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曹卫权;徐立录;朱江;万彬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原位修复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以来,对23例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病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撕脱皮肤皮下静脉后进行原位修复.结果临床修复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23例,其中19例皮肤完全成活,3例皮肤边缘部分坏死,1例皮肤完全坏死.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回流静脉,使静脉回流方向接近正常,改善微循环,为早期皮肤成活创造条件.同时能大限度减少术后皮肤肿胀,使皮肤功能恢复良好,因而是治疗该类损伤的良好方法.

  • 改良足外侧皮瓣修复足跟后侧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王绥江;罗少军;金玉丹;梁大宁

    目的报道一种V-Y推进轴型皮瓣修复足跟后侧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将足外侧皮瓣设计成梭形或三角形,带蒂向后、内侧推进覆盖创面,供区直缝合.结果临床应用7例,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伤口Ⅰ期愈合.结论V-Y推进足外侧皮瓣既保留了传统足外侧皮瓣的优点,又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少了术后供区并发症,是足跟后侧区创面修复的一种较为理想手段.

  • 指尖部断指再植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作者:黄东;吴伟炽;毛莉颖;张惠茹;江奕恒;林浩;伍庆松

    目的回顾性分析及报道指尖部断指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动静脉转流,吻接1条动脉和1条指腹静脉,吻接1条指动脉加拨甲、放血或结扎近端一侧指动脉、扩大近端骨髓腔的经骨髓腔静脉回流等方法进行指尖部断指再植.结果临床再指806例1046指,成活1016指,成活率97.1%.术后随访3~18个月,成活的手指的长度与健侧指相似,指甲生长良好,手指端皮肤红润,痛温觉恢复,两点分辨觉为4~5 mm,患者对功能及外观都感到满意.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动静脉转流、近端一侧指动脉结扎、扩大骨髓腔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大指尖部断指再植适应证,并能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作者:陈国明;宋志惠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12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的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相关经验.结果35例中,死亡5例,死亡率14.3%.术后3个月随访,依据ADL分级,结果Ⅰ级2例(占6.67%),Ⅱ级7例(占23.33%),Ⅲ级14例(占45.67%),Ⅳ级5例(占16.67%),Ⅴ级2例(占6.67%).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病残率低,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 外伤性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方式及襻位置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梁丹;马红婕;汪振芳

    目的研究外伤性无晶状体眼Ⅱ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方式及襻位置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患者施行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39例,其中囊膜固定术25例,缝线固定术14例.术前、术后作UBM、OCT及常规检查.结果不同手术方式其襻位置存在差异.缝线固定及襻位于睫状体冠部或扁平部并发症发生率高(P<0.05).术后矫正视力大于术前矫正视力有26例(占64.1%),术后矫正视力小于0.5的有27例(占69.2%).人工晶状体襻位于睫状沟者术后矫正视力优于襻位于睫状体冠部或扁平部(P<0.05).结论Ⅱ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是矫正外伤性无晶状体眼视力的有效方式.前期手术尽可能保留囊膜、Ⅱ期手术时准确地将人工晶状体襻植入睫状沟将减少并发症和提高视力.

  • 胸大肌皮瓣修复喉咽癌术后组织缺损

    作者:关中;彭解人;黄晓明;蔡翔;许耀东;龚坚

    目的探讨胸大肌皮瓣在修复重建喉咽中的作用.方法1993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胸大肌皮瓣对喉咽癌根治性切除后的缺损进行一期整复21例,其中全喉次全喉咽切除术后造成的非环周性喉咽缺损,用胸大肌皮瓣直接与喉咽残留黏膜缝合,重建喉咽19例.全喉全喉咽切除后所致的环周性喉咽缺损,用胸大肌皮瓣直接与喉咽、颈段食管残端和椎前筋膜缝合,将椎前筋膜作为新建喉咽后壁2例.结果21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术后7~12d拆线,其中3例皮瓣边缘部分愈合不良,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全部皮瓣无坏死,重建的喉咽腔无狭窄.结论胸大肌皮瓣面积大,血管蒂较长,血运可靠,用于喉咽癌切除术后的修复具有独特的优点,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长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再植小腿创面八例

    作者:巨积辉;侯瑞兴;赵强;吴长春;朱云

    目的报道一种局部无理想血管可供吻接的小腿创面修复方法.方法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降动脉和膝上内、外侧动脉为受区血管吻接的游离皮瓣修复再植小腿创面8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成功修复创面.术后经3个月~1年随访,皮瓣外形质地良好.结论长血管蒂皮瓣移植是修复小腿局部无理想血管可供吻合创面的一种可靠方法.

