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态三维个体化足垫治疗26例跖痛症疗效观察

    作者:温建民;张立颖;张鹤礼

    目的 探讨动态三维个体化足垫治疗跖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跖痛症患者均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仪进行测试,制作动态三维个体化足垫并连续使用,应用步态分析仪及VAS疼痛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ootscan步态周期中前足疼痛部位的大压力、大压强、冲量减小(均P<0.05),中足大压力及冲量均增大(P<0.05).结论 动态三维个体化足垫治疗跖痛症,通过将前足部分负荷转移至中足,调整足底负荷,可缓解跖骨头下疼痛.

  • 拇趾外翻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下X线测量指标与跖骨头下疼痛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龚浩;桑志成;温建民;孙卫东;胡海威;张永超;左建刚;王海雄

    目的:通过拇外翻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X线测量指标分析,探讨拇外翻畸形时足弓塌陷程度与跖骨头下疼痛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2年10月120例(240足)拇外翻患者跖骨头下疼痛观察并摄患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下X线正侧位片,分别测量拇外翻角(HVA)、1-2跖间角(IM1-2)、1-5跖间角(IM1-5)、内弓顶角和前弓角,比较其负重与非负重位下的差异,并分析其(除HVA)差值与拇外翻畸形、跖骨头下疼痛的相关性.结果:120例拇外翻患者240足中148足存在跖骨头下疼痛,拇外翻足负重位IM1-2、IM 1-5、内弓顶角较非负重位均明显增加,而拇外翻角和前弓角则反之;负重与非负重位下IM1-2、IM1-5、内弓顶角的差值与拇外翻畸形程度及跖骨头下疼痛密切相关.结论:拇外翻足弓塌陷程度随拇外翻畸形的增加而加重,跖骨头下疼痛随着足弓塌陷程度加重而加重.通过足负重、非负重位下X线测量指标分析可评价拇外翻足弓塌陷程度,对防治跖骨头下疼痛有重要意义.

  • 背侧入路联合Weil截骨术治疗第2跖趾关节跖板损伤

    作者:周海波;陈雷;刘彩龙

    目的:评价背侧入路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2跖趾关节跖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背侧入路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2跖趾关节跖板损伤患者5例8足,平均年龄52岁.术前症状为第2跖趾关节不稳定伴跖病症.所有患者得到随访,时间6~12个月.采用AOFAS评分及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第2跖趾关节恢复稳定及跖痛缓解.所有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AOFAS评分高于术前.结论:应用背侧入路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2跖趾关节跖板损伤可有效缓解跖底疼痛,稳定跖趾关节,降低术后半脱位率及术后关节僵硬发生率低.

  • 拇外翻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的探讨

    作者:温建民

    拇外翻(hallux valgus,HV),是指足拇趾偏离中线,向外倾斜大于正常生理性拇外翻角度,俗称为“大脚骨”或“大觚拐”.可在拇趾跖趾关节内侧骨性凸起处形成疼痛性滑囊即拇囊炎,经常伴有其余足趾的畸形和前足痛等症状,如锤状趾、疼痛性胼胝、跖趾关节脱位、小趾内翻等[1].拇外翻是足踝外科常见疾病,有关拇外翻的诊疗文献很多,现就几个热点问题做一讨论.

  • 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淑媛;张鹏;曲峰;王俊良;刘玉杰;魏民

    目的:探讨通过关节镜下微创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慢性跟痛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跟痛症患者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35~68岁.于足跟部标记疼痛点,行局部浸润麻醉.选取跟骨结节前缘跖腱膜两侧分别建立内外侧入路.皮下组织内注射15~20 ml含0.03%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后以肌腱剥离器钝性分离皮下组织与跖腱膜,建立人工腔隙.关节镜监视下以射频消融技术清理增生杂乱的跖腱膜,清除跟周滑囊,再以TOPAZ刀头行跖腱膜局部网状打孔治疗.患者手术前后均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评分(AOFAS-AH),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13例术后恢复良好,疼痛均有显著改善,VAS评分由术前的8.71±1.64,改善为术后1个月的6.27±2.53及术后6个月的2.30±2.69.AOFAS-AH评分由术前的56.43±3.72,改善为术后1个月的68.15±7.38及术后6个月的84.51±2.93.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跖腱膜长期受牵拉导致的跖腱膜炎及跟周滑囊炎是引起跟病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消融清除增生的组织及跟周滑囊,并行跖腱膜打孔治疗,手术操作简单,术中无须部分及完全切断跖腱膜或切除跟骨骨刺,创伤小,对患者足部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术后康复.

