘤后,在显微镜下准确夹闭瘤颈.出院时临床状况优良者16例,中残4例,重残1例.本组病例均未出现与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采用眶颧入路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 经眶颧颅内外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根治海绵窦区颅底贯通性肿瘤

    作者:吴逸群;丁美修;张志愿;张陈平;孙坚;竺涵光

    背景与目的:海绵窦区颅底贯通性肿瘤临床上并不少见,长期以来均被认为是颅外肿瘤的晚期表现,不适于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我们应用经眶颧颅内外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根治性切除海绵窦区颅底贯通性肿瘤,以期提高侵及海绵窦区域的颅底贯通性恶性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手术造成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本组收集了我科自1998年3月~2002年2月收治的14例海绵窦区颅底贯通性肿瘤病例,其中女性5例,男性9例;年龄22至73岁,平均43.2岁;腺样囊性癌4例,恶性成纤维细胞瘤2例,鼻咽癌2例,上颌窦癌1例,上颌骨软骨肉瘤1例,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1例,骨纤维结构发育不良1例,神经纤维瘤1例.所有手术全部采用经眶颧颅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方法主要包括整体游离眉弓和颧骨、切除蝶骨嵴外侧、打开眶上裂、眶下裂和视神经管.肿瘤切除常规按无瘤原则(en bloc)进行.结果:本组共14例患者均达到肿瘤根治性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经CT/MRI随访3个月~36个月,均未复发.结论:应用经眶颧入路显微手术可避免术中对正常脑组织的牵拉、减少手术中颅内操作的时间、并且在巨大型肿瘤的切除过程中控制海绵窦和肿瘤的出血等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点.大大地提高了颅底贯通性肿瘤的根治率,并相应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了患者恢复的过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