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2例骨样骨瘤的X线和CT表现分析

    作者:孙民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针对X线和CT检查并经病理明确诊断的骨样骨瘤病例,研究、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为骨样骨瘤的患者32例,所有病例都进行CR,CT检查,回顾性分析X线和CT表现,总结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32例X线平片仅23例患者存在瘤巢,发现率为71?8%,CT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瘤巢,发现率为100%.X线和CT对瘤巢的发现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X线相比,CT对瘤巢形态的观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量瘤巢直径显著减小,"牛眼征"检出率显著增加.结论;病巢是诊断骨样骨瘤的关键,与X线相比较,CT对病巢发现率高,能够避免直径较小瘤巢的漏诊,因此可以取代X线成为骨样骨瘤疑似患者诊断的首选技术.

  • 骨样骨瘤的X线和CT诊断

    作者:黄耀华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有CT扫描6例.分析X线和CT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3例和6例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小于2cm瘤巢,周围可有程度不一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X线和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和100%.结论大多数骨样骨瘤有X线特征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得到诊断,CT对瘤巢定位更准确对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有一定价值.

  • 骨样骨瘤的X线诊断

    作者:王刚;杨鹏午

    目的:探讨X线平片诊断骨样骨瘤的价值.方法:对1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患者行普通X线平片检查,分析其X线平片表现.结果:骨皮质型6例,松质骨型10例,骨膜下型1例.结论:X线平片可作为骨样骨瘤的重要和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骨样骨瘤 X线 诊断
  • 股骨上段骨样骨瘤冷冻治疗后病理性骨折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吕洪海;薛克修;李晓燕

    骨样骨瘤是原发性良性肿瘤,临床少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血管造影时发现,骨样骨瘤核心有血管发育异常,病理可见其核心为富有血管的骨性结缔组织及良性多核细胞、成骨细胞,无软骨成分[1]。临床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瘤巢及周围反应性骨,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且大块切骨后造成骨缺损及术后病理性骨折较常见。我们采用单纯瘤巢切除后,残腔内注入液氮冷冻治疗,尽管也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但复发率却明显降低,如果通过植骨,术后并发症进一步减少。现就我院1990~1999年收治的9例股骨上段骨样骨瘤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例中男4例,女5例;年龄12~34岁,平均年龄21岁。将1990年~1995年7月收治的4例分为A组,采用瘤段切除术;1995年10月~1997年12月收治的3例分为B组,采用瘤巢切除后,残腔内注入液氮冷冻治疗;1998年3月~1999年2月收治2例分为C组,采用瘤巢切除后,液氮冷冻治疗,残腔内植入带缝匠肌蒂髂骨瓣。2 治疗方法根据肿瘤位置和对骨皮质的侵袭程度,股骨前外侧和股骨前方两种切口,A组采用瘤段切除术,即将瘤巢及大部分反应骨一并切除;B组在瘤巢上方开骨窗,瘤巢凿去后,将瘤巢周围软组织用凡士林纱布保护,用漏斗将液氮注入残腔,共1~2次,每次3~5min;C组液氮注入完毕后,测量残腔纵、横、深3个方向内径,解剖缝匠肌及其髂骨附着点,切取略小于残腔内径的带缝匠肌蒂的骨瓣在大腿皮下转移并植入残腔,骨瓣周围间隙用剪碎的髂骨松质骨填实,游离周围骨膜并包绕骨瓣。

  • 浅谈骨样骨瘤诊治

    作者: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是良性疼痛的小病损,直径小于2 cm,肿瘤由异常骨样组织、成骨细胞组成,其外包绕着反应性骨质.它是第三种常见的良性骨肿瘤,仅次于骨软骨瘤和骨化性纤维瘤,约占良性骨肿瘤的11%和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2%~3%,多发生于5~20岁左右的人群,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3∶1[1].70%~80%的病损在长骨,病变多累及股骨、胫骨等长管状骨,其次是肱骨、腓骨和脊柱等部位,而在手、足等部位相对少见.常单发,也可以同时或先后累及多处骨骼,肿瘤可以位于骨骼的任何部位[2,3].Baruffi等[4]及Kalil等[5]对骨样骨瘤作细胞遗传学检查发现第22号染色体长臂上存在部分缺失,可能引起细胞的异常增殖,也有报道认为骨样骨瘤可能与遗传有关,但目前对于骨样骨瘤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楚.

  • 略述骨样骨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宋建军;杨忠云;王宏

    骨样骨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它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表现典型的骨样骨瘤X线平片,诊断明确,但有时因病灶小、病变部位特殊,X线表现多种多样,CT可为骨样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较大的帮助.