  • 电脑中频与温热疗法运动训练综合治疗跖痛症

    作者:雷英;石捷;黄龙模;王少芸;陈启波;周巧玲

    目的研究以电脑中频疗法、温热疗法、运动疗法、ADL指导为主的综合治疗对跖痛症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0例跖痛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处理;治疗组35例,加用电脑中频疗法、温热疗法、运动疗法及ADL指导等综合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简易(足部)行走能力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治疗组治愈22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例;经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u=2.09,P<0.05.行走能力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均数:对照组为(28.00±20.26)分,治疗组为(38.29±21.35)分,t=2.07,P<0.05.平均治愈天数:治疗组为(18.00±6.45)天,少于对照组(23.00±7.64)天,t=2.11,P<0.05.结论综合治疗对跖痛症康复效果显著.

  • 跖骨近端短缩跖趾关节复位术治疗跖痛症合并重度跖趾关节脱位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韩金昌;温建民;耿成武;孙卫东;林新晓;胡海威;蒋科卫;陈思;孙永生

    目的 探讨跖骨近端短缩跖趾关节复位术治疗跖痛症合并重度跖趾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跖骨近端截骨短缩、跖趾关节复位术治疗的跖痛症合并重度跖趾关节脱位65例,共83个跖趾关节,其中第2跖趾关节68个,第3跖趾关节15个.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拍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相关指标,并采用ACFAS、VAS评分对手术前后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截骨后跖骨平均短缩长度为5.94 mm.术后跖趾骨夹角、跖骨切线角、跖趾关节间隙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指标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FAS评分术前为(44.06±7.54)分,术后为(90.43±3.88)分;VAS评分术前为(8.14±0.97)分,术后为(1.14±0.73)分;各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跖骨近端短缩跖趾关节复位术治疗跖痛症合并重度跖趾关节脱位临床疗效确切.

  • Weil截骨术与Jacoby截骨术治疗应力性跖痛症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陈兆军;吴俊德;王正义

    背景:跖痛症是指发生于跖骨头下方的前足疼痛,可由解剖结构异常、病理性或医源性因素诱发。其病变主要是因为前足集中的局部应力负荷反复作用造成。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大部分跖痛症而言,采用保守治疗即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若保守治疗无效,则可采取手术治疗,其目的是恢复前足正常的应力分布。
      目的:探讨跖骨远端Weil截骨术与Jacoby截骨术治疗应力性跖痛症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上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跖痛症提供方法和依据。
      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应力性跖痛症患者65例,其中42例(63足)患者资料完整,得到随访,男8例(13足),女34例(50足);年龄39~78岁,平均56.3岁。单侧11例,双侧31例;病变于第2跖骨头下24例,第3跖骨头下11例,第2、3跖骨头下同时累及7例。合并跖趾关节脱位12例,外翻畸形16例,跖间神经瘤5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9例(32足),B组23例(31足)。A组采用跖骨远端Weil截骨术、B组采用Jacoby截骨术治疗,经过平均18个月的随访,对手术前后局部疼痛症状、患者足底应力变化、足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种手术前后疼痛缓解均有显著性差异,以Weil截骨组疼痛缓解更明显,但两组间疼痛缓解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患趾跖骨头下应力峰值明显下降。Weil截骨组,手术前后立位时和足跟抬高时的病变跖骨头下应力分别下降35%和51%;Jacoby截骨组分别下降25%和45%。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优,A组24足(占75%),B组22足(占71%);良,A组6足(占18.8%),B组5足(占16.1%);可,A组2足(占6.2%),B组4足(占12.9%)。A组优良率为93.8%,B组为87.1%。
      结论:对于应力性跖痛症患者,跖骨远端Weil截骨术与Jacoby截骨术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确切的效果。但Weil截骨术手术操作技巧要求更高,Jacoby截骨术对初学者更易掌握。临床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个体需求灵活选择。