    关键词: 小腿 外科皮瓣 移植
  •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刘志刚;路来金;张志新;陈雷;刘彬;于家傲

    目的通过对四肢主要血管损伤158例的诊治分析,探讨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提高疗效,降低截肢率.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158例,其中直接血管吻合88例,自体静脉移植修复32例,单纯修复38例.术后按显微外科方法监测治疗.结果治愈145例,截肢13例,死亡1例.结论严密观察伤肢缺血现象和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对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损伤血管有助于降低截肢率;缺损大于3 cm应作静脉移植;术后注意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并及早切开减压是提高治愈率和功能恢复的关键.

  • 外踝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俞立新;吴水培;黄飞

    目的报道外踝缺损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6年开始采用带血供的第二跖骨底骨瓣、跟骨瓣等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各种外踝缺损8例.结果重建后外踝外形近似正常,骨瓣愈合时间为3~4个月,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外踝缺损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 腕掌侧严重切割伤的显微外科修复及远期疗效

    作者:黄粹业;梁德恩;马世前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修复腕掌侧严重切割伤的疗效.方法分析1996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腕掌侧严重切割伤86例的治疗方法及其远期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0个月~5年.肌腱效果按TAM评定标准,优良率达87.2%;神经功能按潘达德等提出的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良率达86.7%.结论腕掌侧严重切割伤应早期同时修复血管、神经肌腱,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和早期功能训练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带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劲民;苏伟;杨志;花奇凯;丁晓飞

    目的探讨和总结带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应用带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踝、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病损42例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进一步评价此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42例皮瓣全部成活,经平均6个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筋膜皮瓣是修复小腿胫前、踝、足跟部皮肤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具有手术操作容易、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文庆;王利;宫云霞;朱小弟;陈传煌;邵明;杨涛

    目的介绍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切取方法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16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应用该皮瓣进行修复,大面积为3.5 cm×2.5 cm,小面积为2.0 cm×1.5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满意,吻合神经的5例两点分辨觉为8~10 mm.结论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简单、质地良好、血供可靠,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移植
  • 基层医院常温下缺血长时限断腕再植的临床体会

    作者:董宝贵;袁泉;高云峰;王延忠;史云礼;王清波

    目的报导基层医院在常温下缺血长时限断腕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长时限缺血的断腕彻底清创后,采用肝素化新鲜全血100 ml,暂时性间断冲击式灌注离断手,在简捷固定尺、桡骨断端后,先吻合桡动脉,再吻合桡动脉伴行静脉和头静脉,争取在伤后8 h内对离断手供血,再缝合伸、屈肌腱、正中神经、尺神经、尺动脉及尺侧皮下浅静脉.结果再植5例均成活,术后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恢复均在S4以上,手指关节和腕关节伸屈功能接近正常,但手内在肌功能恢复较差.结论对常温缺血长时限的断腕,采用肝素化新鲜全血灌注离断手和再植是有效的治疗.

