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节镜下治疗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少武;张峰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第一跖趾关节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对20例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检查,利用刮匙除去紧密附着在关节软骨上的尿酸盐结晶,利用刨刀刨削充血、增生的滑膜及其附着的尿酸盐结晶;用碳酸氢钠注射液冲洗关节腔.术后抗炎镇痛,继续饮食控制及降尿酸等治疗.结果 20例患者术后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经3~24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中3例复发,复发时间短为术后6个月,长为术后1年,发作部位均在对侧或其他关节.有3例术侧有微痛、红.复发原因是患者未控制饮食,也未服用抗痛风药物.结论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见效快、创伤小、效果稳定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它仅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可以防止晚期骨性关节炎的早期发生,但不能代替排酸、抑酸及饮食控制的治疗.

  • 38例类风湿关节炎发生跖趾关节病变的超声表现分析

    作者:于潇

    目的 分析因患类风湿关节炎而引起的跖趾关节病变所呈现出的超声表现.方法 随机从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间患有类风湿关节炎且已引发跖趾关节病变者中选取38例,采取超声检查(高频),并抽取30例跖趾健康者的检查资料及影像,比较血流量像(多普勒)及声像图的表现情况.结果 与健康者的影像对比可发现,病患肌腱异常,关节腔内出现积液,有滑膜炎特征(甚至有血流),骨质异常.结论 通过对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者行超声检查,可得到清晰的声像图,明确跖趾关节病理变化,在诊断和随访中都有意义.

  • 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拇外翻合并跖趾关节脱位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惠青;张志军;贾若;段立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前足矫形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将60例拇外翻合并跖趾关节脱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采用超声引导胭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1~76(59.23±10.07)岁;体重指数为21~30(24.57±1.85) kg/m2;ASA分级:Ⅰ级12例,Ⅱ级18例.对照组30例采用单次腰麻,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0~74(54.20±15.87)岁;体重指数为20~29(24.43±3.15) kg/m2;ASA分级:Ⅰ级11例,Ⅱ级19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的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经阻滞失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失效时间;比较阻滞前(T0),阻滞后15 min(T1),阻滞后30 min(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30 min (T4),术毕(T5)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主观满意度.结果:两种麻醉方案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试验组的麻醉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失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失效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后备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与阻滞前(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阻滞前(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HR)与阻滞前(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能够满足拇外翻及前足疾病手术的需求,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同时可有效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并且膝关节以上部位可以自由活动,提高了患者的整体舒适度及安全性.

  • 关节镜辅助微创治疗拇囊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宏亮;李淑媛;齐玮;李春宝;曲峰;郭旗;肇刚;陆兮;刘玉杰

    目的:评估关节镜微创治疗拇外翻拇囊炎的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拇外翻拇囊炎共50例(53足),平均年龄42.3岁(30~65)岁;左侧19例,右侧28例,双侧3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AOFAS)拇跖趾关节-趾间关节(MP-IP)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拇内翻及僵硬,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AOFAS评分由术前62.19±6.01提高到术后88.26±6.8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拇外翻拇囊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 背侧入路联合Weil截骨术治疗第2跖趾关节跖板损伤

    作者:周海波;陈雷;刘彩龙

    目的:评价背侧入路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2跖趾关节跖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背侧入路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2跖趾关节跖板损伤患者5例8足,平均年龄52岁.术前症状为第2跖趾关节不稳定伴跖病症.所有患者得到随访,时间6~12个月.采用AOFAS评分及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第2跖趾关节恢复稳定及跖痛缓解.所有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AOFAS评分高于术前.结论:应用背侧入路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2跖趾关节跖板损伤可有效缓解跖底疼痛,稳定跖趾关节,降低术后半脱位率及术后关节僵硬发生率低.

  • Masquelet技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

    作者:王成林;杨俊忠;张俊;曹华

    目的:探讨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7例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42~58岁,平均50岁.术后定期复查,通过影像学评估骨质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足踝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8个月,平均7个月.所有患者伤口达到Ⅰ期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皮瓣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影像学检查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6个月.AOFAS评分由术前的42.5±4.6提高至术后的85.0±10.5.结论: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具有症状缓解明显、并发症少的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全新有效的治疗方式.