  • 自制消瘀膏治疗运动系统慢性损伤380例

    作者:黄新桥

    所谓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是指范围较为局限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主要有滑囊炎、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征、腱鞘囊肿、肱骨外上髁炎、棘上韧带炎、髌骨软骨软化症、跖痛症、跟痛症、肩周炎、疲劳骨折、骨软骨病以及腰腿痛、颈肩痛等等.这类损伤表现为长期局部疼痛和部分功能障碍,常无明显损伤史;体征很少,不红不肿,仅有局限压痛;有的虽有体征,因不显著常被忽视,但往往迁延不愈,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笔者自1997年以来,运用自制消瘀膏治疗疼痛诸症,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 Weil截骨术治疗外翻术后转移性跖痛症

    作者:李静;李鲲;谢鸣;温建民;方真华;黄若昆;赵晶晶

    目的:探讨外翻术后发生转移性跖痛症的原因及Weil截骨术治疗外翻术后转移性跖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月,采用Weil截骨术治疗27例外翻术后第二至四跖骨头下转移性跖痛症患者资料,男1例,女26例;年龄28~73岁,平均51岁;均为单足发病。跖痛症均发生在外翻术后6~24个月。其中13例采用微创第一跖骨颈楔形截骨术、7例采用Chevron术、5例采用Akin术、2例采用Lapidus术矫正外翻畸形;术后除5例采用Akin截骨患者因未做第一跖骨截骨而未出现跖骨短缩外,其余22例均出现第一跖骨短缩现象。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手术效果,采用足底压力测试仪测试术前及术后足底压力改变。结果术后25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4个月。23例跖痛完全消失;2例术后再次出现外侧跖骨头转移性跖痛症,其中1例经垫前足减压垫后疼痛缓解,1例再次行Weil截骨术后疼痛消失。患者术前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VAS评分分别为(46.82±6.13)分和7.5(6,7)分,术后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0.63±1.65)分和0.5(0,1.0)分。末次随访根据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其中23例为优,1例为良,1例为可;优良率为96%(24/25)。手术前、后足趾推进期趾及第二至五趾跖骨头下压力,术前依次为(3.12±1.62)Pa、(5.81±1.92)Pa、(4.63±2.10)Pa、(3.37±1.57)Pa、(1.67±1.20)Pa,术后依次为(3.33±1.35) Pa、(3.89±1.08)Pa、(3.65±1.96)Pa、(2.25±1.23)Pa、(1.48±1.11)Pa;术后跖骨头下压力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 Weil截骨术可有效调节跖骨长度和跖骨头高度,改善疼痛跖骨头下应力,对治疗外翻术后转移性跖痛症有良好疗效。

  • 改良第一跖骨远端V形截骨术治疗轻中度外翻

    作者:高翔;赵晓涛;陈玉宏;张殿英

    目的介绍并评价改良第一跖骨远端V形截骨术治疗轻中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改良第一跖骨远端V形截骨术治疗合并转移性跖痛的轻中度外翻患者18例(24足)。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1~2)、患足前足底压力/足底总压力、第1~5跖骨头下压力/前足底压力分布改变;使用AOF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HVA、IMA1~2低于术前(11.8±1.8 vs 30.2±3.3,6.6±1.0 vs 13.8±1.9,P<0.05), AOFAS评分高于术前(92.8±3.4 vs 58.2±8.6,P<0.05)。术后患足前足底及第1~5跖骨头下压力分布较术前明显接近正常值标准。术后第一跖骨长度平均短缩小于2 mm;术后截骨处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无一例患足出现截骨后不愈合或跖骨头坏死。结论改良第一跖骨远端V形截骨术可有效治疗合并转移性跖痛的轻中度外翻,矫形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伸趾长肌腱悬吊跖骨头手术治疗转移性跖痛症49例分析