  • 胸脐游离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刘道功;张浩;简玉洛;王保健;张俊峰

    目的总结应用胸脐游离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2~2003年应用游离胸脐皮瓣的血管蒂与四肢的血管吻合修复软组织缺损.结果1例皮瓣边缘小部分坏死外,余8例完全成活.结论胸脐皮瓣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孟宏;黄建华;方向京;吕海建;徐俊赐;陈奇鸣;黄颖江

    目的了解分析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解剖特性,为临床设计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提供依据.方法取4只福尔马林浸泡的下肢标本,红色乳胶灌注;6只新鲜截肢小腿,采用中国墨汁自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灌注后进行解剖学观察.临床应用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16例,皮瓣大面积为9cm×18 cm.结果腓肠浅动脉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起源于膕动脉,在小腿中下段与来源腓动脉肌间隔皮支和/或胫后动脉的肌皮支在深筋膜层有广泛吻合;营养血管呈节段性供血,深筋膜血管网供血范围上至小腿中上1/3交界处,两侧在中线,腓动脉肌间隔皮支和/或胫后动脉的肌皮支远端位于外踝上5.O~7.5 cm.临床应用16例,其中修复足背皮肤缺损12例,修复足跟皮肤缺损4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是一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具有不牺牲主要动脉,操作灵活优点的皮瓣;切取皮瓣面积较大时供瓣区难以直接缝合,需植皮修复是其缺点.

  •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嗅沟脑膜瘤

    作者:万经海;李长元

    目的介绍一种切除嗅沟脑膜瘤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嗅沟脑膜瘤20例(标准翼点入路6例,翼点锁孔入路14例),观察肿瘤切除程度和手术效果.结果全组手术显露良好,肿瘤均全切除(Simpson Ⅰ级、Ⅱ级切除),无额叶脑挫裂伤,仅8例手术输血各400 ml,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大部分嗅沟脑膜瘤的一种微创方法.

  • 儿童四肢软组织缺损急诊皮瓣移植28例疗效分析

    作者:林立;叶淦湖;裴国献;顾立强;林昂如;王钢;金明新

    目的探讨急诊皮瓣移植修复儿童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急诊行皮瓣移植修复儿童四肢软组织缺损手术28例,其中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轴型皮瓣顺、逆行转移8例,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10例.结果皮瓣部分坏死1例,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个月~7年,皮瓣血运、弹性和质地良好.结论急诊皮瓣移植手术可较好地修复儿童四肢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 皮瓣 移植 儿童 四肢
  • 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逆行修复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作者:谭旭昌;刘景臣

    目的报道应用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2年9月~2003年8月,应用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指固有动脉神经岛状皮瓣及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修复手术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64例74指,缺损面积大为2.0cm×2.5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1年,皮瓣色泽、质地好,外形美观,感觉恢复良好,伤指功能无影响.结论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逆行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简便、安全,术后效果优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移植
  •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探讨

    作者:黄权;石忠松;余振华;宋政辉;吴定奇;郑小新;吴卉玑;黄正松

    目的报道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的效果,探讨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对显微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治疗5例中,显微手术全切除2例,1例治愈,随访5年患者生活自理,肿瘤无复发,1例死亡.显微外科手术次全切除加放射治疗3例,存活3例,恢复工作,随访肿瘤无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适合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治疗,放射治疗可提高次全切除的临床疗效.

  • 关节镜下应用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赵德伟;王本杰

    目的报道在关节镜监视下应用带血管蒂骨瓣转移微创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Ficat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施行关节镜监视下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逆行转移术、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术治疗53例,切口长度为9~15 cm.结果术后随访1.5~4年,根据疼痛、行走距离、关节活动度和X线检查评价分析,疗效满意.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带血管蒂骨瓣转移微创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对髋关节周围组织损伤小,能保持关节完整性,清除坏死骨准确、彻底等优点.

  • 泪小管断裂显微吻合术中支架的改良

    作者:李虹霓;黄梓材;黄奕霞;张君敏;林静君;李洪龙;陈华

    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支架放置的新方法,提高泪小管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利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30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其中改良组15例将导管从泪小点穿出皮肤固定的做法改为将导管潜行放置并固定于泪小管内,3个月后从鼻腔拔除支架.结果改良组中14例吻合成功,由于导管不从泪小点穿出,术中和术后未发生泪小点损伤等并发症.对照组则有8例出现吻合口阻塞、泪小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改良的潜行支架放置法,可进一步提高泪小管吻合术的成功率.