  • 平滑肌瘤误诊4例

    作者:叶优胜

    笔者自1995年12月~1997年6月,先后遇到平滑肌瘤4例,接诊时均发生误诊。现结合临床和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例1,余×,女,43岁。右足背肿块并疼痛2年,于1995年12月来院门诊,疼痛呈阵发性,遇寒冷加剧。检查右足背第二跖趾关节处可触及约花生米大小肿块,质中等,活动良好,轻压痛。X线片显示患足无明显的异常。诊断为腱鞘囊肿。行手术摘除发现肿块为花生米大小的卵圆形实质性肿块,剖面呈灰白色,有包膜,病理报告为平滑肌瘤。  例2,王×,女,37岁。右膝前肿块1年,于1996年7月前来门诊。检查右髌前可触及约玉米粒大小圆形肿块,质硬,压痛活动度差。X线片显示右膝及髌骨无明显的异常。拟诊硬纤维瘤,而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块有完整的包膜,切面呈编织状,灰红色。术后病理报告为血管平滑肌瘤。  例3,杨×,女,30岁。左踝前肿块伴疼痛半年,于1997年1月来院门诊。检查左踝前见约花生米大小肿块,质中等,活动度良好,压痛,予局封,口服消炎痛等治疗,疗效不显。X线片示左踝无明显的异常,拟诊腱鞘囊肿,行手术切除,术中摘除花生米大小的实质性肿块,病理报告为平滑肌瘤。  例4,李×,男,40岁。左足疼痛,呈阵发性,遇寒冷加剧半年,于1997年6月来院门诊。检查左第三、四跖趾关节间可触及黄豆大小的肿块,压痛明显,质硬,活动度差,放射学检查无异常。拟诊趾间神经瘤,行手术摘除。术中摘除黄豆大小包块,包块紧贴趾间神经,边界清楚,术后病理报告为平滑肌瘤。  讨论  平滑肌瘤为平滑肌的常见肿瘤。多见于30岁以上的中年人,儿童少见,女性多于男性。原因不明,可能与平滑肌瘤发生“蠕动样”收缩有关。由于疼痛,临床上需要与神经源性肿瘤相区别。平滑肌瘤疼痛在局部,痛区无感觉异常,相应神经干无压痛,封闭疗法缓解疼痛不明显。本文前三例远离神经干区,无感觉异常,可排除神经痛。例4患者疼痛,体征极似神经瘤,因肿块紧贴神经干,临床难以区别。如遇有类似情况者,需要排除平滑肌瘤可能。  观察认为:局部疼痛和肿块是平滑肌瘤的临床症状,遇寒冷加剧是局部疼痛的诱因,局部压痛是其重要的体征,X线有助于鉴别诊断。可见疼痛的特征、肿块及压痛是手术探查的重要依据。  平滑肌瘤的良恶性常难以判断。但肿瘤的直径超过5cm,位于深部软组织,即使瘤细胞分化良好,也不能排除恶性可能。发生于皮肤的平滑肌瘤,直径如超过2.5cm,要怀疑恶性可能,超过5cm基本属恶性。  治疗以手术为主,皮肤表浅者可作局部切除,通常无复发。肢体及深部软组织直径在5cm以上者需要作扩大范围的手术。(编辑:连智华)

  • 第4跖趾关节并跖跗关节脱位1例

    作者:夏数数;黄韬;邹季

    患者,男,43岁,摔伤致左足背肿痛不能站立约10 h.次日来我院就诊.检查:左足背肿胀甚,皮肤呈青紫色,第4跖骨头和基底部压痛明显,触摸第4跖骨头背侧凹陷,跖侧可摸到突起的第4跖骨头,左足诸趾末梢血液循环和感觉正常.X线片示:左足第4跖趾关节并跖跗关节脱位,第4跖骨头明显向跖侧内侧移位;第4跖跗关节间隙稍微增宽,第4跖骨基底部轻度向背外侧移位(见图1).诊断:第4跖趾关节并跖跗关节脱位.

  • 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Freiberg病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温建民;孙卫东;桑志成;胡海威;孙永生;蒋科卫;梁朝;程棗;林新晓;吴夏勃

    目的:观察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晚期Freiberg病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病13例(18足),其中男1例(1足),女12例(17足).合并蹲外翻12例(17足),创伤性关节炎1例(1足).病变均为第2跖趾关节.X线参照Smillie分期,所有惠足均为晚期,其中4期11足,5期7足.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随访时间3~17个月,平均11.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活动度改善.术前AOFAS评分平均为(50.06±9.59)分,术后平均为(77.50±4.99)分,术后与术前AOF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痛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术式.