    作者:孟祥仁;曹曦光;葛媛媛;门晓光

    目的 观察伸趾长肌腱悬吊跖骨头手术方法治疗转移性跖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跖痛症患者49例,其中合并第二跖骨头下胼胝45例(91.8%),合并第二足趾爪形趾畸形32例(65.3%).右足患病28例,左足患病21例.应用伸趾长肌腱悬吊跖骨头手术方法治疗转移性跖痛症.结果 49例手术患者中,术后临床治愈29例(59.2%),良好11例(22.4%),好转5例(10.2%),无效4例(8.2%).有效率为91.8%.结论应用伸趾长肌腱悬吊跖骨头的手术方法治疗转移性跖痛症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跖痛症前足承重面积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曹曦光;孟祥仁;葛媛媛;李晓敏;门晓光

    目的 测量并计算前足中间区在前足的面积比值即“前足中间区承重面积比值”,并进一步分析这一指标的实际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跖痛症病例共49例(男15例,女34例;年龄51 ~76岁,平均65.3岁),同时选取正常成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足底图像处理及足底面积指标的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跖痛症组平均前足承重面积比值为(62.57±11.96)%;对照组平均前足承重面积比值为(47.12±10.78)%.跖痛症患者的前足承重面积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前足承重面积比值这一影像学指标能够有效、客观的评价前足内侧负重点转移的情况及程度,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跖痛症的诊断,进而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

  • 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跖痛症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温建民;韩金昌;孙卫东;胡海威;林新晓;蒋科卫;孙永生;程桯;陈思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跖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2月~2014年6月采用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不同程度跖痛症患者41例52足,男11例12足,女30例40足;年龄47 ~ 76岁,平均60.98岁;共68个跖骨,其中采用Weil截骨可吸收钉内固定术者32个跖骨,采用跖骨近端短缩跖趾关节复位术者36个跖骨.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12.5个月.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拍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相关指标,测量记录术趾跖趾关节活动度,应用美国足踝医师学会前足评分系统(ACFAS)、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治疗前后进行评估,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仪测量步态周期中责任跖骨头下大压力、大压强及冲量的变化.[结果]Weil截骨可吸收钉内固定术后跖骨平均短缩长度为3,52 mm;术足跖趾关节间隙、跖趾骨夹角等X线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为(6.26±3.24)分,术后为(1.21 ±0.63)分,ACFAS评分术前为(62.56±10.42)分,术后为(91.96±9.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跖骨近端短缩跖趾关节复位术后跖骨平均短缩长度为5.87 mm;术足跖趾关节间隙、跖趾骨夹角等X线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为(8.56±3.41)分,术后为(1.92±0.51)分,ACFAS评分术前为(46.37±11.64)分,术后为(90.96±8.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患者责任跖骨头下大压力、大压强及冲量与术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跖趾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出现术趾皮肤麻木11例,术趾皮肤坏死3例,经换药后痊愈.截骨端无移位,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未发现关节脱位复发、排异反应等并发症.[结论]可吸收钉用于跖痛症手术截骨端内固定,固定可靠,临床疗效确切.

  • 正常足与跖痛症跖骨长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丁文义;王俊红;马爱原;安小刚;郝海庆;刘芳宏

    [目的]测量正常足与跖痛症跖骨长度及长度比,探索跖骨长度和长度比与跖痛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为跖骨截骨等手术找出可靠参数.[方法]选正常成人志愿者足100只、跖痛症足20只,加放5 cm金属标尺后进行X线片检查,测得正常与跖痛症足第1~5跖骨长度,得出正常足第1~5跖骨平均长度及长度比,并经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跖痛症组各跖骨长度均值大于正常组(P<0.05),正常足跖骨长度有相对固定的比例,跖痛症足胼胝体对应跖骨长度值均大于正常组跖骨长度比值.[结论]依据跖骨长度比例,选择跖痛症截骨术式,截骨时确定截骨量,并作为跖骨骨折恢复长度的指标.

