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牛膝在临床不同方剂中的调配

    作者:安小锦

    中药牛膝有怀牛膝和川牛膝,分别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和川牛膝(甜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根.生用或酒炙用.主要功效是: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关键词: 调配 川牛膝 怀牛膝
  • 川牛膝MSAP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

    作者:文静;马云桐;陈新;周碧乾;王文韬;黄凤

    目的:首次对川产道地药材川牛膝表观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建立并优化川牛膝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MSAP)佳反应体系。方法:以川牛膝苗期叶片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川牛膝MSAP反应体系中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中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建立川牛膝MSAP反应佳体系。结果:川牛膝MSAP佳反应体系为:酶切体系(20μL),300 ng DNA、1.5μL EcoRI、1.5μL HpaII或1.5μL MspI (HpaII);连接体系(25μL):15μL酶切产物、1μL EcoRI adaptor、1μL HpaII/MspI adaptor、0.2μL T4连接酶;预扩增体系(25μL):连接产物1μL、rTaq酶1 U、引物分别1.5μL、dNTP 2μL;选择性扩增体系(25μL):预扩产物稀释50倍、rTaq酶1 U、引物1.5μL、dNTP 3μL,并运用优化后的体系,终从川牛膝MSAP的256对引物中筛选出有效引物6对。结论:优化后的体系保证了稳定的图谱、清晰的条带,筛选出的6对引物组合特异性好,能够用于后续川牛膝DNA甲基化相关实验研究,同时,为其他药用植物MSAP分析提供了参考。

  • 三妙丸类方及川牛膝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单玮;阙华发

    目的:从NF-κB信号传导通路角度探讨三妙丸类方及引经药川牛膝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70只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60只大鼠制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妙丸组、三妙丸低剂量组、三妙丸高剂量组、川牛膝低剂量组、川牛膝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周径的变化;药物干预3天后,取大鼠滑膜组织,运用ELISA法、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因子水平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对滑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各药物干预组大鼠滑膜组织NF-κB P65、TNF-α、IL-6、IL-8、滑膜组织病理学积分低于模型组(P<0 01,P<0 05).结论:三妙丸类方及川牛膝通过下调NF-κB P65蛋白表达,抑制TNF-α、IL-6、IL-8的水平,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的炎症反应,以三妙丸高剂量组疗效尤为显著;三妙丸抗炎作用优于二妙丸,机制在于引经药川牛膝对二妙丸的药效协同作用.

  • 简析骨伤三期分治

    作者:王清国

    1.四肢闭合性损伤其病机为气滞血瘀.三期分治法:损伤初期"攻"、中期"和"、后期"补".损伤初期,气血离经,瘀结不散,肿胀疼痛,宜用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苏木、地鳖虫、乳香、没药、三七、陈皮、枳壳之类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如下肢损伤加川牛膝.损伤中期,肿胀消退,疼痛缓解,断端始长,遵<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

  • 川牛膝化学拆分组分的制备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孙传鑫;郭晶;王秋红;孟永海;杨炳友;匡海学

    目的:制备川牛膝化学拆分组分,并研究川牛膝水煎液及其各化学拆分组分对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煎煮、醇沉、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技术的联合应用,将川牛膝水煎液的化学成分拆分为成分之间互不交叉的以下几部分:多糖组分,20%乙醇洗脱组分,甾酮组分和脂肪油组分,对其进行化学特征研究并运用HPLC对各化学拆分组分进行互不交叉性研究.考察川牛膝水煎液及其各化学拆分组分对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和免疫器官的影响及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结果:建立的川牛膝化学成分拆分方法可行、稳定且重复性好,能够实现全成分拆分,各拆分组分间化学成分基本无交叉;川牛膝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结论:发挥免疫增强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为多糖组分和甾酮组分.