  • 活体猪肢体长骨多极射频消融灶病理改变

    作者:陈锦州;赵卫;黄建强;胡继红;钱忠义

    射频消融已被尝试用于治疗骨样骨瘤、软骨母细胞瘤及转移性肿瘤等骨肿瘤,取得较好疗效。射频消融能有效地损毁肿瘤的软组织成分、瘤骨及瘤块边缘与肿瘤组织相互交织存在的骨质,但目前骨质射频消融后病理改变尚不清晰。

  • X线诊断骨样骨瘤的分析

    作者:刘宏亮

    目的 探讨X线平片诊断骨样骨瘤的价值.方法 对1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骨样骨瘤患者行普通X线平片检查,分析其X线平片表现.结果 骨皮质型9例,占56.25%;松质骨型6例,占37.5%;骨膜下型1例,占6.25%.结论 X线平片可作为骨样骨瘤的重要和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骨样骨瘤 X线 诊断
  • CT引导下骨样骨瘤射频消融术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黄晓清;古宏文;杨叶香;陈碧英

    目的 总结CT引导下右胫骨骨样骨瘤射频消融术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对1例需要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 该例患儿手术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愈合良好.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安全护理,以及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 脊柱骨样骨瘤合并脊柱畸形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的探讨

    作者:柳成行;张永刚

    目的 探讨骨样骨瘤合并脊柱畸形患者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2009.02 -2011.06,收治该类患者6例,其中腰椎4例,胸椎2例.术前病程6月-60月(平均24月),入院均行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CT扫描及MRI检查.1例患者单纯行廇巢切除术,余5例均行腐巢切除加短节段固定术.测量术前及术后COBB角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术前COBB角平均21 °(11° -30°),术后5例患者COBB角明显减少,平均6°(2°-11°),矫正率56% - 81.82%(平均69.89%),仅1例COBB角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均为骨样骨瘤.平均随访19月,畸形无明显进展,术后及随访疼痛症状无复发.结论 脊柱骨样骨瘤合并脊柱畸形的早期诊断不难,关键在于认识该疾病,对于此类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不但临床症状缓解良好,而且对于脊柱畸形矫正和防止其加重效果明显.

  • MRI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天平;张伟;杜红;杨雷振

    目的探讨MRI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MRI对骨样骨瘤诊断准确率为86%,T2加权STIR像可较准确地显示瘤巢(准确率94%).结论 MRI可精确地显示瘤巢并敏感地显示髓腔和周围软组织的炎性水肿.对骨样骨瘤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

  • 骨样骨瘤的CT诊断价值

    作者:肖利华;孟悛非;江波;李汝珍;郑晓林;毕伟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的CT表现特点,并与平片比较瘤巢的显示能力.结果:37例中,股骨19例、胫骨10例和其它部位8例.瘤巢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为4~15mm,平均9.4mm,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31例中心有钙化,形成"牛眼征".37例CT扫描瘤巢诊断率为100%,X线平片瘤巢诊断率仅为62.2%.结论:骨样骨瘤的瘤巢CT表现典型,CT是诊断骨样骨瘤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7例足踝部骨样骨瘤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作者:洪源;徐向阳

    背景:骨样骨瘤是于1935年由Jaffe首次报道的一种良性成骨性疾患,具有界限清晰的局限性病灶。常见的部位为股骨、胫骨等长干骨,而足踝部的骨样骨瘤较为少见。目的:研究足踝部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足踝中心确诊的7例足踝部骨样骨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发病年龄21.5岁。受累部位:距骨5例,跟骨2例。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为16个月(8~25个月),症状为疼痛,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2例发病之前有相关部位的外伤史。3例曾于我院或外院诊断为其他疾病,并行相关手术治疗。1例外院确诊骨样骨瘤,手术切除后1年复发。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刮除+植骨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2~24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未见病灶复发,无植骨反应,无病理性骨折。结论:足踝部骨样骨瘤发病少见,其临床表现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所以,需要密切结合患病部位的临床表现、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和准确的组织活检做出明确诊断,并给以相应治疗。

  • 胸椎骨样骨瘤一例报告

    作者:赵广民;文天用;李放

    我科收治1例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胸椎骨样骨瘤患者,经手术后治愈,报告如下.患者,女,52岁.因背部疼痛伴左季肋区放射痛2年,加重1年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背部疼痛,休息及平卧不能缓解,随后出现疼痛加重并有左侧季肋区持续放射痛,活动时加剧,口服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可缓解.

  • 儿童髋臼骨样骨瘤一例报道

    作者:段丽群;尚希福;贺瑞;姚刚

    病例报告骨样骨瘤约占良性骨肿瘤的1.66%~10%[1-5],多发生于7~25岁青少年,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常见的发病部位为长管状骨,以股骨、胫骨的骨干多见,髋臼骨样骨瘤十分罕见,文献报道很少,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和骨干等常见部位不同,常常引起漏诊或误诊.我院收治髋臼骨样骨瘤1例,报道如下.

  • 邻关节骨样骨瘤

    作者:毕五蝉

    骨样骨瘤是一种常见侵犯长骨骨干的良性成骨性肿瘤,好发于青少年.患骨疼痛,夜间加剧,服用阿斯匹林可以缓解.无痛者罕见.儿童骨样骨瘤的第二症状为跛行.骨皮质内骨样骨瘤X线检查的典型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溶骨破坏区(<2cm),透明的巢,围以增厚的反应性致密骨,肿瘤中心可有点状钙化阴影,构成特征性的"鸡眼征".骨膜下型骨样骨瘤病巢可延至软组织,局部骨质受压,骨膜掀起.Shankman等[1]报道11例骨膜下骨样骨瘤,其中4例误诊为反应性骨膜炎,3例类似于其他关节炎,勉强在X线片中发现病巢,仅4例的表现与皮质内骨样骨瘤相似.因此,骨膜下骨样骨瘤不论在X线平片或病理上均不典型,表现出的反应性骨膜炎提示为其他关节内病变.