  • 神经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80例随访分析

    作者:常万绅;李玉成;诸寅;张云涛;李忠哲;王丹

    目的评价用神经束支移位恢复屈肘功能的手术结果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损伤或上干根性损伤合并中、下干不全损伤的病例,应用正中神经束支或尺神经束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相吻合,恢复屈肘功能,临床治疗80例.结果术后经过8~108个月随访,肱二头肌力达M4者50例,肌力达M3者16例,M3以下者14例;手术有效率为(肱二头肌力M3以上)82.5%,优良率(肱二头肌肌力M4以上,为62.5%.结论对于臂丛神经上干或上、中干根性的损伤应首选尺神经或正中神经束支移位修复,重建恢复屈肘功能.

  • 血管内栓塞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复杂难治性脑动静脉畸形

    作者:齐铁伟;陈晓雷;吴新建;林佳平;郭少雷;石忠松;黄正松

    目的探讨复杂难治性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血管内栓塞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999年11月~2003年12月治疗Spetzler分级Ⅲ级以上脑AVM的33例临床资料.Spetzler分级Ⅲ级22例,Ⅳ级9例,Ⅴ级2例.脑AVM体积大为7.0 cm×8.6 cm×6.1 cm,小为2.5 cm×3.0 cm×2.8 cm.所有病例均接受了血管内栓塞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结果33例中31例术后恢复良好,其余2例中度致残.术后行MRI、MRA及DSA检查,未见血管流空影像及畸形血管影像.术后6个月内行DSA血管造影检查证实33例脑AVM完全切除,未见畸形血管影像.结论Spetzler分级Ⅲ级以上脑AVM是难治性疾病.血管内栓塞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改良跖趾关节屈曲方向的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

    作者:方光荣;丁小珩;屈志刚;姜凯;滕国栋;刘亚平;程国良

    目的介绍改良跖趾关节屈曲方向的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的方法.方法在第二足趾移植时将跖骨头截断,并沿矢状面由背侧向跖侧旋转90°后再行游离移植拇手指再造术共8例,使再造的掌指关节具有类似原掌指关节的活动范围.结果8例均一期成活,术后经12~36个月的随访,外形、感觉及运动功能均获满意恢复,其中,两点分辨觉在6~10 mm之间,再造掌指关节伸直位到掌侧被动活动范围大80°,小65°,平均75°,主动活动范围大70°,小45°,平均60°,X线照片复查,骨质愈合良好,关节无退行性变表现.结论改良跖趾关节屈曲方向的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是一种值得应用的治疗方法.

  • 有血运关节移植再造掌指关节

    作者:李小军;童静;杜冬

    目的探讨与比较再造手部关节缺损的方法,报道不同关节及关节瓣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跖趾关节移植5例、跖趾关节皮瓣移植5例、趾间关节瓣移植2例、趾间关节皮瓣移植2例,同一血管蒂带跖趾关节与趾间关节复合瓣一期重建相邻两掌指关节1例,带血管蒂残存掌指关节瓣转移2例.共再造掌指关节17例18个.结果全部组织瓣存活.经平均2年3个月(6个月~7年)随访,再造掌指关节平均活动度为5°~56°(范围-15°~85°);出现骨不连接和关节畸形各1例.结论有血运关节移植再造掌指关节,术后功能与外形恢复良好,但总体疗效仍有待提高.

  • 非主干血管皮瓣在小腿二次皮瓣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左中男;李庆生;杜学亮;杜永军

    目的报道采用非主干血管皮瓣移植,对小腿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皮瓣的远端发生的部分坏死伴胫骨外露创面进行2次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外伤性小腿胫骨粉碎性骨折伴皮肤缺损,行骨折复位或异体骨移植,一次皮瓣修复术后,皮瓣的远端发生部分坏死所致的骨外露的创面,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6例、腓肠肌外侧头皮瓣和内侧头皮瓣修复6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个月~6年.植入的异体骨骨性愈合,未见明显骨吸收,没有发生感染和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非主干血管皮瓣对一次皮瓣修复术后的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所致的骨外露创面进行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显微外科治疗颅内胆质瘤