  • 牛膝性味演变的本草考证

    作者:孙传鑫;郭晶;王秋红;杨炳友;匡海学

    目的:阐明牛膝性味的科学内涵,为正确指导其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文献考证的研究方法,将历代本草著作按时间顺序排列,梳理牛膝性味的发展演变脉络,从而发现其性味变化的规律.经考证发现,牛膝常用品种有2种,即苋科牛膝属的怀牛膝和杯苋属的川牛膝;牛膝的"性"多记载为性平,少许文献记载为性温;牛膝的味由"苦"向"酸"逐渐发展为"苦、酸"和"苦、酸、甘"同时存在,川牛膝的味由苦、酸向苦、甘转变,并解释牛膝存在的各个"性"与"味"标定的依据.为怀牛膝、川牛膝的性味研究,怀牛膝、川牛膝药材的研制开发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牛膝性味的变化反映了中药性味理论是由萌芽到完善的发展过程,性味的初始标定原则由根据药物的真实滋味结合五行及藏象理论而定转为主要根据药物的功效而定.

  • 川牛膝有效成分阿魏酸的分离与测定

    作者:耿秋明;金昌晓;王璇

    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为常用中药,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等功效.文献报道其有效成分主要含甾类化合物[1]:促脱皮甾酮(ecdysterone)、红甾酮(rubrosterone)、杯苋甾酮(cyasterone),并显生物碱反应.

  • 怀牛膝、川牛膝本草考证

    作者:袁秀荣;常章富

    牛膝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陶弘景释名为"其茎有节似牛膝",即药名相形之义.牛膝常用品种有二,即苋科牛膝属植物的怀牛膝Achyeanthes bidentata BI.和杯苋属的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中国药典>亦将牛膝分为怀牛膝和川牛膝2种.

  • HPLC特征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比较川牛膝及其混淆品、掺混品化学成分差异

    作者:施崇精;王姗姗;程中琴;刘小妹;袁强华;刘莉;呼梅;宋英

    川牛膝的主要混淆品为同属植物头花杯苋的根,研究报道其在性味和药理活性上存有明显差异,仅可作为地方习惯用药,不得代替川牛膝入药.但因头花杯苋外观形态上与川牛膝十分相似,且杯苋甾酮含量也能达到现行药典限量,导致市场上多以冒充或掺混形式出售,这严重地影响了川牛膝的临床用药安全和道地药材开发.鉴于此,该文采用HPLC特征指纹图谱技术试图揭示川牛膝、混淆品头花杯苋、掺混川牛膝在多组分下的化学特征成分差异,以期为川牛膝区别用药和真伪鉴别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测得川牛膝及其混淆品、掺混品色谱图,得出65个不同组分,以建立26×65的峰面积数据矩阵,并进行特征峰差异分析、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特征峰差异分析得出头花杯苋及其掺混品特征峰较川牛膝多且响应值高,筛选出的9个特征峰用以鉴别伪品头花杯苋,其中2个可用以鉴别出掺混5%川牛膝,且9个特征峰的光谱图大多类似于皂苷类成分的末端吸收光谱图,表明头花杯苋可能含有大量皂苷类成分.以建立的川牛膝特征指纹图谱为参照,相似度分析得出川牛膝相似度均大于0.942,而头花杯苋、掺混川牛膝相似度分别小于0.383,0.399.聚类分析树状图和主成分得分三维图均能将川牛膝、头花杯苋、掺混川牛膝明显的分为3类.以上研究结果均表明川牛膝、头花杯苋、掺混川牛膝在化学组分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当区别用药,不可混昆淆.

  • HPLC测定痛风平颗粒中牛蒡苷的含量

    作者:于珊珊;王爽;赵晓昂;李若宇;孙毅坤

    痛风平颗粒由牛蒡子、黄柏、威灵仙、延胡索、赤芍、川牛膝、泽泻、土茯苓等组成,具有清热祛风、除湿通络功能.用于湿热所致的关节红肿疼痛,伴有发热,口渴喜饮,心烦不安等症以及痛风病见上述证候者.牛蒡为本方君药,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能,为控制药品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牛蒡子中牛蒡苷的含量,并对测定方法学进行了研究.