  • 颈椎骨样骨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作者:韦峰;赵旻暐;姜亮;刘晓光;马庆军;党耕町;刘忠军

    目的:探讨颈椎骨样骨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2月~2008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颈椎骨样骨瘤患者6例,男、女各3例,年龄7~37岁,平均17.8岁.均有颈痛,伴斜颈畸形2例,上肢放射性疼痛及麻木3例.颈椎X线平片仅2例发现病灶.均行颈椎CT扫描显示肿瘤为局部膨胀性病变、低密度或不均密度,伴有边缘硬化.4例患者行核索骨扫描检查,病损均有放射性浓聚.寰椎侧块1例;下颈椎5例,其中C5 1例、C6 3例、C7 1例;1例累及C6椎体,其余均累及椎弓根、椎板和/或关节突等后方结构.均行手术切除肿瘤,边缘切除5例,其中后路侧块固定4例,前路椎间植骨钛板固定1例;瘤内刮除植骨1例.结果:手术时间1.5~4.5h,平均2.8h;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233ml.术后颈痛和神经根损害表现均消失,斜颈畸形得到纠正,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12~108个月,平均42.5个月,均无颈痛症状,末次随访时CT检查无肿瘤复发;5例内固定患者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其中1例术后2年拆除侧块固定;2例植骨患者植骨块均融合.结论:颈椎骨样骨瘤多发于年轻患者,除颈痛外,亦可有斜颈、神经功能受损表现;颈椎CT联合核素骨扫描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有长期颈痛、神经功能受损或斜颈时应积极手术治疗,边缘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 寰枢椎骨样骨瘤治疗初探

    作者:赵旻暐;韦峰;姜亮;刘晓光;王超;党耕町;刘忠军

    目的:探讨寰枢椎骨样骨瘤的治疗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11年收治的5例寰枢椎骨样骨瘤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6~22岁,平均12.2岁.患者均有颈痛,VAS评分7~8分,平均7.8分,夜间加重,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症状可缓解.均无神经损害体征,4例有斜颈畸形.核素骨扫描均显示寰枢椎代谢活跃灶;CT显示2例病灶位于寰椎侧块,3例位于齿状突,瘤巢大直径为10~15mm,平均11.8mm.4例患者经NSAIDs药物治疗半年以上,1例患者疗效满意继续药物治疗;3例患者半年后颈痛复发,其中2例患者伴斜颈畸形,增加药物剂量及服药次数均不能有效缓解症状,行开窗瘤巢刮除、植骨融合术,手术入路分别为经口、右颌下及后路,术后继续NSAIDs治疗.另1例患者因继发寰枢关节脱位就诊,行后路复位枕颈内固定融合术,未切除肿瘤,术后接受NSAIDs治疗.结果:3例开窗瘤巢刮除手术平均耗时110min,平均出血量40ml,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术后患者均继续口服NSAIDs治疗,平均随访21.6个月,颈痛均缓解,VAS评分平均1.6分,斜颈得到纠正,无相关并发症;随访期间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或进展,其中1例患者术后继续药物治疗1年后停药,随访26个月症状无复发.2例保守治疗患者症状缓解满意,1例随访期间无进展,1例6个月时复查CT可见瘤巢硬化表现.结论:寰枢椎骨样骨瘤少见,NSAIDs治疗短期内疗效肯定,应首先考虑;对于药物疗效欠佳或出现继发损害的患者,应采取开窗瘤巢刮除植骨术,术后继续应用NSAIDs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骨样骨瘤3例报告

    作者:柳晨;刘晓光;祝斌;袁慧书;韩嵩博;马永强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骨样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3例脊柱骨样骨瘤,分别位于颈椎、腰椎和骶椎,肿瘤边缘紧邻脊髓或神经.局部麻醉后,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射频电极置入骨样骨瘤中心,应用90℃的射频高温持续4 rain对瘤巢进行损毁.结果 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分别随访2、6、7个月(平均5个月),疼痛缓解满意,3例VAS评分分别下降了6、8、8分,随访期内疼痛无复发,无神经功能损害.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骨样骨瘤微创、安全,患者耐受性好,近期效果确切.

  • 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足骨样骨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贾宝欣;鞠静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足骨样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后足骨样骨瘤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前、术后3d、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18个月的疼痛评分,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0 ~45(29.56±3.45)min,术后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适感,术前患者疼痛评分为(7.45±2.12)分,术后3d、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和术后18个月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56±0.45)分、(0.65±0.27)分、(0.54±0.25)分、(0.53±0.20)分和(7.45±2.12)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疼痛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随访时间为4~22(14.5 ±0.4)个月,期间无患者出现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和肿瘤复发等.术前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为(40.56±3.2)分,术后为(90.54±6.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手术治疗足骨样骨瘤的近期效果较好,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较好.

155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