  • Weil截骨术

    作者:黄轶刚;张世民;俞光荣

    Weil截骨术通过对跖骨头、颈部位进行斜行截骨,以实现跖骨短缩.该术式由美国的Weil LS医师于1985年首先提出并将其应用于中央跖痛症(第2~4跖骨)患者,随后由Barouk医师在欧洲推广.与传统的截骨术相比,Weil截骨术具有操作简单、截骨部位接触面积大、断端固定可靠等优点,因此在前足疾患的矫形手术中应用日趋广泛.

  • 第1跖楔关节与(足母)外翻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四平;俞光荣

    第1跖楔关节是足内侧纵弓和中足横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站立和行走过程中起到传递前足应力的作用,它的解剖异常和生物力学性质的改变与(足母)外翻、跖痛症等前足功能紊乱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跖痛症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孙卫东;温建民;林新晓;胡海威;蒋科卫;程桯;孙永生;桑志成;韩金昌

    [目的]探讨微创截骨与Weil截骨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跖痛症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64足/104跖骨)轻度跖痛症患者分别行跖骨颈部微创截骨抬高术(A组,24例/26足/55跖骨)和Weil截骨术(B组,27例/38足/49跖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责任跖骨的VAS评分、ACFAS评分及跖骨头下大压力、大压强及冲量变化,评价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 ~ 36个月,平均20个月.A、B两组病例手术前后VAS评分和AC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手术前后责任跖骨头下大压力、大压强及冲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病例术后VAS评分、ACFAS及足底压力测试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截骨延迟愈合4例(4跖骨).[结论]两种截骨术均能有效缓解跖痛症的疼痛症状.微创截骨抬高术治疗跖痛症,疗效确定,易于掌握,并发症少,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跖痛症 微创 截骨术
  • 跖骨颈短缩截骨术治疗跖骨过长所致跖痛症2例

    作者:许树柴;袁凯;苏国义;刘军

    跖痛症是指发生于跖骨头下方的前足痛,可由解剖结构异常、病理性或医源性因素诱发.目前认为,跖痛症主要由步行过程中前足集中的局部应力负荷反复作用所造成.因此,认识前足的生物力学及跖痛症类型,根据病人不同的病因及个体需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1].本组应用跖骨颈短缩截骨术治疗经保守治疗失败后的跖痛症及跖趾关节脱位共2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责任跖骨头斜行截骨术治疗跖趾关节未脱位型跖痛症

    作者:张玉亮;温建民;孙卫东;程玲;胡海威;陈思;温冠楠

    目的:探讨责任跖骨头斜行截骨术治疗跖趾关节未脱位型跖痛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60例82足跖趾关节未脱位型跖痛症患者,共涉及102个跖骨。男8例12足,女52例70足;年龄40~76岁,中位数57.5岁;左足49足,右足33足;第二跖骨58个,第三跖骨39个,第四跖骨5个;54例合并外翻。均采用责任跖骨头斜行截骨术治疗,对于合并外翻者采用温氏外翻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矫正。测定责任跖骨头下胼胝体的面积、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压痛指数、美国足踝医师学会前足评分系统(American college of foot and ankle surgeons;ACFAS)评分,并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仪测定责任跖骨头下大压力、大压强及冲量。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所涉及的102个跖骨中51个跖骨下胼胝体消失、43个减小、8个无变化或增大。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压痛指数及责任跖骨头下大压力、大压强、冲量均减小[(5.23±1.56)分,(1.45±1.12)分,t=3.681,P=0.000;(2.14±1.45)分,(1.17±0.86)分,t=2.326,P=0.000;(122.16±46.33)N,(101.42±32.29)N, t=3.004,P=0.012;(17.33±8.66)N·cm-2,(12.21±7.91)N·cm-2,t =2.771,P=0.001;(52.46±28.12)Ns,(28.98±15.77)Ns,t=6.623,P=0.000],ACFAS评分增高[(45.44±16.23)分,(89.61±17.43)分,t=4.536,P=0.000]。术后7个跖骨出现转移性胼胝体疼痛;5例足背部皮肤感觉麻木,均于术后12~24个月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10个跖骨发生截骨端延迟愈合,减少负重活动后均于10~24个月愈合。结论:采用责任跖骨头斜行截骨术治疗跖趾关节未脱位型跖痛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足功能,而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