  • 川牛膝CoObgC基因克隆、亚细胞定立及表达分析

    作者:邓孟胜;陈稷;闫燊;何梦竹;唐勇斌;童凯;姜美杰;田孟良

    根据川牛膝基因组数据提供的基因序列合成特异性引物,利用常规PCR方法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川牛膝ObgC(GeneBank登录号KU847910)全长cDNA序列,克隆获得2 226 bp全长CoObgC序列,开放阅读框为1 818 bp,编码605个氨基酸序列,预测CoObgC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6.39 kDa,等电点p1 5.35,为稳定蛋白,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以川牛膝actin为内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CoObgC基因在川牛膝根、茎、叶、花4种组织中表达特征,结果显示在叶片中表达丰度高,其次为根、花、茎;构建pCABIA2300-CoObgC重组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烟草中进行瞬时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川牛膝CoObgC定位于叶绿体.该研究为进一步解析Obg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开展川牛膝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 川牛膝种子质量检验方法研究

    作者:刘千;吴卫;罗浩;蔡文国;陈鹊

    目的:研究川牛膝种子质量各指标的检验方法,为川牛膝种子质量检验规程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参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筛选适合川牛膝种子质量检验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初步建立了川牛膝种子质量检验方法:即少扦样量8 g;过20目筛后进行净度分析;真实性检验采用形态观察和种子大小测量;健康度检测则直接将种子接种于PDA培养基上,28℃培养5 d后观察统计;五百粒法测定千粒重;高恒温(133±2)℃烘干时间3 h测定水分;0.1%TTC溶液浸染3 h测定生活力;种子置褶裥纸上25℃计数,2~9 d进行发芽试验.

  • 含水量对川牛膝种子活力的影响及其抗老化机制分析

    作者:王倩;杨梅;裴瑾;王黎;吴沂芸;吕烩

    以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种子为材料,通过高温高湿法进行人工加速老化,研究9个含水量对川牛膝种子活力的影响,并对不同含水量的抗老化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后,种子活力普遍有所降低;总体而言,含水量6.55% ~4.78%的种子活力及抗老化能力相对较强,种子电导率值、POD活性、MDA含量升高幅度均较小,脱氢酶和SOD活性降低幅度亦较小;且在种子含水量5.77%时,未老化种子发芽试验各指标高,人工老化和未老化的种子POD活性均低,浸出液电导率较低,脱氢酶、SOD活性均高,CAT活性亦较高.因此,在对川牛膝种子进行低温种质库保存时,为使其保持较高的活力和抗老化能力,应考虑将含水量降至接近(5.70±1)%.

  • 基于RAPD标记的SCA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川牛膝及其混淆品

    作者:田孟良;官宇;刘帆;袁继超;杨华

    目的:基于RAPD标记开发SCAR标记,为川牛膝及其混淆品鉴定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建立了收集于四川天全、宝兴、会理、金口河等地的19个牛膝种群(包括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红牛膝、怀牛膝)的RAPD指纹图谱,从中找到能有效区分上述材料的多态性谱带F300,F500进行克隆与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2对特异引物对19份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引物SC-320能稳定地区分川牛膝与怀牛膝,引物SC-495则能稳定地区分川牛膝与红牛膝,2对引物结合能快速准确地鉴定川牛膝、红牛膝和怀牛膝.结论:建立了鉴定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的SCAR标记技术体系.

  • 基于3S技术和MaxEnt的川牛膝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及种植空缺分析

    作者:巫明焱;何兰;陈佳丽;董光;程武学

    研究川牛膝在全国范围的潜在分布及种植空缺,有利于为其实地保护及种植推广工作提供依据.该文结合63个川牛膝地理分布数据和49个相关生态因子,利用3S技术及MaxEnt模型对川牛膝在全国的潜在分布进行预测及种植空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川牛膝在全国潜在分布面积约634 385.80 km2,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的东北部、东南部,云南省的北部、东南部,贵州省的西部、西南部,重庆市的西南部、东北部,陕西省的西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湖北省的西部,广西省的西部,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等区域;②影响川牛膝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是降水量、海拔、冷月极低温度、土壤类型、月均温等;③全国川牛膝种植空缺区域主要位于四川省广元市、绵阳市、雅安市、乐山市、凉山州、攀枝花市,陕西省汉中市,云南省大理自治州、怒江自治州、楚雄自治州、保山市、曲靖市、文山自治州,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等.该研究结果对掌握川牛膝的生长环境、预测在全国的潜在分布及其栽培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 牛膝及川牛膝配方颗粒位点特异性PCR鉴别研究