    作者:张世渊;张汉伟;陶乐;张刚利;王树荚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颅内胆质瘤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颅内胆质瘤16例.以MRI显示的肿瘤核心部位选择锁孔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的肿瘤部分,再辅助使用神经内镜寻找残余的肿瘤并切除.结果在常规显微神经外科切除肿瘤后,应用神经内镜探查,13例仍能发现残余肿瘤,在内镜下进一步切除;3例无残余肿瘤;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15例手术后2周内原有症状明显缓解或恢复,1例发生了无菌性脑膜炎,经治疗2周后痊愈.无术后脑积水及继发性颅内出血.术后3~12个月随访10例,9例痊愈,1例存在三叉神经痛,需药物治疗.结论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颅内胆质瘤,尤其是生长广泛的巨大胆质瘤,有助于提高颅内肿瘤全切率,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

  • 术中电生理检测在外周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戚剑;劳镇国;陈裕光;朱庆棠;许扬滨;李平;朱家恺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测在外周神经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例17条外周神经分三组行术中电生理检测,指导术中决策和判断预后,并与术前肌电图结果或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对比.结果臂丛损伤组9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与核磁共振对检查完全根性损伤的检出率,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对臂丛损伤的大体定位,术前结合体格检查、肌电图及核磁共振结果的诊断与术中电生理检测结果完全吻合.四肢外周神经损伤组5条神经,3条术前肌电图结果与术中检测完全相符,2条不符.神经肿物组3条神经,在摘除神经瘤体后,术中电生理检测提示1例好转,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受损改变,术后随访与术中电生理检测的提示相符.在本组所有17条神经中,共有5条神经因术中电生理检测结果而改变了手术方案.结论外周神经术中电生理检测的准确性优于术前的肌电图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具有准确、简便、实时等特点,可直接指导术中手术方案的选择;对神经肿块等原因引起的神经压迫损害,术中电生理检测可评价手术疗效,判断预后.

  • 神经导航在经蝶显微切除侵袭性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贾丕丰;吴劲松;李士其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技术在经蝶显微切除侵袭性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8例经蝶手术中,应用Steal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明确手术方向、肿瘤边界、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均通过MRI验证肿瘤切除率.结果18例肿瘤中,全切除或次全切除14例,大部分切除4例,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应用神经导航技术能扩大经蝶显微手术适应证,提高侵袭性鞍区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 不同原因致手指多段离断再植效果临床分析

    作者:黄东;吴伟炽;毛莉颖;张惠茹;江奕恒;林浩;伍庆松

    目的报道不同原因致手指多段断指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不同原因致多段离断手指45例81指165段施行离断再植和进行随访,并对不同的致伤原因与多段离断指再植成活率和功能效果的关系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再植45例81指165段,术后成活150段,成活率91%.其中锐器切割伤及电锯伤离断91段,成活87段,成活率95%;挤压、绞压伤离断74段,成活63段,成活率85%.术后随访3~18个月,按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标定,结果优27指,良43指,可6指,差5指,总优良率86.4%.其中锐器切割伤优良28指,优良率94%;电锯伤优良18指,优良率90.4%;挤压、绞压伤优良24指,优良率80%.结论锐器切割伤电锯伤的多段离断手指再植成活高,功能效果满意,而挤压伤、绞压伤的多段离断指再植成活率低,功能差,要提高其治疗效果需要采取更有效方法.

  • 吻合血管的小关节移植治疗手部骨肿瘤

    作者:徐前锋;徐华;王孝成

    我院从1998~2003年,采用吻合血管的足小关节移植,重建掌、指骨骨端骨肿瘤切除后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共10例,效果良好.

  • 手术显微镜下取出异物的临床体会

    作者:陆志方;张咸中;黄显军;刘建文;邢志刚;肖义;沈莉;沈美华

    金属、玻璃及木刺等异物因非医源原因进入肢体引起的疾病称为异物伤.由于进入肢体的机制不同、物质不同、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尽一致,应灵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自2000年6月~2003年8月,我们治疗异物伤76例,男28例,女48例;年龄5岁至76岁,平均26.3岁.取出92个异物,其中21例21个异物在手术显微镜下取出,现报道如下.