  • 中药内外合治痛风性关节炎54例

    作者:马力

    用薏苡仁汤加减和外敷金玉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临床资料本组54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其中男47例,女7例.年龄23~71岁,平均44岁.发病时间1~10年.有家庭史5例.主要症状:均有关节肿痛和高尿酸血症.高血脂18例,泌尿系结石6例.形体肥胖29例,侵犯跖拇关节5例,跖趾关节7例,跖跗关节10例,足踝关节.足跟关节13例.血尿酸检查情况:血尿酸值440~500μmol/L30例占,501~600μmol/120例占33,>600μmol/L4例.

  • 重用土茯苓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作者:时慧君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发的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明显上升.笔者根据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规律,临症施以大剂量土茯苓(30~60g)为主药治疗,一般3~5剂即可控制关节红、肿、热、痛.急性期以土茯苓50~60g配伍蚕砂、忍冬藤、红花、川牛膝、萆、泽兰、赤芍、牡丹皮、延胡索、地龙;慢性期则以土茯苓30g配伍生黄芪、白术、桑寄生、独活、忍冬藤、防己、薏苡仁、萆、川牛膝等.例如蒋某,男,45岁.因突发右第1跖趾关节红肿热痛2天,于1999年8月11日就诊.既往无慢性关节痛病史,血尿酸608mmol/L,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投以急性期方1剂后症状减轻,2剂后痛大减,5剂后右跖趾关节红肿消退,改服慢性期方10剂后复查血尿酸已降至342.6mmol/L.

  • 类风湿关节炎跖趾关节病变的超声表现

    作者:李拾林;吕国荣;林玲;肖进益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跖趾关节病变的超声表现.方法 RA患者65例,健康志愿者20例,分别利用高频超声检查跖趾关节,观察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情况.结果 RA患者跖趾关节病变的超声表现主要为:滑膜炎,部分可见血流信号;关节腔积液;骨质破坏;肌腱病变.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RA患者跖趾关节的病理改变,且有明确的声像图表现,在判断病情变化和随访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人体跖趾关节弯曲对行走步态特征的影响

    作者:武明;季林红;金德闻;朱庆峰;王人成;张济川

    目的: 研究人体跖趾关节弯曲对步态特征的影响,在该关节运动受约束后,其它关节的补偿方式.方法:5个健康男性志愿者参加了实验,分别就正常情况和跖趾关节运动受到约束时的自然步态特征从实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在跖趾关节运动受到约束后,人体其它关节角位移峰-峰值和角速度峰-峰值均有明显变化.结论:为实现由于跖趾关节受到约束后的协调行走,人体其它关节会有相应的补偿运动,而且是通过多关节的协调运动来进行的.但各关节对协调运动的贡献大小是不同的.通过实验可知,运动补偿主要发生在踝关节和膝关节,同时上躯干也加入到补偿之中.由于多关节协调运动补偿,人体在跖趾关节运动受到约束后,其自然行走步态的平均步速和步长可达到正常情况的94.8%和95.5%.

    关键词: 跖趾关节 补偿 步态
  • 少见部位滑膜骨软骨瘤病2例

    作者:王华明;朱明生;赵峰;郎援江

    滑膜骨软骨瘤病是指关节内滑膜化生,滑膜内软骨或软骨结节形成,并产生游离体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本病好发于膝关节,其次是肘关节,髋关节,罕见于肩,踝,腕及小关节.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发生在踝及跖趾关节的滑膜骨软骨瘤病报告如下.

  • 足踝部X线表现阴性痛风性关节炎的CT与MRI表现对比研究

    作者:孙德政;杨青;胡亚彬;段峰;于华龙;刘世合

    目的:对足踝部X线平片表现阴性痛风患者的CT和MRI表现进行对比研究,评估其隐匿性骨质破坏及其他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36例X线平片阴性痛风患者,于2周内均行CT与MRI平扫,分析骨质破坏、关节内和/(或)周围痛风石、软组织肿胀、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和骨髓水肿等征象.结果:36例CT平扫可见骨质破坏23例,MRI可见13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T平扫可见关节内和/(或)周围痛风石23例,MRI可见27例,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其中21例CT、MRI均见痛风石表现,6例仅MRI可见,2例仅CT可见.CT与MRI平扫分别有11例和15例可见关节腔积液表现,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2种检查均见软组织肿胀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另外,36例的MRI平扫中,4例可见滑膜增厚,30例见骨髓水肿表现.结论:CT与MRI平扫可显示X线平片无法显示的隐匿性骨质破坏及微小痛风石,CT平扫对于早期骨质破坏的显示优于MRI,但MRI可提供更多影像信息.对于足踝部X线表现阴性痛风性关节炎,CT与MRI相结合为佳检查手段.