    作者:孟虎彪;袁媛;刘富艳;蒋超;金艳;赵玉洋

    为建立一种稳定准确鉴定牛膝和川牛膝配方颗粒的方法.该文使用位点特异性PCR技术,根据牛膝和川牛膝ITS序列的SNP位点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经过优化DNA提取方法后,使用牛膝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牛膝基原植物和牛膝配方颗粒均可扩增出187 bp特异性条带,川牛膝及混伪品无条带;使用川牛膝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川牛膝基原植物和川牛膝配方颗粒均可扩增出162 bp特异性条带.并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不同生产企业的牛膝和川牛膝配方颗粒进行鉴别,可以充分弥补传统鉴别方法的局限性.

  • 半夏善治三叉神经痛

    作者:朱树宽

    三叉神经痛,系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的阵发性、短暂性剧烈头痛,属于中医学的头痛范畴。笔者认为,三叉神经痛当属痰厥头痛,其病机为痰凝火郁络阻,治疗恒以半夏为主药,灵活化裁,取得良效,兹举2例说明之。如治傅某,男,76岁。1989年3月5日初诊。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灼热疼痛,如鸡啄、似刀割,牵及齿龈和前额,每于洗脸、刷牙,甚至说话而诱发或加剧。某医院诊为三叉神经痛,予卡马西平治疗,效不显;改用穴位封闭,开始有效,后无效,且愈益加重,疼痛剧烈,日发作10余次,每次持续约几十秒至1分钟,伴烦躁难眠,纳谷不香,求治于中医。余见患者舌体淡胖、苔白滑而腻,脉弦滑有力,诊为痰凝火郁络阻,不通则痛。处方:姜半夏30g,生石膏30g,细辛6g,僵蚕10g,全蝎6g,白附子10g,川芎10g,川牛膝10g,生姜30g为引,水煎温服,日1剂,早晚分服。服药2剂,疼痛大减,每日仅轻度发作1~2次。上方姜半夏改为60g,继服2剂,疼痛消失。遂嘱常服礞石滚痰丸合止痉散,以资巩固。随访5年,未再复发。

  • 穿山甲治疗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范东明;程俊鸥

    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患肢局部肿痛,皮下可扪及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或伴有病变远端浅表静脉曲张等静脉回流受阻现象.笔者临床采用以炮穿山甲配伍金银花、玄参、川牛膝、生甘草,治疗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获良好效果.

  • 川牛膝配牡丹皮治疗高血压

    作者:刘同珍;刘昭坤

    我们以川牛膝配牡丹皮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持续不降者,疗效满意,举例如下.患者李某,男,45岁,干部.2000年1月20日初诊.自述头晕目眩,不敢睁眼,阵阵欲倒,面色红润光泽,白睛充血,如醉酒状,头昏胀痛,烦躁易怒,耳鸣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 重用土茯苓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作者:时慧君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发的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明显上升.笔者根据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规律,临症施以大剂量土茯苓(30~60g)为主药治疗,一般3~5剂即可控制关节红、肿、热、痛.急性期以土茯苓50~60g配伍蚕砂、忍冬藤、红花、川牛膝、萆、泽兰、赤芍、牡丹皮、延胡索、地龙;慢性期则以土茯苓30g配伍生黄芪、白术、桑寄生、独活、忍冬藤、防己、薏苡仁、萆、川牛膝等.例如蒋某,男,45岁.因突发右第1跖趾关节红肿热痛2天,于1999年8月11日就诊.既往无慢性关节痛病史,血尿酸608mmol/L,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投以急性期方1剂后症状减轻,2剂后痛大减,5剂后右跖趾关节红肿消退,改服慢性期方10剂后复查血尿酸已降至342.6mmol/L.

170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