  • 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的治疗

    作者:张全荣;芮永军;施海峰;陆征峰;邱扬

    我院自1998年10月以来,设计了(足母)趾侧腹皮瓣与第二趾甲趾背复合瓣瓦合修复手指套状撕脱伤9例11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九例

    作者:魏壮;尹维田;刘飙;李军

    自1998年9月以来,我们对骨间背神经损伤(旋后肌以下)晚期患者9例,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携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重建上段股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作者:冯运垒;吴业坤;招健明;许劲羽;腾范文;郭奇峰

    股骨上段肿瘤节段切除术后遗留大段骨缺损,要重建股骨的连续性和髋关节的功能是较为棘手的问题,从2000年7月~2003年7月,采用携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修复股骨上段骨肿瘤术后骨缺损7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 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体内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任高宏;裴国献;刘晓静;覃昱;汪群力;金丹

    目的观察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体内异位成骨能力,探讨适宜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构建方式.方法抽取健康成人骨髓,采用全骨髓法培养,使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然后种植于CHA上,复合培养5 d后植入裸鼠股部肌袋内,以未种植细胞的CHA作为对照.术后4,8,12周取材作一般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检查和源于成人的碱性磷酸酶(ALP)及骨钙素(OCN)的RT-PCR检测.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成骨细胞与CHA复合生长良好.实验组术后4、8、12周均有新骨形成,随着时间延长,新骨生成量增多;对照组则均无新骨形成.术后4周实验组RT-PCR检测源于人的ALP及OCN表达均为阳性,对照组阴性.结论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与CHA复合培养后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具有良好的异位成骨能力,可望应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

  • 长时间电刺激后骶神经根的结构观察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诗波;侯春林;雷波;张世民;刁颖敏;张伟;陈爱民;尹承慧

    目的观察长时间电刺激后骶神经根的结构变化,从而评价自制膀胱控制器植入术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4只T10平面截瘫犬在双侧S2神经根上植入膀胱控制器的刺激电极,在实验结束前对截瘫犬进行连续电刺激,达到一定的累积刺激时间后取S2神经根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长时间的电刺激对犬骶神经根有无损伤.结果长的累积刺激时间达162 h时,光镜显示骶神经前根结构无明显变化,后根神经纤维变性,骶神经根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电镜显示神经轴突正常,部分髓鞘有松散,粗面内质网和胶元分泌旺盛,提示纤维细胞增生.结论自制膀胱控制器长期使用是安全和有效的.但是电镜下部分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有松散仍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在使用膀胱控制器刺激排尿时,在达到尿液排空的目的后,排尿应尽可能选择低电压和低频率的电刺激模式,减小对骶神经根的刺激强度.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组织工程化外周神经的影响

    作者:周建生;种衍学;肖玉周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肝素与乳兔许旺细胞、去细胞基膜管、构成的复合型组织工程化外周神经桥接体修复兔正中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新西兰兔48只,建立左侧上臂正中神经30 mm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去细胞基膜管种植许旺细胞并复合bFGF及肝素(Hep)的桥接体(A组)、去细胞基膜管种植许旺细胞的桥接体(B组)、去细胞基膜管复合bFGF及Hep桥接体(C组)、自体神经(D组)修复神经缺损,于术后1、3个月分别进行大体观察,Masson三色染色光镜观察神经再生、神经内胶原纤维形成及血管形成,3个月检测各组桥接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行透射电镜检查,称量指浅屈肌肌肉湿重,观察神经功能恢复.结果去细胞基膜管种植许旺细胞并复合bFGF及Hep的桥接体组(A组)神经再生及功能指标(再生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平均髓鞘厚度、有髓纤维直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肉湿重恢复率)与自体神经移植(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FGF及肝素与许旺细胞、去细胞神经基膜管构成的复合型组织工程神经桥接体修复神经缺损能提高神经再生质量.