  • 关节囊对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大伟;李兵;俞光荣;周家钤;杨云峰;黄轶刚;荆志振;陈凯

    目的 探讨关节囊对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为拇外翻矫形等涉及关节囊的相关手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采用6例新鲜尸体足标本,固定于自制生物力学加载支架,用逐级定量的方法对第1跖趾关节进行力学加载,测量内侧关节囊紧缩前后第1跖趾关节矢状面活动范围的变化.结果 内侧关节囊紧缩前第1跖趾关节背伸68.34°4±3.05°、跖屈33.10°±3.92°,关节囊紧缩后背伸54.47°±3.95°、跖屈24.11°±2.80°.与紧缩前相比,背伸减少13.87°±2.01°,跖屈减少8.99°±2.57°,矢状面总体活动范围减少22.86°±2.61°,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种矫正拇外翻畸形的手术对关节囊的缝合修复要适度,避免过度紧缩,术后要早期活动第1跖趾关节以尽量恢复其正常活动范围.

  •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跖趾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检查与超声检查比较

    作者:王少坤;汤艳春;刘颖;黄生传;袁威玲

    目的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跖趾关节,调查跖趾关节滑膜炎在早期RA中的发病率及病变特点,并与临床检查结果相比较.方法 对连续57例病史<1年的RA患者在入院当天进行跖趾关节体格检查,记录关节有无肿胀、触痛,前足挤压试验阳性情况.同日进行跖趾关节的超声检查,记录关节积液、滑膜增生、滑膜血流情况.以超声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跖趾关节的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一对一比较.结果 29例患者主诉有足趾痛和(或)行走时前脚掌疼痛症状(占50.9%).体格检查发现85个跖趾关节肿/痛阳性(阳性率14.9%),45只足前足挤压试验阳性(阳性率39.5%).对照组超声检查未发现有跖趾关节滑膜炎.RA组中有45例患者(占78.9%)超声检查发现87只足至少1个跖趾关节有滑膜炎.全部570个跖趾关节中共287个发现有滑膜炎(阳性率50.4%),以第2跖趾关节滑膜炎阳性率高,其次为第3跖趾关节.23个关节增生的滑膜内可检测到血流信号(占有滑膜增生关节的9.8%).查体肿/痛关节阳性诊断跖趾关节滑膜炎与超声检查诊断滑膜炎的Kappa值为0.134,二者一致性较低.以超声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关节肿/痛、挤压试验检测跖趾关节滑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22、0.92、0.73、0.54、2.66、0.85和0.51、0.96、0.98、0.38、13.66、0.51.结论 跖趾关节是早期RA较易累及的关节,临床检查虽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不够敏感,超声在检测跖趾关节滑膜炎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二趾骨外露

    作者:张建利;李瑞平;陈志东;张志彬;黄文正;武雷;赵占国;周浩;刘恩

    利用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拇趾骨外露的方法在医学专业期刊杂志上多有报道,且效果良好[1-9],但是,将该方法用于修复足第二趾骨外露报道不多,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对于足部功能来说,拇趾的重要性要强于第二趾,修复第二趾骨外露意义不大.杨学斌等[10]对84例第二趾移植及跖趾关节移植术后,进行了详细的病史复习及随访,认为第二趾缺如,可以出现蹬力减弱、胼胝体、叉状畸形等后果.2000年9月至2012年5月,我们利用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第二趾骨外露8例,效果满意.

  • 糖原累积病致痛风性关节炎截肢一例

    作者:郑伟英;徐小红;谷卫

    患者男,29岁.因双足反复肿痛10年,溃烂3年,加重半年,于2002年6月13日入本院内分泌科.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双足拇趾、第一跖趾及左外踝关节肿痛伴发热.双足跖趾关节处逐渐出现肿块,并增大至核桃大小.5年前在本院骨科住院,化验血尿酸920 μmol/L、空腹血糖3.2 mmol/L、血甘油三酯12.2 mmol/L.行肿块活检术,病理证实为痛风石.

  • 第405例——发热、关节肿痛和腰痛

    作者:李胜光;邓小虎;张江林;黄烽

    病历摘要患者男,63岁.因发热、关节肿痛10月余收住院.患者于入院前10个月出现多关节肿痛,持续累及双膝、双踝、双侧跖趾关节和左侧足跟,严重时足背肿胀明显,伴明显晨僵(超过1 h).在当地医院理疗、关节腔注射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效果差.近3个月上述关节症状加重,导致行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

177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