  • 联合应用ATP和NGF对体外培养乳鼠脊髓神经元影响的研究

    作者:孟涛;王栓科;孙正义;汪玉良;王闻奇;薛文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联合使用时对体外培养的乳鼠脊髓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利用神经细胞培养技术,根据不同干预分为NGF组、ATP组、ATP加NGF组以及单纯对照组.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测量细胞突起的长度;用MTT法测定培养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实验各组神经元的存活率和轴突的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比较MTT值:ATP组与ATP加NGF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4.25,P<0.01);NGF组与ATP加NGF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3.503,P<0.05).比较细胞突起长度:ATP加NGF组分别与ATP组、NGF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ATP、NGF对于体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的存活均有较强的维持作用,并能促进轴突生长;而两者联合使用作用明显增强.

  • 仅吻合动脉的游离指动脉皮瓣一例

    作者:蔡喜雨;徐耀

    患者男,18岁.右示、中、环、小指被机器压伤1 h于2003年3月31日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右示、中、环、小指均有不规则创口,其中示指近、中节掌侧皮肤毁损,肌腱、骨等外露,指端暗紫、张力及皮温低、毛细血管反应存在;环指近、中节掌侧皮肤亦有缺损,背侧挫裂、毁损,指端苍白、无血运.X线片示:右示指近节指骨头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环指近节及中节粉碎性骨折、骨缺损,近侧指间关节毁损,小指中节指骨头骨折.诊断:右示、中、环、小指挤压伤:①示指不全离断伤,示指掌侧皮肤缺损、指神经及指动脉缺损;②环指毁损性离断伤;③中、小指皮肤裂伤、指神经及指动脉损伤.

  • 吻合血管的断耳再植成功二例

    作者:李士民;周明武;赵红霞

    例1男,20岁,因左耳离断、出血伴疼痛7 h入院.检查:左耳自耳垂上部向上至对耳屏、耳轮脚离断,仅耳郭上部约0.3cm皮肤、软组织相连,创面不整,耳软骨断裂外露,离断耳郭呈暗紫色,皮温低.

  • 特殊运动致腓总神经损伤一例

    作者:杨成林;付春江;毕郑钢

    患者男,21岁,体育专业学员,7个月前在一次三级跳远运动后,自觉右小腿外侧及足背麻木,右踝背伸、外翻不能,于当地诊断为"右腓总神经损伤",行腓骨颈部腓总神经探查松解术,术后半年无明显恢复.于2002年11月入院,检查:右小腿腓骨颈部见陈旧刀口瘢痕,右小腿远端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缺如,右足下垂,不能主动背伸、外翻,小腿前群及外侧群肌力为0级.肌电图:右腓总神经损伤.临床诊断:右腓总神经损伤.手术探查:术中见腓骨颈处有长约6 cm神经变细,色暗,质韧,术中考虑切除病变段直接缝合神经,咬除腓骨颈的部分骨质,并向远、近端游离以延长腓总神经,在向近端延长切口时惊奇发现股后侧有长约15 cm膨大病变段腓总神经,质硬,无光泽,纵行剖开见神经内结构纤维化改变,总计病变段神经长约21 cm,已不能行病变段切除对端缝合,改行肌腱转位术.

  • 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对成骨及血管化的影响

    作者:李建军;韩冬;刘建国;孙鸿斌;景元海;卜丽莎;张文岚;王宏;徐莘香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对诱导成骨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基因转染后,检则骨钙素、Ⅰ型胶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利用转染后的培养液上清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然后将转染后细胞接种到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上,然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BMP-2基因转染后,可诱导hBMSC有L929骨钙素、Ⅰ型胶原呈阳性表达,VEGF的表达明显增高.转染细胞在支架中上生长良好,能量谱仪测得钙质分泌.蛋白印迹法检测到培养液中有BMP-2蛋白产生.结论BMP-2基因转染可诱导hBMSC成骨转化,且通过上调VEGF表达促进血管化,复合转染后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对治疗骨缺损具有重要意义.

  • 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早期微血管密度研究

    作者:卢仕良;熊明根;柳大烈;陈伯华;申洪

    目的探讨带浅静脉干逆行局部皮瓣早期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特点,以评价浅静脉干对皮瓣早期再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体视学技术测量带静脉干皮瓣微血管体积密度,与不带静脉干皮瓣作对照比较.结果带静脉干皮瓣早期微血管密度整体水平高于不带静脉干不皮瓣.结论浅静脉干的存在有利于皮瓣再血管化进程,保留浅静脉干对皮瓣成活有利.

  • 预防趾屈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汪玉良;夏亚一;王栓科;吴蒙

    目的研究屈肌腱断裂、损伤后防止粘连的问题.方法用鸡趾屈肌腱损伤动物模型,观察局部使用东菱迪芙(Df-521)的防粘连作用.结果实验组肌腱愈合好,表面光滑无粘连,腱周有假鞘形成,假鞘与肌腱有一定的间隙,生物力学测试功能好;对照组肌腱与腱周围组织粘连致密,境界不清,生物力学测试功能差.结论Df-521具有明显的防肌腱粘连作用,是防止肌腱粘连理想的局部用药.

    关键词: 巴曲酶 腱鞘 粘连
  • 桡动脉腕上皮支前臂外侧逆行皮瓣的应用解剖

    作者:钟志刚;张发惠

    目的为桡动脉腕上皮支前臂外侧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桡动脉腕上皮支的起源、分支分布及其邻近动脉吻合.结果桡动脉腕上皮支于桡骨茎突上(4.2±1.3)cm始于桡动脉桡侧,干长(0.8±0.5)cm,外径(0.8±0.2)mm.分出数支外径在0.3~5.0 mm皮支分布前臂远段桡侧面,腕上皮支与桡骨茎突返支、鼻烟壶皮支吻合,并构成头静脉、桡神经浅支和前臂外侧皮神经前支的营养血管.结论以桡动脉腕上皮支为蒂的前臂外侧岛状皮瓣,可移位修复手背组织缺损.

  • 细胞外ATP对体外培养乳鼠脊髓神经元生长的影响

    作者:王闻奇;王栓科;孙正义;汪玉良;孟涛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对培养乳鼠脊髓神经元活性及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TP加入培养的大鼠乳鼠脊髓神经元培养液中,使终浓度分别为0.1、1.0和10.0 mmol/L,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用四唑盐比色法(MTF)和乳酸脱氢酶(LDH)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组神经元的活性和细胞损伤程度.用图像分析仪分析不同浓度ATP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结果0.1 mmoL/L ATP可提高细胞活性,但对细胞突起生长无影响;1.0 mmol/L ATP提高神经元活性,促进突起生长;10.0 mmol/L ATP降低神经元活性,抑制突起生长.结论细胞外ATP能剂量依赖性地影响培养神经元活性,适宜浓度的ATP能提高神经元活性并促进神经元突起的生长.

  •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侧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宓士军;张远成;陶连辉

  • 一定点双向血管吻合法在四肢主要血管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鹿泽兵;王炳秀;杨旭东

  • 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跟腱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鹿泽兵;王炳秀;杨旭东

  • 颞下窝咽旁间隙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作者:刘庆;袁贤瑞;罗端午;姜维喜;潘亚文

    目的研究颞下窝、咽旁间隙的显微外科解剖,探讨该区域的解剖境界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颈标本10具,显微镜下模拟耳前颞底-颞下窝入路的手术操作,逐层显露颞下窝和咽旁间隙,研究该区域肌肉、神经血管和骨性结构的相互及定位标志.结果颞下窝内的主要结构有翼内肌、翼外肌、上颌动脉、翼静脉丛、下颌神经及其分支等.茎突隔膜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区和茎突后区,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Ⅸ、Ⅹ、Ⅺ、Ⅻ脑神经等重点结构位于茎突后区内.茎突隔膜由二腹肌后腹、茎突肌群、茎突舌骨韧带和茎突下颌韧带、茎突咽筋膜和由二腹肌延至胸锁乳突肌的筋膜构成.结论颞下窝为下颌骨和翼内侧板之间的区域,咽旁间隙系颞下窝后方、鼻咽外侧及颈椎腹侧的区域;茎突隔膜包绕颈内动脉,为颞下窝咽旁间隙区域的重要解剖标志.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